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枝莲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 被引量:1
1
作者 严绪华 周童曦 +1 位作者 梅凌 方振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64-1870,共7页
目的研究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化学成分及其体外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方法半枝莲95%乙醇提取物采用聚酰胺、Sephadex LH-20、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对半枝莲各乙醇洗脱部... 目的研究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化学成分及其体外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方法半枝莲95%乙醇提取物采用聚酰胺、Sephadex LH-20、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对半枝莲各乙醇洗脱部位进行抗乳腺癌活性筛选,并评价各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人乳腺导管癌细胞株HCC38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毛蕊花糖苷(1)、异毛蕊花糖苷(2)、白杨素(3)、野黄芩苷(4)、6-羟基木犀草素(5)、野黄芩素(6)、木犀草素(7)、异野黄芩素(8)、芹菜素(9)。大孔树脂50%乙醇洗脱部分抗乳腺癌活性最好。化合物7对MDA-MB-231细胞和HCC38细胞株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好,其次为化合物5,而化合物4、6、9则表现出较弱的抑制作用。同时,化合物3、8对MDA-MB-231细胞体外增殖有较弱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化合物5、7可以作为乳腺癌药物研究的潜在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 MTT法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mFOLFIRI方案对结肠癌的疗效及其对血管新生指标及恶性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孟元普 裴哲 周博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9期1502-1506,共5页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mFOLFIRI方案治疗结肠癌对血管新生指标及恶性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结肠癌患者10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n=53)、对照组(n=53)。对照组采用mFOLFIRI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卡瑞利...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mFOLFIRI方案治疗结肠癌对血管新生指标及恶性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结肠癌患者10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n=53)、对照组(n=53)。对照组采用mFOLFIRI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mFOLFIRI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状况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血管新生指标、恶性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88.68%)高于对照组(73.5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EA、CCSA-2、CA199、VEGF、VEGFR-2、Ang-2、PI3K、Ak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提高稳定率(83.02%)高于对照组(64.15%)(P<0.05)。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mFOLFIRI方案治疗结肠癌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可控,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生长因子VEGF、VEGFR-2、Ang-2表达及抑制PI3K/Akt通路过度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瑞利珠单抗 mFOLFIRI方案 结肠癌 血管新生 恶性细胞增殖活性
下载PDF
米糠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淑芳 杨汉春 +3 位作者 张继东 李英 刘会娟 张晶晶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88-592,共5页
为探讨米糠多糖(RBS)对鸡免疫抑制状态的调节作用,将100只7日龄健康蛋用公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CTX)组和CTX+RBS低、中、高3个剂量组。从7日龄起,肌肉注射CTX,1日1次,连注3 d,从10日龄起,CTX+RBS组灌服RBS,1日1次,连续5 d。14... 为探讨米糠多糖(RBS)对鸡免疫抑制状态的调节作用,将100只7日龄健康蛋用公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CTX)组和CTX+RBS低、中、高3个剂量组。从7日龄起,肌肉注射CTX,1日1次,连注3 d,从10日龄起,CTX+RBS组灌服RBS,1日1次,连续5 d。14日龄时各组鸡进行新城疫疫苗免疫。在10,21,28,35日龄,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活性和ND HI抗体效价。结果显示,CTX组鸡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ND HI抗体效价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TX+RBS中、高剂量组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显著高于CTX组(P<0.05或P<0.01),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CTX+RBS中、高剂量组鸡的血清ND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CTX组(P<0.05或P<0.01),且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证实,肌肉注射CTX可使健康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活性和NDHI抗体效价显著降低,导致受试鸡免疫抑制;雏鸡口服一定剂量的RBS对CTX引起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抑制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米糠多糖 免疫抑制 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抗体效价
下载PDF
过氧化氢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周健洪 黎晖 +4 位作者 宋述财 陈津岩 杜少辉 李伊为 陈东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99-1200,共2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氢(H2O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使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以CD44鉴定后以不同浓度H2O2作用于MSC,建立MSC氧化损伤模型,通过MTT法检测MSC细胞损伤程度。结果在0.02%,0.04%,0.06... 目的观察过氧化氢(H2O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使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以CD44鉴定后以不同浓度H2O2作用于MSC,建立MSC氧化损伤模型,通过MTT法检测MSC细胞损伤程度。结果在0.02%,0.04%,0.06%,0.1%,0.12%,0.17%,0.21%(V/V)浓度H2O2作用1h对MSC活性无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0.1%~0.21%浓度H2O2分别作用3,6和12h引起MSC增殖活性降低,呈量效依赖关系。结论0.1%~0.21%浓度H2O2作用3h后对MSC增殖起抑制作用,最佳H2O2作用浓度为0.12%和3h作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活性 氧化损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胃癌及癌前病变DNA含量与细胞增殖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任本 朱晓玉 +2 位作者 徐令鸽 付胜军 张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DNA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240例胃癌、癌前病变及对照组的胃粘膜细胞DNA含量(DI)、倍体和细胞增殖活性(PI)。结果:DI在重度肠上皮化生、Ⅲ级不典型增生及胃癌显著增加;...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DNA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240例胃癌、癌前病变及对照组的胃粘膜细胞DNA含量(DI)、倍体和细胞增殖活性(PI)。结果:DI在重度肠上皮化生、Ⅲ级不典型增生及胃癌显著增加;重度肠上皮化生20%出现异倍体,Ⅲ级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分别有52.17%与71.42%出现异倍体;慢性萎缩性胃炎、重度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PI显著增高。81例癌前病变者随访2年,15例病理诊断证实癌变,其中11例为DNA异倍体,4例为DNA二倍体,PI值也相应较高。结论:DNA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是很有价值的临床生物学指标,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活性 胃癌 癌前病变 DNA 流式细胞
下载PDF
猪白细胞介素-6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产物的促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被引量:6
6
作者 范俊娟 陈建 +2 位作者 余兴龙 张茂林 涂长春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1-534,共4页
为研究猪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免疫佐剂的可行性,用IPTG诱导含有猪IL-6基因的BL21(DE3)LysS工程菌,表达的目的蛋白经超声波破碎,洗涤,8mol/L尿素变性溶解后,用固化金属亲和层析法纯化后用谷胱甘肽再氧化还原法进行复性,并用MTT法对复... 为研究猪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免疫佐剂的可行性,用IPTG诱导含有猪IL-6基因的BL21(DE3)LysS工程菌,表达的目的蛋白经超声波破碎,洗涤,8mol/L尿素变性溶解后,用固化金属亲和层析法纯化后用谷胱甘肽再氧化还原法进行复性,并用MTT法对复性的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复性的重组猪IL-6具有良好的刺激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活性。说明重组猪IL-6在作为免疫佐剂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基因 表达 纯化 复性 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下载PDF
段木栽培及袋栽灵芝多糖对体外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25
7
作者 曹立珍 林志彬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7,共6页
目的 比较段木栽培灵芝多糖 (wood culturedGanodermalucidumpolysaccharides ,Gl PS WC)及袋栽灵芝多糖 (bag culturedGanodermalucidumpolysaccharides,Gl PS BC)对体外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探讨袋栽灵芝多糖替代段木... 目的 比较段木栽培灵芝多糖 (wood culturedGanodermalucidumpolysaccharides ,Gl PS WC)及袋栽灵芝多糖 (bag culturedGanodermalucidumpolysaccharides,Gl PS BC)对体外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探讨袋栽灵芝多糖替代段木栽培灵芝多糖的可能性。方法 检测两种灵芝多糖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MLC)反应的影响 ;观察对刀豆蛋白A (ConA)、细菌脂多糖 (LPS)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环孢素A (CsA)、丝裂霉素C(MitC)、足叶乙苷 (VP 16)等抑制MLC反应的影响。结果 当质量浓度为 0 2~ 12 8mg·L- 1 时 ,两种灵芝多糖均可促进MLC反应 ,增强ConA或LPS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 ,并拮抗CsA ,MitC或VP 16对MLC反应的抑制作用。未发现两种多糖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Gl PS WC及Gl 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木栽培 袋栽灵芝 体外培养 小鼠 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比较 灵芝多糖
下载PDF
DEN诱发大鼠肝癌变的病理形态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新立 史景泉 卞修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4-307,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肝癌变的形态演变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DEN诱发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 ,采用图像分析技术 ,对病变细胞的形态进行测量 ,以PCNA和BrdU免疫组化结果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形态测量证实卵圆细胞是一大小仅为正... 目的 探讨大鼠肝癌变的形态演变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DEN诱发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 ,采用图像分析技术 ,对病变细胞的形态进行测量 ,以PCNA和BrdU免疫组化结果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形态测量证实卵圆细胞是一大小仅为正常肝细胞的 1 /8、核浆比却大 6倍、形态不规则的增生小细胞 ;增生灶 /结节嗜碱性肝细胞形态参数与肝癌细胞相似 ;PCNA和BrdU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癌前增生灶及肝癌组织中 ;并且病变形态与细胞增殖活性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变 细胞增殖活性 增殖细胞核抗原 溴化脱氧尿嘧啶 二乙基亚硝胺 DEN 大鼠
下载PDF
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和成骨功能比较 被引量:11
9
作者 韩立赤 胡静 +2 位作者 戚孟春 邹淑娟 王大章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 通过比较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两种方法所获MSCs的增殖活性和成骨功能,探索骨髓MSCs体外分离和纯化较好的方法,为MSCs进一步的试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两种方法分离纯化骨髓MSCs ,并通过MTT法检测... 目的 通过比较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两种方法所获MSCs的增殖活性和成骨功能,探索骨髓MSCs体外分离和纯化较好的方法,为MSCs进一步的试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两种方法分离纯化骨髓MSCs ,并通过MTT法检测其增殖活性。用第三代MSCs进行骨向诱导,以观察两种方法所获MSCs是否有相似的骨向分化能力。结果 密度梯度离心法所获MSCs纯度高,杂质细胞少,增殖活性强,常表现为梭形和小多角形,7到1 0天内便可达到融合。而贴壁法所获MSCs纯度低,红细胞、破骨样细胞等杂质细胞较多,增殖速度相对较慢,且经数次传代仍有较多杂质细胞存在。经骨向诱导后,两种方法所获MSCs表现出相似的ALP活性和矿化结节形成能力。矿化结节数目在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密度梯度离心法是体外分离和纯化骨髓MSCs较好的方法,所获细胞增殖活性高。两种方法所获MSCs具有相似的骨向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活性 贴壁法 骨髓间充质 功能比较 密度梯度离心法 MSCs 分离和纯化 大鼠 MTT法检测 分化能力 矿化结节 破骨样细胞 ALP活性 显著性差异 成骨功能 试验研究 分离纯化 方法应用 增殖速度 形成能力 第三代 相似 杂质
下载PDF
CyclinA表达与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及其病理分级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段光明 章翔 +5 位作者 费舟 吴景文 樊启涛 刘先珍 梁景文 王煊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9期1057-1059,共3页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中 cyclin A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及其病理分级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2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中 cyclin A和 PCNA的表达水平 ,计算 cyclin A阳性率和标记指数 ,以及 PCNA阳性率和标记指数 ,分析它们与...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中 cyclin A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及其病理分级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2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中 cyclin A和 PCNA的表达水平 ,计算 cyclin A阳性率和标记指数 ,以及 PCNA阳性率和标记指数 ,分析它们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关系 .结果 随着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增高 ,cyclin A的阳性率和平均标记指数明显升高 .在 ~ 级胶质瘤中其标记指数分别是 (0 .15±0 .42 ) ,(1.5 9± 1.95 ) ,(5 .76± 5 .85 )和 (6 .74± 6 .33) ; , 级和 , 级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其阳性率分别是11% ,75 % ,71%和 82 % ,在 级与 , , 级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PCNA标记指数随脑胶质瘤恶性程度提高而升高 .Cyclin A与 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 (r=0 .85 8,P<0 .0 1) .结论 人脑胶质瘤中 cyclin A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细胞增殖活性 病理分级 CYCLINA
下载PDF
胃癌和癌旁组织DNA含量、细胞增殖活性的定量分析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红艳 杨林 +3 位作者 禹正杨 汤骥骜 欧阳贵 李汉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旁组织DNA含量、异倍体、细胞增殖活性与胃癌手术范围及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40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细胞DNA含量(DI值)、细胞增殖活性(PI值)进行定量检测,并根据DNA含量分析异倍体。...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旁组织DNA含量、异倍体、细胞增殖活性与胃癌手术范围及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40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细胞DNA含量(DI值)、细胞增殖活性(PI值)进行定量检测,并根据DNA含量分析异倍体。结果胃癌组织中DI值为1.35±0.10,PI值为18.25±7.32,异倍体为82.5%,癌旁组织3cm、5cm、7cm、最远端断端,其DI值分别为1.20±0.08、1.05±0.05、1.01±0.03、0.96±0.01,其PI值分别为16.03±6.27、9.98±3.20、9.54±2.23、6.27±2.17,其异倍体率为70.0%、22.5%、17.5%、15.0%。异倍体率、细胞增殖活性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断端癌残留、TNM分期密切相关。结论胃癌、癌旁组织3㎝组DNA含量、细胞增殖活性及异倍体率,高于癌旁组织5cm、7cm、最远端断端组,可作为胃癌手术切除范围的理论依据。异倍体率、细胞增殖活性可作为评价胃癌恶性程度、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DNA含量 细胞增殖活性 异倍体 流式细胞
下载PDF
反义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勇 杜靖远 +3 位作者 杨述华 郑启新 邵增务 肖宝钧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 :构建反义TGFβ1基因 ,探讨阻断肿瘤细胞TGFβ1自分泌环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RT PCR获取人TGFβ1cDNA后 ,构建反义TGFβ1表达载体pcDNA3 TGFβ1( -)。将pcDNA3 TGFβ1( -)转染骨肉瘤细胞MG -63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目的 :构建反义TGFβ1基因 ,探讨阻断肿瘤细胞TGFβ1自分泌环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RT PCR获取人TGFβ1cDNA后 ,构建反义TGFβ1表达载体pcDNA3 TGFβ1( -)。将pcDNA3 TGFβ1( -)转染骨肉瘤细胞MG -63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阻断TGFβ1自分泌环对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pcDNA3 TGFβ1( -)转染骨肉瘤细胞后 ,反义基因转染细胞MG TGFβ1( -)的G0 /G1期细胞从 5 6 2 %和 60 1%增至 71 6% ,S期细胞从 19 1%和 17 8%降至 12 9% ,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通过阻断TGFβ1自分泌环以降低骨肉瘤细胞表达的TGFβ1,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必将为骨肉瘤疗效的提高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骨肉瘤 自分泌环 转染 肿瘤细胞 细胞增殖活性
下载PDF
猪IL-2与IL-6的融合表达及其产物的促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甄洪花 王金良 +3 位作者 单虎 孙智远 赵金花 沈志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1-745,共5页
为了获得具有猪白细胞介素-2(pIL-2)和猪白细胞介素-6(pIL-6)双重活性的融合蛋白,研究其作为高效免疫佐剂的可行性,作者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克隆到的pIL-2和pIL-6基因的成熟肽片段利用一段柔性Linker序列串联,然后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BV... 为了获得具有猪白细胞介素-2(pIL-2)和猪白细胞介素-6(pIL-6)双重活性的融合蛋白,研究其作为高效免疫佐剂的可行性,作者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克隆到的pIL-2和pIL-6基因的成熟肽片段利用一段柔性Linker序列串联,然后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BV220的适当位置,获得重组质粒pBVpIL-6-2,转化E.coli DH5α、E.coli BL21(DE3)和E.coli Rosetta(DE3)后,42℃诱导表达得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6.7ku的重组蛋白pIL-6-2,对蛋白进行纯化、复性后用MTT法检测其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促增殖活性,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pIL-6-2蛋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促增殖活性差异很大,其中以0.1μg·mL-1浓度的pIL-6-2活性最好。本研究为利用该蛋白作为高效免疫制剂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白细胞介素-2 猪白细胞介素-6 融合表达 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下载PDF
HCV抗原诱导Th1/Th2细胞增殖活性分析及其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玉国 张吉林 +2 位作者 黄建文 武玉久 毕胜利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6期480-483,共4页
目的 通过检测Th1 Th2特征性细胞因子 ,分析Th1 Th2细胞增殖活性 ,探讨其在丙型肝炎慢性化进程中的免疫学作用 ,研究HCV感染者肝病慢性化的免疫学因素。方法 首先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丙肝病毒感染者的PB MC ,纯化其CD+4T细胞 ,然后用... 目的 通过检测Th1 Th2特征性细胞因子 ,分析Th1 Th2细胞增殖活性 ,探讨其在丙型肝炎慢性化进程中的免疫学作用 ,研究HCV感染者肝病慢性化的免疫学因素。方法 首先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丙肝病毒感染者的PB MC ,纯化其CD+4T细胞 ,然后用HCV混合Ag刺激培养CD+4T细胞 ,最后用ELISA法检测IL 2、IL 4的含量 ,分析Th1和Th2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本课题研究病例共包括 2 3例急性肝炎病例 (其中 7例呈自限性病程 ,16例转变为慢性肝炎 )和 2 0例慢性肝炎病例 ,以上病例CD+4T细胞经HCV混合抗原刺激培养后 ,其中 7例急性自限性病例表现为Th1样反应 (IL 2分泌增加 ) ,与 16例急性转慢性病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 =2 1.76、P <0 .0 1) ;7例自限性病例在HCVAg刺激前后Th1样反应有显著性差异 (t =18.15、P <0 .0 1)。 16例急性转慢性病例表现为Th2样反应 (IL 4分泌增加 ) ,与 7例自限性病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 =7.75、P <0 .0 1) ;16例急性转为慢性病例在HCVAg刺激前后Th2样反应有显著性差异 (t=4 .0 8、P<0 .0 1)。 2 0例慢性化病例主要为Th2样反应 ,其与急转慢性病例无显著性差异 (t=1.0 1、P >0 .0 5 )。结论 HCVAg能够特异性地刺激Th前体细胞向Th1或Th2细胞分化 ;Th1样应答与疾病的好转有关 ,Th2样应答与慢性化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抗原 诱导 TH1/TH2 细胞增殖活性 丙型肝炎 诊断
下载PDF
机械压力对青春期大鼠咀嚼肌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开云 罗颂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3-405,共3页
目的 建立咀嚼肌细胞的力学刺激—细胞培养模型 ,在细胞水平探讨机械力作用下青春期大鼠咀嚼肌细胞功能代谢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段、不同力值的机械压力对体外培养的青春期大鼠咀嚼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各... 目的 建立咀嚼肌细胞的力学刺激—细胞培养模型 ,在细胞水平探讨机械力作用下青春期大鼠咀嚼肌细胞功能代谢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段、不同力值的机械压力对体外培养的青春期大鼠咀嚼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各实验组肌细胞的DNA含量 (S期百分数 )均大于对照组。细胞持续受力 2h后 ,实验组细胞的增殖指数 (PI)较对照组高 ;细胞持续受力 4h后 ,在 2 0 0 0 μstrain组的细胞增殖指数达到最高(4 8 9% ) ,而 4 0 0 0 μstrain组的PI在所有实验组中最低 (39 0 % )。 结论 适当的压力对咀嚼肌细胞起着促进增殖的作用 ;而较大的压力作用较长时间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压力 青春期 大鼠 咀嚼肌细胞 细胞增殖活性 牙颌面畸形
下载PDF
侵袭性与非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 被引量:2
16
作者 佟小光 杨树源 张建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 研究侵袭性与非侵袭性泌乳素 (PRL)腺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方法 检测 2 6例泌乳素腺瘤中细胞核增殖抗原 (PCNA)表达 ;用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相应腺瘤中S期细胞比例 ,比较侵袭性泌乳素腺瘤与非侵袭性泌乳素腺瘤PCNA表达与S期... 目的 研究侵袭性与非侵袭性泌乳素 (PRL)腺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方法 检测 2 6例泌乳素腺瘤中细胞核增殖抗原 (PCNA)表达 ;用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相应腺瘤中S期细胞比例 ,比较侵袭性泌乳素腺瘤与非侵袭性泌乳素腺瘤PCNA表达与S期细胞比例的差异。结果 侵袭性PRL腺瘤中PCNA表达的阳性指数为 76 7±1 1 1 8;非侵袭性腺瘤中PCNA表达的阳性指数为 37 1± 1 0 33;两组比较 ,差别具有显著性 (P <0 0 5) ;侵袭性PRL腺瘤S期细胞比例为 1 3 57%± 2 1 6 % ;非侵袭性PRL腺瘤为 8 97%± 2 0 7% ,两组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PCNA表达与S期细胞比例的检测结果是一致的 ,侵袭性与非侵袭性PRL腺瘤相比 ,细胞增殖能力较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素腺瘤 细胞增殖抗原 S期细胞比例 流式细胞 垂体腺瘤 细胞增殖活性
下载PDF
喉癌细胞增殖活性与组织学恶性度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庆慧 李延忠 +1 位作者 刘景琴 谭燕泉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5期305-307,共3页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PC10免疫组化法、DNA图像分析法及核分裂像计数法对70例喉鳞状细胞癌的增殖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王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细胞增殖活性与喉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及患...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PC10免疫组化法、DNA图像分析法及核分裂像计数法对70例喉鳞状细胞癌的增殖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王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细胞增殖活性与喉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及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有密切关系(P<0.01,P<0.01)。结果表明,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对于判断喉癌的恶性度及估计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预后 细胞增殖活性 组织学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BFA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薄芯 李京霞 赵文睿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69-71,共3页
 为了了解BFA对动物免疫细胞增殖的影响,以伴刀豆球蛋白(ConA)作为阳性药,用MTT法检测了BFA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极低浓度的BFA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就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促进效果与ConA相似。且...  为了了解BFA对动物免疫细胞增殖的影响,以伴刀豆球蛋白(ConA)作为阳性药,用MTT法检测了BFA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极低浓度的BFA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就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促进效果与ConA相似。且不同浓度的BFA的促进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显示正量效关系。在过高浓度的BFA作用下,虽然量效关系不明显,但未出现抑制作用。证明BFA在淋巴细胞转化阶段对于细胞免疫有显著的增强作用。而且BFA的毒性极小,大量使用不易出现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脾脏 影响 T淋巴细胞 MTT比色法 BFA 生物技术黄腐酸 细胞免疫 细胞增殖活性
下载PDF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HSV-TK/ACV系统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君 杨海城 +1 位作者 肖宏 张学新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 探讨HSV TK/ACV系统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 pCR3 Uni及含HSV TK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pCR3 TK转染至人脑胶质瘤细胞株TJ90 5中 ,筛选出阳性克隆 ,阳性细胞克隆给予ACV(5 0mg/ml) ... 目的 探讨HSV TK/ACV系统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 pCR3 Uni及含HSV TK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pCR3 TK转染至人脑胶质瘤细胞株TJ90 5中 ,筛选出阳性克隆 ,阳性细胞克隆给予ACV(5 0mg/ml) ,72小时后 ,收集玻片 ,进行AgNOR染色。 结果 转染HSV TK基因的细胞 ,在给予ACV后 ,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 ,转染 pCR3 Uni和 pCR3 \|TK细胞克隆的AgNOR颗粒数分别为 1 4.3 3和 6.67(P <0 .0 1 )。结论 AgNOR计数是一种操作简便、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方法 ,为研究H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细胞增殖活性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 HSV-TK/ACV系统 AGNOR
下载PDF
胚胎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与成脂分化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秀英 白金萍 +4 位作者 仲苓芝 李雪 杨麒巍 刘颖男 王轶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4期2173-2178,共6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最先在骨髓中发现,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研究也最多,但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有限且含量极低。近年来,已经从人胚胎组织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生物学特性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二者的成脂诱...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最先在骨髓中发现,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研究也最多,但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有限且含量极低。近年来,已经从人胚胎组织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生物学特性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二者的成脂诱导能力比较尚无明确报道。目的:比较人胚胎组织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及成脂诱导能力。方法:采用全骨髓法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原酶消化法获得胚胎组织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两种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用细胞计数方法检测两种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分别向两种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成脂诱导剂诱导14 d,经油红O染色后观察并计数,计算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诱导分化率。结果与结论:从两种不同组织中均可获取梭形贴壁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CD73、CD90和CD105均呈阳性表达,CD14、CD34和CD45均为阴性表达;胚胎组织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强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0.01)。胚胎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成脂诱导液诱导14 d后,油红O染色结果均为阳性,但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脂能力明显强于胚胎组织间充质干细胞(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活性 胚胎组织 分化能力 成脂 细胞增殖能力 油红O染色 胶原酶消化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