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妇及新生儿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情况分析
1
作者 张霞 董瑞谦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该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发病情况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2021年该院检出的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病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科室分布、发病及抗感染治疗情况。结果检出的阳性病例为产妇及其分... 目的探讨该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发病情况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2021年该院检出的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病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科室分布、发病及抗感染治疗情况。结果检出的阳性病例为产妇及其分娩新生儿。产科出院患者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7.63/100000,分娩新生儿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4.68/100000。全院产妇、新生儿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5.32/100000。感染产妇分娩新生儿死亡率与正常分娩产妇的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产妇用药选择针对单核李斯特菌敏感的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病例数远少于新生儿,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虽低,但危害大,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首选对单增李斯特菌敏感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发病率 抗感染治疗 产妇 新生儿
下载PDF
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张秀君 郭涛 顾安康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2期186-188,共3页
报告1例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并进行文献复习,旨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患者女,43岁,因双手甲皱、前胸及耳郭多发暗红色结节4年,双手关节炎病史5年,全身系统检查未见淋巴结肿大和内脏占位。辅助检查:双手X线片:远节指间关... 报告1例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并进行文献复习,旨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患者女,43岁,因双手甲皱、前胸及耳郭多发暗红色结节4年,双手关节炎病史5年,全身系统检查未见淋巴结肿大和内脏占位。辅助检查:双手X线片:远节指间关节面下骨质欠光整,关节面骨质硬化。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组织细胞数目增多,并见多核巨细胞,细胞膜清楚,内含均匀细颗粒状物质,呈“毛玻璃”状,PAS(+)。免疫组化:组织细胞CD68阳性,S-100和CD1a阴性。诊断: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小儿垂体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特征和MRI表现
3
作者 杨春兰 徐守军 +1 位作者 刘龙平 谢丽春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 探讨小儿垂体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征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23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23例垂体LCH患儿MRI资料,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1岁~12岁6月(6.72±3.33岁)。观察病变部位、垂体高度、... 目的 探讨小儿垂体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征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23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23例垂体LCH患儿MRI资料,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1岁~12岁6月(6.72±3.33岁)。观察病变部位、垂体高度、神经垂体是否存在、垂体柄形态、大小、垂体强化方式、垂体/松果伴随病变等,并总结、归纳垂体LCH的MRI表现。结果 首次就诊原因主要为尿崩症,其它就诊症状为顶部包块2例,顶部压痛1例,颈部包块1例。垂体单系统受累16例,其余均为多系统受累,垂体外常累及颅面骨,少见受累部位为肺部、肋骨等。腺垂体明显凹陷、变薄1例,饱满/隆起4例;神经垂体高信号均未见;垂体柄增粗13例,细小2例,另有1例漏斗部线样狭窄、上段结节状增粗,无明显增粗/细小7例;增强后垂体均明显均匀强化;伴随Rathke囊肿/残腔3例,松果体囊肿2例。结论 小儿垂体LCH磁共振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LIPI-3和LIPI-4共存对致病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的影响
4
作者 钱瑞宣 李楠 +11 位作者 康立超 马勋 刘彩霞 史唯地 寇丽君 任慧杰 祁亚涛 殷中科 刘璐 王静 王正荣 蒋建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7-2036,共10页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毒力岛3(LIPI-3)和LIPI-4共存对LM毒力的影响,揭示它们对细菌毒力的潜在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LM的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LM928(存在LIPI-4)和LM873(同时存在LIPI-3...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毒力岛3(LIPI-3)和LIPI-4共存对LM毒力的影响,揭示它们对细菌毒力的潜在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LM的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LM928(存在LIPI-4)和LM873(同时存在LIPI-3和LIPI-4)2个LM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侵染HCMEC/D3细胞监测2种菌株对HCMEC/D3细胞的黏附和侵袭情况;通过鸡胚感染试验评估2株菌对鸡胚半数致死量(LD 50)的影响;采用溶血试验来测定菌株的溶血活性;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HCMEC/D3细胞凋亡情况,以评估菌株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2株菌在BHI培养条件下及感染HCMEC/D3细胞后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差异。【结果】LM928和LM873株的黏附率无显著差异(P>0.05),LM928株的侵袭率极显著高于LM873株(P<0.01)。LM873株的LD 50是LM928株的约1000倍;LM928和LM873株的溶血价分别为24和23。LM928株感染24和48 h后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M873株(P<0.05;P<0.01),而LM873株的凋亡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LM928和LM873株在BHI培养基中培养时,与LM928株相比,LM873株毒力基因mpl、inlB、inlC、inlP、actA、plcA、plcB和sigB的转录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毒力基因hly、inlA和iap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或显著下调(P<0.01;P<0.05)。LM928和LM873株侵染HCMEC/D3细胞后,与LM928株相比,LM873株毒力基因inlP、actA、plcA、plcB和prfA的转录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毒力基因hly、mpl、inlA、inlB、inlC和iap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下调(P<0.01)。【结论】LIPI-3和LIPI-4共存降低了LM的毒力,该结果对进一步研究LIPI-3和LIPI-4在细菌毒力调控中的分子机制和复杂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 LIPI-3 LIPI-4 毒力 毒力基因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LO-InlP缺失株的构建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5
作者 晋瑞婕 曾东东 +4 位作者 秦赫 邓秋艳 任静静 蒋建军 王鹏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30,共7页
目的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LO-InlP缺失株,探究LLO、InlP基因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温度敏感型(Ts)质粒载体基因敲除法,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681ΔInlP、LM681ΔLLO-InlP基因缺失株,通过检测不同... 目的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LO-InlP缺失株,探究LLO、InlP基因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温度敏感型(Ts)质粒载体基因敲除法,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681ΔInlP、LM681ΔLLO-InlP基因缺失株,通过检测不同时间的OD 600 nm值绘制生长曲线分析LM681、LM681ΔInlP、LM681ΔInlP-ΔLLO三株菌的体外生长能力;以感染复数MOI值为10感染细胞,测定LM681、LM681ΔInlP、LM681ΔInlP-ΔLLO对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40)、人绒毛膜癌细胞(JEG-3)黏附侵袭能力;动物水平上测定小鼠半数致死量、感染后的脑、肝、脾载菌量。结果成功获得片段大小为1125 bp的缺失株LM681ΔInlP、LM681ΔInlP-ΔLLO(亲本株LM681为2292 bp);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各菌OD 600值无统计学差异;3株菌体外感染HTR-8/SV40细胞、JEG-3细胞黏附侵袭试验结果显示,LM681ΔInlP、LM681ΔInlP-ΔLLO较LM681对HTR-8/SV40细胞、JEG-3细胞黏附侵袭率均极显著降低(HTR-8/SV40细胞F LM681ΔInlP-LM681=102.792、F_(LM681ΔInlP-ΔLLO-LM681)=128.459,均P<0.01,JEG-3细胞F LM681ΔInlP-LM681=203.755、F_(LM681ΔInlP-ΔLLO-LM681)=81.279,均P<0.01);LM681亲本株的LD_(50)为10^(6.78),LM681ΔInlP缺失株的LD_(50)为107.45,在攻毒剂量范围LM681ΔInlP-ΔLLO不存在LD_(50),LM681ΔInlP-ΔLLO较LM681的LD_(50)提高了6.78个对数数量级,LM681ΔInlP-ΔLLO组织载菌量整体较亲本株LM681降低。结论LLO、InlP基因缺失在动物感染水平和体外培养细胞感染水平上均极大程度的降低了LM的的毒力,且InlP基因对LM681菌株黏附侵袭滋养层细胞具有一定意义,为研究InlP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病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内化素P 溶血素O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成人肋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
6
作者 王振 郑建设 +3 位作者 陈龙 朱正鹏 陈浩 曹建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21-222,共2页
病人, 男,63岁。因左侧胸壁痛1个月于2023年2月21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壁疼痛,咳嗽时明显,活动牵拉后加重。既往体健,无遗传性疾病史。5个月前体检行胸部CT检查时肋骨未见异常(图1A)。入院后胸部CT检查提示左侧第7... 病人, 男,63岁。因左侧胸壁痛1个月于2023年2月21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壁疼痛,咳嗽时明显,活动牵拉后加重。既往体健,无遗传性疾病史。5个月前体检行胸部CT检查时肋骨未见异常(图1A)。入院后胸部CT检查提示左侧第7肋后段骨质破坏并软组织影(图1B~D),全身骨扫描提示左侧第7后肋可见骨质代谢异常活跃灶,考虑为骨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 肋骨 成人
原文传递
婴儿肥大细胞增生症一例
7
作者 张帆 周桂芝 施仲香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肥大细胞异常增殖的病谱性疾病,此病好发于儿童。本文报道一例3个月零10天婴儿肥大细胞增生症,并总结相关婴儿大疱性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 反复水疱 肥大细胞增生 鉴别诊断 婴儿
下载PDF
新生儿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
8
作者 杨玲 张宇强 +4 位作者 席世兵 孙毓徽 胡平 李涛 水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5期342-344,共3页
患儿,女,27天,生后半月出现皮疹、发热、肝脾肿大、贫血、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出血等表现,经皮肤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最终诊断为新生儿多系统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给予泼尼松、长春新碱化疗,成功挽救患儿。随诊至患儿11月龄,体重... 患儿,女,27天,生后半月出现皮疹、发热、肝脾肿大、贫血、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出血等表现,经皮肤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最终诊断为新生儿多系统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给予泼尼松、长春新碱化疗,成功挽救患儿。随诊至患儿11月龄,体重增加良好、食纳可,多次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指标无异常,病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 皮疹 发热 血小板减少 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伴B淋巴细胞增生2例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9
作者 范玲 李文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ENKTL)伴B淋巴细胞增生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2023年6~9月确诊的2例ENKTL伴B淋巴细胞增生病例,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EB病毒编码的小RN... 目的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ENKTL)伴B淋巴细胞增生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2023年6~9月确诊的2例ENKTL伴B淋巴细胞增生病例,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EB病毒编码的小RNA(Epstein-barr virus encoded small RNA,EBER)检测,观察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原位杂交EBER检测结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2例老年男性患者,病变部位均为右侧鼻腔,组织学特征为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大中小不等,以中大细胞为主,胞核不规则,胞质淡染或透明,核椭圆形,染色质呈颗粒状,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较多见,凝固性坏死及凋亡明显;背景见小淋巴细胞灶状聚集,淋巴滤泡散在分布。免疫组织化学CD2,CD3,CD56,TIA-1和颗粒酶B(GrB)阳性表达;CD20,CD79a和PAX-5局灶阳性表达;CD21,CD23及CD35见残存FDC网;CD5阴性表达;Ki-67增殖指数约30%。原位杂交检测EBER肿瘤细胞阳性。病理诊断:ENKTL伴B淋巴细胞增生。结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伴B淋巴细胞增生少见,尤其是B淋巴细胞增生形成淋巴滤泡时,经验不足很容易造成诊断困扰,需结合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综合分析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B淋巴细胞增生 反应性增生
下载PDF
儿童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诊治进展
10
作者 蒲国容 罗蓉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892-2898,共7页
儿童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aediatric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pPLCH)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囊性肺病。作为LCH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肺可以作为一个孤立受累器官,也可作为多系统LCH的一部分参与。在儿童,孤立型... 儿童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aediatric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pPLCH)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囊性肺病。作为LCH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肺可以作为一个孤立受累器官,也可作为多系统LCH的一部分参与。在儿童,孤立型罕见,多为多系统受累。对该疾病生物学理解的最新进展支持将LCH分类为炎性髓系肿瘤。诊断应基于组织学和免疫表型以及临床和放射学特征。化疗和呼吸道并发症的处理是治疗重点。pPLCH预后可能很好,但受多系统受累的不利影响,而且气胸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本文旨在总结pPLCH的最新研究进展,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 诊治
下载PDF
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影像分析
11
作者 陶敏敏 龙德云 张联合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143-145,共3页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histiocytosis,LCH)是一类由于朗格汉斯细胞异常增生所导致的疾病。2013年WHO骨肿瘤分类中将LCH归于未明确性质的肿瘤,定位中间型[1]。儿童常见,成人发病率相对较低[2],多为个案报道。影像学表...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histiocytosis,LCH)是一类由于朗格汉斯细胞异常增生所导致的疾病。2013年WHO骨肿瘤分类中将LCH归于未明确性质的肿瘤,定位中间型[1]。儿童常见,成人发病率相对较低[2],多为个案报道。影像学表现多样化,大多缺乏典型表现。本文旨在分析成人LCH发生在不同部位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 成人发病率 异常增生 个案报道 影像分析 骨肿瘤 影像学表现 LCH
下载PDF
新生儿宫内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例报道
12
作者 冯银霞 王志军 +2 位作者 王向南 王思宇 路晓芳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98-301,共4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细胞内感染的革兰阳性兼性厌氧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1])。LM在免疫正常人群中仅会导致自限性胃肠道感染,但对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妊娠期女性、新生儿...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细胞内感染的革兰阳性兼性厌氧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1])。LM在免疫正常人群中仅会导致自限性胃肠道感染,但对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妊娠期女性、新生儿、老年人,具有潜在的致死性^([2-3])。妊娠期女性感染LM常导致早产、流产和新生儿败血症等不良妊娠结局。胎儿宫内感染LM,可诱发新生儿败血症、细菌性脑膜炎,严重者可致死,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新生儿 宫内感染 败血症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生禽畜肉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弯曲菌的污染监测分析
13
作者 李茜茜 乌伊罕 曲琳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7-71,86,共6页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生禽畜肉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弯曲菌污染状况,为防治食源性疾病提供基础资料,为相关监督部门提供指导意见。方法:2016~2020年,从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采集生禽肉和牲畜肉共3171份样品。依据《食品...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生禽畜肉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弯曲菌污染状况,为防治食源性疾病提供基础资料,为相关监督部门提供指导意见。方法:2016~2020年,从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采集生禽肉和牲畜肉共3171份样品。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4789-2016、GB 4789-2014)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要求进行致病菌的监测。结果:2016~2020年,在3171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致病菌346株,总检出率为10.91%(346/3171),其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弯曲菌的总检出率依次为8.56%(85/993)、5.62%(50/889)和16.37%(211/1289);散装样品致病菌污染率高于预包装;冷冻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7.53%(27/154);沙门氏菌在网店和便利店/零售店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2.22%(4/18)和14.57%(22/151);弯曲菌在养殖环节的检出率最高,为40.55%(103/254),屠宰环节中样品均未检出。结论:2016~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生禽畜肉中弯曲菌污染最高,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率较低。为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应加强我区生禽畜肉在不同环节的监督管理,保障国民的食品安全与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禽畜肉 沙门氏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弯曲菌
下载PDF
良性头部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14
作者 方杰 王元秋 +1 位作者 张艾丽 汪静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5-236,共2页
1病历摘要患儿男,2岁。面部多发丘疹6个月,于2020年6月21日来我科就诊。患儿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面部散发多个丘疹,无痒痛,未予诊治。后面部皮损逐渐增多,2个月前就诊于外院,诊断为传染性软疣,予刮除后面部再次出现类似丘疹,且较治疗前明... 1病历摘要患儿男,2岁。面部多发丘疹6个月,于2020年6月21日来我科就诊。患儿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面部散发多个丘疹,无痒痛,未予诊治。后面部皮损逐渐增多,2个月前就诊于外院,诊断为传染性软疣,予刮除后面部再次出现类似丘疹,且较治疗前明显增多,并延至右上肢,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科门诊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生 头部 良性 儿童
原文传递
累及甲状腺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分析
15
作者 金哲 仵倩 +1 位作者 林岚 唐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5,共7页
目的探讨累及甲状腺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7年6月至2022年11月期间5例甲状腺受累的LCH患者的临床信息、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特点... 目的探讨累及甲状腺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7年6月至2022年11月期间5例甲状腺受累的LCH患者的临床信息、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及分子学检测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男性1例,女性4例,29~57岁,中位年龄31岁,超声均表现为甲状腺低弱回声结节。形态学上均显示大量朗格汉斯细胞,细胞含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细胞核呈卵圆形,或有纵向核沟,呈咖啡豆样,核仁不明显,伴有大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5例肿瘤细胞CD1α、S100、Langerin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均大于15%,其中最高达70%。经分子检测的4例病例均未检出BRAF V600E和MAP2K1基因突变。结论甲状腺LCH罕见,多数病例为多系统LCH累及甲状腺,常表现为甲状腺无痛性肿大,治疗方法常为外科手术切除。病理表现为大量朗格汉斯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弥漫成片,伴有正常甲状腺滤泡结构破坏。分子学改变上存在BRAF V600E和MAP2K1低突变率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 甲状腺疾病 病理学
下载PDF
膀胱低级别肌纤维母细胞增生1例报道
16
作者 应毅蝶 曾蜀雄 +2 位作者 刘星辰 张振声 许传亮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96-96,F0003,共2页
低级别肌纤维母细胞增生(low-grade myofibroblastic proliferations,LGMP)比较罕见,最常见于肺部,在泌尿系统出现概率较低[1]。目前对其认识尚不充分,多为散在的病例报道。我院泌尿外科于2018年7月收治1例LGMP患者,现报告如下,并结合... 低级别肌纤维母细胞增生(low-grade myofibroblastic proliferations,LGMP)比较罕见,最常见于肺部,在泌尿系统出现概率较低[1]。目前对其认识尚不充分,多为散在的病例报道。我院泌尿外科于2018年7月收治1例LGMP患者,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肿瘤 交界性肿瘤 低级别肌纤维母细胞增生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梭形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儿童肺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高分辨率CT特征分析
17
作者 张鹏 侯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肺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不同阶段的高分辨率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2018年10月-2021年11月25例经手术病理活检或免疫组化证实的PLCH的HRCT影像资料,对其HRCT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早期双肺中下野肺实质周... 目的探讨儿童肺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不同阶段的高分辨率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2018年10月-2021年11月25例经手术病理活检或免疫组化证实的PLCH的HRCT影像资料,对其HRCT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早期双肺中下野肺实质周围广泛弥漫性间质改变、网状和星状结节。结节病灶逐渐形成空洞,呈多发气囊影,其大小和壁(多小于1mm)厚薄均不一,上肺野多见。囊腔与结节同时存在,其中部分相邻囊疱且常融合形态多样。病变晚期患者,双肺呈网状改变、瘢痕状纤维化及蜂窝。结论儿童肺部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各个时期在HRCT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双肺小叶中央或细支气管周围有双侧对称的弥漫性分布的网状星芒状结节影,多发囊泡影),HRCT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对PLCH的认识和诊断,降低该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肺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 高分辨率CT
下载PDF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特点及其BRAF V600E 基因突变与预后的相关性
18
作者 朱丽华 金皎 +2 位作者 高勤 吴莎莎 黄璟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55-260,266,共7页
目的 探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临床特征及其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LCH患者的组织标本17例,组织标本均来源于患者首发病变部位,分析其临床特点和组织病理学特点,通过数字PCR扩增和一代测序的方法... 目的 探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临床特征及其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LCH患者的组织标本17例,组织标本均来源于患者首发病变部位,分析其临床特点和组织病理学特点,通过数字PCR扩增和一代测序的方法测定标本中的BRAF V600E基因,并根据临床分型将其分为单系统病变(SS-LCH)组和多系统病变(MS-LCH)组以及根据年龄分为未成年组和成年组,对不同分组的数据进行阳性率、治疗及愈后疗效分析。结果 在17例LCH患者中,7例BRAF V600E基因突变,总阳性率41.18%;根据临床分型分组,其中单系统病变(SS-LCH)组13例,BRAF V600E基因突变7例,阳性率53.85%,而多系统病变(MS-LCH)组未发生BRAF V600E基因突变;按年龄分组,未成年人组12例、其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5例、阳性率41.67%、而3岁以下突变率高于3岁以上(2∶1),成年人组共5例、其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2例、阳性率40.00%;经过治疗及随访,SS-LCH组中患者均治愈,MS-LCH组中1例死亡,3例复发,复发患者仍继续治疗。现共16例患者存活,复发及死亡患者受累器官较多,均为未成年组患儿,其余患者均已治愈,且目前均未复发。结论 LCH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涉及单系统与多系统,未成年人与成年人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未观察到差异,但3岁以下低龄儿童病变中该基因突变率有增高的趋势,未观察到BRAF V600E基因突变对预后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 免疫组化分析 BRAF V600E基因突变 单系统病变 多系统病变
下载PDF
乳粉中沙门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能力验证结果和关键控制点分析
19
作者 贺强 廖娜 陈丹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为了有效验证实验室对沙门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验检测能力,保证日常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实验室参加了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组织的PT1368乳粉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能力验证计划。采用传统生物学培养... 为了有效验证实验室对沙门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验检测能力,保证日常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实验室参加了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组织的PT1368乳粉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能力验证计划。采用传统生物学培养及普通生化鉴定的方法,同时运用荧光定量PCR仪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并分析总结检测结果和关键影响因素,2个样品均检出沙门氏菌,2个样品均检出单增李斯特菌,与组织单位结果一致,最终获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能力验证 关键因素分析
下载PDF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验能力验证结果分析
20
作者 彭怡 许红玉 +1 位作者 黄厚强 张曲 《中国食品》 2024年第2期142-144,共3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简称为单增李斯特氏菌,是一种需氧兼性厌氧的食源性病原菌、革兰氏阳性短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中,奶制品、肉制品、水产品、海产品、禽类食品、蔬菜等容易受到该菌污染,误食...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简称为单增李斯特氏菌,是一种需氧兼性厌氧的食源性病原菌、革兰氏阳性短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中,奶制品、肉制品、水产品、海产品、禽类食品、蔬菜等容易受到该菌污染,误食用含有该菌的新生儿、老年人等免疫力低者易患脑膜炎、败血症,孕妇则易发生早产或流产,致死率高达20%-30%,给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单增李斯特氏菌 食源性病原菌 兼性厌氧 短杆菌 食品安全 奶制品 致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