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对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白晶 刘先胜 +2 位作者 徐永健 谢敏 倪望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通道调控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增殖中的细胞周期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哮喘组,哮喘组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取两组大鼠叶支气管ASMC进行原代培养...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通道调控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增殖中的细胞周期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哮喘组,哮喘组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取两组大鼠叶支气管ASMC进行原代培养,采用ERK激动剂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抑制剂PD98059干预哮喘组ASMC。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SMC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和CDK2的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ERK1/2和磷酸化ERK1/2蛋白的表达,计算ERK活化率。结果哮喘组大鼠ASMC中CyclinD1、CDK2的表达和ERK活化率[76.15±4.88、92.30±7.95和(82.37±5.78)%]均较正常组[54.17±6.11、61.04±4.09和(49.91±3.26)%]显著升高(P均<0.05)。经EGF处理后上述指标进一步升高[119.28±8.14、134.77±9.26和(91.57±5.32)%,P均<0.05],经PD98059处理后显著降低[58.78±4.60、69.15±5.83和(54.01±4.12)%,P均<0.05]。结论哮喘大鼠ASMC增殖活性增强。ERK1/2可通过诱导ASMC中CyclinD1和CDK2蛋白高表达,使细胞从G1期向S期发展,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气道 平滑肌细胞 细胞周期 哮喘
下载PDF
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在正常小鼠脑内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被引量:6
2
作者 朱正华 黄文晋 +4 位作者 王百忍 宋乐 王曦 段小莉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9-414,共6页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是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现已知在正常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其活化形式即磷酸化的ERK1/2(pERK1/2)分子的存在,但其在小鼠脑内的分布目前还没有全面的观察。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法)研究了pERK1/...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是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现已知在正常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其活化形式即磷酸化的ERK1/2(pERK1/2)分子的存在,但其在小鼠脑内的分布目前还没有全面的观察。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法)研究了pERK1/2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脱臼处死的正常小鼠全脑内的分布。结果发现pERK1/2在正常小鼠脑内有广泛的表达,阳性产物主要存在于神经元,亦见于个别白质内的胶质细胞,脑膜及室管膜细胞也有表达。强阳性表达的核团主要有:岛皮质、视听皮质、边缘前皮质、扣带前皮质、海马垂直部、弓状核、蓝斑和小脑Purkinje细胞;中等阳性表达的核团主要有:感觉运动皮质、外侧隔区、内侧杏仁核、皮质杏仁核和外侧杏仁核、丘脑室旁核前部、视交叉上核、穹隆下器、终板血管器、前腹侧视前核和下丘脑背内侧核;弱阳性表达的核团主要有:视上核、下丘脑室旁核大细胞部、下丘脑后区、顶盖前区、室周灰质腹外侧柱、A5区、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网状结构等。本文结果观察到pERK1/2在正常小鼠脑内广泛存在,提示pERK1/2作为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可能参与许多脑区在正常状态下的功能活动,揭示其分布特点为了解其在脑内的多样性功能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小鼠 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下载PDF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加重糖尿病大鼠脑缺血性损伤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建忠 景丽 +2 位作者 郭风英 马轶 王一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339-2342,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性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方法和Western blot技术,对比研究Streptozotocin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脑缺血时神经元细胞外信号调节... 目的探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性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方法和Western blot技术,对比研究Streptozotocin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脑缺血时神经元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磷酸化和神经元凋亡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脑缺血30min和再灌注1、3、6h后,扣带皮质和海马CA3区ERK1/2阳性细胞数和神经元凋亡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ERK1/2抑制剂U0126可明显减少ERK1/2的磷酸化和凋亡神经元的数量。Western blot分析可见,在缺血脑组织中磷酸化ERK1/2明显增高,再灌注3和6h糖尿病组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缺血组(P<0.05)。结论糖尿病高血糖加重缺血性脑损伤与MAPK家族激活有关,特别是ERK1/2参与了脑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高血糖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糖尿病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凋亡调节蛋白信号途径在低温诱导心肌细胞损伤及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耀晟 程晓曙 +2 位作者 洪葵 吴宗贵 李毅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40-544,共5页
目的:探讨低温刺激诱导心肌细胞损伤及凋亡,以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ERK5)/凋亡调节蛋白Bim途径的调控作用。方法:基于乳鼠原代心肌细胞,低温培养箱施加低温刺激;使用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下调ERK5或Bim的表达;细胞凋亡使用流式... 目的:探讨低温刺激诱导心肌细胞损伤及凋亡,以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ERK5)/凋亡调节蛋白Bim途径的调控作用。方法:基于乳鼠原代心肌细胞,低温培养箱施加低温刺激;使用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下调ERK5或Bim的表达;细胞凋亡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活性氧簇(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ΔΨm)通过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在低温刺激下的心肌细胞中,ERK5 siRNA可加剧Bim蛋白表达;Bim siRNA不影响ERK5,但减轻p-ERK5表达;ERK5 siRNA导致更高的细胞凋亡率,Bim siRNA则可减弱ERK5 siRNA的促凋亡作用;ERK5 siRNA加重了细胞内钙离子超载、ROS激活、线粒体膜电位破坏,Bim siRNA则可对抗上述损伤性作用。结论:在低温干预下的心肌细胞中,下调ERK5可释放对Bim的表达抑制,加重凋亡、细胞内钙离子超载、ROS爆发,造成更严重的线粒体膜电位破坏,而下调Bim则产生反向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ERK5/Bim途径在低温诱导心肌细胞损伤中的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刺激 心肌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 凋亡调节蛋白Bim
下载PDF
加味脑泰方对卵巢摘除脑缺血大鼠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和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蛋白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秦莉花 李晟 +6 位作者 成邵武 刘林 刘洋 黄娟 龚胜强 程诚 葛金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脑泰方对卵巢摘除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雌激素组(n=10)和加味脑泰方组(n=10)。模型组、雌激素组、加味脑泰方组大鼠摘除卵巢。去... 目的探讨加味脑泰方对卵巢摘除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雌激素组(n=10)和加味脑泰方组(n=10)。模型组、雌激素组、加味脑泰方组大鼠摘除卵巢。去卵巢术后11 d,雌激素组、加味脑泰方组分别予雌激素和加味脑泰方灌胃3 d;术后14 d,模型组、雌激素组、加味脑泰方组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24 h后取脑组织,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蛋白活化程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脑泰方组和雌激素组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01),ERK1/2蛋白活化程度明显升高(P<0.01),p-JNK蛋白活化程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加味脑泰方可能通过提高p-ERK1/2蛋白活化,降低p-JNK蛋白活化,降低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加味脑泰方 中药 凋亡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
下载PDF
中药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出血神经元凋亡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孟杰 刘云霞 +3 位作者 吴晓光 李蒙蒙 仇志富 孙大永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984-2986,共3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成年SD大鼠96只采用Rosenberg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后第2天,按照组别(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银杏叶片组)灌胃给药,1次/d,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Garcia...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成年SD大鼠96只采用Rosenberg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后第2天,按照组别(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银杏叶片组)灌胃给药,1次/d,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Garcia法检测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鸟苷-生物素刻痕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蛋白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脑组织TUNEL阳性神经元凋亡数目明显增多,Bax增加的同时Bcl-2明显下降(P<0.05);补阳还五汤组、银杏叶片组Bax蛋白表达降低并且Bcl-2明显升高(P<0.05),TUNEL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脑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凋亡蛋白Bax及增加抑凋蛋白Bcl-2的表达,抑制脑出血诱发的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 BAX 补阳还五汤 脑出血 凋亡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谢庆祥 韩聪祥 林福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6-27,共2页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1(ERK1)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 8例BPH和 12例正常前列腺 (NP)组织中ERK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结果 :ERK1主要分布于前列腺上皮细胞 ,...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1(ERK1)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 8例BPH和 12例正常前列腺 (NP)组织中ERK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结果 :ERK1主要分布于前列腺上皮细胞 ,BPH组织中ERK1表达显著高于NP组织 (P <0 .0 5 ) ,而且BPH组织中ERK1表达与PCNA指数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ERK1异常表达在前列腺细胞增殖、增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增殖细胞核抗原 发病机制 多肽生长因子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影响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对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巴方 陈学云 刘洪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2-405,共4页
目的观察脑损伤后白藜芦醇对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在星形胶质细胞中活化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创伤性脑损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DMSO组和白藜芦醇预处理组。采用FJC染色检测脑损伤后神经元凋亡情... 目的观察脑损伤后白藜芦醇对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在星形胶质细胞中活化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创伤性脑损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DMSO组和白藜芦醇预处理组。采用FJC染色检测脑损伤后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检测ERK信号通路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活化表达。结果 FJC染色结果显示,与DMSO组相比,白藜芦醇预处理组脑损伤后纹状体神经元凋亡的数量明显减少。白藜芦醇预处理组ERK信号通路在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表达降低。结论白藜芦醇对脑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与降低ERK信号通路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活化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白藜芦醇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星形胶质细胞
下载PDF
肾炎宁对LPS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月华 边东 +2 位作者 范焕芳 郭登洲 袁国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163-3165,共3页
目的探讨肾炎宁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细胞增殖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HMC培养,采取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肾炎宁药物血清,利用脂多糖(LPS)为... 目的探讨肾炎宁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细胞增殖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HMC培养,采取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肾炎宁药物血清,利用脂多糖(LPS)为刺激因子,应用四唑盐(MTT)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的增殖和磷酸化ERK1/2的表达。结果肾炎宁可显著抑制HMC增殖,抑制率在12、24和48h分别为16.0%、15.4%、18.2%,LPS组磷酸化ERK1/2的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中药组与空白组比较,磷酸化ERK1/2含量明显降低(P<0.05);LPS+肾炎宁组与LPS组比较,磷酸化ERK1/2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肾炎宁具有抑制正常培养条件及LPS刺激条件下磷酸化ERK1/2,从而发挥对肾小球硬化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炎宁 系膜细胞培养 增殖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下载PDF
复元胶囊对软骨细胞凋亡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小莉 李荣亨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观察复元胶囊对体外原代培养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软骨细胞凋亡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包括ERK1和ERK2)信号通路的作用,探讨其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体外原代培养软骨细胞体系... 目的观察复元胶囊对体外原代培养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软骨细胞凋亡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包括ERK1和ERK2)信号通路的作用,探讨其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体外原代培养软骨细胞体系,制备复元胶囊血清.采用硝普钠(SNP)诱导软骨细胞凋亡,并用复元胶囊血清以及ERK1/2的特异阻断剂UO126干预。透射电镜观察软骨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印迹法)检测磷酸化ERK1/2、p53蛋白表达水平,比色法观察caspase-3活性变化。结果复元胶囊血清能降低SNP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率,促进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降低凋亡基因p53蛋白表达,抑制凋亡执行因子caspase-3的活性;使用UO126阻断ERK1/2信号通路后,复元胶囊血清也能降低SNP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率,减少凋亡基因p53蛋白表达,抑制凋亡执行因子caspase-3的活性,但是对促进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作用不明显。结论复元胶囊血清通过促进磷酸化ERK1/2表达、调节ERK1/2信号通路下游p53和caspase-3因子而抑制SNP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中药治疗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继东 王月 信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24-1125,共2页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缺血性脑卒中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大鼠 抗血小板聚集 溶栓治疗 早期溶栓 细胞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急性内脏痛大鼠脊髓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娅琴 雷卫平 +1 位作者 肖纯 孙建良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1,I0001,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NS)对宫颈扩张大鼠脊髓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探讨TENS抑制急性内脏痛的机制。方法将36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刺激组、TENS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单纯刺激组... 目的通过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NS)对宫颈扩张大鼠脊髓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探讨TENS抑制急性内脏痛的机制。方法将36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刺激组、TENS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单纯刺激组大鼠在手术暴露扩张宫颈前于"合谷"和"三阴交"穴位穿刺留针,但不予TENS;TENS组大鼠在手术暴露扩张宫颈前后,于"合谷"和"三阴交"穴位穿刺留针行TENS;假手术组大鼠仅手术暴露宫颈,不行宫颈扩张和穴位穿刺留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脊髓磷酸化ERK1/2(p-ERK1/2)水平,记录大鼠腹直肌肌电位(EMG)振幅。结果 3组间宫颈扩张前腹直肌EMG振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假手术组宫颈扩张前后腹直肌EMG振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纯刺激组和TENS组宫颈扩张后30、60、120min的腹直肌EMG振幅均显著高于同组宫颈扩张前(P值均<0.05),单纯刺激组宫颈扩张后30、120min的腹直肌EMG振幅均显著低于同组宫颈扩张后60min(P值均<0.05),TENS组宫颈扩张后30、60、120min的腹直肌EMG振幅均显著低于单纯刺激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单纯刺激组、TENS组、假手术组的脊髓p-ERK1/2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3.57±6.79)、(26.86±6.23)、(9.45±1.16)个,单纯刺激组和TENS组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值均<0.05),单纯刺激组又显著多于TENS组(P<0.05)。结论脊髓ERK1/2信号通路参与宫颈扩张所致的急性内脏痛的信号转导过程,抑制ERK1/2的活化可能是TENS缓解内脏痛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电刺激 急性内脏痛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脊髓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在梗阻性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庆祥 韩聪祥 林吓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2903-2905,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在梗阻性肾病的分子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K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47份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并分析ERK表达与梗阻肾纤维化之间相关关系。结果梗阻肾的肾小管和间质中ERK表...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在梗阻性肾病的分子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K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47份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并分析ERK表达与梗阻肾纤维化之间相关关系。结果梗阻肾的肾小管和间质中ERK表达均高于正常的,但仅间质中两者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间质中ERK表达与梗阻肾纤维化程度密切正相关(P<0.05),而肾小管中两者相关差异无显著性(P>0.05)。梗阻肾的肾小管和间质中ERK强表达者的PCNA指数均分别显著高于ERK弱表达者(P<0.01)。结论ERK活性增强促进细胞增殖增多、从而参与梗阻性肾病的发病过程,尤其在肾纤维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肾病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肾纤维化
下载PDF
罗非昔布对大鼠结肠肿瘤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春晖 欧阳钦 +1 位作者 唐承薇 缪应雷 《四川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379-381,共3页
目的 研究选择性COX 2抑制剂罗非昔布对大鼠结肠肿瘤的防治作用及对肿瘤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pERK)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二甲肼(DMH)诱导Wister大鼠结直肠肿瘤发生;用5mg/kg罗非昔布给大鼠灌胃,观察药物对大鼠结直肠肿... 目的 研究选择性COX 2抑制剂罗非昔布对大鼠结肠肿瘤的防治作用及对肿瘤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pERK)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二甲肼(DMH)诱导Wister大鼠结直肠肿瘤发生;用5mg/kg罗非昔布给大鼠灌胃,观察药物对大鼠结直肠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及对肿瘤组织ERK/pERK表达的影响。结果 DMH能诱发大鼠结直肠腺瘤及腺癌,2 2周末,罗非昔布预防组腺瘤发生率为5 0 %,对照组腺瘤发生率为10 0 %;罗非昔布预防组及对照组大鼠平均每只腺瘤数分别为1 . 66±0 . 5 7与2 83±1 16,二者有显著差异(P <0 . 0 5 )。2 4周末,罗非昔布预防组腺癌发生率为5 0 %,对照组发生率为83 . 3 %;预防组及对照组腺癌分别为1 . 3 3±0 . 5 8与2 . 40±0 . 89,二者有显著差异(P <0 . 0 5 )。大鼠结直肠肿瘤组织pERK水平较正常结肠组织明显升高,腺瘤和腺癌组织pERK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罗非昔布作用组pERK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罗非昔布不仅能预防化学致癌剂诱发大鼠结直肠腺瘤发生,还能减少腺癌发生;这种作用可能部分通过抑制结直肠肿瘤pERK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环氧合酶-2
下载PDF
杏仁核中央核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在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向阳 赵晶 +1 位作者 边洪春 高成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6期1600-1603,共4页
目的探讨研究杏仁核中央核(CeA)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在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OI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进行两组实验。实验一:选取SD雄性大鼠20只,将之随机分为试验组(注射大量芬太尼于颈部皮下,OIH模型)和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研究杏仁核中央核(CeA)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在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OI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进行两组实验。实验一:选取SD雄性大鼠20只,将之随机分为试验组(注射大量芬太尼于颈部皮下,OIH模型)和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颈部皮下),大鼠p-ERK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在成功建模后,取Ce A组织用Western blot法进行检测。实验二:选取SD雄性大鼠50只,将之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组别为OIH+U0126(MEK抑制剂)(0.15 nmol)组、OIH+U0126(0.45 nmol)组、OIH+U0126(1.5 nmol)组、OIH组和OIH+U0124组。OIH模型在杏仁核置管后建立成功,向大鼠Ce A注射U0126(0.15 nmol、0.45 nmol、1.5 nmol)、0.3μl二甲基亚砜(DMSO)、U0124(1.5 nmol),对机械缩足阈值及热缩足潜伏期在注射前后进行观察,取Ce A组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一建模后大鼠痛阈显著降低,与建模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给药前,实验组Ce A区p-ERK2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IH建模前以及置管前5组大鼠痛阈基础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缩足阈值:OIH组在给药后0.5 h后显著低于U0126(1.5 nmol)+OIH组和U0126(0.45 nmol)+OIH组(P<0.01、P<0.05);U0126(1.5 nmol)+OIH组与U0126(0.45 nmol)+OIH组给药0.5 h后有显著增高,与OIH建模后比较(P<0.01、P<0.01)。热缩足潜伏期:OIH+U0126(1.5 nmol)组与OIH+U0126(0.45 nmol)组在给药0.5 h后的显著增加,与给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OIH+U0126(1.5 nmol)组与OIH+U0126(0.45 nmol)组给药0.5 h后也显著增加,与OIH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ERK2:OIH+U0126(1.5 nmol)组与OIH+U0126(0.45nmol)组表达均较显著减少,与OIH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大鼠表达量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的治疗可以通过靶向抑制Ce A区ERK激活来实现,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的维持与Ce A区ERK的参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痛觉过敏 杏仁核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下载PDF
拮抗触液核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的影响
16
作者 王春光 郭淑琴 +4 位作者 张志强 丁彦玲 殷树欣 陈宏伟 张励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触液核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ERK5)在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48只,体质量230-270g,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24):吗啡-纳洛酮-DMSO组(A组)和吗啡-纳洛酮-BIX02188组(... 目的探讨触液核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ERK5)在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48只,体质量230-270g,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24):吗啡-纳洛酮-DMSO组(A组)和吗啡-纳洛酮-BIX02188组(B组)。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以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d 6上午经腹腔注射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出现,即建立吗啡戒断模型。采用行为药理学方法结合免疫荧光技术,侧脑室内注射ERK5特异性抑制剂BIX02188,观察其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戒断所致痛觉过敏及触液核p-ERK5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吗啡-纳洛酮-DMSO组相比,吗啡一纳洛酮.BIX02188组大鼠跳跃、咬牙、湿狗样抖动、腹泻及体重减轻等戒断症状明显缓解(P〈0.05),而扭体、流涎无改善(P〉0.05);戒断所致痛觉过敏明显减轻(P〈0.05)。与吗啡一纳洛酮-DMSO组相比,吗啡一纳洛酮-BIX02188组大鼠触液核p-ERK5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拮抗触液核ERK5可减轻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提示触液核ERK5参与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戒断症状 触液核 远位触液神经元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 BIX02188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在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17
作者 石磊 张丙宏 +1 位作者 严彩霞 付春花 《医学新知》 CAS 2005年第3期17-19,F0004,共4页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ERK)的激化及胞内分布规律,探讨其在NE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新生鼠随机分为不接受处理的正常对照组和NE...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ERK)的激化及胞内分布规律,探讨其在NE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新生鼠随机分为不接受处理的正常对照组和NEC模型组(实验组),每组8只。于母鼠身边喂养3d,第4d处死。并取近回盲部肠组织1~2cm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拍照,观察组织学变化及免疫组化观察ERK的表达,其它肠组织制备组织匀浆,取上清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ror-α,TNF-α)和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的含量。结果实验组肠组织中ERK均发生活化并伴核转位(P<0.01),TNF-α、NO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ER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NEC发病过程,并起着信号转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 结肠炎 细胞信号调节激酶 信号转导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新生鼠 表达及 TNF-α 胞内分布规律
下载PDF
补肾安胎方对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
18
作者 丁超 潘艳秋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9期2234-2236,共3页
复发性流产是妊娠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因较为复杂。除与遗传、解剖、内分泌、感染因素有关外,免疫因素在本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的一个亚族,可被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 复发性流产是妊娠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因较为复杂。除与遗传、解剖、内分泌、感染因素有关外,免疫因素在本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的一个亚族,可被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激活,介导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的信号转导。有研究表明,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患者母胎界面胎盘与蜕膜中的ERK蛋白的含量及活性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与ERK信号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复发性流产 自身免疫型 信号通路 补肾安胎方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因子激活 ERK蛋白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在介导周期性牵张力对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京 任大鹏 +4 位作者 颜世果 蓝菁 袁晓 郭庆圆 戚向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0-526,共7页
目的研究周期性牵张力刺激下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对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细胞。采用多通道应力加载系统对细胞施加频率0.5 Hz、振幅10%的周期性牵张力(加力时间1、3、6、12、24 h),... 目的研究周期性牵张力刺激下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对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细胞。采用多通道应力加载系统对细胞施加频率0.5 Hz、振幅10%的周期性牵张力(加力时间1、3、6、12、24 h),以不加力的细胞作为对照,并分别在加力前应用ERK1/2通路特异性抑制剂U0126以及对细胞转染ERK1/2显性负相变异体(DN-ERK1/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质印迹法研究人牙周膜细胞的基因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加力后人牙周膜细胞的p-ERK1/2蛋白水平及骨钙蛋白(OCN) m RNA、骨涎蛋白(BSP)m RNA水平均显著升高,Runt相关基因(Runx)2 m RNA及蛋白水平在加力3、6 h均显著升高。加入抑制剂U0126或细胞转染DN-ERK1/2后,Runx2、OCN、BSP m RNA水平以及Runx2、p-ERK1/2蛋白水平均降低。结论 ERK1/2是周期性牵张力刺激下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的重要分子途径,力学刺激下激活的ERK1/2可能通过提高Runx2蛋白的表达水平而参与成骨基因OCN和BSP的转录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细胞 成骨分化 周期性牵张力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抑制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鼠气道高分泌黏蛋白5ac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覃英娇 周向东 +2 位作者 钟有清 王杰 刘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22-1126,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抑制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小鼠气道高分泌黏蛋白5ac(muc5ac)的作用机制。方法检测不同药物干预7 d后各组小鼠肺功能指标,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抑制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小鼠气道高分泌黏蛋白5ac(muc5ac)的作用机制。方法检测不同药物干预7 d后各组小鼠肺功能指标,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RT-qPCR检测肺组织muc5ac、ERK1/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muc5ac、ERK1/2、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抑制药组和西药组的低0.3 s用力呼气量(FEV0.3)、用力肺活量(FVC)、FEV0.3/FVC、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muc5ac mRNA表达量、muc5ac、p-ERK1/2蛋白表达量降低(P <0.05),且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改善。结论 ERK1/2抑制药通过抑制ERK1/2信号通路,下调muc5ac表达改善COPD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慢性阻塞性肺病 小鼠 气道 蛋白5A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