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细胞外囊泡及其携带的非编码RNA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1
作者 李想 李晔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4-1066,共13页
小细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sEVs)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外囊泡,产生于多泡体,多泡体与质膜融合并释放到细胞外基质。由于小细胞外囊泡可以携带分子质量相对较小的核酸、蛋白质、脂质,能够执行细胞间物质传递、细胞间... 小细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sEVs)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外囊泡,产生于多泡体,多泡体与质膜融合并释放到细胞外基质。由于小细胞外囊泡可以携带分子质量相对较小的核酸、蛋白质、脂质,能够执行细胞间物质传递、细胞间通讯等功能。因此,小细胞外囊泡及其携带的非编码RNA不仅参与细胞正常生理过程,也可以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小细胞外囊泡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作用,小细胞外囊泡及其携带的非编码RNA不仅有望成为NAFLD诊断的标志物,同时也具有治疗NAFLD的潜在作用,或能为治疗NAFLD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编码RNA 微小RNA 长链非编码RNA 环状RNA
原文传递
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促进神经干细胞的神经生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震 孙晓 +2 位作者 谢永鹏 荣旺 孙海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3994-3999,共6页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能够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等。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被证实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到达中枢神经损伤部位,促进神经修复。然而,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是否促进神经干细胞向有益于神经生...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能够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等。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被证实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到达中枢神经损伤部位,促进神经修复。然而,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是否促进神经干细胞向有益于神经生成的方向分化,帮助神经修复,还不是很明确。目的:探究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是否有利于神经干细胞向神经生成的方向分化。方法:用胰酶消化法从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中提取神经元和神经干细胞。收集培养神经元的细胞上清,提取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将培养10 d的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或PBS共培养7 d,采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和RT-qPCR技术分别检测神经元、神经干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共培养后,高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β3微管蛋白、神经丝蛋白200和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髓鞘碱性蛋白,低表达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这些结果说明,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抑制其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神经干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细胞外囊泡 分化 细胞移植 神经损伤
下载PDF
干细胞来源与组织来源小细胞外囊泡诱导脂肪新生的比较
3
作者 杨宝华 周晓洁 +2 位作者 敬伟 田卫东 于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3981-3987,共7页
背景:再生医学近几十年的发展,使胞外囊泡诱导脂肪组织再生成为修复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方法。但由于实验模型不同以及胞外囊泡使用剂量不同,目前仍无法对不同来源胞外囊泡在脂肪再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定量比较。目的:比较干细胞来源小细胞... 背景:再生医学近几十年的发展,使胞外囊泡诱导脂肪组织再生成为修复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方法。但由于实验模型不同以及胞外囊泡使用剂量不同,目前仍无法对不同来源胞外囊泡在脂肪再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定量比较。目的:比较干细胞来源小细胞外囊泡与组织来源小细胞外囊泡在体内诱导脂肪新生的效果。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脂肪干细胞来源小细胞外囊泡和脂肪组织来源小细胞外囊泡,采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鉴定比较2种小细胞外囊泡的数量、粒径、形态和标志蛋白表达;使用定制硅胶管建立C57小鼠皮下脂肪新生定量评估模型,通过细胞计数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比较2种小细胞外囊泡体内促进脂肪组织新生的效果。结果与结论:①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2种小细胞外囊泡,粒径均位于50-200 nm之间,在透射电镜下均为典型的圆形,均表达小细胞外囊泡的特征性蛋白CD81、CD63、TSG101;②使用定制硅胶管,将等粒子数小细胞外囊泡与Matrigel凝胶混合于硅胶管中植入小鼠背部皮下,建立小鼠体内无细胞、可定量的脂肪新生模型;③植入后3,7 d,硅胶管内容物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细胞计数显示,加入了小细胞外囊泡的2组都比空白对照组募集到更多的宿主细胞,且脂肪组织来源小细胞外囊泡组优于脂肪干细胞来源小细胞外囊泡组;④体内植入4周的硅胶管内容物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小细胞外囊泡促进脂肪新生,且脂肪组织来源小细胞外囊泡组优于脂肪干细胞来源小细胞外囊泡组。以上结果表明,组织来源小细胞外囊泡促进脂肪新生的效果优于干细胞来源小细胞外囊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脂肪组织 细胞外囊泡 细胞募集 脂肪细胞 脂肪新生
下载PDF
小细胞外囊泡(sEVs)介导HBV感染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佳敏 张自力 +5 位作者 曾蓉 徐旭 杨艳红 彭彬 戢敏 潘万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8-432,共5页
小细胞外囊泡(sEVs)是由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纳米级别的膜性囊泡,因其是物质交换和信号传递的重要媒介,而被研究者广泛关注。治愈乙型肝炎的基础在于充分掌握HBV复制调控分子机制,HBV主要通过与膜表面受体结合进行复制传... 小细胞外囊泡(sEVs)是由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纳米级别的膜性囊泡,因其是物质交换和信号传递的重要媒介,而被研究者广泛关注。治愈乙型肝炎的基础在于充分掌握HBV复制调控分子机制,HBV主要通过与膜表面受体结合进行复制传代,但其并不是唯一传染途径,除受体途径外,sEVs可将游离的HBV传播给未感染的肝细胞。但sEVs介导HBV感染的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因此,本文主要对HBV感染后肝细胞分泌的sEVs与HBV病毒传递的关系和感染机制进行探讨,为临床上治疗HBV感染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细胞外囊泡(sEVs) 感染机制
下载PDF
细胞外囊泡携带非编码RNA调控破骨细胞的活化
5
作者 刘建宏 廖世杰 +3 位作者 李波香 唐生平 韦帧翟 丁晓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6-1082,共7页
背景:目前已证明破骨细胞活化在骨骼系统相关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胞外囊泡携带非编码RNA调控破骨细胞活化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的:阅读并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按细胞外囊泡中不同的非编码RNA在不同疾病中调控破骨细胞活化进行综述... 背景:目前已证明破骨细胞活化在骨骼系统相关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胞外囊泡携带非编码RNA调控破骨细胞活化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的:阅读并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按细胞外囊泡中不同的非编码RNA在不同疾病中调控破骨细胞活化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方向。方法:以“非编码RNA,miRNA,lncRNA,circRNA,snoRNA,破骨细胞,细胞外囊泡,外泌体,膜微粒,凋亡小体”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以“extracellular vesicles,exosome,microparticle,apoptotic bodies,non-coding RNA,miRNA,lncRNA,circRNA,snoRNA,osteoclast”为检索词检索Pub Med等数据库,最终纳入7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破骨细胞的活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非编码RNA调控破骨细胞活化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2)细胞外囊泡可以由成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肿瘤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作为细胞间通讯的一种载体,能够携带非编码RNA对破骨细胞活化进行调控。(3)目前关于细胞外囊泡携带非编码RNA调控破骨细胞活化的疾病研究中,多数为骨质疏松,其次为肿瘤骨转移,而非编码RNA的种类又以mi RNA最多。(4)细胞外囊泡携带长链非编码RNA、环状RNA及核仁小RNA调控破骨细胞活化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其调控机制主要为竞争性内源RNA机制。(5)综上,深入研究细胞外囊泡携带非编码RNA对破骨细胞活化的调控机制,有助于找到治疗骨骼系统相关疾病的关键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非编码RNA MIRNA lncRNA circRNA SNORNA 破骨细胞
下载PDF
肠道植物乳杆菌细胞外囊泡对酒精依赖大鼠酒精偏好调控作用
6
作者 徐璐璐 王佳佳 +3 位作者 王鹏宇 武晓彬 李鑫鑫 关艳中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 研究植物乳杆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L-EVs)对酒精依赖大鼠酒精偏好的影响,为酒精依赖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SD雄性大鼠(180~200g)利用慢性间歇性主动饮酒(IA2BC)方法建立大鼠酒精依赖模型。当建模21d时,随机将饮酒大... 目的 研究植物乳杆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L-EVs)对酒精依赖大鼠酒精偏好的影响,为酒精依赖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SD雄性大鼠(180~200g)利用慢性间歇性主动饮酒(IA2BC)方法建立大鼠酒精依赖模型。当建模21d时,随机将饮酒大鼠分为腹腔注射组和中脑腹侧背盖区(VTA)注射组,VTA注射组给予脑立体定位术在VTA留置套管,继续完成28d建模;建模成功后测量大鼠戒断0h、72h后再饮酒时酒精偏好。在酒精戒断期间向大鼠腹腔或者直接VTA注射L-EVs,测量给药后大鼠的酒精偏好,部分大鼠预先在VTA注射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TrkB)的拮抗剂K252a。结果 腹腔注射L-EVs后,与戒断组和溶剂组相比,SD大鼠的酒精偏好明显降低(P<0.01),VTA中微量注射L-EVs后,与假手术组和溶剂组相比,SD大鼠酒精偏好均明显降低(P<0.01),而在L-EVs注射前预先注射K252a可以拮抗L-EVs对酒精依赖大鼠酒精偏好的抑制作用。注射L-EVs与向VTA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酒精依赖大鼠戒断后再饮酒时饮酒偏好的影响是相似的。并且,腹腔注射L-EVs可以增加酒精依赖大鼠VTA BDNF的表达。结论 植物乳杆菌来源的EVs可能通过BDNF发挥对酒精依赖大鼠的酒精偏好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使用障碍 植物乳杆菌细胞外囊泡 酒精偏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血清细胞外囊泡hsa_circ_0005075在复发性流产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刘金 曹相婷 +2 位作者 崔荣淑 徐小飞 董召刚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分析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清细胞外囊泡(EVs)hsa_circ_0005075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4例RSA患者和14例正常妊娠者(对照组)为训练集,64例RSA患者和48例对照为验证集。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 目的分析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清细胞外囊泡(EVs)hsa_circ_0005075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4例RSA患者和14例正常妊娠者(对照组)为训练集,64例RSA患者和48例对照为验证集。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两组间血清EVs中hsa_circ_0005075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RSA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A-TPO),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抗心磷脂(ACA)抗体(IgA、IgG、IgM)、抗β2GP1抗体(IgA、IgG、IgM)水平;采用Person相关分析血清EVs hsa_circ_0005075与上述临床指标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EVs hsa_circ_0005075对RSA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训练集检测结果显示,血清EVs hsa_circ_0005075在RSA组中的表达水平[7.69(4.74,42.15)]显著高于对照组[1.02(0.5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8,P<0.01)。在验证集中,血清EVs hsa_circ_0005075在RSA组中的表达水平[4.96(1.73,8.89)]亦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24,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93,P<0.01)。ROC曲线显示,血清EVs hsa_circ_0005075对RSA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AUC^(ROC)=0.774),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3%和75.0%。血清EVs hsa_circ_0005075的表达与A-TPO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298,P<0.05)。结论血清EVs hsa_circ_0005075在RSA患者中呈高表达,对RSA具有潜在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复发性流产 hsa_circ_0005075 生物学标志物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在调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谭景锐 江永鑫 王诗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192,共6页
缺血性心肌病是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其的发病率仍在不断攀升[1]。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为代表的血运重建策略是挽救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生命... 缺血性心肌病是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其的发病率仍在不断攀升[1]。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为代表的血运重建策略是挽救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生命、改善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特别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革新,PCI手术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血运重建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外囊泡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外囊泡在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肖雨倩 白艳杰 +4 位作者 王岩 孙可心 万俊 陈淑颖 陈丽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551-2556,共6页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既往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在PSCI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细胞外囊泡(EVs)已被公认为细胞间通讯中的重要递质,并通过携带和运输各种货...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既往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在PSCI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细胞外囊泡(EVs)已被公认为细胞间通讯中的重要递质,并通过携带和运输各种货物参与各种病理生理过程。星形胶质细胞外囊泡(ADEVs)可能与其他脑细胞进行交流,通过增强突触可塑性、调控神经炎症、调节血管生成和细胞自噬等过程改善PSCI。本综述阐明了ADEVs对PSCI发展的多方面影响,为研究PSCI的潜在机制提供新的策略,并进一步探讨ADEVs作为新型药物和生物标志物在诊断和治疗PSCI方面的潜在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认知障碍 星形胶质细胞外囊泡 突触可塑性 神经炎症
下载PDF
细胞外囊泡在少肌性肥胖中的作用及机制
10
作者 龙宜 杨佳明 +2 位作者 叶花 钟燕彪 王茂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20,共6页
背景:细胞外囊泡可通过参与细胞间通讯调节胰岛素抵抗和抑制炎症反应,同时可以修复骨骼肌,促进骨骼肌再生,有望成为少肌性肥胖的新型治疗方式。目的:探讨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发生、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少肌性肥胖的关系,综述当前有关细胞外囊... 背景:细胞外囊泡可通过参与细胞间通讯调节胰岛素抵抗和抑制炎症反应,同时可以修复骨骼肌,促进骨骼肌再生,有望成为少肌性肥胖的新型治疗方式。目的:探讨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发生、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少肌性肥胖的关系,综述当前有关细胞外囊泡在少肌性肥胖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中的最新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在PubMed、Embas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涉及细胞外囊泡在少肌性肥胖中的相关研究,检索关键词为“extracellular vesicle,exosome,sarcopenic obesity,obese sarcopenia,skeletal muscle regeneration,skeletal muscle mass regulation”和“细胞外囊泡、外泌体、少肌性肥胖、肥胖肌少症、骨骼肌再生、骨骼肌质量调节”,检索时间为2022年6-11月,经过筛选后纳入87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细胞外囊泡是细胞双向通讯的重要媒介,可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的方式参与正常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节。②少肌性肥胖是复杂的多因素疾病,细胞外囊泡主要通过调节骨骼肌炎症反应和肌细胞平衡稳态参与少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③脂肪和骨骼肌分泌的细胞因子通过细胞外囊泡包裹而释放到细胞外循环并发生相互作用,促进骨骼肌胰岛素抵抗和脂肪生成,是少肌性肥胖中骨骼肌发生萎缩的主要病理生理学。④细胞外囊泡不仅通过提供特定的致病标志物促进少肌性肥胖的疾病发展进程,也是少肌性肥胖中具有价值的诊断指标。⑤由于运动期间骨骼肌释放细胞外囊泡增强了新陈代谢反应,促进骨骼肌再生,因此细胞外囊泡可以作为少肌性肥胖的治疗靶点,而且还可通过装载药物有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方式,治疗少肌性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泌体 少肌性肥胖 肥胖肌少症 增龄性脂代谢异常 骨骼肌再生 代谢稳态 炎症 细胞间通讯 综述
下载PDF
靶向HER2的通用型CAR-T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的制备及功能鉴定
11
作者 蒙若彤 王鹏举 +9 位作者 赵晓娟 郑瑞 梁思辛 张依婷 董昊 韩玉洁 杨安钢 白占涛 阎博 路凡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目的 利用可持续传代的T淋巴细胞系,制备携带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的嵌合抗原受体(CAR)的细胞外囊泡(EV),并检测其对HER2^(+)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利用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 目的 利用可持续传代的T淋巴细胞系,制备携带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的嵌合抗原受体(CAR)的细胞外囊泡(EV),并检测其对HER2^(+)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利用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9(Cas9)技术和慢病毒感染的方法构建底盘Jurka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底盘Jurkat细胞、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和CAR-Jurkat细胞的构建。通过聚乙二醇6000(PEG6000)浓缩方法和细胞挤压方法制备EV;微粒子追踪分析(NTA)和Western blot法鉴定EV。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细胞和EV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免疫细胞对EV的吞噬作用。结果 酶切鉴定和基因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底盘Jurkat细胞、 CAR-T细胞和CAR-Jurkat细胞顺利制备。NTA结果显示制备的EV大小正确。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证明CAR-T细胞、 CAR-Jurkat细胞、 CAR-T EV和CAR-Jurkat EV对HER2+肿瘤细胞均具有靶向杀伤能力。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提高CD47分子的表达水平能够减弱免疫细胞对通用型CAR-Jurkat EV的吞噬作用。结论 通用型CAR-T细胞来源EV能够靶向杀伤HER2+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 同种异体 底盘细胞 细胞外囊泡
原文传递
工程化细胞外囊泡的设计合成与生物医学应用
12
作者 刘夺 刘培源 +4 位作者 李连月 王雅欣 崔钰惠 薛慧敏 王汉杰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73,共20页
近年来,细胞外囊泡因其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随着细胞外囊泡参与生命功能调控的机制被不断解析,利用细胞外囊泡作为药物载体,用于靶向治疗的工作也相继开展。细胞外囊泡作为药物载体,与人工载体相比,具有高... 近年来,细胞外囊泡因其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随着细胞外囊泡参与生命功能调控的机制被不断解析,利用细胞外囊泡作为药物载体,用于靶向治疗的工作也相继开展。细胞外囊泡作为药物载体,与人工载体相比,具有高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和良好的生物膜融合能力,同时有着参与细胞通信的归巢效应等天然优势。然而,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医学应用也存在表面修饰复杂、包载能力差、产量较低等问题,导致使用范围严重受限。工程化细胞外囊泡是指对天然细胞外囊泡进行人工改造,使其能够特异性靶向受体细胞或组织,实现所包载功能分子的精准递送,并支撑可放大生产的模式,从而展现出广阔的生物医学应用前景。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引入,可实现底盘细胞的从头设计再造,支撑细胞外囊泡的标准化、模块化合成。本文首先概括了工程化细胞外囊泡的表面修饰、工程化细胞外囊泡的功能分子包载的方法和应用;其次总结了工程化细胞外囊泡的生产制备,如提升细胞外囊泡产量的工程化策略、细胞外囊泡的放大生产与提取纯化等;最后展望了合成生物学通过改造底盘细胞基因组、人工设计囊泡表面蛋白、调控分子包载的细胞过程等定制化合成细胞外囊泡的前景。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使用可推动工程化细胞外囊泡的定制化设计与合成,将进一步精细控制其属性、提升其效能、拓展其应用,争取将其早日广泛应用于人类健康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生物医学 工程化 靶向治疗 底盘细胞 合成生物学
下载PDF
细胞外囊泡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璐璐 何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28-431,共4页
在医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仍然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2]。而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又是冠心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在针对此疾病的治疗手段中,广泛的再灌注治... 在医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仍然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2]。而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又是冠心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在针对此疾病的治疗手段中,广泛的再灌注治疗的策略对于限制梗死面积、改善长期心脏功能及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有着显著的效果[3-4]。然而,心肌缺血再灌注不可避免地会对心脏产生进一步损伤。既往的研究表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存在削弱了50%再灌注如经PCI治疗后限制心肌梗死的效率[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外囊泡 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细胞外囊泡在器官移植中作为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崔明虎 王云超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390-1395,共6页
器官移植是终末期器官功能障碍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胞外囊泡是释放到周围体液中的纳米级双层脂质囊泡,细胞外囊泡在器官移植术后无创功能监测和早期诊断移植器官功能障碍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细胞外囊泡作为一种新兴生物... 器官移植是终末期器官功能障碍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胞外囊泡是释放到周围体液中的纳米级双层脂质囊泡,细胞外囊泡在器官移植术后无创功能监测和早期诊断移植器官功能障碍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细胞外囊泡作为一种新兴生物标志物在器官移植领域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泌体 器官移植
下载PDF
从肠道微生物源性细胞外囊泡角度探究电针对营养型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王显云 司原成 +2 位作者 高璐琪 李志菊 康朝霞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2,共8页
目的:从肠道微生物源性的细胞外囊泡探讨电针对食源性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营养性肥胖模型,将造模成功的肥胖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0只,电针组针刺中脘、关元、天枢及足三里四个穴位。干预结束后取各组小鼠粪便... 目的:从肠道微生物源性的细胞外囊泡探讨电针对食源性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营养性肥胖模型,将造模成功的肥胖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0只,电针组针刺中脘、关元、天枢及足三里四个穴位。干预结束后取各组小鼠粪便,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外囊(EV)。透射电镜鉴定EV,提取EV中微生物DNA,通过16S rRNA的测序技术对其关联的肠道菌群进行分析。结果:电针干预治疗后肥胖鼠体质量及Lee’s指数显著下降(P <0.01),透射电镜图显示粪便中提取的EV呈圆形或椭圆形双层膜的囊泡状结构,16S rRNA测序分析显示在门水平上,模型组变形菌门细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 <0.05),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丰度均明显降低(P <0.05)。在属水平上,模型组嗜冷杆菌属、游动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 <0.01),而土壤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乳杆菌属、农杆菌、肠杆菌属、短波单胞菌、丛毛单胞菌属细菌丰度均低于正常组(P <0.05)。电针干预后,实验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增加,菌群结构向正常小鼠靠拢。结论:营养性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伴随肠道微生物源性EV谱的变化,16S rRNA测序分析表明,肠道微生物源性EV中微生物DNA反映了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电针治疗肥胖不仅与调控肠道菌群有关,还与肠道微生物源性EV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肥胖 细胞外囊泡 肠道菌群 16S rRNA测序
原文传递
富血小板血浆来源的血小板细胞外囊泡分离技术与应用
16
作者 李娇 李晓丰 李剑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3,共8页
背景:血小板细胞外囊泡是循环中最丰富的囊泡,富含丰富的生物活性分子、遗传物质及蛋白质等信息分子,参与细胞通讯和物质交换,不仅具有良好的促凝活性,还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的巨大潜力,在再生医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的:从血小... 背景:血小板细胞外囊泡是循环中最丰富的囊泡,富含丰富的生物活性分子、遗传物质及蛋白质等信息分子,参与细胞通讯和物质交换,不仅具有良好的促凝活性,还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的巨大潜力,在再生医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的:从血小板细胞外囊泡的分泌机制、在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及临床转化的限制因素进行阐述,为血小板细胞外囊泡的临床转化提供一些理论支撑。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至2023年8月PubMed数据库与血小板细胞外囊泡有关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platelet-derived,plateletrich plasma,extracellular vesicles,isolated,microvesicles exosomes,applications”,最后纳入符合主题标准的文献62篇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活化的血小板细胞外囊泡可产生血小板微囊泡和血小板外泌体两种类型的囊泡,前者的分泌可能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不对称性相关,后者的分泌可能与H^(+)-ATP酶的调节相关。(2)血小板细胞外囊泡是血小板浓缩物和血小板本身的潜在效应物,可能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影响细胞行为、促凝与止血以及发挥炎症作用等几方面影响组织再生。(3)血小板细胞外囊泡在组织损伤、肌肉再生、软骨再生、骨关节炎等再生医学领域已有临床前报道,作为伤口愈合的潜在治疗方法已有临床试验数据,但血小板细胞外囊泡的分离方法、样本来源以及激活剂的种类等因素限制了血小板细胞外囊泡在再生医学领域的临床转化。(4)未来血小板细胞外囊泡可能成为再生医学中替代富血小板血浆的无细胞疗法,其临床转化还需要积极寻找鉴别血小板细胞外囊泡和血小板外泌体的特异性标志物,在激活剂刺激血小板细胞外囊泡产生的机制以及血小板细胞外囊泡的最佳收集方式、最佳储存方法、保质期限、临床应用的推荐剂量和最佳临床适应证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来源 富血小板血浆 血小板裂解液 细胞外囊泡 泌体 分离 治疗 组织损伤 应用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及细胞外囊泡治疗肺纤维化的现状与未来
17
作者 王艳阳 刘婵 +1 位作者 余丽梅 何志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4079-4086,共8页
背景:尽管在临床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疗措施,肺纤维化的治疗仍然面临着挑战。在近年的研究中,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广泛关注,被认为可能是治疗肺纤维化的有希望的手段。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 背景:尽管在临床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疗措施,肺纤维化的治疗仍然面临着挑战。在近年的研究中,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广泛关注,被认为可能是治疗肺纤维化的有希望的手段。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在肺纤维化治疗方面的应用,以期全面了解其治疗机制、疗效评估和面临的问题,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中文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囊泡”“肺纤维化”;英文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pulmonary fibrosis”,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电子期刊数据库,通过人工阅读排除重复文献等,最终纳入112篇文献,重点对58篇中英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①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纤维化过程,如调节炎症反应、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促进受损组织修复,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也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包括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②然而,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治疗肺纤维化仍面临一些挑战。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解决细胞迁移和组织内定位等问题,以其能够准确到达受损肺组织。另外,长期安全性问题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对于其转化医学发展,细胞采集、细胞分离、细胞培养、细胞收获和细胞鉴定等标准化程序还需要被细化。③尽管面临这些挑战,但通过科研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这些问题有望得到逐步解决。未来,可以通过优化治疗方案和探索个体化治疗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深入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的治疗机制,有望开发出更为高效和安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外囊泡 综述
下载PDF
细胞外囊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
18
作者 蔡维 张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9-585,共7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是全球第3位死亡原因。COPD的病理机制复杂,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包括...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是全球第3位死亡原因。COPD的病理机制复杂,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包括外泌体、微泡(microvesicle,MV)和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y,AB),携带细胞来源相关的多种蛋白质、脂类、DNA、mRNA、microRNA等,参与细胞间通讯、细胞迁移、血管新生和免疫调节等过程。EV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引起了极大关注。文章就近年来涉及EV与COPD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泌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原文传递
细胞外囊泡分析方法
19
作者 杨立敏 李景虹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4年第1期1-8,I0001,共9页
细胞外囊泡携带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等生物分子,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外囊泡广泛分布于大多数体液中,是液体活检的有效生物标志物之一,可用于非侵入性疾病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因此,细胞... 细胞外囊泡携带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等生物分子,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外囊泡广泛分布于大多数体液中,是液体活检的有效生物标志物之一,可用于非侵入性疾病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因此,细胞外囊泡及其携带生物分子(蛋白质、核酸)的分析与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者们基于抗体或核酸适配体特异性识别细胞外囊泡表面蛋白质,提出了多种策略用于细胞外囊泡及其表面蛋白质的高灵敏、高特异性检测。采用直接递送或膜融合方式将传感探针输送至细胞外囊泡内部,可实现细胞外囊泡内部核酸的原位、准确检测。本文综述了细胞外囊泡及其携带生物分子检测方法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蛋白质 核酸 生物传感方法 抗体 核酸适配体
下载PDF
细胞外囊泡与自噬的串扰作用在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20
作者 宋浩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1741-1748,共8页
骨关节炎(OA)是最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影响到大多数65岁以上的人。影响超过2.4亿人,是致残的主要原因。其病理学特征是进行性软骨变性,软骨下骨重塑和骨冗余形成增加,对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构成巨大负担,虽... 骨关节炎(OA)是最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影响到大多数65岁以上的人。影响超过2.4亿人,是致残的主要原因。其病理学特征是进行性软骨变性,软骨下骨重塑和骨冗余形成增加,对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构成巨大负担,虽然一些与OA相关的危险因素已被提出,包括遗传易感性、衰老、肥胖和关节排列不良,但由于对软骨基质降解和OA发生的确切分子机制知之甚少,目前除了药物干预与全关节置换手术外,尚无有效的干预措施来减缓OA的进展或延缓软骨的不可逆降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和自噬在OA的进展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细胞外囊泡与自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治疗OA中的潜在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骨关节炎 自噬 药物载体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