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3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讨雷公藤红素抗鼻咽癌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王婷 张黎 +3 位作者 储永双 王迎秋 任艳鑫 黄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309,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讨雷公藤红素抗鼻咽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ubChem数据库获得雷公藤红素3D结构,导入Swisstarget获得前十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鼻咽癌疾靶点。将雷公藤红素与鼻咽癌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讨雷公藤红素抗鼻咽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ubChem数据库获得雷公藤红素3D结构,导入Swisstarget获得前十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鼻咽癌疾靶点。将雷公藤红素与鼻咽癌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雷公藤红素-靶点-鼻咽癌-通路”关系网络图,取度值前五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MTT法、流式细胞术探究雷公藤红素对鼻咽癌CNE-1细胞的增殖凋亡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IKBKB、Phospho-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共获得2143个鼻咽癌基因靶点和101个药物靶点,筛选出共同靶点38个,GO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442条、细胞组成18条、分子功能35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77条通路。雷公藤红素诱导CNE-1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同时降低IKBKB、Phospho-NF-κB P65蛋白表达(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能抑制CNE-1增殖,其抗鼻咽癌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KBKB蛋白,从而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鼻咽癌 网络药理学 细胞实验 IKBKB NF-ΚB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究盐酸药根碱抗酒精性肝炎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陈心雨 赵冰洁 +2 位作者 郑浩东 贾爱亭 张志君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1-99,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和体外细胞实验探究盐酸药根碱(jatrorrhizine hydrochloride,JH)治疗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AH)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PubMed数据库查询JH药物成分,借助SWISS数据库预测药物作用目标...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和体外细胞实验探究盐酸药根碱(jatrorrhizine hydrochloride,JH)治疗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AH)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PubMed数据库查询JH药物成分,借助SWISS数据库预测药物作用目标,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找出AH的目标点。通过DAVID数据库实现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建立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验证。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RAW264.7细胞构建体外炎症模型,将细胞分为五组,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JH对细胞活性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JH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炎症因子产生和释放的影响。结果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25个JH与AH的关键靶点,结合GO和KEGG富集分析及PPI网络构建结果,确定ESRI、NT5E、PGR等基因为后续实验靶点。根据ELISA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相较于对照组,LPS组RAW264.7的M1型巨噬细胞中与炎症相关的因子TNF-α和IL-6的分泌显著增加;相较于LPS组,含有JH的组别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分泌有降低的趋势,尤其是随着JH浓度增加,其降低效果更加显著。结论在炎症模型细胞中,JH可以调控M1极化,表明JH可能是治疗AH的潜在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炎 盐酸药根碱 抗炎机制 网络药理学 细胞实验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细胞实验探讨复方菝葜丹参擦剂抗白癜风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赛力克阿拉·阿里汗 曹仕辰 +3 位作者 木合布力·阿布力孜 麦合苏木·艾克木 艾克白尔·买买提 赵婷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513-521,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复方菝葜丹参擦剂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通过分子对接与体外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搜索复方菝葜丹参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及其对应作用靶点,利用GEO、OMIM以及GeneCards等数据平台,获得白癜风疾病相关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复方菝葜丹参擦剂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通过分子对接与体外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搜索复方菝葜丹参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及其对应作用靶点,利用GEO、OMIM以及GeneCards等数据平台,获得白癜风疾病相关靶点,通过映射药材成分对应靶点与疾病相关靶点获得治疗疾病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菝葜丹参与白癜风的“有效成分-潜在靶点”作用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建立潜在靶点间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R语言及其相关依赖包对潜在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ytoNCA拓扑分析筛选出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潜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复方菝葜丹参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的结合效能,通过体外药理实验探究复方提取液对黑色素细胞的作用。结果复方菝葜丹参擦剂中有106个有效成分作用于STAT3、AKT1、RELA等8个核心靶点,GO富集结果显示潜在靶点参与了氧化应激、活性氧代谢过程等反应。信号通路富集结果表明,靶点涉及AGE-RAGE通路、Th17细胞分化等多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复方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紧密。复方菝葜丹参对黑色素细胞有较好的促增殖作用,其中有效成分木樨草素对酪氨酸酶激活作用较强,芒柄花素可提高黑素含量。结论复方菝葜丹参擦剂是多种成分通过多种途径作用到多靶点对白癜风产生的治疗作用,其中丹参与鸡血藤为君药,木樨草素与芒柄花素为重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菝葜丹参擦剂 白癜风 中药配方 网络药理学 体外细胞实验 药理活性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细胞实验探讨肝豆扶木汤调控铁死亡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作用
4
作者 郝文杰 杨文明 +4 位作者 魏涛华 唐露露 杨悦 钱南南 杨玉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61-3468,共8页
目的探究肝豆扶木汤对Erastin诱导的肝癌细胞HepG2铁死亡的影响,以及对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轴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BATMAN-TCM数据库获取肝豆扶木汤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检索铁死亡... 目的探究肝豆扶木汤对Erastin诱导的肝癌细胞HepG2铁死亡的影响,以及对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轴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BATMAN-TCM数据库获取肝豆扶木汤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检索铁死亡相关靶点,将所得的肝豆扶木汤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与铁死亡相关靶点进行交集筛选后,再借助CB-Docking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对结合度较好的靶点进行细胞实验初步验证。体外细胞实验构建Erastin诱导的HepG2细胞铁死亡模型,设置空白组、模型组和肝豆扶木汤低、中、高剂量组,检测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活性氧(ROS)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法验证细胞P53、SLC7A11、GPX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肝豆扶木汤中有效成分共215种,潜在靶点1741个,铁死亡相关靶点275个,其中Relevance score≥3的共23个。取交集后,肝豆扶木汤中活性成分为19种,铁死亡相关靶点为11种。肝豆扶木汤关键有效成分与靶点SLC7A11、P53、VDAC2/3、ACSL4、HMOX1、ALOX15、PRKAA1等均有一定的结合活性,其中与SLC7A11蛋白靶点结合能力最强。肝豆扶木汤能提高细胞GSH、ROS、MDA水平(P<001),上调SLC7A11、GPX4 mRNA和蛋白表达(P<001),下调P53 mRNA和蛋白表达(P<001)。结论肝豆扶木汤可能是通过调控SLC7A11/GPX4轴来抑制Erastin诱导肝癌细胞HepG2铁死亡的发生,从而起到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扶木汤 铁死亡 生物信息学 细胞实验 SLC7A11/GPX4轴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验证黄芪抗肝癌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庄耀隆 姚霏 +2 位作者 侯文跃 张露蓉 宋卿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3311-3316,共6页
目的:从细胞实验和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对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PubMed、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检索黄芪和肝癌的相关基因靶点及... 目的:从细胞实验和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对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PubMed、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检索黄芪和肝癌的相关基因靶点及活性成分。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和黄芪-肝癌作用网络。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以CB-DOCK平台进行分子对接。细胞实验采用MTT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增殖和蛋白表达。结果:筛选出黄芪19个有效成分,250个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得549个条目,145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调节DNA的转录,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等。作用通路主要涉及肿瘤相关的通路,如癌症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卡波西肉瘤、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芪抗肝癌核心成分芒柄花黄素,毛蕊异黄酮,黄芪甲苷与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有较好的结合力。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基础上,进一步细胞实验证实黄芪水提液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下调AKT1、PI3K p110,p-AKT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黄芪能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为其应用于肝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抗肝癌机制 PI3K-AKT信号通路 网络药理学 细胞实验 靶点 拓扑分析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和细胞实验探索芪玉三龙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机制
6
作者 刘桐 高雅婷 +4 位作者 张星星 郑莉莉 张波克 童佳兵 李泽庚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54-60,共7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究芪玉三龙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和中医药整合数据库检索芪玉三龙方成分筛选靶点,通过美国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获得肺癌靶点基因。构建蛋白相互...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究芪玉三龙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和中医药整合数据库检索芪玉三龙方成分筛选靶点,通过美国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获得肺癌靶点基因。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采用基因本体数据库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对核心靶蛋白与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并以A549细胞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芪玉三龙方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有效靶点162个,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到核心靶点基因20个,主要的生物学过程为对缺氧的反应、MAPK级联、炎症反应,主要的功能通路为钙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细胞周期。分子对接结果表明,MMP9-槲皮素、PPARG-异鼠李素、PTGS2-刺芒柄花素、JUN-刺芒柄花素之间存在有效的结合亲和力。在A549细胞实验中,PCR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芪玉三龙方含药血清能够促进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P<0.05),抑制c-JUN、COX-2、MMP-9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芪玉三龙方通过影响A549肺癌细胞的凋亡、侵袭和肿瘤血管生成及炎症进程达到干预肺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玉三龙方 非小细胞肺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细胞实验
下载PDF
枸杞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细胞实验研究 被引量:38
7
作者 李朝晖 马晓鹂 吴万征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NIT-L1胰岛β细胞、小肠刷状缘、3T3-L1脂肪细胞、α-葡萄糖苷酶等体外实验模型,研究枸杞多糖的作用。结果:枸杞多糖能够保护链脲佐菌素损伤的NIT-L1胰岛β细胞,抑制消化道内α-葡萄糖苷酶的活...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NIT-L1胰岛β细胞、小肠刷状缘、3T3-L1脂肪细胞、α-葡萄糖苷酶等体外实验模型,研究枸杞多糖的作用。结果:枸杞多糖能够保护链脲佐菌素损伤的NIT-L1胰岛β细胞,抑制消化道内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降低小肠刷状缘对葡萄糖的吸收,对于抑制肝糖产生以及增强3T3-L1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也有明显作用。结论:枸杞多糖具有较好的体外降血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降血糖 细胞实验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细胞实验探讨枸杞子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曾永长 梁少瑜 +4 位作者 姜倩倩 吴俊洪 刘常青 宋力飞 吴正治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62-2368,共7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细胞实验探讨枸杞子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化学成分数据库联合检索,结合药动学参数筛选枸杞子的候选活性成分,采用PharmMapper反向药效团匹配的靶标识别平台预测其靶点,TTD等数据库筛选...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细胞实验探讨枸杞子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化学成分数据库联合检索,结合药动学参数筛选枸杞子的候选活性成分,采用PharmMapper反向药效团匹配的靶标识别平台预测其靶点,TTD等数据库筛选与老年性痴呆相关的潜在靶点,DAVID数据库对靶点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和“成分-靶点-通路”网络,SYBYL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RT-qPCR检测枸杞子水提物对Aβ_(25-35)诱导PC12细胞GSK3B、MAPK14、ESR1、NOS2、CASP3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枸杞子水提物对Aβ_(25-35)诱导PC12细胞CASP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枸杞子中50种活性成分通过调控HSD11B1、RARB、NR3C1、RARA、IGF1、MAPK14、CASP3、ESR2、GSK3B等31个潜在靶点,参与多种癌症通路、Rap1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多巴胺能突触等信号通路,起到防治老年性痴呆作用。新黄质、花色素苷、胡萝卜素、隐黄素、玉米黄质等成分与关键靶点HSD11B1、INSR、NR3C1、RARA、CASP3、MAPK14、GSK3B、NOS2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枸杞子水提物可抑制Aβ_(25-35)诱导PC12细胞GSK3B、MAPK14、NOS2、CASP3 mRNA表达,上调ESR1 mRNA表达,下调CASP3蛋白表达。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枸杞子防治老年性痴呆“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的关系,可为该药材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子 老年性痴呆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细胞实验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讨Hispolon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俊峰 吴力超 +4 位作者 王进 孙腾飞 赵俊慧 张婷婷 刘文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51-1158,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和细胞实验探讨Hispolon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站获取Hispolon的潜在靶点,与疾病数据库GeneCards、OMIM中结肠癌靶点取交集;利用STRING11.0数据库构建靶点相互作用网络,使用Cytoscap...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和细胞实验探讨Hispolon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站获取Hispolon的潜在靶点,与疾病数据库GeneCards、OMIM中结肠癌靶点取交集;利用STRING11.0数据库构建靶点相互作用网络,使用Cytoscape3.7.2软件挖掘Hispolon作用于结肠癌的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采用Western blot验证Hispolon对结肠癌细胞SW480中部分关键靶点的调控作用。结果筛选出Hispolon抗结肠癌作用靶点69个,核心靶点包括BCL-2L1、EP300、CDK1、AR、MTOR、EGFR;富集分析发现Hispolon通过调节癌症相关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前列腺癌相关通路等发挥抗结肠癌作用,并且通路中关键靶点涉及BCL-2L1、EP300、CDK1、MTOR和EGFR核心靶点。通过细胞实验证实Hispolon可下调靶点蛋白BCL-2L1和mTOR的表达,促进SW480细胞凋亡。结论Hispolon治疗结肠癌,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Hispolon抗结肠癌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polon 结肠癌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细胞实验 BCL-2L1 MTOR
下载PDF
细胞实验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策略制定和报告现状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霏 赵璐璐 +10 位作者 闫琼 张艳 边天月 侯皓中 邝心颖 耿劲松 王欢 唐晓宇 彭冀晔 马彬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8期914-918,共5页
目的全面分析细胞实验系统评价/Meta分析(SRs/MAs)检索策略的制定和报告现状,为后续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和Wanfang Data,检索时限均为建库截至2017年10月。结果最终纳入细胞实验SRs/MAs共82篇,其中... 目的全面分析细胞实验系统评价/Meta分析(SRs/MAs)检索策略的制定和报告现状,为后续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和Wanfang Data,检索时限均为建库截至2017年10月。结果最终纳入细胞实验SRs/MAs共82篇,其中英文79篇,中文3篇。64.63%(53/82)的研究报告了文献筛选流程图,6.10%(5/82)报告了检索人员的资质,45.13%(37/82)报告了至少一个完整的检索策略。有18.29%(15/82)的细胞实验SRs/MAs仅检索了1个数据库,检索5个以上数据库的研究仅9.76%(8/82)。此外,有53.66%(44/82)和8.54%(7/82)的研究中分别进行了其他方法的补充检索和灰色文献检索。在检索方式上,以DI(疾病+干预措施)的方式最为常见。结论目前已发表的细胞实验SRs/MAs在检索策略制定和报告方面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并无共识标准或规范的方法。因此,今后的研究有必要:①在数据库的选择上,除检索PubMed、EMBASE外,应对Web of Science、Scoups等数据库也进行检索。此外,对于灰色文献的收集,包括会议资料等阴性结果或未发表研究的收集需要更加关注;②在细胞实验SRs/MAs检索词的选择方面,除涉及的细胞及其干预措施外,涉及到测量指标的检索词亦是重要的参考依据;③研发细胞实验SRs/MAs的报告规范,以提高其报告质量,包括提供至少一个数据库完整的检索策略、提高检索人员的资质等相关信息的报告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实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检索策略 报告 制定
下载PDF
培养原代小鼠组织细胞检验细胞实验室技术操作规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东辉 许永华 +5 位作者 钟近洁 李良忠 李建瑛 祝湘 许琴 是文辉 《实验动物科学》 2007年第2期60-64,74,共6页
目的通过培养小鼠原代组织细胞,检验本科室己建立的一套细胞实验室技术操作规程能否满足细胞培养要求。方法培养小鼠原代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肺部细胞、脑部细胞、骨髓间充质细胞和胚胎成纤维细胞。计算原代培养成... 目的通过培养小鼠原代组织细胞,检验本科室己建立的一套细胞实验室技术操作规程能否满足细胞培养要求。方法培养小鼠原代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肺部细胞、脑部细胞、骨髓间充质细胞和胚胎成纤维细胞。计算原代培养成活率、传代成活率、冷冻及复苏成活率。结果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肺部细胞、脑部细胞、骨髓间充质细胞、胚胎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成活率分别为89%、96%、100%、100%、100%、80%、100%和90%;传代成活率分别为76%、93%、100%、92%、100%、66%、80%和92%;冷冻及复苏成活率分别为100%、100%、100%、100%、100%、100%、100%和100%。结论通过计算KM小鼠8种组织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冷冻与复苏的成活率,证明现有的细胞室技术操作规程基本上能够保证成功培养出常规原代细胞,并能传代、冷冻和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细胞原代培养 细胞实验 操作规程
下载PDF
我院干细胞实验室的标准化设计和建设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广全 梁伟 +1 位作者 袁明泉 任少达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3期126-128,共3页
目的随着国内外干细胞学科临床研究的进展,为了提高我院干细胞临床研究水平,建立了标准化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实验室。方法基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的规定》(GB503... 目的随着国内外干细胞学科临床研究的进展,为了提高我院干细胞临床研究水平,建立了标准化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实验室。方法基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的规定》(GB50333),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设计建设了该实验室,并进行了实验室的仪器和信息系统的配置。结果该实验室建设后运行近两年,成功实现了干细胞的制备、培养、质控及存储等功能,并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了干细胞的检索和统计分析及可追溯性等功能,并成功通过了国家的干细胞基地现场验收。结论我院干细胞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我院干细胞的临床研究水平,并为下一步我院干细胞临床项目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实验 信息系统
下载PDF
细胞实验系统评价制作流程的构建
13
作者 赵霏 赵晋 +5 位作者 郭忠 宋雷 张婷 姜彦彪 邝心颖 马彬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658-663,669,共7页
针对原始细胞实验面临的结果不一致、可重复性差、报告不规范等问题,细胞实验系统评价/Meta分析(SRs/MAs)可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提升细胞实验结果对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指导价值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国内外尚无细胞实验SRs/MAs报告规范... 针对原始细胞实验面临的结果不一致、可重复性差、报告不规范等问题,细胞实验系统评价/Meta分析(SRs/MAs)可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提升细胞实验结果对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指导价值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国内外尚无细胞实验SRs/MAs报告规范的相关研究,已发表的细胞实验SRs/MAs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均存在较多问题。因此,一个经过严谨设计、规范实施的系统评价制作标准流程对提升细胞实验SRs/MAs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胞实验系统评价制作流程和基本原理,以期推动国内高质量细胞实验系统评价的开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细胞实验 方法学
下载PDF
低温冰箱冻存复苏不同速率的细胞实验
14
作者 王燕 王珺 +2 位作者 唐微 龚坚 孙晓东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1期115-115,共1页
冻存细胞不仅是保存标本的一种方法,也是继续进行实验研究的一种手段,正是如此,管理好细胞的冻存工作应成为十分关键的一环,管理的好坏,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到科研工作的进度。液氮保存细胞是传统的细胞冻存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液... 冻存细胞不仅是保存标本的一种方法,也是继续进行实验研究的一种手段,正是如此,管理好细胞的冻存工作应成为十分关键的一环,管理的好坏,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到科研工作的进度。液氮保存细胞是传统的细胞冻存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液氮因易挥发和成本昂贵,且需要专人保管和及时补充液氮,因此给科研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因此,我们经过多次反复实验,分别利用超低温冰箱、液氮对细胞进行冻存复苏,通过对细胞存活率、细胞形态、活细胞数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实验 冻存复苏 超低温 冰箱 液氮保存 速率 科研工作 细胞存活率
下载PDF
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实验的改进
15
作者 何宁生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临时装片 洋葱鳞片 叶表皮细胞实验 中学 生物
下载PDF
基于体外细胞实验和网络药理学研究乳香挥发油抗心脏肥大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梦蝶 王衬衬 +6 位作者 李冰涛 欧阳长生 邱雨美 李洪铭 涂珺 尚广彬 汤喜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41-252,共12页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乳香挥发油抗心脏肥大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肥大模型研究乳香挥发油抗心脏肥大的作用。通过CNKI、Pubmed、Pubchem等数据平台检索筛选并...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乳香挥发油抗心脏肥大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肥大模型研究乳香挥发油抗心脏肥大的作用。通过CNKI、Pubmed、Pubchem等数据平台检索筛选并收集乳香挥发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心脏肥大疾病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乳香挥发油抗心脏肥大蛋白互作(PPI)网络和乳香挥发油“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筛选分析乳香挥发油抗心脏肥大的关键靶点,并采用荧光定量PCR实验进行关键靶点的验证。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体外细胞实验表明乳香挥发油可抑制ISO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表面积增大、蛋白合成增加以及心脏肥大相关胚胎基因心房钠尿肽(ANP)、β-MHC mRNA表达上调。基于文献筛选乳香挥发油有效成分86种,抗心脏肥大靶点36个。网络分析雌激素受体1(ESR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OS3)、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是关键靶点,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乳香挥发油抑制ISO诱导的心肌细胞ESR1、PTGS2、TNF、MAPK14 mRNA水平上调,NOS3、PPARG mRNA水平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脂多糖介导的信号通路、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质膜穴样内陷、酶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包含通路22条,主要与VEGF signaling pathway,TNF signaling pathway,Sphingolipid signaling pathway等相关。结论:乳香挥发油活性成分可能是通过作用于ESR1、NOS3、PTGS2、TNF、MAPK14、PPARG等关键靶点,调节VEGF signaling pathway,TNF signaling pathway,Sphingolipid signaling pathway等途径,影响脂多糖介导的信号通路、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质膜穴样内陷、酶结合等改善心脏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香挥发油 心脏肥大 作用机制 体外细胞实验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体外细胞实验预测珠子参保肝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海潮 周瑞 +5 位作者 唐志书 苏洁 刘妍如 潘亚磊 刘红波 宋忠兴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342-2351,共10页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体外细胞实验预测珠子参保肝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ETCM、SwissTargetPrediction、SymMap、Melacards数据库以及文献查阅,搜索整理珠子参的活性成分以及与疾病的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体外细胞实验预测珠子参保肝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ETCM、SwissTargetPrediction、SymMap、Melacards数据库以及文献查阅,搜索整理珠子参的活性成分以及与疾病的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以及GO和KEGG富集分析,并采用Cytoscape3.7.2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预测其可能的保肝作用机制,进一步采用分子对接和细胞实验检测珠子参对肝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获得珠子参活性成分43种,作用靶点247个,与309个疾病靶点相交后,得到TNF、CASP3、IL6、IL1B、JUN等27个靶点及竹节参皂苷Ⅳa、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o、越南皂苷R4和三七皂苷R1等37种对应成分。GO富集分析共得到条目616条(P<0.05),KEGG富集共得到通路122条,主要涉及乙型肝炎、Th17细胞分化、TNF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预测的珠子参保肝的重要活性化合物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体外结果显示,珠子参皂苷对LPS诱导L02细胞的炎性损伤模型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和体外细胞实验表明,珠子参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子参 保肝作用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体外细胞实验
下载PDF
清肺通络方调控NLRP3炎症小体对支原体肺炎影响的细胞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晓阳 姜永红 +2 位作者 肖臻 吕佳佳 宋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76-183,共8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在体外感染A549细胞后,诱导NLRP3炎症小体引起的免疫炎症反应与NLRP3炎症小体对A549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以及清肺通络方(QTF)对NLRP3炎症小体的调节及其对下游相关细胞因子IL-18、IL-1β的干预作用。方法将QTF采...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在体外感染A549细胞后,诱导NLRP3炎症小体引起的免疫炎症反应与NLRP3炎症小体对A549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以及清肺通络方(QTF)对NLRP3炎症小体的调节及其对下游相关细胞因子IL-18、IL-1β的干预作用。方法将QTF采用醇提法提取后,加入MP感染的A549细胞中,使用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0.1,0.5,1,2,4 mg/L)和不同时间点(24,48,72 h)的QTF,并制备抑制/过表达NLRP3质粒,根据CCK-8实验所测得的最佳药物浓度,将实验进行分组,检测NLRP3炎症小体各组成蛋白ASC、Caspase-1、NLRP3表达,细胞因子IL-18、IL-1β的表达水平以及A549细胞凋亡率。结果MP感染A549细胞后,使得A549细胞NLRP3炎症小体各组成蛋白ASC、Caspase-1、NLRP3表达量上升,下游相关炎症细胞因子IL-18、IL-1β表达水平升高明显,说明NLRP3炎症小体可以被MP激活,并且产生一系列的炎症反应,且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MP感染A549细胞后,细胞凋亡率上升。经清肺通络方干预后,NLRP3炎症小体各组成蛋白ASC、Caspase-1、NLRP3表达量下降,下游相关炎症细胞因子IL-18、IL-1β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说明清肺通络方可以抑制被激活的NLRP3炎症小体,从而使下游炎症细胞因子IL-18、IL-1β下调,且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使用清肺通络方后,细胞凋亡率下降。结论MP感染A549细胞后,可以激活处于抑制状态的NLRP3炎症小体,并且产生一系列的免疫炎症反应,增加下游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细胞凋亡率。清肺通络方可以下调NLRP3炎症小体,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并且清肺通络方对NLRP3炎症小体的调控作用有浓度依赖性,浓度越大,保护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清肺通络方 NLRP3炎症小体 细胞实验
原文传递
细胞实验检测蓖麻蚕蛹生物反应器表达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伍玉婷 黄元姣 +2 位作者 雷丹青 吴勇浒 李牡艳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蓖麻蚕蛹生物反应器中分离纯化获得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Tricine-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rhEGF,通过MTT和台盼蓝法检测rhEGF的细胞活性。结果 Tricine-SDS-PAGE、Western b... 目的探讨蓖麻蚕蛹生物反应器中分离纯化获得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Tricine-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rhEGF,通过MTT和台盼蓝法检测rhEGF的细胞活性。结果 Tricine-SDS-PAGE、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蓖麻蚕蛹中分离纯化获得的rhEGF具有正确的分子量和免疫原性;MTT法显示,纯化的rhEGF具有酶促活性,且酶促活性优于rhEGF标准蛋白(P<0.05),其最高活性浓度为1.0μg/L,在0.0625~1.0μg/L浓度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性;rhEGF能够促进Balb/c3T3细胞的分裂增殖,效果优于rhEGF标准蛋白(P<0.05)。结论 AnpehEGF感染的蓖麻蚕蛹中分离纯化获得的rhEGF,具有类似天然hEGF的生物学活性,且效果优于rhEGF标准蛋白;rhEGF的细胞实验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蚕蛹生物反应器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生物学活性 细胞实验
下载PDF
基于小鼠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评价川芎水煎液的胚胎毒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荃 鲍倩 +1 位作者 蒋德菊 易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10-1915,共6页
目的建立小鼠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并以其评价川芎水煎液的胚胎毒性。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和胚胎干细胞(mESCs)D3,MTT法检测青霉素G、苯妥英钠、5-氟尿嘧啶对3T3、D3细胞的毒性作用,绘制细胞存活率-浓度曲线,计算3种受试物... 目的建立小鼠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并以其评价川芎水煎液的胚胎毒性。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和胚胎干细胞(mESCs)D3,MTT法检测青霉素G、苯妥英钠、5-氟尿嘧啶对3T3、D3细胞的毒性作用,绘制细胞存活率-浓度曲线,计算3种受试物对2种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3T3和IC_(50)D3)。利用悬滴-悬浮-贴壁方法,体外培养D3细胞分化成心肌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心肌细胞中肌球蛋白重链基因(β-MHC)的表达。再计算3种受试物对D3细胞的半数分化抑制浓度(ID50D3),判定其胚胎毒性等级。结果青霉素G、苯妥英钠、5-氟尿嘧啶分别为无、弱、强胚胎毒性。川芎水煎液的IC_(50)3T3、IC_(50)D3、ID50D3分别为9.39、18.78、10.20 mg/m L。结论川芎水煎液胚胎毒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水煎液 胚胎毒性 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