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RNA干扰对下游基因表达及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娟娟 董伟 +3 位作者 戚孟春 冯晓洁 李任 孙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研究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Ca2+/Calmodulin dependent kinaseⅡδ,Ca MKⅡδ)RNA干扰对下游基因表达及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以证实其在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慢病毒构建Ca MKⅡδRNA干扰载体,并确定最佳感染... 目的研究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Ca2+/Calmodulin dependent kinaseⅡδ,Ca MKⅡδ)RNA干扰对下游基因表达及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以证实其在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慢病毒构建Ca MKⅡδRNA干扰载体,并确定最佳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值及转染效率。小鼠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空白载体组和干扰组。转染5 d后收获细胞,确定干扰效率;并检测RNA干扰对活化T细胞核因子蛋白c1(NFATc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Src)基因表达及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Ca MKⅡδRNA干扰载体,最佳转染MOI值为30,转染效率可达78%(P<0.05)。重组病毒对Ca MKⅡδ的干扰效率在mRNA水平超过78%,在蛋白水平超过70%(P<0.01)。Ca MKⅡδRNA干扰显著降低NFATc1、TRAP和c-Src基因,与对照组、空白载体组比较,其mRNA水平下降分别超过了47.8%、43.3%和48.5%(P<0.05,P<0.01),蛋白相对水平分别超过了61.1%、48.2%和39.6%%(P<0.01);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也得到相似结果。Ca MKⅡδRNA干扰也显著降低了破骨细胞生成及骨吸收功能;与其他两组比较,干扰组破骨细胞数、牙本质吸收陷窝数目和面积下降分别超过了49.8%、47.6%和61.3%(P<0.01)。结论 Ca MKⅡδRNA干扰可显著下调其下游NFATc1、TRAP、c-Src基因表达并抑制破骨细胞分化;Ca MKⅡδ在破骨细胞分化中可能发挥关键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 RNA干扰 活化T细胞核因子蛋白c1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
原文传递
共培养体系中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对破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R68)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元豫 刘霞 +2 位作者 李坤 郭永荣 白靖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5-760,788,共7页
目的观察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CPN10)对成骨细胞(OB)-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s)共培养体系中破骨细胞生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培养上清相通但二者互相不接触的成骨细胞一单个核细胞共育模型。实验分对照组和CPN10(10μg/... 目的观察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CPN10)对成骨细胞(OB)-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s)共培养体系中破骨细胞生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培养上清相通但二者互相不接触的成骨细胞一单个核细胞共育模型。实验分对照组和CPN10(10μg/ml)处理组。主要观察指标:①采用TRAP染色及扫描电镜检测破骨细胞生成及小牛骨磨片吸收陷窝,②应用Realtime PCR检测与破骨细胞生成相关基因NFATc1、c-Fos、RANKL、OPG的基因表达。结果两组细胞均有TRAP阳性多核破骨细胞生成,并在小牛骨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但对照组所获TRAP阳性多核细胞数目、吸收陷窝数目及面积均显著小于CPN10组。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CPN10组与对照组相比NFATc1、c-Fos、RANKL、OPG相对浓度分别为7.410±1.738、8.844±1.981、22.4272±2.058、2.445±0.2517(P<0.05),对照组各基因表达均显著低于CPN10组。结论 CPN10在成骨细胞-单个核细胞(OB-PBMs)共培养体系中可促进OC的生成及骨吸收,CPN10通过对成骨细胞的作用,致其分泌的OPG/RANKL比例失调,并上调破骨细胞相关基因NFATc1、c-Fos、RANKL、OPG的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 破骨细胞生成 共培养 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活化T细胞核因子1蛋白 护骨素 C-Fos
下载PDF
破骨细胞活化因子与骨髓瘤骨病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高维 李晓进 +3 位作者 张学美 谭琳 聂波 李惠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947-3950,共4页
目的:探讨破骨细胞活化因子与骨髓瘤骨病的关系,研究其与骨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及骨髓瘤细胞株U266中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护骨蛋白(OP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目的:探讨破骨细胞活化因子与骨髓瘤骨病的关系,研究其与骨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及骨髓瘤细胞株U266中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护骨蛋白(OP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mRNA转录情况,进而探讨其在MM骨病中的作用。结果:U266及MBD患者中,RANKL、MIP-1α及大部分NSEmRNA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骨损害程度基本呈正相关,MM中OPG的分泌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骨髓瘤骨病是一个多因子、多系统参与的复杂的、综合作用导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 护骨蛋白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下载PDF
体外应用不同方法培养破骨细胞的实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董伟 冯晓洁 +2 位作者 戚孟春 梁永强 彭宏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5-479,共5页
目的:研究体外应用不同培养方法对所生成的破骨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采用3种方法培养破骨细胞:A组小鼠骨髓细胞中加入10 ng/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培养24 h,未贴壁细胞30 ng/ml M-CSF预诱导3 d后,50ng/ml M-CSF+100 ... 目的:研究体外应用不同培养方法对所生成的破骨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采用3种方法培养破骨细胞:A组小鼠骨髓细胞中加入10 ng/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培养24 h,未贴壁细胞30 ng/ml M-CSF预诱导3 d后,50ng/ml M-CSF+100 ng/m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继续诱导;B组小鼠骨髓细胞与小鼠颅骨成骨细胞以10∶1的比例混合培养,加入1×10-6mol/L前列腺素E2(PGE2)和1×10-8mol/L维生素D3(VitD3);C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中加入100 ng/ml RANKL诱导培养。检测每组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情况及牙本质磨片吸收陷窝情况,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破骨细胞NFATc1、c-Fos表达情况。结果:各组细胞均有TRAP阳性多核破骨细胞生成,并在牙本质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B组所形成的破骨细胞数量最多,C组次之,A组最少;B组骨吸收陷窝数目最多,陷窝总面积最大,A组其次,C组最差;B组NFATc1、c-Fos表达高于C组及A组,A组表达最差。结论:3种培养破骨细胞的方法相比较,B组在破骨细胞分化和吸收功能方面优于A、C组。A、C组相比较,A组培养的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更强,C组所培养的破骨细胞分化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骨吸收陷窝 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活化T细胞核因子1蛋白
原文传递
共培养体系中阿仑膦酸钠对破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董伟 戚孟春 +3 位作者 梁永强 温黎明 冯晓洁 李任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2-685,共4页
目的:研究阿仑膦酸盐(ALN)对成骨细胞(OB)-破骨细胞(OC)共培养体系中破骨细胞生成、功能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胰酶消化法培养鼠颅骨成骨细胞,并与骨髓细胞建立OB-OC共培养体系;体系中加入10-6mol/L PGE2、10-8mol/L VitD3诱导破... 目的:研究阿仑膦酸盐(ALN)对成骨细胞(OB)-破骨细胞(OC)共培养体系中破骨细胞生成、功能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胰酶消化法培养鼠颅骨成骨细胞,并与骨髓细胞建立OB-OC共培养体系;体系中加入10-6mol/L PGE2、10-8mol/L VitD3诱导破骨细胞分化生成。实验分对照组和ALN(10-6mol/L)处理组。采用TRAP染色及扫描电镜检测破骨细胞生成及牙本质磨片吸收陷窝情况,并应用Real-time PCR检测破骨细胞相关基因NFATc1、c-Fos、RANKL、OPG的基因表达。结果:各组细胞均有TRAP阳性多核OC生成,并在牙本质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但对照组所获TRAP阳性多核细胞数目、吸收陷窝数目及面积均显著大于ALN组。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NFATc1、c-Fos、RANKL、OPG的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ALN组。结论:ALN在OB-OC共培养体系中可抑制OC的生成及其骨吸收功,并下调OC相关基因NFATc1、c-Fos、RANKL、OPG的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仑膦酸盐 破骨细胞生成 共培养 因子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活化T细胞核因子1蛋白
下载PDF
NFATc1过表达对唑来膦酸诱发的破骨细胞生成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广峰 阴露佳 +4 位作者 戚孟春 董伟 冯晓洁 温黎明 孙红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95-1799,共5页
目的研究活化T细胞核因子蛋白c1(NFATc1)过表达对唑来膦酸诱发的破骨细胞生成抑制的挽救效应。方法小鼠NFATc1重组慢病毒转染RAW264.7细胞,验证NFATc1蛋白表达。细胞分为A、B两组,分别转染空白载体和NFATc1重组载体。两组细胞均用50 ng... 目的研究活化T细胞核因子蛋白c1(NFATc1)过表达对唑来膦酸诱发的破骨细胞生成抑制的挽救效应。方法小鼠NFATc1重组慢病毒转染RAW264.7细胞,验证NFATc1蛋白表达。细胞分为A、B两组,分别转染空白载体和NFATc1重组载体。两组细胞均用50 ng/mL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诱导5 d,并在第2天加入1×10^(-6)mmol/mL唑来膦酸作用2 d。第6天收获细胞,检测破骨细胞的生成和功能及NFATc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酪氨酸激酶(c-Sr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NFATc1蛋白在细胞中均有表达。B组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牙本质吸收陷窝数目和面积显著高于A组(P<0.01)。B组NFATc1、TRAP、c-Src的蛋白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1);B组3个基因mRNA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1)。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也得到相似的结果。结论 NFATc1过表达对唑来膦酸诱发的破骨细胞生成及NFATc1、TRAP、c-Src基因表达的抑制具有挽救效应;NFATc1作为Ca^(2+)信号的关键分子,在唑来膦酸诱发的破骨细胞生成抑制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T细胞核因子蛋白c1 基因重组 唑来膦酸 破骨细胞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下载PDF
细胞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7
作者 李新宇 王杉 +2 位作者 马向涛 叶颖江 崔志荣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04-505,共2页
关键词 细胞核因子kB抑制蛋白α 表达 结直肠癌 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喉鳞状细胞癌中NF-κBp65、IκBα和COX-2的表达及意义
8
作者 武彦昭 熊晨 +1 位作者 施惠晶 王占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24-26,共3页
目的检测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F-κBp65、IκBα和COX-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取50例原发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FCM)进行NF-κBp65、IκBα和COX-2的蛋白定量分析,以荧光指数(FI)表示三... 目的检测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F-κBp65、IκBα和COX-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取50例原发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FCM)进行NF-κBp65、IκBα和COX-2的蛋白定量分析,以荧光指数(FI)表示三种蛋白表达的相对含量。结果NF-κBp65和COX-2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1.20和1.26,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03和1.04;IκBα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0.83,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0.98,P均<0.05。NF-κBp65和COX-2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IκBα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喉癌组织中NF-κBp65与COX-2的表达成正相关(r=0.238,P<0.05)。结论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F-κBp65和COX-2高表达而IκBα呈低表达,可能与喉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NF-κBp65可能促进COX-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 细胞核因子NF-κBp65 细胞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 环氧合酶-2
下载PDF
助脉二仙汤联合镇心膏穴位贴敷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夏艳斐 王艳敏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4期5-11,共7页
目的:探讨助脉二仙汤联合镇心膏穴位贴敷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期间于某院就诊的120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讨助脉二仙汤联合镇心膏穴位贴敷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期间于某院就诊的120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阿托品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助脉二仙汤口服、镇心膏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细胞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p-IκB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3.33%,P<0.05);两组患者心悸胸闷、短气乏力、身寒肢冷、面色晦暗、胸痛、腰膝酸软得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I、SV、LVEF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L-6、IL-8、hs-CRP、NF-κB p65及p-IκBα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硫酸阿托品片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助脉二仙汤口服、镇心膏穴位贴敷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较佳,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脉二仙汤 镇心膏穴位贴敷 缓慢型心律失常 心功能 磷酸化细胞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
下载PDF
破骨细胞分化中NFATc1/miR-125a作用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丽 赵新兰 +2 位作者 雷丹丹 廖斌 秦爱平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研究破骨细胞分化中miR-125a受转录因子NFATc1的调控模式及其作用机制,寻找骨代谢疾病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核因子-κB配体的受体激活剂(RANKL)诱导CD_(14)^+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向破骨细胞分化。生... 目的研究破骨细胞分化中miR-125a受转录因子NFATc1的调控模式及其作用机制,寻找骨代谢疾病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核因子-κB配体的受体激活剂(RANKL)诱导CD_(14)^+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向破骨细胞分化。生物信息学运算预测结合于miR-125a启动子区域的转录因子,过表达实验和抑制实验用于研究转录因子对miR-125a在破骨细胞分化中表达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5a与其靶基因之间的结合,凝胶迁移电泳实验(EMSA)和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CHIP)验证转录因子与miR-125a启动子区域的结合。结果凝胶迁移电泳和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证明了NFATc1结合于miR-125a的启动子靶位点。过表达NFATc1抑制miR-125a的表达;抑制NFATc1的表达则升高miR-125a的表达。结论 miR-125a在作用于其靶基因——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6的同时受到转录因子NFATc1的负反馈调控,发挥其在破骨细胞分化中的调控作用。表明通过调控NFATc1的表达来改变miR-125a的表达,可能成为骨代谢疾病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T细胞核因子1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破骨细胞分化 转录因子 启动子
下载PDF
沉默高表达CDX2胃癌细胞中HNF4α表达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和德 杨文秀 +2 位作者 褚明亮 易韦 张著学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899-903,共5页
目的:探讨沉默高表达尾核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胃癌细胞中后对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DX2和HNF4α两种蛋白在AGS、BGC-823、MGC-803、MKN-45和SGC-7901五种胃癌细胞的表达,筛选出2者在同... 目的:探讨沉默高表达尾核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胃癌细胞中后对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DX2和HNF4α两种蛋白在AGS、BGC-823、MGC-803、MKN-45和SGC-7901五种胃癌细胞的表达,筛选出2者在同一种细胞蛋白中均高表达的胃癌细胞;选择高表达CDX2和HNF4α的AGS细胞,采用Western lot检测沉默CDX2表达后细胞中HNF4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DX2与HNF4a蛋白在AGS胃癌细胞均有较高表达;与阴性对照相比,经沉默CDX2表达后的AGS胃癌细胞中CDX2蛋白为低表达,HNF4α蛋白也为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表达CDX2的AGS胃癌细胞中沉默CDX2后,CDX2与HNF4α蛋白均呈低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沉默 尾核同源盒转录因子2蛋白 细胞核因子蛋白 蛋白免疫印迹
下载PDF
局部外敷刺山柑总生物碱乳膏的系统性硬皮病小鼠皮肤胶原沉积情况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迪力努尔·艾尼 何承辉 康小龙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刺山柑总生物碱乳膏局部外敷系统性硬皮病(SSc)小鼠皮肤胶原沉积情况。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为刺山柑组、青霉胺组、模型组、正常组各12只,正常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小鼠背部皮下注射盐酸博来霉素(30 mg/d)制备SSc模型,制... 目的观察刺山柑总生物碱乳膏局部外敷系统性硬皮病(SSc)小鼠皮肤胶原沉积情况。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为刺山柑组、青霉胺组、模型组、正常组各12只,正常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小鼠背部皮下注射盐酸博来霉素(30 mg/d)制备SSc模型,制模成功后,刺山柑组背部注射部位外敷500 mg/kg刺山柑总生物碱乳膏,青霉胺组灌胃给予125 mg/kg青霉胺,模型组及正常组外敷不含药物乳膏基质。采用Masson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胶原蛋白沉积情况,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皮肤组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细胞核因子(NF-κB)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小鼠皮肤组织TLR4、MyD88蛋白。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胶原蛋白沉积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刺山柑组及青霉胺组胶原蛋白沉积明显减少(P均<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增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刺山柑组及青霉胺组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刺山柑总生物碱可以减少SSc小鼠皮肤胶原沉积,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MyD88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山柑总生物碱 系统性硬皮病 胶原沉积 Toll样受体4蛋白 髓样分化因子88蛋白 细胞核因子蛋白
下载PDF
膜联蛋白A1拟肽Ac2-26对心肺转流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13
作者 郭宇含 张元杰 +3 位作者 吴汉华 刘科宇 罗俊丽 张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Ac2-26对心肺转流(CPB)大鼠肺功能、肺组织结构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细胞核因子-κB(p38MAPK/NF-κB)表达影响。方法选择成年健康SD雄性大鼠18只,体重350~450 g。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膜... 目的通过观察Ac2-26对心肺转流(CPB)大鼠肺功能、肺组织结构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细胞核因子-κB(p38MAPK/NF-κB)表达影响。方法选择成年健康SD雄性大鼠18只,体重350~450 g。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膜联蛋白A1(AnxA1)拟肽Ac2-26组(AC组),每组6只。S组做穿刺及开胸处理,不建立CPB;IR组建立CPB,10 min后开胸夹闭左肺门;AC组建立CPB,在CPB前10 min给予Ac2-261 mg/kg,10 min后开胸夹闭左肺门。分别在CPB前、开放左肺门时、停CPB 90 min时,记录大鼠HR、MAP,并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停CPB 90 min时用ELISA法检测左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支气管液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总蛋白含量,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肺组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p38MAPK)、核因子-κBp65(NF-κBp65)、磷酸化核因子-κBp65(p-NF-κBp65)和AnxA1含量,取左肺组织行光镜检查和病理损伤评分。结果与S组比较,开放左肺门时、停CPB 90 min时IR组和AC组HR明显减慢,MAP、OI明显降低,RI明显升高(P<0.05),停CPB 90 min时IR组和AC组TNF-α、IL-10、IL-6、总蛋白、p-p38MAPK、p-NF-κBp65、AnxA1含量明显升高(P<0.05),病理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停CPB 90 min时AC组HR明显增快,OI明显升高,RI明显降低(P<0.05),TNF-α、IL-6、总蛋白、p-p38MAPK、p-NF-κBp65、AnxA1含量明显降低(P<0.05),IL-10明显升高(P<0.05),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膜联蛋白A1拟肽Ac2-26可抑制大鼠CPB后肺组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的活化,抑制核因子-κB的分泌,降低TNF-α和IL-6的含量,增加IL-10含量,减轻其肺损伤程度,减少炎性渗出,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联蛋白A1 Ac2-26 心肺转流 肺损伤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核因子-κB
下载PDF
降糖方对糖耐量异常大鼠糖脂代谢及骨骼肌组织IκB-α和NF-κBp65的影响
14
作者 周杨 彭聪 +2 位作者 柯淑红 叶正华 刘亚琪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6期704-708,共5页
目的:探讨降糖方对糖耐量异常大鼠糖脂代谢及骨骼肌组织κB抑制蛋白α(IκB-α)、核转录因子肽p65(NF-κBp65)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降糖方低、高剂量组,采用高脂饮食喂养4周,链脲佐菌素(STZ)腹... 目的:探讨降糖方对糖耐量异常大鼠糖脂代谢及骨骼肌组织κB抑制蛋白α(IκB-α)、核转录因子肽p65(NF-κBp65)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降糖方低、高剂量组,采用高脂饮食喂养4周,链脲佐菌素(STZ)腹膜内注射建立糖耐量异常大鼠模型,治疗8周后,观察骨骼肌组织病理变化,测定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骨骼肌组织IκB-α mRNA、NF-κBp65 mRNA水平、骨骼肌组织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水平。结果:正常组大鼠骨骼肌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骨骼肌排列紊乱、肌纤维断裂、可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盐酸二甲双胍及降糖方干预后,骨骼肌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肌纤维排列趋于整齐。模型组大鼠FPG、FINS、HOMA-IR水平、血清TG、TC、LDL-C水平、骨骼肌IκB-α mRNA、NF-κBp65 mRNA和蛋白水平、骨骼肌组织IL-4、IL-12、TNF-α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盐酸二甲双胍组、降糖方低、高剂量组大鼠FPG、FINS、HOMA-IR水平,血清TG、TC、LDL-C水平,骨骼肌IκB-α mRNA、NF-κBp65 mRNA和蛋白水平、骨骼肌组织IL-4、IL-12、TNF-α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降糖方对糖耐量异常大鼠糖脂代谢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糖方抑制骨骼肌IκB-α mRNA、NF-κBp6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异常 糖脂代谢 降糖方 骨骼肌 细胞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 核转录因子肽p65
下载PDF
胰岛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董倩兰 寇小妮 朱本章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胰岛素干预对脂多糖刺激的单个核细胞核因子抑制蛋白(IκB)、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影响,同时在细胞水平对PI3K/Akt信号通路上关键分子P-Akt进行监测,探讨胰岛素的抗炎作用及可能机制。...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胰岛素干预对脂多糖刺激的单个核细胞核因子抑制蛋白(IκB)、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影响,同时在细胞水平对PI3K/Akt信号通路上关键分子P-Akt进行监测,探讨胰岛素的抗炎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30例T2DM患者外周血各10ml,密度梯度法分离单核细胞,随机分5组进行干预培养,对照(Con)组、低浓度胰岛素100mU/L(L-Ins)组、低浓度胰岛素联合LY-294002 10μmol/L(L-Ins+LY)组、高浓度胰岛素1000mU/L(H-Ins)组、高浓度胰岛素联合LY-294002 10μmol/L(H-Ins+LY)组,每组设两个亚组。24h后加脂多糖100ng/ml继续培养,其中一个亚组采用Western blot测定P-Akt、IκBα、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另一亚组采用RT-PCR检测TNF-αmRNA水平。结果 L-Ins组、H-Ins组与Con组比较,P-Akt、IκB含量增加,NF-κB、TNF-αmRNA水平下降(P<0.05);H-Ins组较L-Ins组作用更明显(P<0.05);L-Ins组较低浓度L-Ins+LY组、H-Ins组较H-Ins+LY组P-Akt、IκB含量升高,NF-κB、TNF-αmRNA降低(P<0.05);L-Ins+LY组、H-Ins+LY组与Con组P-Akt、IκB、NF-κ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mRNA水平高(P<0.05),L-Ins+LY组和H-Ins+LY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有直接抗炎作用,其效应呈剂量相关性;胰岛素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增加IκB,影响NF-κB的状态,从而对炎性因子合成和分泌进行调节;在PI3K/Akt通路受阻时,胰岛素可能通过其他通路增加炎症因子的合成和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抗炎作用 细胞核因子抑制蛋白 核转录因子ΚB P-AKT 肿瘤坏死因子αmRNA PI3K/Ak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