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明原因流产妇女母儿交界面的CD28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的表达
1
作者 朱国栋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 2006年第11期49-50,共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D28 and CTLA- 4, two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involved in T-cell activation at the maternal-fetal interface in women with unexplained pregnancy loss. Methods: A total of 57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D28 and CTLA- 4, two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involved in T-cell activation at the maternal-fetal interface in women with unexplained pregnancy loss. Methods: A total of 57 women, 39 with unexplained spontaneous abortion (SA) and 18 with 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 high-resolution spectratyping analysis of fluorescent bands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CD28 and CTLA- 4 expression in decidual tissues. Results: The mean expression of CTLA-4 mRN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women with SA than in controls (P < 0.05). Moreover, the expression of CTLA-4 was higher in SA patients with genotype AA and phenotype A+ (AA + AG) than in controls (P < 0.01). The expression of CTLA-4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patients with RSA and in controls. The expression of CD28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RSA (P < 0.01) and SA (P < 0.05) compared with controls. The mean ratios of CTLA-4/CD28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RSA (P < 0.01) and SA (P < 0.05) than in controls. Conclusion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an imbalance in CTLA-4/CD28 expression or suppressed T-cell activity at the maternal-fetal interface may confer susceptibility to unexplained pregnancy lo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妇女 CD28 淋巴细胞抗原 细胞毒性 自然流产 蜕膜组织 协同刺激分子 妇女组 细胞活化 界面
下载PDF
痰湿体质与高尿酸血症及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曹凤娇 杜梦梦 +2 位作者 施晓军 康天伦 侯秀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2期177-184,共8页
目的从免疫角度探讨痰湿体质与高尿酸血症(HUA)的关系,揭示“体病相关”理论的生物学基础,为HUA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及科学依据。方法依据HUA及中医体质诊断标准及纳排标准,以2023年1—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就诊的... 目的从免疫角度探讨痰湿体质与高尿酸血症(HUA)的关系,揭示“体病相关”理论的生物学基础,为HUA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及科学依据。方法依据HUA及中医体质诊断标准及纳排标准,以2023年1—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就诊的平和体质HUA患者20例为平和体质HUA组,痰湿体质HUA患者20例为痰湿体质HUA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平和体质健康者20例为平和体质健康组。比较3组人群性别、年龄、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抗体标记的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和Th17/Treg比值、Th1/Th2比值。结果3组人群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痰湿体质HUA组Th1细胞比例、Th17/Treg比值、Th1/Th2比值均明显高于平和体质健康组(P均<0.05),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平和体质健康组和平和体质HUA组(P均<0.05),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平和体质健康组(P<0.05);平和体质HUA组Th1细胞比例、Th17细胞比例、Treg细胞比例、Th17/Treg比值、Th1/Th2比值与平和体质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Th2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痰湿体质HUA患者存在更明显的免疫失衡现象,以Th1和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增强为主,早期调节痰湿体质或可为HUA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痰湿体质 CD4^(+)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失衡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亚群、IL-17、IL-12评估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价值
3
作者 张帅 王帧 许哲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究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2(IL-12)检测在小儿病毒性脑炎(VE)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6例VE患儿(VE组),和同期健康儿童96例,VE患儿于治疗结束... 目的探究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2(IL-12)检测在小儿病毒性脑炎(VE)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6例VE患儿(VE组),和同期健康儿童96例,VE患儿于治疗结束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级分为预后良好(4~5级)、预后不良(1~3级);所有儿童均采集外周血标本,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IL-17、IL-12水平,对比检测结果,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检测结果对VE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E组患儿CD3^(+)、CD4^(+)及CD4^(+)/CD8^(+)比值水平降低(P<0.05),CD8^(+)、IL-17、IL-12水平升高(P<0.05);VE组患儿IL-17、IL-12均与CD3^(+)(r=-0.517,-0.531,P<0.05)、CD4^(+)(r=-0.572,-0.568,P<0.05)及CD4^(+)/CD8^(+)比值(r=-0.631,-0.608,P<0.05)呈正相关,均与CD8^(+)呈负相关(r=0.508,0.537,P<0.05);VE组中,与预后良好者比较,预后不良者CD3^(+)、CD4^(+)及CD4^(+)/CD8^(+)比值水平降低(P<0.05),IL-17、IL-12水平升高(P<0.05),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3^(+)、CD4^(+)/CD8^(+)比值、IL-17、IL-12及四者联合评估VE预后不良的AUC为0.660、0.741、0.758、0.797、0.886,四者联合评估效能最高,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0.00%和70.15%。结论VE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水平失衡和IL-17、IL-12水平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与IL-17、IL-12水平存在相关性,CD3^(+)、CD4^(+)/CD8^(+)比值、IL-17、IL-12四者联合可用于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脑炎 儿童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介素-17 细胞介素-12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对心房颤动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介导炎性反应的影响
4
作者 郑美娟 王姣 +4 位作者 杨玉春 包针 刘琴 王若楠 木胡牙提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6,14,共7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内的表达水平变化,以及PDCD4阳性T淋巴细胞内的细胞因子的表达能力。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NVAF患者70例为N...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内的表达水平变化,以及PDCD4阳性T淋巴细胞内的细胞因子的表达能力。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NVAF患者70例为NVAF组,按照年龄、性别1∶1配比原则选取非心房颤动(AF)患者人群7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研究对象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史、2型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史(甲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COPD)、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史;采集空腹肘静脉血5 mL,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内PDCD4表达情况以及PDCD4阳性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BMI、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史、2型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甲亢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史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VAF组患者PDCD4基因在CD4^(+)T、CD8^(+)T细胞内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NVAF组患者外周血PDCD4阳性群T细胞(CD3^(+)PDCD4^(+))内白介素-4(IL-4)、白介素-17A(IL-17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DCD4阴性群T细胞(CD3^(+)PDCD4^(-))(P<0.05),CD3^(+)PDCD4^(+)T细胞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与CD3^(+)PDCD4^(-)T细胞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D4在NVAF患者外周血CD4^(+)T、CD8^(+)T细胞内表达上调,并且外周血PDCD4阳性群T细胞内IL-4、IL-17A的表达水平高于PDCD4阴性群T细胞,提示PDCD4可能参与了T淋巴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影响AF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t淋巴细胞 炎性反应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DR/CD4^(+)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6联合降钙素原预测ICU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效能及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婧 周鹏 +2 位作者 谢晶 王晓英 丛铃娟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838-844,共7页
目的: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DR/CD4^(+)T淋巴细胞(HLA-DR/CD4^(+))、白细胞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在ICU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感染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及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指导价值。方法:2020年5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ICU收治的SA... 目的: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DR/CD4^(+)T淋巴细胞(HLA-DR/CD4^(+))、白细胞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在ICU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感染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及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指导价值。方法:2020年5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ICU收治的SAP患者80例纳入研究。按照是否继发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43)及未感染组(n=37)。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抗菌治疗情况。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SAP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HLA-DR/CD4^(+)、IL-6及PCT预测SAP继发感染的效能。结果:感染组APACHEⅡ评分大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性别、年龄、病因、并发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感染组脂肪酶、IL-6及PCT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HLA-DR/CD4^(+)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0.05)。脂肪酶高表达(OR=2.354,95%CI 1.491~3.716)、HLA-DR/CD4^(+)高表达(OR=3.508,95%CI 1.283~9.588)、IL-6高表达(OR=4.284,95%CI 1.469~12.493)及PCT高表达(OR=5.743,95%CI 1.530~21.563)均是SAP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HLA-DR/CD4^(+)、IL-6及PCT及三者联合诊断SAP继发感染的AUC值分别为0.809、0.778、0.819及0.959,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诊断的AUC值及诊断效能明显大于单独HLA-DR/CD4^(+)(z=3.161,P=0.002)、IL-6(z=3.822,P<0.001)及PCT(z=3.346,P=0.001)诊断。局部感染组血清HLA-DR/CD4^(+)水平高于严重感染组,IL-6及PCT水平均低于严重感染组(P<0.05)。局部感染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较严重感染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HLA-DR/CD4^(+)高表达、IL-6高表达及PCT高表达均是SAP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有效预测SAP继发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人类白细胞抗原-DR/CD4^(+)t淋巴细胞 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感染 抗菌药物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的表达及意义
6
作者 许毅芳 林媛珍 梁毅 《蛇志》 2024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检测吸烟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B7及Treg细胞的表达,观察免疫指标在COPD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名健康志愿者为A组(正常对照组)、8名吸烟但肺功能正常者为B组、8... 目的检测吸烟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B7及Treg细胞的表达,观察免疫指标在COPD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名健康志愿者为A组(正常对照组)、8名吸烟但肺功能正常者为B组、8名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C组,收集3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方法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1c^(+)树突状细胞(DCs)的比例、CD11c^(+)DCs表面CD80及CD86的表达,Treg细胞(CD4^(+)CD25^(+)FOXP3^(+))及CD4^(+)CD25^(+)CTLA4^(+)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及C组的CD11^(+)DCs、CD80(B7-1)和CD86(B7-2)表达均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reg细胞表达上,与A组相比,B组及C组的Treg细胞减少(均P<0.05),而B组与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及C组的CTLA4^(+)细胞表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吸烟者及COPD患者外周血中CTLA4/B7呈高表达,Treg细胞比例减少,提示吸烟所致免疫细胞异常可能参与COPD全身炎症进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树突状细胞 tREG细胞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下载PDF
艾灸干预免疫抑制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的作用效应分析
7
作者 熊罗节 田岳凤 +2 位作者 徐小珊 翟春涛 李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艾灸干预下免疫抑制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变化的异同。方法: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条灸(MSM)组与隔药饼灸(HPM)组,每组5只,连续7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诱... 目的:比较不同艾灸干预下免疫抑制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变化的异同。方法: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条灸(MSM)组与隔药饼灸(HPM)组,每组5只,连续7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诱导免疫抑制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进行MSM与HPM干预,均为隔日灸,共治疗10次。治疗结束后麻醉白兔,取血清、肝脏与脾脏,ELISA检测血清中PD-1、PD-L1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PD-1含量,RT-qPCR检测肝、脾组织CTLA-4 mRNA含量。结果:HPM和MSM均可降低免疫抑制下PD-1及PD-L1水平,并可有效抑制脾脏CTLA-4和肝脏PD-1、CTLA-4水平升高,与免疫抑制模型组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Pearson相关性检验表明肝组织中CTLA-4与PD-1呈显著正相关(r=0.7807,P<0.001)。结论:HPM可通过调控多个免疫抑制位点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隔药饼灸 免疫抑制 环磷酰胺 程序性死亡受体1
下载PDF
血清糖类抗原125、人附睾蛋白4、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治疗效果的关系
8
作者 刘琴 许爱华 黄婷 《癌症进展》 2025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子宫内膜癌(EC)患者新辅助化疗(NAC)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93例行NAC治疗的EC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3个周期NAC治疗并进行随访,根据疗效评价结果... 目的分析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子宫内膜癌(EC)患者新辅助化疗(NAC)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93例行NAC治疗的EC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3个周期NAC治疗并进行随访,根据疗效评价结果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患者纳入缓解组,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患者纳入无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并计算NL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CA125、HE4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CA125、NLR、HE4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C患者NAC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CA125、HE4、NLR单独及联合检测对EC患者NAC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93例EC患者中,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36例,疾病稳定20例,疾病进展14例。无效组(n=34)和缓解组(n=59)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分娩次数、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患者CA125、HE4、NLR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125、HE4、NLR水平高均是EC患者NAC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显示,CA125、HE4、NLR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EC患者NAC疗效的AUC均﹥0.71,有一定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最高。结论CA125、HE4、NLR水平与EC患者NAC治疗效果有关,各指标过表达可能会增加NAC治疗无效的风险,这些指标对NAC治疗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新辅助化疗 糖类抗原125 人附睾蛋白4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2年后免疫恢复的影响: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9
作者 张利霞 张江辉 +1 位作者 梁梅清 邵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118-123,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对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2年后免疫恢复情况的影响,并识别免疫恢复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 我们开展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我院爱心门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对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2年后免疫恢复情况的影响,并识别免疫恢复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 我们开展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我院爱心门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根据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将患者分为<200个/μL、200-349个/μL、350-500个/μL三个亚组。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估不同时间点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免疫恢复的因素。免疫恢复不良定义为规律cART两年后,尽管连续两次HIV RNA水平低于50 copies/ml,CD4+ T淋巴细胞计数仍未达到350个/μL。结果 共纳入867例患者进行分析,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45个/μL(四分位间距:144-338)。治疗2年后,67.8%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达到350个/μL以上。不同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亚组间的免疫恢复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组免疫恢复不良的风险较高。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大于60岁(调整后OR=2.5, 95% CI: 1.2-5.0)和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调整后OR=3.0, 95% CI: 1.5-6.0)是免疫恢复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是HIV感染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免疫恢复的重要预测因素。特别是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的患者,其免疫恢复不良的风险更高。结果 强调了对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和密切监测的重要性,以优化治疗方案并提高免疫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 CD4+t淋巴细胞计数 抗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
下载PDF
外周血Th17相关细胞因子和CD4^(+)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朱春龙 邓垚 +1 位作者 张扬麟 陈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2025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相关细胞因子、CD4^(+)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78例,将符合DPN诊断的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相关细胞因子、CD4^(+)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78例,将符合DPN诊断的患者作为DPN组(n=42),未合并DPN患者作为非DPN组(n=36)。采用流式荧光法检测人Th17亚群相关细胞因子,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PN组糖化血红收白(HbA1c)、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显著高于非DPN组(P<0.05),DPN组Treg水平显著低于非DPN组(P<0.05),IL-17A、Treg是DP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DPN组中,IL-17A与IL-6呈正相关(r=0.356,P=0.017),IL-17A与Treg呈负相关(r=-0.438,P=0.004)。结论DPN患者出现Th17细胞因子及CD4^(+)调节性T淋巴细胞失衡,IL-17A、Treg可能参与DPN发展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tH17 CD4^(+)调节性t淋巴细胞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中医药穴位贴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有效性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病毒载量的研究
11
作者 罗景贤 周淦梧 +2 位作者 梁小兰 卢潇宇 陈捷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9期14-16,共3页
目的探究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中医药穴位贴治疗艾滋病的疗效及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将岑溪市人民医院关爱门诊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02例(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根据治疗时间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予... 目的探究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中医药穴位贴治疗艾滋病的疗效及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将岑溪市人民医院关爱门诊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02例(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根据治疗时间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予对照组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穴位贴治疗,对比两组疗效、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病毒载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IV病毒载量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艾滋病患者中应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中医药穴位贴效果较好,有利于减少HIV病毒载量和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 拉米夫定 依非韦伦 中医药穴位贴 艾滋病 CD4+t淋巴细胞 HIV病毒载量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拮抗剂基因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璇 管丽娟 +3 位作者 秦秋 李翠 朱远凤 张进安 《中国综合临床》 2014年第11期1134-1137,共4页
目的 探讨利用携带人工合成的共刺激分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拮抗剂(CTLA4Ig)的真核表达载体,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进行基因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辅助性T淋巴细胞1型(Th1)倾向的C57BL/6J雌性小鼠,构建实验性自身免疫... 目的 探讨利用携带人工合成的共刺激分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拮抗剂(CTLA4Ig)的真核表达载体,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进行基因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辅助性T淋巴细胞1型(Th1)倾向的C57BL/6J雌性小鼠,构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动物模型20只,随机分为基因治疗组(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模型组),每组各10只,分别行甲状腺内质粒pCI/CTLA4Ig和空质粒pCI局部注射,另设非干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10只.获得血清和甲状腺、脾脏组织,通过实时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样本中甲状腺自身抗体及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甲状腺组织CTLA-4的表达升高近两倍(P=0.038),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16及0.042),而Th2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显著升高(P=0.044).脾脏组织和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显示了同样的改变.血清中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在治疗前后改变不显著.结论 甲状腺局部CTLA4Ig基因的注射可通过诱导Th1优势向Th2偏移而对EAT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干扰素Γ 细胞介素4 tH1/tH2平衡
原文传递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文旭 施秉银 +3 位作者 王惠芳 侯敏全 吴晓燕 崔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 (CTLA 4 )基因外显子 1的 4 9位点和启动子的 318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AITD)的相关性。方法 共收集 5 0例GD ,4 6例HT患者和 5 0例正常对照静脉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 (CTLA 4 )基因外显子 1的 4 9位点和启动子的 318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AITD)的相关性。方法 共收集 5 0例GD ,4 6例HT患者和 5 0例正常对照静脉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方法 ,分别用BbvⅠ和MseⅠ检测外显子 1和启动子的多态性。计算CTLA 4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①与正常人相比 ,外显子 1GG纯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在AITD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AA纯合子基因型和AG杂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 (P <0 .0 1)。②GD患者启动子的CC纯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CT杂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P<0 .0 1,OR =2 .6 1) ;HT患者虽然有较多的CC基因型及较少的CT基因型 ,但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③GD患者启动子为CC纯合子 ,外显子 1为GG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 (P <0 .0 1,OR =2 .38) ,计算连锁不平衡系数揭示启动子的C等位基因和外显子 1的G等位基因有连锁不平衡。结论 CTLA 4基因外显子 1G49等位基因与AITD显著相关 ;CTLA 4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 (C T)与GD的相关性是由于其与外显子 1连锁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基因多态性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CtLA-4 多聚酶链反应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易感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淑娜 姜综敏 +6 位作者 孟炜 江峰 顾伟鸣 胡伟忠 付朝伟 许爱娥 赖声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PCR-RFLP技术...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97例SLE患者和200例对照在启动子区-1722T〉C和-318C〉T位点的多态性。结果SLE患者组-1722T〉C位点TT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0.002),患者中的T等位基因比例高于对照组(OR=1.94,95%CI1.34-2.80,P=0.000);而在-318C〉T位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但是,两位点等位基因间存在连锁不平衡(精确P<0.05),且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单倍型频率分布不同(χ2=12.64,P=0.005);其中,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中T-C单倍型具有较高的频率(P=0.001)而C-C单倍型频率较低(P=0.002)。结论CTLA-4基因-1722T〉C位点多态与SLE易感性有关。虽然本次研究结果未发现-318C〉T位点多态与SLE发病相关,但发现T-C单倍型为SLE易感单倍型,而C-C单倍型为其保护单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的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崔伟丽 李娜 +2 位作者 于君 亓玉琴 崔京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28,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外显子49位点、启动子1661位点及172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青岛地区人群乙肝肝癌的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来自青岛地区人群肝癌患...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外显子49位点、启动子1661位点及172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青岛地区人群乙肝肝癌的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来自青岛地区人群肝癌患者98例、非肝癌乙肝病毒感染组185例、健康对照组205例CTLA4基因型分布。结果 1以健康人群为对照组CTLA4外显子49位点及启动子1661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启动子1722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LA4+49位点AG、GG基因型携带者、CTLA4-1661位点AG+GG基因型携带者肝癌发病风险明显增高(O■值分别为2.48、5.22及2.51)。2以非肝癌乙肝感染者为对照组,49位点AG、GG基因型、1661位点AG+GG基因型显著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O■值分别为2.48、4.60和2.13)。3以所有非肝癌者对照,49位点AG、GG基因型、1661位点AG+GG基因型显著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O■值分别为2.48、4.91及2.32)。结论CTLA4外显子49位点、启动子166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单核苷酸多态性 肝癌 HBV感染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增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质粒DNA的免疫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永娟 朱善元 +2 位作者 李碧春 胡成 左伟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4-829,共6页
为评价分子佐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对IBDV VP2质粒DNA的免疫增强作用,试验采用重组质粒载体表达重组蛋白mLTA-VP2-CTLA-4和mLTA-CTLA-4,家兔毒性试验确定其安全性,后选择10日龄非免疫健康鸡进行随机分组试验,设不同剂量... 为评价分子佐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对IBDV VP2质粒DNA的免疫增强作用,试验采用重组质粒载体表达重组蛋白mLTA-VP2-CTLA-4和mLTA-CTLA-4,家兔毒性试验确定其安全性,后选择10日龄非免疫健康鸡进行随机分组试验,设不同剂量mLTA-CTLA-4加IBD活疫苗免疫组、不同剂量mLTAVP2-CTLA-4免疫组、IBD活疫苗免疫组及空白对照组,免疫后用ELISA法定期检测鸡血清抗体IgG及小肠黏膜抗体IgA效价;鸡在加强免疫后用IBDV野生毒株攻击,连续观察2周并计算保护率。结果显示,mLTA-VP2-CTLA-4免疫组、mLTA-CTLA-4加活疫苗共同免疫组产生的IgG和IgA抗体水平与活疫苗免疫组无明显差别,mLTA-CTLA-4加活疫苗共同免疫组产生的IgG和IgA抗体水平略高于mLTA-VP2-CTLA-4免疫组,疫苗对鸡的保护率为100%。结果表明,构建的IBDV分子佐剂DNA疫苗载体能表达无毒性的重组蛋白质,并能产生很好的免疫保护率,为进一步研究IBD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 分子佐剂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VP2 DNA疫苗
下载PDF
免疫性不孕症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叉头状转录因子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的水平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兴璇 孙一帆 +6 位作者 生淑亭 韦丽丽 刘春明 张红雨 吴玉芬 王林春 龙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4期88-90,94,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与免疫性不孕的关系,为免疫性不孕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免疫性不孕妇女(研究组)和60例正...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与免疫性不孕的关系,为免疫性不孕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免疫性不孕妇女(研究组)和60例正常妊娠的育龄妇女(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Treg、Foxp3、CTLA-4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外周血中CD4+CD25+Treg、Foxp3、CTLA-4水平值分别为:(3.66±0.59)%、(2.97±0.63)%、(3.17±0.36)%,均低于对照组[(8.17±0.63)%、(7.17±0.53)%、(8.21±0.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免疫性不孕症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Foxp3、CTLA-4的表达水平比正常妊娠的育龄妇女少,CD4+CD25+Treg、Foxp3、CTLA-4表达的降低可能是免疫性不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 免疫性不孕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叉头状转录因子3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与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赫 赵玉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645-650,共6页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是一种跨膜蛋白质,能够抑制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降低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CTLA-4与多种肿瘤的形成相关,其与肺癌的内在联系也备受关注。同时在肺癌的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是一种跨膜蛋白质,能够抑制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降低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CTLA-4与多种肿瘤的形成相关,其与肺癌的内在联系也备受关注。同时在肺癌的免疫治疗中CTLA-4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近年来CTLA-4与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肺癌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结肠癌易感性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京远 马红 +2 位作者 崔伟丽 马文慧 亓玉琴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外显子49位点及启动子166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临床病理参数与青岛地区人群结肠癌的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PCR-RFLP)检测来自青岛地区人群...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外显子49位点及启动子166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临床病理参数与青岛地区人群结肠癌的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PCR-RFLP)检测来自青岛地区人群结肠癌患者及对照组中位CT-LA-4+49A/G,-1661A/G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并研究多态性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CT-LA-4+49A/G:与AA基因型携带者相比,AG及GG基因型人群罹患结肠癌的风险都显著增加(P=0.00),携带GG基因型罹患结肠癌的风险明显增加5.12倍,且男性、吸烟结肠癌患者携带AG及GG基因型明显增加;2)CTLA-4-1661A/G:以AA基因型为对照,AG+GG基因型携带者的患病风险显著增高,为对照组的2.50倍(P=0.001),多态性与结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无相关性。结论:CTAL-4+49A/G及-1661A/G基因多态性与结肠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性别、吸烟与否也是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型与中国南方人群Graves'病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斌 郝李敏 +2 位作者 严晋华 李延兵 翁建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4-658,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基因第一外显子A/G(49)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Graves′病的关系。【方法】用PCR-RFLP确定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基因型,分析广东地区...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基因第一外显子A/G(49)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Graves′病的关系。【方法】用PCR-RFLP确定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基因型,分析广东地区汉族人Graves′病患者(GD组)120例及123名正常人(对照组)CTLA-4基因多态性。并把GD患者按性别、家族史、TRAb、突眼等分别分两亚组后分析CTLA-4基因第1外显子A49G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在GD组为0.704,对照组为0.679,A等位基因频率在GD组为0.296,对照组为0.321,基因型频率GG在GD组为0.483,对照组为0.447,AA在GD组为0.089,对照组为0.075,二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在GD组,按性别、家族史、TRAb及突眼进行分亚组后分析,CTLA-4基因A49G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也没有表现出差异(P值均>0.05)。【结论】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A/G(49)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南方汉族人Graves′病的主要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基因 Graves’病 多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