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球藻细胞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对啤酒酵母的生理效应 被引量:16
1
作者 胡开辉 周山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73-1576,共4页
The study showed that freezing-thawing method could have a higher cellwall breakage rate,and a light injury to the active substance,which could not only increase the cell fission and growth,delay the death of Saccharo... The study showed that freezing-thawing method could have a higher cellwall breakage rate,and a light injury to the active substance,which could not only increase the cell fission and growth,delay the death of Saccharomycete cells,but also enhance CO2 production rate and quicken fermentation process when the cells were exposed to the medium with 0.5% active sub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细胞活性物质 提取 啤酒酵母 生理效应 破壁方法
下载PDF
血脂康对血脂和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吴伟 郑晓伟 +2 位作者 陈燕 邢福琴 曾定尹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19-422,共4页
探讨血脂康对高胆固醇饮食家兔血脂和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物质的影响。健康纯种新西兰白兔 3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饲以普通饲料 )、高脂组 (饲以普通饲料 +1.5 %胆固醇 )、治疗组 [饲以普通饲料 +1.5 %胆固醇 +血脂康 0 .8g/ (kg·d) ... 探讨血脂康对高胆固醇饮食家兔血脂和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物质的影响。健康纯种新西兰白兔 3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饲以普通饲料 )、高脂组 (饲以普通饲料 +1.5 %胆固醇 )、治疗组 [饲以普通饲料 +1.5 %胆固醇 +血脂康 0 .8g/ (kg·d) ]。在实验不同阶段 ,观察各组家兔血清脂质、一氧化氮及血浆内皮素、前列环素、血栓素含量及血管内皮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实验前各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血浆血栓素及 6 酮 前列腺素等无明显差异。实验 12周 ,高脂组、血脂康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血浆血栓素及 6 酮 前列腺素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但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高脂组 (P值均 <0 .0 5 ) ;高脂组和治疗组血清一氧化氮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治疗组高于高脂组 (P <0 .0 5 )。病理结果显示 :血脂康治疗组主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明显轻于高脂组。提示血脂康具有明显的调整脂质代谢和影响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物质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血脂康对血脂和内皮细胞活性物质的调节作用 放射免疫测定 动脉粥样硬化 一氧 化氮 血栓素 家兔
下载PDF
阿米洛利对氯胺酮麻醉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细胞活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新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3150-3152,共3页
目的探讨阿米洛利对氯胺酮麻醉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细胞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5 ml·kg^(-1)·h^(-1)组(对照组)、氯胺酮组40 mg·kg^(-1)·h^(-1),氯胺酮40... 目的探讨阿米洛利对氯胺酮麻醉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细胞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5 ml·kg^(-1)·h^(-1)组(对照组)、氯胺酮组40 mg·kg^(-1)·h^(-1),氯胺酮40 mg·kg^(-1)·h^(-1)+阿米洛利5.0 mg·kg^(-1)·h^(-1)组,每组20只,每天持续静脉注射2 h,连续给药7 d,最后1次给药24 h后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水迷宫试验结束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出脑海马组织,分别应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及Bax、Bcl-2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匀浆中神经营养因子(NT)、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乙酰胆碱(Ach)水平。结果实验第1天氯胺酮组、氯胺酮+阿米洛利组逃避潜伏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随着实验时间延长,氯胺酮组、氯胺酮+阿米洛利组逃避潜伏期时间显著延长(P<0.05),但氯胺酮+阿米洛利组各时间段逃避潜伏期时间均短于氯胺酮组(P<0.05)。氯胺酮组、氯胺酮+阿米洛利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Bax、Bcl-2阳性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氯胺酮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Bax、Bcl-2阳性细胞数量均高于氯胺酮+阿米洛利组(P<0.05)。氯胺酮组海马匀浆中NT、NGF、BDNF、Ach水平低于氯胺酮+阿米洛利组(P<0.05),而氯胺酮+阿米洛利组海马匀浆中NT、NGF、BDNF、Ac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米洛利对氯胺酮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可能与其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及调节神经细胞活性物质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洛利 氯胺酮 神经细胞凋亡 神经细胞活性物质
下载PDF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与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活性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迎新 张维君 +4 位作者 周玉杰 温绍君 马涵英 房芳 刘宇扬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30-731,共2页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相互作用 细胞活性物质 内皮素-1(ET-1) APTE 血浆浓度 预后指标 白介素
原文传递
B_3HM细胞内活性物质对小鼠造血的作用
5
作者 姜学英 张丽艳 +2 位作者 李侠 蔡辉国 宋增璇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观察B3HM细胞条件培养液 (B3HM CM )和细胞匀浆组分对小鼠造血细胞的作用。寻找其中可能存在的诱导造血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活性物质。方法 将B3HM CM加到小鼠骨髓长期培养体系中 ,定期计数细胞生长情况 ;用B3HM CM或经差速离心... 目的 观察B3HM细胞条件培养液 (B3HM CM )和细胞匀浆组分对小鼠造血细胞的作用。寻找其中可能存在的诱导造血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活性物质。方法 将B3HM CM加到小鼠骨髓长期培养体系中 ,定期计数细胞生长情况 ;用B3HM CM或经差速离心法分离的B3HM细胞匀浆组分注射经照射处理的小鼠 ,观察小鼠存活情况和造血细胞的变化。结果 B3HM CM在骨髓培养体系中促巨核细胞增殖 ,在小鼠体内促造血细胞增多。B3HM细胞匀浆第 3组分可诱发小鼠白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3HM细胞 条件培养液 骨髓细胞 造血细胞 动物实验 细胞活性物质 细胞增殖刺激因子
下载PDF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雪旺细胞神经营养活性物质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轴突数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崔志利 惠延年 康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3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 观察睫状神经生长因子 ( ciliary neurotrophicfactor,CNTF)和雪旺细胞神经营养活性物质 ( Schwann cellsneurotrophic agent,SCNA)对视神经损伤后轴突的形态和纤维数目变化的作用 .方法 采用镊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 ,损... 目的 观察睫状神经生长因子 ( ciliary neurotrophicfactor,CNTF)和雪旺细胞神经营养活性物质 ( Schwann cellsneurotrophic agent,SCNA)对视神经损伤后轴突的形态和纤维数目变化的作用 .方法 采用镊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 ,损伤后立即一次性向玻璃体内注射 CNTF( 5 0 ng)或SCNA ( 10μL ) ,在损伤后 1,2 ,3和 4 wk时观察夹伤视神经的形态 ,及进行图像分析和轴突纤维计数 .结果 损伤后视神经轴突减少 ,间质增多 .CNTF组和 SCNA组的轴突数密度在 1wk时分别为正常值 ( 0 .10 65± 0 .0 0 5 6个·μm- 2 )的0 .5 9和 0 .61,而对照组为 0 .5 5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 P<0 .0 5 ) .但在夹伤 2 wk后 3个组间、各时间点间数据差异均不显著 ( P>0 .0 5 ) .结论  CNTF及 SCNA一次玻璃体给药能在 1wk内减缓视神经损伤后轴突数目的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雪旺细胞神经营养活性物质 大鼠
下载PDF
细胞活性物质抗衰老技术规范化指南
7
作者 汪淼 丁寅佳 +1 位作者 赵启明 崔磊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I0009-I0011,共3页
包括各类细胞因子在内的细胞活性物质,因其具有组织修复再生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成为抗衰老医学的一个热点。但目前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乱用、滥用细胞活性物质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求美者的权益。为规范细胞活... 包括各类细胞因子在内的细胞活性物质,因其具有组织修复再生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成为抗衰老医学的一个热点。但目前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乱用、滥用细胞活性物质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求美者的权益。为规范细胞活性物质抗衰老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广大求美者的权益,依照我国相关医疗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范化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活性物质 抗衰老医学 技术规范化 指南 医疗领域 临床应用 抗衰老技术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内皮细胞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与临床
8
作者 杨焜 邓翠娥 《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3期183-186,共4页
内皮细胞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与临床杨焜,邓翠娥(同济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武汉430030)血管平滑肌的紧张度影响器官血流量与动脉血压,它受神经与各种体液因素的调节。近十年来关于内皮细胞血管活性物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内皮细胞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与临床杨焜,邓翠娥(同济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武汉430030)血管平滑肌的紧张度影响器官血流量与动脉血压,它受神经与各种体液因素的调节。近十年来关于内皮细胞血管活性物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血管活性物质 血管平滑肌 血管内皮舒张因子 前列腺环素
全文增补中
一株具抗肿瘤活性的北极细菌的筛选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14
9
作者 曾润颖 李根 林昱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00-803,共4页
在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 ,从北极海域采集了水体 ,沉积物等样品 ,从中分离得到一批嗜冷细菌 ,采用MTT法对这些北极海洋细菌进行了细胞毒活性物质的筛选 ,得到一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菌株 .采用
关键词 抗肿瘤活性 北极细菌 MTT分析法 细胞活性物质 分子鉴定 菌株筛选 海洋微生物
下载PDF
具抗肿瘤活性的海洋微生物菌株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根 陈瑞川 林昱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8-22,共5页
本研究采用MTT法对海洋放线菌、细菌、霉菌及极地和大洋细菌进行细胞毒活性物质的筛选 ,结果有 1 0 %放线菌及一株极地细菌具有细胞毒活性 .此外利用DNA修复特性在E .coli 3 4 3 /591和E .coli 3 4 3 /63 6之间的差异性 ,对前面筛得的... 本研究采用MTT法对海洋放线菌、细菌、霉菌及极地和大洋细菌进行细胞毒活性物质的筛选 ,结果有 1 0 %放线菌及一株极地细菌具有细胞毒活性 .此外利用DNA修复特性在E .coli 3 4 3 /591和E .coli 3 4 3 /63 6之间的差异性 ,对前面筛得的菌株进行DNA损伤的筛选 ,结果得到两株活性菌株 .采用荧光染色观察得到 3株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菌株 ,这些具抗肿瘤活性的菌株可供进一步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T分析法 DDRT法 细胞活性物质 细胞凋亡 海洋微生物 海洋药物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小球藻生长因子对啤酒和乳酸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韩士群 常志州 郑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4-56,共3页
研究了小球藻细胞活性物质(CGF)的提取方法及其对微生物生长及其生理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不同提取方法的CGF产出率分别为10.6%、18.2%、21.5%、26.6%、28.4%,差异很大,并且其生理活性也不同。添加第4种提取方法的1.0%CGF,24h后计数... 研究了小球藻细胞活性物质(CGF)的提取方法及其对微生物生长及其生理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不同提取方法的CGF产出率分别为10.6%、18.2%、21.5%、26.6%、28.4%,差异很大,并且其生理活性也不同。添加第4种提取方法的1.0%CGF,24h后计数,啤酒酵母菌数量是对照的14.98倍,乳酸菌数量是对照的2.2倍。CGF具有增加啤酒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细胞分裂速度和促进生长的作用,还可以增加啤酒产气量、调节乳酸杆菌与链球菌的数量比值、延长乳酸制品的保质期,改善品质、增加营养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细胞活性物质 提取 生理活性 啤酒 乳酸发酵
下载PDF
对胆酸敏感的双通道离子选择性微电极
12
作者 余湢 曾宪英 洪文兵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26-234,共9页
本文描述了几种液态离子交换剂,用于制备对胆酸敏感的离子选择性微电极。这些液态离子交换剂为:季铵氯化物336/葵醇,三辛基甲铵/葵醇,十六碳烷基三甲铵/葵醇,苄二甲基十六烷基铵/葵醇,十六碳烷基三丁基铵/5%六氯苯+0.5%N—乙酰溴苯胺... 本文描述了几种液态离子交换剂,用于制备对胆酸敏感的离子选择性微电极。这些液态离子交换剂为:季铵氯化物336/葵醇,三辛基甲铵/葵醇,十六碳烷基三甲铵/葵醇,苄二甲基十六烷基铵/葵醇,十六碳烷基三丁基铵/5%六氯苯+0.5%N—乙酰溴苯胺的邻二氯苯溶液。其中以苄二甲基十六烷基胆酸盐/葵醇和十六碳烷基三丁基铵牛磺胆酸/5%。六氯苯+0.5%N-乙酰溴苯胺的邻二氯苯溶液这两种液态离子交换剂的组合较为理想,因其有较快的响应时间和较低的漂移。 本文对各液态离子交换剂所制备的微电极在不同溶液中的校正曲线、斜率、检测下限、选择性系数、漂移及响应时间,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酸 细胞活性物质 检测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霞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30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免疫学 子宫内膜种植 细胞活性物质
下载PDF
浙江医院整形外科
14
作者 张惠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60-160,共1页
赵教授从事整形外科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各类整形美容手术,尤其对头面部轮廓塑造、抗衰老医学美容均有较深的造诣,引领科室开展化学剥脱技术、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颅颌面整形外科技术、体表器官再造技术、自体脂肪移植... 赵教授从事整形外科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各类整形美容手术,尤其对头面部轮廓塑造、抗衰老医学美容均有较深的造诣,引领科室开展化学剥脱技术、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颅颌面整形外科技术、体表器官再造技术、自体脂肪移植技术、肉毒毒素和透明质酸类填充技术、自体细胞活性物质技术以及各类慢性疑难复杂创面修复等专科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美容手术 科主任 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 医院 浙江 整形外科技术 细胞活性物质 自体脂肪
下载PDF
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新进展
15
《医药与保健》 2001年第6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中药治疗 早期糖尿病肾病 蛋白质非酶糖化 糖尿病患者 细胞活性物质 中医药治疗 临床研究 作用机理 糖复康 天津市
下载PDF
Significance of humoral neopterin in clinical diagnostics and prognosis
16
作者 Li Yanchun Hu Zhidong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11年第1期45-51,共7页
Neopterin is bioactive substance released by the activated monocyte/macrophage, and an early and sensitive marker used for reflection of cellular immune activation status induced by the lymphocyte macrophage system. O... Neopterin is bioactive substance released by the activated monocyte/macrophage, and an early and sensitive marker used for reflection of cellular immune activation status induced by the lymphocyte macrophage system. Observation of neopterin levels is conducive to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various diseas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xisting evidence that neopterin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cardiovascular risk, infectious diseases, malignancy,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transplantai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PTER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fectious diseases MALIGNANCY Autoimmune diseases TRANSPLANTATION
原文传递
基于核酸探针的光学传感方法和细胞成像研究
17
作者 张聪 岳巧丽 +3 位作者 陶丽霞 胡莹莹 李晨钟 唐波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58-871,共14页
许多疾病的特征在于各种生物分子表现出的异常活性,这些物质通常在细胞内外显示过表达现象,因此对其灵敏靶向识别可以提供诊断和治疗效用。由于基因诊疗和化学传感技术的发展,用于灵敏检测细胞内外生物化学物质的核酸探针突显优势。核... 许多疾病的特征在于各种生物分子表现出的异常活性,这些物质通常在细胞内外显示过表达现象,因此对其灵敏靶向识别可以提供诊断和治疗效用。由于基因诊疗和化学传感技术的发展,用于灵敏检测细胞内外生物化学物质的核酸探针突显优势。核酸探针可以在稳定进入细胞的同时,特异性地结合目标物质,通过光学方法检测或通过成像技术标识出来。本文综述了采用光学传感方法和成像技术,基于核酸探针检测生物分子的新进展。根据检测对象进行分类,概括分析了几个代表性体系:核酸序列、蛋白质和酶、化学物质和物理化学条件,并详细阐述其关键设计原理、灵敏度及样品检测等结果,同时指出了各类核酸探针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探针 光学传感方法 成像 细胞生物活性物质
原文传递
抗衰老技术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启明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257-260,共4页
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衰老和抗衰老相关领域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笔者简要回顾了中外抗衰老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根据目前国内外抗衰老领域的研究进展,对自体细胞活性物质抗衰老技术、心理与抗衰老、肠道菌群与抗衰老... 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衰老和抗衰老相关领域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笔者简要回顾了中外抗衰老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根据目前国内外抗衰老领域的研究进展,对自体细胞活性物质抗衰老技术、心理与抗衰老、肠道菌群与抗衰老、热量限制治疗、激素替代治疗、靶向抗衰老治疗6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可以预见,抗衰老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期待更多学者加入到抗衰老相关工作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衰老 自体细胞活性物质 心理 肠道菌群 热量限制 激素替代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dichloroacetate on the activation of the mitochondrial pathway in C6 cells in vitro
19
作者 赵欣 王欣 +5 位作者 余克富 段瑀 李捷思 赵炳祥 张烜 张强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11年第5期460-465,共6页
Mitochondria are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as important targets for tumor treatment because of their central roles in apoptotic pathways and cellular metabolism. Dichloroacetate (DCA), a low molecular weight mitochond... Mitochondria are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as important targets for tumor treatment because of their central roles in apoptotic pathways and cellular metabolism. Dichloroacetate (DCA), a low molecular weight mitochondria-targeting agent, exhibits potential therapeutic effects for tumors. Based on the effects of DCA on tumor cellular metabolism, we carried out this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DCA in C6 glioma cells in vitr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CA was able to increase the activity of pyruvate dehydrogenase (PDH), induce the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reduce th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 in C6 ceils in vitro (P〈0.05 or 0.01), indicating that the anti-tumor effects of DCA in C6 cells could be through the activation of the mitochondrial pathway. In conclusion, mitochondria could be a viable therapeutic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gli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ochondria metabolism DICHLOROACETATE C6 glioma Pyruvate dehydrogenas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