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在小鼠肾发育中的动态表达
1
作者 薄双玲 马太芳 +3 位作者 白慧健 杨羽甜 孙亚洁 赵欣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4018-4021,共4页
背景:在肾发育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的时空表达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且其与肾脏发育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探求它们与肾发生发育的关系。方法:培育不同发育阶... 背景:在肾发育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的时空表达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且其与肾脏发育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探求它们与肾发生发育的关系。方法:培育不同发育阶段的胎鼠(E12,14,16,18 d)和仔鼠(N1,3,7,14,24,40 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在不同肾组织中的时空表达,结合体视学和Western blot对它们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免疫组化显示:在E12 d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主要定位在输尿管芽尖端的生后肾组织,随后表达在各期未成熟的肾小体、部分远曲小管和毛细血管袢,反应部位主要集中在生肾区;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开始即在输尿管芽和生后肾组织中均有表达,随着后肾发育,定位于未发育成熟的各期肾小体、远端小管、集合管和髓袢细段,成熟肾小体表达微弱;②体视学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生前表达较高,出生后逐渐下降,N7 d后表达很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在肾脏的表达随着胚(日)龄的增加而升高,N7 d后趋于稳定;③结果表明:在肾的发育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呈一定的时空性表达,推测二者可能参与了肾单位的发育与成熟,而在输尿管芽分支和形态的形成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的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受体 小鼠 肾脏 发育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印迹
下载PDF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外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的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索静飞 樊雪 +1 位作者 岳路 张大雷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凹陷性痤疮瘢痕采用二氧化碳(CO_(2))点阵激光联合外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与... 目的探讨凹陷性痤疮瘢痕采用二氧化碳(CO_(2))点阵激光联合外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与研究组(n=48),对照组采用CO_(2)点阵激光联合生理盐水治疗,研究组采用CO_(2)点阵激光联合bFG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痤疮瘢痕权重评分、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痤疮瘢痕权重(ECCA)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文版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DLQ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_(2)点阵激光联合bFGF应用于凹陷性痤疮瘢痕治疗中,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痤疮瘢痕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外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凹陷性痤疮瘢痕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S100A12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刘媛 张红瑾 刘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S100A12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3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ASCVD,将其分为糖尿病组(n=59)和ASCVD组(n=74)。选取同期行体检的...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S100A12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3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ASCVD,将其分为糖尿病组(n=59)和ASCVD组(n=74)。选取同期行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n=56)。检测并比较血清FGF23、S100A12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ASCVD的影响因素。评估血清FGF23、S100A12水平对ASCVD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ASCVD组高血压比例、空腹血糖、糖尿病病程高于或长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CVD组血清FGF23、S100A12表达水平高于糖尿病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血清FGF23、S100A12表达水平是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ASCV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FGF23、S100A12单独预测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ASCV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5、0.874,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3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43%、89.83%。血清FGF23、S100A12联合预测优于其单独预测(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清FGF23、S100A12水平均升高。血清FGF23、S100A12联合预测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ASCVD的价值相较单独预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S100A12水平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夏钰东 张荣 +1 位作者 刘琼 陈佳汝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 目的:探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3例行PKP手术治疗的OVCF患者,男40例,女63例;年龄61~78(65.72±3.29)岁。受伤原因:滑倒33例,跌倒42例,提重物受伤28例。根据填充骨水泥不同分为3组:磷酸钙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65.1±3.3)岁,填充磷酸钙骨水泥;rhBMP-2组34例,男12例,女22例,年龄(64.8±3.2)岁,填充含rhBMP-2的骨水泥;rhbFGF+rhBMP-2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65.1±3.6)岁,填充含rhbFGF和rhBMP-2的骨水泥。比较3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骨密度、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simulation score,VAS)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个月随访。3组术后ODI、VAS呈下降(P<0.001),骨密度增高(P<0.001),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P<0.001),rhbFGF+rhBMP-2组术后第1、6、12个月ODI、VAS均低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术后第6、12个月骨密度大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rhbFGF+rhBMP-2组术后第6、12个月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均低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3组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rhbFGF和rhBMP-2骨水泥可更有效地增加OVCF患者骨密度,获得术后满意的临床和放射学效果,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 骨质疏松 腰椎 压缩性骨折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
下载PDF
ACS病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血脂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林颖余 黄桐 贺青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5期899-902,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与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10月佛山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及胸痛中心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确诊的ACS病人120例。按照ACS类型分为...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与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10月佛山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及胸痛中心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确诊的ACS病人120例。按照ACS类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19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4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54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病人血清FGF-23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评价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通过Pearson法分析血清FGF-23水平与血脂水平和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3组糖尿病史、吸烟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FGF-2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STEMI组均高于NSTEMI组与UA组,NSTEMI组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FGF-23水平与血清TC水平、血清LDL-C水平、血清Lp(a)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支血管病变组血清FGF23水平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血清FGF-23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FGF-23是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FGF-23水平与ACS病人血脂水平有关,FGF-23水平可一定程度反映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高水平FGF-23可能是ACS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异常 冠心病
下载PDF
FGF23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生长、免疫平衡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6
作者 张舒晨 杨旭东 +2 位作者 李丹丹 侯新芳 何喜宁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489-495,共7页
目的探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对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生长、免疫平衡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使用Lipofectamine 3000转染试剂对16HBE细胞分别转染NC-shRNA或FGF23-shRNA。转染后,使用10 ng/mL TGF-β1处理细胞48 h。1... 目的探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对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生长、免疫平衡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使用Lipofectamine 3000转染试剂对16HBE细胞分别转染NC-shRNA或FGF23-shRNA。转染后,使用10 ng/mL TGF-β1处理细胞48 h。16HBE细胞分为对照组、NC-shRNA组、FGF23-shRNA组、TGF-β1组、NC-shRNA+TGF-β1组和FGF23-shRNA+TGF-β1组。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16HBE细胞上清液中IFN-γ、IL-4、IL-17和IL-10的水平。通过qRT-PCR、Western blot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16HBE细胞中FGF23、Klotho、FGFR4、E-cadherin、α-SMA和N-cadherin的mRNA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TGF-β1组相比,FGF23-shRNA+TGF-β1组的OD 450nm值降低(P<0.05)。与TGF-β1组相比,FGF23-shRNA+TGF-β1组的IFN-γ和IL-10的水平升高,而IL-4和IL-17降低(P<0.05)。与TGF-β1组相比,FGF23-shRNA+TGF-β1组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α-SMA降低(P<0.05)。与TGF-β1组相比,FGF23-shRNA+TGF-β1组的E-cadherin相对荧光强度升高,而N-cadherin降低(P<0.05)。与TGF-β1组相比,FGF23-shRNA+TGF-β1组的FGF23和FGFR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而Klotho均升高(P<0.05)。结论下调FGF23抑制了TGF-β1诱导的16HBE细胞的生长和EMT过程,并纠正了Th1/Th2和Treg/Th17的失衡,FGF23-Klotho-FGFR4信号可能是哮喘治疗的一种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支气管上皮细胞 上皮间充质转化 免疫平衡 FGF23-Klotho-FGFR4信号
下载PDF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C肽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刘强 何丽 +1 位作者 李素芳 苟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9-112,117,共5页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C肽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收治的T2DM性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治疗的单纯T2DM患者57例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C肽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收治的T2DM性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治疗的单纯T2DM患者5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骨钙素(BGP)、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MHR、FGF21、C肽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MHR、FGF21、C肽与患者骨代谢指标[BGP、25(OH)D3、PINP]的相关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MHR、FGF21、C肽及三者联合检测对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女性占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MHR水平更高,而BGP、25(OH)D3、PINP、FGF21及C肽水平更低(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HR与BGP、25(OH)D3、PINP均呈负相关(均P<0.05),FGF21及C肽与BGP、25(OH)D3、PINP均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Logistc分析显示,MHR是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P<0.05);FGF21及C肽是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MHR、FGF21、C肽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4、0.759、0.810、0.969。结论:T2DM骨质疏松症患者MHR水平上升,FGF21、C肽水平下降,且上述指标与患者骨质疏松密切相关,通过联合检测MHR、FGF21、C肽三者水平对于预测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C肽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下载PDF
Trigger转座子衍生蛋白1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8
作者 高平 叶子坚 +1 位作者 钱晓宇 钟秀颖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细胞周期失调是肿瘤重要的标志之一,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Trigger转座子衍生蛋白1(TIGD1)在临床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细胞周期相关,但相关机制未知。为了探究TIGD1调控肝癌细胞生长的具体机制,首先,利用shRNA质粒构建靶向敲低TIGD1... 细胞周期失调是肿瘤重要的标志之一,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Trigger转座子衍生蛋白1(TIGD1)在临床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细胞周期相关,但相关机制未知。为了探究TIGD1调控肝癌细胞生长的具体机制,首先,利用shRNA质粒构建靶向敲低TIGD1的肝癌细胞系Hep3B,并分析TIGD1敲低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生长受阻;接着,通过细胞流式技术分析TIGD1敲低对肝癌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结果显示,TIGD1敲低的Hep3B细胞系的细胞周期进程主要阻滞于G2/M期;然后,通过免疫沉淀(IP)实验验证TIGD1可能发生相互结合的蛋白分子,结果表明,TIGD1可能与Aurora激酶相互作用蛋白1(AURKAIP1)存在相互结合,进一步的Co-IP实验证实了TIGD1和AURKAIP1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知AURKAIP1可调控Aurora激酶A(AURKA)的蛋白酶体降解途径,AURKA是一种有丝分裂调控蛋白,与细胞周期进程密切相关。文中进一步探究TIGD1对AURKA蛋白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TIGD1敲低的情况下,AURKA在Hep3B细胞系中的蛋白水平明显下调,mRNA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综上所述,TIGD1可能通过调控AURKA在肝癌细胞中的转录后水平来影响细胞周期进程,从而影响肝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gger转座子衍生蛋白1 肝癌 细胞生长 细胞周期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干细胞生长因子治疗严重肢体缺血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钟睿 王家宁 +6 位作者 张蕾 郭凌郧 杨建业 郑飞 晏誉文 余丹丽 谭利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9-645,共7页
目的 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干细胞生长因子(HGF)双基因腺病毒载体在缺血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将8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VEGF组、HGF组、VEGF+HGF组,构建左侧下肢缺血模型,血流仪观察缺血组... 目的 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干细胞生长因子(HGF)双基因腺病毒载体在缺血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将8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VEGF组、HGF组、VEGF+HGF组,构建左侧下肢缺血模型,血流仪观察缺血组织血运情况,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VEGF、HGF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缺血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CD31、SMA),以小鼠治疗期间副作用评估安全性。结果 建模成功后,各组小鼠左侧下肢血流流速均显著下降;术后第7天,各组小鼠左侧下肢血流流量均明显优于术后即刻(P <0.05),且Ad-VEGF-HGF组小鼠左下肢血流量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 <0.05);术后28 d Ad-VEGF-HGF组小鼠左下肢血流量逐步稳定,且术后Ad-VEGF-HGF组小鼠血流明显优于其余各组,且VEGF组、HGF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发现术后7、14、28 d时Ad-HGF组、Ad-VEGF组、Ad-VEGF-HGF组HGF蛋白、VEGF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且14 d Ad-VEGF-HGF组的表达水平处于相对峰值(P <0.001),术后第28天时表达水平逐步降低至术前水平。结论 Ad-VEGF-HGF基因注射可显著提高小鼠体内VEGF和HGF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快速达到相对峰值水平,继而进一步促进下肢缺血后的血管生成,增加血流量,改善下肢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生长因子 下肢缺血 腺病毒载体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A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预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莫李媚 薛玉 +4 位作者 陈垂婉 龙雪娇 孙娜 杨瑰艳 陈垂海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A(Vit A)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预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0-01/2022-12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分娩且胎龄小于37 wk或出生...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A(Vit A)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预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0-01/2022-12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分娩且胎龄小于37 wk或出生体质量小于2500 g的早产儿或低出生体质量儿41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出生后7 d和35 d进行外周血Vit A和bFGF水平检测。结果:最终完成临床研究的早产儿或低出生体质量儿共392例,其中1-2期ROP组51例,3-5期ROP组23例,未发生ROP组318例。生后7 d,1-2期ROP组血清Vit A(0.44±0.17μmol/L)和bFGF(0.53±0.16 ng/L)水平分别低于未发生ROP组(0.50±0.12μmol/L和0.63±0.15 ng/L)(均P<0.05);3-5期ROP组血清Vit A(0.34±0.18μmol/L)和bFGF(0.44±0.18 ng/L)水平分别低于未发生ROP组(均P<0.05);3-5期ROP组血清Vit A和bFGF水平分别低于1-2期ROP组(均P<0.05)。生后35d,3-5期ROP组血清Vit A(0.33±0.19μmol/L)和bFGF(0.39±0.19 ng/L)水平分别低于1-2期ROP组(0.43±0.16μmol/L和0.48±0.17 ng/L)(均P<0.05);根据血清Vit A绘制的ROC曲线,AUC值为0.853,Youden指数最大值为0.68,最佳灵敏度为73%,最佳特异度为95%;根据血清bFGF绘制的ROC曲线,AUC值为0.828,Youden指数最大值为0.58,最佳灵敏度为90%,最佳特异度为68%;根据血清Vit A联合bFGF绘制的ROC曲线,AUC值为0.917,Youden指数最大值为0.70,最佳灵敏度为70%,最佳特异度为100%。结论:血清Vit A及bFGF水平均是预测ROP较敏感的有效指标,如果早产儿或低出生体质量儿血清Vit A或bFGF水平越低,可能提示ROP患病率越高及其病理分期越重。血清Vit A联合bFGF诊断ROP的临床价值较其单独诊断价值高,且减少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维生素A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预测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临床价值
下载PDF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效果
11
作者 方琦琦 吴婷婷 邢健强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泪液分泌、角膜损伤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白内障手术并出现干眼症的患者120例作为...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泪液分泌、角膜损伤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白内障手术并出现干眼症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用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b-bFGF滴眼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泪液分泌量[SchirmerⅠ试验(SchirmerⅠtest,SIT)]、角膜损伤程度[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 of the cornea,FL)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 up time,BUT)和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e,LPO)],并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IT、FL评分、BUT和氧化应激指标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佳(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b-bFGF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手术后干眼症疗效确切,可显著促进患者泪液分泌,减轻角膜损伤,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改善氧化应激指标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滴眼液 白内障 干眼症 泪液分泌 角膜损伤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联合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凝胶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杨陆涛 曹青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浓缩生长因子(CGF)联合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外用凝胶深度烧伤患者创面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8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凝胶组(32例)与... 目的探讨自体浓缩生长因子(CGF)联合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外用凝胶深度烧伤患者创面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8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凝胶组(32例)与联合组(32例),凝胶组采用bFGF外用凝胶修复治疗,联合组采用CGF联合bFGF外用凝胶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恢复、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疼痛、瘢痕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凝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IL-6、WBC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凝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的组间比较、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后,联合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凝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瘢痕色素沉着、血液循环、瘢痕质地、瘢痕厚度及温哥华瘢痕量表(VSS)总评分均低于凝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CGF联合bFGF外用凝胶应用在烧伤创面修复中,不仅能加快皮肤创面愈合修复,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还可以减少瘢痕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浓缩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凝胶 烧伤 创面修复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溶性胸苷激酶-1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效果的预测
13
作者 任静 黎圣洪 钟华平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胸苷激酶-1(TK-1)对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30例HBV患者为治疗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1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根...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胸苷激酶-1(TK-1)对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30例HBV患者为治疗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1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根据治疗效果,将治疗组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组和无效组的肝功能、免疫功能以及VEGF、TK-1水平的差异,探讨VEGF、TK-1与肝功能、免疫功能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指标对HBV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组VEGF、TK-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3^(+)、CD4^(+)、CD8^(+)、CD4^(+)/CD8^(+)、IgA、IgG、IgM均显著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VEGF、TK-1、HBV DNA均有显著改善,且有效组改善程度较无效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有效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免疫功能显著低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VEGF、TK-1与CD3^(+)、CD4^(+)、CD8^(+)、CD4^(+)/CD8^(+)、IgA、IgG、IgM呈负相关,与AST、TBIL、ALT、HBV DNA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HBV患者治疗效果的预测,VEGF检测与TK-1检测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单项VEGF检测与单项TK-1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和TK-1的表达水平与HBV患者的肝功能和免疫功能显著相关,VEGF和TK-1对HBV的治疗效果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可溶性胸苷激酶-1 乙型病毒性肝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对大鼠超比例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4
作者 赵毅 闫洪伟 +3 位作者 王玉琦 陈丽娟 洪城 田诗政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60-63,97,共5页
目的:观察术前注射腺病毒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Ad-HGF/VEGF165)对大鼠超比例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和其机制的初步研究。方法:大鼠背部设计超比例随意皮瓣模型,将其随机分为Ad-HGF/VEGF165组、AdVEGF165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术前注射腺病毒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Ad-HGF/VEGF165)对大鼠超比例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和其机制的初步研究。方法:大鼠背部设计超比例随意皮瓣模型,将其随机分为Ad-HGF/VEGF165组、AdVEGF165组和对照组。术前7 d,Ad-HGF/VEGF165组和Ad-VEGF165组分别于大鼠皮瓣及创缘内多点注射Ad-HGF/VEGF165及AdVEGF165,对照组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术后7 d、14 d观测皮瓣成活面积,切取皮瓣组织标本HE染色、免疫组化观察微血管密度及组织间VEGF阳性率等指标,Western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术后7 d、14 d,Ad-HGF/VEGF165组、Ad-VEGF165组皮瓣存活面积、组织间微血管数目、VEGF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蛋白表达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且Ad-HGF/VEGF165组明显高于Ad-VEGF165组(P<0.05)。结论:Ad-HGF/VEGF165具有协同作用,能显著促进VEGF和ERK1/2信号因子表达,短期内促进血管网重建,改善皮瓣血液灌注,提高大鼠超比例随意皮瓣成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比例随意皮瓣 基因治疗 腺病毒 血管新生 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T2DM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15
作者 孙世磊 刘翠翠 +1 位作者 李曙光 鲁科翔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T2DM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20年5月~2023年3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101例【单纯性脂肪肝(NAFL)6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T2DM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20年5月~2023年3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101例【单纯性脂肪肝(NAFL)6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25例和肝硬化(LC)12例】和NAFLD合并T2DM患者81例(NAFL 58例、NASH 16例和LC 7例),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FGF21和SFRP5水平。结果NAFLD合并T2DM患者FBG、血清FINS、HOMA-IR和血清FGF21水平分别为(8.7±1.4)mmol/L、(28.9±5.8)μIU/mL、(11.1±2.7)和(304.8±36.0)pg/mL,均显著高于NAFLD患者【分别为(5.5±1.2)mmol/L、(20.8±4.1)μIU/mL、(5.1±1.5)和(267.6±34.5)pg/mL,P<0.05】,而血清SFRP5水平为(6.8±1.2)pg/mL,显著低于NAFLD患者【(10.3±2.2)pg/mL,P<0.05】;NAFLD合并T2DM患者血清TC、TG、HDL-C和LDL-C水平分别为(6.7±1.0)mmol/L、(3.7±0.6)mmol/L、(1.3±0.2)mmol/L和(3.4±0.8)mmol/L,与NAFLD患者【分别为(6.2±0.9)mmol/L、(4.1±0.5)mmol/L、(1.3±0.3)mmol/L和(3.2±0.7)mmol/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NAFL、合并NASH和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SFRP5水平分别为(7.8±1.1)pg/mL、(6.4±0.8)pg/mL和(5.1±0.7)pg/mL,显著低于NAFL、NASH和肝硬化患者【分别为(11.9±2.1)pg/mL、(9.8±1.6)pg/mL和(8.4±1.1)pg/mL,P<0.05】,而血清FGF21水平分别为(295.6±31.2)pg/mL、(316.8±32.9)pg/mL和(353.6±36.7)pg/mL,显著高于NAFL、NASH和肝硬化患者【分别为(255.1±32.5)pg/mL、(279.5±33.4)pg/mL和(309.7±35.8)pg/mL,P<0.05】。结论NAFLD合并T2DM患者血清FGF21水平显著升高,而血清SFRP5水平显著降低,可应用于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
下载PDF
地奈德乳膏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婴幼儿刺激性尿布皮炎的临床效果
16
作者 吴龙茂 邱建文 +1 位作者 李琳 李健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42-45,共4页
目的评价地奈德乳膏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治疗婴幼儿刺激性尿布皮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83例尿布皮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评价地奈德乳膏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治疗婴幼儿刺激性尿布皮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83例尿布皮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1例)。治疗组采用rb-bFGF凝胶涂患处,待局部干燥后外涂地奈德乳膏,对照组仅用清水洗净患处,局部干燥后外涂地奈德乳膏。分别于治疗3、7、14 d随访,比较两组的疗效、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的严重程度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奈德乳膏联合rb-bFGF凝胶治疗婴幼儿刺激性尿布皮炎安全、有效,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可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性尿布皮炎 婴幼儿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地奈德乳膏
下载PDF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普拉洛芬治疗角结膜干燥症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沈晓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期136-138,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普拉洛芬治疗角结膜干燥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2月于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人民医院就诊的角结膜干燥症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rb-bFGF组和Pran-ox组,每组70例... 目的 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普拉洛芬治疗角结膜干燥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2月于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人民医院就诊的角结膜干燥症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rb-bFGF组和Pran-ox组,每组70例。Pran-ox组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rb-bFGF组在Pran-ox组基础上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眼部功能试验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rb-bFGF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1%,高于Pran-ox组的85.71%(χ^(2)=4.155,P=0.042)。治疗2周后,2组灼痛感、视物模糊、眼睛干涩、眼部疲劳评分均降低,且rb-bFGF组较Pran-ox组降低更明显(P<0.01);2组泪膜破裂时间延长,泪液分泌增加,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降低,且rb-bFGF组较Pran-ox组改善更明显(P<0.01)。rb-bFGF组与Pran-ox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8.57%vs. 7.14%,χ^(2)=0.099,P=0.753)。结论 在角结膜干燥症治疗中联合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普拉洛芬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干燥症状,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增加泪眼分泌,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结膜干燥症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普拉洛芬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在社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变化研究
18
作者 尹冰逸 黄冬娟 胡敏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分析社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相关性。方法检测和对比单纯糖尿病患者、单纯高血压患者、非糖尿病及非高血压体检者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5-(OH)D3及FGF23水平、... 目的分析社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相关性。方法检测和对比单纯糖尿病患者、单纯高血压患者、非糖尿病及非高血压体检者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5-(OH)D3及FGF23水平、血糖、血压及血脂水平并分析25-(OH)D3及FGF23与血糖、血压及血脂指标相关性。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单纯高血压组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患者25-(OH)D3水平均更高,FGF23水平均更低(P<0.05)。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相比,单纯糖尿病组及单纯高血压组25-(OH)D3水平均更高,FGF23水平均更低(P<0.05)。单纯糖尿病组25-(OH)D3水平低于单纯高血压组,FGF23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单纯高血压组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患者血糖、血压及血脂指标水平均更高(P<0.05)。与单纯糖尿病组及单纯高血压组相比,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血糖、血压及血脂指标水平均更高(P<0.05)。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单纯高血压组舒张压、收缩压、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更高,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更低(P<0.05)。25-(OH)D3与血糖、血压及血脂指标水平呈负相关(P<0.05),FGF23与各项指标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25-(OH)D3水平呈负相关,与FGF23水平呈正相关,临床可根据25-(OH)D3及FGF23水平采取干预措施以控制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二醇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糖尿病 2型 高血压 血脂 相关性
下载PDF
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冲管治疗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陈宗海 徐灵建 罗杰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701-704,共4页
目的:研究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冲管治疗在慢性创面修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台州市中医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慢性创面患者6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疗法,研究组采... 目的:研究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冲管治疗在慢性创面修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台州市中医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慢性创面患者6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疗法,研究组采用VSD治疗的基础上,加施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成长因子(rb-bFGF)外用溶液进行冲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治疗情况(引流管更换次数、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期间肉芽成熟度,治疗前后收集患者的组织渗出液,采用血气分析仪法检测患者的氧分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ELISA检测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及琥珀酸脱氢酶(SDH)水平,统计治疗后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创伤愈合时间、引流管更换次数、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研究组肉芽成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氧分压、IL-2、SDH均比治疗前高,且研究组氧分压、IL-2、SDH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治疗后比治疗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rB-bFGF外用溶液对慢性创面进行冲管治疗可有效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慢性创面修复 免压封闭引流 冲管治疗 血气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