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原酸跨细胞转运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葛建丹 陈媚 宋必卫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94-1098,共5页
目的利用Caco-2和MDCK细胞单层模型研究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的跨细胞转运过程及其机制。方法①Caco-2和MDCK细胞单层模型建立:Caco-2、MDCK细胞分别按密度1×105、5×104个细胞/cm2接种到Milli-cell-CM culture plate ... 目的利用Caco-2和MDCK细胞单层模型研究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的跨细胞转运过程及其机制。方法①Caco-2和MDCK细胞单层模型建立:Caco-2、MDCK细胞分别按密度1×105、5×104个细胞/cm2接种到Milli-cell-CM culture plate inserts上培养,待细胞单层达到一定致密程度后进行透过实验。②透过实验:用M2e酶标仪测定CGA在不同方向、不同浓度下的跨细胞转运情况并计算累积透过量。结果在两种细胞模型上CGA均有不同程度的双向跨细胞转运(吸收和分泌),P-gp抑制剂维拉帕米能明显减少CGA的分泌。结论CGA跨细胞转运同时存在吸收和分泌的动力学过程。P-gp部分参与CGA的分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模型 MDCK细胞模型 绿原酸 P糖-蛋白 药动学 细胞转运
下载PDF
IgG经周围进入中枢神经的途径及跨细胞转运──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谭会兵 杨佳欣 +5 位作者 刘智平 林嘉友 石葛明 曹承刚 杨惠芬 万选才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4年第1期25-31,共7页
将小鼠抗猪运动神经元单克隆抗体IgG肌肉注射于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IgG样阳性反应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结果发现阳性反应细胞主要分布于脊髓前角及脑干运动核团,脊髓第Ⅷ、第Ⅹ板层和脑干网状结构的中间神经元... 将小鼠抗猪运动神经元单克隆抗体IgG肌肉注射于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IgG样阳性反应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结果发现阳性反应细胞主要分布于脊髓前角及脑干运动核团,脊髓第Ⅷ、第Ⅹ板层和脑干网状结构的中间神经元、室管膜、下丘脑室旁核和血管及其周围的神经元或胶质细胞等处。分析可能有三种途径参与了外源性IgG的转运,即逆行轴浆运输和跨细胞转运,跨血脑屏障,跨血脑脊液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细胞转运 脑干 中枢神经 观察 脊髓前角 室管膜 阳性反应 胶质细胞 神经元
下载PDF
石杉碱甲与银杏内酯B联合用药跨细胞转运研究
3
作者 张琦 赵文萃 +1 位作者 郭涛 刘福强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40-543,545,共5页
目的利用Caco-2和MDCK细胞单层模型探讨石杉碱甲与银杏内酯B的跨细胞转运过程及其机制。方法建立Caco-2和MDCK细胞单层模型,将Caco-2和MDCK细胞分别按密度1×105、5×104个细胞/cm2接种到transwell culture plate inserts上培养... 目的利用Caco-2和MDCK细胞单层模型探讨石杉碱甲与银杏内酯B的跨细胞转运过程及其机制。方法建立Caco-2和MDCK细胞单层模型,将Caco-2和MDCK细胞分别按密度1×105、5×104个细胞/cm2接种到transwell culture plate inserts上培养,待细胞单层达到一定密度程度后进行转运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石杉碱甲和银杏内酯B在不同侧面、不同浓度条件的跨单层细胞转运的情况,同时计算累计的透过量。结果在两种不同单层细胞模型上,石杉碱甲与银杏内酯B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和分泌。结论石杉碱甲和银杏内酯B跨细胞转运同时存在吸收和分泌的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 MDCK 石杉碱甲 银杏内酯B 细胞转运
下载PDF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运障碍与肾脏疾病
4
作者 占锦峰 占锦峰(综述) 陈朝红(审校)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55-459,共5页
关键词 细胞转运异常 LIDDLE综合征 肾性尿崩症 肾小管酸中毒 肾小管上皮细胞 转运障碍 肾脏疾病 内环境稳定 肾脏细胞 疾病相关 特殊结构 作用部位 转运蛋白
下载PDF
肝胆管细胞转运器与药物性胆汁淤积
5
作者 晏春根 谢青 《肝脏》 2002年第4期260-262,共3页
关键词 药物性胆汁淤积 药物性肝损伤 肝胆管细胞转运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受体介导的跨细胞转运及其应用
6
作者 宋必卫 吴非 葛建丹 《中国药理通讯》 2006年第4期61-62,共2页
真核细胞通过内吞endocytosis和外排exoeytosis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根据被内吞的物质是否有专一性,可将内吞分为受体介导的内吞(receptor medimed endocytosis,RME)和非特异性内吞。
关键词 真核细胞 跨膜运输 受体介导 细胞转运 靶向给药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跨细胞转运穿透血脑屏障的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蒲婷婷 王磊 王引言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0-424,共5页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让传统药物分子难以进入脑内,其是药物治疗脑肿瘤的最大障碍。如何安全、有效地跨越血脑屏障实现靶向脑肿瘤给药,一直以来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难题随着近年来对纳米给药技术的研究逐渐增多,纳米给药系统在跨越血...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让传统药物分子难以进入脑内,其是药物治疗脑肿瘤的最大障碍。如何安全、有效地跨越血脑屏障实现靶向脑肿瘤给药,一直以来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难题随着近年来对纳米给药技术的研究逐渐增多,纳米给药系统在跨越血脑屏障和靶向脑肿瘤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各种纳米载体可以被设计成不同的尺寸、形状和进行表面官能团修饰,从而提升穿透血脑屏障和将药物靶向递送至脑肿瘤的能力。本文主要综述了克服血脑屏障策略中的跨细胞转运途径及部分可经该途径跨越血脑屏障的纳米载体,并阐述了其对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以及影响药物递送效果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递送 血脑屏障 纳米给药系统 脑肿瘤 细胞转运 纳米载体 药物分子 表面官能团
原文传递
母胎细胞转运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魏俊妮 王素萍 双杰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母胎细胞转运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用STRPCR、AsPCR及heminPCR技术扩增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中胎儿DNA及母亲DNA,通过检测TH01、GSTM1、ACE等位基因确定母胎细胞转运与胎母细胞转运。采用巢式病例... 目的探讨母胎细胞转运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用STRPCR、AsPCR及heminPCR技术扩增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中胎儿DNA及母亲DNA,通过检测TH01、GSTM1、ACE等位基因确定母胎细胞转运与胎母细胞转运。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母胎细胞转运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结果以GSTM1、ACE基因多态性判定母亲源性或胎儿源性等位基因,42对信息病例中有26例新生儿发生了母胎细胞转运(61.90%,26/42);40对信息病例中有32例发生了胎母细胞转运(80.00%,32/40);10对母胎发生了双向转运。统计分析显示母胎细胞转运与HBV宫内感染有关联,胎母细胞转运与HBV宫内感染无关联,母胎细胞转运与胎母细胞转运无关。母胎细胞转运、孕妇PBMCHBVDNA阳性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二者未显示交互作用;母胎细胞转运、孕妇PBMCHBVDNA阳性与新生儿PBMCHBV感染有关,两因素间亦未显示交互作用。结论母胎之间存在细胞转运,母胎细胞转运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这可能是对HBV宫内感染途径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转运 母胎 乙型肝炎病毒(HBV) HBSAG阳性孕妇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ACE基因多态性 GSTM1 DNA阳性 新生儿外周血 nPCR技术 As-PCR PBMC 宫内感染途径 等位基因 危险因素 交互作用 胎儿DNA HBV感染 TH01 方法分析 统计分析
原文传递
修饰性肽核酸的细胞转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春冬 王建华 曾芳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2-305,共14页
肽核酸是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类似物,以N-(2-氨乙基)甘氨酸结构单元替代DNA分子中的戊糖-磷酸结构。与天然核酸相比,肽核酸可以更高效地与DNA或RNA特异性杂交,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药物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肽核酸骨架呈电中性,... 肽核酸是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类似物,以N-(2-氨乙基)甘氨酸结构单元替代DNA分子中的戊糖-磷酸结构。与天然核酸相比,肽核酸可以更高效地与DNA或RNA特异性杂交,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药物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肽核酸骨架呈电中性,难以高效穿过细胞膜,这成为工程应用的最大障碍。为了改善肽核酸的细胞转运性能,对肽核酸进行化学修饰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结合近十年来文献报道和本实验室的工作,对肽核酸的骨架修饰和配合物结合修饰两类增强细胞转运的修饰方法进行综述,并对修饰性肽核酸细胞转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及其应用提出了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核酸 修饰 细胞转运
原文传递
Caveolae介导的跨细胞转运与血管内皮通透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立军 胡国昌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0-62,15,共4页
由小凹(Caveolae)介导的白蛋白跨细胞转运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均起重要作用。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Src)是这一转运过程的“分子开关”,Src激酶将糖蛋白60(Gp60)、小凹蛋白-1(Caveolin-1,Cav-1)及发动蛋白-2(Dynamin-2)磷... 由小凹(Caveolae)介导的白蛋白跨细胞转运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均起重要作用。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Src)是这一转运过程的“分子开关”,Src激酶将糖蛋白60(Gp60)、小凹蛋白-1(Caveolin-1,Cav-1)及发动蛋白-2(Dynamin-2)磷酸化,启动内吞过程;炎症状态下,中性粒细胞通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激活Src激酶,从而促进Caveolae介导的白蛋白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通透性 小凹 小凹蛋白 细胞转运
原文传递
问号钩端螺旋体跨血管内皮细胞转运分子机制研究
11
作者 李丹 王运中 +4 位作者 计雪强 邵雪君 朱宏 严杰 李阳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4-349,共6页
目的探讨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跨血管内皮细胞转运分子机制。方法采用Transwell法了解问号钩体赖株穿越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单层能力。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HUVEC内吞问号钩体后形成内吞泡情况。采用细胞... 目的探讨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跨血管内皮细胞转运分子机制。方法采用Transwell法了解问号钩体赖株穿越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单层能力。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HUVEC内吞问号钩体后形成内吞泡情况。采用细胞内吞抑制试验确定HUVEC内吞问号钩体方式。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HUVEC胞内问号钩体与溶酶体标志分子LAMP1共定位情况。采用暗视野显微镜Petroff-Hausser计数法检测HUVEC胞内问号钩体出胞情况。结果问号钩体赖株能迅速穿越HUVEC细胞单层。问号钩体通过PI3K-微丝依赖的细胞内吞方式进入HUVEC并形成内吞泡。HUVEC胞内问号钩体不与LAMP1共定位,提示问号钩体内吞泡不与溶酶体融合。HUVEC胞内问号钩体通过FAK-微丝/微管途径出胞。结论问号钩体通过跨细胞转运方式穿越人血管内皮细胞导致体内播散并加重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号钩端螺旋体 败血症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转运 体内播散
原文传递
双氯芬酸小肠黏膜损伤对大鼠结肠黏膜内跨细胞白蛋白转运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夏翠锋 李云峰 +4 位作者 杨之斌 沈焘 张旋 陈鑫 李强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1年第10期757-761,767,共6页
目的:探究双氯芬酸小肠黏膜损伤对大鼠结肠黏膜内跨细胞白蛋白转运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体质量240~280 g,随机分为三组各20只:对照组、T1组和T2组。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干预;T1组大鼠双氯芬酸7.5 mg/kg灌胃后处死;T... 目的:探究双氯芬酸小肠黏膜损伤对大鼠结肠黏膜内跨细胞白蛋白转运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体质量240~280 g,随机分为三组各20只:对照组、T1组和T2组。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干预;T1组大鼠双氯芬酸7.5 mg/kg灌胃后处死;T2组双氯芬酸15 mg/kg灌胃后处死。根据小肠损伤程度病理评分,对大鼠小肠的损伤程度进行评价。测定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血清白蛋白的含量,研究大鼠肠黏膜中白蛋白跨细胞转运的情况。测量各组大鼠小肠绒毛高度、肠腺隐窝深度、黏膜厚度以及绒毛表面积和小肠黏膜CD3^(+)、CD4^(+)、CD8^(+)和IgA+细胞数。结果:①小肠损伤程度病理评分结果:双氯芬酸能够引起大鼠小肠黏膜严重损伤,可见糜烂、溃疡、红斑,局部的肠腔见囊样扩张,T1、T2组大鼠小肠的损伤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T2组大鼠小肠的损伤程度大于T1组(P<0.05)。②T1组大鼠血清NO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T2组大鼠血清NO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T1、T2组大鼠血清白蛋白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T2组较T1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P<0.05)。③荧光标记蛋白结果: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再灌注提高肠血管壁对荧光标记白蛋白的通透性,T2组较T1组的效果显著(P<0.05)。T1、T2组大鼠相关参数低于对照组(P<0.05),T2组低于T1组(P<0.05)。④T1、T2组大鼠小肠黏膜CD3^(+)、CD4^(+)、CD8^(+)和IgA+细胞数低于对照组(P<0.05),T2组低于T1组(P<0.05)。结论:双氯芬酸性损伤诱发的结肠黏膜损伤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血清中的NO含量在大鼠双氯芬酸性损伤后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双氯芬酸性损伤可使大鼠血清中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同时增加肠黏膜的通透性,说明双氯芬酸性损伤会影响大鼠肠黏膜内跨细胞白蛋白的转运,从而导致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性损伤 肠黏膜 白蛋白 细胞转运 肠道屏障功能 大鼠
下载PDF
稳定表达人SidT2基因细胞系的建立及其dsRNA转运功能的研究
13
作者 任瑞文 张新军 +3 位作者 唐博恒 张培 洪文艳 刘建伟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3年第4期493-496,共4页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人SidT2基因的BHK及MDCK细胞系,探讨SidT2基因过表达与细胞转运双链RNA(dsRNA)能力的关系。方法:根据人SidT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其编码区序列,经双酶切后与pEGFP-N3载体连接,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分别瞬时转染BHK及M...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人SidT2基因的BHK及MDCK细胞系,探讨SidT2基因过表达与细胞转运双链RNA(dsRNA)能力的关系。方法:根据人SidT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其编码区序列,经双酶切后与pEGFP-N3载体连接,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分别瞬时转染BHK及MDCK细胞,并使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在此基础上,体外转录合成绿色荧光蛋白(GFP)dsRNA,以GFP基因为报告基因,进一步分析过表达人SidT2基因对BHK及MDCK细胞转运dsRNA能力的影响。结果:经基因克隆、酶切、连接后,构建了人SidT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SidT2;经瞬时转染及G418筛选,获得稳定过表达人SidT2基因的BHK及MDCK细胞系,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其SidT2基因转录水平分别提高71、64.5倍;稳定表达SidT2基因后,在培养液中添加GFP dsRNA,GFP荧光强度较对照细胞分别降低88.1%、73.7%,表明稳定表达SidT2基因的BHK、MDCK细胞转运dsRNA的能力显著增强。结论:构建了稳定表达人SidT2基因的BHK及MDCK细胞系,SidT2基因过表达可显著提高外源性dsRNA的转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dT2基因 真核表达 BHK细胞 MDCK细胞 细胞转运 双链RNA
下载PDF
胆绿素还原酶A rs699512和肝细胞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1B1 rs414901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易感性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杜晨 徐征 +3 位作者 高宇 夏兰兰 李烨 李宁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744-1748,共5页
目的:分析胆绿素还原酶A(BLVRA)rs699512和肝细胞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1B1(SLCO1B1)rs414901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HB)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不明原因HB新生儿90例为HB组,另选取同期健康新生... 目的:分析胆绿素还原酶A(BLVRA)rs699512和肝细胞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1B1(SLCO1B1)rs414901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HB)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不明原因HB新生儿90例为HB组,另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9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以及BLVRA rs699512、SLCO1B1 rs4149015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不同BLVRA rs699512、BLVRA rs699512基因型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分析BLVRA rs699512、SLCO1B1 rs414901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HB易感性的关系。结果:HB组患儿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BLVRA rs699512、SLCO1B1 rs4149015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组患儿BLVRA rs699512位点GG基因型分布高于对照组,AA基因型分布低于对照组,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HB组患儿SLCO1B1 rs4149015位点AA基因型分布高于对照组,GG基因型分布低于对照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BLVRA rs699512中GG基因型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水平高于AA基因型(均P<0.05)。SLCO1B1 rs4149015中AA基因型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水平均高于GG基因型(均P<0.05)。BLVRA rs699512位点GG基因型与HB发生呈正相关,AA基因型与HB发生呈负相关(r=0.671、-0.608,均P<0.05)。SLCO1B1 rs4149015位点AA基因型与HB发生呈正相关,GG基因型与HB发生呈负相关(r=0.695、-0.633,均P<0.05)。结论:不明原因HB新生儿BLVRA rs699512位点GG基因型与SLCO1B1 rs4149015位点AA基因型会增加易感性,临床可建立早期防治体系以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胆绿素还原酶A rs699512位点 细胞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1B1 rs4149015位点 基因型分布 等位基因 相关性 新生儿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脑屏障内皮跨细胞转运的调控机制及靶向治疗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敏 陈智利 +1 位作者 张丽丽 张伯礼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缺血性脑卒中(IS)后的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改变对缺血急性期脑水肿、脑免疫炎症、出血转化及恢复期血管新生和再通均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IS后的BBB高通透性由IS数小时后显著增加的脑血管内皮跨细胞转运(跨细胞通路)和缺血数日后的紧... 缺血性脑卒中(IS)后的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改变对缺血急性期脑水肿、脑免疫炎症、出血转化及恢复期血管新生和再通均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IS后的BBB高通透性由IS数小时后显著增加的脑血管内皮跨细胞转运(跨细胞通路)和缺血数日后的紧密连接(TJs)解体(细胞旁通路)逐步导致,且跨细胞转运上调早于并独立于TJs解体。维持较低的血管内皮跨细胞转运率和保持完整的TJs对BBB的生理功能和脑稳态起关键作用,因此跨细胞转运的发生和调控机制成为IS后BBB靶向治疗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围绕BBB内皮跨细胞转运的生物学分类、细胞结构及其调控机制、靶向该途径的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脑屏障 细胞转运 小窝
原文传递
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细胞膜转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田嘉铭 杨国栋 +2 位作者 饶娜 安芳 王书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945-3947,共3页
目的研究金莲花中有效成分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在D-半乳糖致衰小鼠体内组织细胞膜转运能力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为模型,8 w造模成功后,分成模型组,维生素E对照组,荭草苷和牡荆苷高、中、低各三个剂量组... 目的研究金莲花中有效成分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在D-半乳糖致衰小鼠体内组织细胞膜转运能力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为模型,8 w造模成功后,分成模型组,维生素E对照组,荭草苷和牡荆苷高、中、低各三个剂量组,给药后进行药理学研究。结果通过Na+-K+-ATP酶、Ca2+-Mg2+-ATP酶试剂盒来测定金莲花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肝、脑、肾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的活性,通过对酶系的检测,探究金莲花有效成分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对动物体内细胞膜转运能力的影响以及筛选出最佳药物的构效关系。结论金莲花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具有明显提高Na+-K+-ATP酶、Ca2+-Mg2+-ATP酶的活性,保护组织细胞膜转运能力,但荭草苷中、低剂量组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牡荆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荭草苷 牡荆苷 细胞转运能力
下载PDF
细胞外ATP促葡萄糖细胞膜转运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葛才保 陈六生 +1 位作者 张力 张立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S1期39-43,共5页
通过葡萄糖、ATP、细胞膜转运早期研究文献,分析葡萄糖细胞膜转运研究中ATP用词、分类、加入方法、检测方法、实验结果等,探讨细胞外ATP在细胞膜转运中的作用。研究细胞外ATP在葡萄糖细胞膜转运中的作用。
关键词 ATP 细胞外ATP 葡萄糖 细胞转运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生物大分子的细胞核质转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载权 唐朝枢 周爱儒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生物大分子通过细胞核孔复合体的转运是真核细胞基因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必要环节 ,也是联系细胞核内外信号转递与参与细胞内核反应 (即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核反应 )调控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介绍细胞核孔复合体结构、出入细胞核的转... 生物大分子通过细胞核孔复合体的转运是真核细胞基因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必要环节 ,也是联系细胞核内外信号转递与参与细胞内核反应 (即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核反应 )调控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介绍细胞核孔复合体结构、出入细胞核的转运过程及核转运蛋白与亲核素方面的研究进展 ,细胞核转运过程的深入研究在医药学基础和临床实践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孔复合体 细胞核质转运 亲核素 生物大分子
下载PDF
细胞内转运载体超支化聚砜胺及其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素芸 孙国明 +3 位作者 姜磊 李楠 李培勇 朱新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25-829,共5页
通过制备超支化聚砜胺-异硫氰酸荧光素聚合物(PSA-FITC),研究其生物相容性、肿瘤细胞对其内吞作用和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以探讨PSA作为载体进行药物和基因体内输送的可行性.在碱性条件下共价结合PSA与FITC,形成荧光标记聚合物(PSA... 通过制备超支化聚砜胺-异硫氰酸荧光素聚合物(PSA-FITC),研究其生物相容性、肿瘤细胞对其内吞作用和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以探讨PSA作为载体进行药物和基因体内输送的可行性.在碱性条件下共价结合PSA与FITC,形成荧光标记聚合物(PSA-FITC)后测定聚合物中FITC含量.在不同时间点,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对聚合物的内吞作用;正常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PSA-FITC 24 h后,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研究各脏器聚合物分布.不同浓度PSA与3T3小鼠成纤维细胞及KB人口腔上皮肿瘤细胞分别孵育24,48,72 h后,通过MTT法测得其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PSA生物相容性良好,72 h的细胞半抑制浓度大于1 mg/mL.细胞摄入PSA-FITC高效快速,3 h阳性细胞百分含量为99.24%±1.03%,且具有时间依赖性.在正常小鼠体内,PSA在各主要脏器或组织中无明显特异性浓聚.超支化聚砜胺具有明显生物低毒性和高效细胞内转运特点.由于其表面功能基团容易改性,作为载体,通过连接结合配体或抗体,在肿瘤的主动靶向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砜胺 细胞毒性 细胞转运 生物分布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LC-MS定量研究白桦脂酸的体外细胞摄取与转运
20
作者 陈旺 王美慧 +4 位作者 帅丽霞 詹雁 谭镭 阮佳 徐超群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65,共7页
建立一种快速专一测定白桦脂酸(BA)含量的LC-MS方法,采用选择离子检测方式,测定Caco-2细胞中BA的含量,用于研究BA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与转运情况。采用色谱柱Agilent SB-C18(2.1 mm×50 mm,1.8μm),流动相0.1%甲酸-甲醇(22∶78),流... 建立一种快速专一测定白桦脂酸(BA)含量的LC-MS方法,采用选择离子检测方式,测定Caco-2细胞中BA的含量,用于研究BA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与转运情况。采用色谱柱Agilent SB-C18(2.1 mm×50 mm,1.8μm),流动相0.1%甲酸-甲醇(22∶78),流量0.3 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下定量分析BA和齐墩果酸(内标)碎片离子质荷比(m/z)455.4。BA在8.4~84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6),定量限为8.4 ng/mL;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基质效应为107.9%~114.5%,提取回收率为97.2%~103.0%;样品室温、长期和冻融稳定性良好,RSD小于10%。该法快速、灵敏、简单、专属性强,可用于定量分析BA在Caco-2细胞的摄取与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脂酸 LC-MS 细胞摄取 细胞转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