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黄佐才 徐招柱 +2 位作者 石佳泉 凌维汉 林贤昌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1期3479-3481,共3页
目的探讨β-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 目的探讨β-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苷钠,剂量为20 mg/d,连用两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的神经损伤程度和血清中IL-6水平。结果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71%(124/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84%(8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损伤和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评分降低至(30.36±5.19)分,与对照组的(29.82±4.83)分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4 d和30 d,观察组患者的神经损伤评分分别为(25.82±4.37)分、(22.06±4.06)分和(16.52±4.26)分,呈现逐渐减轻的趋势,其分别与对照组的(27.52±4.79)分、(24.78±3.88)分和(20.07±3.79)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从治疗后24 h开始到治疗后30 d分别为(247.16±42.31)pg/m L、(207.19±37.58)pg/m L、(172.36±39.27)pg/m L和(169.54±40.34)pg/m L,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且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的(250.94±46.49)pg/m L、(236.82±39.05)pg/m L、(214.38±40.15)pg/m L、(207.83±36.21)pg/m L,但从治疗后7 d开始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七叶皂苷钠能够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IL-6,明显改善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七叶皂苷钠 急性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6 疗效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与疗效和预后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仝 黄玉燕 +8 位作者 苏伟 金京南 冯嵩 孙海燕 丁晓庆 郭明 郎海燕 叶华 吴晓丽 《中国肿瘤》 CAS 2008年第7期606-608,共3页
[目的]评价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作为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疗效和预后判断指标的价值。[方法]将17例MMⅢ期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的110组实验室数据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并比较其... [目的]评价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作为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疗效和预后判断指标的价值。[方法]将17例MMⅢ期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的110组实验室数据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并比较其中8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IL-6、CRP、β2-MG、CRE、Urea、瘤细胞百分比(BMPC)、本周蛋白较治疗前下降(P<0.05);IL-6与CRP、LDH与β2-MG、LDH与本周蛋白、β2-MG与Urea、β2-MG与BMPC有非常显著相关性(P<0.01,|r|>0.45),IL-6与Ca有显著相关性(P<0.05,|r|>0.45)。A、B亚型间β2-MG差异非常显著(P<0.01),但其与BMPC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r|>0.45)。[结论]IL-6、CRP、β2-MG适合作为MMⅢ期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白细胞介素6 疗效 相关性
下载PDF
复方建瓴汤加减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杜文 谭勋飞 +1 位作者 廖小燕 李根文 《西藏医药》 2020年第5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建瓴汤加减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高血压(肝阳上亢证)为对象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2)。对照... 目的探讨复方建瓴汤加减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高血压(肝阳上亢证)为对象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2)。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建瓴汤。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及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1%,对照组7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失眠健忘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水平均降低,且有随时间变化下降的趋势,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建瓴汤加减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的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动态血压,并改善患者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症状,其作用可能与降低IL-6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建瓴汤 高血压 临床疗效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沙利度胺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及对患者调节性T细胞、白细胞介素-6水平影响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贺地震 刘谦性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调节性T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影响。方法:选取120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沙...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调节性T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影响。方法:选取120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均连续用药治疗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指数、压痛指数、晨僵时间以及类风湿因子阳性情况、实验室C反应蛋白质、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表达,统计两种治疗方案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调节性T细胞、IL-6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与相关实验室指标均比对照组更低,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91.67%)显著优于对照组(75%,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调节性T细胞所占比例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或下降,且研究组患者调节性T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单用甲氨蝶呤抗风湿方案比较,联合沙利度胺治疗RA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方面效果更佳,临床治疗效果更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调节性T细胞比例、降低IL-6表达调控免疫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沙利度胺 甲氨蝶呤 临床疗效 调节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明强 李先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25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本院接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本院接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药物对患者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对照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高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 d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别为(364.90±17.99)ng/L、(195.00±23.86)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6%、6.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白细胞介素-6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临床疗效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影响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党靖东 王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5期1795-1797,共3页
近年来,新兴的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LD)是微创手术中临床应用较多的技术,在国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逐渐应用,相比于传统开放式椎间盘髓核摘除术(OD),其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现将我院2年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 近年来,新兴的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LD)是微创手术中临床应用较多的技术,在国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逐渐应用,相比于传统开放式椎间盘髓核摘除术(OD),其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现将我院2年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ELD治疗、OD治疗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骨科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2组,PELD组30例,OD组3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血清白细胞介素-6 手术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Α 椎间孔 疗效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唑来膦酸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疗效及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7
作者 刘进宝 计学理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0年第5期461-463,共3页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肺癌骨转移 非小细胞 唑来膦酸 恶性肿瘤骨转移 疗效 化疗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治疗青斑样血管炎的疗效及对血浆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孙右才 孙琦巍 李亚君 《中医研究》 2023年第5期48-53,共6页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治疗青斑样血管炎的疗效和对血浆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许昌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的青斑样血管炎患者3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另招募院内健康职工3...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治疗青斑样血管炎的疗效和对血浆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许昌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的青斑样血管炎患者3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另招募院内健康职工3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赤芍、川芎)配方颗粒,1剂/d,热水冲泡,分早晚温服。对照组给予贝前列素钠片,每次40μg,每日3次,餐后口服,月经期停止治疗。空白对照组无须临床干预。3组均于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4例,好转7例,显效4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73.33%(11/15);对照组治愈1例,好转3例,显效2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26.67%(4/15)。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别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组(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治疗前的血浆D-二聚体、IL-6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桃红四物汤治疗青斑样血管炎有较好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加速皮损愈合,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斑样血管炎 桃红四物汤 D-二聚体 白细胞介素-6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中药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黄雅娟 陈晓勇 +2 位作者 邹玉峰 王慧民 杜峰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9年第2期179-179,181,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7-01~2018-09在我院乳腺外科治疗的10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手术疗法,观察组采用中药辨证治疗,比... 目的:探讨中药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7-01~2018-09在我院乳腺外科治疗的10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手术疗法,观察组采用中药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及乳腺组织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消肿止痛、去腐生肌,降低局部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降低复发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性乳腺炎 中药辨证治疗 白细胞介素(IL-6)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10
作者 肖韵 王建刚 张迪 《中国民康医学》 2018年第11期1-2,5,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方法: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方法: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胞二磷胆碱治疗。7~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检测两组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P<0.05);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效果优于胞二磷胆碱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疗效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后动态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宇翔 胡忠圣 王峰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 6 )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脑梗死4 3例按梗死灶大小分成2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 EL ISA法检测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7天、14天血清IL - 6水平。...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 6 )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脑梗死4 3例按梗死灶大小分成2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 EL ISA法检测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7天、14天血清IL - 6水平。结果:大、小灶性梗死组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IL - 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 1) ,且大灶性梗塞组明显高于小灶性梗塞组(P<0 .0 5 )。小灶性梗死组治疗后3天血清IL- 6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 .0 1) ;至14天恢复正常(P>0 .0 5 )。大灶性梗塞组治疗后3天血清IL- 6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下降(P>0 .0 5 ) ;7天后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 .0 1) ;但至14天仍高于正常(P<0 .0 1)。结论:动态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 6水平有助于监测病情、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细胞介素-6 动态检测 治疗前后 溶栓 血清IL-6 急性脑梗死患者 ELISA法检测 脑梗死急性期 双抗体夹心 治疗后 小灶性 临床意义 动态变化 判断预后 观察疗效 梗死灶 ABC 对照组 梗塞 下降 水平
下载PDF
硝苯地平致牙龈增生与唾液中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及非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莹 顾金良 李达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15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致牙龈增生与唾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以及非手术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的患者132例,均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常规治疗组(B1组)以及非手术治疗干预组(B2)组,观察并记...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致牙龈增生与唾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以及非手术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的患者132例,均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常规治疗组(B1组)以及非手术治疗干预组(B2)组,观察并记录患者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及牙龈增生指数。结果随着牙龈增生指数上升,患者唾液中IL-6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B1组及B2组患者在完成牙周基础治疗1个月后牙龈增生程度降低、牙龈出血状况等均得到改善;但在12个月后复诊时,B1组患者自觉牙龈增生情况、牙龈出血等又恢复至治疗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B2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所致牙龈增生与非刺激性全唾液中IL-6水平呈正相关,牙周基础治疗加用维护期治疗可有效控制牙周炎症、治疗牙龈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 牙龈增生 白细胞介素6 非手术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贝林妥欧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ALL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IL-6、IL-17水平的影响
13
作者 刘欣 訾建杰 +2 位作者 舒郁 郑倩 闫慧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2期3321-3325,共5页
目的探讨贝林妥欧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4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8例难治复发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 目的探讨贝林妥欧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4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8例难治复发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难治复发ALL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研究组采用HyperCVAD方案+贝林妥欧单抗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PH+)患者加用达沙替尼治疗,对照组采用HyperCVAD方案治疗,PH+患者加用达沙替尼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和血红蛋白(Hb)]及血清IL-6、IL-17水平;采用Kendall′s tau相关分析血清IL-6、IL-7水平与难治复发ALL患者疗效的相关性;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WBC及血清IL-6、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LT、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最低,其次为完全缓解伴血液学不完全恢复和难治性疾病患者,疾病进展患者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endall′s tau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IL-17水平与难治复发ALL患者疗效均呈负相关(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林妥欧单抗联合达沙替尼能够有效改善难治复发ALL患者血常规指标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并且血清IL-6、IL-17水平与患者疗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贝林妥欧单抗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7 疗效
下载PDF
血清IL-6、sICAM-1在新生儿肺炎细菌性感染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珍 陈丹 +2 位作者 魏莹亚 陈晓利 孙晓敏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11期1531-153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IL-6、sICAM-1在新生儿肺炎(NP)细菌性感染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3例NP患儿为肺炎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儿保科正常体检的4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集对照组和肺炎组患... 目的探讨血清IL-6、sICAM-1在新生儿肺炎(NP)细菌性感染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3例NP患儿为肺炎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儿保科正常体检的4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集对照组和肺炎组患儿入院时的静脉血,检测血清IL-6、sICAM-1水平,对肺炎组患儿进行痰培养试验,根据感染病原体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46例和非细菌感染组37例,检测细菌感染组患儿病情痊愈时IL-6、sICAM-1水平。血清IL-6、sICAM-1对NP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效能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的血清IL-6、sICAM-1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sICAM-1的AUC分别为0.952、0.796,对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IL-6的AUC显著高于sICAM-1(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急性期时的血清IL-6、sICAM-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恢复期时的上述指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sICAM-1在诊断NP细菌性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检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 细菌性感染 白细胞介素-6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疗效评价
下载PDF
比阿培南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6和hs-CRP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孔珊珊 鞠文翠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4115-4118,共4页
目的:考察比阿培南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急性细菌性感染患者24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考察比阿培南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急性细菌性感染患者24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19例)和观察组(1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美罗培南0.5 g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tid;观察组患者给予注射用比阿培南0.3 g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bi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7~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血清IL-6和hs-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细菌培养阳性率、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24%、56.30%、87.14%和13.45%,观察组患者分别为93.44%、55.74%、93.06%和10.6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阿培南治疗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均较好,能够明显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其有效性与安全性与美罗培南相当,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阿培南 美罗培南 急性细菌性感染 白细胞介素6 超敏C反应蛋白 疗效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炎症介质水平与布地格福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杨欢欢 葛金林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6期704-707,共4页
目的分析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接受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中重度COPD患者84例,均使用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持续治10 d。治疗后... 目的分析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接受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中重度COPD患者84例,均使用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持续治10 d。治疗后评估患者疗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比较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EOS含量、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经Pearson分析EOS、IL-6、CRP水平与CAT、SGRQ评分的相关性。结果84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42例,有效3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86%(78/84)。治疗后,显效和有效患者EOS、IL-6、CRP水平[分别为(3.16±0.32)%、(14.63±1.56)ng·L^(-1)、(24.33±2.51)mg·L^(-1)和(3.34±0.37)%、(15.47±1.61)ng·L^(-1)、(24.97±2.57)mg·L^(-1)]低于无效患者[分别为(7.41±0.77)%、(24.29±2.51)ng·L^(-1)、(38.55±3.96)m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9.864、89.881、77.056,均P<0.05)。外周血EOS、IL-6、CRP与SGRQ评分(r=0.702、0.433、0.589)和CAT评分(r=0.854、0.558、0.631)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重症COPD患者治疗后外周血EOS、IL-6、CRP水平明显下降,其水平变化影响患者疗效,且与SGRQ、CAT评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布地格福 嗜酸性粒细胞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疗效
下载PDF
贝复新治疗RAU的疗效及对血清IL-6、CD4^+及CD8^+T细胞的影响
17
作者 林伯杰 李洪 宁学玲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34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贝复新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RAU患者,随机分为西瓜霜治疗组(对照组)和贝复新治疗组(观察组),并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炎性指标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情况... 目的:探讨贝复新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RAU患者,随机分为西瓜霜治疗组(对照组)和贝复新治疗组(观察组),并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炎性指标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值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含量均下降,其中观察组含量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升高,其中观察组的CD4^+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CD8^+含量与对照组升高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溃疡疼痛缓解时间(2.75±0.66)d及溃疡愈合时间(3.30±0.82)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总预后率(93.33%)优于对照组(81.67%)。结论:贝复新治疗RAU具有明显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贝复新 疗效 白细胞介素-6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血清IL-6、IL-10、IL-17及TNF-α预测耐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疗效的价值
18
作者 赵赛 姜国胜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3期62-63,6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预测耐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300例肺结核患者,根据耐...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预测耐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300例肺结核患者,根据耐药情况将其分为耐药组和非耐药组两组各150例,比较两组血清IL-6、IL-10、IL-17和TNF-α水平,探讨血清IL-6、IL-10、IL-17、TNF-α单独及联合预测耐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疗效价值。结果:耐药组血清IL-6、IL-10、IL-17、TNF-α水平高于非耐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IL-10、IL-17、TNF-α单独和联合预测耐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9、0.583、0.601、0.633和0.798。结论:耐药肺结核患者血清IL-6、IL-10、IL-17、TNF-α升高,血清IL-6、IL-10、IL-17、TNF-α联合检测预测其抗结核疗效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肺结核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7 肿瘤坏死因子-α 抗结核疗效
下载PDF
肠炎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及对肠黏膜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利平 高文艳 +2 位作者 林一帆 于丽 王长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25-2727,共3页
目的:观察肠炎康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通过其对肠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细胞因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症状、肠镜检查并结合活检结肠黏膜病理... 目的:观察肠炎康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通过其对肠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细胞因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症状、肠镜检查并结合活检结肠黏膜病理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UC的60例处于活动期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随机分组,每组30例,其中治疗组应用肠炎康,对照组应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MS),疗程为8周,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并用随机数字表法从治疗组中随机抽取10例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病变肠道黏膜中IL2、IL-6、TNF-α表达的变化。对以上观察及检查、检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均采用积分综合计量,应用自身前后对照及组间对照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肠炎康治疗组与美沙拉嗪(MS)对照组,在总有效率上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肠炎康组与MS组疗效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的结果提示:按照治疗后-治疗前的负秩输出,P均<0.05,说明IL-2、IL-6及TNF-α表达水平在应用肠炎康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炎康治疗有效,与MS疗效相似,且从细胞因子机制角度得出,肠炎康可较好的抑制肠黏膜促炎细胞因子表达,而发挥保护肠黏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炎康 疗效观察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疗效及对NF-κB p65蛋白、IL-6、IL-10、TNF-α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洁 梁平 +1 位作者 李建波 赵伟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0-223,共4页
目的 探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疗效及对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kappaBp65,NF-kappaB p65)蛋白、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 目的 探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疗效及对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kappaBp65,NF-kappaB p65)蛋白、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诊治的癌性发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治疗时间7 d,观察退热效果、治疗前血清总NF-κB p65蛋白及活性NF-κB p65蛋白、IL-6、IL-10、TNF-α变化。结果 观察组体温开始下降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次退热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总NF-κB p65蛋白及活性NF-κB p65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L-6、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0%(9/50)、对照组为14.00%(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疗效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P<0.05)。结论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退热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改善NF-κB p65蛋白、IL-6、IL-10、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鳖甲汤 癌性发热 疗效 NF-κB p65蛋白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