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1Ra基因多态性与无症状细菌性阴道病自然转归关系的研究
1
作者 张瑞 高佳惠子 +2 位作者 董翰宇 李昶 尹海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2-365,共4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a(IL-1Ra)基因多态性与无症状细菌性阴道病(aBV)患者不同转归的关系,以期对aBV患者进行分组管理。方法 对aBV患者进行自然转归的研究,在入组时,所有患者均留取了一份静脉血标本和阴道灌洗液的标本单独冻存。4...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a(IL-1Ra)基因多态性与无症状细菌性阴道病(aBV)患者不同转归的关系,以期对aBV患者进行分组管理。方法 对aBV患者进行自然转归的研究,在入组时,所有患者均留取了一份静脉血标本和阴道灌洗液的标本单独冻存。4个月后,临床研究结束时,根据临床结局,将完成研究的患者分为3组:自愈、进展和无改变。再检测所有患者IL-1Ra基因多态性以及阴道微环境中IL-1β和IL-1Ra浓度,并比对上述指标在3组不同结局的患者间的差别。结果 共有1 014例中国汉族女性患者入组,984例完成临床随访并获得临床结局数据。其中13例患者的冻存标本在检测时无法使用,共有971分标本完成检测。所有患者均检测到IL-1Ra基因,有A_(1)/A_(1)、A_(1)/A_(2)和A_(2)/A_(2) 3种基因型,主流人群的基因型为A_(1)/A_(1),最少见的基因型为A_(2)/A_(2),未发现少见类型的基因型女性。病情进展组的A_(2)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自愈组(P<0.05)。在所有患者的阴道灌洗液标本中均能检测到IL-1β和IL-1Ra存在。与进展组比较,自愈组的IL-1β水平明显偏低(P<0.05)。当携带A_(2)等位基因时,进展组IL-1β水平相对偏低,而IL-1Ra水平相对升高,无变化组的数值介于进展组和自愈组之间。结论 aBV患者中的IL-1Ra基因多态性特征与阴道分泌物中的IL-1Ra含量有关。携带等位基因A_(2)与IL-1Ra含量升高、IL-1β含量降低有密切相关性。携带等位基因A_(2)可能通过与IL-1Ra和IL-1β有关的机制影响了aBV的临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Ra基因 基因多态 无症状细菌性阴道病 IL-1Β 细菌性阴道病
下载PDF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所致细菌性脑室炎及脑膜炎1例
2
作者 伍碧武 黄晓岚 +6 位作者 刘振洋 毋海兰 李婉贞 李南洋 胡锦 张菁 刘笑芬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4,共5页
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所致的重症感染患者比率的增加,以及有限的抗菌药物选择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是神经外科术后常见且致... 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所致的重症感染患者比率的增加,以及有限的抗菌药物选择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是神经外科术后常见且致死率较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许多抗菌药物不易或较少穿透血脑屏障,无法在感染部位达到有效杀菌浓度,因此由CRE引起的CNS感染往往治疗难度较大[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细菌性脑室炎 脑膜炎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治疗药物监测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与细菌性肺炎易感性的因果关系:双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及cML-MA的应用
3
作者 孔令宜 王园园 +2 位作者 缪长宏 许欣宜 肖璐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8-155,共8页
目的通过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方法探究肠道菌群与细菌性肺炎易感性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使用三种不同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对211个肠道菌群类群与细菌性肺炎之间的关系进行211次双样本分析,并进行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随机效应逆方... 目的通过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方法探究肠道菌群与细菌性肺炎易感性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使用三种不同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对211个肠道菌群类群与细菌性肺炎之间的关系进行211次双样本分析,并进行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随机效应逆方差加权法(IVW)作为主要结果,并采用其他方法作为补充参考。结果柔膜菌纲(OR=1.14,95%CI 1.02~1.27,P=0.02)、放线菌科(OR=1.17,95%CI 1.02~1.35,P=0.03)、放线菌目(OR=1.17,95%CI 1.01~1.35,P=0.03)以及软壁菌门(OR=1.14,95%CI 1.02~1.27,P=0.02)的丰度升高与细菌性肺炎易感性的增加有关;消化球菌科(OR=0.88,95%CI 0.78~0.98,P=0.02)、直肠拟梭菌群(OR=0.85,95%CI 0.75~0.97,P=0.02)和鞘螺菌科UCG001(OR=0.90,95%CI 0.83~0.99,P=0.03)的丰度升高与细菌性肺炎的发病风险降低相关。一系列敏感性分析以及条件孟德尔随机化分析(cML-MA)的结果表示该研究结果可靠。反向孟德尔随机化未发现反向因果关联。结论肠道微生物的丰度升高与细菌性肺炎的易感性增加或降低相关,肠道菌群在细菌性肺炎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提供了潜在干预措施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细菌性肺炎 条件孟德尔随机化分析(cML-MA) 孟德尔随机化
下载PDF
脑脊液与血多指标联合诊断模型对神经外科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价值
4
作者 陈彤岩 史一君 +2 位作者 姜文灿 王冬至 郑光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589-592,608,共5页
目的利用脑脊液与血多项实验室常规检查预测细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培养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2020~2023年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细菌性脑膜炎(357例)和无菌性脑膜炎(363例)的10项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探究脑脊液与血多... 目的利用脑脊液与血多项实验室常规检查预测细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培养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2020~2023年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细菌性脑膜炎(357例)和无菌性脑膜炎(363例)的10项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探究脑脊液与血多项检查对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细菌性脑膜炎组与无菌性脑膜炎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C-WBC)、脑脊液单核细胞比例(C-LY)、脑脊液蛋白浓度(C-PRO)、脑脊液乳酸(C-LAC)、血葡萄糖浓度(B-GLU)、血白细胞计数(B-WBC)、血C反应蛋白(CRP)等7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两组间C-WBC与CRP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1)。通过对C-WBC和CRP进行联合诊断模型的构建,其诊断AUC=0.727,灵敏度为72.5%,特异性为61.5%。诊断模型为:Y=-1.18×10^(-4)×C-WBC-0.11×CRP+3.118。结论联合C-WBC与CRP对细菌性脑膜炎与无菌性脑膜炎可以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膜炎 脑脊液 诊断模型
下载PDF
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刘毅坚 周林 徐芸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3年2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66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3年2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66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持续时间、胸部CT病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D-二聚体(D-D)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喘息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肺部啰音持续时间、胸部CT病灶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D-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D、TNF-α、IL-6、IL-8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效果较好,可加速缓解症状,减轻炎性反应,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细菌性肺炎 阿奇霉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 D-二聚体
下载PDF
细菌性脑膜炎症候群患儿菌群情况及其耐药分析
6
作者 吕海生 蒋晓媛 吕少剑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5期79-82,共4页
目的调查研究细菌性脑膜炎症候群患儿菌群情况以及耐药情况。方法选择199例细菌性脑膜炎症候群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儿的脑脊液标本完成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耐药特点。结果199例患儿脑脊液共检... 目的调查研究细菌性脑膜炎症候群患儿菌群情况以及耐药情况。方法选择199例细菌性脑膜炎症候群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儿的脑脊液标本完成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耐药特点。结果199例患儿脑脊液共检出病原菌61株,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肺炎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白色念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及其他,占比分别为31.15%、21.31%、19.67%、16.39%、3.28%、3.28%、1.64%、1.64%、1.64%。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以及美罗培南的耐药性均为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脑膜炎奈瑟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曲松以及头孢噻肟耐药性均为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均为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无乳链球菌对头孢哌酮的耐药性为0,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7.69%,而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明显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以及利奈唑胺的耐药性均为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以及利奈唑胺的耐药性均为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细菌性脑膜炎症候群患儿致病菌以肺炎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及脑膜炎奈瑟菌为主,且不同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临床工作中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膜炎 耐药 致病菌 患儿
下载PDF
细菌性阴道病四联检测法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应用
7
作者 纪凤卿 陈君颖 蓝玉芬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期112-114,123,共4页
目的 分析评估细菌性阴道病四联检测法在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22年2-3月收治的1 000例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行白带常规镜检和细菌性阴道病四联检测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目的 分析评估细菌性阴道病四联检测法在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22年2-3月收治的1 000例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行白带常规镜检和细菌性阴道病四联检测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常规湿片镜检诊断线索细胞与胺试验均阳性118例,四联BVSet试剂盒检出唾液酸酯酶阳性130例。常规镜检结果与BV Set试剂盒检出结果一致的有118例,湿片镜检结果与细菌性阴道病四联检测法结果的符合率达90.77%。BVSet试剂盒检测中过氧化氢阳性率为92.00%,国内首次报道厦门地区阴道炎患者过氧化氢阳性率92.00%,应引起临床关注。BVSet试剂盒检测唾液酸酶阳性率为13.00%,白细胞酯酶阳性率为41.00%,pH阳性率为76.00%。该研究4项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氧化氢阳性的920例标本在白带常规各级清洁度患者中均有分布,其中Ⅰ度、Ⅱ度、Ⅲ度、Ⅳ度阳性率分别为5.00%、13.00%、32.00%、50.00%。各清洁度病例中过氧化氢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细菌性阴道病四联检测法能有效综合评估女性阴道微生态环境,提高BV诊断准确率,为患者带来益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病 阴道清洁度 四联检测法 阴道微生态
下载PDF
sCD14-ST联合IL-6对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杨洋 秦智彬 房丽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1130-1132,1136,共4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对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55例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55例儿童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对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55例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55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sCD14-ST、IL-6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儿sCD14-ST水平与IL-6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发生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sCD14-ST、IL-6对儿童发生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sCD14-ST、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sCD14-ST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42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D14-ST>443.82 pg/mL、IL-6>13.75 pg/mL是儿童发生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项指标联合诊断儿童发生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87(95%CI:0.741~0.975),灵敏度为90.91%,特异度为80.00%。结论sCD14-ST>443.82 pg/mL、IL-6>13.75 pg/mL是儿童发生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2项指标联合检测能提高对儿童发生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 白细胞介素-6 细菌性感染 儿童 呼吸道
下载PDF
环境因子及栽培措施对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影响
9
作者 马俊青 袁国军 +1 位作者 龚东风 卢绍辉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53-59,共7页
为找出核桃黑斑病的发生与核桃品种、生长环境以及栽培措施之间的关系,调查了17个核桃品种的病情指数,生长地的海拔、地形坡度、降雨量、温度、郁闭度、地面覆盖率等环境因子,以及灌溉次数、防治次数、是否清园等栽培措施,采用主成分分... 为找出核桃黑斑病的发生与核桃品种、生长环境以及栽培措施之间的关系,调查了17个核桃品种的病情指数,生长地的海拔、地形坡度、降雨量、温度、郁闭度、地面覆盖率等环境因子,以及灌溉次数、防治次数、是否清园等栽培措施,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性方法分析了环境因子、栽培措施与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根据17个核桃品种的病情指数得出中强特勒、辽核1号、西扶为抗病品种;(2)发现核桃黑斑病病情指数与郁闭度、防治次数和是否清园具有强相关性,郁闭度为正相关,防治次数和是否清园为负相关,平均温度、地面覆盖率与病情指数为负相关。(3)核桃黑斑病发病率与雨水为极显著正相关,与海拔高度为极显著负相关。建议在推广中应结合立地条件,合理布局,两树的间距需在6 m以上,郁闭度控制在0.6以下,并做好清园、灌溉和防治等树体管理工作,以减少核桃病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 环境因子 栽培措施
下载PDF
婴幼儿细菌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治疗进展
10
作者 吕海生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5期36-38,共3页
细菌性脑膜炎是临床导致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部分患有细菌性脑膜炎的婴幼儿还会并发脑积水等并发症,增加了患儿死亡的风险。积极治疗和早期并发症预防对于延长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生存预期和提高其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如何对... 细菌性脑膜炎是临床导致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部分患有细菌性脑膜炎的婴幼儿还会并发脑积水等并发症,增加了患儿死亡的风险。积极治疗和早期并发症预防对于延长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生存预期和提高其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如何对细菌性脑膜炎婴幼儿进行有效治疗已经成为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有临床实践显示,细菌性脑膜炎导致的多种严重并发症中,脑积水的发生率约占1/5,脑积水的出现也通常被临床作为细菌性脑膜炎患儿预后较差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临床研究中有关细菌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有效治疗方法的资料相对较少,临床应加强对细菌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患儿相关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等的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膜炎 脑积水 婴幼儿
下载PDF
细菌性腹水患者病原菌分布、实验室指标及预后情况分析
11
作者 商希鹏 李莎 +1 位作者 刘旭 杜晶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4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细菌性腹水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预后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标准将其分为细菌性腹水组(n=24)、... 目的探讨细菌性腹水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预后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标准将其分为细菌性腹水组(n=24)、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组(n=20)与对照组(n=26)。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由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腹水占比最高。细菌性腹水组患者的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腹水白细胞计数及多形核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革兰阳性菌是引起细菌性腹水的最主要病原体,其中葡萄球菌占比最高。有感染症状的10例细菌性腹水患者,进行腹水培养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病情均好转;无感染症状的14例患者,根据病情发展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1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病情好转。结论临床中细菌性腹水患者数量较大,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将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指标结合,有利于细菌性腹水的早期诊断,并决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腹水 自发细菌性腹膜炎 临床特征 实验室指标 预后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12
作者 葛元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7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通过信封抽签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氯霉素滴眼液治疗,治疗组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通过信封抽签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氯霉素滴眼液治疗,治疗组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和视力水平,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眼部组织坏死、结膜充血、角膜溃疡、角膜浸润、角膜水肿、分泌物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眼部组织坏死、结膜充血、角膜溃疡、角膜浸润、角膜水肿、分泌物积分分别为(0.11±0.03)、(0.75±0.18)、(0.33±0.10)、(0.58±0.17)、(0.21±0.08)、(0.14±0.0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40±0.04)、(1.27±0.25)、(0.72±0.54)、(0.90±0.20)、(0.60±0.11)、(0.58±0.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患者视力水平(0.72±0.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1±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显著改善疾病症状、体征和视力水平,提高整体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细菌性角膜炎 细菌性结膜炎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症状、体征积分 视力水平
下载PDF
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用于诊断成人细菌性肺炎价值分析
13
作者 王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10-0013,共4页
探讨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用于诊断成人细菌性肺炎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细菌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60名CRP<10mg/L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人进行CRP与血常规检测,比较两组CRP与血常规检测... 探讨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用于诊断成人细菌性肺炎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细菌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60名CRP<10mg/L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人进行CRP与血常规检测,比较两组CRP与血常规检测水平,与治疗前后细菌性肺炎患者CRP与血常规水平。结果 观察组CRP水平、中性粒细胞(NE)水平、白细胞总数(WB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水平、NE水平、WBC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CRP和血常规检可用于诊断成人细菌性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血常规 细菌性肺炎
下载PDF
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4
作者 王立立 高姝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85-0088,共4页
研究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价值。方法 我院收治的疑似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88例,所有患者在病情确诊前均开展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 研究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价值。方法 我院收治的疑似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88例,所有患者在病情确诊前均开展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应用价值。结果 88例患者金标准检测,阳性、阴性者分别63例、25例。血常规检查检出阳性58例,确诊阳性50例;全血C反应蛋白检出阳性57例,确诊阳性51例;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检出阳性63例,确诊阳性62例;检出率、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相比,单一检测均低于联合检测,P<0.05;针对确诊的63例患者进行分析,发现轻度及中度、重度感染者WBC、C反应蛋白水平相比均有一定的差异,即重度感染者明显高于中度与轻度,而中度高于轻度,P<0.05。结论 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即可提升诊断符合率,而且还能对疾病进行鉴别,值得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感染疾病 诊断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价值
下载PDF
牛羊常见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技术
15
作者 韦湘 《农家科技》 2024年第4期53-54,共2页
牛羊养殖业在不断发展,养殖规模不断壮大,细菌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一旦发病会导致养殖户经济损失严重,养殖户需要掌握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的防治方法,减少经济损失,有利于养殖业的发展。牛羊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有巴氏杆菌... 牛羊养殖业在不断发展,养殖规模不断壮大,细菌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一旦发病会导致养殖户经济损失严重,养殖户需要掌握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的防治方法,减少经济损失,有利于养殖业的发展。牛羊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有巴氏杆菌病、肉毒梭菌中毒症、沙门氏菌病、坏死杆菌病、羊链球菌类传染病。实践证明,很多细菌性疾病通过各项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降低疫病发生概率,笔者对几种常见牛羊细菌性疾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对广大牛羊养殖人员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传染病 细菌性疾病 坏死杆菌病 沙门氏菌病 巴氏杆菌病 牛羊养殖 防治方法 养殖户
下载PDF
广西芒果细菌性坏死病病原菌鉴定
16
作者 陈小林 孙秋玲 +5 位作者 黄穗萍 唐利华 郭堂勋 莫贱友 任惠 李其利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84,共9页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是我国著名的热带水果,近年来细菌性病害发生严重。2020年-2021年对广西百色地区的芒果病害进行调查发现,一种细菌性坏死病与细菌性黑斑病混合发生,一般发病率30%~60%,严重可达90%以上。本研究先后从该地区不同...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是我国著名的热带水果,近年来细菌性病害发生严重。2020年-2021年对广西百色地区的芒果病害进行调查发现,一种细菌性坏死病与细菌性黑斑病混合发生,一般发病率30%~60%,严重可达90%以上。本研究先后从该地区不同芒果坏死病组织中分离得到泛菌属的21株细菌。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fusA、gyrB、leuS、pyrG、rlpB和rpoB的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致病性测定等方法将21个菌株分别鉴定为Pantoea vagans、P.anthophila、P.dispersa和P.cypripedii。其中P.anthophila、P.dispersa和P.cypripedii引起芒果细菌性坏死病是中国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细菌性坏死病 泛菌属
下载PDF
益气活血托毒方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Keap1/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
17
作者 唐益文 王雄 +7 位作者 陈豪特 周艳艳 丁家森 魏永强 刘建刚 高庆和 高瞻 徐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托毒方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大鼠Keap1/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治疗CNP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去势结合雌激素诱导法制备CNP大鼠模型。48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塞来昔布组和益气活...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托毒方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大鼠Keap1/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治疗CNP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去势结合雌激素诱导法制备CNP大鼠模型。48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塞来昔布组和益气活血托毒方组,每组12只。塞来昔布组予塞来昔布混悬液0.035 g/kg灌胃,益气活血托毒方组予益气活血托毒方水煎剂8.64 g/kg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28 d。Von Frey纤维丝测痛仪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值,HE染色观察前列腺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评分,化学荧光法检测前列腺组织活性氧(ROS)含量,比色法测定前列腺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前列腺组织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前列腺指数显著降低(P<0.01);前列腺组织腺腔大小不一,腔内分泌物消失,间质疏松、水肿,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1);前列腺组织ROS、MDA含量显著升高,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Keap1、Nrf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H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托毒方组大鼠机械痛阈值显著升高(P<0.01);前列腺组织轻微损伤,有少量纤维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1,P<0.05);前列腺组织ROS、MDA含量显著降低,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Keap1、Nrf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H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益气活血托毒方可有效改善CNP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形态,提高痛阈值,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Keap1/Nrf2/HO-1信号通路,降低大鼠前列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托毒方 细菌性前列腺炎 氧化应激 Keap1/Nrf2/HO-1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福建猕猴桃细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鉴定
18
作者 季梦婷 陈长江 +5 位作者 罗流河 林志坚 詹梦琳 杨丙烨 胡方平 蔡学清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52,共9页
为明确近年来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猕猴桃苗圃新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病的原菌,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生流行规律,采用稀释分离法对采集病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对获得的细菌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常规的细菌生... 为明确近年来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猕猴桃苗圃新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病的原菌,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生流行规律,采用稀释分离法对采集病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对获得的细菌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常规的细菌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反应、Biolog鉴定、16S rDNA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l)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从发病猕猴桃病株上获得9株细菌菌株,将其接种在健康的猕猴桃植株后,其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基本一致,且从接种后病株的茎秆和根部又重新分离到与原菌落形态相同的细菌。柯赫氏法则证实这9株细菌菌株为猕猴桃细菌性枯萎病的致病菌。这9株菌株在N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一致,均呈不规则型、扁平,并逐渐向四周扩散,不产生粘稠状物质,不会使培养基变色;在TTC培养基上,菌落颜色呈暗红色,产生可扩散至培养基中的红褐色色素,其流动性较差;在YDC培养基上,菌落呈乳白色。经综合分析,这9株细菌菌株均被鉴定为假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pseudosolanacearum),生化型Ⅲ和演化型Ⅰ(亚洲组),序列变种14。这是首例青枯菌侵染猕猴桃的报道。以上研究结果为制定猕猴桃细菌性枯萎病精准有效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细菌性枯萎病 病原菌鉴定 生理生化测定 假茄科雷尔氏菌 16S rDNA
下载PDF
合并肝胆胰疾病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特点分析
19
作者 丰雯诗 段瑶 +5 位作者 李妮 李悦 沈宇鑫 张陈光 陈旭岩 王逸群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 探讨合并肝胆胰疾病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21年10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细菌性肝脓肿患者115例,按照有无肝胆胰疾病分为有肝胆胰疾病组和无肝胆胰疾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表... 目的 探讨合并肝胆胰疾病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21年10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细菌性肝脓肿患者115例,按照有无肝胆胰疾病分为有肝胆胰疾病组和无肝胆胰疾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表现,实验室、病原学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及预后。结果 115例患者中男76例、女39例,年龄24~92岁,平均(59.8±14.9)岁。与无肝胆胰疾病组相比,有肝胆胰疾病的患者年龄较高[(62.5±11.5)岁比(57.5±17.0)岁],3个月内行胃肠道手术或操作比例较高(38.1%比1.9%),医院获得性感染比例较高(26.9%比1.6%),合并其他部位感染比例较高(26.9%比4.8%),住院时间较长[(22.7±14.6) d比(17.1±9.6) d];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比例较高(63.5%比33.3%),发热天数较长[13.0(5.0,30.0) d比4.0(3.0,7.0) d],寒战(69.2%比28.6%)、腹痛(53.8%比23.8%)、黄疸(36.5%比4.8%)及多发肝脓肿灶的比例较高(44.2%比20.6%),CRP较低[(146.9±58.9)mg/L比(175.9±70.7)mg/L],Hb较低[(102.4±24.0)g/L比(131.9±18.3)g/L],ALB较低[(31.8±6.4)g/L比(37.1±5.4)g/L];血培养的耐药菌比例较高(19.2%比1.6%),脓液培养的耐药菌比例较高(11.5%比1.6%),脓液培养的复合菌比例较高(17.3%比1.6%);应用联合抗感染方案比例较高(46.2%比7.9%),60 d死亡比例较高(13.5%比1.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有肝胆胰疾病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病情更重、住院时间更长,病原学检查结果更复杂,应充分评估有肝胆胰疾病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耐药菌感染及复合菌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肝脓肿 肝胆胰疾病 临床表现 病原学
原文传递
海南省东方市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鉴定
20
作者 李鹏声 黄清泰 +2 位作者 范咏梅 王萌 杨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3,共7页
细菌性果斑病严重影响甜瓜生产,为确定其病原菌种类,从海南省东方市种植基地采集大量疑似细菌性果斑病的甜瓜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并按柯赫法则对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 细菌性果斑病严重影响甜瓜生产,为确定其病原菌种类,从海南省东方市种植基地采集大量疑似细菌性果斑病的甜瓜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并按柯赫法则对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对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大田采集的所有甜瓜病果中均分离到培养性状一致的细菌,细菌分离率为100%;所有分离菌株均对甜瓜果实具有致病性,该病原菌革兰氏反应呈阴性,其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测定结果与已报道的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一致;BLAST比对与A. citrulli菌株的同源性可达100%,系统发育分析也进一步证实该病菌为A. citrulli。研究结果确定了甜瓜果斑病的致病菌,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细菌性果斑病 病原菌鉴定 西瓜嗜酸菌 海南省东方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