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6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噬菌体抗细菌生物膜机制及应用策略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佩霓 李庆蓉 +4 位作者 李江 何薇 和平安 吕梅 杨旭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99-204,共6页
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s,BF)是细菌在生物或非生物表面所形成的复杂微生物群落,其形成显著增强了细菌毒力和耐药性,与高比例的慢性细菌感染相关,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传统抗生素和常用消毒剂在清除生物膜方面的能力有限,迫... 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s,BF)是细菌在生物或非生物表面所形成的复杂微生物群落,其形成显著增强了细菌毒力和耐药性,与高比例的慢性细菌感染相关,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传统抗生素和常用消毒剂在清除生物膜方面的能力有限,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新策略治疗细菌生物膜。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作为一类能感染并裂解细菌的病毒,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特异度,被认为是治疗细菌生物膜有前景的替代方法。该文综述了噬菌体抗细菌生物膜的作用机制、基于噬菌体及其衍生物在防控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应用策略,为开发高效的噬菌体抗细菌生物膜方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细菌生物膜 噬菌体抗细菌生物膜机制 噬菌体应用
下载PDF
构建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细菌生物膜形成灌注冲洗的动物模型
2
作者 黄家成 邵欣欣 +2 位作者 李浩淼 杜少华 戴双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2024年第23期3704-3708,共5页
背景: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治疗是临床非常棘手的问题,建立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细菌生物膜形成的灌注冲洗动物模型对探索该病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建立可用不同药物灌注冲洗治疗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细菌膜形成的... 背景: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治疗是临床非常棘手的问题,建立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细菌生物膜形成的灌注冲洗动物模型对探索该病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建立可用不同药物灌注冲洗治疗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细菌膜形成的动物模型。方法:选取6只新西兰大白兔,暴露双侧股骨表面并钻孔,将定植铜绿假单胞菌的接骨板(实验组)和空白接骨板(空白对照组)各植入一侧钻孔周围,留置2条引流管并固定分别作为“入口”和“出口”,模拟灌注后保留浸泡一定时间后再进行冲洗。术后5 d,观察兔体温、伤口情况、引流液细菌培养及接骨板结晶紫染色、扫描电镜检查结果。结果与结论:①6只兔术后患肢活动不便,术后第2-4天出现体温升高,实验组部分伤口处可触及局部肿胀,空白对照组伤口愈合良好;②引流液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实验组铜绿假单胞菌向周边扩散或蔓延;术后5 d,实验组接骨板结晶紫染色后呈紫色,酶标仪检测570 nm处吸光度值为2.621±0.088,提示存在细菌;③术后5 d的扫描电镜显示,实验组接骨板表面可见大量细菌微菌落,形成类似“磨菇样”“塔状”的高度组织不均匀性三维立体结构,高倍镜下可见“磨菇样”结构之间有丝状连接的水通道,是典型的生物膜结构且致密度极高,空白对照组未见明显菌落形成;④结果显示该动物模型模拟了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生物膜形成后的状态,提供了一种可用不同药物进行灌注冲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内固定术 接骨板 动物模型 感染 灌注冲洗
下载PDF
MUC5AC、MUC5B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关系分析
3
作者 顾建明 梅文雅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3期232-235,F0003,共5页
目的探究黏蛋白5AC(MUC5AC)、黏蛋白5B(MUC5B)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4月行鼻内窥镜手术的5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病理保存的健康标本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黏蛋白5AC(MUC5AC)、黏蛋白5B(MUC5B)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4月行鼻内窥镜手术的5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病理保存的健康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分别检测鼻黏膜组织中MUC5AC、MUC5B及蛋白表达,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菌生物膜阳性表达并进行Lund-Kennedy评分,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菌生物膜形态,采用Pearson法分析MUC5AC、MUC5B与细菌生物膜阳性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的MUC5AC、MUC5B阳性细胞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4.27、61.18,P均<0.05)。观察组鼻黏膜组织中的MUC5AC、MUC5B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3.51、70.90,P均<0.05)。观察组患者细菌生物膜阳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6,P<0.05)。扫描电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黏膜组织表面伴黏附聚集、倒伏且部分组织伴丧失,对照组黏膜无明显病变反应。MUC5AC及MUC5B均与细菌生物膜阳性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0.37、0.30,P均<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的MUC5AC、MUC5B与细菌生物膜形成具有显著正相关,临床诊疗中加强对于MUC5AC与MUC5B的检测对疾病的检出及后续治疗方案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5AC 黏蛋白5B 慢性鼻-鼻窦炎 细菌生物膜
下载PDF
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KPN耐药趋势及PDR-KPN噬菌体生物学特性、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特点 被引量:2
4
作者 马黎丽 代俊伟 王卫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924-3927,共4页
目的研究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KPN)的临床分布特点、耐药趋势及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PDR-KPN)噬菌体生物学特性、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非产ESBLs KPN菌株的临床分布及... 目的研究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KPN)的临床分布特点、耐药趋势及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PDR-KPN)噬菌体生物学特性、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非产ESBLs KPN菌株的临床分布及耐药趋势。从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中分离、纯化得到PDR-KPN噬菌体,观察噬菌斑形态。宿主菌液分成阴性对照(加入SM缓冲液)、处理组(加入PDR-KPN噬菌体溶液),以LB培养为空白对照,采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计算生物膜破坏率及抑制率。结果KPN主要分离于痰液1316株(71.41%)、尿液126株(6.84%)、血液112株(6.08%),KPN检出率从2019年的29.90%上升至2022年的38.31%。产ESBLs菌、非产ESBLs菌对氯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比较高,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比较低(不超过2%),非产ESBLs对主要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低于产ESBLs。PDR-KPN噬菌斑在双层平板上呈圆形、透亮,大小较为均一,直径约为1.6 mm。以感染复数(0.001、0.010、0.100、1.000)共同对噬菌体和宿主菌实施培养,生物膜抑制率均为(44.87±5.54)%。随着噬菌体效价的升高,生物膜破坏率逐渐升高,当效价为1×10^(9)PFU/ml时,生物膜破坏最高达(41.73±2.61)%,效价为1×10^(10)PFU/ml时呈降低趋势。结论2019~2022年ESBLs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对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具有均较高耐药性,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具有较高敏感性。PDR-KPN噬菌体可破坏宿主菌的生物膜及抑制宿主菌生物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细菌生物膜 噬菌体 耐药性
下载PDF
模拟人体膀胱体外构建仿生尿流应力细菌生物膜动态孵育系统
5
作者 安宇 邱明星 +3 位作者 刘竞 黄润华 王寓 王世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95-1200,共6页
目的:模拟人体膀胱体外构建仿生尿流应力细菌生物膜动态孵育系统,探讨该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体外构建细菌生物膜动态孵育系统,采用大肠埃希菌为实验菌,硅胶膜片为成膜载体,建立5种尿流应力输出:生理白天和夜间分泌、生理白天排尿、病... 目的:模拟人体膀胱体外构建仿生尿流应力细菌生物膜动态孵育系统,探讨该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体外构建细菌生物膜动态孵育系统,采用大肠埃希菌为实验菌,硅胶膜片为成膜载体,建立5种尿流应力输出:生理白天和夜间分泌、生理白天排尿、病理白天和夜间排尿;设置2组仿生尿流应力流转方案:生理组和病理组。观察仿生尿流应力刺激下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特点。检测方法包括:生物膜细菌活菌计数,荧光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测定生物膜细菌荧光图像平均光密度值,构建生物膜立体图测量其厚度。测值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组内均数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结果:各组内比较结果显示,随孵育时间延长,生物膜细菌活菌计数值均逐渐增加,病理组48 h、静态组和生理组60 h显著增加并达到峰值(cP=0.000);生物膜细菌荧光图像平均光密度值和生物膜厚度测值均逐渐增加,病理组48 h、静态组和生理组72 h显著增加并达到峰值(cP=0.000);各组内其余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与静态组比较,生理组和病理组36 h、48 h、60 h、84 h、96 h生物膜细菌活菌计数值均显著增加(aP=0.000),与生理组比较,病理组增加更为显著(bP=0.000);与静态组比较,生理组96 h,病理组48 h、96 h生物膜细菌荧光图像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增多(aP=0.000),生理组72 h,病理组48 h、96 h BF厚度测值显著增多(aP=0.000);与生理组比较,病理组48 h、96 h细菌荧光图像平均光密度值和生物膜厚度测值均显著增多(bP=0.000);各组间其余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模拟人体膀胱体外成功构建细菌生物膜动态孵育系统,经验证仿生尿流应力显著促进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大肠埃希菌 细菌生物膜 生物 尿流应力 动态孵育
原文传递
激光活化技术对细菌生物膜的清除效果
6
作者 苏征 杨子 +1 位作者 安婷 侯本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07-612,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声波及激光活化技术对细菌生物膜的清除效果。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龈上及龈下菌斑,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片包被胶原作为载体,厌氧培养21 d形成细菌生物膜,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应用传统注射器冲洗(co... 目的:评价超声、声波及激光活化技术对细菌生物膜的清除效果。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龈上及龈下菌斑,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片包被胶原作为载体,厌氧培养21 d形成细菌生物膜,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应用传统注射器冲洗(conventional needle irrigation,CNI)、被动超声冲洗(passive ultrasonic irrigation,PUI)、EDDY声波冲洗、Nd:YAG激光、半导体(Diode)激光、Er:YAG激光光子引导光声流(photon-initiated photoacoustic streaming,PIPS)和光波增强光声流(shock wave enhanced emission photoacoustic streaming,SWEEPS)联合1%次氯酸钠(NaOCl)处理,刮取HAP片上细菌生物膜,梯度稀释后厌氧37℃恒温培养72 h后进行菌落计数,同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细菌通用基因及中间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termedius,S.i)基因的拷贝数进行检测。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始可培养细菌数为(11.33±2.50)×108 CFU/mL,CNI组平均杀菌率最低为71.23%,Nd:YAG及Diode激光平均杀菌率分别为86.46%和87.06%,显著高于CNI组(P<0.01)。PUI、EDDY及PIPS平均杀菌率达98.43%、99.11%及99.34%,均显著高于CNI组、Nd:YAG组及Diode激光组(P<0.01)。SWEEPS杀菌率最高达99.93%,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WEEPS组细菌通用基因及S.i基因拷贝数最少,与对照组、CNI组、Nd:YAG组及Diode激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活化次氯酸钠冲洗液可显著提高对细菌生物膜的灭菌效果,其中Er:YAG激光SWEEPS模式杀菌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根管冲洗 光波增强光声流 Er:YAG激光光子引导光声流 激光活化
下载PDF
细菌生物膜抵抗消毒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罗欢 王炜捷 +6 位作者 李玮玮 郭银莉 刘伟佳 卢嵘 薛云新 王岱 赵西林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3-143,共11页
细菌生物膜(biofilm)是一种被自身细胞外基质包裹在内的细菌群落。生物膜可增加细菌对传统消毒剂的抗性,是导致院内患者反复感染、威胁食品工业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公共卫生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尽管现有研究对细菌生物膜介导的消毒... 细菌生物膜(biofilm)是一种被自身细胞外基质包裹在内的细菌群落。生物膜可增加细菌对传统消毒剂的抗性,是导致院内患者反复感染、威胁食品工业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公共卫生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尽管现有研究对细菌生物膜介导的消毒剂抗性进行了大量报道,但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度仍有待加强。为此,本文将细菌生物膜通过限制消毒剂扩散、细菌适应性调节、群体感应等方式对消毒剂产生抗性的机制进行综述,并总结概括了目前较有应用前景的生物膜消除策略,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及策略设计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消毒剂 抗性
下载PDF
用于细菌生物膜感染治疗的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树颖 张莹洁 +1 位作者 李彦 王璐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8-258,共11页
细菌生物膜是细菌通过自身分泌的胞外聚合物黏附在物体接触面上而形成含有多细胞的三维结构群体,生物膜导致的细菌感染给患者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危害,是目前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相比于浮游细菌来说,形成生物膜的细菌有更... 细菌生物膜是细菌通过自身分泌的胞外聚合物黏附在物体接触面上而形成含有多细胞的三维结构群体,生物膜导致的细菌感染给患者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危害,是目前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相比于浮游细菌来说,形成生物膜的细菌有更加复杂的形态结构与生理作用,导致抗生素难以渗透、常规剂量下疗效差,亟需新型的干预及治疗手段。纳米纤维因其比表面积高、表面可设计性强等优势成为了抗生物膜剂的优势载体,目前已被制成植入式医疗器械涂层及伤口敷料进行生物膜的应对。本文在总结生物膜的形成及危害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基于纳米纤维从防止生物膜形成、分解或靶向胞外聚合物基质、抑制信号分子等方法入手的生物膜清除方法,以凸显纳米纤维在预防及应对生物膜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细菌耐药性 细菌感染
下载PDF
抗菌肽DJK-5在口腔细菌生物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洪锋 段沁颜 +2 位作者 程俊翔 潘乐 胡亚军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细菌生物膜是口腔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因其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日益加重,所以新型抗菌剂的研发尤为迫切。抗菌肽是生物体对抗外界病原体生成的非特异性防御产物,是目前公认的对抗耐药细菌生物膜感染十分有前景的药物,可通过人工... 细菌生物膜是口腔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因其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日益加重,所以新型抗菌剂的研发尤为迫切。抗菌肽是生物体对抗外界病原体生成的非特异性防御产物,是目前公认的对抗耐药细菌生物膜感染十分有前景的药物,可通过人工合成获得[1-2]。DJK-5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序列为VQWRAI-RVRVIR的抗菌肽,其抗菌活性与两亲性的分子结构高度相关,它不易被细菌和宿主蛋白酶降解,因而抗菌活性比天然抗菌肽强[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DJK-5 细菌生物膜 颌面部感染 种植体周围炎
下载PDF
不同抗菌肽对口腔细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的研究
10
作者 胡梓秋 毛敏 +2 位作者 卫燕红 陈宗运 夏凌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4-379,共6页
目的:研究多种不同来源的抗菌肽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的能力以及抗菌机制。方法:使用5种不同来源的抗菌肽(buCaTHL4B,HumanCalcitemin,Im-4,Pis1,Pis2)处理多菌种口腔生物膜分析模型,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筛选二种杀菌效果最强的抗菌肽并... 目的:研究多种不同来源的抗菌肽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的能力以及抗菌机制。方法:使用5种不同来源的抗菌肽(buCaTHL4B,HumanCalcitemin,Im-4,Pis1,Pis2)处理多菌种口腔生物膜分析模型,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筛选二种杀菌效果最强的抗菌肽并检测其单独及联合氯己定抑制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效果。结果:buCaTHL4B和Im-4的杀菌效果较强,杀菌率分别为39.00%±9.39%、42.90%±10.72%。buCaTHL4B和Im-4分别与氯己定(CHX)联合使用时杀菌效果均优于单独使用(P<0.001)。动态检测结果显示,Im-4组在72h总生物膜体积与空白组和buCaTHL4B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bu-CaTHL4B组在24、48、72h较Im-4组的杀菌率均显著增加(P<0.001)。结论:buCaTHL4B和Im-4具有较强的杀菌效果,buCaTHL4B长期作用效果优于Im-4,而Im-4作用机制主要在于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buCaTHL4B Im-4 口腔细菌生物膜
下载PDF
控制细菌生物膜感染的可替代策略-噬菌体疗法
11
作者 张小妹 林建涵 +1 位作者 阮士龙 陈翊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5-62,共8页
在自然界中,细菌常以细菌生物膜的形式存在,其形成给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环境等诸多领域带来了不利影响。复杂的细菌生物膜结构为生理多样化的细菌细胞提供了保护屏障,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是细菌感染及细菌抗药耐药性问题出现的主要驱动... 在自然界中,细菌常以细菌生物膜的形式存在,其形成给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环境等诸多领域带来了不利影响。复杂的细菌生物膜结构为生理多样化的细菌细胞提供了保护屏障,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是细菌感染及细菌抗药耐药性问题出现的主要驱动因素。噬菌体是细菌的天敌,细菌与噬菌体之间的共同进化迫使噬菌体开发特定的策略来克服生物膜防御屏障并杀死细菌。本文总结了细菌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形成过程及噬菌体对细菌生物膜的感染机制;综述了基于噬菌体及其衍生物对抗生物膜和耐药细菌感染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针对目前噬菌体疗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发现和更好地利用噬菌体的天然抗菌潜力,促进新型、高效的细菌生物膜检测及控制技术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噬菌体 噬菌体感染机制 噬菌体疗法
原文传递
慢性创面细菌生物膜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杜宗玥 曾勇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6期9680-9689,共10页
慢性创面的难治愈性与细菌生物膜(BBF)的形成相关,治疗需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因此BBF成为临床医生与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从BBF概述、诊断、预防与治疗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关注其治疗策略的选择,包括清创、负压疗法、抗生物... 慢性创面的难治愈性与细菌生物膜(BBF)的形成相关,治疗需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因此BBF成为临床医生与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从BBF概述、诊断、预防与治疗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关注其治疗策略的选择,包括清创、负压疗法、抗生物膜剂和各种创新敷料的应用,目前临床中BBF多以联合治疗为主,希望本文能为临床慢性创面BBF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创面 细菌生物膜 联合治疗
下载PDF
两种最新细菌生物膜分散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红波 袁璐 伍勇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32-933,共2页
细菌生物膜(BF)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附着于固体表面相互粘连并将其自身微菌落聚集缠绕其中形成的膜样物。BF内的细菌可逃逸机体免疫防御机制,抵御抗菌药物的杀伤作用,是导致感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菌药... 细菌生物膜(BF)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附着于固体表面相互粘连并将其自身微菌落聚集缠绕其中形成的膜样物。BF内的细菌可逃逸机体免疫防御机制,抵御抗菌药物的杀伤作用,是导致感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对BF的清除作用有限。研究发现,枯草芽胞杆菌成熟的BF产生两种活性物质———D-氨基酸(D-amino acids)和3,3'-二氨基二丙基胺(norspermidine)能破坏BF的结构,若联合敏感的抗菌药物可达到彻底消除BF的目的。BF分散物质的发现可能成为治疗BF所致感染的新靶标,为临床提供新思路。本文就新近发现的这两种活性物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细菌生物膜分散物质 枯草芽胞杆菌 D-氨基酸 3 3’-二氨基二丙基
下载PDF
病原性细菌生物膜及持续性感染 被引量:7
14
作者 瞿涤 闻玉梅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1年第6期1-4,16,共5页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固有的抵抗各种生物作用的特性是许多持续性和慢性细菌感染的根源。对细菌生物膜的研究揭示了细菌形成群体后,其许多生物学特性完全不同于原单个浮游细菌,引导人们进入一个微生物学的新领域。在这一领域中,人们将...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固有的抵抗各种生物作用的特性是许多持续性和慢性细菌感染的根源。对细菌生物膜的研究揭示了细菌形成群体后,其许多生物学特性完全不同于原单个浮游细菌,引导人们进入一个微生物学的新领域。在这一领域中,人们将认识微生物是如何形成一个具有结构性、协调性和功能性的高度组织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性细菌生物膜 细菌生物膜 持续性感染 生物
下载PDF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与调控机制 被引量:42
15
作者 唐俊妮 史贤明 +1 位作者 王红宁 周锐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8-50,53,共4页
细菌通过自身合成的水合多聚物粘附在固体表面,以固着的方式生长从而形成生物膜,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涉及到几个明显的阶段,包括起始的附着、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吸附与增殖、生物膜的成熟、及最后细菌的脱离等四个阶段,生物膜的形成增加了细... 细菌通过自身合成的水合多聚物粘附在固体表面,以固着的方式生长从而形成生物膜,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涉及到几个明显的阶段,包括起始的附着、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吸附与增殖、生物膜的成熟、及最后细菌的脱离等四个阶段,生物膜的形成增加了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以及帮助细菌逃逸寄主的免疫攻击等,从而引起临床上持续性的慢性感染等各种问题;生物膜结构非常复杂,除了细菌分泌的各种胞外多糖,胞外蛋白质外,最新的研究表明,DNA也是生物膜的一个重要成分。针对近年来的最新文献报道分别对生物膜的形成、结构以及调控机制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形成 结构 调控机制
下载PDF
利奈唑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生物膜的抑制与消除活性及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靳悦 陈向东 +5 位作者 汪辉 姜剑伟 王岩岩 范璐 李魁 王素霞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5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系统性评价利奈唑胺对2013-2014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临床分离株细菌生物膜(BBF) 的活性及体内外抗菌效果.方法:体外试验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 );最低杀菌浓度(MBC );最小抑制B B F 浓度(M B IC )和最低B B... 目的系统性评价利奈唑胺对2013-2014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临床分离株细菌生物膜(BBF) 的活性及体内外抗菌效果.方法:体外试验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 );最低杀菌浓度(MBC );最小抑制B B F 浓度(M B IC )和最低B B F 消除浓度(MBEC );活菌计数法绘制时间-杀菌曲线(KCs);体内试验采用小鼠M R S A 全身感染模型,尾静脉给药保护小鼠后测定半数有效剂量(EDso);建立免疫低下小鼠M R S A 大腿感染模型,记录尾静脉给药24 h后大腿组织菌量的变化.结果:利奈唑胺对2013-2014年临床分离的6 0 株M R S A 均敏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B B F 的M B IC 值与万古霉素相当,敏感性显著高于阿莫西林;体内试验中,利奈唑胺对全身感染小鼠有很好的治疗效果,EDso小于万古霉素与阿莫西林;对免疫低下M R S A 大腿感染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也要优于万古霉素和阿莫西林.结论:利奈唑胺对2013-2014年分离的M RS A临床菌株体内外活性均较高,尤其对M RS A的细菌生物膜也显示了极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最小抑制细菌生物膜浓度 最低细菌生物膜消除浓度 半数有效剂量
下载PDF
细菌生物膜相关感染的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7
作者 段高飞 韩峰 +1 位作者 李京宝 于文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7-111,共5页
细菌生物膜是由附着于惰性或者活性实体表面的细菌和包裹着细菌的水合性基质所组成的结构性细菌群落。生物膜无处不在,绝大多数细菌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都能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内的细菌具有极强的耐药性,是浮游细菌的100-1 000倍,给人类... 细菌生物膜是由附着于惰性或者活性实体表面的细菌和包裹着细菌的水合性基质所组成的结构性细菌群落。生物膜无处不在,绝大多数细菌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都能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内的细菌具有极强的耐药性,是浮游细菌的100-1 000倍,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如何防治细菌生物膜就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已发现某些物理方法和化合物能抑制细菌粘附和细菌生物膜形成,其中一些有可能在将来成为治疗细菌生物膜相关感染的有力武器。本文对这些细菌生物膜防治办法作一归纳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耐药性 防治
下载PDF
细菌生物膜研究技术 被引量:53
18
作者 李京宝 韩峰 于文功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8-561,共4页
细菌生物膜是细菌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在固体表面上生长的一种与游走态细胞相对应的存在形式。只要条件允许,绝大多数细菌都可以形成生物膜。一旦形成了生物膜细菌就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在医疗、食品、工业、军事等诸多领域给人类... 细菌生物膜是细菌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在固体表面上生长的一种与游走态细胞相对应的存在形式。只要条件允许,绝大多数细菌都可以形成生物膜。一旦形成了生物膜细菌就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在医疗、食品、工业、军事等诸多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细菌生物膜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难题,也是目前科学界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文结合细菌生物膜研究技术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几种常用生物膜发生装置及检测量化技术,并对其原理及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细菌生物膜 耐药性
下载PDF
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9
作者 崔海英 张雪婧 +3 位作者 赵呈婷 周慧 李伟 林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14,共4页
细菌生物膜是一种包裹在细胞外多聚物基质中的、黏附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的细菌群体,相对于游离状态的细菌,生物膜状态下的耐药性更强,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近年来,细菌生物膜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细菌生物膜的检测技术及清除方... 细菌生物膜是一种包裹在细胞外多聚物基质中的、黏附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的细菌群体,相对于游离状态的细菌,生物膜状态下的耐药性更强,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近年来,细菌生物膜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细菌生物膜的检测技术及清除方法日益完善且效果更佳。本文介绍了细菌生物膜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细菌生物膜的耐药机理、检测技术、清除方法,并对生物膜的清除进行了展望,为研究细菌耐药性、控制生物膜感染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耐药机理 检测技术 清除方法
下载PDF
聚氯乙烯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结构观察 被引量:21
20
作者 叶联华 黄云超 +5 位作者 杨达宽 李莉 许赓 赵光强 马千里 陈安宁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7年第4期251-254,F0003,共5页
目的建立聚氯乙烯(PVC)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BF)体外模型,并探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研究BF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生物膜形成阳性的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RP62A,在TBS培养基中,进行体外PVC材料表面BF形成实验... 目的建立聚氯乙烯(PVC)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BF)体外模型,并探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研究BF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生物膜形成阳性的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RP62A,在TBS培养基中,进行体外PVC材料表面BF形成实验动态观察,分别于培育6、12、18、24、30、48h后,用CLSM观察BF的厚度、单位面积BF群落数量、断层扫描图像、BF中活和死菌荧光比例及其三维重建图像,用环境SEM观察BF表面精细结构。结果表葡菌BF是具有高度组织化的多细胞群体结构,其中细菌密集,由活菌和死菌组成;PVC材料表面BF的形成是动态的过程,12~18h细菌黏附达到高峰,24h形成成熟BF;成熟BF中,内层、中间层及外层的活、死菌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葡菌生物膜结构复杂,CLSM与环境SEM的有机结合是观察PVC材料表面细菌BF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细菌生物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