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3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枯草芽孢杆菌细菌素的分离、表达及稳定性分析
1
作者 于秀菊 张敏爱 +4 位作者 胡燕姣 朱芷葳 王海东 杨丽华 范阔海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333,共11页
旨在分离枯草芽孢杆菌及其所产细菌素,并分析重组表达后的细菌素的抑菌活性和稳定性。通过牛津杯扩散法筛选羊驼粪便中高产细菌素的芽孢杆菌;借助16S rRNA鉴定分离菌;采用硫酸铵沉淀、氯仿抽提、SDS-PAGE、质谱分析等技术获得细菌素的... 旨在分离枯草芽孢杆菌及其所产细菌素,并分析重组表达后的细菌素的抑菌活性和稳定性。通过牛津杯扩散法筛选羊驼粪便中高产细菌素的芽孢杆菌;借助16S rRNA鉴定分离菌;采用硫酸铵沉淀、氯仿抽提、SDS-PAGE、质谱分析等技术获得细菌素的氨基酸序列;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对细菌素进行体外表达,并利用牛津杯扩散法测定其抑菌活性和稳定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是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枯草芽孢杆菌SXAU18,其可产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的细菌素;枯草芽孢杆菌SXAU18所产细菌素可能是分子量为10~20 ku的DarA蛋白和两种未知蛋白,属于类细菌素的范畴,将未知蛋白分别命名为BLIS SXAU181和182;经原核表达的BLIS SXAU181和182主要以可溶性上清蛋白形式表达,纯化后为单一条带;重组BLIS SXAU181蛋白没有抑菌活性,重组BLIS SXAU182蛋白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且具有耐高温、耐酸碱、耐人工胃液和肠液的的特性。综上,本研究从枯草芽孢杆菌SXAU18分离到具有抑制革兰阳性菌生长活性的细菌素,且重组表达后的BLIS SXAU182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和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细菌素 分离 表达 稳定性
下载PDF
传统发酵乳品中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选育
2
作者 刘彩云 麻和平 +3 位作者 张文齐 王洁 彭章普 邵建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5,共5页
为选育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采用琼脂扩散法对甘肃牧区传统发酵乳品中分离纯化的96株乳酸菌进行了筛选,并确定产细菌素菌株,具有最佳抑菌效果的菌株经重离子束12C6+辐照诱变,再采用培养皿分区法进行6种指示菌广谱抑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 为选育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采用琼脂扩散法对甘肃牧区传统发酵乳品中分离纯化的96株乳酸菌进行了筛选,并确定产细菌素菌株,具有最佳抑菌效果的菌株经重离子束12C6+辐照诱变,再采用培养皿分区法进行6种指示菌广谱抑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琼脂扩散法筛选出抑菌效果最佳的产细菌素菌株Lp1,经辐照诱变得到98株突变菌,选育出对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沙门氏菌(Salmonella)、志贺氏菌(Shigella)和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抑菌性能均明显优于出发菌株Lp1的5株突变株L088、L087、L063、L049、L010进行广谱抑菌试验,其中菌株L088和L063为广谱抑菌性能较好菌株,突变株L088对上述6种指示菌的抑菌扇环半径比出发菌株Lp1抑菌扇环半径分别提高47.81%、33.28%、22.97%、45.25%、21.39%、40.21%,突变株L063对上述6种指示菌的抑菌扇环半径比出发菌株Lp1抑菌扇环半径分别提高54.27%、29.18%、25.37%、58.03%、17.85%、42.13%。采用培养皿分区法可同时在1个培养皿中完成检测6种指示菌的抑菌试验,可高效筛选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细菌素 广谱抑菌 抑菌试验
下载PDF
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在乳酸菌细菌素合成中的作用
3
作者 满丽莉 向殿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4-220,共7页
乳酸菌细菌素具有抑菌谱广、稳定性高、安全性高等优势,作为新型生物防腐剂备受青睐,但目前工业化应用的细菌素数量有限,合成量低是其应用受限的重要原因。国内外研究显示与特定的微生物共培养是提高乳酸菌细菌素合成量的有效方法,该过... 乳酸菌细菌素具有抑菌谱广、稳定性高、安全性高等优势,作为新型生物防腐剂备受青睐,但目前工业化应用的细菌素数量有限,合成量低是其应用受限的重要原因。国内外研究显示与特定的微生物共培养是提高乳酸菌细菌素合成量的有效方法,该过程受到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文章从乳酸菌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的组成及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在乳酸菌细菌素合成中的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为乳酸菌细菌素合成量的提高和工业化应用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 乳酸菌 细菌素 合成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乳酸菌细菌素研究进展分析
4
作者 甄子辰 刘阳 +3 位作者 王珊珊 路宏朝 王令 张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8-388,共11页
乳酸菌细菌素是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天然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具有无抗药性、可生物降解、抑菌效果好等优点,在食品、医药、饲料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2000~2023年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 乳酸菌细菌素是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天然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具有无抗药性、可生物降解、抑菌效果好等优点,在食品、医药、饲料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2000~2023年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有关乳酸菌细菌素领域的文献,得到627篇中文文献和2543篇英文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从年度发文量,发文国家、作者、机构和期刊,高被引文献,关键词共现聚类等角度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结果显示:2000~2022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西班牙、印度、中国的发文量在国家排行前三。CNKI数据库与WOS数据库发文量最高的作者分别是中国农业大学李平兰和巴西圣保罗大学Todorov SD。发文量最高的期刊分别是《食品工业科技》与《Journal of Appled Micbiogy》。CNKI数据库中关键词分析可以看出,文章多是从不同食品样本中分离、筛选、鉴定获得产细菌素的乳酸菌,进一步评价细菌素的抑菌活性,并探讨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突现词分析表明细菌素抑菌机制、细菌素与益生菌的联系是目前研究热点。WOS数据库中关键词“胃肠道”、“基因特征”、“单增核李斯特菌”、“抑菌活性”出现频次较高,主要热点是抑制抗生素耐药细菌的乳酸菌细菌素的挖掘及其基因特征的解析。通过文献综合分析,为我国科研人员从事相关研究和预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素 乳酸菌 文献计量 CITESPACE
下载PDF
豆酱源枯草芽孢杆菌S1-2产细菌素分离鉴定及其稳定性研究
5
作者 张淘崴 乌日娜 +3 位作者 纪帅奇 娄梦雪 马颖 武俊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8-164,共7页
本研究首先从东北传统豆酱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良好抑菌作用的菌株,结合16S rDNA与持家基因gyrA测序分析等方法对菌株鉴定。其次,利用乙酸乙酯萃取法对其所产细菌素进行粗提,使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G50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进一... 本研究首先从东北传统豆酱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良好抑菌作用的菌株,结合16S rDNA与持家基因gyrA测序分析等方法对菌株鉴定。其次,利用乙酸乙酯萃取法对其所产细菌素进行粗提,使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G50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进一步纯化,结合SDS-PAGE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进行鉴定。最后通过最小浓度实验与生长抑制曲线分析了细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并探究了细菌素对热、酸碱和蛋白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S1-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抑菌效果最好,该菌株产生的细菌素经分离纯化鉴定为subtilosin A,分子量约为3 kD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0.625 mg/mL。该细菌素在20~80℃抑菌活性稳定,且在100~120℃仍表现出抑菌活性;对酸碱耐受性较高,经过pH为1、10的强酸强碱处理后仍表现出抑菌活性,在pH6.0~8.0的范围内表现出最高的抑菌活性;能够被蛋白酶K、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水解。综上,枯草芽孢杆菌S1-2与其产生的细菌素subtilosin A在食品生物防腐中具有较强的研究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细菌素 分离纯化 抑菌
下载PDF
细菌素的特点及其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6
作者 郭耀棋 魏吉安 +1 位作者 辛杭书 包小平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0,共5页
细菌素是细菌通过核糖体产生的小肽类物质,对很多革兰氏阳性病原菌和耐药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并广泛存在于反刍动物瘤胃中。根据结构特征,细菌素可分为翻译后修饰细菌素和非翻译后修饰细菌素两大类,通常具有双亲性结构并带有正电荷。... 细菌素是细菌通过核糖体产生的小肽类物质,对很多革兰氏阳性病原菌和耐药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并广泛存在于反刍动物瘤胃中。根据结构特征,细菌素可分为翻译后修饰细菌素和非翻译后修饰细菌素两大类,通常具有双亲性结构并带有正电荷。细菌素可通过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孔洞导致内容物外流、抑制靶细胞壁、蛋白质或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细菌素能够促进反刍动物瘤胃发育,参与瘤胃发酵和微生态系统调控,减少甲烷和氨气产生,并具有预防和治疗乳房炎等作用。文章综述了细菌素的分类、生物合成、作用机理及其在反刍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研究,为更好地开发细菌素类产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素 生物合成 作用机理 反刍动物 瘤胃发酵
原文传递
海洋源乳酸菌细菌素及其在海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唐海峰 刘欢 +5 位作者 戴昀峰 高腾琪 崔子杭 盘赛昆 王文彬 杨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7期188-195,共8页
海鲜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因酶、微生物和化学反应等因素极易发生腐烂变质。海洋源乳酸菌细菌素是由海洋乳酸菌核糖体合成的一种天然抗菌肽,能有效抑制多种食源性病原菌,将其用于海产品保鲜中可以减少化学防腐剂的添加以及物理处理的强度... 海鲜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因酶、微生物和化学反应等因素极易发生腐烂变质。海洋源乳酸菌细菌素是由海洋乳酸菌核糖体合成的一种天然抗菌肽,能有效抑制多种食源性病原菌,将其用于海产品保鲜中可以减少化学防腐剂的添加以及物理处理的强度,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该文综述海洋源乳酸菌细菌素来源、海产品中影响乳酸菌细菌素抗菌效果的因素及其在海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为海产品保鲜中乳酸菌细菌素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素 天然防腐剂 海产品 应用方式 保鲜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对植物乳杆菌YP36细菌素的抑菌机制研究
8
作者 王婷 来欢欢 +2 位作者 赵微 崔美林 张秀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4,共7页
为深入了解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YP36细菌素的抑菌机理,该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联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细菌素处理前后植物乳杆菌SL32-2差异表达蛋白进行鉴定,并对差异蛋白进行代谢功能分... 为深入了解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YP36细菌素的抑菌机理,该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联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细菌素处理前后植物乳杆菌SL32-2差异表达蛋白进行鉴定,并对差异蛋白进行代谢功能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素处理前后植物乳杆菌SL32-2发酵液中鉴定到的蛋白分别为1999个、2005个,显著上调和下调的蛋白质分别有15个和59个,另外有26个蛋白消失,33个蛋白诱导表达。所鉴定蛋白质中酶占比最大,其次为转运蛋白。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表明,显著性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条目共99条,主要集中在肽聚糖分解代谢和细胞壁大分子分解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嘧啶核苷酸代谢和生物合成等方面。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蛋白共涉及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途径、辅因子生物合成途径和嘧啶代谢途径等53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蛋白质组学 抑菌机制 代谢功能分析
下载PDF
微生物共培养促进植物乳杆菌RX-8高效合成细菌素的调控机制
9
作者 刘国荣 刘洋硕 聂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43,共12页
目的:植物乳杆菌RX-8是一株分离自中国传统泡菜的益生菌,该菌株具有产Ⅱb类细菌素植物乳杆菌素(Plantaricin)EF的优良特性,然而产量较低。目前采用与外源微生物共培养的方式提高细菌素产量,然而共培养体系中具体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 目的:植物乳杆菌RX-8是一株分离自中国传统泡菜的益生菌,该菌株具有产Ⅱb类细菌素植物乳杆菌素(Plantaricin)EF的优良特性,然而产量较低。目前采用与外源微生物共培养的方式提高细菌素产量,然而共培养体系中具体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敲除种内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关键基因plnA,构建种内群体感应缺失的共培养体系,探究微生物共培养对于细菌素高效合成的内在机制。方法:构建基因缺失突变菌株植物乳杆菌ΔRX-8,通过突变菌株和野生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1.8715在共培养过程中的生长差异、信号分子分泌量变化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探究种间群体感应系统促进细菌素高效合成的作用机制。结果:在敲除关键基因plnA后,共培养中突变菌株生长曲线上与野生菌株并无明显差异,而细菌素产量有所下降。与纯培养相比,共培养体系中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的分泌量在前期显著增加,而后趋于一致,从菌株水平上看并无明显差异。纯培养体系中,突变菌株的双组分系统plnBCD基因表达量略低于野生菌株,细菌素合成基因plnEF的表达量同样有所下降,然而,并不影响种间信号分子AI-2合成的基因LuxS和pfs的相对表达量。结论:在种内信号分子缺失的共培养体系中,种间信号分子可以正常分泌,种间群体感应系统可以发挥作用,推测可能存在共用双组分系统,共同促进细菌素的高效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细菌素 共培养 群体感应 基因表达量
下载PDF
共培养诱导乳酸菌细菌素合成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满丽莉 向殿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4-220,共7页
乳酸菌细菌素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防腐剂,具有来源广泛、成本较低、抑菌谱广、安全性高等特点,合成量低是细菌素在食品中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共培养是提高乳酸菌细菌素合成量的有效途径之一,群体感应系统在共培养诱导细菌素合成过程中... 乳酸菌细菌素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防腐剂,具有来源广泛、成本较低、抑菌谱广、安全性高等特点,合成量低是细菌素在食品中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共培养是提高乳酸菌细菌素合成量的有效途径之一,群体感应系统在共培养诱导细菌素合成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群体感应系统包括信号分子和双组分调控系统(组氨酸蛋白激酶和反应调节蛋白)。因此,对调控机制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论述了共培养中诱导菌与乳酸菌细菌素合成的关系、诱导因子/信号分子AI-2的特征、双组分调控系统及共培养诱导乳酸菌细菌素合成的分子机制。了解诱导机制及特征将有助于筛选和开发共培养诱导细菌素合成系统和新产品,提高细菌素合成量,近而对人体产生益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培养 乳酸菌 细菌素 诱导菌 AI-2
下载PDF
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及体外益生特性的研究
11
作者 满丽莉 向殿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3-189,209,共8页
分离和鉴定产细菌素乳酸菌,通过抑菌特性、耐受性、黏附特性及药敏性研究体外评价及益生效果,为其应用奠定基础。从内蒙古传统乳制品中筛选到一株产广谱细菌素的乳酸菌菌株NMD-17,经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为植物... 分离和鉴定产细菌素乳酸菌,通过抑菌特性、耐受性、黏附特性及药敏性研究体外评价及益生效果,为其应用奠定基础。从内蒙古传统乳制品中筛选到一株产广谱细菌素的乳酸菌菌株NMD-17,经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为植物乳杆菌,其代谢稳定性高,抑菌活力强。经体外益生效果评价可知,菌株对40~60℃的耐受性较好,经pH 1、pH 10、胆盐0.5%、氯化钠5%、过氧化氢5 mmol/L处理4 h存活率均达到45%以上,表明植物乳杆菌NMD-17具有良好的酸碱耐受性、渗透压耐受性、胆盐耐受性及氧化耐受性,对Caco-2细胞的黏附性高,对42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NMD-17极具益生潜能,在调味品、发酵食品、新型生物防腐剂和药品等诸多领域均具有开发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细菌素 鉴定 体外益生特性
下载PDF
细菌素QY-C与虾青素复合纳米脂质体制备及其特性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啟彬 吕丽铙 +2 位作者 富思逸 刘颖 张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1-127,共7页
该研究以细菌素QY-C和虾青素为活性物质,包封率为评价指标确定虾青素和细菌素QY-C的添加量,采用反相蒸发法制备细菌素QY-C与虾青素复合纳米脂质体。采用纳米粒度电位仪测量其表征,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虾青素与细菌素的包埋情况,最后评价... 该研究以细菌素QY-C和虾青素为活性物质,包封率为评价指标确定虾青素和细菌素QY-C的添加量,采用反相蒸发法制备细菌素QY-C与虾青素复合纳米脂质体。采用纳米粒度电位仪测量其表征,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虾青素与细菌素的包埋情况,最后评价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制备获得的复合纳米脂质体的粒径(158.03 nm),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值(0.372)以及Zeta电位(-31.1 mV)3个表征指标良好,并且对细菌素与虾青素的包封率均达到了80%以上。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的分析显示,虾青素与细菌素QY-C均被成功负载到复合脂质体中,并且没有出现新的吸收峰,判断复合纳米脂质体包埋方式为物理包埋。对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7.67%与99.35%;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8.75 mg/mL,效价为151.63 AU/mL。该研究制备的细菌素QY-C与虾青素复合纳米脂质体包封率高、粒径小、稳定性好、抗氧化与抑菌活性强,表明在食品防腐保鲜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 细菌素 纳米脂质体 抑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抑制酸奶后酸化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及其产细菌素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倩 万倩 +7 位作者 刘爽 李启明 朱成林 蔡自建 陈娟 邹立扣 朱鹏程 唐俊妮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482-492,共11页
乳酸菌所产细菌素是一种绿色、安全以及高效的天然抑菌物质,但产细菌素乳酸菌数量有限、产量低及价格昂贵等因素极大限制了细菌素的集约化应用.从传统发酵食品分离的16株乳酸菌中,通过微孔板法和琼脂扩散法筛选出一株具有明显抑菌效果... 乳酸菌所产细菌素是一种绿色、安全以及高效的天然抑菌物质,但产细菌素乳酸菌数量有限、产量低及价格昂贵等因素极大限制了细菌素的集约化应用.从传统发酵食品分离的16株乳酸菌中,通过微孔板法和琼脂扩散法筛选出一株具有明显抑菌效果的乳酸乳球菌株Q13,通过酸排除试验、过氧化氢排除试验、蛋白酶酶解试验和稳定性试验研究该菌株所产抑菌物质的生物学特性;对菌株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响应面优化,并对细菌素进行了初步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菌株Q13所产抑菌物质是一种具有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的蛋白类物质;其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4%、发酵初始pH 8.0、发酵温度27.5℃,此条件下,细菌素效价最高,可达618 AU/mL,比优化前200 AU/mL提高了3倍;Q13所产细菌素的后期添加可有效抑制酸奶后酸化,延缓酸奶酸度增加.该研究可为细菌素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 细菌素 生物学特性 响应面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C010产细菌素的分离纯化及理化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漫敏 曾祥益 +4 位作者 方利敏 徐静宇 程新 姚明印 黄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7,共7页
为从植物乳杆菌C010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010)发酵液中分离提纯出细菌素,实验采用硫酸铵沉淀、有机试剂萃取、pH吸附解析3种方法对L.plantarum C010发酵液进行粗步提取,通过Sephadex G-25、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结合半制备液... 为从植物乳杆菌C010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010)发酵液中分离提纯出细菌素,实验采用硫酸铵沉淀、有机试剂萃取、pH吸附解析3种方法对L.plantarum C010发酵液进行粗步提取,通过Sephadex G-25、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结合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出单一抑菌活性组分物质,并对其结构及理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plantarum C010发酵液的3种粗提方法中,有机试剂萃取显著优于硫酸铵盐析和吸附解析(P<0.05);再经凝胶层析和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得到单一组分抑菌活性物质,经EI质谱(electron ionization, EI)和核磁共振图谱分析,该活性物质分子质量为260.116 1 Da的环(L-苯丙氨酰-反式-4-羟基-L-脯氨酸)二肽,为首次从乳酸菌中分离提取到的细菌素(命名为Plantarum C010)。进一步理化稳定性分析,该细菌素对多类蛋白酶耐受性强,耐热性强、耐强酸,但pH>5.0时,对韩国假单胞菌PS1和梭状芽胞杆菌J4抑菌活性显著下降(P<0.05)甚至失活。该结果为L.plantarum C010所产细菌素的提纯及应用开发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C010 分离纯化 细菌素 环二肽 理化稳定性
下载PDF
外源诱导及共培养对植物乳杆菌J23合成细菌素Lac-B23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韩天奇 刘伊索 +6 位作者 任大勇 牛海月 张程程 刘大群 忻晓婷 易华西 章检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4-112,共9页
目的 研究外源诱导物及共培养对植物乳杆菌J23合成细菌素Lac-B23的影响,提高细菌素产量。方法 利用双层琼脂牛津杯扩散法测定细菌素活性,通过单因素实验、自诱导和共培养验证实验探究外源诱导物及共培养对细菌素J23产量的影响。结果 当... 目的 研究外源诱导物及共培养对植物乳杆菌J23合成细菌素Lac-B23的影响,提高细菌素产量。方法 利用双层琼脂牛津杯扩散法测定细菌素活性,通过单因素实验、自诱导和共培养验证实验探究外源诱导物及共培养对细菌素J23产量的影响。结果 当初始pH为7、37℃培养12 h,细菌素Lac-B23的产量达到最大值,为2560 AU/mL。甘油和丙酮酸基本不影响细菌素Lac-B23的合成;但酪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和亮氨酸则能促进细菌素Lac-B23的产量。此外,自我诱导研究发现植物乳杆菌J23发酵培养基中含有可以诱导细菌素Lac-B23合成的信号分子。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乳杆菌J23与单增生李斯特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培养时可以提高细菌素Lac-B23的产量。然而,诱导菌的灭活菌体和无细胞上清液并不能提高细菌Lac-B23的产量。结论 环境诱导因素对细菌素的合成有较大影响。初始pH、发酵温度、培养时间、酪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和亮氨酸可以作为诱导因子,提高细菌素Lac-B23的产量。此外,共培养诱导分子没有分泌到培养基中,可能需要活的诱导细菌来诱导细菌素Lac-B22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诱导 共培养 植物乳杆菌 细菌素 产量
原文传递
1株牦牛乳源产细菌素融合魏斯氏菌ZW21全基因组测序及序列分析
16
作者 郑雪 梁琪 +1 位作者 宋雪梅 张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19-126,共8页
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ZW21是1株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牦牛乳源乳酸菌,为探索其抗菌机理,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并挖掘该菌株的抗菌等功能特性基因。本研究基于Illumina NovaSeq PE150平台对W.confusa ZW2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ZW21是1株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牦牛乳源乳酸菌,为探索其抗菌机理,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并挖掘该菌株的抗菌等功能特性基因。本研究基于Illumina NovaSeq PE150平台对W.confusa ZW2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并采用基因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蛋白质直系同源簇、非冗余蛋白、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数据库、转运蛋白分类数据库进行基因组基本功能注释。结果表明:W.confusa ZW21的基因组大小为2.44 Mb,GC含量45.66%;预测到2175个编码基因,编码基因总长度为1947771 bp,平均长度为896 bp;通过功能数据库对该菌株基因组基本功能注释和代谢通路基因信息注释可知,基因组中含有8种细菌素(如大肠菌素V和乳球菌素)相关基因、3种与抗氧化活性相关基因,以及可调控免疫和炎症信号通路(如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受体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和编码抗叶酸的基因。综上,W.confusa ZW21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为研究其抗菌机理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融合魏斯氏菌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功能注释 细菌素
下载PDF
假肠膜明串珠菌产细菌素复配抑菌液的筛选及保鲜效果研究
17
作者 郑文雄 杨榕琳 +8 位作者 高泽欣 姜依晴 陈佳敏 古盛辉 黄斯蕴 汪薇 陈海光 任文彬 张敏纯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8-16,共9页
目的筛选出最优的假肠膜明串珠菌产细菌素复配抑菌液,同时探究抑菌液对冷鲜鸡肉的保鲜效果。方法以冷鲜鸡肉及其主要腐败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假肠膜明串珠菌产细菌素的最佳生长周期,并利用假肠膜明串珠菌产细菌素抑菌液、乳酸链球菌素抑... 目的筛选出最优的假肠膜明串珠菌产细菌素复配抑菌液,同时探究抑菌液对冷鲜鸡肉的保鲜效果。方法以冷鲜鸡肉及其主要腐败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假肠膜明串珠菌产细菌素的最佳生长周期,并利用假肠膜明串珠菌产细菌素抑菌液、乳酸链球菌素抑菌液、假肠膜明串珠菌产细菌素和柚子精油复配抑菌抑菌液以及假肠膜明串珠菌产细菌素和茶多酚复配抑菌液分别浸泡鸡肉,从肉的pH、汁液流失率、色度、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和感官评定等方面评价其对鸡肉冷藏品质的影响,比较以上几种抑菌液对鸡肉的保鲜效果,筛选出最佳的抑菌液。结果假肠膜明串珠菌产细菌素的生长周期与其抑菌活性呈一定正相关。实验组的4种抑菌液均能延缓冷鲜鸡肉劣变,但1.5%假肠膜明串珠菌产细菌素抑菌液对冷鲜鸡肉保鲜效果有限。而40 mg/L乳酸链球菌素、1.5%假肠膜明串珠菌产细菌素和10%柚子精油复配抑菌液的保鲜效果较好,尤其在以1.5%假肠膜明串珠菌产细菌素和10%柚子精油复配抑菌液处理时,对冷鲜鸡肉的保鲜作用最强。结论1.5%假肠膜明串珠菌产细菌素和10%柚子精油复配抑菌液对冷鲜鸡肉具有最佳的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肠膜明串珠菌 细菌素 冷鲜鸡肉 抑菌效果 复配保鲜
原文传递
细菌素协同益生菌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形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18
作者 妥强 杨慧超 +3 位作者 李瑞国 高巧仙 杨晓斌 辛国省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13-422,共10页
为了研究细菌素协同益生菌不同添加组合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一日龄爱拔益加(AA)肉公雏3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A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组(细菌素50+益生菌50)在基... 为了研究细菌素协同益生菌不同添加组合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一日龄爱拔益加(AA)肉公雏3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A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组(细菌素50+益生菌50)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细菌素2.57 mL/kg、益生菌0.84 g/kg,C组(细菌素100+益生菌100)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细菌素5.13 mL/kg、益生菌1.68 g/kg,D组(细菌素150+益生菌150)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细菌素7.7 mL/kg、益生菌2.52 g/kg,E组(抗生素50)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金霉素50 mg/kg。试验分为第1阶段(1~21日龄)和第2阶段(22~42日龄),试验期为42 d。结果发现,在22~42日龄和1~42日龄,D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高于A组(P<0.05),料质量比显著降低(P<0.05)。D组心脏质量显著高于A组(P<0.05),C组肝脏质量显著高于A组(P<0.05)。与A组相比,C、D、E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与A组相比,D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有所提高,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有所降低,C、D、E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均高于B组。在属水平上,D组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粮中细菌素协同益生菌的添加提高了白羽肉鸡生长性能、改善了肉鸡肠道菌群结构、促进了肠道的健康发育、提高了肉鸡心脏、肝脏质量,以D组(细菌素150+益生菌150组)添加水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羽肉鸡 细菌素 益生菌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肠道形态 肠道菌群
下载PDF
牦牛源产细菌素屎肠球菌SWUN5732基因组测序及抑菌相关基因分析
19
作者 蒲思成 郑惠滨 +4 位作者 冉旋 杨发龙 汤承 刘媛媛 陈德纯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45-4556,共1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1株牦牛源产细菌素屎肠球菌SWUN5732的基因组序列,发掘该菌种的关键功能性特征基因。【方法】通过Illumina PE150测序系统,对屎肠球菌SWUN5732进行基因组测序,并在GO、KEGG、COG和NR数据库对基因组的基本功...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1株牦牛源产细菌素屎肠球菌SWUN5732的基因组序列,发掘该菌种的关键功能性特征基因。【方法】通过Illumina PE150测序系统,对屎肠球菌SWUN5732进行基因组测序,并在GO、KEGG、COG和NR数据库对基因组的基本功能特征进行注释,结合NR数据库的注释,挖掘出基因组中潜在的抗菌、抗氧化和抑菌肽相关基因。【结果】屎肠球菌SWUN5732的基因组大小为2824168 bp,有效平均GC含量约为38.09%;可检测到的编码基因数量约为2919个,全部编码基因总长度约为2387787 bp,平均长度约为818 bp。在GO数据库中SWUN5732基因组一共有8851个基因得到注释,分别注释到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和生物过程三大类45个条目;在KEGG数据库中SWUN5732基因组共有1534个基因被注释,分别为细胞过程、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人类疾病、新陈代谢和生物体系统6大功能38个通路;在COG数据库中,SWUN5732基因组共有2118个基因被注释,在基因组中还包含4个有ABC型氨基酸转运系统(渗透酶组分)的功能序列和具有重复ATP酶结构域的ABC转运蛋白的序列;通过NR数据库对屎肠球菌SWUN5732的功能注释,一共有2844个基因得到注释,发现SWUN5732基因组中包含抗菌物质、抗氧化物质和抑菌肽类相关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ATCC 19434的进化关系最为接近。【结论】本研究完成对牦牛源产细菌素屎肠球菌SWUN5732基因组测序和潜在抑菌物质挖掘,证实该菌株具有耐酸耐胆盐环境适应性并探究了抗氧化、免疫调控、产细菌素和抗菌物质相关基因,为此菌株作为抗生素替代品或饲料益生菌添加剂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酸奶 屎肠球菌 基因测序 基因功能注释 细菌素
下载PDF
抗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素的筛选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涂会鑫 董文龙 +2 位作者 孟雨晴 张涵 徐菁岐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27,共5页
奶牛乳房炎时常危害奶牛群,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所有细菌性乳房炎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奶牛乳房炎占比极高。本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抑菌试验,从内蒙古手工奶酪中筛选到一株产细菌素的乳酸菌... 奶牛乳房炎时常危害奶牛群,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所有细菌性乳房炎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奶牛乳房炎占比极高。本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抑菌试验,从内蒙古手工奶酪中筛选到一株产细菌素的乳酸菌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形态特征,结合16S rRNA序列结果分析,鉴定菌株为Lacticaseibacillus saniviri,命名为LS-1。通过酶稳定性试验、酸碱稳定性试验、热稳定性试验,确定菌株LS-1的细菌素生物学特性。LS-1细菌素对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较敏感,经100℃水浴处理具有良好抑菌活性。LS-1细菌素经p H处理,p H为11.0时抑菌活性丧失。本研究所筛选的LS-1,丰富了产细菌素的菌种资源,其所产细菌素具有作为治疗奶牛乳房炎替抗产品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奶牛乳房炎 乳酸菌 细菌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