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对产后盆底功能评估及与盆底肌力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洁 杨延宇 +1 位作者 卜杨 张华丽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22-24,共3页
目的:探究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对产后盆底功能评估价值及与盆底肌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郑州四六〇医院分娩的38例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为研究组,选取同期38例无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盆底超... 目的:探究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对产后盆底功能评估价值及与盆底肌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郑州四六〇医院分娩的38例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为研究组,选取同期38例无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盆底超声参数、子宫脱垂、直肠膨出及尿道内口漏斗化检出率,通过比较不同状态下两组盆底超声参数及盆底肌力评分,进一步分析盆底超声参数与盆底肌力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LHAP)、左右径(LHLD)、面积(LHA)值、膀胱尿道后角(PUA)、膀胱旋转角(URA)、膀胱颈移动度(BND)、膀胱颈位置(BNP)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盆底肌力评分高于研究组(P<0.05);产妇产后屏气向下用力状态、缩肛状态、Valsalval动作时,研究组LHAP、PUA、BNP、URA、BND、LHLD、LHA均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Pearson法分析,LHAP、PUA、BNP、URA、BND、LHLD、LHA均与盆底肌力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可准确、及时、有效评估患者盆底功能,为临床评估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 产后盆底功能 评估价值 盆底肌力 相关性
下载PDF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对评估针灸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疗效的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邵菲 颜冬华 纪宗萍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2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对评估针灸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疗效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30例经针灸治疗的女性盆腔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行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通过分析超声影像评估针灸对...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对评估针灸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疗效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30例经针灸治疗的女性盆腔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行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通过分析超声影像评估针灸对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价值。结果:3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经针灸治疗后,经三维超声检查评估有一定治疗效果。结论: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对评估针灸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疗效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 盆底功能障碍 针灸
下载PDF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评估初产妇产后盆底结构和功能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周锋 刘满义 方毅斌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3016-3019,共4页
目的: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测初产妇产后盆底结构和功能改变。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分娩并定期行产后复查的初产妇140例为观察组,其中经阴道分娩70例、剖宫产70例;同期未育体检健康妇女100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 目的: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测初产妇产后盆底结构和功能改变。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分娩并定期行产后复查的初产妇140例为观察组,其中经阴道分娩70例、剖宫产70例;同期未育体检健康妇女100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行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比较各组盆底在静息状态、缩肛动作和Valsalva动作3种状态下的盆膈裂孔面积(HA)、盆膈裂孔左右径(LR)和盆膈裂孔前后径(AP)以及缩肛状态下盆底参数变化,包括盆膈裂孔面积变化率(As)、盆膈裂孔左右径变化率(Rs)和盆膈裂孔前后径变化率(Ps)。结果:观察组在静息状态、缩肛动作和Valsalva动作下HA(13.51±2.59 cm^(2)、11.63±1.54 cm^(2)、15.97±2.01 cm^(2))、LR(4.36±1.06 cm、3.42±0.92 cm、4.86±1.14 cm)和AP(4.98±1.53 cm、4.38±1.46 cm、5.47±1.93 cm)均高于对照组,且阴道分娩者均高于剖宫产者;缩肛状态下As(0.14±0.04)、Rs(0.22±0.02)和Ps(0.21±0.03)均低于对照组,且阴道分娩者均低于剖宫产者(均P<0.05)。结论: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行盆底结构和盆膈裂孔相关参数测量,妊娠与分娩均可对女性盆底结构与功能造成损害,以阴道分娩女性表现更为明显和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 盆底结构 盆底功能 盆膈裂孔 阴道分娩 剖宫产
下载PDF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评估针灸治疗盆底功能障碍价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贾唯娜 罗娇娇 李锋之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1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对评估针灸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疗效的价值。方法:选择32例接受针灸治疗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32例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作为参照组,2组均接受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对比2组各项超声... 目的:观察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对评估针灸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疗效的价值。方法:选择32例接受针灸治疗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32例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作为参照组,2组均接受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对比2组各项超声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及观察组行针灸治疗前后的盆底功能障碍程度。结果:与参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的尿道倾斜角、宫颈与耻骨联合下缘间距离、肛提肌尿道间隙明显更小,尿道旋转角、静息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Valsalva动作下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下降距离、宫颈下降距离及盆膈裂孔面积明显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超声检查各指标及盆底器官脱垂轻度、中度、重度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针灸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后,采用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可直观反映患者治疗前后盆底器官脱垂程度,清晰描述盆底功能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 针灸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在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损伤及疗效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妃妃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8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3DUS)在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损伤与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分娩的68例产妇。根据产妇分娩方式将其分为剖宫产组(30例)与经阴组(38例),所有产妇...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3DUS)在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损伤与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分娩的68例产妇。根据产妇分娩方式将其分为剖宫产组(30例)与经阴组(38例),所有产妇产后均进行3DUS检查,并对比两组产妇不同状态下(静息与Valsalva动作)盆底3DUS声像图表现,测量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对经阴组产妇进行随访观察,对比接受康复治疗与未接受康复治疗产妇盆底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剖宫产组静息与Valsalva动作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面积以及周长均小于经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静息与Valsalva动作状态下膀胱颈位置(BNP)、膀胱尿道后角(PVA)、膀胱颈移动度(BND)、膀胱旋转角(URA)指标均低于经阴组(P<0.05);经阴组产妇采取积极康复治疗者肛提肌裂孔指标以及盆底功能相关参数较未进行康复治疗产妇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损伤程度较剖宫产更为严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风险也更高,通过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能够客观评价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状态,通过盆底功能相关参数的变化实现病情评估与疗效评价,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盆底功能评估以及疗效评价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 产后盆底功能损伤 盆底康复治疗 功能评价 疗效评估
下载PDF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对初产妇产后盆底结构和功能效果的评估分析
6
作者 梁晓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99-102,共4页
初产妇中,探究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扫描的具体步骤、应用价值及对盆底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筛选研究对象,经过调查发现,50例初产妇为本次研究实验组,另选取40例健康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在实验组中,包括:阴道分... 初产妇中,探究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扫描的具体步骤、应用价值及对盆底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筛选研究对象,经过调查发现,50例初产妇为本次研究实验组,另选取40例健康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在实验组中,包括:阴道分娩初产妇、剖宫产初产妇,分别为25例、25例,而后提供临床检查,具体项目为: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扫描,统计最终结果。结果 (1)将盆膈裂孔测量参数作为观察内容进行分析,筛选研究对象的具体表现为:LR、AP、HA指标,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扫描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静息状态、缩肛状态、Valsalva动作状态下,实验组数据较高,P<0.05;在实验组中进行分析,关于LR、AP、HA指标,阴道分娩初产妇较剖宫产分娩初产妇更高,P<0.05;(2)缩肛状态下,关于盆底参数进行分析,在As、Ps、Rs方面,实验组数据更低,P<0.05;对于本研究活动筛选初产妇进行调查,不同分娩方式后,其盆底参数也各有不同,在As指标、Ps指标、Rs指标中,剖宫产分娩初产妇的统计数据为(0.16±0.09、0.14±0.11、0.23±0.02),阴道分娩初产妇的统计数据为(0.12±0.02、0.11±0.04、0.16±0.09),比较结果得出:阴道分娩初产妇数据更低,P<0.05。结论 初产妇分娩后,对于盆底结构、功能的掌握,临床上可采用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扫描技术,具体干预后,能够更好地分析初产妇身体状况,在最终结果方面进行调查,阴道分娩初产妇的盆底功能损伤比较严重,临床上需引起高度重视,为了保障初产妇预后效果,还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产后盆底结构 功能效果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 评估分析
下载PDF
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腔脏器脱垂的评估价值研究
7
作者 裘逸伶 薛琼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3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究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腔脏器脱垂(POP)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9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POP产妇86例,根据分娩方式差异,将其分为自然分娩组(45例)和剖宫产组(41例),另外选取健康志... 目的:探究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腔脏器脱垂(POP)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9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POP产妇86例,根据分娩方式差异,将其分为自然分娩组(45例)和剖宫产组(41例),另外选取健康志愿者86例作为健康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经会阴二维及三维盆底超声检查,比较各组的盆底解剖结构指标,对比经会阴二维及三维盆底超声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不同分娩状态POP患者组间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同组二维超声检查结果相比较,不同分娩状态POP患者的三维超声检查的检出率均较高(P<0.05)。与健康组相比较,不同分娩状态POP患者的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肛提肌收缩状态时肛提肌裂孔面积、矢状面长度均较大(P<0.05);不同分娩状态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POP患者的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肛提肌收缩状态时肛提肌裂孔面积、矢状面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可定量评估POP患者肛提肌裂孔解剖结构变化,对于不同分娩状态的POP患者均具备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 分娩方式 盆腔脏器脱垂
下载PDF
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评估针灸对阴道分娩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康复治疗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8
作者 闵洁 彭国平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评估针灸对阴道分娩产妇压力性尿失禁(SUI)康复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接受治疗方式不同将84例经阴道分娩后SUI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评估针灸对阴道分娩产妇压力性尿失禁(SUI)康复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接受治疗方式不同将84例经阴道分娩后SUI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1 h漏尿量、24 h漏尿次数、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参数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量表(ICIQ-SF)评分,并分析治疗后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参数与ICIQ-SF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等级高于对照组(P<0.05),1 h漏尿量、24 h漏尿次数及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评估显示,治疗后观察组静息及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后角及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与均小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与患者ICIQ-SF评分正相关(P<0.05)。结论:针灸联合盆底功能锻炼可提高阴道分娩产妇SUI治疗效果,且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对其康复效果的评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 阴道分娩 针灸 盆底功能锻炼
下载PDF
盆底三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女性盆膈裂孔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吴氢凯 张荣 +5 位作者 程慧 冯洁 应涛 李勤 罗来敏 惠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5-619,共5页
目的采用经会阴盆底实时三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的女性产后盆膈裂孔解剖结构的重塑状态。方法选取定期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初产妇82例,于产后6~12周行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其中阴道分娩组55例,又分为自然分娩组(n=44)和产钳... 目的采用经会阴盆底实时三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的女性产后盆膈裂孔解剖结构的重塑状态。方法选取定期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初产妇82例,于产后6~12周行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其中阴道分娩组55例,又分为自然分娩组(n=44)和产钳分娩组(n=11);剖宫产分娩组27例。观察各组妇女的盆膈裂孔形态结构及特征,测量其在静息、Valsalva动作和缩肛动作3种状态下的盆膈裂孔参数及膀胱颈最大移动度。结果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图像显示,产后妇女的盆膈裂孔两侧耻骨直肠肌结构较模糊,部分产妇单侧或双侧耻骨直肠肌从耻骨联合处撕脱。盆膈裂孔内的结构模糊,部分可观察到膀胱回声图像。在缩肛动作状态下,阴道分娩组产妇盆膈裂孔各参数明显大于剖宫产组(P<0.05);而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两组产后盆膈裂孔各参数基本一致(P>0.05);阴道分娩组的膀胱颈最大移动度明显大于剖宫产组[(15.3±3.8)mmvs(11.7±3.6)mm](P<0.01)。自然分娩组和产钳分娩组的产后盆膈裂孔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钳分娩组的膀胱颈最大移动度明显大于阴道自然分娩组[(21.2±2.9)mmvs(16.1±3.0)mm](P<0.01)。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妇女产褥早期静息和Valsalva动作时盆膈裂孔大小无明显差异。阴道分娩妇女缩肛动作时盆膈裂孔明显增大;产钳分娩妇女的膀胱颈最大移动度较其他分娩方式的妇女明显增大,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底 妊娠 分娩方式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
下载PDF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对产后42天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杨丽英 王莉 梁小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7期149-150,共2页
分析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对产后42天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复查产后42天妇女共80例为研究对象,设置临床诊断研究,依据受检者MRI诊断结果分组,健康组(n=43)、盆底功... 分析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对产后42天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复查产后42天妇女共80例为研究对象,设置临床诊断研究,依据受检者MRI诊断结果分组,健康组(n=43)、盆底功能障碍组(n=37)。其后安排受检者接受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分析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临床诊断价值及超声成像指征差异。结果:(1)诊断价值: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阳性检出率、诊断特异度、诊断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达90%以上。(2)三维超声成像指征组间差异性:盆底功能障碍组妇女静息、张力及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均大于健康组,且静息、张力及缩肛状态下肛提肌厚度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维超声成像指征组内差异性: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妇女静息、张力及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大于剖宫产者,且剖宫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者静息、张力及缩肛状态下肛提肌厚度大于顺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对产后42天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备确切诊断效果,可在经分析受检者静息、张力及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内径及肛提肌厚度后明确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进展,需加强顺产妇女临床筛查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 产后42天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经会阴盆底动态三维超声联合经直肠超声对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便秘患者盆底结构的评估 被引量:36
11
作者 李秀明 金佩文 +2 位作者 潘洪玲 黄惠益 韦桂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2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动态三维超声联合直肠超声评估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便秘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快捷的筛查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便秘患者30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我院常规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动态三维超声联合直肠超声评估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便秘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快捷的筛查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便秘患者30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我院常规健康体检正常人30例为对照组,无便秘病史。应用经会阴盆底动态三维超声联合直肠超声在静息期和力排时的盆底器官位置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肛直角(ARA)测量及参数比较,正常对照组和研究组静息ARA、Valsalva ARA较静息期差异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直肠前突(RC)的超声检查,正常对照组30例被检查者中有1例超声诊断为RC,研究组中有9例超声诊断为RC。结论通过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便秘患者,进行盆底动态三维超声及经直肠超声,观察在静息状态下、力排状态下盆底器官结构的变化,统计各个观察数据,肛直角(ARA)及直肠前突两个观察指标在便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中有统计意义。动态三维超声联合经直肠超声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提供一种简便筛查方法,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盆底动态三维超声 直肠超声 盆底功能障碍 便秘
下载PDF
经会阴盆底实时三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膈裂孔解剖结构及膀胱颈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春美 孟侠 +3 位作者 吴垠 闵欢 何谦 刘家开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63-167,共5页
目的:应用经会阴盆底实时三维超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产后盆膈裂孔解剖结构及膀胱颈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分娩的170例产妇临床资料,根据产妇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n=104)和剖宫产组(n=66),同期... 目的:应用经会阴盆底实时三维超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产后盆膈裂孔解剖结构及膀胱颈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分娩的170例产妇临床资料,根据产妇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n=104)和剖宫产组(n=66),同期健康体检未育未产健康女性50例为对照组(n=50),比较各组产后6周、3个月在静息状态、valsala动作、缩肛动作下盆膈裂孔的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变化及膀胱颈移动度差异。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均在产后3个月时进行盆底功能康复3个月,比较两组康复前及康复3个月后Ⅰ、Ⅱ类肌肌力变化。结果:产后6周、产后3个月在静息状态、valsala动作、缩肛动作下其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面积阴道分娩组均高于剖宫产组,且两组均高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产后3个月均低于产后6周但均高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产后3个月时膀胱颈移动度均较产后6周时下降但均高于对照组,且阴道分娩组高于剖宫产组(均P<0.05)。康复前后,阴道分娩组Ⅰ、Ⅱ类肌肌力均低于剖宫产组,康复3个月后两组Ⅰ、Ⅱ类肌肌力均较康复前上升且阴道分娩组低于剖宫产组(均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产后盆膈裂孔解剖结构影响存在差异,且阴道分娩影响最大;经会阴盆底实时三维超声可直观、准确评估盆膈裂孔形态变化及膀胱颈移动度,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分娩方式 盆底功能 经会阴盆底实时三维超声 盆膈裂孔解剖结构 膀胱颈移动度
下载PDF
经会阴三维超声盆底超声、MRI检查在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6
13
作者 冯海兵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3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盆底超声、核磁共振(MRI)检查在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41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经会阴三维超声盆底超声和MRI检查...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盆底超声、核磁共振(MRI)检查在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41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经会阴三维超声盆底超声和MRI检查,比较观察组二者检出率,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超声及MRI图像特征。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经会阴三维超声盆底超声检出准确率为93.94%(62/66),MRI检出准确率为98.48%(65/66)(P>0.05)。对照组在静息、张力、缩肛状态下的盆膈裂孔前后径、横径均小于观察组,肛提肌厚度大于观察组(P<0.05)。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盆底超声与MRI检查均可辅助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两者的检出率差异相差不大,均对患者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有较为准确真实的反映,三维超声较MRI操作更为简便、费用更低、应用更为广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检查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三维超声盆底超声 MRI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经会阴盆底动态三维超声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结构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贺海燕 张丽萍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739-1741,共3页
目的 探讨与分析经会阴盆底动态三维超声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结构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怀疑“盆底功能障碍”就诊的产后妇女88例,所有产妇均予经会阴盆底动态三维超声,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 在88例产妇中,确诊为... 目的 探讨与分析经会阴盆底动态三维超声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结构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怀疑“盆底功能障碍”就诊的产后妇女88例,所有产妇均予经会阴盆底动态三维超声,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 在88例产妇中,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68例(盆底功能障碍组),占比77.3%。盆底功能障碍组的膀胱颈位置、子宫最低点位置、盆膈裂孔左右径都明显低于非盆底功能障碍组(P<0.05),盆膈裂孔前后径与盆膈裂孔面积都明显高于非盆底功能障碍组(P<0.05)。盆底功能障碍组的膀胱颈位置、膀胱最低点位置、子宫最低点位置都明显低于非盆底功能障碍组(P<0.05),膀胱颈移动度、盆膈裂孔左右径、盆膈裂孔面积、盆膈裂孔前后径都明显高于非盆底功能障碍组(P<0.05)。在88例产妇中,经会阴盆底动态三维超声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70例,经会阴盆底动态三维超声为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8.5%、95.0%。结论 经会阴盆底动态三维超声在产后产妇盆底结构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判断盆底功能障碍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盆底动态三维超声 产后产妇 盆底结构 盆底功能障碍 敏感性
下载PDF
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评估产后女性膀胱颈移动度的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妮妮 马静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453-1454,共2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评估产后女性膀胱颈移动度的变化价值。方法选取顺利完成初次分娩的女性62例作为产后组,同期选择无生育、流产史的体检女性6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评估膀胱颈移动度情况,同时判定与记录所有...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评估产后女性膀胱颈移动度的变化价值。方法选取顺利完成初次分娩的女性62例作为产后组,同期选择无生育、流产史的体检女性6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评估膀胱颈移动度情况,同时判定与记录所有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明确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评估产后女性膀胱颈移动度的诊断价值。结果产后组最大Valsalva状态的膀胱颈位置低于对照组,膀胱颈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静息状态膀胱颈位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产后组的宫颈外口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肛提肌活动度、△L、△A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组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2.2%、93.2%、87.1%。结论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可有效显示产后女性盆底的功能与生物结构变化,通过测定膀胱颈移动度可有效判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 膀胱颈移动度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Valsalva状态 静息状态
下载PDF
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敏森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1322-1325,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诊断及对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1年7月-2022年5月收治女性180例SUI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绝经与否分为绝经组76例,非绝经组104例;另选取同时期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女性160例作...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诊断及对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1年7月-2022年5月收治女性180例SUI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绝经与否分为绝经组76例,非绝经组104例;另选取同时期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女性16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绝经与否分为绝经组58例和非绝经组102例。对比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组间超声参数,比较不同病情阶段各项超声参数。结果病例组绝经期组URA、BND均显著大于病例组非绝经期组,静息状态UIA和最大Valsalva状态PUVA则均显著小于病例组非绝经期组(P<0.05);对照组绝经期组最大Valsalva状态PUVA显著大于对照组非绝经期组(P<0.05);病例组绝经期组URA、BND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绝经期组(P<0.05);病例组非绝经期组URA、BND均显著大于对照组非绝经期组(P<0.05)。病例组轻、中、重度组三组间超声参数两两比较,重度组静息状态UIA、最大Valsalva状态PUVA、URA、BND均显著大于轻、中度组,中度组静息状态UIA、最大Valsalva状态PUVA、URA、BND均显著大于轻度组(P均<0.05)。结论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在女性SUI诊断中可为临床提供科学数据指导,同时还可为患者不同病情评估提供辅助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诊断价值 病情评估
下载PDF
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美妮 陈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8期219-220,共2页
目的:探究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对产后妇女盆底结构及功能改变引起盆底障碍性疾病(PFD)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共170例在本院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患者为例,按照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110例,剖宫产组60例,同时选取75... 目的:探究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对产后妇女盆底结构及功能改变引起盆底障碍性疾病(PFD)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共170例在本院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患者为例,按照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110例,剖宫产组60例,同时选取75例健康未生育女性为对照组,采取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对各组盆底结构参数作分析。结果:顺产组及剖宫产组在静息、屏气向下用力动作、缩肛动作3种状态下其盆膈裂孔左右径、盆膈裂孔前后径、肛提肌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组除静息状态及缩肛状态下盆膈裂孔左右径外其余均显著小于顺产组,(P<0.05);同时初产组状态均优于多产组,(P<0.05);判定最终的阳性检出率,各不同病症类别检出率均高于90%。结论: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对产后妇女盆底结构及功能改变引起PFD能够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障碍性疾病 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 盆底结构 功能改变
下载PDF
经会阴二维、动态三维盆底超声在女性盆腔脏器脱垂中的诊断研究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韵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2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究经会阴二维、动态三维盆底超声在女性盆腔脏器脱垂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8年4月来我科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83例疑似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分成二维联合三维超声组与二维超声组,二维联合三维超声组采用经会阴二维... 目的:探究经会阴二维、动态三维盆底超声在女性盆腔脏器脱垂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8年4月来我科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83例疑似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分成二维联合三维超声组与二维超声组,二维联合三维超声组采用经会阴二维、动态三维盆底超声检查,二维超声组采用经会阴二维盆底超声检查。探讨实施不同超声诊断对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的影响。结果:经会阴二维联合动态三维盆底超声在灵敏度(100.00%)、准确度(98.80%)、特异度(87.50%)上显著比二维盆底超声检查(90.67%、85.54%、37.50%)高(P <0.05)。结论:将经会阴二维联合动态三维盆底超声应用于女性盆腔脏器脱垂诊断中时,能准确对疾病进行诊断,判断患者盆底功能,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力保障,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脏器脱垂 经会阴二维联合动态三维盆底超声 经会阴二维盆底超声 诊断效果
下载PDF
三维盆底超声对正常未育女性盆底肛提肌的顺应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秀明 金佩文 +4 位作者 伍芳芳 韦桂香 毕庶青 张磊 黄惠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4期82-84,共3页
目的:通过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对正常未育女性盆底肛提肌进行观察,分析在不同状态下盆底肛提肌的弹性变化情况,为临床检查提供一种简便快捷的评估方法。方法:选择了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检查的60例正常未孕女性作为观察组,41... 目的:通过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对正常未育女性盆底肛提肌进行观察,分析在不同状态下盆底肛提肌的弹性变化情况,为临床检查提供一种简便快捷的评估方法。方法:选择了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检查的60例正常未孕女性作为观察组,41例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女性作为对照组,通过测量三种状态下的盆底肛提肌的长度,分析在不同状态下盆底肛提肌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静息状态下,两组盆底肛提肌长度相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肛状态下,对照组盆底肛提肌长度变化小于观察组,乏式实验状态下,对照组盆底肛提肌长度变化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缩肛状态下以及乏式实验的结果,对照组的肛提肌应变率均要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缩肛状态下肛提肌变异率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结论:缩肛状态下女性盆底肛提肌应变率较大,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对女性盆底肛提肌测量的各项参数可靠性较高,可以作为观察女性盆底结构,评估女性盆底肛提肌情况的一种有效影像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 女性盆底肛提肌 缩肛状态 评估
下载PDF
三维盆底超声可动态观察初产妇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成成 金永红 +2 位作者 左冬梅 陈光玉 江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5期733-738,共6页
目的分析利用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观察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受到不同分娩形式所产生的影响,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病症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在我院产科门诊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67例,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将患者... 目的分析利用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观察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受到不同分娩形式所产生的影响,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病症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在我院产科门诊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67例,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将患者分为剖宫产组(n=23)和经阴道顺产组(n=44)。利用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对两组患者分别在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位置、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及宫颈外口位置进行观察,计算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宫颈移动度,比较尿道漏斗形成率、膀胱膨出形成率以及类型、子宫脱垂形成率,对比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缩肛及静息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及左右侧肛提肌的厚度,在缩肛情况下,对肛门内外括约肌及肛提肌是否存在撕裂进行观察。结果静息状态下的膀胱颈位置水平远低于剖宫产分娩组(t=-3.43,P<0.05),Valsalva状态膀胱颈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大于剖宫产分娩组(t=3.53、3.82,P<0.05),膀胱膨出发生率高于剖宫产分娩组(t=11.075,P<0.05),静息、缩肛以及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剖宫产分娩组(t=4.17、2.95、2.80,P<0.05)。两组间在膀胱膨出类型上,Ⅱ型膀胱膨出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个类型,且经阴道顺产组膀胱膨出三种类型发生率均高于剖宫产组(χ^(2)=13.39,P<0.05)。而静息状态下的宫颈外口位置、膀胱尿道后角,Valsalva状态下宫颈移动度、尿道漏斗形成、子宫脱垂、直肠膨出以及会阴体过度运动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状态下左右侧肛提肌厚度无明显差异,两组产妇均未发现肛门内外括约肌损伤及肛提肌撕裂。结论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能很好的动态观察到前、中、后盆腔脏器的各项指标,无论哪种分娩方式均可对盆底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相对于经阴道分娩,早期剖宫产分娩组在前盆腔以及肛提肌裂孔面积方面较经阴道顺产组程度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 初产妇 产后早期盆底结构与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