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传释词》“为”字条辨析
1
作者 孙洪伟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2-76,共5页
《经传释词》在虚词研究上的贡献和不足,前人多有论述,但对其中的义项和例句,则缺乏全面详细的辨析。本文选取其中义项较多的“为”字条,对其义项和例句逐一进行检视,观察其例句的分析是否正确,义项的设立是否合理。文章认为“犹用也”... 《经传释词》在虚词研究上的贡献和不足,前人多有论述,但对其中的义项和例句,则缺乏全面详细的辨析。本文选取其中义项较多的“为”字条,对其义项和例句逐一进行检视,观察其例句的分析是否正确,义项的设立是否合理。文章认为“犹用也”“犹使也”“犹则也”“犹与也”“犹有也”五个义项是不能成立的;“犹于也”“犹谓也”“语助也”虽可成立,其中部分例句分析有误。文章还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犹将也”“犹如也”“语助也”三个义项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传释词 “为” 义项 准系 语法化
下载PDF
《经传释词》的排序法及其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于广元 周星莹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124,共4页
《经传释词》创立了按上古声纽排序的方法,这种排序法体现了高邮王氏父子以声为纲的训诂主张,有利于训释虚词,比前人有很大进步,对后人有很大影响,并与西方拼音文字的排序法具有一致性,因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经传释词 排序法 声纽
下载PDF
《经传释词》作者考证 被引量:3
3
作者 于广元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68,共5页
《经传释词》署名王引之,其实应是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二人合作。这在《经传释词》全书的训释中,在王引之自己的多次说明中,在当时诸贤的评说中,在王念孙手校本和其他稿本中,都可以得到证实。
关键词 经传释词 作者 王念孙 王引之 合作
下载PDF
《经传释词》简论 被引量:4
4
作者 单殿元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6-135,共10页
《经传释词》是王引之语言研究的代表作 ,而其父王念孙的见解占有很大成分 ,故应视为父子二人合璧之著。书名不但显示内容 ,还揭示作者语言观念。书中新解多于成说 ,究其原因 ,在于作者善于把古音学和语法学运用到虚词研究中来。该书主... 《经传释词》是王引之语言研究的代表作 ,而其父王念孙的见解占有很大成分 ,故应视为父子二人合璧之著。书名不但显示内容 ,还揭示作者语言观念。书中新解多于成说 ,究其原因 ,在于作者善于把古音学和语法学运用到虚词研究中来。该书主要缺点在于 :义项分合不尽合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传释词 语法学 研究 义项 古音学 语言研究 王念孙 见解 简论 代表作
下载PDF
王引之《经传释词》的学术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吴礼权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5年第4期39-45,共7页
王引之《经传释词》的学术价值吴礼权王引之是清代著名学者,一代训诂学大师。其著作有《经义述闻》、《经传释词》等。其中《经传释词》是一部虚词研究专著,其研究之精湛,为历代学者所交口称誉。历代学者都认为"实字易训,虚字难释... 王引之《经传释词》的学术价值吴礼权王引之是清代著名学者,一代训诂学大师。其著作有《经义述闻》、《经传释词》等。其中《经传释词》是一部虚词研究专著,其研究之精湛,为历代学者所交口称誉。历代学者都认为"实字易训,虚字难释",所以自汉代训诂学兴起、直至元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传释词 王引之 研究 因声求义 一声之转 语法思想 王氏 训诂学 《马氏文通》
下载PDF
《经传释词》语料断限辨正 被引量:1
6
作者 于广元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117,共3页
《经传释词》的语料断限,王引之自己说是至西汉。人们一般都沿用此说。我们考察后发现,《经传释词》运用了大量东汉的语料,尤其是《汉书》中的语料,对《汉书》中的语料,不仅运用的量大,而且运用的方式多样。由此可见,《经传释词》的语... 《经传释词》的语料断限,王引之自己说是至西汉。人们一般都沿用此说。我们考察后发现,《经传释词》运用了大量东汉的语料,尤其是《汉书》中的语料,对《汉书》中的语料,不仅运用的量大,而且运用的方式多样。由此可见,《经传释词》的语料断限应该是至东汉。这与清代其他一些学者的做法是一致的。王引之所说的"西汉",可能是"两汉"之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传释词 语料 西汉 东汉
下载PDF
《经传释词》“不”“丕”助词说辨误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瑞明 《励耘语言学刊》 2006年第1期192-207,共16页
《经传释词》说“不”“丕”是助词。杨树达、俞敏既肯定此观点又对他的部分例句曾有否定。笔者本文证明,此条的观点完全是错误的,全部例句都不能成立。它们属四种不同情况,都是有词汇意义的。第一类,“丕”的意思是:大。“不”是... 《经传释词》说“不”“丕”是助词。杨树达、俞敏既肯定此观点又对他的部分例句曾有否定。笔者本文证明,此条的观点完全是错误的,全部例句都不能成立。它们属四种不同情况,都是有词汇意义的。第一类,“丕”的意思是:大。“不”是“丕”的通假。第二类,例句实际是反问句,“不”字是否定副词的常义。第三类,句子是单纯否定,“不”字也是表示否定。第四类,是衍文、复辅音等杂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传释词 “不” “丕” 辨误
下载PDF
从《经传释词》的虚词分类看其系统观和语法观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彦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0-26,共7页
本文以《经传释词》的词类名为依据和线索,整理出《释词》中所包含的虚词词类系统,共有叹词、助词、代词、连词、副词、介词等几大类,其中还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类。从这个词类系统可以看出,在系联语词并将之归类的过程中,《释词》已体现... 本文以《经传释词》的词类名为依据和线索,整理出《释词》中所包含的虚词词类系统,共有叹词、助词、代词、连词、副词、介词等几大类,其中还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类。从这个词类系统可以看出,在系联语词并将之归类的过程中,《释词》已体现了一定的语言系统思想;能从语法意义和功能分布的角度来区分词类,这又是一种进步的语法观念。这两方面的结合促成了《释词》词类研究上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传释词 分类 系统观 语法观
下载PDF
“无宁(毋宁)”、“无亦”论析—评《经传释词》、《词诠》“无”字“无宁(毋宁)”“无亦”例句 被引量:1
9
作者 姚徽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关键词 训诂 "无宁" "毋宁" 无亦 经传释词 无字
下载PDF
《经传释词》笺注·“云员”
10
作者 贾璐 章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92-94,98,共4页
《经传释词》十卷,清王引之撰。一般认为,此书代表着传统训诂学研究虚词的最高水平。然而,王引之受传统训诂学逐字为训的影响,在一些问题例如义项分合的处理上常常不够理想。本文通过对《经传释词》"云员"字条的梳理,试图实... 《经传释词》十卷,清王引之撰。一般认为,此书代表着传统训诂学研究虚词的最高水平。然而,王引之受传统训诂学逐字为训的影响,在一些问题例如义项分合的处理上常常不够理想。本文通过对《经传释词》"云员"字条的梳理,试图实事求是地对王引之的虚词研究进行分析评价,以期从中窥见王氏治学的门径,并检讨其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传释词 云员 义项分合
下载PDF
王引之《经传释词》编撰思想述论
11
作者 赵宣 单殿元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1年第2期98-101,共4页
作者通过研读原典,探颐索隐,以书名、编次、条目这三个独特的视角,条分缕析了一代小学名著《经传释词》的编撰思想。文章旨在说明,王氏父子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者,对今天的古文献学研究意义尤为深远。
关键词 王引之 经传释词 编撰思想
下载PDF
论改变句子语气而释词——评《经传释词》以来某些辞书的倾向
12
作者 马固钢 《辞书研究》 CSSCI 1997年第5期20-28,共9页
关键词 经传释词 反问句 “不” 陈述句 《古书虚字集 辞书 反问语气 “何” 感叹句
下载PDF
试析王引之《经传释词》中的虚词“爰”
13
作者 张瑞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84-86,共3页
"爰"是比较古的一个虚词,在春秋战国以后的书籍中就很少用到了,因而其意义和用法也很难被人理解。直到清代,王引之才对虚词"爰"的意义和用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并撰其义于《经传释词》之中。文章就《经传释词》卷二&qu... "爰"是比较古的一个虚词,在春秋战国以后的书籍中就很少用到了,因而其意义和用法也很难被人理解。直到清代,王引之才对虚词"爰"的意义和用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并撰其义于《经传释词》之中。文章就《经传释词》卷二"爰"的释义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指出了王引之在释虚词方面的三点不足,即义项当分而未分、误把实义当虚义和单字为训易歧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引之 经传释词
下载PDF
《经传释词》的训诂特色评介
14
作者 田耕渔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22-27,共6页
本文对清代训诂学家王引之《经传释词》一书的考证,认为此书以声音训诂为主要方法以诠释古代汉语虚词系统,全书以声纽系统"七音"划分为十卷,对于一百六十个虚字加以分字编次。通过对"如"、"因"、"以... 本文对清代训诂学家王引之《经传释词》一书的考证,认为此书以声音训诂为主要方法以诠释古代汉语虚词系统,全书以声纽系统"七音"划分为十卷,对于一百六十个虚字加以分字编次。通过对"如"、"因"、"以"、"與"、"终众"、"羌"等条目的考证,认为此书运用声同义近的原则以考察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有许多条目破除了千年训诂的疑惑,具有创造意义。因此,《经传释词》以声音训诂训解虚词,是抓住了解释复杂纷纭的古代汉语虚词系统的正确方法,是一部具有创造性的虚词著作。此书也存在不少瑕疵,如过分信从声训,误以实词解作虚词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传释词 声音训诂 特色
下载PDF
《虚字说》与《经传释词》研究方法比较
15
作者 杜利军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7-60,共4页
《虚字说》是我国第一部以"虚字"命名的文言虚字专著,并首次全面运用"神情声气"理论研究虚词。《经传释词》是中国传统语言学史上一部杰出的虚词专著。两书都采用了比较归纳法、上下文联系法和推究本义法,而《经传... 《虚字说》是我国第一部以"虚字"命名的文言虚字专著,并首次全面运用"神情声气"理论研究虚词。《经传释词》是中国传统语言学史上一部杰出的虚词专著。两书都采用了比较归纳法、上下文联系法和推究本义法,而《经传释词》运用的"因声求义"法与《虚字说》运用的"因声求气"法则彰显了两书研究方法的不同特点,也体现了训诂学派与修辞学派不同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字说》 经传释词 研究方法
下载PDF
《经传释词》“所”释发疑
16
作者 赖积船 《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1-65,共5页
《经传释词》把“所”解释为“若”、为“可” ,如果仅从句法功能角度考察 ,结论自然正确 ,如果从篇章功能角度考虑 ,则还有很多不妥之处。并且认为 ,《经传释词》解释为“若”、“可”的“所” ,都可以用泛指指示代词来解释 ,它不仅具... 《经传释词》把“所”解释为“若”、为“可” ,如果仅从句法功能角度考察 ,结论自然正确 ,如果从篇章功能角度考虑 ,则还有很多不妥之处。并且认为 ,《经传释词》解释为“若”、“可”的“所” ,都可以用泛指指示代词来解释 ,它不仅具有句法上的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传释词 句法功能 篇章功能 语义照应 主述位结构
下载PDF
略论《经传释词》在虚词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保尔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7-59,共3页
王引之、刘淇潜心研究,独力著述,以不同的学术视角和独立观点,不约而同地推动了虚词研究的历史进程,他们之间并无学术渊源关系。《经传释词》对于汉语语言学具有独特魁力。
关键词 三引之 王氏父子 经传释词 《助字辨略》
下载PDF
《助字辨略》、《经传释词》比较略述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建明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4-55,共2页
《助字辨略》和《经传释词》都是古代研究汉语虚词的专著,它们在学术上各有所长。本文从两书的体例、撰著的出发点和目的、语法思想、虚词研究的方法、引据以及不足等五个方面对二者做了一个粗略的比较, 以便于大家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 《助字辨略》和《经传释词》都是古代研究汉语虚词的专著,它们在学术上各有所长。本文从两书的体例、撰著的出发点和目的、语法思想、虚词研究的方法、引据以及不足等五个方面对二者做了一个粗略的比较, 以便于大家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两部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字辨略》 经传释词 汉语虚
下载PDF
《经传释词》在汉语语法学上的地位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静贤 吴礼权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对《经传释词》的性质,学术界历来争论不已。大致说来有两派:一派认为《经传释词》是语法学专著,一派认为《经传释词》是训诂学著作,而我们认为《经传释词》按传统观念与分类属于训诂学,按现代语言学观点,它应属于语法学范畴。但不管依... 对《经传释词》的性质,学术界历来争论不已。大致说来有两派:一派认为《经传释词》是语法学专著,一派认为《经传释词》是训诂学著作,而我们认为《经传释词》按传统观念与分类属于训诂学,按现代语言学观点,它应属于语法学范畴。但不管依什么标准分类,《经传释词》在汉语语法学上的地位是不可抹煞的。一《经传释词》关于虚词的认识符合汉语发展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虚 现代语言学 经传释词 句式 句子结构 术语 汉语语法学史 结构对称
下载PDF
词气、训诂与音韵——《经传释词》的得失 被引量:1
20
作者 毛毓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51-56,共6页
词气、训诂与音韵三者关系至为密切,在解读古籍、尤其是解读先秦古籍中的语词时,尤当注意。以王引之《经传释词》为例,评述该书在运用词气、训诂及音韵来解释语词时的得与失。凡其所得,皆在于作者能通词气、明音韵、达训诂,三者统而观... 词气、训诂与音韵三者关系至为密切,在解读古籍、尤其是解读先秦古籍中的语词时,尤当注意。以王引之《经传释词》为例,评述该书在运用词气、训诂及音韵来解释语词时的得与失。凡其所得,皆在于作者能通词气、明音韵、达训诂,三者统而观之、交互为用,故释词解语,所到冰释;凡其所失,即在于作者不能将三者统筹兼顾而以主观为之,故往往扞格难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氏 经传释词 音韵 一声之转 “之” 虚义 训诂 “于” 郑笺 “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