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温病脉证并治”篇精读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建宇 李彦知 +2 位作者 刘东 刘应科 孙光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1期10-19,共10页
学习中医的人都知道,温病学肇始于《伤寒杂病论》.然而,很多人却没有了解到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温病脉证并治”这一重要篇章.因为有一些中医人根本就不知道《伤寒杂病论》有白云阁藏本,也不知道这个藏本的木刻原版就保存在... 学习中医的人都知道,温病学肇始于《伤寒杂病论》.然而,很多人却没有了解到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温病脉证并治”这一重要篇章.因为有一些中医人根本就不知道《伤寒杂病论》有白云阁藏本,也不知道这个藏本的木刻原版就保存在南阳医圣祠(南阳张仲景博物馆),是国家二级文物,是医圣祠镇馆之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白云阁藏本 伤寒杂病论 经典温课
下载PDF
试论茯苓四逆汤证 被引量:7
2
作者 姚耿圳 邹旭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2期13-14,共2页
茯苓四逆汤乃仲景为伤寒"发汗,若下后,病仍不解,烦躁者"而设之方。对于该方病机为阴阳两虚一说,目前基本认识一致;方中附子生用回阳救逆,干姜温中散寒,炙甘草既益气补中,又可缓解附子的毒性,人参益气生津,诸药合而回阳益阴,这是历代... 茯苓四逆汤乃仲景为伤寒"发汗,若下后,病仍不解,烦躁者"而设之方。对于该方病机为阴阳两虚一说,目前基本认识一致;方中附子生用回阳救逆,干姜温中散寒,炙甘草既益气补中,又可缓解附子的毒性,人参益气生津,诸药合而回阳益阴,这是历代医家的共同认识。对其中重用茯苓之意,历来解释不一。成无己曰"茯苓人参益阴";柯韵柏言"茯苓以滋阴";程郊情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四逆汤证 经方 经典温课 伤寒论 方剂学
下载PDF
疏肝治便秘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玉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10期144-144,共1页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病症,排便间隔2d以上,粪质干硬,排便困难即可诊断,便秘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但与五脏的关系密切[1],正如《素问·五脏别论》曰:"魄门亦为五脏使"。
关键词 便秘 魄门 疏肝解郁 经典温课
下载PDF
浅谈肝为“将军之官”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玉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4期6-7,共2页
鉴于肝喜条达恶抑郁的生理特性及其特殊的生理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被喻为将军说明肝在人体像将军保卫国家一样,具有抵御外邪护卫机体的作用,若肝功能失调极易干犯他脏引起各种疾病。肝的... 鉴于肝喜条达恶抑郁的生理特性及其特殊的生理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被喻为将军说明肝在人体像将军保卫国家一样,具有抵御外邪护卫机体的作用,若肝功能失调极易干犯他脏引起各种疾病。肝的卫外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元气升发和敷布、升发卫气、疏利气血、协调脏腑、调畅情志、排泄废物等六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经典温课
下载PDF
肝司二便的理论浅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玉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5期7-7,共1页
二便的通畅除了与脾胃、肾等脏腑相关之外,与肝之疏泄也有密切的联系,肝主要通过疏泄作用调节二便的形成和排泄。一旦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就容易出现二便排泄异常的疾患,故称为肝主二便。
关键词 二便 经典温课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谈《伤寒论》的随证疗法思想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国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年第11期1316-1317,共2页
"随证疗法"一词是朱颜在《中医学术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随证疗法这个名词,是根据张仲景《伤寒论》中‘随证治之’一语而起的,其含义是随证候的出现与发展,给以不同治疗的意思,就是某几个有关系的症状,同时出现... "随证疗法"一词是朱颜在《中医学术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随证疗法这个名词,是根据张仲景《伤寒论》中‘随证治之’一语而起的,其含义是随证候的出现与发展,给以不同治疗的意思,就是某几个有关系的症状,同时出现的时候,有一定类型的症候群出现的时候,给以一定的治疗;同一类型的症候群在病情发展中,增加或减少其中某一个或几个症状时,也有不同的治疗"。随证疗法基本上是调节机能的治疗方法,对于症状的处理采取积极的态度,它不同于西医的对症治疗,它不是完全为了消灭或减轻疾病的症状,而是根据疾病症状的出现或变化,去认识疾病发展过程中证的变化和转归趋势,针对不同的证而施用不同的治法。不同的病可以有相同的证,相同的病可以有不同的证。"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随证施治,随证加减是《伤寒论》重要的治疗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辨证 随证疗法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经典温课
下载PDF
“睹奥升堂”与堂、室、奥释析
7
作者 周利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年第1期50-50,共1页
唐代医家王焘出身仕宦,一生官运亨通。他长期主持弘文馆的工作,深入研究并辑录了弘文馆所藏图籍方书,于天宝十一年,写成了《外台秘要》四十卷。该书内容宏富,次序分明。
关键词 医救 经典温课 堂、室、奥
下载PDF
《伤寒论》第39条原文析疑 被引量:1
8
作者 龚艳桥 戴天木 《光明中医》 2008年第7期921-922,共2页
关键词 《伤寒论》 39条析疑 中医经典温课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金匮要略》热入血室的治疗特色浅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於堃 戚团结 《光明中医》 2008年第11期1795-1795,共1页
关键词 《金匮要略》 热入血室 经典温课 医话
下载PDF
浅论中医学天人一体观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成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7期2-3,共2页
《内经》一书从多方面论及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自然界四时,气候及风、寒、暑、湿、燥、火等息息相关。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本文就自然气候对人体生理及病理变... 《内经》一书从多方面论及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自然界四时,气候及风、寒、暑、湿、燥、火等息息相关。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本文就自然气候对人体生理及病理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略书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天人合一 病因病机 经典温课 治未病
下载PDF
论《伤寒论》发热的辨证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保红 《光明中医》 2008年第9期1247-1250,共4页
关键词 《伤寒论》 发热 中医经典温课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浅论建中系列方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春江 梁凤兰 +3 位作者 王清贤 朱叶珊 石志敏 曹自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9期1-2,共2页
大、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均源于张仲景,为建中系列方。三建中汤法是治疗五脏虚劳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后世《脾胃论》甘温健脾、补土升阳的理论渊源。建中汤法,即建立中气,补益中气之法,是内科脾胃病及其他各科病见脾胃虚损证的非常常... 大、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均源于张仲景,为建中系列方。三建中汤法是治疗五脏虚劳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后世《脾胃论》甘温健脾、补土升阳的理论渊源。建中汤法,即建立中气,补益中气之法,是内科脾胃病及其他各科病见脾胃虚损证的非常常用的治法,应用非常广泛。1三建中汤方组成与主治证候小建中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即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使辛温发表之剂变为温中补虚之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建中汤 大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经典温课 经方
下载PDF
《中藏经》脏腑辨证八纲概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武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24期11-11,共1页
脏腑辨证在《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已具萌芽,但真正使之系统化,应当说肇始于《中藏经》。《中藏经》是华佗的弟子或其后人辑录而成,它的最大成就,就是以脏腑脉证为中心,广搜而精选上古医籍之中论阴阳、析寒热、分虚实、辨... 脏腑辨证在《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已具萌芽,但真正使之系统化,应当说肇始于《中藏经》。《中藏经》是华佗的弟子或其后人辑录而成,它的最大成就,就是以脏腑脉证为中心,广搜而精选上古医籍之中论阴阳、析寒热、分虚实、辨脏腑、言脉证之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藏经》 脏腑辨证 八纲 经典温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