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温病脉证并治”篇精读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杨建宇
李彦知
刘东
刘应科
孙光荣
-
机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知医堂中医专科门诊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
-
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1期10-19,共10页
-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孙光荣传承工作室项目
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北京东城区)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名老中医工作室项目
-
文摘
学习中医的人都知道,温病学肇始于《伤寒杂病论》.然而,很多人却没有了解到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温病脉证并治”这一重要篇章.因为有一些中医人根本就不知道《伤寒杂病论》有白云阁藏本,也不知道这个藏本的木刻原版就保存在南阳医圣祠(南阳张仲景博物馆),是国家二级文物,是医圣祠镇馆之宝.
-
关键词
温病
白云阁藏本
伤寒杂病论
经典温课
-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试论茯苓四逆汤证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姚耿圳
邹旭
-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省中医院
-
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2期13-14,共2页
-
文摘
茯苓四逆汤乃仲景为伤寒"发汗,若下后,病仍不解,烦躁者"而设之方。对于该方病机为阴阳两虚一说,目前基本认识一致;方中附子生用回阳救逆,干姜温中散寒,炙甘草既益气补中,又可缓解附子的毒性,人参益气生津,诸药合而回阳益阴,这是历代医家的共同认识。对其中重用茯苓之意,历来解释不一。成无己曰"茯苓人参益阴";柯韵柏言"茯苓以滋阴";程郊情云;
-
关键词
茯苓四逆汤证
经方
经典温课
伤寒论
方剂学
-
分类号
R289.5
[医药卫生—方剂学]
-
-
题名疏肝治便秘
被引量:9
- 3
-
-
作者
王玉芳
-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10期144-144,共1页
-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项目[No:410500001]
-
文摘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病症,排便间隔2d以上,粪质干硬,排便困难即可诊断,便秘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但与五脏的关系密切[1],正如《素问·五脏别论》曰:"魄门亦为五脏使"。
-
关键词
便秘
魄门
疏肝解郁
经典温课
-
分类号
R256.3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浅谈肝为“将军之官”
被引量:10
- 4
-
-
作者
王玉芳
-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4期6-7,共2页
-
基金
国家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No:410500001]
-
文摘
鉴于肝喜条达恶抑郁的生理特性及其特殊的生理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被喻为将军说明肝在人体像将军保卫国家一样,具有抵御外邪护卫机体的作用,若肝功能失调极易干犯他脏引起各种疾病。肝的卫外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元气升发和敷布、升发卫气、疏利气血、协调脏腑、调畅情志、排泄废物等六个方面。
-
关键词
肝
《黄帝内经》
经典温课
-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肝司二便的理论浅析
被引量:3
- 5
-
-
作者
王玉芳
-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学科
-
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5期7-7,共1页
-
基金
国家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No:410500001]
-
文摘
二便的通畅除了与脾胃、肾等脏腑相关之外,与肝之疏泄也有密切的联系,肝主要通过疏泄作用调节二便的形成和排泄。一旦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就容易出现二便排泄异常的疾患,故称为肝主二便。
-
关键词
肝
二便
经典温课
中医基础理论
-
分类号
R223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谈《伤寒论》的随证疗法思想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王国强
-
机构
河南中医学院
-
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年第11期1316-1317,共2页
-
文摘
"随证疗法"一词是朱颜在《中医学术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随证疗法这个名词,是根据张仲景《伤寒论》中‘随证治之’一语而起的,其含义是随证候的出现与发展,给以不同治疗的意思,就是某几个有关系的症状,同时出现的时候,有一定类型的症候群出现的时候,给以一定的治疗;同一类型的症候群在病情发展中,增加或减少其中某一个或几个症状时,也有不同的治疗"。随证疗法基本上是调节机能的治疗方法,对于症状的处理采取积极的态度,它不同于西医的对症治疗,它不是完全为了消灭或减轻疾病的症状,而是根据疾病症状的出现或变化,去认识疾病发展过程中证的变化和转归趋势,针对不同的证而施用不同的治法。不同的病可以有相同的证,相同的病可以有不同的证。"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随证施治,随证加减是《伤寒论》重要的治疗观点。
-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辨证
随证疗法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经典温课
-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睹奥升堂”与堂、室、奥释析
- 7
-
-
作者
周利
-
机构
河南中医学院
-
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年第1期50-50,共1页
-
文摘
唐代医家王焘出身仕宦,一生官运亨通。他长期主持弘文馆的工作,深入研究并辑录了弘文馆所藏图籍方书,于天宝十一年,写成了《外台秘要》四十卷。该书内容宏富,次序分明。
-
关键词
医救
经典温课
堂、室、奥
-
分类号
R2-5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伤寒论》第39条原文析疑
被引量:1
- 8
-
-
作者
龚艳桥
戴天木
-
机构
湖北中医学院
-
出处
《光明中医》
2008年第7期921-922,共2页
-
-
关键词
《伤寒论》
39条析疑
中医经典温课
中医基础理论
-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金匮要略》热入血室的治疗特色浅析
被引量:3
- 9
-
-
作者
於堃
戚团结
-
机构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北京中医医院
-
出处
《光明中医》
2008年第11期1795-1795,共1页
-
-
关键词
《金匮要略》
热入血室
经典温课
医话
-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浅论中医学天人一体观
被引量:2
- 10
-
-
作者
李成余
-
机构
重庆市南岸区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
-
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7期2-3,共2页
-
文摘
《内经》一书从多方面论及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自然界四时,气候及风、寒、暑、湿、燥、火等息息相关。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本文就自然气候对人体生理及病理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略书浅见。
-
关键词
《内经》
天人合一
病因病机
经典温课
治未病
-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论《伤寒论》发热的辨证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陈保红
-
机构
河南省伊川县人民医院
-
出处
《光明中医》
2008年第9期1247-1250,共4页
-
-
关键词
《伤寒论》
发热
中医经典温课
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浅论建中系列方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蔡春江
梁凤兰
王清贤
朱叶珊
石志敏
曹自新
-
机构
河北唐山市中医医院消化科
河北唐山市中医医院心内科
河北迁安市中医医院
-
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9期1-2,共2页
-
基金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No:2009079]
-
文摘
大、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均源于张仲景,为建中系列方。三建中汤法是治疗五脏虚劳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后世《脾胃论》甘温健脾、补土升阳的理论渊源。建中汤法,即建立中气,补益中气之法,是内科脾胃病及其他各科病见脾胃虚损证的非常常用的治法,应用非常广泛。1三建中汤方组成与主治证候小建中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即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使辛温发表之剂变为温中补虚之剂。
-
关键词
小建中汤
大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经典温课
经方
-
分类号
R289.5
[医药卫生—方剂学]
-
-
题名《中藏经》脏腑辨证八纲概略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薛武更
-
机构
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24期11-11,共1页
-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孙光荣教授中和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项目
北京第四批名老中医传承工作项目
-
文摘
脏腑辨证在《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已具萌芽,但真正使之系统化,应当说肇始于《中藏经》。《中藏经》是华佗的弟子或其后人辑录而成,它的最大成就,就是以脏腑脉证为中心,广搜而精选上古医籍之中论阴阳、析寒热、分虚实、辨脏腑、言脉证之理,
-
关键词
《中藏经》
脏腑辨证
八纲
经典温课
-
分类号
R2-52
[医药卫生—中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