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的围手术期非神经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迎松 解京明 +6 位作者 赵智 张颖 李韬 毕尼 施志约 蒋文斌 彭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主要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3年12月来自单中心的105例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均接受了一期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目的: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主要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3年12月来自单中心的105例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均接受了一期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信息,围手术期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和围手术期非神经并发症进行统计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18.9±8.1岁。主弯侧凸Cobb角术前为108.9°±25.5°,末次随访时为37.2°±16.8°;节段性后凸术前为89.8°±31.1°,末次随访时为30.4°±15.3°。手术平均切除1.31个椎节,固定涉及13.6±2.8个节段。至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平衡矫正70.9%,矢状面平衡矫正53.4%。共24例患者(22.9%)发生了31例次非神经并发症事件:13例患者发生16例次呼吸系统并发症;7例患者发生9例次心血管不良事件;1例恶性高热;1例单眼失明;3例创口感染;1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术后1d死亡。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14/49),以及切除T6或者以上节段椎体的患者(4/10),显示了较多的非神经并发症的趋势。此外,非特发性畸形,超过150°的极度重度脊柱侧凸,术前用力肺活量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低于预计值40%,以及术中失血量超过5000ml是非神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经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的患者,围手术期中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并与患者肺功能状况不佳及术中失血量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术后神经功能障碍1例
2
作者 唐磊 贾思宇 +2 位作者 王勃霏 赵红卫 陈海丹 《巴楚医学》 2023年第1期7-10,共4页
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术(PVCR)是重度角状后凸脊柱畸形患者的常用手术方式,基层医院开展较少,缺乏相应手术经验,术后矫形效果不理想,且易发生神经并发症。本文报告我院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接受PVCR,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1例,以加强基层医院对... 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术(PVCR)是重度角状后凸脊柱畸形患者的常用手术方式,基层医院开展较少,缺乏相应手术经验,术后矫形效果不理想,且易发生神经并发症。本文报告我院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接受PVCR,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1例,以加强基层医院对PVCR的认识,提高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后神经功能障碍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下载PDF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重建术治疗腰椎肿瘤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庄勇 尚显文 +1 位作者 刘淼 张皓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4期749-750,共2页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行经后路全脊椎切除重建术治疗腰椎肿瘤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分块切除,观察组采用整块切除重建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术前、术后VAS评分和神经功...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行经后路全脊椎切除重建术治疗腰椎肿瘤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分块切除,观察组采用整块切除重建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术前、术后VAS评分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对照组手术时间少于观察组;两组术前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两组复发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显著;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84例患者均有1级以上恢复。经后路治疗全脊椎切除重建术治疗腰椎肿瘤有效可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重建 腰椎肿瘤
下载PDF
僵硬型脊柱畸形患者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后近段交界性后凸的高危因素分析
4
作者 臧怡宁 隋启军 +1 位作者 邢耀文 范春海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第20期35-36,共2页
目的分析僵硬型脊柱畸形患者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R)后近段交界性后凸(PJK)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PVCR治疗的205例僵硬型脊柱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2年后是否发生PJK将205例患者分为PJK组... 目的分析僵硬型脊柱畸形患者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R)后近段交界性后凸(PJK)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PVCR治疗的205例僵硬型脊柱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2年后是否发生PJK将205例患者分为PJK组(51例)和正常组(15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时拍摄的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患者经PVCR治疗后发生PJK的高危因素。结果PJK组和正常组患者在年龄、合并骨质疏松、手术固定椎体数、身体质量指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发病原因、切除椎体位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JK组和正常组患者的术后TK、术后LL、术前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PI、术前TK、术前LL、术后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手术固定椎体数>5、身体质量指数>25.16kg/m^(2)、术前SS<25.00°是患者行PVCR后发生PJK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手术固定椎体数>5、身体质量指数>25.16kg/m^(2)、术前SS<25.00°是患者行PVCR后发生PJK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硬型脊柱畸形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近段交界性后凸 高危因素
原文传递
胸椎椎弓根髓腔内径CT分型在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矫形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颖 解京明 +3 位作者 王迎松 毕尼 赵智 李韬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胸椎椎弓根髓腔内径CT分型在对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行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矫形徒手植钉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4年10月-2010年7月对56例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一期行PVCR矫形,T2... 目的探讨基于胸椎椎弓根髓腔内径CT分型在对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行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矫形徒手植钉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4年10月-2010年7月对56例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一期行PVCR矫形,T2~12共植入1 098枚椎弓根螺钉。于CT片测量胸椎椎弓根髓腔内径,并划分为4个区间:区间1(0~1.0 mm),区间2(1.1~2.0 mm),区间3(2.1~3.0 mm),区间4(>3.1 mm);对各区间椎弓根螺钉植钉成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结果将无统计学意义的区间合并,再次行统计学分析。根据Lenke的椎弓根形态学分型,行各型植钉成功率统计学分析。结果 1 098枚胸椎椎弓根螺钉中,826枚(75.23%)植钉成功。根据髓腔内径分区,除区间3与区间4椎弓根植钉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40,P=0.111)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区间3、4合并后,区间1、2、3植钉成功率分别为35.05%、65.34%、88.3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根据Lenke的椎弓根形态学分型,A、B、C、D型植钉成功率分别为82.31%、83.40%、80.00%、30.28%,D型植钉成功率显著低于其余各型(P<0.008),其余各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基于胸椎椎弓根髓腔内径CT分型标准,Ⅰ型椎弓根占总数的17.67%,凹、凸侧椎弓根分别为24.59%、10.75%;Ⅱa型占总数的16.03%,凹、凸侧分别为21.13%、10.93%;Ⅱb型占总数的66.30%,凹、凸侧分别为54.28%、78.32%。各型凹、凸侧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胸椎椎弓根髓腔内径提出了量化分型标准,Ⅰ型为无髓腔型,椎弓根内径0~1.0 mm;Ⅱ型为有髓腔型,其中Ⅱa型椎弓根内径为1.1~2.0 mm,Ⅱb型>2.1 mm。该分型标准可在行PVCR时指导徒手植入胸椎椎弓根螺钉,但其有效性需进一步临床观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僵硬性脊柱畸形 椎弓根螺钉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