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临床应用中预防医院感染 被引量:4
1
作者 许新平 车淑女 张小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2-812,共1页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医院感染控制 措施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危重症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谢巧庆 何美群 +1 位作者 司徒妙琼 陈静蓉 《临床护理杂志》 2013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7月~11月采用PICC置管和周围静脉留置针的危重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置管。比较两...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7月~11月采用PICC置管和周围静脉留置针的危重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置管。比较两组穿刺次数,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穿刺次数少、置管时间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ICC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深静脉置管技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可应用于新生儿抢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疾病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玉榕 赵海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07年第10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术后患者 胃癌 肠外营养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运用(附48例报告)
4
作者 汤忠秀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6期540-541,共2页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化疗患者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 长期静脉输液 PICC技术 经外周静脉 血标本采集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穿刺点非炎性渗液护理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惠玉 郝瑾祎 +1 位作者 朱莉 祁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81-782,共2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in.serted center catheter,PICC)是经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导管尖端达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1]。目前,PICC已成为肿瘤患者、静脉高营养患者和危重症患者重要的给药...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in.serted center catheter,PICC)是经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导管尖端达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1]。目前,PICC已成为肿瘤患者、静脉高营养患者和危重症患者重要的给药途径。行PICC置管可最大程度保护肿瘤患者的外周血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 非炎性渗液 护理
下载PDF
AIDET沟通降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焦虑情绪 被引量:1
6
作者 俞杨 李玲莉 陈晓 《中国乡村医药》 2017年第3期11-11,共1页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是长期输液、静脉化疗患者重要的输液途径和方式,由于本身的疾病较严重,加上PICC导管留置在体外较长,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担。过度焦虑等负面情绪将会引起肌肉痉挛,血管收缩,直接影响置管的顺利进行。笔...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是长期输液、静脉化疗患者重要的输液途径和方式,由于本身的疾病较严重,加上PICC导管留置在体外较长,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担。过度焦虑等负面情绪将会引起肌肉痉挛,血管收缩,直接影响置管的顺利进行。笔者在穿刺前采用AIDET沟通方式以减轻女性患者的心理负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化疗患者 焦虑情绪 通降 PICC 长期输液 输液途径 导管留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3
7
作者 马丽军 朱翠敏 孙桂华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比较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两种方法在中晚期肿瘤患者化疗及姑息对症支持中应用的优劣性。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7月至... 目的:比较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两种方法在中晚期肿瘤患者化疗及姑息对症支持中应用的优劣性。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间需化疗或长期营养支持治疗住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PICC组60例,CVC组60例。比较此两种置管方法在一次性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差异。结果:PICC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96.67%)高于CVC组(90.00%),p=0.2720;平均留置时间PICC组(72±42.81d)长于CVC组(62.77±40.2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总并发症的发生率PICC组显著低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PICC与锁骨下静脉在置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但PICC长期留置的并发症显著低于CVC置管,对于有不同疾病条件的患者,根据适应症选择不同途径置管,满足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及营养支持的需要,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锁骨下静脉 恶性肿瘤患者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护理分析及并发症防治 被引量:8
8
作者 李丽凡 黄向薇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5期237-238,共2页
目的分析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的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找到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50例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50例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46例,成功率92%,至化疗结束发生静脉炎1例、... 目的分析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的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找到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50例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50例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46例,成功率92%,至化疗结束发生静脉炎1例、导管堵塞1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导管相关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总计8%。结论 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如能及时发现,并根据其发生原因及时正确处理,一般均可解除。但应以预防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护理 并发症防治
下载PDF
彩色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昌娣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20期115-116,共2页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由于其操作简单安全、穿刺痛苦小、留置时问长、经培训后护士可独立操作等优点已被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认可,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用于肿瘤化疗患者。常规行经外周中心静脉(PICC)置管的首要条件是患者肘部...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由于其操作简单安全、穿刺痛苦小、留置时问长、经培训后护士可独立操作等优点已被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认可,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用于肿瘤化疗患者。常规行经外周中心静脉(PICC)置管的首要条件是患者肘部有可直视或可触摸的血管。对于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改良塞丁格技术 经外周中心静脉 护理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护理分析及并发症防治
10
作者 王金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2期139-142,共4页
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护理方法。方法 将我院需进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患者分成对照、研究组,对照组单独进行PICC,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舒适度、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护理方法。方法 将我院需进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患者分成对照、研究组,对照组单独进行PICC,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舒适度、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等指标均相比对照组得到提高,P<0.05。结论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采取护理干预后,可防治并发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护理方法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护理分析及并发症防治
11
作者 侯春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5期00133-00133,共1页
为了增强化疗放疗治疗效果,采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是有效方式。对在我院接受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置管可能造成的并发症及其引起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并发症防治措施。经外周中心静脉... 为了增强化疗放疗治疗效果,采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是有效方式。对在我院接受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置管可能造成的并发症及其引起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并发症防治措施。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能够显著提升了一次性置管成功的可能性,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并发症防治措施能够大幅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护理措施 并发症防治
下载PDF
对进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患者的护理体会及防治并发症的方法
12
作者 陈文化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年第7期244-245,共2页
目的:总结对实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患者的护理方法和防治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30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这30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为100%。②... 目的:总结对实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患者的护理方法和防治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30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这30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为100%。②在此30例患者中,发生静脉炎的患者有1例,穿刺点出现渗血、红肿现象的患者有3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有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恰当的防治措施是预防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护理体会 并发症防治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护理干预分析
13
作者 余凤鸣 杨桂蓉 +1 位作者 巫文华 方明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128-131,共4页
探究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护理干预。方法:在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中共纳入100个病例,分为组①和组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而后者则选择临床十分常用的传统护理。结果:... 探究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护理干预。方法:在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中共纳入100个病例,分为组①和组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而后者则选择临床十分常用的传统护理。结果:组①和组2的各项指标(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导管出口部位感染发生率、导管微生物定植感染的所占比例、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等指标的评分)中,观察组的结果更令人满意(P<0.05)。结论:加强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并且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值得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导管相关性感染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前馈控制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静脉炎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惠 《右江医学》 2010年第6期783-785,共3页
关键词 前馈控制 中心静脉管术 静脉炎管理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探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晓燕 陈华燕 《当代医学》 2017年第5期52-53,共2页
目的探究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予以经外周静脉置管技术(PICC)的临床研究以及护理方法。方法择取极低出生体重儿225例,治疗期间患儿接受PICC置管技术的为113例为实验组,未接受PICC置管技术的患儿为11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探究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予以经外周静脉置管技术(PICC)的临床研究以及护理方法。方法择取极低出生体重儿225例,治疗期间患儿接受PICC置管技术的为113例为实验组,未接受PICC置管技术的患儿为11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接受PICC技术的穿刺次数(1.3±0.2)次短于对照组(9.5±2.2)次,置管时间(12.4±5.8)d均高于对照组(2.5±1.3)d,且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5例(22.12%)均低于对照组52例(4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是较为安全的一种可靠性静脉置管技术。与此同时,在置管期间对于患儿予以一定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广泛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 极低出生体重儿 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婴幼儿肠外营养中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武媛 冀珊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32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婴幼儿肠外营养(TPN)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分析我院36例经PICC行TPN的患儿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治疗、护理方法和经验。结果置管失败2例,腋静脉穿刺置管4例,头静穿刺脉置管1例,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4...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婴幼儿肠外营养(TPN)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分析我院36例经PICC行TPN的患儿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治疗、护理方法和经验。结果置管失败2例,腋静脉穿刺置管4例,头静穿刺脉置管1例,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4例,贵要静脉穿刺置管25例。进行2次PICC置管完成TPN治疗3例,PICC留置时间最短5 d,最长29 d,术后发生导管堵塞2例,漏液1例,导管感染1例。结论 PICC在婴儿置管时的操作有一定难度,但可长时间留置导管,并发症较少,符合婴幼儿静脉高营养的需求,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管术 婴幼儿肠外营养 并发症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与护理
17
作者 许艳 张玲芳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为减少放、化疗及中药的不良反应,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的微量注射泵,用于持续输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羟基喜树碱、诺维本、阿霉素等治疗食... 目的:为减少放、化疗及中药的不良反应,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的微量注射泵,用于持续输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羟基喜树碱、诺维本、阿霉素等治疗食管癌、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等。结果:通过24例次中晚期肿瘤患者应用PICC配合微量注射泵持续输注化疗的临床观察,总结PICC配合微量输液泵在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结论:PICC配合使用微量输注泵,操作简单,便于携带,使用方便,避免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化疗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 微量注射泵 持续输注化疗 护理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任娟 包满珍 +4 位作者 赵茜芸 朱琴 苏娜 周丹丹 杨锡瑶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3期89-92,共4页
目的探索不同麻醉方式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置管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3例)与试验组(20例)... 目的探索不同麻醉方式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置管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3例)与试验组(20例)。对照组穿刺成功后在扩皮送鞘前使用利多卡因溶液进行局部注射麻醉,试验组在置管前使用利多卡因溶液湿敷,扩皮前予利多卡因溶液沿穿刺点滴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的疼痛评分、满意情况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结果在PICC置管过程中,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前使用利多卡因溶液湿敷,扩皮前予利多卡因溶液沿穿刺点滴入麻醉,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方式 超声引导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9
作者 陈玉 刘文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6期135-137,共3页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7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7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盲穿法进行PICC置管,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完成PICC置管。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8)。结论:静脉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操作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 改良塞丁格技术
下载PDF
居家癌症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数字化远程管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20
作者 何路生 郑加华 +4 位作者 聂臣聪 陈瑶 陈莲 罗红玉 张丽 《循证护理》 2025年第5期946-950,共5页
目的:了解居家癌症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数字化远程管理现状及管理需求。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PICC带管出院的14例病人及5名家属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 目的:了解居家癌症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数字化远程管理现状及管理需求。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PICC带管出院的14例病人及5名家属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包括病人及家属对数字化远程管理了解尚浅,主要集中于网上预约挂号系统使用;居家癌症病人PICC远程管理需求(软件使用技能需求、PICC维护管理知识需求、并发症远程处理需求与就近增设维护点需求);病人及家属远程管理服务方式需求(电话、视频、微信群及APP利用);影响带管出院病人PICC远程管理利用度的主要因素(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支持度和维护点方便程度)。结论:PICC数字化远程管理服务需求大,但利用程度低,上级医院医务人员应带动下级医院将数字化远程管理落到实处,为病人静脉管路管理带来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数字化远程管理 需求 质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