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5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新生儿血管通路穿刺困难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朱丽波 许艳花 +5 位作者 李金粉 胡雪 鲁春燕 陆昆 段留艳 李焕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17-122,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新生儿穿刺困难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同一组专业的PICC管理团队小组评估为穿刺困难的104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新生儿穿刺困难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同一组专业的PICC管理团队小组评估为穿刺困难的10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盲穿置管,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置管,比较2组患儿在穿刺次数、留置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平均穿刺次数以及置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周围组织损伤、经皮氧饱和度下降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穿刺后维护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困难新生儿行PICC时,经超声引导,在穿刺过程中可有效减少穿刺次数及置管时间,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且增加了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新生儿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管通路 穿刺困难
下载PDF
1例艾滋病合并恶性淋巴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出现淋巴漏的处置
2
作者 余庆 刘敏 +3 位作者 霍琴 白艳 谭佳容 漆维炜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71-73,共3页
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瘤(ARL)是艾滋病(AIDS)患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化学治疗是ARL最有效的治疗措施,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有效避免化疗药物对静脉的刺激。但导管留置过程中可能发生一系列并发症,而导管相关淋巴漏发生较少,临床不... 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瘤(ARL)是艾滋病(AIDS)患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化学治疗是ARL最有效的治疗措施,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有效避免化疗药物对静脉的刺激。但导管留置过程中可能发生一系列并发症,而导管相关淋巴漏发生较少,临床不易识别。若不早发现、早处理可能导致非计划拔管或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严重后果。本文报道1例导管相关淋巴漏的识别与处置经过:通过患者症状、体征,导管局部检查,结合分泌物微生物培养及超声探查后,快速排除局部感染、导管破损、纤维蛋白鞘形成等常见因素,最终判定为淋巴漏;在穿刺点以藻酸盐敷料和纱布覆盖,后根据淋巴管沿贵要静脉走行的解剖结构,用纱布裹成圆柱体压迫该部位,使其受力点集中,再以粘贴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通过上述处理局部渗液得以快速缓解。导管保留4个月,完成整个化学治疗。通过该案例为临床诊疗及护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瘤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淋巴漏 识别与处
下载PDF
Sherlock 3CG尖端定位技术在ICU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周伟 韦洁静 +3 位作者 林颂霏 熊玉梅 黄芸华 黄德斌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12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Sherlock 3CG尖端定位技术在ICU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过程中的适用性与可靠性。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病区拟行PICC置管的患者1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探讨Sherlock 3CG尖端定位技术在ICU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过程中的适用性与可靠性。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病区拟行PICC置管的患者1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进行置管,观察组采用Sherlock 3CG尖端定位系统进行置管。比较两组患者尖端一次性到位率、导管尖端位置最佳到位率和导管尖端定位时间。结果观察组尖端一次性到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尖端定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Sherlock3CG尖端定位系统能够提高置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缩短PICC置管定位时间,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rlock 3CG尖端定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ICU患者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情绪调节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严露 曹燕华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8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情绪调节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靖江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及普外甲状腺乳房科收治的56例PICC化疗乳腺癌患者,利用掷硬币法分为两...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情绪调节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靖江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及普外甲状腺乳房科收治的56例PICC化疗乳腺癌患者,利用掷硬币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和焦虑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焦虑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3个月时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提高PICC化疗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改善其生存质量,降低焦虑总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集束化护理 自我护理 情绪调节 生存质量
下载PDF
静疗专科护理干预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发症及依从性的影响
5
作者 赵小瑜 马曼娜 李振宏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6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究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采取静疗专科护理干预对其相关并发症、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台山市人民医院行PICC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 目的:探究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采取静疗专科护理干预对其相关并发症、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台山市人民医院行PICC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静疗专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PICC并发症发生率、依从性、PICC留置时间、健康知识掌握状况、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ICC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观察组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ICC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总掌握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观察组护理技能、服务态度、沟通技巧、健康宣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ICC患者采取静疗专科护理干预可获得理想效果,有利于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延长PICC留置时间,增强患者依从性,提高满意度与健康知识掌握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疗专科护理干预 依从性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小组分配管理模式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留置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于海艳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9期166-168,171,共4页
目的研究小组分配管理模式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留置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淄博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6例留置PICC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 目的研究小组分配管理模式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留置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淄博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6例留置PICC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采取小组分配管理模式,观察两组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GSES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E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结束时研究组GSES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留置PICC护理期间,实施小组分配管理模式,能够提升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良好,同时能够改善自我护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组分配管理模式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妇科恶性肿瘤 自我管理 自我效能
下载PDF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7
作者 吴艳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0128-0130,共3页
探究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于我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间选取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住院患者121例为调查对象,依照蓝绿小球法列入两组,即研究组(n=60)与对照组(n=61)。为对照组作... 探究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于我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间选取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住院患者121例为调查对象,依照蓝绿小球法列入两组,即研究组(n=60)与对照组(n=61)。为对照组作常规护理,结合现有临床资料,分析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并制定个体化护理对策施于研究组。评价两组护理结局。结果: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6.67%<对照组19.67%(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85.25%(P<0.05)。结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其原因多为无菌条件不足、穿刺操作不当、封管不正确、血液呈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根据并发症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干预,有利于降低其发生风险。加强健康教育、卫生干预,便于提高 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价值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对策 并发症
下载PDF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6
8
作者 楼晓芳 吕华 +1 位作者 马美芳 林夏琴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119-2122,共4页
目的研究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于危重新生儿作为中长期静脉通道的留置时间、完成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及处理,体重与插入导管长度的关系等。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3月在NICU中所有置入的PICC进行前瞻性研究,详细记... 目的研究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于危重新生儿作为中长期静脉通道的留置时间、完成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及处理,体重与插入导管长度的关系等。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3月在NICU中所有置入的PICC进行前瞻性研究,详细记录研究期间NICU中应用PICC导管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期间有502位新生儿共置入PICC导管507根,提供静脉营养、抗感染治疗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是放置PICC导管的常见原因,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5.53 d。完成治疗或因出院(包括放弃治疗或死亡的患儿)拔除导管为正常拔管组,共423例,占84.43%。因各种并发症拔管者84例,占总数的16.57%。不同静脉置管导管尖端异位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2.16/1 000导管日。总结了不同体重患儿在不同部位置管时导管插入长度的参考值。结论PICC导管为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可靠安全的中长期静脉通道,较低的并发症使其更易被临床医务人员及家长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并发症 新生儿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下载PDF
心房内心电图特征性P波的变异范围及其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的意义 被引量:12
9
作者 于新颖 张娇 +1 位作者 赵京雷 范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5-1047,共3页
前瞻性研究296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心房内心电图进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定位的敏感性、特异性,及P波振幅达到最大(特征性P波)时导管尖端的变异范围和临床意义。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法是一种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的... 前瞻性研究296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心房内心电图进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定位的敏感性、特异性,及P波振幅达到最大(特征性P波)时导管尖端的变异范围和临床意义。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法是一种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的定位方法,术中应用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内心电图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定位
下载PDF
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特点和治疗转归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新利 刘海燕 +2 位作者 黄嘉言 黄翠雯 林静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795-2797,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新生儿监护病房83例新生儿PICC置管病例(置管91例次)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和导管尖端培养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类别与药物敏感性,探讨治疗转...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新生儿监护病房83例新生儿PICC置管病例(置管91例次)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和导管尖端培养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类别与药物敏感性,探讨治疗转归。结果 91例次置管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5例次(5.5%),确诊败血症为2例次(2.2%),诊断临床败血症3例次(3.3%),细菌定植11例次(12.1%)。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4.3/1 000置管日。结论 PICC技术已经发展为较成熟的临床医疗技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较低,可作为新生儿科常规的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下载PDF
两种不同固定方法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导管脱出情况的比较 被引量:30
11
作者 孙文彦 王秀荣 +1 位作者 王凯 宋琦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8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比较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两种不同固定方法对置管过程中导管脱出情况。方法800例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分为采用缝合固定组(447例)和采用免缝胶带固定组(353例),观察两组患者带管期间导管脱出情况。结果在PICC带管使用过程中... 目的比较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两种不同固定方法对置管过程中导管脱出情况。方法800例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分为采用缝合固定组(447例)和采用免缝胶带固定组(353例),观察两组患者带管期间导管脱出情况。结果在PICC带管使用过程中,缝合固定组导管脱出发生率(3.6%)显著低于免缝胶带固定组(57.5%)(P<0.01)。结论在PICC导管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患者情况和病情需要选择固定方法。如果出现导管脱出,根据无菌原则,脱出部分不能再送入体内,导管尖端无法位于上腔静脉,将影响导管的滴速和导管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缝合固定 免缝胶带固定 导管脱出
下载PDF
改良冲管方法预防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药物性堵管的护理 被引量:26
12
作者 林金香 罗凝香 +1 位作者 周小香 钟贵玲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8年第5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冲管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注大静脉营养液对导管堵塞的影响,分析导管堵塞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将应用PICC输注乳剂大静脉营养液的肿瘤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及处理组(67例)。对照组用0.9...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冲管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注大静脉营养液对导管堵塞的影响,分析导管堵塞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将应用PICC输注乳剂大静脉营养液的肿瘤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及处理组(67例)。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100 ml冲管,频率为每隔6~8小时1次;处理组用0.9%生理盐水20 ml按照快-慢-快的方法脉冲式注射,每隔4小时1次。记录两组病例导管部分堵塞或全部堵塞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导管部分堵塞及全部堵塞发生率为13.2%,处理组为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对照组1例因严重导管堵塞而拔管、1例发生静脉血栓;处理组无1例因导管堵塞而拔管,无1例发生静脉血栓。结论少量快-慢-快脉冲管方式及适当增加冲管频率是预防PICC输注大静脉营养液(药物性)堵管的有效措施;每天记录输液速度是早期发现导管堵塞的理想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穿侧肢血管是早期发现静脉血栓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管方法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堵塞
下载PDF
上肢加压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雪娇 王健 皮红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新策略——上肢加压,最适宜的压力值。方法 2017年10-11月,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综合治疗室治疗的PICC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新策略——上肢加压,最适宜的压力值。方法 2017年10-11月,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综合治疗室治疗的PICC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在平静状态及PICC置管侧上肢加压至20、40、60mmHg(1mmHg=0.133kPa)时监测患者腋静脉血流峰速度,并记录在各压力状态下患者的舒适度。结果患者平静状态下,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8.83cm/s;压力为20mmHg时,其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14.79cm/s;压力为40mmHg时,其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18.77cm/s;压力为60mmHg时,其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20.24cm/s。除40mmHg与60mmHg压力状态下,患者腋静脉血流峰速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压力状态下患者腋静脉血流峰速度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压力下,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肢加压可大幅度增加患者腋静脉血流速度,并不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是患者可耐受的、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物理方法。40mmHg为该方法实施最适宜的压力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上肢加压 血流峰速度
下载PDF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临床护理应用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静 许慧娟 李忻正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3期2270-2272,共3页
乳腺癌已成为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第一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在过去的30年里,化疗成为了乳腺癌继手术治疗后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化疗药物的外渗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恐惧,影响生活质量,而且影响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女性健康 中心静脉输液港 乳腺癌化疗患者 化疗药物 临床护理应用 恶性肿瘤 治疗手段
下载PDF
多学科团队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5
作者 林熹 江湖 +2 位作者 江滢 付建红 蒲亨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4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9月行PICC置管的82例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10月~2016年6月行PICC置管的110例肿瘤患者作为观察...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9月行PICC置管的82例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10月~2016年6月行PICC置管的110例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PICC护理规范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多学科团队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P<0.05);导管留置时间延长(P<0.05);导管相关性并发症中穿刺点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发生率下降(P<0.05);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多学科团队管理模式提高了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了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它为提高PICC护理质量和促进静脉治疗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团队 肿瘤化疗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管理
下载PDF
中心静脉压波形在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位置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白利平 王若婧 +2 位作者 丁彤红 吴林珠 陈利芬 《现代临床护理》 2017年第8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波形在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ower PICC)位置判断中的应用。方法 2015年1月至12月对本科室47例危重症行Power PICC双腔...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波形在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ower PICC)位置判断中的应用。方法 2015年1月至12月对本科室47例危重症行Power PICC双腔导管穿刺术患者,采用4步法进行穿刺定位,依据CVP的波形判断有无异位胸腔内其他静脉,并将其与胸部X片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45例(95.75%)患者静脉穿刺后监护仪显示CVP的波形为典型波形,患者胸部X光检查Power PICC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胸5至胸8),1例(2.13%)患者显示CVP的波形不典型,患者胸部X光检查结果显示Power PICC导管尖端在腋静脉返折,1例(2.13%)患者显示CVP的波形无法判断,患者胸部X光检查结果显示Power PICC导管尖端位于左颈内静脉,依据CVP的波形判断Power 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胸部X光检查结果判断符合率达100.00%。结论依据CVP的波形可初步判断Power PICC导管尖端是否位于上腔静脉下1/3段至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其可作为置入Power PICC后判断导管尖端位置的参考方法之一,但其尚不能代替置管后的胸部X光检查判断导管尖端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 导管 异位
下载PDF
不同方法预防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宏 王红梅 +1 位作者 李荣辉 于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53-755,共3页
以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术后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患者27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传统湿热敷、喜辽妥和水胶体敷料对PICC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结果显示,预防应用喜辽妥及水胶体敷料均可有效降低PICC... 以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术后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患者27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传统湿热敷、喜辽妥和水胶体敷料对PICC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结果显示,预防应用喜辽妥及水胶体敷料均可有效降低PICC静脉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 预防
下载PDF
两种不同类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实用性和费用比较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秀荣 孙文彦 陈伟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7年第6期371-374,共4页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类型的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长期肠外营养输液治疗或化疗患者中的实用性和费用。方法选用三向瓣膜式PICC及非三向瓣膜式PICC,两种导管的型号均为4Fr。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观察3、6个月的实用性...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类型的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长期肠外营养输液治疗或化疗患者中的实用性和费用。方法选用三向瓣膜式PICC及非三向瓣膜式PICC,两种导管的型号均为4Fr。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观察3、6个月的实用性和费用差异。使用非三向瓣膜式PICC为A组,使用三向瓣膜式PICC为B组。结果3个月后A组使用导管维护费用平均569元人民币,B组为187元人民币,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4);6个月后A组导管维护费用平均为1709.4元人民币,B组为561.6元人民币,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7)。3个月内两种导管维护消费如果加上导管本身的费用,差异无显著性(P=0.37),但如使用时间超过6个月,则B组仍低于A组。A组置管时出现导管异位并发症1例(5%),B组治疗后期出现1例(5%)。A组出现导管堵塞2例(10%),B组1例(5%)。结论三向瓣膜式比非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维护费用低,且使用时间越长,导管维护费用相对越低。两种导管因在不同患者特点不同,均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均可用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费用 实用性 三向瓣膜
下载PDF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17
19
作者 陆丽华 谭宝琴 韦婷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6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针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实施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获得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体会。方法对150例NICU新生儿实施PICC留置术,在置管过程... 目的探讨针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实施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获得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体会。方法对150例NICU新生儿实施PICC留置术,在置管过程中配合对患儿实施护理。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NICU患儿分为D1组(观察组75例)与D2组(对照组75例),对D1组患儿配合实施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与实施常规护理的D2组进行对比。结果 D1组75例患儿,成功置管患儿72例,置管成功率为96.00%;D2组75例患儿,成功置管患儿53例,置管成功率为70.67%。对比D1组与D2组患儿的置管成功率,D1组高于D2组患儿明显(P<0.05)。在出现并发症方面,D1组优于D2组患儿极为显著(P<0.05)。结论同以往的静脉切开方式比较,PICC表现了许多优点,因此针对NICU患儿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为患儿的抢救成功和疾病的准确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以专科护士为导向的医联体“三段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技术的推广模式与效果 被引量:11
20
作者 戚晓梅 任国琴 赵世娣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以专科护士为导向的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维护适宜技术"三段式"推广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以静脉输液专科护士为主要师资,对无锡市医联体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人... 目的:探讨以专科护士为导向的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维护适宜技术"三段式"推广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以静脉输液专科护士为主要师资,对无锡市医联体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人员采取专科理论培训、实践演练和实地指导的"三段式"模式推广PICC维护技术,观察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人员在接受培训前后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有无差异,比较"三段式"模式推广前后街道卫生服务中心PICC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患者满意度。结果:通过"三段式"推广,无锡市医联体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维护技能有明显的提高(P<0.01);PICC维护患者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23.08%下降为6.25%;患者对街道卫生服务中心PICC维护的满意度较前提高(P<0.01)。结论:以专科护士为导向的PICC维护适宜技术"三段式"的推广,能提高医联体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PICC维护的技能水平,降低带管患者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益于基层医院卫生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士 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