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9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恶性肿瘤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陈奉伟 刘现闯 +1 位作者 鲍志宇 乔元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日渐成为继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之后的又一重要治疗方式。根据不同的栓塞材料,可分为传统TACE(conventional-TACE,cTACE)与...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日渐成为继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之后的又一重要治疗方式。根据不同的栓塞材料,可分为传统TACE(conventional-TACE,cTACE)与药物洗脱微球TACE(drug eluting beads-TACE,DEB-TACE)。国产CalliSpheres载药微球(CSM)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栓塞材料应用于DEB-TACE,目前在各种恶性肿瘤的化疗栓塞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旨在探讨CSM的主要特性及在部分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并对现有的临床数据进行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 恶性肿瘤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下载PDF
赋能授权理论护理在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马俊莉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7期175-177,共3页
目的:观察赋能授权理论护理在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于该院行TACE的10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 目的:观察赋能授权理论护理在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于该院行TACE的10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赋能授权理论护理,两组均护理1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管理效能[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C-SUPPH)]、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命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EORTC QLQ-C30)]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C-SUPPH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EORTC QLQ-C30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赋能授权理论护理应用于肝癌TACE患者可提高自我管理效能、生命质量评分,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赋能授权理论护理 自我管理效能 生命质量 负性情绪 并发症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喉癌所致急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3
作者 李华 龙行涛 +4 位作者 肖洪波 陈金莎 万灵湘 郑晓敏 金福军 《中国急救医学》 2025年第3期199-204,共6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晚期喉癌所致急性出血和呼吸困难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东南医院及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8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45例晚期喉癌所...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晚期喉癌所致急性出血和呼吸困难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东南医院及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8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45例晚期喉癌所致急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4),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治疗为主,观察组患者以TACE治疗为主,主要观察指标:止血成功率、呼吸困难缓解率、TACE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次要观察指标:肿瘤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结果观察组止血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值16.238,P<0.001)。对照组中有15例合并出血,经内科治疗后仅2例临床完全缓解、4例有效、9例无效,无效的患者中3例于1个月内死亡;观察组中合并出血19例,15例临床完全缓解、2例有效、2例无效。观察组对呼吸困难的缓解也有明显获益(χ^(2)值14.730,P<0.001)。观察组术后有发热、甲状腺功能减退、舌体溃疡等不良反应,无3~4级不良反应。1个月后随访,对照组部分缓解(PR)2例(9.5%),疾病稳定(SD)8例(38.0%),疾病进展(PD)8例(38.0%),有3例患者因大出血死亡,ORR为9.5%;观察组PR 14例(58.3%),SD 8例(33.3%),PD 2例(8.4%),其中2例因肿瘤进展所致恶病质临床死亡,ORR为58.3%。结论TACE在晚期喉癌所致急性出血和呼吸困难的诊疗中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诊疗方法,也可有效控制局部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出血 呼吸困难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栓塞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苗军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5年第5期116-119,共4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栓塞综合征(PES)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4年2月于金乡县人民医院行TACE治疗的64例P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PES分为发生组(n=34)...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栓塞综合征(PES)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4年2月于金乡县人民医院行TACE治疗的64例P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PES分为发生组(n=34)与未发生组(n=30)。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PLC患者TACE术后并发PES的危险因素。结果 64例TACE后PLC患者中,34例并发PES,发生率为53.12%(34/6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体质指数、文化水平、肿瘤直径、术前疼痛、栓塞次数、Child-Pugh分级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栓塞剂种类、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栓塞剂种类为碘化油类(OR=6.662,95%CI=2.185~20.310)、ECOG评分为1分(OR=2.956,95%CI=1.052~8.307)、BCLC分期为C期(OR=0.273,95%CI=0.097~0.768)是影响TACE后PLC患者并发PES的高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性别、栓塞剂种类、BCLC分期、ECOG评分均是影响PLC患者TACE后发生PES的危险因素,临床应考虑根据上述因素,制订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栓塞综合征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术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Ⅰ型癌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鲁磊 王明锋 +1 位作者 叶新平 李伟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0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Ⅰ型癌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2020年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Ⅰ型癌栓手术切除的45例患者,其中28例行TACE... 目的探讨术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Ⅰ型癌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2020年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Ⅰ型癌栓手术切除的45例患者,其中28例行TACE者作为观察组,17例未行TACE者作为对照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单因素log-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rank检验显示,年龄、体重指数、术前甲胎蛋白水平、肝硬化、肿瘤直径、巴塞罗那肝癌分期、术后行TACE为肝癌合并门静脉Ⅰ型癌栓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甲胎蛋白≥400μg/L为肝癌合并门静脉Ⅰ型癌栓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体重指数≥24 kg/m2、术后行TACE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对伴有门静脉Ⅰ型癌栓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后行TACE可延长生存时间,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癌栓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生存分析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和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细胞癌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岩基 王汇源 +1 位作者 李浩 段旭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9-1044,共6页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是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和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我国肝细胞癌(HCC)患者确诊时大多为中晚期,已无法接受根治性治疗。目前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为主的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已成为不可切除HCC主流...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是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和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我国肝细胞癌(HCC)患者确诊时大多为中晚期,已无法接受根治性治疗。目前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为主的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已成为不可切除HCC主流治疗方案,而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作为一种新选择受到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TACE联合HAIC治疗HCC研究新进展,得出结论为TACE联合HAIC对不可切除的BCLC分期C期、巨块型HCC及门静脉受侵患者的疗效优于TACE,但对BCLC分期A/B期患者的疗效与TACE无明显差异。希望能为临床HCC患者治疗提供有效建议,并为进一步规范TACE及后期HAIC,设计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动脉灌注化疗
下载PDF
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胃肠道反应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1
7
作者 万鹏夏 沈鸣雁 +3 位作者 韩琳秋 贺田 谭莹 王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8-442,共5页
目的总结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胃肠道反应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根据“6S”循证护理模型,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JBI循证、UpToDate、BMJ Best Practic... 目的总结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胃肠道反应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根据“6S”循证护理模型,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JBI循证、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SinoMed、万方、知网、梅斯医学、医脉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美国肿瘤护理学会(ONS)、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多国癌症支持治疗学会/欧洲肿瘤内科学会(MASCC/ESMO)、日本癌症治疗学会(JSCO)等数据库,时限自建库至2023年3月30日。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最终从护理方式、护理观察、药物治疗、中医护理、饮食护理、对症护理以及其他等7个维度总结形成18条最佳证据。结论提炼出肝癌TACE术后胃肠道反应管理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护理TACE介入治疗后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胃肠道反应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下载PDF
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VEGF、bFGF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杨虓 黄文 +3 位作者 钟辉 张祖建 刘华伟 吕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175-1180,共6页
目的 探讨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于德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 目的 探讨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于德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碘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实施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ORR及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ORR及DCR分别为56.00%、78.00%,均高于对照组(34.00%、5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PFS为25.68个月,长于对照组(16.7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及sICAM-1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的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及sICAM-1水平分别为(322.24±21.94) ng/mL、(1 428.55±189.24)μg/L、(506.51±20.82)μg/L,均低于对照组[(410.18±25.41) ng/mL、(1 694.73±215.82)μg/L、(561.25±23.3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EGF、bFGF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的VEGF、bFGF水平分别为(202.61±37.71)、(3.19±1.01) pg/mL,均低于对照组[(239.75±42.48)、(4.63±1.42)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抑制、发热及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化疗相关恶性、呕吐(CINV)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膀胱癌患者实施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相对较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血清VEGF、bFG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膀胱肿瘤 肿瘤标志物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梅 乔蓓 张志豪 《肝癌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与单纯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比,分析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Meta分析流程界定检索词检索PubMed、E... 目的:通过Meta分析,与单纯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比,分析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Meta分析流程界定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Seer、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3年1月至2023年6月。筛选并纳入TACE+RFA与单纯TACE治疗大肝癌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TACE+RFA组患者587例,TACE组患者588例,共11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TACE+RFA组大肝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1.46,95%置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1.35~1.59,P<0.00001]、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RR=1.17,95%CI:1.12~1.22,P<0.00001)及1年总生存率(RR=1.39,95%CI:1.24~1.55,P<0.00001)、2年总生存率(RR=1.79,95%CI:1.38~2.32,P<0.0001)、3年总生存率(RR=3.20,95%CI:1.25~8.20,P=0.02)均优于单纯TACE组大肝癌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TACE相比,TACE+RFA可提高大肝癌患者近期疗效和提高患者远期总生存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列线图模型在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儒发 黄筠洋 +3 位作者 杨军克 陆伟杰 罗桥英 岑炳奎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1077-1081,共5页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于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访1年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180)和预后不良组(n=75)...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于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访1年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180)和预后不良组(n=75)。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载药微球经TACE治疗后肝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据此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病史、AFP、肿瘤直径、肿瘤边缘、门静脉浸润均是影响载药微球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AFP≥50μg/L、肝硬化病史、肿瘤边缘不光滑均是影响载药微球TACE治疗肝癌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列线图模型以Bootstrap重复检测1000次,绘制H-L拟合度曲线,结果显示,χ2=6.751,P=0.34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95%CI:0.647~0.770),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1.62%、69.33%。结论肝硬化病史、肿瘤直径﹥5 cm、AFP≥50μg/L、肿瘤边缘不光滑均是影响载药微球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区分度及有效性较高,可作为临床预测载药微球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影响因素 预后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患者营养不良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11
作者 储晶晶 袁志蓉 母小新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2期1354-1358,共5页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4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行TACE的240例肝细胞癌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量表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根...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4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行TACE的240例肝细胞癌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量表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根据是否发生营养不良分为发生组(n=152)与未发生组(n=88)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肝细胞癌TACE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并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两组患者的文化程度,TACE后早期营养支持、恶心程度、呕吐程度、疼痛评分,血清瘦素、食欲素A、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年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家庭关怀度量表(APGAR)评分、第三腰椎旁肌肉指数(L3-S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CE后早期营养支持、血清食欲素A、白蛋白、SSRS评分、APGAR评分、L3-SMI是肝细胞癌TACE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而TACE后恶心程度、呕吐程度及血清瘦素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AUC为0.927(95%CI 0.896~0.958),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74,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贴近,校准度为0.819。该模型预测肝细胞癌TACE患者营养不良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率为91.25%,Kappa值为0.842(95%CI 0.675~1.069)。结论 TACE后早期营养支持、血清食欲素A、白蛋白、SSRS评分、APGAR评分、L3-SMI是肝细胞癌TACE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TACE后恶心程度、呕吐程度及血清瘦素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区分度及预测符合率,可为临床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列线图预测模型 营养不良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仑伐替尼及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学贤 丁雨寒 +10 位作者 李威 李庆伟 张君 段丹 李永乐 龙健 杨继东 张成龙 吴鹏 孙慧娟 吴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荆门市人民医院接受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卡瑞利珠单抗三联治疗或TACE联合仑伐替尼两联...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荆门市人民医院接受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卡瑞利珠单抗三联治疗或TACE联合仑伐替尼两联治疗的63例中晚期HC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三联治疗组30例,两联治疗组33例。评估记录患者治疗后肿瘤反应、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中位随访期为14个月(4~26个月)。在肿瘤反应方面,三联治疗组与两联治疗组相比,显示出更高的客观缓解率(ORR)(83.3%比57.6%,P=0.026)、疾病控制率(DCR)(93.3%比69.7%,P=0.039),可显著延长中位PFS(8.0个月比5.0个月,P<0.01)、中位OS(24.0个月比12.0个月,P=0.004)。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HCC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仑伐替尼 卡瑞利珠单抗 肝细胞癌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药物洗脱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与传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13
作者 彭翰斐 周志涛 +6 位作者 范隼 李庆源 何伟良 钟鹏 卢曼萍 李华 关守海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469-475,共7页
目的分析药物洗脱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drug-eluting bead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DEB-TACE)和传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conventional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c-TACE)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 目的分析药物洗脱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drug-eluting bead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DEB-TACE)和传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conventional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c-TACE)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79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其中39例接受DEB-TACE治疗(DEB-TACE组),40例接受c-TACE治疗(c-TACE组)。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比较两组治疗后1周及1个月时的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肝功能指标(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的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时间。结果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时,c-TACE组的ORR分别为2.50%、15.00%,DEB-TACE组分别为7.69%、25.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B-TACE组的DCR分别为97.44%、79.49%,高于c-TACE组的80.00%、55.00%(P<0.05)。治疗后1周及1个月时,两组天冬氨酸转氨酶、白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变化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c-TACE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和血小板计数变化幅度大于DEB-TACE组(P<0.05);治疗后1个月时,两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和血小板计数变化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B-TACE组轻度胃肠道反应、发热、血液系统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c-TACE组(P<0.05),两组中度胃肠道反应、发热、血液系统反应的发生率,轻度及中度皮肤反应、脱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CE组1年PFS时间和1年OS时间分别为8.5个月(95%CI:7.7~9.2个月)、10.1个月(95%CI:9.3~10.7个月),DEB-TACE组分别为9.3个月(95%CI:8.6~10.1个月)、10.4个月(95%CI:9.5~10.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采用DEB-TACE与c-TACE治疗后的ORR相似,但DEB-TACE治疗后的DCR高于c-TACE,且DEB-TACE治疗后短期内对肝功能的影响更小,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 肝细胞癌 药物洗脱微球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细胞癌的预后和疗效预测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王侃琦 毛景松 +1 位作者 赵扬 刘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3,共11页
[背景]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治疗肝细胞癌的主要手段之一.患者的个体差异使得医生需要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重视个体化策略.高精度的TACE术后预后和疗效预测模型可以辅助医生制定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但目前预测TACE转... [背景]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治疗肝细胞癌的主要手段之一.患者的个体差异使得医生需要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重视个体化策略.高精度的TACE术后预后和疗效预测模型可以辅助医生制定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但目前预测TACE转归的生物指标仍未达成共识.[进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研究利用机器学习模型挖掘患者个体差异与TACE术后预后和疗效之间的关系,以达到辅助医疗决策、个性化诊疗的目的.本文总结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TACE术后预后和疗效预测的研究进展,着重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式.[展望]目前的深度学习算法无法完全利用所有医学特征,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继续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分割技术将提供更准确的分割结果.更深的网络结构可帮助医生更好地预测患者的TACE预后,为医师提供更精确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预后预测 疗效预测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预测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研究进展
15
作者 隰子涵 邵国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肝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临床上有起病隐匿、致死率高等特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作为中晚期肝癌患者首选治疗方法,具有降低肿瘤负荷、减轻患者痛苦诸多优势,但受益人群选择仍具挑战性。因此,TACE后疗效预测至关重要。目... 肝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临床上有起病隐匿、致死率高等特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作为中晚期肝癌患者首选治疗方法,具有降低肿瘤负荷、减轻患者痛苦诸多优势,但受益人群选择仍具挑战性。因此,TACE后疗效预测至关重要。目前有临床检验学、影像学、基因分子学等多种方法可用于预测TACE后疗效。影像学预测具有直观、可解释性强等优点,MRI功能成像序列更能显示病灶细节。影像组学作为新兴领域,可通过量化肿瘤表型变异起到补充甚至取代肿瘤活检的作用。本综述回顾影像组学与肝癌TACE后疗效预测相关研究,评估MRI影像组学是否可作为肝癌TACE后疗效的有效且可重复的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影像组学 疗效预测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局部复发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磊 邹春峰 +4 位作者 苏孙欢 张诚琮 曹志伟 张起楷 陈丽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局部复发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发乳腺癌患者57例,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24例为A组,化疗药物为多柔比星12 mg/m^(2)、紫杉醇45 mg/m^(2),化疗药物采用...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局部复发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发乳腺癌患者57例,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24例为A组,化疗药物为多柔比星12 mg/m^(2)、紫杉醇45 mg/m^(2),化疗药物采用微导管于肿瘤靶血管局部灌注方式完成,靶血管栓塞材料为Embosphere栓塞微球,栓塞终点为肿瘤靶血管主干闭塞。选择同时段全身化疗患者33例为B组,化疗药物为多柔比星40 mg/m^(2)、紫杉醇135 mg/m^(2),比较两组间6个月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总体生存时间差异。结果 A组2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技术成功率100%,6个月疾病控制率87.50%,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1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22个月;B组6个月疾病控制率63.63%,PFS 9个月,中位OS 20个月;两组间6个月疾病控制率、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P=0.03),两组间中位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A组患者栓塞术后综合征发生率为75%(18/24),胸壁疼痛、低热经止痛、退热等对症治疗3d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现经导管动脉栓塞术相关靶血管损伤、栓塞剂异位栓塞、胸壁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为(19.47±4.96)个月(8~24个月)。结论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局部复发乳腺癌近期疗效优于全身化疗,未发生介入相关严重并发症,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有待更多病例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局部复发乳腺癌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后发生栓塞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李丽敏 王璐 +2 位作者 曹阳博 刘栋利 陈鹏飞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发生栓塞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是否发生栓塞综合征将120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分为未发生组(n=63)和发生组(n=5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癌患者TACE治...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发生栓塞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是否发生栓塞综合征将120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分为未发生组(n=63)和发生组(n=5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发生栓塞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患者的性别、心脏病病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P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肿瘤数目、肿瘤直径、文化程度、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术前疼痛情况、甲胎蛋白水平、Child-Pugh分级、巴塞罗那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是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发生栓塞综合征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有心脏病病史、ECOG PS评分为1分均是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发生栓塞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性别、心脏病病史、ECOG PS均是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发生栓塞综合征的影响因素,临床应考虑上述因素,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 栓塞综合征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血清HIF-1α、VEGF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淑莉 王淑娇 +1 位作者 李红梅 薛芝敏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 观察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HCC患者142例,均接受TACE治疗。TACE治疗后随访3年,死亡40例(死亡组)、存活102... 目的 观察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HCC患者142例,均接受TACE治疗。TACE治疗后随访3年,死亡40例(死亡组)、存活102例(存活组)。分别于TACE治疗前和治疗后3天,采集HCC患者空腹肘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IF-1α、VEGF,计算治疗前后血清HIF-1α、VEGF水平变化(ΔHIF-1α、ΔVEGF)。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肿瘤数量、肿瘤最大径、TNM分期、ECOG评分、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否合并血管侵犯、转移、静脉癌栓、门静脉高压和腹水以及ΔHIF-1α、ΔVEGF,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CC患者TACE治疗后3年死亡的危险因素。以血清ΔHIF-1α、ΔVEGF水平的中位数为临界值,将HCC患者分为血清ΔHIF-1α高水平者与低水平者、血清ΔVEGF高水平者与低水平者,比较不同ΔHIF-1α、ΔVEGF水平者TACE治疗后3年累积存活率。结果 死亡组血清ΔHIF-1α、ΔVEGF水平均低于存活组(Z分别为4.210、12.632,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TNM分期、ECOG评分、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管侵犯、转移、门静脉高压、腹水与HCC患者TACE治疗后3年死亡有关(P均<0.05),而性别、年龄、BMI、肿瘤数量、静脉癌栓与HCC患者TACE治疗后3年死亡无关(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TNM分期Ⅲ期、ECOG评分2分、血管侵犯、转移、ΔHIF-1α、ΔVEGF是HCC患者TACE治疗后3年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ΔHIF-1α高水平者82例、低水平者60例,血清ΔVEGF高水平者74例、低水平者68例,血清ΔHIF-1α高水平者与低水平者TACE治疗后3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73.2%、53.3%,血清ΔVEGF高水平者与低水平者TACE治疗后3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73.0%、55.9%,血清ΔVEGF高水平者与低水平者、血清ΔHIF-1α高水平者与低水平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分别为5.312、6.287,P均<0.05)。结论 HCC患者TACE治疗后死亡者血清HIF-1α、VEGF水平均高于存活者,并且血清ΔHIF-1α、ΔVEGF高水平与HCC患者TACE治疗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扩散峰度成像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细胞癌肿瘤患者复发和进展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卢东南 张梦珊 +2 位作者 许晓云 邹林毅 陈大朝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09-111,140,共4页
目的 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复发和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 目的 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复发和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接受TACE治疗H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TACE治疗6个月时的实体瘤整体改良反应评估标准(modified responsee 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RECIST),将接受TACE治疗的HCC病灶分为进展组和未进展组。在DKI衍生的度量图上评估TACE治疗区域、肿瘤周围肝区和远处肿瘤区。收集肿瘤区域、癌旁组织DKI的主要参数,包括: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on,MD)、轴向扩散率(axial diffusion,Da)、径向扩散率(radialdiffusion,Dr)、平均弥散峰度(Mean kurtosis,MK),轴向弥散峰度(Axial kurtosis,Ka),纵向弥散峰度(Radial kurtosis,Kr)和峰度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anisotropy of kurtosi s,FAK)。使用受试者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DKI主要参数对TACE治疗后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81例患者,89个病灶接受了TACE治疗。根据病灶TACE治疗后6个月时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46例患者(52个病灶)和未进展组35例患者(37个病灶)。与未进展组相比,进展组患者血清AFP水平>200ng/mL比例更高、碘油造影强化比例更高、DSA肿瘤染色比例更高(P均<0.05)。与未进展病变相比,进展组的肿瘤区MD和Dr值更低,而Ka、Kr和FAK值更高(P均<0.05);进展组癌旁组织的的Da和Dr值更低,而MD、FAK和Ka值更高。扩散峰度成像参数预测患者进展的ROC曲线可见,肿瘤组织中的MD(AUC=0.916)、Kr(AUC=0.794)、Dr(AUC=0.851)、Ka(AUC=0.841)、FAK(AUC=0.757),癌旁组织的MB(AUC=0.898)、Dr(AUC=0.752)、Ka(AUC=0.884)、FAK(AUC=0.692)和FA(AUC=0.688)值均对TACE治疗后患者进展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DKI的相关功能参数对TACE治疗后的HCC患者复发和进展情况具有一定预测优势,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扩散峰度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