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与4种经椎弓根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差异比较(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潘显明 权毅 +4 位作者 谭映军 张波 刘金标 邓少林 李延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8期1570-1571,共2页
目的:观察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与其他4种经椎弓根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差异,为临床应用获取实验依据。方法:10具新鲜健康成人T11~L3脊柱标本,分为5组,分别使用AR-RIF,AF,RF,Dick钉、Steffee钢板在屈曲压缩骨折模型、屈曲牵张型损伤模型上... 目的:观察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与其他4种经椎弓根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差异,为临床应用获取实验依据。方法:10具新鲜健康成人T11~L3脊柱标本,分为5组,分别使用AR-RIF,AF,RF,Dick钉、Steffee钢板在屈曲压缩骨折模型、屈曲牵张型损伤模型上测试内固定器的抗压缩、抗屈伸、抗侧弯、抗旋转能力。结果:ARRIF,AF,RF抗轴压较强(F=373,P<0.01),ARRIF,AF抗屈伸较强(F=244,440;P<0.01),ARRIF,AF,Steffee钢板抗侧弯能力较强(F=436,P<0.01),ARRIF,RF,Steffee钢板抗扭转能力较强(F=107~1253,P<0.01)。结论:ARRIF在不同脊柱骨折模型中具有确实的三维固定作用,其他经椎弓根内固定器以AF,RF三维固定作用较为确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 经椎弓根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比较 脊柱骨折
下载PDF
五种经椎弓根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潘显明 胡修德 +5 位作者 谭映军 张波 权毅 黄钢 李延 陈孟诗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96-599,共4页
目的 观察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 (anti -rotationreductioninternalfixators,ARRIF)与其他 4种经椎弓根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差异 ,为进入临床应用获取实验依据。 方法  10具新鲜健康成人T1 1 ~L3 脊柱标本 ,分为 5组 ,分别使用ARRIF、A... 目的 观察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 (anti -rotationreductioninternalfixators,ARRIF)与其他 4种经椎弓根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差异 ,为进入临床应用获取实验依据。 方法  10具新鲜健康成人T1 1 ~L3 脊柱标本 ,分为 5组 ,分别使用ARRIF、AF、RF、Dick钉、Steffee钢板 ,在屈曲压缩骨折模型、屈曲牵张型损伤模型上测试内固定器的抗压缩、抗屈伸、抗侧弯、抗旋转能力。 结果 ARRIF、AF、RF抗轴压较强 ,ARRIF、AF抗屈伸较强 ,ARRIF、AF、Steffee钢板抗侧弯能力较强 ,ARRIF、RF、Steffee钢板抗扭转能力较强。 结论 ARRIF在不同脊柱骨折模型中具有确实的三维固定作用 ,其他经椎弓根内固定器以AF、RF三维固定作用较为确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生物力学 对比研究 经椎弓根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脊柱失稳节段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固定后对邻近节段三维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向阳 徐华梓 池永龙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11期668-670,共3页
目的 研究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固定脊柱失稳节段后对邻近节段三维运动范围的影响。方法 在 7例新鲜成人尸体T1 0 ~L4 脊柱标本上 ,模拟L1 骨折后安放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 ,在1 0 0N·m载荷下进行三维运动测试。分析脊柱固定阶... 目的 研究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固定脊柱失稳节段后对邻近节段三维运动范围的影响。方法 在 7例新鲜成人尸体T1 0 ~L4 脊柱标本上 ,模拟L1 骨折后安放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 ,在1 0 0N·m载荷下进行三维运动测试。分析脊柱固定阶段 (T1 2 ~L2 )、邻近节段 (T1 1 ~T1 2 、L2 ~L3)和总节段 (T1 1 ~L3)的前屈、后伸、轴向旋转和侧弯运动范围。结果 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固定后能使固定节段屈伸、侧弯运动方向上运动范围减少 ,轴线旋转运动恢复至正常完整节段运动范围。但同时邻近节段屈伸、侧弯运动运动范围增加 ,轴向旋转运动范围无明显变化。固定后总节段比正常完整总节段屈伸、侧弯运动运动范围增加 ,轴向旋转运动范围无明显变化。结论 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固定使邻近节段屈伸和侧弯运动范围代偿性增加 ,但不能代偿丢失的运动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失稳节段 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 固定 邻近节段 三维运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两种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复位原理和效果
4
作者 王向阳 池永龙 +3 位作者 徐华梓 林焱 黄其杉 毛方敏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5期333-334,共2页
关键词 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 治疗 胸腰骨折 复位原理
下载PDF
脊椎滑脱症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潘显明 胡修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2-65,共4页
关键词 滑脱症 治疗 经椎弓根内固定器
下载PDF
钛制ARRIF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潘显明 权毅 +5 位作者 谭映军 张波 马泽辉 廖冬发 周劲松 刘金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应用自行设计的钛制ARRIF对1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其复位固定效果以及并发症等。方法从复位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进行观察,了解钛制ARRIF临床使用情况。结果ARRIF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 目的应用自行设计的钛制ARRIF对1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其复位固定效果以及并发症等。方法从复位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进行观察,了解钛制ARRIF临床使用情况。结果ARRIF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00ml左右,Cobb角术后较术前平均矫正21°(P<0.01),脱位的椎体在矢状面水平位移平均矫正27.2%(P<0.01)。没有出现断钉、断杆及拔钉等并发症。结论钛制ARRIF能方便地对不同类型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同时能在术后进行MRI与CT检查,是一种固定较为确实的经椎弓根内固定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RIF 胸腰骨折 临床应用 胸腰段脊柱骨折 经椎弓根内固定器 切开复位内固定 术中出血量 初步 临床使用情况 平均手术时间 COBB角 并发症 自行设计 固定效果 CT检查 矢状面 同类型 MRI 矫正 术后
下载PDF
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AF及Dick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潘显明 权毅 +5 位作者 谭映军 张波 王元山 马泽辉 廖冬发 李延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53-556,共4页
目的 比较自行设计的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 (ARRIF)、AF及Dick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 方法 治疗 9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 ,从复位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进行观察 ,比较ARRIF与AF、Dick钉的临床差异... 目的 比较自行设计的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 (ARRIF)、AF及Dick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 方法 治疗 9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 ,从复位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进行观察 ,比较ARRIF与AF、Dick钉的临床差异。 结果 ARRIF的手术时间较AF、Dick钉短 ,术中出血量也较少 ,没有出现断钉、断杆及拔钉等并发症。 结论 AR RIF与AF、Dick钉虽都能对不同类型的胸腰段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 ,但ARRIF的使用较为方便 ,是一种固定较为确实的经椎弓根内固定器 ;其他两种内固定器以AF的使用较为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 AF DICK钉 经椎弓根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ARRIF-Ⅲ型的研制、生物力学测试及临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潘显明 权毅 +3 位作者 张波 谭映军 黄钢 邓少林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器 ,在此内固定器固定后 ,能方便地平行置入两枚BAK ;同时测试RF Ⅱ型及ARRIF Ⅲ型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使用对照法 ,10具健康成年人腰2 ~骶2 椎体标本 ,制成腰椎滑脱模型 ,用生物力学测试机测...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器 ,在此内固定器固定后 ,能方便地平行置入两枚BAK ;同时测试RF Ⅱ型及ARRIF Ⅲ型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使用对照法 ,10具健康成年人腰2 ~骶2 椎体标本 ,制成腰椎滑脱模型 ,用生物力学测试机测试RF Ⅱ型及ARRIF Ⅲ型固定后的脊柱标本复合物的应力遮挡及应力 应变。结果  30 0 0N轴向载荷下及 2 0Nm前屈与侧弯力矩下RF Ⅱ型和ARRIF Ⅲ型的应力遮挡及应力 应变均有显著差异 ,但其绝对值较小。ARRIF Ⅲ型的临床初步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两种内固定器的固定效果均较好 ,但RF Ⅱ型在固定后的即刻 ,有较显著的微动 ;ARRIF Ⅲ型在复位固定后可较方便地同时置入两枚BAK。ARR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内固定器 滑脱症 临床应用 经椎弓根内固定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