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城市工业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秩匹配度原理及特征解析
1
作者 刘波 张璐然 +2 位作者 王文鹏 孙成文 董四方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1,共8页
对现有基于数列的匹配度指标进行改进,提出了秩匹配度概念和计算方法,将匹配度内涵拓展为欠匹配、匹配、过匹配3种状态及高、中、低匹配3个层次,以更加全面地反映特征指标与影响因素的相对发展水平与匹配状况。采用秩匹配度分析了全国33... 对现有基于数列的匹配度指标进行改进,提出了秩匹配度概念和计算方法,将匹配度内涵拓展为欠匹配、匹配、过匹配3种状态及高、中、低匹配3个层次,以更加全面地反映特征指标与影响因素的相对发展水平与匹配状况。采用秩匹配度分析了全国336个城市2017年工业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匹配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匹配状态的城市占比为28.27%,全国各区域均有分布;高层次匹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低层次匹配的城市主要分布于鄂、闽、桂等南方地区;呈过匹配状态的城市占比为36.31%,主要分布于华北、西北地区;呈欠匹配状态的城市占比为35.42%,主要分布在华中、东南等经济较发达、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匹配度 工业用水效率 经济发展水平 匹配状态 匹配层次
下载PDF
基于STATA的辽宁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实证研究
2
作者 邹涛竹 王娟 《现代商业》 2024年第5期77-80,共4页
为研究辽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依据《辽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使用STATA 17.0软件进行分析,选取了11个研究变量,分别采用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辽宁省14个城市的经济发展... 为研究辽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依据《辽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使用STATA 17.0软件进行分析,选取了11个研究变量,分别采用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辽宁省14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与评价,然后对辽宁14个城市的因子得分进行排序并按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为3个等级,分析出辽宁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较大的地区间差异现象,最后对此提出针对辽宁城市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各城市 经济发展水平 STATA 实证分析
下载PDF
黄河流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苏顺通 任书芳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3期195-201,共7页
基于绿色经济的内涵,构建黄河流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2011—2020年黄河流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下游地区绿色经济指... 基于绿色经济的内涵,构建黄河流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2011—2020年黄河流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下游地区绿色经济指数始终高于上中游地区,流域9省之间的绿色经济指数存在地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研投入等促进了黄河流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耗对黄河流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绿色经济发展水平 熵值法 TOBIT模型
下载PDF
中国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水平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齐硕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2期829-840,共12页
为了探究经济发展水平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及效应,为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高效利用作出参考,本文基于2000~2017年中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面板数据,综合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实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效... 为了探究经济发展水平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及效应,为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高效利用作出参考,本文基于2000~2017年中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面板数据,综合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实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人均GDP、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与耕地利用效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互为因果关系;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具有两面性,存在正负效应;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具有差异性;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具有时滞性。因此协调经济发展与粮食安全,应结合区域实际,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升级换代,改善耕地投入结构,加快传统农业向绿色现代化农业转型。同时,通过惠农政策组合,增强农业吸引力,实现农民增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达到粮食生产适度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利用效率 经济发展水平 粮食主产区 面板向量自回归
下载PDF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
5
作者 罗瑞雪 《运筹与模糊学》 2024年第1期418-425,共8页
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新结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并将其视为国家的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并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本文... 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新结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并将其视为国家的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并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本文参照技术–经济范式理论以“基础设施–技术–产业”为主线搭包含建四个一级指标: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技术创新能力、数字应用和数字产业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衡量体系,利用熵值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14~2021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得到结论:1、我国国内数字经济整体每年呈现上升发展的趋势,但是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2、按照八大经济带对我国省域进行划分,我国沿海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西南地区与大西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3、应用聚类分析将我国30个省份分为数字经济发展高水平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较高水平地区与数字经济发展一般水平地区。政策启示:针对我国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我国应该加大对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投入、培养数字人才的“成长摇篮”以及政府因地制宜借鉴数字经济发展高水平地区,制定适应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测度技术 经济范式理论 熵值法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俊霞 郝博爵 +1 位作者 李梦雨 刘俊志 《科学决策》 2023年第2期43-60,共18页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互协调均衡是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改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基础性保障。通过对比分析后发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完全协调一致,经济发展水平总体高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互协调均衡是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改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基础性保障。通过对比分析后发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完全协调一致,经济发展水平总体高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熵权法合成了覆盖七大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综合评价指数,客观测度了我国2011-2020年省级基本公共服务的综合水平,同时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究了我国省级基本公共服务空间相关程度,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十年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整体显著提高,省际间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等因素的正向作用也较为显著。研究成果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互协调均衡,缩小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城乡和区域差距,改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战略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 熵权法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合肥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关系的时空演变分析及障碍因素诊断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璐红 杨光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0-447,共8页
[目的]探究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和障碍因素的识别,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方法]以合肥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合肥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状态空间法模型... [目的]探究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和障碍因素的识别,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方法]以合肥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合肥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状态空间法模型、耦合模型、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测算分析了合肥市2011-2020年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及演变过程并识别了制约两者的障碍因素。[结果]合肥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值均呈现上升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增强。2011-2020年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度数值在0.48~0.50之间,类型属拮抗状态,耦合协调度水平处于0.42~0.65之间,呈现上升趋势,经历了从轻度失调到低水平协调再到良好协调发展的过程。从障碍因素识别来看,制约合肥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障碍因素主要来自要素层环境容量要素,制约合肥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障碍因素主要来源于经济实力和经济结构要素,这三个要素也是制约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结论]通过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研究及其障碍因素的准确识别,增添了合肥市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经济发展水平 耦合关系 障碍因素 合肥市
下载PDF
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京津冀经济发展水平测度
8
作者 王丙参 刘东 魏艳华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5-120,共6页
文章通过拉直运算将复杂数据转化为高维向量,再利用非负矩阵分解(NMF)将其转化为低维向量,构造新的NMF评价法,对低维向量直接系统聚类,以低维向量取值之和作为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基于京津冀地区2012—2019年的数据,选取7个评价指标,利... 文章通过拉直运算将复杂数据转化为高维向量,再利用非负矩阵分解(NMF)将其转化为低维向量,构造新的NMF评价法,对低维向量直接系统聚类,以低维向量取值之和作为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基于京津冀地区2012—2019年的数据,选取7个评价指标,利用NMF评价法进行聚类、排序,利用变异系数、CVX、Gini系数度量地区差异,并以京津冀灯光数据佐证相关研究。结果表明:NMF评价法简单有效,适用数据类型广,关于秩p稳健性好,且综合得分取值非负更便于度量不平等程度;我国经济系统稳定,京津冀各地区在不同时期依经济水平排名稳定,变化较小,北京、天津、唐山稳居前三;天津、承德的经济发展形势严峻,经济水平有一定幅度下降,京津冀地区其他城市的经济水平都有逐期提高,其中北京、石家庄、廊坊、沧州提升幅度较大,保定在2018年与2019年提升幅度也较大;京津冀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地区各城市差异显著存在,但差距具有缩小趋势;灯光DN值与综合得分相关性很高,可从侧面客观度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矩阵分解 京津冀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 短期评价 灯光数据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吴卫群 王玲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88-192,共5页
本文通过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空间自回归分析法探究珠三角城市群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珠三角城市群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呈逐年递增趋势,且深莞惠都市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从空... 本文通过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空间自回归分析法探究珠三角城市群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珠三角城市群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呈逐年递增趋势,且深莞惠都市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从空间相关性来看,珠三角城市群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主要以广州为核心聚集区,存在正向的自相关性;从影响因素来看,经济、城市、交通、市场、产业五个要素均对珠三角城市群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产生正向影响。最后,本文提出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市场化水平、加大制度保障建设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城市群 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空间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河南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
10
作者 汤凯 蔡晓培 任梦怡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19,共9页
基于河南省18个省辖市,以2001—2020年为尺度,构建了河南省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两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并对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变动特征进行了实证测算与解析,对耦合度适宜性跃迁路径进行了拓展性分析。研究发现,从耦合值的绝对水... 基于河南省18个省辖市,以2001—2020年为尺度,构建了河南省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两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并对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变动特征进行了实证测算与解析,对耦合度适宜性跃迁路径进行了拓展性分析。研究发现,从耦合值的绝对水平来看,河南省各省辖市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虽有所提升,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从耦合度的时间序列均值变化趋势来看,除部分年份有小幅波动外,其余各年份两系统耦合度均处于不同速度的增长趋势;从空间角度来看,河南省核心与外围两区域之间、各省辖市之间的耦合度均存在较大差距,分布不协调,其中核心区域耦合情况优于外围区域,此外两区域系统耦合度差距逐渐缩小,未来极有可能出现耦合趋同的状况。研究以耦合趋同的可能性为契机,探索了区域耦合跃迁模式并提出了可行性政策建议,旨在为促进河南省教育与经济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教育投入 经济发展水平 耦合
下载PDF
城市生态韧性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文鑫 吴军 徐建刚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9-308,318,共11页
生态与经济耦合协调度是衡量区域发展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从韧性视角出发,借用PSR模型,综合选取生态风险指数、景观稳定性指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恢复力指数对江苏省城市生态韧性进行评价,并运用耦合模型测算了江苏省及其13个城市200... 生态与经济耦合协调度是衡量区域发展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从韧性视角出发,借用PSR模型,综合选取生态风险指数、景观稳定性指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恢复力指数对江苏省城市生态韧性进行评价,并运用耦合模型测算了江苏省及其13个城市2000—2020年间生态韧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探究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江苏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生态韧性指数持续降低,但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由“基本失调”向“基本协调”发展的特征;(2)空间分布上,江苏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苏南>苏中>苏北”的阶梯性,生态韧性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格局,而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从苏南与沿海向苏北与内陆递减的格局。在以生态优先为主导的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可通过严格划定三区三线、积极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科学构建生态格局等方式保障生态与经济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韧性 经济发展水平 PSR模型 耦合协调关系 江苏省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技术创新效率--基于两阶段门槛效应的视角 被引量:2
12
作者 路傲然 马春艳 《世界农业》 2023年第5期78-90,共13页
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农业技术创新过程分为科研产出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2000—2020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FA方法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农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 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农业技术创新过程分为科研产出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2000—2020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FA方法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农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三者之间的门槛特征。结果表明:FDI对两阶段农业技术创新效率均存在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双重门槛效应。具体来看,随着经济的增长,FDI对科研产出效率的影响先不显著,系数由负变正,后跨过“分化”门槛,变为正向显著,对成果转化效率表现出先降后升的“双拐点”促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农业技术创新效率 经济发展水平 门槛效应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与RCEP成员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琛 陈军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55,共7页
数字经济以其自身优势在降低贸易成本和提升贸易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贸易发展的新引擎。以2010—2019年中国对RCEP成员国出口贸易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了拓展引力模型,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出口RCEP成员国贸易的影响进... 数字经济以其自身优势在降低贸易成本和提升贸易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贸易发展的新引擎。以2010—2019年中国对RCEP成员国出口贸易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了拓展引力模型,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出口RCEP成员国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9年,RCEP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高收入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处于0.5以上,其他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处于0.5以下。在影响出口贸易额的众多因素中,RCEP成员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对其出口贸易影响程度最大;从分级指标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数字创新发展水平提升能显著促进中国出口贸易流量,而数字经济产业国际竞争力并不能显著促进中国出口贸易额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出口贸易 RCEP
原文传递
经济发展水平、生育政策与生育率 被引量:1
14
作者 薛珑 甄号召 王健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79-84,共6页
近年来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放缓,出生人口日益下降,出生率也到达一个很低的水平,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渐渐消失,我国未来的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文章基于2005—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交互效应、... 近年来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放缓,出生人口日益下降,出生率也到达一个很低的水平,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渐渐消失,我国未来的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文章基于2005—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交互效应、中介效应等方法,实证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提升发挥着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促进作用强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国家的鼓励性生育政策,如“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促进生育的效果,只能减缓生育率的下降速度,并不能使生育率上升。人均消费支出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生育率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反向调节作用,即人均消费支出会抑制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促进作用。工业化水平在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水平 生育率 生育政策 人均消费支出
下载PDF
经济发展水平对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资程 于小兵 吴雪婧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7-32,共6页
文章采用熵值法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并进一步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来探究经济发展水平对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整体来看,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文章采用熵值法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并进一步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来探究经济发展水平对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整体来看,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但东部地区相对强势,而西部地区相对较弱。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先下降后上升,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大多数省份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2)经济发展水平对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人力资源水平、财政支出水平和农村消费水平也对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产生正向促进作用。(3)经济发展水平对本省份的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具有空间集聚效应,同时也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不同省份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经济发展水平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法的31个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远霞 王兰 焦登丹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第14期177-179,共3页
文章主要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选取能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18个经济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31个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系统聚类法 经济发展水平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基于因子模型的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7
作者 刘艺凡 高广阔 《运筹与模糊学》 2023年第5期5688-5699,共12页
近年来中国经济倡导高质量发展,但我国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以来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这不利于国家的均衡发展。本文首先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GDP水平的影响因素,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模型对全国31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 近年来中国经济倡导高质量发展,但我国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以来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这不利于国家的均衡发展。本文首先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GDP水平的影响因素,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模型对全国31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讨论各省市经济发展的特点。针对国内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找出原因并试图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因素因子模型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山东省城市韧性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性研究
18
作者 张仁泽 张玉玲 《西部金融》 2023年第10期22-31,共10页
本文筛选构建城市韧性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了2011年-2022年山东省城市韧性水平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剖析了城市韧性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阻... 本文筛选构建城市韧性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了2011年-2022年山东省城市韧性水平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剖析了城市韧性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阻碍耦合协调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建议应大力推动互联网发展水平,加快高效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利用先进技术和数据应用提升城市的韧性;加大对数字经济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支持,推动多元产业发展,降低对某一特定行业的依赖,以减轻单一因素对城市韧性的负面影响;因地制宜,发挥各地市有利条件,补齐各自不足,助力城市韧性水平与数字经济水平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耦合协调度 障碍度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19
作者 杨思陈 李援亚 《科技创业月刊》 2023年第5期123-128,共6页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在新时代下,数字经济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从数字基础、产业基础、人才储备等3个方面建立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2020年的相关数据为依托,...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在新时代下,数字经济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从数字基础、产业基础、人才储备等3个方面建立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2020年的相关数据为依托,运用熵值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结果显示:从地区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省会城市与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地级市整体发展较均衡;从年度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趋势向好,至2020年受疫情影响发展水平有所下降,总体呈上升态势;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步推进,数字产业基础不断增强,但是数字人才储备有所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长江中游城市群 熵值法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