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发达地区粮食稳产保供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为例
1
作者 朱大威 何泽新 +2 位作者 柏青 朱方林 樊晶慧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0,共3页
粮食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本文在分析粮食稳产保供生态补偿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为例,探讨了经济发达地区粮食安全面临的粮食面积萎缩、种粮收益偏低、种粮地块不稳、涉粮补贴不足等问题,总... 粮食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本文在分析粮食稳产保供生态补偿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为例,探讨了经济发达地区粮食安全面临的粮食面积萎缩、种粮收益偏低、种粮地块不稳、涉粮补贴不足等问题,总结了武进区探索粮食稳产保供生态补偿机制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研究结果可为保障粮食安全、优化农村生态补偿政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生态补偿 经济发达地区
下载PDF
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城郊乡村聚落的功能转型与形态演化
2
作者 贺勇 陈钰凡 赵静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5期17-23,共7页
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郊村落在城镇化进程中,拥有独特的发展条件,也面临“非城非乡”的发展困境,并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国家战略导向下,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显著的城乡过渡性、边界不稳定性和动态变化性等特征,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 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郊村落在城镇化进程中,拥有独特的发展条件,也面临“非城非乡”的发展困境,并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国家战略导向下,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显著的城乡过渡性、边界不稳定性和动态变化性等特征,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人地关系矛盾,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选择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城镇杭州市瓜沥镇为对象,对瓜沥镇64个乡村进行广泛调查,并在其中选择了13个相似自然条件的乡村,从其500 m尺度样本的差异化形态的定性分析入手,探讨瓜沥乡村功能转型与形态演化动态耦合关系。最后,以三个典型样本的多功能转型过程,探讨了经济发达地区城郊乡村聚落多功能转型的实现路径。本研究揭示了瓜沥乡村聚落的功能转型经历了起步、分化、冲突和协同四个阶段。在政策及资金的倾斜作用下,政府引导的治理创新对乡村聚落的多功能协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该研究结果对于阐明发达地区乡村聚落的演变过程,探讨其未来的规划与发展策略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形态演变 功能转型 经济发达地区 瓜沥镇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宅基地退出何以推动乡村振兴--基于扎根理论的晋江市多案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冬亮 林彩云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115,共10页
研究目的:以福建省晋江市8个村庄为案例研究区,构建宅基地退出推动乡村振兴的理论模型与影响路径,探究经济发达地区宅基地退出如何推动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研究方法:扎根理论、实地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地方政府、村集体、农户... 研究目的:以福建省晋江市8个村庄为案例研究区,构建宅基地退出推动乡村振兴的理论模型与影响路径,探究经济发达地区宅基地退出如何推动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研究方法:扎根理论、实地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地方政府、村集体、农户等不同主体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有不同的行动逻辑,宅基地退出从产业发展、乡村规划、基层治理、分类推进、文化彰显5个方面形成系统的有机整体。而土地要素激活、人地关系协调、交易费用降低与差异化退出模式的运行机理形成的“内生推力—外源拉力—系统突变力”的作用力,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不过,基层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与机会主义也会导致治理效能不足。研究结论:未来应从基层治理和乡村规划两方面设计出宅基地盘活利用的整体制度,以更好地激活乡村振兴内在动力,协同推进农村宅基地科学有序退出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退出 乡村振兴 扎根理论 经济发达地区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法治保障机制构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艳 《上海商业》 2023年第12期188-190,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机制构建问题。首先,文章分析了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特点,强调了法治保障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探讨了法治保障的基本概念和法治保障对乡村振兴的影响,阐... 本文旨在探讨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机制构建问题。首先,文章分析了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特点,强调了法治保障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探讨了法治保障的基本概念和法治保障对乡村振兴的影响,阐述了现有法律体系不足、法律实施以及法治意识和文化培养等法治问题。其次,文章提出了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机制构建方案,包括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法律实施机制以及法治文化的建设。最后,结语部分强调了本研究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达地区 乡村振兴 法治保障 法治机制 法律政策 法治文化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土地流转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中山LS村为例
5
作者 张馨之 黄晓燕 +2 位作者 梁慧珊 林翠萍 马羡茹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7期38-41,共4页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是改善农村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加快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从而实现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中山市LS村为例,采取实地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该村土地流转的典型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调控路径。...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是改善农村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加快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从而实现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中山市LS村为例,采取实地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该村土地流转的典型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调控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LS村土地流转特征呈以下特征:(1)现状土地流转率较高;(2)流转模式以返租倒包+股份制为主;(3)流转渠道以村集体为主,流转主要用于种植花卉;(4)农户流转面积差异大。(2)从务农劳动力流失、流转收益驱动、政策宣传到位、村集体组织带动方面分析该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3)从规划定位,加强宣传,政策激励,流转平台四个方面提出治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影响因素 经济发达地区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建设用地减量化研究——基于“经济新常态下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与建设用地减量化研讨会”的思考 被引量:35
6
作者 刘红梅 孟鹏 +2 位作者 马克星 王克强 张冰松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17,共7页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用地减量化的内涵和必要性,探讨减量化的理论基础,总结经济发达地区建设用地减量化经验,为在其他地区推行减量化提供借鉴。研究方法:以上海市为例,总结建设用地减量化经验;借助"经济新常态下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与...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用地减量化的内涵和必要性,探讨减量化的理论基础,总结经济发达地区建设用地减量化经验,为在其他地区推行减量化提供借鉴。研究方法:以上海市为例,总结建设用地减量化经验;借助"经济新常态下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与建设用地减量化研讨会"的专家研讨,研究减量化内涵、必要性和减量化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政策建议。研究结果:(1)建设用地减量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2)建设用地减量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的需要。研究结论:建设用地减量化政策还不完善,建议在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经济发展驱动转型、差别化政策、三农保护、资金来源和农用地复合利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经济发达地区 新常态 建设用地 减量化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预测——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 被引量:65
7
作者 陈江龙 曲福田 王启仿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结构决定功能,把握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趋势,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以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江阴市为例,运用马尔柯夫链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结构转移的概率矩阵,预测江阴市2005年和2010年... 结构决定功能,把握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趋势,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以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江阴市为例,运用马尔柯夫链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结构转移的概率矩阵,预测江阴市2005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并分析其变化特征,以此来研究经济发达地区近期内可能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存在着非农化趋势加快,农地数量减少加速的现象,如果为保证耕地的数量平衡,则可能导致农地内部结构极其不合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适当释放农地,促进经济发展;运用经济杆杠,提高非农用地利用效率;重视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达地区 土地利用结构 江苏省 江阴市 马尔柯夫链 土地管理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发展动力系统初步研究:概念、结构、要素 被引量:35
8
作者 钟韵 彭华 郑莘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0-65,共6页
认识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重要性的基础上 ,依据已有的对旅游系统的研究 ,以及对地区经济背景与旅游发展之间的联系的认识 ,主要从旅游供给角度考虑 ,针对经济发达地区构建区域旅游动力系统 ,并阐述此系统的概念以及系统内各要素的概念... 认识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重要性的基础上 ,依据已有的对旅游系统的研究 ,以及对地区经济背景与旅游发展之间的联系的认识 ,主要从旅游供给角度考虑 ,针对经济发达地区构建区域旅游动力系统 ,并阐述此系统的概念以及系统内各要素的概念和作用。此系统包括吸引系统、支持系统和中介系统三个子系统 ,各子系统内又包括各种影响旅游发展的动力要素。由于此系统针对经济发达地区而构建 ,因此对区域经济要素的推动作用尤为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达地区 旅游发展动力系统 概念 结构 要素 区域经济 旅游业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主要矛盾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谭淑豪 曲福田 谭仲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8-82,共5页
本文从阐述土地利用的主要矛盾特征入手 ,分析了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矛盾的自然成因及战略偏差、结构偏差及利益偏差等深层实质 。
关键词 经济发达地区 土地可持续利用 主要矛盾 成因分析 土地资源
下载PDF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吕树庭 胡活伦 楚继军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共6页
社会是在新旧调适和创新中得以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以单位为载体的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已不复存在 ,但是新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却尚未确立。基于这一现实 ,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入手 ,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 社会是在新旧调适和创新中得以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以单位为载体的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已不复存在 ,但是新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却尚未确立。基于这一现实 ,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入手 ,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 ,对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现状进行了描述 ,并在对现状概括与分析的基础上 ,借鉴国外大众体育管理的先进经验 ,依据我国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 ,提出了经济发达地区未来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模式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发达地区 基层群众体育 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 社会学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 被引量:62
11
作者 陈志刚 黄贤金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38,共6页
在综合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观点并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目标的基础上 ,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 4方面构建了适合县域经济发达地区特征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共选择了 2 5个参评因子。然后对江阴市 1991年、199... 在综合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观点并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目标的基础上 ,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 4方面构建了适合县域经济发达地区特征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共选择了 2 5个参评因子。然后对江阴市 1991年、1994年和 1997年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江阴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江阴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也日益增强 ,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但是 ,1997年与 1991年相比 ,资源、环境两要素的可持续性分别下降了10 35%和 12 2 3 % ,若不加以重视 ,可能在一定的时期内会导致江阴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可持续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江阴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文章认为 ,必须从人口数量控制、用地结构优化、环境污染控制以及增加农业投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可持续利用 评价 江阴市 经济发达地区 土地资源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谭淑豪 曲福田 谭仲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在研究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特征的基础上 ,探讨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结构优化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选用多目标线性规划的妥协约束法建立约束条件与决策变量的时序预测模型群 ,并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 。
关键词 经济发达地区 土地可持续利用 结构优化 江阴市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诊断——以江阴市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友兆 曲福田 石志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1-95,共5页
本文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 ,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诊断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动态变化以及障碍因素。研究表明 :江阴市土地资源利用已进入基本可持续状态 ,但也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建设用地比重增大、... 本文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 ,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诊断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动态变化以及障碍因素。研究表明 :江阴市土地资源利用已进入基本可持续状态 ,但也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建设用地比重增大、耕地面积下降等问题。针对诊断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达地区 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诊断 江阴市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的几个难点及其对策 被引量:6
14
作者 程广斌 张中平 +1 位作者 马承华 杨传启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2年第1期49-50,52,共3页
关键词 医疗器械 维修 管理 经济发达地区
下载PDF
中德经济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模式比较——以长江三角洲与莱茵河下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26
15
作者 姚士谋 房国坤 J.Nipper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29,共5页
城乡一体化是伴随着工业社会、城市化时代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经济现象 ,是人类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中德两国有着不同的城市化发展过程和不同的时代背景 ,在工业化与经济发达区域内 ,... 城乡一体化是伴随着工业社会、城市化时代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经济现象 ,是人类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中德两国有着不同的城市化发展过程和不同的时代背景 ,在工业化与经济发达区域内 ,城市化道路及其带来的城乡一体化类型、特征、模式与前景是有一定差异的。本文着重探索中国的长江三角洲与德国的莱茵—鲁尔地区的城乡一体化模式 ,从不同的视角、层面进行比较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达地区 工业化 城市化进程 城乡一体化模式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农民工贫困的表现特征及根源--基于宁波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樊丽淑 孙家良 高锁平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72,共3页
经济上的窘迫性、能力资源欠缺性、享有社会权利的不足性、社会生活的低层次性、贫困的群体性和集中性以及心理的不稳定性与承受能力的脆弱性,是宁波也是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农民工贫困表现的主要特征。根源主要在于正式制度的障碍和... 经济上的窘迫性、能力资源欠缺性、享有社会权利的不足性、社会生活的低层次性、贫困的群体性和集中性以及心理的不稳定性与承受能力的脆弱性,是宁波也是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农民工贫困表现的主要特征。根源主要在于正式制度的障碍和缺陷、非正式规则中软性制度的惯性与束缚以及相关实施、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中国城市农民工贫困问题的解决,除了从改革不合理的制度入手,强化制度、非正式制度与实施机制的建设外,还必须在城市给农民工一个尊重和自我尊重的社会空间,全面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达地区 农民工 贫困 特征 制度根源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作物生产效率比较——以苏州地区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殷志扬 韩喜秋 +2 位作者 顾金峰 程培堽 王志斌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51-256,共6页
通过对江苏省苏州地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以及专业大户的抽样调查,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这些经营主体的粮食生产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专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效率相对较高,家庭农场的技术效率最低;规模效率最高的是专业大户,... 通过对江苏省苏州地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以及专业大户的抽样调查,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这些经营主体的粮食生产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专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效率相对较高,家庭农场的技术效率最低;规模效率最高的是专业大户,其次是家庭农场,最低的是专业合作社;在追求粮食产值最大化的过程中,3种经营主体均不同程度地在粮食播种面积、劳动总工时、农业生产总成本等要素投入方面存在冗余;劳动力投入比例过高和农业生产总成本过高分别是导致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粮食生产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而粮食播种面积投入过剩和农业生产总成本过高则是导致专业合作社粮食生产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粮食作物 生产效率 经济发达地区 江苏苏州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专业大户 数据包络法 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下载PDF
基于VSD模型的经济发达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以太湖流域为例 被引量:31
18
作者 李平星 陈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7-243,共7页
自然与人为双重因素导致的生态脆弱性是研究关注的热点,但是较少有研究定量揭示2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生态脆弱区的空间格局,并提出针对性的空间管制措施。本文以经济发达的太湖流域为案例,借助Polsky等人提出的VSD模型,通过暴露度、敏感... 自然与人为双重因素导致的生态脆弱性是研究关注的热点,但是较少有研究定量揭示2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生态脆弱区的空间格局,并提出针对性的空间管制措施。本文以经济发达的太湖流域为案例,借助Polsky等人提出的VSD模型,通过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分解脆弱性,并构建包含自然和人为因素在内的、由10个要素和21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对太湖流域生态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和生态脆弱性均呈现"东北高、西南低"格局;(2)太湖流域以中低强度的脆弱区为主,不脆弱区、一般脆弱区、较脆弱区、很脆弱区和极脆弱区占比分别为19%、26%、33%、15%和7%;(3)现状建设用地绝大部分分布于相对脆弱的区域内,不同类型建设用地的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城乡居住用地主要分布于较脆弱区和很脆弱区内,独立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较脆弱区、很脆弱区和极脆弱区内,交通用地则主要分布于一般脆弱区和较脆弱区内;(4)原有自然因素导致的脆弱性依然存在,人类活动强度增大已经成为是太湖流域脆弱性的主要诱因,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强度的增加将会导致脆弱性的进一步增高。结合脆弱性分区及其诱因,对不同类型脆弱区提出了空间开发或生态保护的建议和措施。极脆弱区以疏散人口和产业、强化生态建设为主;很脆弱区和较脆弱区是未来开发建设的重点,要坚持适度开发、生态开发,避免脆弱性提高;一般脆弱区作为区域开敞空间,以农业生产为主,坚持点状开发;不脆弱区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主,是太湖流域主要的生态服务供应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达地区 自然与人为因素交互作用 生态脆弱性 VSD模型 太湖流域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低山丘陵土地持续利用和优化利用研究—以苏州市旺山村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建国 杨林章 马毅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79-184,共6页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了国土总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丘陵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因此,研究丘陵山区土地持续利用和优化利用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经济...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了国土总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丘陵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因此,研究丘陵山区土地持续利用和优化利用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经济发达地区低山丘陵土地利用为例,通过对实例土地利用系统(土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分析与研究,系统总结了经济发达地区低山丘陵土地利用的经验,提出了低山丘陵土地持续利用和优化利用的标准、问题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达地区 低山丘陵 土地 持续利用 优化利用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以江苏省丹阳市为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怀静 杨山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组成和基础 ,在我国人地矛盾日益严峻条件下 ,农村土地粗放经营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农村土地整理活动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本文结合经济相对发达的...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组成和基础 ,在我国人地矛盾日益严峻条件下 ,农村土地粗放经营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农村土地整理活动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本文结合经济相对发达的丹阳农村地区的土地整理 ,从农村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目标出发 ,阐述了土地整理的动因 ,对农村土地整理的实际运作模式进行探讨 ,提出了实施组织化管理、投资多元化、产业化经营的整理运作模式 .并对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实际对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达地区 农村土地整理 可持续发展 整理模式 产业化经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