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3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潜在经济增长率:逻辑、要素与路径 被引量:6
1
作者 郭威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62,共11页
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速下降主要表现为"结构性特征",具有长期性和根本性,其原因是潜在经济增长率降低,宏观经济参数和调控工具均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这要求相应地调整宏观调控政策。为此,要加快改善劳动力结构,提升劳动力质量;持... 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速下降主要表现为"结构性特征",具有长期性和根本性,其原因是潜在经济增长率降低,宏观经济参数和调控工具均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这要求相应地调整宏观调控政策。为此,要加快改善劳动力结构,提升劳动力质量;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体制机制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宏观调控改革 经济增长率 潜在经济增长率 劳动力结构 投资结构 创新型国家 “放管服”改革
下载PDF
试论潜在经济增长率 被引量:8
2
作者 汪海波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1-36,共6页
本文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对潜在经济增长率范畴的提出进行了梳理,提出将资源和环境因素考虑在内的我国现阶段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新定义。从历史经验、理论依据和经济计量模型等多方面对流行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定义进行商榷,提出我国今后一个... 本文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对潜在经济增长率范畴的提出进行了梳理,提出将资源和环境因素考虑在内的我国现阶段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新定义。从历史经验、理论依据和经济计量模型等多方面对流行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定义进行商榷,提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为8%左右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率 潜在经济增长率 宏观经济调控
下载PDF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测算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60
3
作者 宋华明 王荣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58,共4页
本文测算了 1990~ 1999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并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论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很低。因此 ,要加快经济增长速度 ,实现社会全面小康 ,就必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
关键词 经济增长率 测算 经济增长速度 全面小康 贡献 发展 中国 高等教育大众化 结论 社会
下载PDF
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分析--HP滤波平滑参数的选择及应用 被引量:79
4
作者 张连城 韩蓓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28,86,共8页
本文首先概括介绍了潜在产出的测算方法,然后结合1952~2007年中国年度产出数据特征,讨论了应用HP滤波方法测算潜在产出时的平滑参数选择问题。平滑参数取100时的HP滤波器能更准确地刻画长期增长路径,平滑参数取6.25时的HP滤波器能更好... 本文首先概括介绍了潜在产出的测算方法,然后结合1952~2007年中国年度产出数据特征,讨论了应用HP滤波方法测算潜在产出时的平滑参数选择问题。平滑参数取100时的HP滤波器能更准确地刻画长期增长路径,平滑参数取6.25时的HP滤波器能更好地捕捉潜在产出的波动特点。对中国这样潜在经济增长路径波动较大的转轨经济国家,必须从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运行情况判断是否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动,两滤波器结合使用。最后,本文对中国1952~2007年特别是1982~2007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测算,并对未来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水平及适度增长区间做了初步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产出 潜在经济增长率 HP滤波 平滑参数
下载PDF
财政支出及其构成与经济增长率关系研究——基于1997—200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 被引量:20
5
作者 朱玉春 种胜兵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26,共12页
本文利用1997—2004年的各省GDP、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等经济指标样本期内的平均数,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及各种不同类别的支出项目占财政支出比重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通过引入交互项,进一步分析了上述影响在... 本文利用1997—2004年的各省GDP、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等经济指标样本期内的平均数,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及各种不同类别的支出项目占财政支出比重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通过引入交互项,进一步分析了上述影响在地区之间(东、中、西部)的差异及原因。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及其构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在量上存在差异(不同地区大小不同),而且在质上也存在某些差异(不同地区之间影响方向存在差异)。同时本文认为,实证分析中政府财政支出比重扩大对经济增长率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资源合理分配而被遏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结构 经济增长率
下载PDF
二元经济转型视角下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桂文 孙亚南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8-66,2+97,共9页
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增长速度呈倒U型演变的根源在于,二元转型不同阶段的结构转换效率及技术进步后发优势的不同。中国刘易斯转折阶段大致发生在2005—2020年,根据HP滤波法测算的1978~2014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和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比的... 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增长速度呈倒U型演变的根源在于,二元转型不同阶段的结构转换效率及技术进步后发优势的不同。中国刘易斯转折阶段大致发生在2005—2020年,根据HP滤波法测算的1978~2014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和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比的变动情况,以及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技术水平的差距,在参考日、韩两国二元转型中经济增长速度变化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十三五”期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应该在7%~9%之间。要把潜在经济增长率转变为现实经济增长率,从二元转型角度看,还需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产业与区域结构协调发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促进政府治理模式转变,以及深化二元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经济增长率 二元经济转型 农业劳动力转移 刘易斯拐点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下载PDF
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关联性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朝旭 许骏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13-214,217,共3页
通过回归和系数检验实证,分析了我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显著的“托宾效应”和通货膨胀率对经济增长率的波动“溢出效应”。这意味着通货膨胀率波动一方面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也... 通过回归和系数检验实证,分析了我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显著的“托宾效应”和通货膨胀率对经济增长率的波动“溢出效应”。这意味着通货膨胀率波动一方面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也将增加经济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率 经济增长率 波动性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被引量:117
8
作者 崔玉平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采用丹尼森和麦迪逊的算法 ,计算了中国 1982— 1990年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并把计算结果同西方六国的数据进行对比 ,结论为中国的高等教育贡献率非常低。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均高等教育年限太少 ,有限的人力资本没有充分盘... 本文采用丹尼森和麦迪逊的算法 ,计算了中国 1982— 1990年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并把计算结果同西方六国的数据进行对比 ,结论为中国的高等教育贡献率非常低。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均高等教育年限太少 ,有限的人力资本没有充分盘活和调动起来 ;西方六国的高教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不相关 ,也不同步 ,高教发展速度对经济发展速度具有一定弹性。当前 ,我国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增加 ,应该加快高教发展速度 ,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另一方面可以使高教成为经济发展的调节器和推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贡献率 教育年限 中国 经济增长率 人才资本 估算方法 西方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被引量:155
9
作者 崔玉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1-37,共7页
采用丹尼森和麦迪逊的算法, 计算了中国1982- 1990年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并把计算结果同西方6国的数据做了对比, 发现中国的高等教育贡献率非常低, 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均高等教育年限太少, 有限的人力资本没有... 采用丹尼森和麦迪逊的算法, 计算了中国1982- 1990年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并把计算结果同西方6国的数据做了对比, 发现中国的高等教育贡献率非常低, 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均高等教育年限太少, 有限的人力资本没有充分盘活和调动起来; 西方6国的高教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不相关, 也不同步, 高教发展速度对经济发展速度具有一定弹性。当前, 我国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增加, 应该加快高教发展速度, 一方面可以提高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贡献率 教育年限 经济增长率
下载PDF
基于内生增长模型的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路正南 冯阳 王健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8-111,共4页
研究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对于揭示能源强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内生增长模型的构建,并基于面板数据对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能源强度的不断降低不能持续推... 研究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对于揭示能源强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内生增长模型的构建,并基于面板数据对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能源强度的不断降低不能持续推动经济增长率的提升,两者之间呈现广义上的倒的提升有度,保持最优能源强度的持续下降,可有效抑制负面效应U的型曲线关系,表明了能源强度对经济增长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强度 经济增长率 内生增长模型
下载PDF
高等教育对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贡献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宋华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16,共6页
本文比较研究了1990-2000年高等教育对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结论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及其引起的人力资本水平的差距,是产生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21世纪,要实现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加快... 本文比较研究了1990-2000年高等教育对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结论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及其引起的人力资本水平的差距,是产生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21世纪,要实现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是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经济增长率 东部 1990-2000年 经济发展不平衡 地区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水平 高等教育发展 21世纪 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
下载PDF
我国中部地区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陶长琪 徐志琴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198,共6页
运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中部6省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测算,并从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和城乡结构3个视角出发,运用中部6省2001—2014年的面板数据模型对潜在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显示:2001—2014年间我国中部地区各省份... 运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中部6省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测算,并从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和城乡结构3个视角出发,运用中部6省2001—2014年的面板数据模型对潜在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显示:2001—2014年间我国中部地区各省份实际经济增长率均低于其潜在经济增长率,且近年来潜在经济增长率呈持续下降趋势;产业结构合理化能够促进潜在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高级化不利于其增长;劳动年龄人口份额增加能够显著促进潜在经济增长,而人口抚养比上升不利于其增长;城市化率提高有利于潜在经济增长,而城乡收入差距增大不利于其增长,但这种不利影响尚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潜在经济增长率 测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HP滤波法及其在地区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3
作者 韩蓓 《经济师》 2009年第1期28-29,36,共3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地区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测算方法,指出生产函数法与多变量结构化分解法不适用于测算地区潜在产出;然后,使用HP滤波方法对1982年-2007年北京市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测算,并对未来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水平及适度增长区间做了初... 文章首先分析了地区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测算方法,指出生产函数法与多变量结构化分解法不适用于测算地区潜在产出;然后,使用HP滤波方法对1982年-2007年北京市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测算,并对未来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水平及适度增长区间做了初步预测。分析表明,在分析地区潜在经济增长率时应参考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运行状况,不同参数的HP滤波器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潜在经济增长率 HP滤波 平滑参数
下载PDF
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长期经济增长率的理论分析和趋势研判——基于生产要素边际产出贡献的视角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怀筑 何亮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5-40,共6页
利用长期生产函数,通过分解劳动、资本、技术三个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不同历史阶段对经济增长的不同贡献度这一分析框架,我们对中国1978~2010年宏观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中国经济前30年处于高速增长但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发... 利用长期生产函数,通过分解劳动、资本、技术三个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不同历史阶段对经济增长的不同贡献度这一分析框架,我们对中国1978~2010年宏观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中国经济前30年处于高速增长但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未来资本深化和均衡增长阶段,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劳动对GDP增长率贡献作用将逐渐衰减,中国合理的、长期经济增长率将稳定在7.5%~8.5%之间。中国正在发生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也在发生变化,我们不主张再度实施激进的经济刺激计划,而应抓住机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以实现经济的均衡、稳定、持续发展。如果说,在此之前的经济增长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那么今后我们将"在解决问题后谋求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经济增长率 长期生产函数 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下载PDF
北京市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与HP滤波平滑参数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韩蓓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9-146,共8页
生产函数法与多变量结构化分解法不适用于测算地区潜在产出。使用HP滤波法对1982-2007年北京市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测算,对未来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水平及适度增长区间做初步预测。分析表明,应参考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运行状况,不同参数... 生产函数法与多变量结构化分解法不适用于测算地区潜在产出。使用HP滤波法对1982-2007年北京市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测算,对未来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水平及适度增长区间做初步预测。分析表明,应参考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运行状况,不同参数的HP滤波器需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潜在经济增长率 HP滤波 平滑参数
下载PDF
我国经济增长率取决于消费需求力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经勇 张一力 张玲玲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3-7,共5页
20 0 0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出现重要转机 ,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由回落转向回升。但目前经济回升尚不属经济自发增长能力增强的表现 ,而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短期政策效应。能否使我国国民经济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轨道 ,关键在于消费... 20 0 0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出现重要转机 ,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由回落转向回升。但目前经济回升尚不属经济自发增长能力增强的表现 ,而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短期政策效应。能否使我国国民经济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轨道 ,关键在于消费需求拉动力度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 消费需求 中国 扩大内需 经济增长率 政府投资 投资需求
下载PDF
我国经济增长率中长期演变趋势研究——基于2000-2010年国内省域面板数据的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敬云 文礼朋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32-239,共8页
国内外学者大多通过测算我国的TFP或劳动生产率、测算我国经济的刘易斯转折点、以韩日等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历程来预测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演变趋势。本论文以我国各省域2000-2010年来的面板数据建模来拟合我国基于省域的从低收入到中等偏上... 国内外学者大多通过测算我国的TFP或劳动生产率、测算我国经济的刘易斯转折点、以韩日等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历程来预测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演变趋势。本论文以我国各省域2000-2010年来的面板数据建模来拟合我国基于省域的从低收入到中等偏上收入阶段的GDP增长率变化轨迹,并以此模型来类比分析和预测全国的GDP增长率。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到2020年我国经济都将维持在10%左右的高增长率阶段,但2020年前后应该是我国经济增长的转折时期,因而经济增长率在之后出现急速下降的趋势,并在2030年左右下降到5%,进入低速均衡增长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率 面板数据 中长期 趋势预测
下载PDF
中国经济波动率对经济增长率非对称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屹山 田依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共7页
首先通过数理模型分析经济波动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联性,并通过参数校准的方式初步判断我国经济波动率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是负向的。然后通过月度分解的GDP环比增长率,建立了一个GARCH(1,1)-M模型,验证了之前数理模型给出的结论。为了进... 首先通过数理模型分析经济波动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联性,并通过参数校准的方式初步判断我国经济波动率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是负向的。然后通过月度分解的GDP环比增长率,建立了一个GARCH(1,1)-M模型,验证了之前数理模型给出的结论。为了进一步研究经济增长波动率对经济增长可能产生的非对称影响效应,利用两区制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划分出了经济扩张期和经济收缩期。然后再通过建立带有表示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虚拟变量的GARCH(1,1)-M分析了经济增长波动率对经济增长率影响的非对称特征。结果表明,在经济扩张期经济波动率对经济增长率产生正向影响,在经济收缩期经济波动率对经济增长率产生的是负向影响,并且这种负向影响程度强于经济扩张期产生的正向影响。这意味着政府在不同经济周期阶段短期需求管理政策的实施力度上应当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波动率 经济增长率 GARCH-M模型 非对称影响效应
下载PDF
政府税率、铸币税税率和经济增长率的非线性关系——对经济增长拉弗曲线模型的扩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陆前进 武磊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3-400,共18页
根据存量流量一致性模型确定了跨期叠代模型的预算约束均衡,在典型代理人最优化的分析框架下,同时结合生产者最优化和政府的预算约束均衡,得到政府税率、铸币税税率等对经济增长非线性影响的理论模型.传统分析认为这种影响可能是2次曲... 根据存量流量一致性模型确定了跨期叠代模型的预算约束均衡,在典型代理人最优化的分析框架下,同时结合生产者最优化和政府的预算约束均衡,得到政府税率、铸币税税率等对经济增长非线性影响的理论模型.传统分析认为这种影响可能是2次曲线关系,本文将其扩展到3次曲线关系,并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政府税率、铸币税税率之间并不是纯粹的倒U型的2次曲线关系,而是非线性的3次曲线关系.经济增长和铸币税税率的曲线是“倒U”型形状,而经济增长和政府税率的曲线是“∽”型形状.经济增长对政府税率的弹性相对更大,而对铸币税税率的弹性相对较小.另外,法定准备金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显著项显著为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税率 铸币税税率 法定准备金率 经济增长率 非线性关系
下载PDF
利率与经济增长率的价值平衡关系在经济运行中的表现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强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3-59,共7页
本文首先建立了经济增长和利息率之间价值平衡关系 ,即“Gy(经济增长率 ) =s(收入的跨时储蓄率 )·r(利息率 )” ,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价值平衡关系在实际经济运行中的表现方式 ;然后 ,论文用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和联邦基金利率 ,中国... 本文首先建立了经济增长和利息率之间价值平衡关系 ,即“Gy(经济增长率 ) =s(收入的跨时储蓄率 )·r(利息率 )” ,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价值平衡关系在实际经济运行中的表现方式 ;然后 ,论文用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和联邦基金利率 ,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和同业拆借利率的数据对这种关系进行了实证展示 ;最后 ,基于上面这些分析 ,作者主要在经济波动与货币政策操作等问题上提出了一些推论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平衡关系 利率 经济增长率 经济运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