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6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流域经济-环境-社会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1
作者 张欣 郭建英 +1 位作者 张铁钢 杨振奇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1期38-40,共3页
以克什克腾旗大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调查,选取反映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大东沟小流域经济-环境-社会系统协调发展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大东沟小流域经过9 a的水... 以克什克腾旗大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调查,选取反映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大东沟小流域经济-环境-社会系统协调发展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大东沟小流域经过9 a的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大东沟小流域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治理率逐年提高,土壤侵蚀模数逐年下降,水土流失面积逐渐减少;人均产值、人均纯收入以及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小流域内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虽然大东沟小流域经济-环境-社会系统的动态协调状态在治理过程中呈波动性递增趋势,但是在治理末期(2020年)仍未完全实现协调发展,在今后的社会经济建设以及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仍需长期不懈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经济-环境-社会系统 协调发展 水土保持 大东沟小流域
下载PDF
中部地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与障碍度分析
2
作者 张方程 张锦宗 +1 位作者 衣依 赵莹莹 《科技和产业》 2025年第4期249-254,共6页
为促进中部地区六省高质量发展,首先测算了中部地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三大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而后通过构建三元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并选取3个时间截面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利用障碍度模型探讨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为促进中部地区六省高质量发展,首先测算了中部地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三大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而后通过构建三元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并选取3个时间截面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利用障碍度模型探讨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口和经济子系统综合评价得分在研究区间内总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水平也稳定上升;资源环境子系统是制约中部地区三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均液化石油气用量是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耦合协调 障碍度模型 人口-经济-资源环境
下载PDF
IEA国家经济-能源-环境-社会四元系统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3
作者 胡军峰 王建辉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3-45,共13页
经济、能源、环境和社会之间存在耦合协调关系。基于46个IEA国家的样本,构建经济-能源-环境-社会(3E1S)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3E1S耦合协调度进行时间和空间差异分析。研究发现,IEA国家2000-2020年整体的耦合... 经济、能源、环境和社会之间存在耦合协调关系。基于46个IEA国家的样本,构建经济-能源-环境-社会(3E1S)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3E1S耦合协调度进行时间和空间差异分析。研究发现,IEA国家2000-2020年整体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维持在0.60~0.70之间,属于初级协调水平。若进一步将46个国家划分为14个地理亚区,可以看出各地区空间上呈现随机分布趋势,总体上差异较小,但北欧、西欧形成了明显的“高-高”集聚效应,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研究的结论强调了促进3E1S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建议政府加强政策协同、促进区域合作与经验交流,激励创新和技术发展,并加强耦合协调度的监测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能源-环境-社会 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 组合赋权 IEA国家
下载PDF
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关系及时空分异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文睿 孙栋元 +4 位作者 王亦可 杨俊 兰立军 靳虎甲 徐裕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7-1537,共11页
推进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和谐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章基于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泰尔指数揭... 推进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和谐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章基于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泰尔指数揭示驱动因素和空间异质性,并利用趋势面映射耦合协调度全域分布。结果表明:(1)由经济发展带动水资源-经济-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逐年上升,综合发展指数由2006年0.29增长至2021年0.65。(2)河西走廊水资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两两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不同趋势上升,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发展处于颉颃阶段向磨合阶段升级;协调度经历“轻度失调衰退-濒临失调衰退-勉强协调发展-初级协调发展-中级协调发展”五个阶段。(3)区域空间异质性逐渐发展为减小趋势,2021年空间分布表现出东南部发展优于西北部格局,金昌和张掖逐步成为河西发展优势区域。(4)城市化率、排污总量、节水灌溉面积对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耦合发展起到较大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对河西走廊经济-生态-水资源系统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耦合协调模型 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 时空演变规律 驱动因素 河西走廊
下载PDF
基于碳-绿证互认和电热柔性负荷的含氢多能系统源荷低碳经济调度方法
5
作者 王守相 郑婉婷 +1 位作者 赵倩宇 王璇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4-1845,共12页
为推进能源系统低碳清洁转型,促进高比例新能源就地消纳,提出基于碳-绿证互认和电热柔性负荷的含氢多能系统(hydrogen multi-energy system,HMES)源荷低碳经济调度方法。首先,在源侧考虑电解槽制氢过程中的热量散失及余热利用,建立含电... 为推进能源系统低碳清洁转型,促进高比例新能源就地消纳,提出基于碳-绿证互认和电热柔性负荷的含氢多能系统(hydrogen multi-energy system,HMES)源荷低碳经济调度方法。首先,在源侧考虑电解槽制氢过程中的热量散失及余热利用,建立含电解槽热氢联产环节、氢转热电环节和氢制甲烷环节的氢能多环节利用模型,并在荷侧考虑电热负荷的可转移、可削减、可平移以及可替代特性,构建电热联合需求响应模型;其次,考虑碳配额和绿证的互认关系,提出碳-绿证联合交易方法,在HMES目标函数中同时引入奖惩阶梯型碳交易成本和绿证交易成本;最后,以综合成本最低为目标,考虑系统低碳性和经济性,构建HMES源荷低碳经济调度模型。算例仿真设置多个场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使HMES综合成本降低25.6%,碳排放量降低39.2%,且实现该系统新能源的全消纳,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能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实现HMES的低碳和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利用 氢能多环节利用 -绿证互认 电热联合需求响应 含氢多能系统 低碳经济
原文传递
江淮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及驱动机制
6
作者 卢中辉 王昊文 +1 位作者 周开艳 陈锦灵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4-31,共8页
推动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江淮生态经济区战略实施的内在需求.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2010—2022年江淮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表明:2010—2022年... 推动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江淮生态经济区战略实施的内在需求.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2010—2022年江淮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表明:2010—2022年,江淮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社会综合评价均值增加1倍多.生态子系统增幅较低且日趋收敛,经济和社会子系统增幅较大且呈波动上升态势.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分异显著:生态发展呈以洪泽区为分割点的“工”字型分布态势,经济发展由全域低值渐次迈向东高西低的分布模式,社会发展则呈南高北低的分布态势.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度均值增加较大,区域整体由勉强协调迈入中级协调层级.耦合协调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格局.耦合协调发展格局是地区经济结构效益、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他因子共同作用明显提升了耦合协调度.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统筹机制协调发展,可促进该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社会系统 耦合协调 时空演变 江淮生态经济
下载PDF
2010—2020年淮南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研究
7
作者 陈广洲 刘欣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9-56,69,共9页
文章以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市为例,依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淮南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两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用TOPSIS法及修正后的耦合协调模型揭示2010—2020年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的演变状态,通过灰色关联模... 文章以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市为例,依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淮南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两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用TOPSIS法及修正后的耦合协调模型揭示2010—2020年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的演变状态,通过灰色关联模型探究影响两系统耦合协调的内部及外部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淮南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不断改善,两系统的协调类型逐渐稳定在同步发展类型;生态压力、应对响应、经济发展子系统是影响两系统耦合情况的主要子系统。其中工业生产的煤炭消费量、煤炭行业总资产是主要的外部驱动因素。文章为淮南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以下建议:首先,录下淮南市应重视污染源头治理,执行高准入标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次,发展绿色经济,优化产业结构,降低对煤炭产业依赖;最后,应持续推进产业转型,以资源禀赋为基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系统 经济社会系统 耦合协调 CRITIC-TOPSIS 淮南市
下载PDF
响应生态-经济-社会需求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研究
8
作者 靳世鑫 苏承国 +3 位作者 黄佳荣 王慧亮 严登华 王占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3,共13页
【目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是缓解水土资源时空分布格局与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将土壤水和再生水纳入水资源供给侧考虑,统筹考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 【目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是缓解水土资源时空分布格局与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将土壤水和再生水纳入水资源供给侧考虑,统筹考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系统中水-土-碳等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响应生态-经济-社会需求的区域水土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框架,提出耦合非线性多目标规划和逐次逼近法的双层嵌套算法以实现框架的迭代求解,得到区域水土资源联合配置方案。【结果】洛阳市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各县区土地利用格局及水资源供给量实现了协同优化,区域水资源总量增加了0.2923亿m^(3),净碳排放量减少了0.3814%(折合90698 t标准煤),GDP维持稳定,各行政单元间供需水比值的差异程度达到最小。【结论】研究成果为提高区域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保障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联合配置 生态-经济-社会需求 二元水循环 相互作用关系 双层嵌套算法 影响因素 水资源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城镇空间演化治理机制研究——以呼包鄂城市群为例
9
作者 黄安 王燕 +2 位作者 向莹 郭斌 庄元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7,共8页
引入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ES)框架,深入剖析城市群城镇空间演化的多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以呼包鄂城市群2010-2020年的城镇空间为例,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测度多利益主体行动对城镇空间演化的影响贡献。结果表明... 引入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ES)框架,深入剖析城市群城镇空间演化的多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以呼包鄂城市群2010-2020年的城镇空间为例,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测度多利益主体行动对城镇空间演化的影响贡献。结果表明:(1)呼包鄂城市群城镇空间扩张面积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玉泉区、赛罕区和土默特左旗等中部地区,呈现出“中部扩张快、南北扩张慢”的演化态势。(2)2010-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城镇空间演化的关键要素,2015-2020年,人类活跃度是影响城镇空间演化的关键要素,且二者交互后对因变量的解释力最强。(3)政府-市场-公众等多利益主体行动对城镇空间演化扩张具有重要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程度越来越大。研究可为城市群城镇空间演化、呼包鄂城市群以及其他类似的区域提供理论和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空间演化 治理机制 社会-生态系统 地理探测器 呼包鄂城市群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4WIDS平台转向-悬架系统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10
作者 李春友 彭育辉 +1 位作者 林军 陈文强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8,共8页
为解决复杂工作环境下,四轮独立驱动转向(four-wheel independent drive steering,4WIDS)移动平台车身失稳对感知层识别精度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双斜臂式转向-悬架系统集成的设计方案,旨在减小底盘空间占用并提高其在复杂环境下的行驶... 为解决复杂工作环境下,四轮独立驱动转向(four-wheel independent drive steering,4WIDS)移动平台车身失稳对感知层识别精度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双斜臂式转向-悬架系统集成的设计方案,旨在减小底盘空间占用并提高其在复杂环境下的行驶稳定性.通过构建悬架-转向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地面激励与车轮跳动之间的关系,运用零力矩点法,以稳定性阈值来评价车轮前后、左右非水平状态下的稳定性,最后模拟复杂行驶环境进行运动学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前后、左右非水平路复杂环境下,稳定性阈值为正,悬架系统能满足行驶稳定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悬架系统 双斜臂式悬架 四轮独立驱动转向 复杂环境 稳定性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佳璐 潘景茹 +2 位作者 冯峰 徐鹏 刘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56上升至2020年的0.69,由勉强协调进入初级协调阶段,水资源子系统一直是影响九省(区)PWEE系统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其平均障碍度从2008年的49.05%增加至2020年的55.48%,人均水资源量为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四川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自然-社会经济系统耦合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冉 王保盛 张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080-6096,共17页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分析基础上,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维度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183个县级行政单元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县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探究了自然系统、社会经济系...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分析基础上,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维度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183个县级行政单元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县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探究了自然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综合系统的时空演变规律。同时,改进管理学中的多要素权衡模型来计算自然-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程度,量化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内部不同系统之间的耦合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先后经历了振荡期(2000—2011年)和迅速攀升期(2011—2020年),在此过程中,自然维度指数整体上比社会经济维度指数更高,但同时也表现出了更强的不稳定性;(2)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高值区集中在成都平原及其周围丘陵区和川南少数区县,从两个高值中心向四周延伸,高质量水平逐渐下降,川西北高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相较于广大平原和丘陵区域仍相对滞后;(3)在自然-社会经济系统间复杂的相互关系作用下,四川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从低值不协调向低值协调,再到高值不协调的转变,不同时期的耦合不协调区域及其面临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短板差异显著;(4)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数之间存在复杂交错的相互作用关系,且这种关系在不同地貌类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山地县表现得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自然-社会经济系统 耦合协调 地貌类型 四川县域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能源-环境-经济研究对比:现状、热点与展望
13
作者 庄汝龙 张晶晶 于雪洁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5年第1期1-13,F0002,共14页
聚焦于能源-环境-经济领域,以CNKI和WOS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展开研究。通过对文献发布数量、发文机构、发文国家的研究,展示能源-环境-经济研究的发文趋势及发文主体,并对关键词共现、关键词时间线和关键词突... 聚焦于能源-环境-经济领域,以CNKI和WOS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展开研究。通过对文献发布数量、发文机构、发文国家的研究,展示能源-环境-经济研究的发文趋势及发文主体,并对关键词共现、关键词时间线和关键词突现进行分析,系统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找出研究热点、明确发展脉络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论如下:1)英文研究文献发表总量大,中文研究文献发表总量相对较小。2)国内的主要发文机构有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等,国外的发文机构有沙特国王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3)中国和英国是该领域发文最多的国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密切的合作关系。4)中文文献研究突出热点较少,集中于研究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环境规制等,偏重于3E系统中的单一子系统,对系统完整性的研究相对较少;英文文献研究的热点数量较多,范围较广,主要的热点关键词有impact、renewable energy、economic growth等,集中于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模型影响。5)中英文文献研究的共同点是都涉及可再生能源、CO^(2)排放、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未来可从跨学科方法融合与技术驱动创新、区域协同与全球治理的联动机制、新兴热点与风险预警框架构建等方向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环境-经济 CITESPACE 关键词共现 时间线图谱 研究综述
下载PDF
基于碳交易和碳税机制的火电厂环境-经济管理
14
作者 刘敏 周然 汤栋 《环境与发展》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针对火电厂环境-经济管理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基于碳交易和碳税机制,利用区间线性规划(ILP)方法,研究开发了一个区间碳交易-碳税(ICT-CT)模型,实现CO_(2)控制与减排及系统经济性。开发的ICT-CT模型不仅能够处理表示为离散区... 针对火电厂环境-经济管理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基于碳交易和碳税机制,利用区间线性规划(ILP)方法,研究开发了一个区间碳交易-碳税(ICT-CT)模型,实现CO_(2)控制与减排及系统经济性。开发的ICT-CT模型不仅能够处理表示为离散区间数的不确定性,而且能够反映系统的复杂性。ICT-CT模型应用到一个假设的案例问题中,合理的模型解被获取,结果分析表明:在碳交易下,能够实现CO_(2)排放量定额在各机组间的再分配,优化CO_(2)排放量,确定机组购买或售卖的CO_(2)排放权,进而确定机组最优的发电量和发热量,实现系统净利润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经济管理系统 碳交易 碳税 优化模型 不确定性
下载PDF
基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同演变的生态流量阈值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钰 张翔 +3 位作者 闫少锋 刘浩源 邓梁堃 付湘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5,65,共10页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考虑高效节水、再生水利用率提高等调控措施及未来天然来水的不确定性,设置9种情景模拟2022—2035年研究区高、中、低3种生态流量阈值下的水资源供需及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结果表明:高效节水和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均有利于缓解因生态流量阈值增大而引起的区域水资源用户间的冲突问题;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建议研究区丰水年(P=2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30%~50%,平水年(P=50%)和枯水年(P=7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10%~30%;增大生态流量阈值的同时应采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控措施。研究结果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出发分析河流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为复杂水资源系统的优化运行与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 生态流量阈值 适宜性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铖 吕素冰 +3 位作者 焦天一 赵衡 王富强 邵薇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共11页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探究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识别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协同学和随机森林模型改进了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探究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识别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协同学和随机森林模型改进了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了河南省黄河流域2011-2022年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采用核密度估计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但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分别呈现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中心带动周边,边缘发展缓慢”、“上游优于下游,西南优于东北”的空间非均衡格局;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向好趋势显著,各城市间空间异质性明显,呈现出“区域齐升,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演化特征;自然禀赋、经济基础以及人居环境是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各因子之间关系日益紧密,交互类型呈现向“非线性增强”转化趋势。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协调发展评价的新方法,并对其科学性进行了验证,为深入剖析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提供了有力工具,对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随机森林 地理探测器 河南省黄河流域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脆弱性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胡志强 段德忠 曾菊新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487-494,共8页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引入三角图分析方法,从经济(E)、社会(S)和资源环境(R)3个方面构建城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ESR)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脆弱性评价模型,研究武汉城市圈ESR系统脆弱性的空间特征及分类....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引入三角图分析方法,从经济(E)、社会(S)和资源环境(R)3个方面构建城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ESR)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脆弱性评价模型,研究武汉城市圈ESR系统脆弱性的空间特征及分类.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ESR复合系统脆弱性水平较高,属于中高级别,且空间分异明显.2从武汉城市圈各子系统看,经济子系统武汉市一城最优,形成由低脆弱性、中等脆弱性、较高脆弱性和高脆弱性组成的4个板块;社会子系统脆弱性整体较差,黄冈市高脆弱性尤其突出;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性在空间上呈核心-边缘结构,敏感性和系统脆弱性相关性较高.3武汉城市圈脆弱性类型可分为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型、社会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型、经济社会子系统脆弱型、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子系统均衡脆弱型、经济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型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 脆弱性 三角图法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中观经济-社会-环境耦合系统发展的稳健性研究——以甘肃省各市州发展情况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宾 陈兴鹏 +1 位作者 吴士锋 李杰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567-5571,5630,共6页
首先对甘肃经济-社会-环境耦合系统进行初步分析,运用AHP方法划分目标层、要素层、指标层,并对甘肃省经济-社会-环境耦合系统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搜集处理,对该指标体系中的各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各因子的具体权重,得出了各影响因子... 首先对甘肃经济-社会-环境耦合系统进行初步分析,运用AHP方法划分目标层、要素层、指标层,并对甘肃省经济-社会-环境耦合系统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搜集处理,对该指标体系中的各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各因子的具体权重,得出了各影响因子的重要性排序结果。根据得到的权重和对各统计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的结果,构造出判断矩阵,求出2007年甘肃省各市州各要素评价值和综合评价值。依据综合评价结果分析2007年甘肃省各州市经济-社会-环境耦合系统发展情况并绘制甘肃省经济-社会-环境耦合系统功能分区图,为甘肃省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稳健性 中观 经济-社会-环境耦合系统 甘肃省
下载PDF
湖南省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熊鹰 唐湘玲 覃事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3-238,共6页
根据集对分析方法的思路以及按照空间解析几何的内涵,通过分析湖南省县城经济—社会—环境3个子系统状态的三维空间,构建了系统协调性与综合水平的评价模型。运用该方法定量评价了湖南省88个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状况。研究表... 根据集对分析方法的思路以及按照空间解析几何的内涵,通过分析湖南省县城经济—社会—环境3个子系统状态的三维空间,构建了系统协调性与综合水平的评价模型。运用该方法定量评价了湖南省88个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状况。研究表明:(1)湖南省县域系统协调性的状况与其经济水平的高低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局部区域有差异,而县域系统综合水平的高低与县域经济水平的高低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在系统协调性空间格局上,系统协调性较好的县域主要分布在湘东和湘南,系统协调性较差的县域主要分布在湘中、湘西;(3)在系统协调性组合类型的空间格局上,总体表现为湘东地区的县域大多属于高水平上的协调类型,而湘西地区的多数县域属于低水平上的不太协调类型。评价结果可为湖南省不同县域采取相应策略,促进区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环境系统 协调性 综合评价 湖南省县域
下载PDF
基于SD的我国能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安贵鑫 张在旭 吕威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52,共2页
缓解能源与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是关系一个国家全局的战略课题,本文期望应用系统动力学建立一个动态的复杂巨系统模型,以解决能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之间存在的矛盾,实现能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能源环境系统 社会经济系统 系统动力学 协调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