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6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经皮内镜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利军 夏斌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30-732,共3页
目的对比经皮内镜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术前、术后VAS... 目的对比经皮内镜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术前、术后VAS评分、ODI指数。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腰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腿痛评分与术前、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2个月和6个月的ODI指数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内镜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对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相当,经皮内镜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在手术中的视野更清晰,且在术中的出血量更少,术后早期时的腰痛程度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微创经椎腰椎融合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观察
2
作者 邵旭宁 邵旭敏 赵宇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3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MIS-TLIF)的疗效。方法:选... 目的:观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MIS-TLIF)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采用PELD治疗的51例患者列为PELD组,采用MIS-TLIF治疗的51例患者列为MIS-TLIF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状况,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影像学指标(椎间隙宽度、屈曲活动度、Cobb角)、不同时间疼痛程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腰椎状况[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结果:PELD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04%、5.88%均高于MIS-TLIF组的96.08%、3.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患者伤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0.88 cm、80.62 h、85.62 mL、7.06 d均少于MIS-TLIF组1.59 cm、112.65 h、150.64 mL、10.65 d(P<0.05)。治疗后,MIS-TLIF组椎间隙宽度、屈曲活动度分别为1.72 mm、31.62°均高于PELD组的1.52 mm、28.62°(P<0.05);MIS-TLIF组Cobb角为1.55°低于PELD组的2.05°(P<0.05)。治疗1、2周后,PELD组VAS评分分别为4.25分、2.13分均低于MIS-TLIF组的4.66分、2.51分(P<0.05)。治疗3、6个月后,PELD组ODI评分分别为20.52分、7.56分均低于MIS-TLIF组的22.41分、8.42分(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PELD和MIS-TLIF治疗效果均较好,PELD手术指标、近期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均优于MIS-TLIF术,而MIS-TLIF后期腰椎影像学指标优于PELD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腰椎盘切除术 微创经椎腰椎融合术 腰椎盘突出症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无缝隙护理方案在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敏 郭佳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4期567-571,共5页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无缝隙护理方案在接受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2024年4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机器人辅助TLIF 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无缝隙护理方案在接受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2024年4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机器人辅助TLIF 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常规护理)与干预组(75例,ERAS理念下无缝隙护理联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情况以及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功能状态、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后12~72 h疼痛数字(NRS)评分更低(P<0.05)。术后3 d,干预组负性情绪评分更低(P<0.05)。术后30 d干预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心理、身体、社会关系评分更低(P<0.05)。结论:对于接受机器人辅助TLIF治疗的患者,ERAS理念下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提升其康复效率、促进功能恢复、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机器人辅助手术 经椎腰椎融合术 无缝隙护理
下载PDF
手术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置钉准确度及学习曲线分析
4
作者 钟文杰 廖文鳌 +3 位作者 刘希麟 李亭 胡豇 王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目的:探讨手术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RA-MIS-TLIF)的置钉准确度并分析其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目的:探讨手术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RA-MIS-TLIF)的置钉准确度并分析其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1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组(n=80)和徒手组(n=80),两组患者均根据手术日期的先后进行排序并编号(1~80号),并分别分为4个亚组:1~20号为1组,21~40号为2组,41~60号为3组,61~80号为4组。统计分析两种术式的总手术时间、出血量、规划及置钉时间,比较术前、术后1d以及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ln曲线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两种术式的总手术时间、出血量随手术例数变化的趋势,并采用Gertzbein-Robbins标准评价术后CT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分级进而评估置钉准确率。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机器人组总手术时间162.9±5.7min,出血量91.4±9.5mL,规划及置钉时间42.1±1.3min;徒手组总手术时间169.1±6.6min,出血量101.0±9.2mL,规划及置钉时间57.0±6.3min。机器人组共置入320枚螺钉,螺钉置钉准确率为97%(311/320);徒手组共置入320枚螺钉,螺钉置钉准确率为92%(295/320),且两组均无C、D级螺钉。两组总手术时间均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而减少,机器人组:[y=-5.894×ln(x)+183.891,R2=0.576,P<0.05],在2、3组间达到相对稳定;徒手组:[y=-4.424×ln(x)+184.221,R2=0.376,P<0.05],在3、4组之间达到相对稳定;两组出血量均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而减少,机器人组:[y=-9.480×ln(x)+125.361,R2=0.547,P<0.05],在2、3组之间达到相对稳定;徒手组:[y=-3.868×ln(x)+114.183,R2=0.148,P<0.05],在2、3组之间达到相对稳定。VAS评分,机器人组术后1d由术前6.9±1.1分降至2.4±0.9分(P<0.05),术后6个月降至1.1±0.4分(P<0.05);徒手组术后1d由术前7.0±0.9分降至2.4±0.9分(P<0.05),术后6个月降至1.4±0.6分(P<0.05)。ODI,机器人组术后1d由术前(59.5±7.1)%降至(20.0±4.1)%(P<0.05),术后6个月降至(10.8±3.0)%(P<0.05);徒手组术后1d由术前(57.7±6.9)%降至(19.6±4.6)%(P<0.05),术后6个月降至(11.3±3.4)%(P<0.05)。随访期间16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期间并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相较于传统徒手置钉MIS-TLIF,RA-MIS-TLIF的螺钉置钉准确率更高,其学习曲线在大约20例时趋于平稳,学习曲线平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经椎腰椎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学习曲线
原文传递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孙佼 席红波 +2 位作者 陶梨清 潘茂圣 陈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61-064,共4页
探讨TLIF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1月40例腰椎退变患者,随机分为TLIF组和PLIF组各20例。对比手术参数(手术用时、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日数);比较术后1周、6月的VAS、ODI评分;对比术后1周、6月... 探讨TLIF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1月40例腰椎退变患者,随机分为TLIF组和PLIF组各20例。对比手术参数(手术用时、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日数);比较术后1周、6月的VAS、ODI评分;对比术后1周、6月的椎间高度、腰椎矢状Cobb角。结果 随访6-18个月(均13.6个月),TLIF组各手术参数较PLIF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周TLIF组评分低于PLIF组(P<0.05);6月后两组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椎间高度、Cobb角较术前改善(P<0.05),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确切,TLIF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经椎融合术 腰椎后路融合术 腰椎融合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下行极外侧入路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技术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梁家铭 朱彪 +1 位作者 朱承跃 张伟 《广西医学》 2025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UBE)辅助下行极外侧入路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技术(Ex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在UBE辅助下行ExTLIF治疗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手术过程及...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UBE)辅助下行极外侧入路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技术(Ex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在UBE辅助下行ExTLIF治疗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手术过程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0~245(184.7±34.4)min,手术估计出血量105.0~210.5(157.8±36.5)mL,1例患者术后踇背伸肌力一过性下降。术后随访6~18(11.1±4.4)个月。术后1个月,7例患者的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从术前的(6.6±0.9)分降至(1.6±0.5)分,下肢疼痛VAS评分从术前的(7.0±0.8)分降至(1.1±1.0)分;3例患者下肢仍有麻木感。术后6个月,1例患者足部麻木感较术前明显减轻但仍稍有麻木,余2例患者麻木感缓解,出现踇背伸肌力下降的患者肌力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无再次手术或术后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UBE下行Ex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手术 复发性腰椎盘突出 单侧双通道内镜 极外侧入路经椎腰椎融合技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后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椎旁肌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庞大明 杨晋才 +3 位作者 海涌 范哲轩 黄继旋 尹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5-594,共10页
目的:比较后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其... 目的:比较后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旁肌的影响。方法:本前瞻性研究纳入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52例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PLIF组22例,女性10例,男性12例,年龄60.2±10.3岁;PE-TLIF组30例,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60.4±12.3岁。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比较术前与术后1d及1周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术前与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多裂肌(multifidus,MF)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脂肪浸润(fatty infiltration,FI)评分及肌肉CT密度等椎旁肌评估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1周、6个月及12个月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on low back pain,VAS-LBP)、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on leg pain,VAS-LP)、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术后12个月根据Bridwell标准评估两组椎间融合情况。结果:PE-TLIF组与PLIF组手术时间(211.2±38.5min vs 98.9±31.6min,P=0.000)、术后卧床时间(25.9±8.3h vs 52.4±14.8h,P=0.001)、术中失血量(112.8±79.6mL vs 232.5±122.5mL,P=0.002)、术后引流量(46.5±28.2mL vs 283.6±142.1mL,P=0.000)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E-TLIF组与PLIF组术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目标节段MF CSA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目标节段MF CSA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E-TLIF组与PLIF组术前、术后6个月目标节段MF FI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PLIF组目标节段MF FI评分较PE-TLIF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3.0,4.0)vs 3.0(2.8,3.0),P=0.031];PE-T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目标节段MF FI评分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目标节段MF FI评分组内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257),而术前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2.0,3.3)vs 3.0(3.0,4.0),P=0.016]。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MF CT密度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PLIF组目标节段MF密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TLIF:34.2(31.8,36.9)HU;PLIF:30.5(28.5,32.1)HU,P=0.000]。组内比较,PE-T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目标节段MF肌肉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目标节段MF CT密度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516),术后12个月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4.6(30.5,36.4)HU vs 30.5(28.5,32.5)HU,P=0.017]。PE-TLIF组与PLIF组术前CK值无明显差异(P=0.712)。术后1d、7d,PE-TLIF组CK值低于PLIF组(P<0.05)。PE-TLIF组与PLIF组患者术后随访VAS-LP、VAS-LBP评分以及ODI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7d,PE-TLIF组VAS-LBP评分表现优于PLIF组(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LBP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VAS-LP评分以及ODI在随访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79),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椎间融合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77)。结论: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可获得与传统PLIF手术相同的临床疗效,且减小了对椎旁肌的影响,可减轻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内镜经椎融合术 旁肌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早期疗效观察
8
作者 陶瑜晶 叶丙霖 +6 位作者 桑廷瑞 陈伟国 赵恒 张万乾 谢芋涛 任毅 杨建霞 《颈腰痛杂志》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机器人辅助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UBE-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在甘肃省中医院脊柱微创骨科采用机器人辅助下UBE-TLIF手术治疗LSS患者32例;患者均有腰腿痛症状。其中男15例,... 目的观察机器人辅助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UBE-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在甘肃省中医院脊柱微创骨科采用机器人辅助下UBE-TLIF手术治疗LSS患者32例;患者均有腰腿痛症状。其中男15例,女17例,责任阶段为L_(2-3)患者7例,L_(3-4)患者6例,L_(4-5)患者10例,L_(5)-S_(1)患者9例,平均病程(39.24±12.15)个月,平均年龄(63.00±7.21)岁。对手术时长、患者下地活动起始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状况予以记录。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标准来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60~220)min,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0 mL;术后下床时间6~48 h,中位时间27 h。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硬膜撕裂、神经血管损伤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均未出现。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为6个月。术后3 d、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改良ODI均较术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评分评价:优17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93.7%。随访期间没有出现复发。结论采用UBE-TLIF具有手术操作灵活、视野清晰、术中探查范围广、创伤小的优点,可有效进行椎管减压,是治疗LSS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脊柱微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特立帕肽联合依降钙素对骨质疏松患者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后疗效的影响
9
作者 苏嘉 刘嘉颖 +3 位作者 何风春 李锶宛 陈树燕 裴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6,共7页
目的:观察特立帕肽联合依降钙素对骨质疏松患者行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ndo-LIF)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7月~2023年2月在佛山市健翔骨伤医院行经后方椎间孔入路Endo-LIF(Endo-P/TLIF)手术... 目的:观察特立帕肽联合依降钙素对骨质疏松患者行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ndo-LIF)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7月~2023年2月在佛山市健翔骨伤医院行经后方椎间孔入路Endo-LIF(Endo-P/TLIF)手术的60例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其中30例在术后给予维生素D+钙剂+依降钙素治疗3个月,纳入对照组(男6例,女24例,年龄67.0±6.6岁;单节段12例,双节段18例);30例在术后给予特立帕肽+依降钙素+维生素D+钙剂治疗3个月,纳入观察组(男7例,女23例,年龄66.0±5.9岁,单节段10例,双节段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骨密度T值和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统计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疼痛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全身骨代谢指标[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1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骨钙素(BGP)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治疗后3个月时椎间融合情况,治疗后6个月时的骨密度T值。应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ODI、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T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和ODI均显著性降低,同时间点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P1NP、β-CTX、BGP和2,5(OH)VitD较治疗前均显著性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BGP和2,5(OH)VitD较治疗前显著性升高(P<0.05);治疗后3个月时观察组P1NP、β-CTX、BGP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同时间点2,5(OH)VitD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时观察组椎间融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96.66%vs 80.00%,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骨密度T值显著性高于对照组(-2.76±0.37 vs-3.06±0.42,P<0.05)。结论:特立帕肽联合依降钙素能更好改善骨质疏松患者行Endo-P/TLIF术后的临床症状、骨密度T值和全身骨代谢指标,提高早期椎间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特立帕肽 依降钙素 内镜腰椎融合术
原文传递
单边双通道内镜与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卢春闻 王辉 +3 位作者 吴宏日 杜诗尧 王振伟 许天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1-487,共7页
目的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BE-TLIF)及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DLS-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DLS-LSS患... 目的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BE-TLIF)及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DLS-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DLS-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接受术式分为UBE-TLIF组(46例)和PLIF组(39例)。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数据、影像学参数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术前影像学参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BE-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PLIF组[(156.42±26.65)min vs(141.36±21.46)min,P=0.006],术中出血量少于PLIF组[(170.15±10.87)mL vs(203.15±15.67)mL,P<0.001],住院时间短于PLIF组[(6.73±2.42)d vs(9.61±2.56)d,P<0.001]。UBE-TLIF组的腰椎前凸角及节段角在术后3个月[(42.52±8.57)°vs(46.61±7.31)°、(10.93±2.59)°vs(12.16±3.05)°]及末次随访时[(41.35±7.46)°vs(44.62±6.42)°、(10.65±2.43)°vs(11.87±2.53)°]均小于PLIF组(均P<0.05)。UBE-TLIF组术后3个月融合率低于PLIF组[34.78%(16/46)vs 58.97%(23/39),P<0.05],末次随访时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48%(43/46)vs 94.87%(37/39),P>0.05]。UBE-TLIF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PLIF组[(2.43±0.92)分vs(3.12±1.03)分、(26.81±9.14)分vs(33.35±8.76)分,均P<0.01],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UBE-TLIF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融合率可靠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DLS-LSS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 腰椎管狭窄症 单边双通道内镜 后路腰椎融合术
原文传递
经椎间孔骨钻联合可视环锯内镜下治疗老年性腰椎侧隐窝狭窄临床疗效观察
11
作者 顾红林 周敦 +5 位作者 施凤超 祁玉贵 金顺利 许步伟 姚旺林 吕成堂 《颈腰痛杂志》 2025年第1期171-175,共5页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骨钻联合可视环锯内镜下治疗老年性腰椎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29例腰椎侧隐窝狭窄伴或不伴有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经椎间孔入路骨钻联合可视环锯脊柱内窥镜治疗并随访其疗效...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骨钻联合可视环锯内镜下治疗老年性腰椎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29例腰椎侧隐窝狭窄伴或不伴有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经椎间孔入路骨钻联合可视环锯脊柱内窥镜治疗并随访其疗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疼痛缓解程度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共有29例患者参加了这项研究,其中男15例,女14例,平均(73.00±2.99)岁,29例中无一例合并后凸畸形,其中8例合并冠状位退变畸形,Cobb角位于10°~30°,6例位于凹侧,2例位于凸侧;病程9~80个月,平均(47.14±20.70)个月。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评估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残疾指数(ODI),并在最后一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平均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最后一次随访中,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优15例,良1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3.1%。1例患者获得了可的结果,术后局部皮肤麻木,通过口服消炎镇痛药控制症状。1例患者术后症状不能缓解获得差的结果,考虑侧隐窝减压不彻底而接受了开放手术,余无其他重大并发症。结论对于单侧骨性侧隐窝狭窄的患者,采用经椎间孔入路骨钻联合可视环锯内窥镜下治疗,骨钻技术提供了安全,有效、快速的工作通道的初步建立,镜下可视环锯成形,减少了盲视成形的射线的暴露量,直视下靶区操作,更安全,更精准成形上关节突骨质,减压侧隐窝背侧,扩大椎间孔,两者联合使用,给老年性侧隐窝狭窄的患者提供一个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侧隐窝狭窄 经皮内镜成形术 经皮内镜腰椎减压术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 侧隐窝 微创治疗
下载PDF
内镜、微创和开放式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新武 韦华成 +1 位作者 李昊 魏芳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68-72,共5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内镜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LIF)、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和开放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因LDD接受经椎间孔腰椎椎...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内镜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LIF)、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和开放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因LDD接受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就诊的15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Endo-LIF组、MIS-TLIF组、PLIF组三组,每组各50例。比较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椎间隙高度指数、病变节段活动度(ROM)。结果PLIF组的手术时间长于Endo-LIF组和MIS-TLIF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Endo-LIF组和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o-LIF组和MIS-TLIF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Endo-LIF组少于MIS-TLIF组及PLIF组,MIS-TLIF组少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Endo-LIF组短于MIS-TLIF组及PLIF组,MIS-TLIF组短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o-LIF组满意度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及ODI评分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椎间隙高度指数、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do-LIF、MIS-TLI、PLIF三种手术方法术后3个月的预后结果相似,PLIF术中透视次数最少,Endo-LIF创伤较小,在降低术中出血,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优势明显,术后恢复速度较快,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融合术 内镜 微创 开放式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曹立颖 姜明静 +5 位作者 林斌珍 尹小锋 钟南 陈春香 吴清华 陈开明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3期46-52,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L4/5节段LDH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2例)和传统组(42例)。传统组...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L4/5节段LDH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2例)和传统组(42例)。传统组行传统开放入路治疗,试验组采用PEI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腰部和下肢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的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透视次数明显多于传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部和下肢疼痛VAS评分、ODI、IL-6和TNF-α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传统组优良率分别为88.10%和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EID治疗LDH,能有效地缓解神经压迫,减轻患者腰部和下肢的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症(LDH) 经皮内镜入路盘切除(PEID) 疼痛程度 腰椎功能
下载PDF
水介质单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临床进展
14
作者 赖宏通 刘午阳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1365-1371,共7页
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患者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导致如腰背痛、腰椎活动度下降以及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异常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水介质单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以下简称“镜下融合”)逐渐受到重视。这种技术... 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患者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导致如腰背痛、腰椎活动度下降以及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异常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水介质单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以下简称“镜下融合”)逐渐受到重视。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使用常规手术器械,具备清晰的镜下视野和较大的操作角度,同时对椎旁肌肉的损伤较小,减少了对多裂肌的过度剥离,术后能够更好地维持脊柱及运动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帮助患者更早恢复正常生活。基于这些优点,镜下融合得到了快速发展。本研究将对近年来镜下融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With the aging of society in China, the incidence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is increasing gradually, which leads to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low back pain, decreased lumbar mobility and abnormal sensory and motor functions of lower limbs. In recent years, the water-based single channe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advantage of this technique is that it can use conventional surgical instruments, and has a clear field of vision under the microscope and a large operating angle.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less damage to paraspinal muscles, reduces excessive peeling of multifidus muscles, and can better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spine and motor system after surgery, thus helping patients to return to normal life earlier. Based on these advantages, the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This study will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in recent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腰椎退变性疾病 腰椎融合术
下载PDF
可扩张通道系统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和腰背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王玉辉 杜贵娟 +1 位作者 马虎升 马涛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12-116,122,共6页
目的探讨可扩张通道系统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S-TLIF)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腰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3月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DLS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可扩张通道系统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S-TLIF)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腰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3月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DL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39)。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可扩张通道系统下MISS-TLIF。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数、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于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评估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背功能障碍程度,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价量表(JOA)评估腰痛程度;拍摄脊柱全长侧位片或腰椎侧位X线片并测量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椎间隙高度(DH)、手术节段椎间隙后缘高度(PDH)、手术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ADH)等腰骶部矢状位平衡参数。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围手术期是否出现融合器位置不佳、切口感染、硬膜囊撕裂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自主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RS、ODI、J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NRS、ODI显著低于术前,JOA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NRS、ODI显著低于对照组,JO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PT、LL、PI、SS、DH、ADH、P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PT、LL显著低于术前,DH、ADH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PT、LL显著低于对照组,DH、AD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61%(10/51)、5.13%(2/39);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可扩张通道系统下MISS-TLIF可显著缩短DLS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改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提高腰背功能,降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可扩张通道系统 微创经椎融合术 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 腰背功能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排尿障碍的预防价值研究
16
作者 赵锦 李文珠 吴晶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3期116-118,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排尿障碍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入院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排尿障碍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入院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进行康复治疗。干预持续2周。比较两组患者首次自主排尿时间、尿道疼痛消失时间和平均尿流速率及首次自主排尿症状(排尿困难程度、排尿等待时间、尿不尽感和小腹症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各类排尿障碍发生率,包括尿潴留、排尿困难、尿路感染及术后异常排尿状态(膀胱残余尿量、再导尿、夜尿)。结果:观察组首次自主排尿时间和尿道疼痛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平均尿流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自主排尿症状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尿障碍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排尿障碍具有较高的预防价值,可缩短患者首次排尿时间,减少排尿症状,降低患者尿潴留、排尿困难等排尿障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椎融合术 经皮穴位电刺激 排尿障碍
下载PDF
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技术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梁仁 卢长巍 +1 位作者 罗思进 姚家腾 《山西医药杂志》 2025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技术(TESSYS)治疗,并分析其对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年龄>60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被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 目的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技术(TESSYS)治疗,并分析其对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年龄>60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被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TESSYS治疗。比较2组临床指标、2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腰椎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远期疗效采用改良(MacNab)疗效标准评估。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VAS评分、ODI评分更低,JOA评分更高(P<0.05)。随访2组患者1年发现,观察组患者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47/50),和对照组的78%(39/50)比较更高(P<0.05)。结论TESSYS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且远期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镜下内镜脊柱系统技术 老年 腰椎盘突出症 疼痛
下载PDF
全内镜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对比
18
作者 李新武 韦华成 +2 位作者 李昊 廖正文 魏芳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38-42,共5页
目的:比较全内镜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FE-TLIF)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将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因LDD接受TLIF治疗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比较全内镜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FE-TLIF)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将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因LDD接受TLIF治疗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E-TLIF组(接受FE-TLIF治疗)和MI-TLIF组(接受MI-TLIF治疗),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6个月及1年椎体间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TLIF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MI-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TLIF组术中出血量少于MI-TLIF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MI-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年两组椎体间融合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TLIF与MI-TLIF在术后疼痛缓解、功能恢复、融合率方面显示出了相似的结果,但FE-TLIF在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上有更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内镜经腰椎融合术 微创经椎腰椎融合术
下载PDF
规范化开展经皮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19
作者 戎利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7-338,共2页
经皮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LIF)是指在内镜辅助下进行的一种微创腰椎融合术[1、2]。由于水介质内镜能够实时清晰显示术野,其术中操作更精细、准确[3]。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及微创... 经皮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LIF)是指在内镜辅助下进行的一种微创腰椎融合术[1、2]。由于水介质内镜能够实时清晰显示术野,其术中操作更精细、准确[3]。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及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PELIF具有手术损伤更小、术后康复更快、短中期临床疗效确切等诸多优势,现已成为国际脊柱内镜领域的代表性术式之一[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手术损伤 腰椎融合术 传统开放手术 经皮内镜 术野 内镜辅助 脊柱内镜
原文传递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浩 李晨 +2 位作者 聂广龙 杨德顺 周建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9-401,共13页
目的:系统评价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 目的:系统评价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8个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ULIF与MIS-TLIF治疗LDD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自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9月,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发症发生率、椎间盘高度、融合率等指标,应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均为队列研究,NOS评价均为中高质量。共有800例患者,其中ULIF组380例,MIS-TLIF组4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ULIF手术组腰部VAS(术后1~3个月)[MD=-0.43,95%CI(-0.70,-0.15)]、腰部VAS(末次随访>一年)[MD=-0.09,95%CI(-0.18,-0.00)]、ODI(术后1~3个月)[MD=-1.37,95%CI(-2.46,-0.28)]、住院时间[WMD=-0.75,95%CI(-1.33,-0.17)]、术中出血[MD=-78.72,95%CI(-113.20,-44.23)]等方面优于MIS-TILF手术组,MIS-TLIF手术组在手术时间[MD=30.28,95%CI(13.86,46.71)]上优于UILF手术组;二者在腿部VAS评分(术后1~3个月)[MD=-0.12,95%CI(-0.30,0.06)]、腿部VAS评分(末次随访>1年)[MD=-0.04,95%CI(-0.15,0.07)]、ODI(末次随访>1年)[MD=-0.46,95%CI(-1.02,0.11)]、腰椎前突角[MD=0.39,95%CI(-1.12,1.90)]、椎间盘高度[MD=0.03,95%CI(-0.24,0.30)]、融合率[MD=0.97,95%CI(0.92,1.03)]及并发症发生率[MD=0.82,95%CI(0.45,1.48)]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相较于MIS-TLIF,ULIF在改善腰痛症状和早期恢复功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有优势,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二者在远期疗效、并发症以及融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单侧双通道内镜腰椎融合术 微创经椎入路腰椎融合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