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后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19
1
作者 朱吉基 杨澜 许嘉鸿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6573-657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PCI)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及影响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选择该院行PCI手术治疗的老年CHD患者,采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调查问卷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PCI)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及影响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选择该院行PCI手术治疗的老年CHD患者,采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调查问卷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问卷对患者CHD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多个因素进行分析,观察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经PCI治疗后生理功能评分(87.24±6.18)分,生理职能评分(64.39±14.89)分,情感职能评分(80.22±17.14)分,社会功能评分(76.59±14.29)分,躯体疼痛评分(83.45±11.61)分,精神健康评分(81.48±10.05)分,活力评分(79.95±15.78)分,总体健康评分(60.08±19.96)分,健康变化评分(88.79±8.92)分,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28 6、26.620 7、14.885 5、18.959 0、30.626 1、9.691 5、12.977 4、8.899 0、66.320 4;均P<0.05)。患者经PCI治疗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各维度为躯体受限程度(79.67±14.86)分,心绞痛稳定状态(80.05±8.77)分,心绞痛发作情况(76.23±25.38)分,治疗满意度(72.48±16.39)分,疾病认知程度(59.13±9.74)分,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00 3、74.290 1、7.486 4、10.042 5、27.900 3;均P<0.05)。通过对患者性别、年龄、CHD类型、病变血管、是否吸烟和是否重返工作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吸烟和重返工作是影响介入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t=3.643 2、3.273 1;均P<0.05)。结论介入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CHD患者生活质量,吸烟和是否重返工作是影响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应提倡患者戒烟,让患者尽快恢复体力,重返工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 生存质量
下载PDF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平 郭舜奇 +4 位作者 朱稚丹 林洁明 王红卫 刘少玲 罗燕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08-409,共2页
目的 评估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型术 (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 16例AMI实施直接PTCA ,其中 6例同时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观察住院期和随访期的临床心脏事件。结果  14例直接PTCA成功 ,2... 目的 评估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型术 (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 16例AMI实施直接PTCA ,其中 6例同时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观察住院期和随访期的临床心脏事件。结果  14例直接PTCA成功 ,2例失败。随访 1~ 12个月 (平均 6个月 )全部病例存活 ,除 1例发生再次心肌梗死住院治疗外无不良心脏事件发生 ;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和生活质量有较大程度提高。结论 AMI患者行直接PTCA安全有效 ,可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型 PTCA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加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羊镇宇 王强 +4 位作者 王如兴 李肖蓉 吴小庆 崔志明 童跃英 《上海医药》 CAS 2002年第12期547-548,共2页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加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例发病时间在2~6.5小时内,年龄>7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冠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血管。在OEC9800下给予2.0~2.5mm直径球...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加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例发病时间在2~6.5小时内,年龄>7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冠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血管。在OEC9800下给予2.0~2.5mm直径球囊6~8atm预扩张后置入支架6枚。结果:5例患者支架置入均获成功。TIMI血流均达3级,无残余狭窄,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无再梗、心绞痛及死亡发生。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加支架置入术临床疗效佳,是较好的抢救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支架置入 治疗 疗效 安全性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 老年人 AMI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型术前后的心脏功能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福成 何青 +4 位作者 陈刚 季福绥 李京平 王茂斌 邓开伯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7年第4期225-227,共3页
通过运动负荷试验评价PTCA术的即刻效果,为患者进一步康复提供参考.方法:所有患者行常规PTCA术,达到完全或基本完全血管重建,患者于PTCA术前及术后1周分别进行亚极量自行车运动试验.结果:34例患者成功的进行了PTCA术并分别于手术前后进... 通过运动负荷试验评价PTCA术的即刻效果,为患者进一步康复提供参考.方法:所有患者行常规PTCA术,达到完全或基本完全血管重建,患者于PTCA术前及术后1周分别进行亚极量自行车运动试验.结果:34例患者成功的进行了PTCA术并分别于手术前后进行了运动试验,PTCA术后患者运动中最大心率(HRmax)非常明显提高(P<0.0001),运动最大负荷明显增加(P<0.0001).运动所诱发的病变冠状动脉相应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明显改善(P<0.002).运动中每分钟通气量(VE)、二氧化碳的产生(VCO_2)明显增加(P均<0.002).运动中最大氧耗量(VO_2max)明显提高(P<0.02).结论:PTCA成功后可使患者运动时VO_2max、HRmax、VE、VCO_2明显提高,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明显改善,运动耐量明显增加,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型 心脏功能 运动试验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对左室舒张功能近期及远期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谷素洁 杨庭树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2年第4期29-31,共3页
目的:评定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左室舒张功能近期及远期的影响。方法: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分别于PTCA术前,术后3天,3个月,6个月对41例PTCA患者进行左室舒张功能测定。并采用心导管法记录PTCA术前及术后即刻的左室舒张... 目的:评定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左室舒张功能近期及远期的影响。方法: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分别于PTCA术前,术后3天,3个月,6个月对41例PTCA患者进行左室舒张功能测定。并采用心导管法记录PTCA术前及术后即刻的左室舒张功能。结果:研究显示PTCA术前较PTCA成功后即刻心导管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天与术前比较,除个别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有改善外,整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术后3个月,6个月左室舒张功能指标较术前及术后3天改善明显,尤其是术后6个月更为显著,表现为EPV增加,APV减少,E/A>1,AETp缩短,AETp-AET负值增大(P<0.05)。结论:PTCA能改善远期左室舒张功能,且疗效与时间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左心室舒张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 PTCA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
下载PDF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丰雷 张冬 +4 位作者 尹栋 王昊 赵志勇 高国峰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1-435,共5页
目的:根据美国心血管造影及介入协会(SCAI)新标准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围术期心肌梗死(PM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最新的SCAI标准选取我院PCI术后PMI的患者3 371例(3 516例次择期PCI),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特... 目的:根据美国心血管造影及介入协会(SCAI)新标准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围术期心肌梗死(PM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最新的SCAI标准选取我院PCI术后PMI的患者3 371例(3 516例次择期PCI),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造影结果以及操作特点,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识别P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入选患者共发生108次(3.1%)PMI。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比值比(OR)=1.037,95%可信区间(CI):1.016~1.058]、处理多支血管病变(OR=1.697,95%CI:1.095~2.629)、至少处理一处分叉病变(OR=1.869,95%CI:1.213~2.878)以及靶病变总长度(OR=1.016,95%CI:1.009~1.024)是P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多支病变PCI、至少处理一处分叉病变以及靶病变总长度是发生PMI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型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稳定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型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和经皮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一例报告
7
作者 刘朝中 毛树森 +6 位作者 卢才义 魏璇 黄丛香 朴龙松 齐自荣 杨淑惠 刘姝英 《空军总医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83-183,170,F003,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支架 病例 不稳定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型 经皮激光心肌血管重建
下载PDF
无球囊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英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 无球囊预扩张 应用体会 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 支架置人 病变部位 远期效果 二次损伤 临床效果 再狭窄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物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前的应用
9
作者 张莉莉 贾国良 《医学争鸣》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53-55,共3页
由冠脉阻塞所致的缺血型心脏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在PTC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介入技术,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介入技术对于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但无... 由冠脉阻塞所致的缺血型心脏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在PTC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介入技术,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介入技术对于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但无论是PTCA还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均面临着急性血管闭塞和再狭窄难题,特别是冠状动脉腔内治疗术能显著激活血小板而增加了急性期或亚急性期血栓形成的风险,目前主要预防措施是应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治疗,以减少血栓形成。本文主要针对抗血小板药物在药理学预防血栓形成的疗效以及副作用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 冠状动脉内支 架植入 支架血栓开成再狭窄
下载PDF
ADM和ET-1在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阎爱国 蔡尚郎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①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病人急慢性冠状动脉内皮损伤时肾上腺髓质素(ADM)、内皮素-1(ET-1)在不同易患因素累积、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同内皮稳定状态以及急性内皮损伤(PTCA)时的水平变化,探讨血管活性物质与急慢... ①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病人急慢性冠状动脉内皮损伤时肾上腺髓质素(ADM)、内皮素-1(ET-1)在不同易患因素累积、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同内皮稳定状态以及急性内皮损伤(PTCA)时的水平变化,探讨血管活性物质与急慢性内皮损伤的关系及临床意义.②方法选择72例CHD病人作为慢性内皮损伤组,按冠心病易患因素分为A(0~1个因素)、B(2个因素)、C(≥3个因素)组;按病人临床表现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组.急性内皮损伤组为28例PTCA病人.两组均以冠状动脉造影者作为对照.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ADM、ET-1的含量.③结果除A组ADM值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外(t=1.051,P>0.05),研究组血浆ADM、ET-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t=4.287~13.945,P<0.01).研究组内ADM、ET-1在3组间均有显著意义(t=2.813~11.649,P<0.01).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ADM、ET-1有增高趋势,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增高(t=2.627~10.098,P<0.01);轻、中、重度狭窄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150~11.708,P<0.01).SAP组ADM、ET-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297、1.983,P>0.05),而UAP组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t=2.932~12.175,P<0.01).PTCA急性损伤冠状动脉内皮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浆ADM、ET-1水平显著升高(t=3.48、11.17,P<0.01).④结论CHD易患因素对内皮细胞慢性损伤有累积作用.血浆ADM、ET-1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可以作为判断CHD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UAP病人血浆ADM、ET-1水平可以作为判定心绞痛稳定性的参考指标.PTCA造成冠状动脉内皮急性损伤,激活ADM、ET-1的内皮源性释放.保护CHD病人内皮功能,干预易患因素及内皮功能的改善治疗是防止介入术后再狭窄及慢性内皮损伤的重要环节及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 内皮缩血管肽类 血管成型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血管造影
下载PDF
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早期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1
作者 葛斌 靳凤琳 +2 位作者 刘鹏 董炳庆 肖强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4期292-293,共2页
目的分析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早期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在88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置入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随访住院及术后1年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无... 目的分析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早期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在88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置入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随访住院及术后1年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无心脏事件生存率。结果随访1年中,不稳定心绞痛复发8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例,再次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早期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再狭窄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罗莫司 血管成型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岳玉国 王莉珺 +3 位作者 张月华 赵新国 陈伟良 周翠玲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6期613-616,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择期行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复杂病变患者146例,随机分为64排螺旋CT指导组(试验组)及非64排螺旋CT指导组(...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择期行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复杂病变患者146例,随机分为64排螺旋CT指导组(试验组)及非64排螺旋CT指导组(对照组),其中试验组75例102支病变,对照组71例93支病变,比较两组靶血管病变的特征、介入成功率、手术时间、首选导丝通过率、导引钢丝未能通过率、导引钢丝进入假腔的发生率及并发症,并随访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介入成功率分别为94.1%(96/102)vs 84.9%(79/93)(P<0.05)。试验组首选导丝通过率和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导丝进入假腔发生率和PCI时间少于对照组,分别为85.3%(39/102)vs 65.5%(33/93),13.7%(4/102)vs 25.8%(30/93),(55.9±17.3)分钟vs(72.4±18.6)分钟(P<0.05或<0.01)。结论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指导下,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可提高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血管成型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急诊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岳峰 张陈匀 续自灵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15期94-96,共3页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再灌注后,分析MIRI特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急诊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血流再灌注的51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MIRI判断标准为:AMI直接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2h内,急性发生的...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再灌注后,分析MIRI特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急诊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血流再灌注的51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MIRI判断标准为:AMI直接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2h内,急性发生的严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或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或IRA前向血流≤TIMI2级且除外因造影可见的血栓、栓塞、夹层或痉挛等所致急性闭塞,或再灌注后心源性休克和持久的左心功能不全。分析MIRI的临床表现。结果51例患者中,有30例发生MIRI,MIRI发生率为58.8%,再灌注后45例胸痛迅速缓解,15例患者出现缓慢心律失常;频发室早12例,室速5例,室颤6例,2例无复流,3例慢复流,21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4例术后出现持续低血压超过1周。4例出现ST段回落后又抬高,1例ST段无明显下降。结论冠脉血管再通后的MIRI发生率58.8%。再灌注时间越短越易发生MIRI,再灌注后绝大部分患者胸痛迅速缓解,且有心律失常发生,一过性低血压也比较常见。ST段回落后反常性抬高可能是心肌再灌注的指标,也可能室壁瘤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损伤 冠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岳峰 续自灵 +1 位作者 张陈匀 蔡运昌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再灌注后损伤(MIRI)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急诊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血流再灌注的51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51例患者中,有3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再灌注后损伤(MIRI)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急诊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血流再灌注的51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51例患者中,有30例发生MIRI,发生率为58.8%。多因素分析显示:开通时间早、多支病变血管、再灌注前低血压与MIRI的发生有关(OR值分别=6.1、3.8、6.7)。结论再灌注时间、多支病变血管及再灌注前低血压是PCI术后MIRI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损伤 冠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1092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分析
15
作者 李素芬 王卫民 《中国乡村医药》 2005年第9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并发症分析 冠心病患者 介入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 冠心病介入治疗 冠脉内支架置入 冠状动脉造影 直接支架置入 冠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PTCA术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与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关系
16
作者 田小园 胡雪松 +1 位作者 衣为民 刘幼文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1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 (PTCA)后出现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RA)与心室复极离散度 (QTd)的关系。方法与结果 对 36例AMI行PTCA手术患者术前术后 12导联心电图同步监测描记 ,发现 :①PTCA术后出现RA...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 (PTCA)后出现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RA)与心室复极离散度 (QTd)的关系。方法与结果 对 36例AMI行PTCA手术患者术前术后 12导联心电图同步监测描记 ,发现 :①PTCA术后出现RA时 ,心电图上QTd值比术前有明显延长 (P <0 0 1)。②PTCA 1h后心电图QTd较术前缩短者 ,心律失常发生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①PTCA术后出现RA与QTd延长有关 ;②成功的PTCA 1h后心律失常的减少与QTd缩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 心室复极离散度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急性无Q波心肌梗塞32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杜子军 邹秋果 《海南医学》 CAS 2001年第3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急性无Q波心肌梗塞 临床特点 合并症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尿激酶 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
下载PDF
1621例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回顾性分析
18
作者 荆忻 荆忱 贾绍斌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5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本文收集2000年7月至2007年12月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连续进行的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PCI)患者资料1621例。单支病变603例(37.2%),双支病变954例(5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本文收集2000年7月至2007年12月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连续进行的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PCI)患者资料1621例。单支病变603例(37.2%),双支病变954例(58.9%),3支病变64例(3.9%),其中包括15例单纯左冠状动脉主干(2k主干)病变51例慢性完全闭塞病变(OCT)。共治2764处病变,全部病例的成功率为96.9%。结果: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成功率高,并发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PCI) 冠状动脉内支架
下载PDF
PTCA前后t-PA及PAI-I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临光 路雯 +2 位作者 王海波 李先进 付强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7-438,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成形术(PTCA)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I)的动态变化。探讨PTCA对机体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发光底物法对36例ACS患者在PTCA前及后4、12、24、48、72 h时间...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成形术(PTCA)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I)的动态变化。探讨PTCA对机体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发光底物法对36例ACS患者在PTCA前及后4、12、24、48、72 h时间段测定血浆中t-PA和PAI-I的活性。结果PTCA术后4、12、24、48、72 h t-PA活性明显降低,但术后24 h开始t-PA活性呈逐渐升高趋势。PTCA术后4、12、48、72 h PAI-I活性明显升高,但术后24 h开始PAI-I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ACS患者PTCA后存在着明显的纤溶功能低下,纤溶水平的高低与PTCA治疗效果及再梗塞发生有关。提示机体纤溶功能影响PTCA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旭阳 李成祥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7期774-776,共3页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早期再灌注治疗可以有效挽救生命,改善预后。再灌注治疗的方法主要有溶栓治疗和急诊介入治疗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本文就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新进展进行...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早期再灌注治疗可以有效挽救生命,改善预后。再灌注治疗的方法主要有溶栓治疗和急诊介入治疗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本文就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