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0篇文章
< 1 2 1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加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临床研究
1
作者 张建起 杨涛 +1 位作者 姜铁民 李玉明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加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加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2 4例AMI患者入院后行加速PCI ,与同期行直接PCI的36例患者比较,观察两组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情况及心功能恢复。【结果】至冠状动脉造影时,在... 【目的】探讨加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加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2 4例AMI患者入院后行加速PCI ,与同期行直接PCI的36例患者比较,观察两组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情况及心功能恢复。【结果】至冠状动脉造影时,在IRA开通方面,加速PCI优于直接PCI。对于左室功能恢复,加速PCI优于直接PCI。【结论】应用加速PCI治疗AMI安全、可行,利于IRA早期开通,利于左室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 加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对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苏显明 王东琦 +1 位作者 崔长琮 王育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7-389,共3页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的功能状态以及普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患者 30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单支或二支以上≥ 70 %狭窄。随机分成普伐他汀组和非普伐他汀...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的功能状态以及普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患者 30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单支或二支以上≥ 70 %狭窄。随机分成普伐他汀组和非普伐他汀组 ,测定其PTCA术后即刻、5、10、15、2 0min冠状静脉窦血以及同时相外周血中内皮素 (ET)及一氧化氮 (NO)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PTCA术后即刻、5、10、15、2 0min冠状静脉窦血中ET含量较同时相外周血中高 (P <0 .0 1) ;NO含量较同时相外周血中低 (P <0 .0 1)。PTCA术后普伐他汀组冠状静脉窦血及外周血中ET含量较非普伐他汀组同时相低 (P <0 .0 1) ;NO含量较非普伐他汀组同时相高 (P <0 .0 1)。结论 PTCA术后应用普伐他汀可改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内皮素 一氧化氮 普伐他汀 PTCA 冠心病
下载PDF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21
3
作者 徐雯 孙海英 +2 位作者 张娅娅 陈晓锋 陶丹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6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入选患者根据护理侧重点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n=32﹚和对照组(n=32... 目的:观察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6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入选患者根据护理侧重点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采取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病情观察及生活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SAS评分、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干预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介入治疗后,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χ^2=6.348,P〈0.05﹚。干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达12.50%,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达31.25%,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 围术期 满意度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对比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永利 杨世诚 付乃宽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8期97-99,共3页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迅猛开展及对比剂的广泛应用,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病率显著升高,成为继手术及药物之后院内获得性肾损伤的第3大原因,约占11%。CIN一旦发生,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增多,心血管不良事件及病...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迅猛开展及对比剂的广泛应用,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病率显著升高,成为继手术及药物之后院内获得性肾损伤的第3大原因,约占11%。CIN一旦发生,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增多,心血管不良事件及病死率也将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对比剂肾病 预防
下载PDF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德强 金惠根 +3 位作者 刘宗军 沈峻 于宏梅 郜俊清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30-933,共4页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74例行直接PCI的AMI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联用替罗非班组(研究组,37例)与单用替罗非班组(对照组,37例),分析术后心肌灌...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74例行直接PCI的AMI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联用替罗非班组(研究组,37例)与单用替罗非班组(对照组,37例),分析术后心肌灌注情况,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时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间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校正的TIMI计帧法(CTFC)为(24.4±6.3)帧,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8.1±15.4)帧(P=0.032)。研究组术后ST回落<50%有3例(8.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例(21.6%,P<0.05)。研究组住院期间2例死亡,与对照组(6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两组随访6个月时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单用替非罗斑比较,银杏达莫联合替非罗斑能有效地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但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证实其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达莫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灌注
下载PDF
复方水蛭精胶囊治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36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徐灵建 王文云 何忧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53-55,共3页
探索观察复方中药制剂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复方水蛭精胶囊对患者血脂水平胆固醇(Tch)影响不明显 ,而对甘油三酯 (TG)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 C)影响显著。对心率变异以及心脏功能临床评价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特别是左... 探索观察复方中药制剂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复方水蛭精胶囊对患者血脂水平胆固醇(Tch)影响不明显 ,而对甘油三酯 (TG)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 C)影响显著。对心率变异以及心脏功能临床评价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特别是左室射血分数 (LVEF)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有明显改善。结论 :复方中药制剂在治疗PTCA术后或冠心病心血管病变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可替代单味药作用单一 ,剂量不足以及长期疗效稳定性差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水蛭精胶囊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再狭窄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存活心肌对延迟性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伟 尚孝堂 +5 位作者 陈万春 金惠根 欧少君 刘宗军 汪蔚青 沈江帆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45-647,共3页
目的 采用核素检测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的存活心肌 ,评估延迟性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 CA)对AMI左心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10 7例AMI患者 ,均于发病后 7~ 2 1d ,采用99m锝标记体内红细胞门控法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 目的 采用核素检测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的存活心肌 ,评估延迟性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 CA)对AMI左心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10 7例AMI患者 ,均于发病后 7~ 2 1d ,采用99m锝标记体内红细胞门控法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采用静息2 0 1铊加99m锝MIBI心肌显像 (硝酸甘油介入法 )测定存活心肌。 5 9例AMI患者发病后 7~ 2 1d接受PTCA和支架治疗。根据患者是否接受PTCA治疗和心肌核素检查判断有无存活心肌 ,分为 :存活心肌PTCA组 (甲组 ) 31例 ,存活心肌非PTCA组 (乙组 ) 2 1例 ,无存活心肌PTCA组 (丙组 ) 2 8例 ,无存活心肌非PTCA组 (丁组 ) 2 7例。所有患者均随访 6~ 2 8个月 ,复查核素LVEF、记录心血管事件。结果 甲组心功能改善率 (45 .16 % )明显高于乙组 (14 .2 9% ,P <0 .0 5 ) ,甲组心源性死亡率 (0 % )明显低于乙组 (33.33% ,P <0 .0 1) ,甲组心力衰竭发生率 (12 .90 % )明显低于乙组 (42 .86 % ,P <0 .0 1) ,甲、乙两组心绞痛复发率及再次AMI发生率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丙组与丁组各指标相比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延迟性PTCA能改善AMI有存活心肌患者的左心功能 ,减少心源性死亡 ,但未能显著减少心绞痛和再次发生A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存活心肌 疗效 延迟性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左心功能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晓玲 陈方 +2 位作者 高阅春 吴长燕 李铮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CI)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北京安贞医院心肺血管疾病抢救中心 2 0 0 1年 1 0月至 2 0 0 3年 1 1月收治的共 6 0 7例行PCI术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PCI术中常规用普通肝素 ,B组为...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CI)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北京安贞医院心肺血管疾病抢救中心 2 0 0 1年 1 0月至 2 0 0 3年 1 1月收治的共 6 0 7例行PCI术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PCI术中常规用普通肝素 ,B组为术中用体重校正低分子肝素 (enoxaparin ,商品名 :克赛 )。A组 31 1例 ,其中男 2 0 3例 ,女 1 0 8例 ,平均年龄 (6 5 6± 4 0 )岁。B组 2 96例 ,其中男 2 0 0例 ,女 96例 ,平均年龄 (6 7 1± 3 5 )岁。结果 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组与B组手术成功率 (98 4%与 98 0 %)、30d内再次血运重建 (3例与 2例 )、30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各 2例 )、急性血栓形成 (均为 0例 )和周围血管并发症 (8例与 4例 )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在PCI术中的应用是有效的、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 低分子肝素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并发症 平均年龄 PCI 血运重建 普通肝素 北京安贞医院 肺血管疾病
下载PDF
中药防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研究进展及思考 被引量:5
9
作者 吴露 邓常青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92-95,共4页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心血管疾病治疗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能明显减轻症状,改善预后。但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仍然是影响PTCA远期疗效的主要问题。血管内膜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是PTCA后再狭窄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心血管疾病治疗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能明显减轻症状,改善预后。但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仍然是影响PTCA远期疗效的主要问题。血管内膜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是PTCA后再狭窄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目前,有关防止PTCA后再狭窄的发生是心血管病领域的热点问题,但迄今为止还未见到确有良好疗效的方法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再狭窄 中药 综述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晓雷 陈冬梅 +2 位作者 李鹏 杜国庆 曹月娟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93-594,共2页
目的:观察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早期再灌注对QTc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对35例AMI患者予以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于PTCA术前、术后测量其12导联心电图的QTcxt,并与43例未行PTCA的AMI患者进行对照... 目的:观察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早期再灌注对QTc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对35例AMI患者予以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于PTCA术前、术后测量其12导联心电图的QTcxt,并与43例未行PTCA的AMI患者进行对照。结果:PTCA组术前与对照组间QTcd差异无显著性。PTCA术后4~6小时QTcd降低,而对照组QTcd恢复速度慢于PTCA组,其中7例于PTCA术中发生室颤的患者其QTcd明显高于PTCA组中其他患者。结论:成功的PTCA可使QTcd显著缩短,改变其自然演变过程。QTcd可在一定程度预测患者行PICA的危险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急性心肌梗塞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QT离散度 AMI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新鲜 黄素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4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围手术期 合并症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2
12
作者 陆东风 熊龙根 +4 位作者 刘世明 陈传荣 李昭骥 梁慧心 原潇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1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原发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2 0 4例AMI患者发病 0 5~ 2 6h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CAG) ,证实冠状动脉闭塞 ,仅对梗死相关血管直接行PTCA及原发性冠状动...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原发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2 0 4例AMI患者发病 0 5~ 2 6h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CAG) ,证实冠状动脉闭塞 ,仅对梗死相关血管直接行PTCA及原发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结果 全组 2 0 4例患者再通 197例 ,成功率 96 % ,发病至血管再通的时间 1~2 7h ,平均 5 6h。PTCA失败 7例 ,其中心包填塞 2例 ,钢丝不能通过 3例 ,术中死亡 2例 (均发生在伴有心源性休克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 ,死亡率为 0 9% ,5周内死亡 2例 (经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心功能未明显改善 ,死于心功能不全 ) ,2~ 6个月死亡 6例 (因再发心肌梗死而死亡 ) ,总死亡率 4 9%。结论 AMI后早期 (6h内 )成功的再灌注可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和明显降低死亡率 ,即使在较晚时间(>12h) ,病人仍有胸痛及ST段抬高 ,使梗死的血管再通仍可达到治疗的目的。早期充分的再灌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急诊PTCA治疗 ,可使开通闭塞血管的时间提前 ,PT CA后残余狭窄甚微 ,再灌注血流充分 ,极少发生恢复期心肌缺血及心功能不全。在条件比较好的大型医院 ,PTCA是治疗AMI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死亡率 治疗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前后左室扭转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金玲 郭瑞强 王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9年第8期515-517,共3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左室扭转指标,以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前后左室功能。方法前壁心肌陈旧性梗死(心梗组)患者24例、对照组19例,获取两组患者左室心底及心尖短轴切面清晰二维图像;心梗组患...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左室扭转指标,以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前后左室功能。方法前壁心肌陈旧性梗死(心梗组)患者24例、对照组19例,获取两组患者左室心底及心尖短轴切面清晰二维图像;心梗组患者PTCA术后6~8周重复上述超声检查。脱机分析心内膜旋转角度(Rendo)、心外膜旋转角度(Rendo)、跨壁角度梯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梗组PTCA术前心尖、心底短轴切面左室Rendo、Repi及跨壁角度梯度均显著减低(P〈0.05);与术前比较,心梗组PTCA术后心尖、心底短轴切面左室Rendo、Repi及跨壁角度梯度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但仍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结论心内外膜旋转角度及跨壁角度梯度峰值是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PTCA术后心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心肌梗死 左室扭转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卧位调整对患者舒适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凌 卢海涛 +2 位作者 王凯 林丽霞 程云清 《南方护理学报》 2003年第6期5-6,共2页
目的改善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患者卧位舒适度。方法采用抽签随机分为两组,采取空白对照法,常规护理组60例病人按常规进行护理,伤口用弹性绷带压迫18h,期间保持平卧位。观察组60例病人采用护理干预,弹性绷带压迫2h后病人的卧位变动。运... 目的改善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患者卧位舒适度。方法采用抽签随机分为两组,采取空白对照法,常规护理组60例病人按常规进行护理,伤口用弹性绷带压迫18h,期间保持平卧位。观察组60例病人采用护理干预,弹性绷带压迫2h后病人的卧位变动。运用自行设计的舒适程度评估表对两组病人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穿刺点出血、血肿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病人烦躁,排尿困难,腰酸背痛,失眠等不适情况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明显减轻,有显著性差异P=0.000。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舒适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经Wilcoxon秩和检验P=0.000,护理干预组病人舒适度优于常规护理组病人。结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病人拔鞘管2h后,伤口在包扎弹性绷带下,可根据病人的需要给予适当调节卧位,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护理 PTCA 治疗 冠心病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中的冠状动脉破裂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邱朝晖 Kataoka Toru +7 位作者 郭新贵 Kobayashi Yoshiki Nishioka Hiroki 张煜 Sakamoto Kazuo Yoshi mura Takayoshi Shi mada Kenei Yoshikawa Junichi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4期480-483,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成形术中冠状动脉破裂的可能原因。方法:对所有介入治疗前的靶病变行定性和定量造影分析,并选择在发生冠状动脉破裂前最近一次的血管内超声(IVUS)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在5个心脏介入中心总共1 506例经皮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成形术中冠状动脉破裂的可能原因。方法:对所有介入治疗前的靶病变行定性和定量造影分析,并选择在发生冠状动脉破裂前最近一次的血管内超声(IVUS)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在5个心脏介入中心总共1 506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患者中,发生冠状动脉破裂15例(1.0%),其中6例与操作导丝相关,1例与单纯球囊扩张相关,8例与支架植入相关。6例与导丝相关的破裂均由亲水涂层或中等硬度导丝所致,靶病变包括3例闭塞、4例偏心和3例分叉病变。与球囊或支架相关冠状动脉破裂包括6例偏心、6例中等至严重钙化病变。有血管内超声分析的5例,其病变偏心率均小于0.4,钙化弓在42~109度。除了单纯球囊破裂病例,在所有支架植入导致的破裂,球囊/管腔比值均超过1.3。所有与导丝相关冠状动脉破裂属于EllisⅡ级,与球囊或支架相关的2例属Ⅱ级,7例属Ⅲ级。结论:导丝相关的冠状动脉破裂常发生在采用亲水涂层或中等硬度导丝对偏心、分叉或闭塞病变进行操作;球囊或支架相关冠状动脉破裂经常与球囊尺寸过大或压力过大有关,常发生在偏心和伴钙化的病变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状动脉破裂 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导丝在经冠状窦左室电极安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晗 张嘉莹 卢永昕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2-514,共3页
目的研究和总结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导丝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CRT-D)患者左室起搏电极导线安置中的应用价值和技巧。方法 32例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0.31±0.05(0.23~0.3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70±... 目的研究和总结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导丝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CRT-D)患者左室起搏电极导线安置中的应用价值和技巧。方法 32例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0.31±0.05(0.23~0.3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70±10(60~78)mm。根据冠状静脉窦及心脏静脉造影结果选择左室起搏电极的靶静脉,选用左室后静脉18例,心侧静脉14例。根据心脏静脉走行选择PTCA导丝(BMW导丝19例,ATW导丝8例。采用双导丝技术2例)或直接使用左室起搏电极的配套导丝(3例)将左室起搏电极送至靶静脉。结果左室起搏电极一次植入成功31例,另1例首次植入失败,第2次手术获得成功。左室电极首次植入成功率为97%。左室起搏阈值1.2±0.5V,阻抗947±231Ω,R波振幅10±3mV。结论应用PTCA导丝,并借鉴PTCA的一些操作技巧,可大幅提高经冠状窦左室起搏电极的植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导丝 左室起搏电极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加支架术后再发急性脑血管病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华 毕齐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62-265,294,共5页
目的:研究既往患有脑卒中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加支架术后再发脑血管病的特点分析。方法:对446例实施了PTCA加支架术的既往患有脑卒中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患者的一般状况、心脏血管病变数量、分布、治疗情况及出现... 目的:研究既往患有脑卒中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加支架术后再发脑血管病的特点分析。方法:对446例实施了PTCA加支架术的既往患有脑卒中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患者的一般状况、心脏血管病变数量、分布、治疗情况及出现再发脑卒中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和术后36 h内79例患者出现脑卒中,占17.7%,33例出现短暂脑缺血发作(TIA),45例发生了急性脑梗死(CI),1例并发脑出血(CH)。共10例患者在术中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余69例患者在术后36 h内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男性、既往患有高脂血症、入院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是脑卒中患者PTCA加支架术后再发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脑血管患者PTCA加支架术后再次出现急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高于一般患者,应进行必要的术前评估,降低患者血压,严格掌握PTCA加支架术的指征以期把围手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降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脑血管意外 并发症 卒中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术后心肌微损伤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礼坤 褚俊 +5 位作者 余华 冯克福 丁晓梅 严激 韩晓萍 顾统元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2期122-122,共1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支架术 心肌微损伤 PTCA 心肌肌钙蛋白 CTNI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血管闭合装置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夏志琦 罗剑锋 刘幼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7期488-489,共2页
目的比较心血管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采用经皮血管闭合装置(per-close)止血与人工压迫止血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80例心血管病患者在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分为人工压迫止血组(145例)和per-close止血组(135例),观察2组止... 目的比较心血管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采用经皮血管闭合装置(per-close)止血与人工压迫止血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80例心血管病患者在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分为人工压迫止血组(145例)和per-close止血组(135例),观察2组止血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血管并发症等。结果止血组与人工压迫组相比,止血时间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缩短,血管并发症明显减少。应用per-close的成功率达95%。结论此研究显示,PCI术后应用经皮血管闭合装置,是一个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缩短了止血与下床活动时间,并可减少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不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闭合装置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