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高龄冠心病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新华 裴建行 +2 位作者 王德良 江涛 董京京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095-1097,共3页
目的观察术前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PCI)高龄冠心病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拟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常规术前准备,研究组43例术前2d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观察术前及... 目的观察术前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PCI)高龄冠心病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拟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常规术前准备,研究组43例术前2d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观察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心肌标志物和炎性指标水平,记录近期和远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30 min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术后12 h及术后24 h c Tn I、CK-MB、hs-CRP水平明显高于研究组(P均<0.05)。研究组术后PCI相关心肌梗死及30d MAC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随访(26.8±3.2)个月,2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CI术后24 h ALT水平升高幅度在正常范围内,无肌酸肌酶明显升高及横纹肌溶解。结论PCI术前使用他汀类药物可减少术中心肌损害,降低近期MACE发生率,但对远期预后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 他汀类药物 预治疗 高龄 冠心病 预后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金振一 李华 +3 位作者 郑美花 崔兰 丁大植 秦孝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2792-2794,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7例接受经皮冠脉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及18例正常对照组测定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结果再狭窄与无再狭窄...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7例接受经皮冠脉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及18例正常对照组测定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结果再狭窄与无再狭窄组支架术前的FMD分别为(22.4±4.2)%和(22.6±6.4)%,与正常对照组(25.9±5.2)%比较显著减低(P<0.05)。支架术后6个月再狭窄16例,占23.9%。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的FMD比较,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术后再狭窄组的FM(D18.4+3.9)%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而无再狭窄的术前术后(22.6±6.4)%与(21.9±6.9)%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支架术后再狭窄组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减低,应采取措施保护和修复血管内皮功能。无创性超声检测肱动脉FMD对预测冠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 再狭窄 动脉流量介导舒张 内皮功能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延军 李学奇 +1 位作者 杨爽 董连素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30-131,共2页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及 2 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于术前、术后分别在冠状动脉、冠状窦口取血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及 2 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于术前、术后分别在冠状动脉、冠状窦口取血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组血小板的聚集率在术后明显增加 ,冠状动脉造影组血小板的聚集性无明显改变。结论 血小板的聚集率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明显增加 ,应采取措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 血小板聚集率 术前 术后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建秀 李学云 刘大珍 《齐鲁护理杂志》 2003年第2期120-121,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 护理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巨丹 杨凯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47-148,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从而判断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中、术后出现的急性冠状动脉并发症是否与血液流变学因素有关。方法 对照组与实验组于术前、术后即刻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经皮冠...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从而判断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中、术后出现的急性冠状动脉并发症是否与血液流变学因素有关。方法 对照组与实验组于术前、术后即刻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中以血小扳聚集率增高明显;冠状动脉造影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 血液流变学中的血小板聚集率可作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另一监测指标,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减轻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术前焦虑的方法
6
作者 林松 《医学文选》 2005年第5期799-799,共1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 焦虑症 冠心病 术前 护理技术
下载PDF
行为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祝巾玉 杨利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825-827,共3页
目的:评价行为护理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96例的临床资料,采取平行对照分析法分为2组,各48例,A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B组术后在常规护理同时加强病人... 目的:评价行为护理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96例的临床资料,采取平行对照分析法分为2组,各48例,A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B组术后在常规护理同时加强病人的行为护理,比较2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B组术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健康行为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1),B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1),但2组在护理期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行为护理的应用能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病人的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行为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
下载PDF
基层医院98例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军鹏 王晓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3期174-174,共1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 精心护理 支架术 基层医院 心肌梗死患者 介入治疗 住院时间 术后护理
下载PDF
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双斌 王君 +2 位作者 张弘宇 窦悦 王春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21-222,共2页
1.病历资料:患者孙某,男,60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1个月入院(2009年5月19日)。既往史:吸烟20支/日。高血压10年。查体:T36.8℃,R20次/min,P90次/min,BP160/100mm Hg。神志清楚,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 冠状动脉 左主干 治疗 2009年 心前区疼痛 病历资料 阵发性
下载PDF
EET、DPET及AT判断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意义
10
作者 乔鲁军 刘传木 +3 位作者 张明哲 田明坤 董希昌 顾春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8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EET DPET AT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 术后再狭窄 运动心电图试验 双嘧达莫负荷心电图试验 冠脉造影
下载PDF
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术的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志平 金丽华 张宝玲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10期2627-2627,共1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术 急性心肌梗死 严重心律失常 护理 介入心脏病学 冠状动脉再通 PTCA 心律失常病
下载PDF
直接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术治疗AMI效果比较
12
作者 王瑞莹 许静 +3 位作者 吴尚琴 孙姗 付乃宽 王惠中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7-209,共3页
目的 :比较直接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术 (PTCA +STENT)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术后左室功能。方法 :10 3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分为 2组 :A组 6 4例行择期PTCA +STENT术。B组 39例在发病 12h内行直接PTCA +STENT... 目的 :比较直接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术 (PTCA +STENT)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术后左室功能。方法 :10 3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分为 2组 :A组 6 4例行择期PTCA +STENT术。B组 39例在发病 12h内行直接PTCA +STENT术。术中冠状动脉造影 (CAG)定位梗死相关动脉 (IRA) ,多导心电生理仪监护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根据心律失常不同类型给予相应处理。术后 10~ 2 0d作超声心动图 ,对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评价心功能。结果 :①首次CAG显示A组IRA 81支 ,其中左前降支 (LAD) 4 2支 ,右冠状动脉 (RCA) 2 5支 ,左回旋支 (LCX) 14支。B组IRA有 4 4支 ,其中LAD 2 4支 ,RCA 12支 ,LCX 8支。 2组冠状动脉分支阻塞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②A ,B 2组行PTCA +STENT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A组为 2 5 % (16 / 6 4 ) ,心室颤动发生率为 16 % (10 / 6 4 )。B组为 79% (31/ 39) ,其中心室颤动发生率为 5 4 % (2 1/ 39)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均为P <0 .0 5 )。 2组心室颤动患者行电除颤后均转复为窦性心率。③住院 10~ 2 0d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 ,LVEF≥6 0 %者 ,A组为 6 4 % (41/ 6 4 ) ,B组为 90 % (35 / 39) (P <0 .0 5 )。结论 :AMI患者行直接PTCA +STENT术与择期PT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左心室射血分数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术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深部肌桥松解失败行冠状动脉搭桥和支架术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以席 黄方炯 +2 位作者 吴强 张耀中 朱恩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19-220,共2页
冠状动脉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异常[1],是指原本应位于心外膜下的一段冠状动脉走形于心肌中。目前,报道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检出率在1.5%~16%,而通过尸检的检出率高达80%[2]。肌桥收缩期的压迫可造成冠状动脉狭窄和内膜功能障碍,并可影... 冠状动脉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异常[1],是指原本应位于心外膜下的一段冠状动脉走形于心肌中。目前,报道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检出率在1.5%~16%,而通过尸检的检出率高达80%[2]。肌桥收缩期的压迫可造成冠状动脉狭窄和内膜功能障碍,并可影响到部分舒张期的冠状动脉舒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桥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桥血管阻塞 支架内狭窄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体位的护理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敦连 张蕾 《齐鲁护理杂志》 2003年第3期203-204,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 护理 术后 体位 护理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支架术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狭窄9例
15
作者 刘彦 付鑫 +3 位作者 冯丰 王宁夫 张爽 闫中政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13-113,115,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支架术 无保护左主干狭窄 介入治疗 心绞痛 抗凝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急性血栓形成的早期识别和护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海燕 何茉莉 +1 位作者 杨可 吴敏敏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538-540,共3页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早期识别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中心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11例PCI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患者,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通过早...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早期识别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中心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11例PCI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患者,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通过早期症状的观察与急救护理,治疗及时,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PCI后患者需早期识别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5 min^2 h内早期护理干预至关重要,能及时发现患者术后异常,从而避免延误病情,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 支架内急性血栓 早期护理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术后护理
17
作者 王洁 岳彩霞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0年第12期16-17,共2页
总结了对64例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PCI术)的冠心病患者的术后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术后心电监护、胸痛的观察、伤口护理、尿潴留的护理、抗凝治疗的护理、饮食和活动。认为根据不同穿刺路径进行针对性护理有利于保证手术的疗效。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 护理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18
作者 张丽玉 郜玉珍 李茂莲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应用普适性量表—医学结局研究简短量表(SF-36)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前、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证明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能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5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选用国际上... 目的:应用普适性量表—医学结局研究简短量表(SF-36)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前、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证明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能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5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选用国际上通用的SF-36和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术前资料于手术前1 d采集,术后6个月以通知门诊复查、社区服务、电话随访的方式调查。结果:术后6个月SF-36中各纬度得分均比术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能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成功的支架术可迅速缓解心绞痛症状,是支架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支架术:经皮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简单和复杂支架技术治疗主要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
19
作者 李斌 李新明 +5 位作者 王圣 陈关良 王天松 王青 黄雪汝 苏哲坦 《海南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1-2,共2页
目的 比较简单支架技术与复杂支架技术治疗主要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间我院共完成 38例主要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其中 2 8例采用对吻球囊技术对主支和边支预扩张 ,仅主支内植入支架为简单支... 目的 比较简单支架技术与复杂支架技术治疗主要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间我院共完成 38例主要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其中 2 8例采用对吻球囊技术对主支和边支预扩张 ,仅主支内植入支架为简单支架术A组 ;10例采用“T型”或“Y型”支架技术 ,分别在边支和主支均植入支架为复杂支架术B组。随访 6个月以上 ,记录主要不良心脏病事件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搭桥、心源性死亡 )。结果 两组患者之间基础临床情况及造影血管特征无显著差异。A组主支成功率为 10 0 %,边支成功率为 89.3%(2 5 /2 8例 ) ,3例边支因残余狭窄 >5 0 %,随即植入支架获得成功 ;B组支架成功率为 10 0 %,3例因边支在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轻 ,主支植入支架后边支残余狭窄 <5 0 %,未植入支架。随访期间A组再发心绞痛 5例 (5 /2 8,17.8%) ,B组再发心绞痛 2例 (2 /7,2 8.6%) ,两组均无其他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临床疗效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 冠状动脉疾病 分叉病变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护理现状 被引量:3
20
作者 卢云娟 《现代护理》 2001年第11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术后 治疗 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 心肌供血 球囊扩张 解除 相适应 目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