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9篇文章
< 1 2 2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健康状况问卷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董蔚 盖鲁粤 +4 位作者 杜洛山 杨庭树 智光 李天德 林琳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2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应用普适性量表—健康状况问卷评价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接受PTCA治疗的成功病例 6 2例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选用健康状况问卷和自行设计的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情况的随访表。术... 目的 应用普适性量表—健康状况问卷评价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接受PTCA治疗的成功病例 6 2例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选用健康状况问卷和自行设计的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情况的随访表。术前资料于手术前一晚采集 ,术后 3月及 6月以信访、门诊复查的方式发放问卷 ,将手术前后的计分进行比较 ,同时对比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术后发生心绞痛的病例数减少 (P <0 .0 0 1) ,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术前增加 (P <0 .0 1)。健康状况问卷除总体健康感觉外 ,手术前后均有显著差异 ,术后 3月及术后 6月计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 (P <0 .0 0 0 1,精力及活力为P <0 .0 0 5 ) ,但术后 3月与术后 6月之间无显著差别。心绞痛迅速而可靠地缓解是术后早期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半数以上患者术后体力恢复较慢 ,大部分在随访期内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冠心病 健康状况问卷评价
下载PDF
紧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平 凌政 +2 位作者 张少富 陈丽芬 陈容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6-267,共2页
目的 比较紧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 77例AMI患者中 ,2 8例患者接受紧急PT CA治疗 ,49例患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紧急PTCA组中梗塞相... 目的 比较紧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 77例AMI患者中 ,2 8例患者接受紧急PT CA治疗 ,49例患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紧急PTCA组中梗塞相关血管开通 2 6例 ,开通率为 92 .9% ,尿激酶静脉溶栓组中梗塞相关血管再通 2 8例 ,再通率为 5 7.1%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紧急PTCA组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为 7.1% ,尿激酶静脉溶栓组为2 0 .4%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紧急PTCA组住院时间为 (11.5± 4.2 )天 ,尿激酶静脉溶栓组为 (19.7± 5 .6)天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紧急PTC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时 ,前者的开通梗塞相关血管及降低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优于后者 ,而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血栓溶解疗法 心肌梗死 AMI PTCA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左秀英 张军 +4 位作者 彭万忠 曹秀芝 王贵松 尹万年 元柏民 《中国医刊》 CAS 2002年第5期34-36,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恢复期梗死相关冠状动脉 (IRCA)再通对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方法 对6 3例AMI患者于发病 2~ 6周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其中 36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34例成功。所有患者均于术前 1周内...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恢复期梗死相关冠状动脉 (IRCA)再通对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方法 对6 3例AMI患者于发病 2~ 6周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其中 36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34例成功。所有患者均于术前 1周内及术后 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并测定HRV各项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AMI早期HRV均显著降低 (P <0 0 1) ,术后 3个月明显恢复 (P <0 0 5 ) ,而术后 12个月时仍低于正常 (P <0 0 5 )。但在PTCA组 ,HRV各指标于术后 6个月及 12个月时进一步明显改善 (P <0 0 5 ) ,而非PTCA组则无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AMI恢复期IRCA再通可以改善患者的HRV ,而这一作用对患者远期生存率的预测价值尚待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恢复期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后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变化及与远期心脏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如升 杨志健 +5 位作者 张馥敏 张寄南 马根山 朱铁兵 王连生 马文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123,128,共4页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对心肌的可能影响 ,以探讨 PTCA术后心肌损伤的相关因素及对远期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 :对 173例行 PTCA术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CAD)患者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对心肌的可能影响 ,以探讨 PTCA术后心肌损伤的相关因素及对远期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 :对 173例行 PTCA术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CAD)患者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 ,随访患者的远期心脏事件。结果 :42例患者术前 c Tn I正常 ,术后升高 ,84例术前术后均正常 ,47例术前术后均升高。 1例患者 CK- BM术前术后均升高 ,10例患者 CK- MB术后增高。血清 c Tn I升高与球囊扩张总时间、压力、次数、支架植入数、造影剂用量及术中胸痛发生有关 (P<0 .0 5 ) ,随访 16 2例出院患者 ,在平均 2 1个月的随访时间中 ,共有 2 6例患者发生心脏事件 34件 ,各组间远期心脏事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c Tn I监测 PTCA术患者心肌损伤比 CK- MB敏感 ,特异性高 ;PTCA术造成的心肌损伤与手术操作的强度有关 ,其不足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肌钙蛋白 心脏事件 冠心病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患者血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春 姜立清 +3 位作者 李小民 于波 关震中 于汉力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33-234,共2页
关键词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血内皮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三七总甙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如升 张馥敏 +3 位作者 杨志健 朱铁兵 马文珠 曹克将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1期4260-4261,共2页
目的: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作为心肌损伤标记物评价三七总甙片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0例术前cTnI正常的行PTCA的冠心病... 目的: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作为心肌损伤标记物评价三七总甙片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0例术前cTnI正常的行PTCA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20),治疗组(n=120),对治疗组患者术前行三七总甙治疗9.34d。分别测定两组术前,术后6,12,24,48,72h的血清cTnI水平及进行随访,分析相关因素,比较两组间cTnI升高及出院后发生的心脏事件。结果:对照组中120例患者中23例术后cTnI升高,治疗组120例患者中12例术后cTnI升高,两组cTnI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71,P<0.05);随访发现:两组间心脏事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七总甙能减少PTCA术后cTnI的升高,对PTCA术造成的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甙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心肌肌钙蛋白Ⅰ 心肌损伤 治疗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心电及压力监测的体会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洪稳 高桂玲 +3 位作者 王贵松 周继新 尚爱英 王玉刚 《中国医刊》 CAS 2001年第6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手术期间 心电 血压 监测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及术后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栓素B_2及前列腺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廖伟 阳贻红 张义效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3-434,442,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前后,冠状循环中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全部病例经PTCA前后由冠状静脉窦采血,采用生物法检测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含量和采用放免方法检测血浆血栓素B2 ( TXB2 )、血浆6酮-前...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前后,冠状循环中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全部病例经PTCA前后由冠状静脉窦采血,采用生物法检测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含量和采用放免方法检测血浆血栓素B2 ( TXB2 )、血浆6酮-前列腺素( 6- keto- PGF1 a)浓度。结果:3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TCA术后5 min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及血浆血栓素B2 ( TXB2 )明显升高,术后1 0 min达到高峰,30 min降至正常。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显著,P<0 .0 1。结论: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确有血小板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术前及术后 血栓素B2(TXB2) 临床意义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PTCA术后 冠心病患者 水平 酮-前列腺素 冠状静脉窦 血小板功能 冠状循环 放免方法 差异显著 血浆 生物法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冬眠心肌收缩功能的近期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杜志民 罗初凡 +3 位作者 胡承恒 李怡 伍贵富 马虹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对冬眠心肌收缩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 对 5 3例存在节段心肌收缩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 (SPECT) ,PTCA术后1周复查超声心动图 ,比较手术前后左室整体及节段的收缩功...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对冬眠心肌收缩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 对 5 3例存在节段心肌收缩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 (SPECT) ,PTCA术后1周复查超声心动图 ,比较手术前后左室整体及节段的收缩功能变化。结果  (1)术前收缩功能不全而经PTCA获得血运重建的 16 7个节段中 ,术后有 87段 (5 2 1% )功能改善 ;而未经PTCA获得血运重建的 5 9个节段中 ,术后仅有 2段 (3 4% )功能好转 (P <0 0 0 1)。血运重建区域的室壁运动指数(WMSI)从术前的 1 85± 0 96降至术后的 1 5 1± 0 80 (P <0 0 0 1) ,而非血运重建区域的WMSI在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2 )有节段收缩功能改善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 (LVEF)从术前的 5 2 1± 11 9提高至术后的 5 4 8± 11 2 (P <0 0 5 ) ,而无节段功能改善者LVEF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术后近期LVEF的提高幅度与左室整体WMSI的降低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r =0 73,P <0 0 0 1)。结论 成功PTCA术能在近期内改善冬眠心肌的收缩功能 ,且左室整体泵功能的变化与冬眠心肌收缩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冬眠心肌 收缩功能
下载PDF
心区交感神经阻滞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术后心力衰竭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玉娟 刘凤岐 +1 位作者 王岚峰 傅世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192,共1页
关键词 交感神经阻滞 抢救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术后 心力衰竭 支架手术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后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峻 陈纪林 +3 位作者 赵秀文 关婷 吴永健 袁晋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凝血及纤溶系统的相应变化。 方法:选择行PTCA的患者20例,于手术前1天、术后4、12、24、48、72小时和手术后第5天取血测定纤维蛋白肽A(FPA)、组织型纤溶酶... 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凝血及纤溶系统的相应变化。 方法:选择行PTCA的患者20例,于手术前1天、术后4、12、24、48、72小时和手术后第5天取血测定纤维蛋白肽A(F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 结果:PTCA术后12小时FPA较术前增高(P=0.01),并于术后24小时达到峰值(P<0.01),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此后逐渐降低,于术后第5天恢复至术前水平;PAI-l活性、tPA活性和PAI-1/tPA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 结论:PTCA术后凝血系统被激活,应加强抗凝血酶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肽A类 冠心病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闫旭龙 孙刚 +2 位作者 张昕 王峰 冯美云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 方法 选择32例AMI后成功的PTCA患者,分别记录术前1天、术后1天的心电图,测量QTd及校正的QTd(QTcd),并与30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 方法 选择32例AMI后成功的PTCA患者,分别记录术前1天、术后1天的心电图,测量QTd及校正的QTd(QTcd),并与30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进行对照。 结果 AMI组行PTCA术前,QTd及QTcd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TCA术后QTd及QTcd均较术前显著缩短;而单纯行冠脉造影对QTd及QTcd无明显影响;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对心率亦无明显影响。 结论 AMI患者QTd及QTcd显著高于正常人,成功的PTCA可使QTd及QTcd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A术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术前 AMI 患者 QT离散度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 影响
下载PDF
静脉注入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心房颤动的治疗(摘要)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安才 汤圣兴 +1 位作者 纪勤炯 王小庆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37-437,共1页
关键词 胺碘酮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心房颤动 治疗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林利雅 李自成 +2 位作者 张爱东 王巍嵩 巫少荣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3期237-237,共1页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 CA)前后QT离散度 (QTd)变化的临床意义。对老年AMI患者、老年和非老年健康者各 40例进行QTd分析 ,同时对 3 1例老年AMI患者PTCA前后QTd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AMI患者QTd均显著大...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 CA)前后QT离散度 (QTd)变化的临床意义。对老年AMI患者、老年和非老年健康者各 40例进行QTd分析 ,同时对 3 1例老年AMI患者PTCA前后QTd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AMI患者QTd均显著大于老年和非老年健康者 (P <0 .0 1)。老年AMI患者PTCA后QTd显著缩小 (P <0 .0 1)。结论 :QTd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 ,对评价心肌再灌注状态、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再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QT离散度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病人早期康复的循证护理 被引量:6
15
作者 包艳 钟美容 +3 位作者 张丽群 韦丽华 杨靖 朱沛华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5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案护理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循证组按循证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案护理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循证组按循证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理状态及运动能力。[结果]循证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理状态、运动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以促进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康复护理
下载PDF
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后即刻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建军 李田昌 +6 位作者 胡大一 商丽华 贾三庆 庞文跃 杨明 王乐丰 陈方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 比较研究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 (SR)后即刻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临床结果。方法 选择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3月的 118例SR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TIMI 2级血流患者 36例中 2 4例施行了即刻PTCA ,12例在梗死后 7~ 14... 目的 比较研究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 (SR)后即刻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临床结果。方法 选择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3月的 118例SR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TIMI 2级血流患者 36例中 2 4例施行了即刻PTCA ,12例在梗死后 7~ 14d施行了择期PTCA ;TIMI 3级血流患者82例 ,其中 4 5例施行了即刻PTCA ,37例施行了择期PTCA。结果 发病 2周后 ,TIMI 2级血流两组的死亡率、再梗死率以及TIMI 3级血流两组的死亡率、再梗死率、复发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TIMI 2级血流择期PTCA组的复发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即刻PTCA组 (1 2 4vs 4 12 ,P =0 0 34)。此外 ,择期PTCA组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的应用显著多于即刻PTCA组 (4 2 4vs 11 12 ,3 4 5vs34 37,P <0 0 0 1)。 6个月随访时 ,TIMI 2级血流择期PTCA组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较即刻PTCA组有增高的趋势 (1 2 4vs 3 12 ,P =0 0 98) ,而且择期PTCA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即刻PTCA组[(6 1 4± 6 3) %vs(4 3 8± 5 4 ) % ,P =0 0 3]。结论 发生SR的患者进行即刻PTCA的临床结果优于择期PTCA ,同时可以降低住院总费用 ,减少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比较 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 心肌梗死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术后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131
17
作者 程敏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50,共3页
分析 16 7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术中、术后低血压的原因 ,结果 35例患者 (36次 )在术中或术后出现低血压 (2 1 6 % ) ,其中低血容量性占 19例 (5 2 8% ) ;再灌注、血管痉挛或硝酸甘油类药物引起的低血压13例 (36 1% ) ;由... 分析 16 7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术中、术后低血压的原因 ,结果 35例患者 (36次 )在术中或术后出现低血压 (2 1 6 % ) ,其中低血容量性占 19例 (5 2 8% ) ;再灌注、血管痉挛或硝酸甘油类药物引起的低血压13例 (36 1% ) ;由于拔管引起迷走神经反射而致的神经源性低血压 4例 (11 1% )。低血压出现的时间以术中及术后 4h内为最多。根据观察结果 ,提出减少低血压的护理要点 :术中监测与患者返回CCU的最初 4h是观察再灌注损伤的最重要阶段 ;PTCA术后患者护理中应特别重视术后输液速度及量 ;对于术后需静脉肝素维持的患者 ,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 ,防止失血性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术后 低血压 护理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兰清 喻卓 +3 位作者 叶青 潘家华 杨源 张瑞云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和血管支架植入术 (Stenting)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 :1996年 10月至 1999年 10月冠心病 6 5例 ,男 5 8例 ,女 7例 ,不稳定心绞痛 41例 ,心肌梗塞后恢复期 15例 ,劳累心绞痛 9例。冠状动脉...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和血管支架植入术 (Stenting)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 :1996年 10月至 1999年 10月冠心病 6 5例 ,男 5 8例 ,女 7例 ,不稳定心绞痛 41例 ,心肌梗塞后恢复期 15例 ,劳累心绞痛 9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 16例 ,双支病变 2 8例 ,三支病变 2 1例。A型病变 10例 ,B型病变 30例 ,C型病变 2 5例 ,LVEF36 %~ 92 % ,平均 5 4%。应用介入心脏技术共治疗病变血管 96支 ,46例 5 9支血管植入 73个不同种类的血管支架。结果 :术中发生并发症 9例次 ,包括血管内膜撕裂 (2例 ) ,心室纤颤 (2例 ) ,急性血管闭塞 (2例 ) ,心包填塞 (1例 ) ,支架脱落 (1例 )和钢丝穿破血管 (1例 ) ,并发症发生率 13 8%。 70个支架植入成功 ,3个失败 ,支架植入成功率 95 9%。结论 :血管支架对于冠心病治疗具有很好效果 ,但会发生一些难以预测的并发症 ,及时发现和处理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腔内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并发症 冠心病 治疗
下载PDF
门诊和院外实施运动训练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刚 李京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0期6545-6547,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或支架术后患者进行门诊和院外康复运动的效果,探讨PTCA或支架术后患者康复运动的特点和方法以及制定康复运动处方的原则。方法:根据术后无胸闷、...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或支架术后患者进行门诊和院外康复运动的效果,探讨PTCA或支架术后患者康复运动的特点和方法以及制定康复运动处方的原则。方法:根据术后无胸闷、胸痛等症状和体征,安静状态下心率<90次/min,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心电图ST段压低<1mm,无运动诱发的心率失常等标准,共有在卫生部北京医院内科住院的51例患者入选,分为门诊康复运动组(n=24)和院外自我监护下康复运动组(n=27),进行运动心肺功能评定,制定康复运动处方,进行8周康复运动训练。结果:康复运动训练后,两组患者的运动时间、最大运动功率、最大代谢当量、最大氧耗量和每分通气量均较训练前有显著提高(t=2.43~7.56,P<0.05),而两组患者运动时间犤(9.02±2.58),(9.58±2.44)min犦、最大运动功率犤(122.92±32.90),(129.63±33.28)W犦、最大代谢当量犤(7.59±1.77),(7.53±1.36)METs犦和最大氧耗量犤(14.18±3.67),(1.90±0.45)L/min犦等反映患者康复运动效果的各项主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康复运动训练使PTCA及支架术后患者的体力、运动耐力和肺通气容量提高,心脏功能容量增加。院外自我监护下康复运动与门诊心电监护下康复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运动 患者 术后 支架术 门诊 院外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最大 运动训练 运动时间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舒适护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莺柳 陈影霞 戴焕送 《现代临床护理》 2008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4例经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植入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0例患者实施包括疼痛、穿刺部位、体位、肢体约束、拔管、...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4例经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植入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0例患者实施包括疼痛、穿刺部位、体位、肢体约束、拔管、排便、心理等方面的舒适护理,而对照组184例患者采用功能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开展舒适护理可有效减少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植入 舒适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