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9篇文章
< 1 2 2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对角支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彦方 刘建英 +3 位作者 郑晓晖 胡丰朝 葛慧敏 王培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1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对角支病变的疗效。方法使用球囊导管对28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对角支进行扩张。术前口服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片、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术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阿...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对角支病变的疗效。方法使用球囊导管对28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对角支进行扩张。术前口服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片、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术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氢氯吡格雷。酌情服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统计手术成功率。术后1、3、6个月复查随访心电图、血脂情况,并询问有无心绞痛症状。结果手术成功率为85.71%(24/28),病变部位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1.7%±9.3%降至术后的30.4%±8.5%。术后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活动耐量显著增加。随访6个月,3例心绞痛复发,均为手术不成功患者,无AMI及死亡病例。结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对角支病变成功率高,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 冠状动脉病变 冠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持续灌流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允忠 冯静 +1 位作者 李健 李金辉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653-654,共2页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腔内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持续灌流法 治疗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 心肌梗死 临床价值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杨丽睿 冯婷婷 +2 位作者 赵欣 张涛 赵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冠状动脉钙化通常导致动脉血管顺应性下降,诱发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最终造成介入治疗失败。传统的钙化病变处理策略受限于钙化斑块的性质和病变特征等,且操作较为复杂,手术并发症多,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 冠状动脉钙化通常导致动脉血管顺应性下降,诱发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最终造成介入治疗失败。传统的钙化病变处理策略受限于钙化斑块的性质和病变特征等,且操作较为复杂,手术并发症多,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高。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又称为血管内碎石术,基于球囊的导管系统,能够安全有效地修饰浅表与深层钙化、同心或偏心钙化,从而明显改善血管顺应性,有利于后续介入治疗。目前血管内碎石术成为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越来越重要的方法。本文主要对血管内碎石术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导管成形术 血管内碎石术 冠状动脉钙化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在急性和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4
作者 李海权 马改改 +5 位作者 刘小军 苏丹 吕亚瑞 王新宏 韩振华 邓捷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2期676-682,共7页
目的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至2024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IVL治疗的冠... 目的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至2024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IVL治疗的冠状动脉钙化患者共47例,其中ACS组22例,CCS组25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中并发症、临床成功率及术后30 d随访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评估IVL治疗ACS及CCS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ACS组支架置入成功21例(21/22;95.5%),CCS组支架置入成功25例(25/25;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8);ACS组1例(1/22;4.5%)、CCS组3例(3/25;12.0%)患者术中IVL球囊破裂,ACS组1例(1/22;4.5%)患者IVL钙化斑块修饰后慢血流,两组均无IVL相关血管夹层及靶血管破裂发生,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0 d时发生MACE 3例,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比4.0%,P=0.593)。结论对于ACS及CCS患者,IVL治疗冠状动脉钙化均是有效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导管成形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术后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室重构的影响
5
作者 李圣博 冯玲 +3 位作者 陈贝贝 姚芳 邢永生 刘艳宾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9-703,共5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6例,分为两组。...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32)进行PCI术+rhBNP,研究组(n=34)PCI术+rhBN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检测对比两组血压、乳酸水平及机械并发症、心室重构、炎性因子、心肌酶学、ox-LDL水平。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乳酸、舒张压、收缩压、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肌钙蛋白T(cTn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乳酸、LVESD、LVEDD、LVPWT、LVRI、Hcy、IL-6、c TnT、LDH、CK-MB、ox-LDL水平降低,且研究组较低,舒张压、收缩压、LVEF水平上升,且研究组较高(P<0.05)。治疗前后两组机械并发症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急诊PCI术后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rhBNP治疗,可缓解患者心室重构、心肌损伤,减轻炎性损伤,改善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组织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球反搏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室重构
下载PDF
球囊辅助通过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痉挛的应用效果分析
6
作者 张征民 郭蓉 余刚 《中国乡村医药》 2025年第2期41-42,共2页
目的观察球囊辅助通过技术应用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时发生严重桡动脉痉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2018年9月至2021年12月收治并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后因桡动脉入路困难,应用球囊辅助通过技术完成PCI... 目的观察球囊辅助通过技术应用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时发生严重桡动脉痉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2018年9月至2021年12月收治并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后因桡动脉入路困难,应用球囊辅助通过技术完成PCI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应用球囊辅助通过技术完成PCI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8例患者应用球囊辅助通过技术,指引导管均顺利通过桡动脉阻力段,到达主动脉窦底,完成PCI;除穿刺点少量渗血1例、穿刺前臂发生轻度瘀血2例外,余患者均未发生穿刺点出血。18例患者均未出现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球囊辅助通过技术具有较好的效果与安全性,可较为有效地处理桡动脉痉挛患者行PCI困难的问题,帮助顺利完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避免患者再穿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辅助通过技术 动脉痉挛 心肌梗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安梦楠 《医疗装备》 2025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CS)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86例AMI伴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CS)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86例AMI伴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采用急诊PCI治疗)与试验组(43例,采用急诊PCI联合IABP)。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的临床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尿量)、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术后30 d的不良事件(复发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穿刺部位渗血、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发生率、生存率。结果术前,两组临床指标、心功能指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试验组心率、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尿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伴CS患者采用急诊PCI联合IABP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近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反搏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和骨水泥灌注螺钉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8
作者 邱军 汤愈 张伟 《交通医学》 2025年第1期34-36,39,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及骨水泥灌注螺钉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观察组采用骨水泥灌注螺钉治疗,...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及骨水泥灌注螺钉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观察组采用骨水泥灌注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功能障碍程度、伤椎恢复情况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0.74±11.97)min和(76.54±16.85)mL,大于对照组的(73.62±10.35)min和(5.99±1.51)mL(均P<0.05)。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较术前降低,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VAS评分分别为(1.70±0.33)分和(1.24±0.38)分,低于对照组的(1.91±0.37)分和(2.88±0.47)分;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ODI评分分别为(18.51±1.51)分和(15.05±2.88)分,低于对照组的(21.01±0.99)分和(28.84±3.24)分(均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前缘高度压缩率及后缘高度压缩率分别为(12.13±1.52)%和(3.01±0.28)%,低于对照组的(17.83±3.35)%和(4.11±0.46)%(均P<0.05)。术后12个月内观察组再骨折率5.00%,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骨水泥灌注螺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减少再骨折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灌注螺钉 骨质疏松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前移式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在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9
作者 李丹青 尤云 唐美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77-080,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前移式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在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了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的62例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及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期间收治的62例患者作为试验... 本研究旨在探讨前移式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在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了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的62例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及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期间收治的6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术后腰背肌功能锻炼宣教方法,而试验组患者则开展前移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宣教方法。研究比较了两组患者在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的正确性、依从性及满意度等方面的数据分析结果。结果 研究发现,试验组在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的正确性及依从性、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以上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突出性差异(P<0.05)。结论 将前移式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应用于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后的患者中,能显著提高患者在功能锻炼方法的正确性和依从性,同时增强患者满意度,这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过程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移式腰背肌功能锻炼 经皮椎体扩张成形术 锻炼依从性 满意度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即刻管腔获益及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下不同内膜组织特征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攀 杨俊杰 +6 位作者 陈海威 邓安平 金至赓 高磊 郭军 陈韵岱 汪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9,共7页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LC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即刻管腔获益及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下不同内膜组织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入选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LC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即刻管腔获益及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下不同内膜组织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入选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DCB治疗的ISR患者86例,共96处ISR病变,所有病变均行OCT评估。根据是否使用ELCA,将病变分为ELCA+DCB组(n=30)和DCB组(n=66);并根据OCT评估的ISR病变内膜组织特征分为均质模式和非均质模式,比较两种不同模式对即刻管腔获益的影响。即刻管腔获益定义为治疗前后的OCT下最小管腔面积变化值(ΔMLA)。结果:ELCA+DCB组与DCB组相比获得更大的ΔMLA[(3.2±0.8)mm^(2)vs.(2.6±1.4)mm^(2),P=0.015]。在均质模式的ISR病变中,ELCA+DCB组的ΔMLA大于DCB组[(3.0±0.9)mm^(2)vs.(2.2±1.1)mm^(2),P=0.030],但在非均质模式的ISR病变中,两组ΔML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0.7)mm^(2)vs.(3.2±1.5)mm^(2),P=0.533]。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病变接受DCB治疗的患者(n=60)与ELCA+DCB治疗的患者(n=26)均无死亡,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vs.4.2%,P>0.05)。结论:ELCA联合DCB是治疗ISR的有效策略,较单独DCB治疗能够实现更大的术后即刻管腔获益,尤其对于OCT显示病变内膜组织均质模式ISR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 药物涂层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伟民 霍勇 +6 位作者 葛均波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专家组 薛亚军 郑博 周珊珊 陆浩 吴铮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641-649,共9页
尽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不断完善进步,但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治疗仍是挑战。通常预处理困难,术中并发症高,且术后长期预后欠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作为一种新的冠状动脉钙化病变预处理技术,是利... 尽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不断完善进步,但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治疗仍是挑战。通常预处理困难,术中并发症高,且术后长期预后欠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作为一种新的冠状动脉钙化病变预处理技术,是利用声压力波有选择性地作用于冠状动脉内膜和中膜下的钙化病灶,在不损伤血管内膜完整性的前提下,使钙化松解并恢复血管的顺应性,引起国内医师广泛关注。然而应用中,需要规范操作,明确适应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本文根据中国专家的临床实践和共识,遵循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结合最新研究结果,制定专家建议,旨在引导和规范IVL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导管成形术 冠状动脉钙化 专家建议
下载PDF
44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韵岱 吕树铮 +1 位作者 柳弘 孟康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18-120,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 (PTCBA)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0月 ,共有 44例病人应用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uttingballoonangioplasty,PTC...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 (PTCBA)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0月 ,共有 44例病人应用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uttingballoonangioplasty,PTCBA) ,观察了 44例病人的一般临床特征、冠脉病变特点及过程相关因素、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  44例病人中不稳定心绞痛和劳累型心绞痛占 81 8% (36 / 44 ) ,切割球囊技术应用于支架术前预扩张占 2 5 % (13/ 5 2 )、支架内再狭窄治疗占总例数的 46 1% (2 4/ 5 2 )。前降支开口病变占前降支病变的 40 6 % (13/ 32 )。病变类型以B1、B2型病变为主。PTCBA术失败合并传统球囊和支架术的病例 4例 (4处病变 ) ,原因为切割球囊术后内膜撕裂 1例、残余狭窄 >30 %的 1例及切割球囊未通过病变的 2例。 2例球囊未通过的病变分别合并中度钙化、严重扭曲。总手术成功率达 10 0 % ,切割技术手术成功率达 90 1% (4 / 44 ) ,无围术期死亡、急性心梗及急诊冠脉移植术 ,均在术后 10天内出院。平均随访 (5 3± 3 5 )个月 ,随访率为 95 % (38/ 40 )。无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事件发生 ,临床心绞痛复发率 2 1 1% (8/ 38)。复查冠脉造影率为 5 0 5 %(2 1/ 38) ,被证实为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脉腔内切割成形术 手术成功率 支架 再狭窄
下载PDF
球囊导管局部给药及转基因预防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晋青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1997年第4期242-245,共4页
球囊导管局部给药及转基因预防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袁晋青综述高润霖审校急性血管闭塞和后期再狭窄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两大难题。其原因... 球囊导管局部给药及转基因预防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袁晋青综述高润霖审校急性血管闭塞和后期再狭窄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两大难题。其原因部分为机械因素所致,如血管夹层和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腔内成形术 导管 转基因 预防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4
作者 刘恒道 张豫彬 +6 位作者 刘婷 辜和平 邢军辉 赵俊伟 宋瑞捧 赵妍妍 陶海龙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7期1180-1184,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新发CTO并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 目的探讨单纯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新发CTO并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药物洗脱支架(DES)(52例)治疗组和DCB(48例)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数据、冠脉造影数据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等指标。结果DCB组和DES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10个月。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性分析表明,与DES组相比,DCB组患者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MLD)较小(P<0.001),直径狭窄(DS)程度较高(P<0.05)。随访期间,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B组晚期管腔丢失(LLL)直径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即刻,DCB组有1例患者出现夹层,接受了支架补救性治疗;随访期间,DCB组7例(14.58%)患者发生再狭窄,DES组5例(9.62%)患者发生再狭窄,两组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和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案的选择对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ES相比,DCB治疗新发CTO病变具有相对满意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且在晚期管腔丢失方面优于DES。因此,DCB可以作为新发CTO病变介入治疗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脉介入术 药物涂层扩张术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震波球囊及旋磨治疗对冠状动脉微循环影响
15
作者 王志家 刘航宽 +3 位作者 刘文楠 梁春坡 周欣 杨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主要方法。传统的PCI方法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对于严重钙化病变,传统方法的效果有限。近年来,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和旋磨术(RA)...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主要方法。传统的PCI方法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对于严重钙化病变,传统方法的效果有限。近年来,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和旋磨术(RA)被广泛应用于严重钙化病变的处理。文章综述了IVL和RA的工作原理、对微循环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临床应用的优势和挑战,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选择与决策。这两种技术在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临床预后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但是IVL可能更适合环形钙化斑块及需要减少机械损伤和降低血小板活化风险的患者,而RA则适用于需要高效清除钙化结节病变,但需要更加严格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策略。然而钙化病变特点通过性差,这无疑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成本,目前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钙化病变通过性上。未来,IVL及RA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学的应用,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特征,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震波 旋磨术 微循环 腔内冲击波导管成形术(IVL)
原文传递
准分子激光消蚀术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16
作者 胥良 牛思泉 +3 位作者 王地 信鹏程 宁宏洁 乔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40,共5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LCA)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DCB)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排秩法分为观察组(予以DCB联合ELCA治...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LCA)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DCB)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排秩法分为观察组(予以DCB联合ELCA治疗)与对照组(予以单纯DCB治疗),各43例。对比2组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B型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治疗后1 a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K-MB、cTnⅠ、BNP、NT-proBNP、sd-LDL、GDF-15、LVESD、LVEDD降低的程度,LVEF升高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 a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9)。结论:ELCA联合DCB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和减轻心肌损伤,并降低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消蚀术 药物扩张成形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17
作者 林朝贵 陈建华 +2 位作者 郑行春 张飞龙 陈良龙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408-410,共3页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 (CBA)治疗初治病变和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 方法  35例冠心病病人 (初治病人 7例 ,支架内再狭窄病人 2 8例 )施行CBA。左前降支病变 2 5处 ,左回旋支病变 10处 ,右冠病变 7处。初治病变平...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 (CBA)治疗初治病变和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 方法  35例冠心病病人 (初治病人 7例 ,支架内再狭窄病人 2 8例 )施行CBA。左前降支病变 2 5处 ,左回旋支病变 10处 ,右冠病变 7处。初治病变平均狭窄 (85 9± 7 2 ) % ,支架内再狭窄的平均狭窄程度是 (89 6± 8 9) %。CBA后即刻行冠脉造影评价近期手术成功率 ,随后严格的临床随访每个月 2次 ,共 6个月 ,以评价中期疗效。 结果 共使用切割球囊 4 2个 ,直径 (3 2± 0 3)mm(3 0~ 3 75mm) ,长度 10~ 15mm ,扩张压力 (72 7± 6 0 )kPa(6 0 6~ 10 10kPa) ,扩张次数 (5 0± 2 1)次 (4~ 7次 ) ,扩张时间 (2 0 3 6± 90 8)s。CBA近期手术成功率 10 0 % ,无严重冠脉闭塞等并发症。术前病变的狭窄程度为 (89 6± 8 9) % ,术后残余狭窄为 (8 8± 3 7) % (P <0 0 1)。 6个月随访未发现心绞痛复发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无心肌缺血加重的证据。 结论 切割球囊不论对初治还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病人 ,都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其近期手术成功率高 ,中期的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扩张术 支架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经皮腔内β-射线放射疗法与切割球囊成形术联合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18
作者 樊冰 葛均波 +5 位作者 Clemens Von Birgelen 钱菊英 王齐兵 葛雷 陈灏珠 Raimund Erbel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 旨在研究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内 β 射线放射疗法 (β 放疗 ,Novoste)与切割球囊成形术 (CBA)联合治疗支架内再狭窄 (ISR)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ISR >70 %的病人 2 95例 [男性 2 0 5例 ,女性 90例 ,年龄... 目的 旨在研究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内 β 射线放射疗法 (β 放疗 ,Novoste)与切割球囊成形术 (CBA)联合治疗支架内再狭窄 (ISR)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ISR >70 %的病人 2 95例 [男性 2 0 5例 ,女性 90例 ,年龄 (5 9 76± 10 83)岁 ],其中 112例均行CBA联合 β 放疗为 β 放疗组 (n =112 ) ,183例单独采用CBA(89例 )或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 (94例 )为对照组 (n =183)。弥漫性长病变ISR者β 放疗先照射病变远段 ,再回撤导管照射病变近段。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期行冠脉造影 ,分析病变长度、最小管腔直径 (MLD)、参照管腔直径 (RLD)和管腔直径狭窄百分比 (DS)。随访靶血管再次成形率 (TVR)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发生率。结果 术前及术后即刻两组病人的冠脉造影结果差异无显著性。随访期 (6 3± 1 6月 ) β 放疗组的MLD大于对照组 ,DS小于对照组 ,P <0 0 5。β 放疗组与对照组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及死亡率相似 ,差异无显著性(心绞痛为 10 %vs17% ,心肌梗死为 1%vs 2 % ,死亡率为 0 %vs2 % ) ,但β 放疗组的TVR和MACE明显低于对照组 (TVR为 5 %vs 16 % ,MACE为 10 %vs 2 5 % ,P <0 0 5 )。β 放疗组 2 8例 (2 6 % ,2 8 10 6 )弥漫性长病变ISR ,回撤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射线 放射疗法 成形术 冠状动脉支架 冠脉狭窄 β放疗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腰椎骨折患者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19
作者 龚进 彭福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8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麻醉与局部浸润麻醉在老年腰椎骨折患者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中的麻醉效果,为提升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腰椎骨折患者60例,所...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麻醉与局部浸润麻醉在老年腰椎骨折患者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中的麻醉效果,为提升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腰椎骨折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PKP,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局部浸润麻醉)和观察组(30例,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麻醉)。两组患者术后均持续观察24 h。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_(0))、麻醉后(T_(1))、球囊扩张时(T_(2))、骨水泥注入即刻(T_(3))、手术结束出室前(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T_(0)、T_(1)、T_(2)、T_(3)、T_(4)、术后2 h(T_(5))、术后6 h(T_(6))、术后12 h(T_(7))、术后24 h(T_(8))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以及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T_(1)~T_(4)时两组患者的HR和MAP均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T_(1)~T_(3)时观察组患者的HR、MAP均低于对照组;T_(1)~T_(8)时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均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T4时的HR和MAP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老年腰椎骨折PKP患者,相较于传统的局部浸润麻醉,采用超声引导下的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在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提升镇痛效果方面优势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经皮穿刺扩张椎体成形术 椎旁神经阻滞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在钙化小结中的应用效果:血管内超声评估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亚威 许浩杰 +1 位作者 孟圆 杨海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735-740,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应用于钙化小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2023年1月1日至5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例严重钙化患者,按有无钙化小结分为钙化小结组(8例)、无钙化小... 目的探讨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应用于钙化小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2023年1月1日至5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例严重钙化患者,按有无钙化小结分为钙化小结组(8例)、无钙化小结组(6例)。对15支血管进行了IVL预处理,钙化小结血管组8支,无钙化小结血管组7支。患者均有IVL使用前及支架置入后的IVUS影像。主要有效性终点,在病变水平分析,钙化小结处与钙化角度最大处,支架置入后支架膨胀情况。次要有效性终点,在血管水平分析,比较钙化小结组与无钙化小结组支架置入术后的最小支架内面积。安全性终点,在支架置入术中有无介入并发症,包括严重血管夹层、血管急性闭塞、血管穿孔、慢血流、球囊破裂。结果在病变水平分析,对15支血管中的钙化病变进一步分组,病变中钙化小结有8处(钙化小结病变组),钙化角度最大处有15处(钙化角度最大病变组)。IVL使用前,钙化小结病变组管腔面积高于钙化角度最大病变组[3.68(3.19,5.13)mm^(2)比2.84(2.07,3.15)mm^(2),P=0.026],钙化小结病变组支架置入后同样部位面积增加低于钙化角度最大病变组[(2.43±1.65)mm^(2)比(4.57±1.75)mm^(2),P=0.009],但两组支架对称性、支架置入后管腔面积及支架膨胀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血管水平分析,钙化小结血管组(7支)与无钙化小结血管组(6支)在支架置入后最小支架内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8)。两组患者均无介入并发症发生。结论IVL对于钙化小结病变可以充分预处理,进而保证支架的膨胀及对称性,术中无严重介入并发症出现。IVL治疗钙化小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钙化小结 冲击波导管成形术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