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术期护理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曹凤云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6期85-87,共3页
目的:探究围术期护理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经皮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徐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均实施经皮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分为试验... 目的:探究围术期护理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经皮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徐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均实施经皮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负面情绪情况、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与参照组相比,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并发症总发生率、负面情绪评分更低(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在阵发性房颤患者经皮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负面情绪,促进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经皮冷冻球囊导管消融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经皮冷冻球囊导管消融与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郭燕 卢群 +1 位作者 胡新华 李红兵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40-4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冷冻球囊导管消融(CBA)与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PA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术式不同分为CBA组64例和RFCA组34例。观察2组手术情况,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冷冻球囊导管消融(CBA)与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PA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术式不同分为CBA组64例和RFCA组34例。观察2组手术情况,比较术中各支肺静脉隔离(PVI)成功率差异,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3、6、9、12个月时复发情况。结果CBA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时间均短于RFCA组(P<0.01)。2组术中各支PVI成功率以及术后3、6、9、12个月时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B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RFCA组(P<0.05)。结论CBA与RFCA治疗PAF的临床效果相当,但CBA在改善手术情况和安全性方面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冷冻球囊导管消融 射频导管消融 阵发性心房颤动 肺静脉隔离 并发症 复发
下载PDF
经皮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术中护理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玉如 周燕 +4 位作者 胡玉芳 陈桂花 何英 殷学梅 田金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1期27-29,共3页
对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经皮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未发生膈神经麻痹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全面了解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手术过程,做好术前准备,熟悉各种物品及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术中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了... 对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经皮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未发生膈神经麻痹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全面了解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手术过程,做好术前准备,熟悉各种物品及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术中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了解不良症状发生情况,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监测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加强气胸、急性心脏压塞、膈神经麻痹、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疼痛、咳嗽等症状的监护,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的重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冷冻导管消融 术中护理
下载PDF
经皮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4
作者 刘永怀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年第20期96-96,98,共2页
目的讨论经皮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仔细准备用物,熟悉手术流程;术中及时与患者沟通,做好各项配合,遵嘱给药,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并汇报动态信息,加强并发症的观察... 目的讨论经皮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仔细准备用物,熟悉手术流程;术中及时与患者沟通,做好各项配合,遵嘱给药,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并汇报动态信息,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实施经皮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人员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熟练的术中护理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精心护理,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未发生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护理人员对经皮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患者手术顺利进行并平稳恢复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冷冻导管消融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
5
作者 杨艳 王志江 《宁夏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冷冻球囊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冷冻球囊消融术治疗的104例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21例)与非复发组(83例),分析心房颤...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冷冻球囊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冷冻球囊消融术治疗的104例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21例)与非复发组(83例),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术后复发的风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104例心房颤动患者中,冷冻球囊消融术后复发21例,复发率为20.19%。复发组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高于非复发组(P<0.05),SRs及SRe绝对值低于非复发组(P<0.05)。LAD(OR=3.274,95%CI:1.307~8.201)、LVEDD(OR=3.579,95%CI:1.429~8.964)、PDGF(OR=3.951,95%CI:1.578~9.897)、SRs(OR=0.283,95%CI:0.113~0.709)、SRe(OR=0.205,95%CI:0.082~0.514)是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风险模型预测心房颤动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0.809~0.932)。结论LAD、LVEDD、PDGF、SRs、SRe与心房颤动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术后复发有关,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早期甄别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冷冻消融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心房颤动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耿璐 王科科 鲁静朝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0-374,共5页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力手段,此手术需要使用大直径鞘管穿过房间隔进行复杂操作。然而,房间隔穿刺术后遗留的长期左向右分流,即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带来的不良事件逐渐引发术者关注。本文旨在对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力手段,此手术需要使用大直径鞘管穿过房间隔进行复杂操作。然而,房间隔穿刺术后遗留的长期左向右分流,即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带来的不良事件逐渐引发术者关注。本文旨在对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影响因素、不良事件及监测与处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左向右分流 医源性 心房颤动 鞘管 冷冻导管消融 房间隔穿刺术 不良事件
下载PDF
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7
作者 董凤伟 黄玺 +1 位作者 吴清 康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0期134-138,171,共6页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及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冷冻球囊消融术的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未接受围...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及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冷冻球囊消融术的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未接受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的1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接受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的130例患者为研究组。观察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术后24 h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情况,以评价该护理方案的效果。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学历、婚姻、付费方式、术中肝素用量、穿刺部位、凝血酶原时间、激活全血凝血时间、国际标准化值、既往消融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肢体麻木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8 h患者不同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消融 心房颤动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杨丽睿 冯婷婷 +2 位作者 赵欣 张涛 赵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冠状动脉钙化通常导致动脉血管顺应性下降,诱发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最终造成介入治疗失败。传统的钙化病变处理策略受限于钙化斑块的性质和病变特征等,且操作较为复杂,手术并发症多,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 冠状动脉钙化通常导致动脉血管顺应性下降,诱发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最终造成介入治疗失败。传统的钙化病变处理策略受限于钙化斑块的性质和病变特征等,且操作较为复杂,手术并发症多,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高。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又称为血管内碎石术,基于球囊的导管系统,能够安全有效地修饰浅表与深层钙化、同心或偏心钙化,从而明显改善血管顺应性,有利于后续介入治疗。目前血管内碎石术成为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越来越重要的方法。本文主要对血管内碎石术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导管成形术 血管内碎石术 冠状动脉钙化
下载PDF
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或射频导管消融术后新发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生情况及预后 被引量:10
9
作者 卢文杰 潘亮 +7 位作者 王玺 陈晓杰 陈英伟 李然 韩战营 秦小飞 孙国举 邱春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80-685,共6页
目的:比较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冷冻球囊消融(CBA)与射频导管消融(RFCA)术后新发无症状脑梗死(NACI)的发生情况和预后。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67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CBA组(n=133)与RFCA组(n=134)。术前... 目的:比较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冷冻球囊消融(CBA)与射频导管消融(RFCA)术后新发无症状脑梗死(NACI)的发生情况和预后。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67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CBA组(n=133)与RFCA组(n=134)。术前和术后24 h内行头颅3.0T MRI检查,记录基线、术中和术后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房颤消融术后发生NACI的危险因素。进行1年临床随访,记录房颤复发及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CBA组和RFCA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相似,消融术后NACI(15.04%vs.12.69%)和1年房颤复发率(24.19%vs.25.95%)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脑卒中史(OR=3.113,95%CI:1.444~6.714)、术中电转复(OR=3.148,95%CI:1.399~7.138)和手术时间(OR=1.027,95%CI:1.005~1.050)均是消融术后发生NACI的危险因素(P均<0.05)。随访1年时,术后出现NACI的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出现NACI的患者(10.81%vs.1.83%;OR=6.485,95%CI:1.546~27.195,P=0.011),死亡(2.70%vs.0.46%)和血管性认知障碍(5.41%vs.1.38%)发生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房颤患者CBA和RFCA术后NACI的发生率相似,术后出现NACI的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冷冻消融 射频导管消融 新发 无症状脑梗死
下载PDF
压力感知导管和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效果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白剑 徐伟 +5 位作者 李晓宏 沈文志 刘宇 陈诤 顾蓉 高玲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0年第8期440-444,共5页
目的比较压力感知导管和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入选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首次行压力感知导管或二代冷冻球囊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201例,根据患者使用... 目的比较压力感知导管和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入选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首次行压力感知导管或二代冷冻球囊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201例,根据患者使用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压力感知导管组(146例)和二代冷冻球囊组(55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X线曝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术后1年房颤/心房扑动(房扑)/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代冷冻球囊组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压力感知导管组[(127.9±35.1)min比(158.3±48.5)min,P<0.001],而X线暴露时间长于压力感知导管组[(27.8±11.5)min比(12.1±6.3)min,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各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压力感知导管组和二代冷冻球囊组患者术后1年房颤/房扑/房速的复发率分别为24.0%和25.5%,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无房颤/房扑/房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1)。结论使用压力感知导管或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疗效及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肺静脉电隔离 射频消融 冷冻消融
下载PDF
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瑞芳 吕巧霞 徐春芳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总结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的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常规检查、术后一般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出... 目的总结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的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常规检查、术后一般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出院指导及随访等。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行心房颤动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其中6例消融即刻转为窦性心律,2例肺静脉电隔离后心房颤动未终止,予同步电复律后转为窦性心律。术后3~5天好转出院。3~6个月随访期间8例患者均无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等房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结论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冷冻导管消融 护理
下载PDF
P波离散度和N端脑钠肽前体预测房颤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罗晓颖 许燕 +2 位作者 张凤如 吴立群 戚文航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研究P波离散度和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与房颤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间的关系。方法:记录182例首次成功接受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和术后1 d、1个月、3个月... 目的:研究P波离散度和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与房颤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间的关系。方法:记录182例首次成功接受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和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窦性心律时的12导联心电图,计算P波离散度,同步测定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随访术后6个月内患者有无房颤发作,同时分析其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和消融手术资料。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的房颤复发率为21.4%。无房颤复发组患者的年龄小[(47.6±6.1)岁比(60.2±9.5)岁]、孤立性房颤百分比高(69.5%比47.3%),且其P波离散度无论在术前还是在术后1 d及1、3、6个月均显著小于房颤复发组(P<0.05);无房颤复发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6个月的P波离散度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而房颤复发组患者术后的P波离散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房颤复发组患者的NT-proBNP,无论术前还是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其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的房颤复发组(P<0.05),且无房颤复发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5);而房颤复发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NT-proBNP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无房颤复发组患者术前的左心房内径较房颤复发组小[(41.3±2.7) mm比(46.6±4.4) mm],并在术后6个月[(38.0±2.0) mm比(41.3±2.7) mm]较术前显著缩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OR=1.3, 95%CI为0.9~1.0, P<0.01)、术前P波离散度(OR=1.2, 95%CI为1.0~1.1, P=0.04)和术前NT-proBNP水平(OR=2.3, 95%CI为1.3~1.7, P=0.03)是房颤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6个月内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术前P波离散度和NT-proBNP水平可为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患者选择及术后预测房颤复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N端脑钠肽前体 房颤 冷冻导管消融 复发
原文传递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技术治疗心房颤动中期临床随访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春山 张纯 +12 位作者 方冬平 徐爱国 郝蓬 何东方 赵林 迟云鹏 马克娟 张瑜 李巧元 信满坤 林璨璨 刘文旭 郭成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0期907-910,共4页
目的:评估冷冻球囊行肺静脉隔离(PVI)技术用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2014年11月至2018年2月,本科室就诊的40例症状性心房颤动患者(2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1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采用冷冻球囊技术进行心房颤动消融治... 目的:评估冷冻球囊行肺静脉隔离(PVI)技术用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2014年11月至2018年2月,本科室就诊的40例症状性心房颤动患者(2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1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采用冷冻球囊技术进行心房颤动消融治疗。结果:共130支肺静脉(130/160, 81.3%)被成功隔离。总术程时间为(167.8±41.6)min,曝光时间为(38.8±15.6)min,总消融时间为(40.8±13.6)min。随访(24±10)个月后,30例(75%)患者成功维持窦律。1例发生心脏穿孔,经心脏修补后康复。结论: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技术安全有效,可简化PVI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 肺静脉隔离 心房颤动 消融 中期随访
下载PDF
心房颤动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左心房僵硬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玄昌波 杨士伟 +9 位作者 潘国忠 王显 周志明 胡宾 贾德安 孙佳音 任晓霞 韩红亚 王海洋 于海亮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9期806-809,共4页
肺静脉隔离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的基石,经冷冻球囊导管行肺静脉隔离(PV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获得了临床研究证实。目前国内外指南都已将冷冻球囊消融作为房颤消融PVI的标准疗法。冷冻球囊消融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短暂性膈神经麻... 肺静脉隔离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的基石,经冷冻球囊导管行肺静脉隔离(PV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获得了临床研究证实。目前国内外指南都已将冷冻球囊消融作为房颤消融PVI的标准疗法。冷冻球囊消融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短暂性膈神经麻痹、食管损伤等;消融术后出现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首先考虑与消融后肺静脉狭窄相关,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认识的提高,静脉狭窄目前已很少发生;消融术后肺动脉高压亦是左心房僵硬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一种经射频导管消融术后较为罕见的并发症,目前尚未见冷冻球囊消融后该并发症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冷冻球囊消融术后出现左心房僵硬综合征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冷冻 导管消融 左心房僵硬综合征
下载PDF
P波参数、斑点追踪技术指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年龄-心房内径-阵发性房颤评分系统预测阵发性房颤患者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璐 何健 李晓刚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3期300-304,共5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P波参数、斑点追踪技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年龄—心房内径—阵发性房颤评分系统(coronary heart disease age atrial diameter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scoring system,CAAP-AF)预测阵发性房颤(paroxys... 目的探讨心电图P波参数、斑点追踪技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年龄—心房内径—阵发性房颤评分系统(coronary heart disease age atrial diameter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scoring system,CAAP-AF)预测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冷冻球囊导管消融(cryoballoon catheter ablation,CBCA)术后早期复发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采取病例对照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采取CBCA手术治疗的PAF且术后1年内出现PAF复发的患者40例作为复发组,另外选取同期接受CBCA手术且未复发的PAF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查阅两组患者的病案资料,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P波参数、斑点追踪指标、CAAP-AF评分差异,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各类型指标在预测PAF患者术后复发中的价值。结果复发组患者P波最小时限测定值低于对照组,复发组患者的P波最大时限、V1导联的P波终末电势测定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患者的三尖瓣瓣环面收缩位移、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测定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发组患者的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测定值低于对照组,CAAP-AF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波最小时限、P波最大时限、V1导联的P波终末电势、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CAAP-AF评分预测PAF患者CBCA术后早期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674、0.766、0.645、0.673、0.577,其中CAAP-AF评分预测PAF患者CBCA术后早期复发无实用价值(P>0.05)。结论根据PAF患者CBCA术后的动态心电图P波参数、斑点追踪技术指标能有效预测患者术后早期复发PA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参数 斑点追踪技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评分系统 预测 阵发性房颤 冷冻导管消融
下载PDF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娟 王英 陈嵘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5年第4期32-33,共2页
总结了13例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包括特殊设备仪器、介入材料的准备和连接,进入导管室后的心理干预,手术过程中的严密监护,密切配合医生操作,及时提供有效信息,认为制订充分完善的护理措施,严密的监护和观察,高质... 总结了13例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包括特殊设备仪器、介入材料的准备和连接,进入导管室后的心理干预,手术过程中的严密监护,密切配合医生操作,及时提供有效信息,认为制订充分完善的护理措施,严密的监护和观察,高质量的手术配合与护理,对于安全、有效地开展新手术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冷冻导管 射频消融 术中配合 护理
下载PDF
5例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6
17
作者 庄婧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2期102-103,共2页
目前经皮导管消融已经成为心房颤动(房颤)的重要治疗手段。不同于现有的常规射频消融导管,冷冻球囊导管具有标测、冷冻黏结及组织损伤程度小等优点[1],可减少血栓形成、肺静脉狭窄、房室传导阻滞等消融并发症,且患者无明显疼痛... 目前经皮导管消融已经成为心房颤动(房颤)的重要治疗手段。不同于现有的常规射频消融导管,冷冻球囊导管具有标测、冷冻黏结及组织损伤程度小等优点[1],可减少血栓形成、肺静脉狭窄、房室传导阻滞等消融并发症,且患者无明显疼痛感。近年来国外已有上百家医院应用此球囊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术后随访1年,约70%患者保持窦性心律[2-3]。本中心于2013年12月—2014年3月为5例房颤患者进行了冷冻消融,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 导管消融 阵发性心房颤动 护理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在急性和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18
作者 李海权 马改改 +5 位作者 刘小军 苏丹 吕亚瑞 王新宏 韩振华 邓捷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2期676-682,共7页
目的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至2024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IVL治疗的冠... 目的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至2024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IVL治疗的冠状动脉钙化患者共47例,其中ACS组22例,CCS组25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中并发症、临床成功率及术后30 d随访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评估IVL治疗ACS及CCS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ACS组支架置入成功21例(21/22;95.5%),CCS组支架置入成功25例(25/25;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8);ACS组1例(1/22;4.5%)、CCS组3例(3/25;12.0%)患者术中IVL球囊破裂,ACS组1例(1/22;4.5%)患者IVL钙化斑块修饰后慢血流,两组均无IVL相关血管夹层及靶血管破裂发生,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0 d时发生MACE 3例,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比4.0%,P=0.593)。结论对于ACS及CCS患者,IVL治疗冠状动脉钙化均是有效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导管成形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心房颤动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术后复发行二次射频消融患者的肺静脉电位特点分析
19
作者 李龙雨 林文华 邸成业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6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术复发行二次射频消融手术患者的肺静脉电位特点。方法既往就诊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选取2017年2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随访中复发,并行二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术复发行二次射频消融手术患者的肺静脉电位特点。方法既往就诊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选取2017年2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随访中复发,并行二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12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回顾并收集记录各肺静脉电位恢复特点,比较肺静脉电位恢复与冷冻治疗时60 s内实现肺静脉电位隔离及60 s内达到-40℃情况。结果12例患者复发涉及肺静脉共47支,其中1例患者左侧肺静脉共干,电位恢复的肺静脉16支。其中3支左上肺静脉电位恢复(18.75%),1支左下肺静脉电位恢复(6.25%),3支右上肺静脉电位恢复(18.75%),9支右下肺静脉电位恢复(56.25%)。12例复发患者在二次射频消融时,电隔离肺静脉后,4例增加隔离上腔静脉,1例增加隔离三尖瓣峡部,5例增加三尖瓣峡部线联合上腔静脉消融,1例增加心房扑动消融,1例未增加肺静脉外其他部位消融。术后随访心房扑动患者术后再发心房扑动,余患者均能维持窦性心律。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术中60 s内是否实现肺静脉电位隔离,肺静脉电位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16,P>0.05),60 s内是否达到-40℃,肺静脉电位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8,P<0.05),60 s内是否实现肺静脉电位隔离并达到-40℃,肺静脉电位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3,P<0.05)。结论心房颤动行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术后复发患者肺静脉电位恢复多位于右下肺静脉,术中实现60 s内肺静脉电位隔离同时达到-40℃可提高手术效果,无法记录到肺静脉电位隔离时,温度可作为肺静脉隔离的有效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冷冻消融 心房颤动 术后复发 二次手术
下载PDF
西宁地区经皮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20
作者 柯向群 《青海医药杂志》 2015年第8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仔细准备用物;术中及时与患者沟通,做好各项配合,记录汇报动态信息;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实施经皮... 目的:探讨经皮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仔细准备用物;术中及时与患者沟通,做好各项配合,记录汇报动态信息;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实施经皮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中,护理人员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熟练的术中护理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精心护理,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未发生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采用经皮冷冻球囊隔离肺静脉消融治疗房颤,通过护理人员积极护理配合达到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冷冻导管消融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