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与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勇 张培荣 +2 位作者 张琳琳 单靖华 臧萍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7期2701-2703,共3页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中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GWDF)与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Percutwist)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重症监护室的50例患者进行GWDF与Percutwist各25例,评价手术时间、手术难易程度、术中术后切口出血程度、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中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GWDF)与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Percutwist)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重症监护室的50例患者进行GWDF与Percutwist各25例,评价手术时间、手术难易程度、术中术后切口出血程度、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ercutwist手术时间(6.3±1.2)min,GWDF手术时间(5.1±0.9)min,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和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总的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rcutwist比GWDF手术时间长,术中并发症发生率高,不能避免气管后壁损伤,无明显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旋转气管切开 经皮导扩张气管切开 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外科患者无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18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武元星 孟赜 +6 位作者 王强 石广志 张铮 赵立红 郑一 陈光强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512-515,共4页
目的评价神经外科患者无支气管镜辅助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2006年182例神经外科患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ICU行经皮气管切开术。使用导丝扩张钳(GWDF)技术(152例)和经皮旋转扩张(Percutwist)技... 目的评价神经外科患者无支气管镜辅助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2006年182例神经外科患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ICU行经皮气管切开术。使用导丝扩张钳(GWDF)技术(152例)和经皮旋转扩张(Percutwist)技术(30例)。所有患者均未使用支气管镜辅助。记录手术一般情况及并发症,随访3个月。比较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差别。结果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GWDF方法操作时间平均约4~5min,Percutwist方法操作时间平均约8.5min,其中熟练者操作约6~7min,欠熟练者操作约10min。并发症发生率为4.95%,常见并发症为切口出血(6例)及切口感染(2例)。发现1例皮下气肿。研究期间未见气胸、气管食管瘘和有症状的气管狭窄等,无与气管切开相关的死亡。结论神经外科患者无支气管镜辅助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安全可行,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并严格进行人员技术培训,认真操作。有条件时应使用支气管镜辅助以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气管 并发症 经皮导扩张气管切开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 神经外科
下载PDF
快速气管切开手术器械的研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集慧 李彦武 +2 位作者 高会广 王翔玉 孙铭钏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8期197-199,共3页
研制一套快速气管切开手术器械,用于临床危重症患者及战伤急救的气管切开术。快速气管切开手术器械由扩张钳、牵引拉钩和牵开器3部分组成,均设计成为特定结构,分别用于气管前组织的分离、扩张、牵拉和固定,充分暴露气管,以便明视下置入... 研制一套快速气管切开手术器械,用于临床危重症患者及战伤急救的气管切开术。快速气管切开手术器械由扩张钳、牵引拉钩和牵开器3部分组成,均设计成为特定结构,分别用于气管前组织的分离、扩张、牵拉和固定,充分暴露气管,以便明视下置入气管切开套管。快速气管切开手术器械兼顾传统气管切开术(ST)和经皮导丝扩张钳快速气管切开术(PDT)优点,由1名医师独立操作即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快速、安全、微创且通气效果可靠的气管切开方法,其手术器械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经济高效,可用于战伤急救和临床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救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气管切开 器械 经皮导扩张快速气管切开(pdt) 急救
下载PDF
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SICU临床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贺喜强 殷桦 +3 位作者 蔡传湘 阳长江 李晨彦 易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1期2581-2582,共2页
将164例有气管切开指征的重症监护患者,随机分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A组)和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B组),A组80例,B组84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成功率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B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置管... 将164例有气管切开指征的重症监护患者,随机分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A组)和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B组),A组80例,B组84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成功率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B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明显优于A组(P<0.05)。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手术时间、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 经皮导扩张
下载PDF
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钱何布 郑志群 +3 位作者 何文干 陆骏灏 浦秦华 姚月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9-591,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两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即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Poaex法)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wist法)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7—01~2009~03入住ICU符合气管切开指征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A... 目的 对比研究两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即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Poaex法)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wist法)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7—01~2009~03入住ICU符合气管切开指征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A组)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B组),每组各40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种PDT手术时间相近,均明显短于外科常规气管切开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方面明显少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P〈0.01)。结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减轻手术创伤和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经皮气管切开(pdt) 经皮导扩张(GWDF)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
下载PDF
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士荣 崔立慧 +1 位作者 毕正强 李素娟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5期821-823,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PT)即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GWDF法)和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GWCH法)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入住RICU符合气管切开指征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组(GWDF法)和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组(GWCH...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PT)即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GWDF法)和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GWCH法)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入住RICU符合气管切开指征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组(GWDF法)和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组(GWCH法),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在手术时间方面,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略短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P>0.05);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在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方面明显少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P<0.05)。结论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在减轻手术创伤和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经皮气管切开(PT) 经皮导扩张(GWDF) 经皮导牛角型扩张(GWCH)
下载PDF
用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为神经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7
作者 梁峻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7期11-13,共3页
目的 :比较使用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与传统经皮气管切开术为神经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3月期间梓潼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神经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 目的 :比较使用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与传统经皮气管切开术为神经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3月期间梓潼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神经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经皮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为观察组患者使用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切口的长度、手术持续的时间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其切口的长度及手术持续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 :与使用传统的经皮气管切开术相比,使用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为神经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其不易发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导扩张气管切开 传统经皮气管切开 神经重症
下载PDF
用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对重症患者进行抢救的效果对比
8
作者 唐恭正 梁峻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5期10-1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用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GWDF)和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Percutwist)对重症患者进行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56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 目的:对比分析用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GWDF)和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Percutwist)对重症患者进行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56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这1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98例)。我们对对照组患者使用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进行抢救,对研究组患者使用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进行抢救。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手术切口的长度、手术的难易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手术的难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进行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相比,用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对重症患者进行抢救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难度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等优点。因此,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可作为对重症患者进行抢救的优选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经皮导扩张气管切开 经皮旋转气管切开 效果 对比
下载PDF
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症患者中应用的观察 被引量:21
9
作者 尹燕燕 姜利 席修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 对比研究两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即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guidewire dilating forceps,Portex法)和改良单步扩张技术(improved onestep dilation technique,the Ciaglia Blue Rhino ... 目的 对比研究两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即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guidewire dilating forceps,Portex法)和改良单步扩张技术(improved onestep dilation technique,the Ciaglia Blue Rhino method,CBR法)的操作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操作者适宜人群.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0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ICU,拟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Portex组和CBR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对参与该项研究的操作者进行调查,询问其对两种不同操作方式的看法.结果 共有48例患者参与了该项研究,年龄(76.7±11.6)岁,其中男性为25例(52.1%),行气管切开的原因为:预计机械通气时间大于2周(30例)、重度意识障碍(17例)、上气道梗阻(1例);参与该项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Portex组和CBR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ICU的APACHEⅡ评分、气管切开的原因、气管切开前的机械通气时间、术前的凝血功能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操作时间与手术并发症的比较结果:操作时间CBR法显著低于Portex法[(5.9±4.3)min vs.(9.9±1.5),P<0.01].CBR法出血1例,无手术后切口处溢痰现象,Portex法出血5例,有2例在术后出现切口处溢痰现象,二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关操作者的调查资料显示:有外科工作经历且参与该项研究前操作例数大于20例的男医生更喜欢Portex而无外科工作经历且操作经历较少的女医生更喜欢CBR.结论 CBR法操作省时简便,在减轻手术创伤和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Portex法,且更容易被无外科工作经历的初学者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经皮气管切开 经皮导扩张 改良单步扩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