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与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勇 张培荣 +2 位作者 张琳琳 单靖华 臧萍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7期2701-2703,共3页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中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GWDF)与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Percutwist)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重症监护室的50例患者进行GWDF与Percutwist各25例,评价手术时间、手术难易程度、术中术后切口出血程度、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中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GWDF)与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Percutwist)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重症监护室的50例患者进行GWDF与Percutwist各25例,评价手术时间、手术难易程度、术中术后切口出血程度、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ercutwist手术时间(6.3±1.2)min,GWDF手术时间(5.1±0.9)min,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和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总的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rcutwist比GWDF手术时间长,术中并发症发生率高,不能避免气管后壁损伤,无明显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旋转气管切开 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床旁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钳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亮 宋丽平 +1 位作者 吴亚婷 毋少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究床旁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钳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黄河三门峡医院NCU收治的68例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21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3.04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0~27 kg/m^(... 目的探究床旁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钳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黄河三门峡医院NCU收治的68例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21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3.04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0~27 kg/m^(2),平均BMI 23.79 kg/m^(2);有吸烟史41例,饮酒史44例;重症颅脑损伤13例,高血压脑出血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其他2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n=34)行PDT治疗,试验组(n=34)采用床旁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DT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穿刺及气管插管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2.53±0.21)mL vs(3.29±0.46)mL,(10.25±2.06)min vs(11.31±2.18)min](P<0.05)。试验组一针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88.24%vs 64.71%,100.00%vs 88.24%)(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5.88%vs 29.41%)(P<0.05)。结论床旁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DT可显著缩短NCU重症患者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提升一针穿刺成功率与置管成功率,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扩张扩张气管切开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床旁多普勒超声
原文传递
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的几个操作细节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明 陈律 +1 位作者 王强 周建新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7年第1期23-25,共3页
经皮气管切开操作简便、快速,并发症少,适合于危重患者床旁操作。本文介绍了几种与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相关的操作细节,目的在于提高该技术的安全性。
关键词 扩张 气管切开 危重患者 操作细节
下载PDF
导丝扩张钳经皮气管切开术的配合及护理对策
4
作者 李倩 曹艳芬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12期163-165,共3页
目的 探讨对接受导丝扩张钳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的方法及配合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在导丝扩张钳技术下行经皮气管切开术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均分入观察组(70例)... 目的 探讨对接受导丝扩张钳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的方法及配合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在导丝扩张钳技术下行经皮气管切开术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均分入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加用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疼痛程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压疮、呛咳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导丝扩张钳经皮气管切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手术出血量与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 经皮气管切开 出血量 疼痛
下载PDF
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轶峰 刘佩佩 陈撼迪 《医疗装备》 2023年第6期63-65,共3页
目的 探讨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神经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气管切开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两... 目的 探讨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神经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气管切开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两组急救期间,对照组行传统经皮气管切开术,试验组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且术中运用导丝扩张钳技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重症患者进行急救治疗时运用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不仅可缩短患者切口长度与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可促进患者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支出,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传统经皮气管切开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 扩张
下载PDF
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熊飞龙 王轶峰 +2 位作者 陈撼迪 李青 熊波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3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神经重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组,其中行传统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行导丝扩... 目的分析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神经重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组,其中行传统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行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42±2.45)mL,切口长度为(2.16±0.58)cm,手术时间为(10.24±3.68)min;对照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5.24±2.68)mL,切口长度为(4.97±0.47)cm,手术时间为(23.35±4.58)min,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皮下气肿1例,对照组术后切口出血3例,术后皮下气肿2例,切口感染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重症患者急救期间,应用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创伤性较小、时间短、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扩张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
下载PDF
神经外科患者无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18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武元星 孟赜 +6 位作者 王强 石广志 张铮 赵立红 郑一 陈光强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512-515,共4页
目的评价神经外科患者无支气管镜辅助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2006年182例神经外科患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ICU行经皮气管切开术。使用导丝扩张钳(GWDF)技术(152例)和经皮旋转扩张(Percutwist)技... 目的评价神经外科患者无支气管镜辅助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2006年182例神经外科患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ICU行经皮气管切开术。使用导丝扩张钳(GWDF)技术(152例)和经皮旋转扩张(Percutwist)技术(30例)。所有患者均未使用支气管镜辅助。记录手术一般情况及并发症,随访3个月。比较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差别。结果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GWDF方法操作时间平均约4~5min,Percutwist方法操作时间平均约8.5min,其中熟练者操作约6~7min,欠熟练者操作约10min。并发症发生率为4.95%,常见并发症为切口出血(6例)及切口感染(2例)。发现1例皮下气肿。研究期间未见气胸、气管食管瘘和有症状的气管狭窄等,无与气管切开相关的死亡。结论神经外科患者无支气管镜辅助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安全可行,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并严格进行人员技术培训,认真操作。有条件时应使用支气管镜辅助以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气管 并发症 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 神经外科
下载PDF
深静脉穿刺包联合扩张钳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式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魏继红 唐玉珍 +4 位作者 张国虎 吴宗辉 梅海霞 徐元平 丁慧强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30期115-116,共2页
目的:评价深静脉穿刺包联合扩张钳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宣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36例行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试验组18例,对照组18例。比较两组间切口大小、手术时间等手术情况以及各种相关... 目的:评价深静脉穿刺包联合扩张钳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宣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36例行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试验组18例,对照组18例。比较两组间切口大小、手术时间等手术情况以及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患者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而试验组患者的手术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②两组患者术后渗血量、低氧血症、支气管痉挛、皮下气肿、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③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气管软化、气管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深静脉穿刺包联合扩张钳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穿刺包 扩张 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下载PDF
经皮穿刺导丝牛角扩张气管造口术在ICU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金晓玲 包聿祥 +1 位作者 张要田 周洁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1859-1862,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导丝牛角扩张法气管造口术(PDT-GWCH)与常规气管切开造口术(surgical tracheostomy ST)急危重患者的应用效果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探讨PDT-GWCH在ICU危重病人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7年03月ICU...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导丝牛角扩张法气管造口术(PDT-GWCH)与常规气管切开造口术(surgical tracheostomy ST)急危重患者的应用效果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探讨PDT-GWCH在ICU危重病人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7年03月ICU病房收治的、需要机械通气并有气管切开适应症的5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成:PDT-GWCH组(PDT组,n=25例)和ST组(n=2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和术后出血以及术后溢痰、切口感染的情况。结果 5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全部顺利完成手术。PDT-GWCH组和ST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出血以及术后溢痰、切口感染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组有1例发生气胸、纵隔气肿,2例发生皮下气肿,2组均无气管塌陷及气管食管瘘。结论与ST比较,PDT-GWCH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中、术后出血少及术后溢痰少、感染风险小等优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适合于需开放气道的ICU急危重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导牛角扩张气管造口 常规气管切开 ICU 急危重患者
下载PDF
经皮扩张+旋转改良气管切开术在重危病人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洪 戴江蒙 于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0期1457-145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旋转改良切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重症病人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83例行气管切开的重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操作时间、术中出血等手术情况以及各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83例中80例病...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旋转改良切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重症病人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83例行气管切开的重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操作时间、术中出血等手术情况以及各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83例中80例病人置管成功,成功率96%,全组手术用时2~8min。术中未发生致命性大出血,Ⅰ度出血71例(88.75%),Ⅱ度出血9例(11.25%),Ⅲ度出血0例。术后无皮下或纵隔气肿、切口溢痰、无切口感染、无气管后壁损伤及穿孔。结论:与扩张钳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及旋转扩张经皮气管切开术相比,扩张+旋转气管切开术同样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用时短的优点,同时具备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危重病人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危病人 扩张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经皮旋转气管切开 扩张+旋转气管切开
下载PDF
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SICU临床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贺喜强 殷桦 +3 位作者 蔡传湘 阳长江 李晨彦 易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1期2581-2582,共2页
将164例有气管切开指征的重症监护患者,随机分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A组)和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B组),A组80例,B组84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成功率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B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置管... 将164例有气管切开指征的重症监护患者,随机分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A组)和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B组),A组80例,B组84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成功率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B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明显优于A组(P<0.05)。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手术时间、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 经皮导扩张
下载PDF
用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为神经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峻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7期11-13,共3页
目的 :比较使用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与传统经皮气管切开术为神经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3月期间梓潼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神经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 目的 :比较使用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与传统经皮气管切开术为神经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3月期间梓潼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神经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经皮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为观察组患者使用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切口的长度、手术持续的时间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其切口的长度及手术持续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 :与使用传统的经皮气管切开术相比,使用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为神经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其不易发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 传统经皮气管切开 神经重症
下载PDF
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钱何布 郑志群 +3 位作者 何文干 陆骏灏 浦秦华 姚月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9-591,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两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即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Poaex法)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wist法)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7—01~2009~03入住ICU符合气管切开指征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A... 目的 对比研究两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即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Poaex法)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wist法)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7—01~2009~03入住ICU符合气管切开指征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A组)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B组),每组各40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种PDT手术时间相近,均明显短于外科常规气管切开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方面明显少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P〈0.01)。结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减轻手术创伤和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经皮气管切开(PDT) 经皮导扩张(GWDF)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
下载PDF
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士荣 崔立慧 +1 位作者 毕正强 李素娟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5期821-823,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PT)即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GWDF法)和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GWCH法)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入住RICU符合气管切开指征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组(GWDF法)和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组(GWCH...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PT)即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GWDF法)和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GWCH法)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入住RICU符合气管切开指征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组(GWDF法)和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组(GWCH法),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在手术时间方面,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略短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P>0.05);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在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方面明显少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P<0.05)。结论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在减轻手术创伤和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经皮气管切开(PT) 经皮导扩张(GWDF) 经皮导牛角型扩张(GWCH)
下载PDF
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应用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洋 李白翎 +3 位作者 张本 周炜 郑艳华 徐志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GWDF)和经皮单步扩张气管切开(SSDT)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应用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8月行正中开胸心脏手术术后符合气管切开指征的患者60例,分为GWDF组和SSDT组,... 目的对比研究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GWDF)和经皮单步扩张气管切开(SSDT)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应用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8月行正中开胸心脏手术术后符合气管切开指征的患者60例,分为GWDF组和SSDT组,每组各30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扩张次数、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SSDT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GWDF组[(6.5±2.2)min vs(9.3±3.1)min,P=0.02],扩张次数明显少于GWDF组[(1.10±0.05)次vs(1.53±0.22)次,P=0.001],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GWDF组(P=0.000),总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GWDF组(P=0.000)。结论 SSDT与GWDF相比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心脏术后危重患者气管切开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 经皮气管切开 扩张 单步扩张气管切开
原文传递
牛角型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楚胜华 马延斌 冯东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452-2453,共2页
目的:探讨牛角型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采用牛角型经皮气管切开术(GWCH组95例)和常规气管切开术(ST组83例)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探讨牛角型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采用牛角型经皮气管切开术(GWCH组95例)和常规气管切开术(ST组83例)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GWCH组患者较ST组患者的切口少[(1.6±0.4)cm vs.(3.8±0.9)cm]、手术时间短[(4.4±2.8)min vs.(20.5±5.2)min]、术中出血量少[(4.5±0.8)m L vs.(8.5±4.5)m L]、切口愈合时间短[(3±0.5)d vs.(5±1.5)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WCH组患者术后渗血发生率[2/95(2.1%)]较ST组[14/83(16.9%)]低(P<0.05),GWCH组患者切口渗痰发生率[1/95(1.1%)]较ST组[12/83(14.5%)]低(P<0.01),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角型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愈合快及术后渗血和切口渗痰发生率低等特点,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可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气管切开 经皮导牛角型扩张 神经外科
下载PDF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立刚 魏翔 +2 位作者 王星宇 范桄溥 潘铁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3912-3914,共3页
目的总结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救治主动脉弓置换术后重症患者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主动脉弓置换术后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患者的治疗情况,并与随机挑选的20例接受传统气管切开术心血管术后病人的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例经... 目的总结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救治主动脉弓置换术后重症患者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主动脉弓置换术后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患者的治疗情况,并与随机挑选的20例接受传统气管切开术心血管术后病人的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例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手术成功率100%;气管前皮肤切口长度约1.0~1.5 cm;手术平均操作时间为5.2 min;术中出血量约1 mL;术后纵隔感染发生率0%,18例患者机械通气5~7 d后好转脱机并顺利康复出院,2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8例患者气切拔管后6~12个月随访无一例出现中心气道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手术操作精确快速、创伤性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对于促进主动脉弓置换术后重症患者的康复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气管切开 扩张 主动脉弓置换
下载PDF
用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对重症患者进行抢救的效果对比
18
作者 唐恭正 梁峻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5期10-1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用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GWDF)和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Percutwist)对重症患者进行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56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 目的:对比分析用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GWDF)和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Percutwist)对重症患者进行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56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这1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98例)。我们对对照组患者使用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进行抢救,对研究组患者使用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进行抢救。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手术切口的长度、手术的难易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手术的难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进行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相比,用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对重症患者进行抢救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难度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等优点。因此,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可作为对重症患者进行抢救的优选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 经皮旋转气管切开 效果 对比
下载PDF
快速气管切开手术器械的研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集慧 李彦武 +2 位作者 高会广 王翔玉 孙铭钏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8期197-199,共3页
研制一套快速气管切开手术器械,用于临床危重症患者及战伤急救的气管切开术。快速气管切开手术器械由扩张钳、牵引拉钩和牵开器3部分组成,均设计成为特定结构,分别用于气管前组织的分离、扩张、牵拉和固定,充分暴露气管,以便明视下置入... 研制一套快速气管切开手术器械,用于临床危重症患者及战伤急救的气管切开术。快速气管切开手术器械由扩张钳、牵引拉钩和牵开器3部分组成,均设计成为特定结构,分别用于气管前组织的分离、扩张、牵拉和固定,充分暴露气管,以便明视下置入气管切开套管。快速气管切开手术器械兼顾传统气管切开术(ST)和经皮导丝扩张钳快速气管切开术(PDT)优点,由1名医师独立操作即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快速、安全、微创且通气效果可靠的气管切开方法,其手术器械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经济高效,可用于战伤急救和临床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救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气管切开 器械 经皮导扩张快速气管切开(PDT) 急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