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喉罩全身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小儿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应用
1
作者 王磊 王少超 +2 位作者 胡卫东 昝云雷 李全德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78,共7页
目的探讨喉罩全身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下小儿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9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期间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前经超声评估小儿甲状腺位置... 目的探讨喉罩全身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下小儿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9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期间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前经超声评估小儿甲状腺位置及颈部血管走行,选择合适的穿刺入路并标记穿刺点,全身麻醉后使用喉罩控制呼吸以保障患儿通气,喉罩置入成功后由纤支镜引导完成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统计并分析患儿一般情况、麻醉方案、通气模式、手术操作、生命体征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共40例患儿纳入分析,均安全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9)min,麻醉时间(41±9)min。均成功置入喉罩,患儿均采用压力控制呼吸,吸气峰压12~20 cmH2O。在纤支镜进入气道检查时气道压力有不同程度升高,潮气量略有降低,但生命体征维持稳定,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6/40),主要为胃肠胀气和低氧血症。结论小儿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围手术期麻醉管理风险高,喉罩全身麻醉可为患儿提供有效的通气和稳定的麻醉深度,维持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平稳,确保纤支镜引导下小儿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安全、顺利完成,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麻醉 全身 纤维支气管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儿童
下载PDF
危重患者中超声引导与解剖定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对比研究
2
作者 陈吉藩 黄林喜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与解剖定位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PDT)在危重患者中的并发症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2024年8月期间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床边PDT的241例患...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与解剖定位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PDT)在危重患者中的并发症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2024年8月期间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床边PDT的24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操作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解剖定位组(n=149)和超声引导组(n=92)。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凝血功能、术前血小板水平以及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凝血功能及术前血小板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皮下气肿、气胸、需干预的出血、术中低氧血症、伤口愈合不良及气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超声引导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解剖定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3%vs. 12.8%,P=0.031)。结论:超声引导下的PDT能够减少总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并发症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中医院ICU的临床应用价值
3
作者 陈维军 尚利波 +4 位作者 李刚 方蓉 李开韵 石天杰 李巽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1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 tracheostomy,PDT)在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2月昆明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8例...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 tracheostomy,PDT)在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2月昆明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8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传统外科手术气管切开组(传统手术组)和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组(纤支镜组),各24例。比较两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缝合人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纤支镜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手术切口小于传统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手术组,切口缝合人数少于传统手术组,术后切口渗血、皮下气肿及导管位置偏移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PDT具有安全、便捷、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纤维支气管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和解剖标志定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钱雪琴 朱瑶丽 +5 位作者 练荣丽 王轶 覃偲偲 郑昌艳 马蓉 吕柏成 《新医学》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镜)、超声引导及解剖标志定位三种方式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1例行PDT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支气管镜引导组(39例)、超声引导组(27例)和解剖标志定位组...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镜)、超声引导及解剖标志定位三种方式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1例行PDT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支气管镜引导组(39例)、超声引导组(27例)和解剖标志定位组(35例)。收集3组患者人口学资料、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入ICU原因、基础疾病、术前凝血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其他2组比较,超声引导组术前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较高、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均<0.05/3)。超声引导组术后PaCO_(2)高于解剖标志定位组(P<0.05/3)。结论PDT中进行实时超声引导可了解颈部解剖结构,对于病情复杂严重患者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避免过度通气,或许可作为支气管镜引导或解剖标志定位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气管 超声引导 解剖标志定位
下载PDF
超声辅助与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郭龙飞 张冬泉 +1 位作者 王全红 李浩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患者56例,均经口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不同的辅助方式分为超声辅助(超声组)31例和纤维...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患者56例,均经口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不同的辅助方式分为超声辅助(超声组)31例和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纤维支气管镜组)25例。结果与纤维支气管镜组比较,超声组术中氧合指数(PaO_(2)/FiO_(2))增高[(157.3±19.2)mmHg vs.(145.4±22.8)mmHg,t=2.117,P=0.039],分钟通气(MV)量增高[(7.3±0.8)L/min vs.(6.1±0.7)L/min,t=5.278,P<0.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降低[(39.1±4.8)mmHgvs.(44.3±5.6)mmHg,t=-3.709,P<0.001],术后出血例数减少[0例vs.4例,χ^(2)=5.246,P=0.022]。结论超声组较纤维支气管镜组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研究(Comparative Study) 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tomy)
下载PDF
超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6
作者 马福燕 张福帅 +5 位作者 杜国然 赵树林 李涛 朱娜 郭正通 霍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50-53,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实施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A组(单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108例)与B组(超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 目的分析超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实施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A组(单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108例)与B组(超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112例)。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围术期并发症(切口感染、气管后壁破损、皮下气肿、其他)、远期并发症(声音嘶哑、咽喉异物感)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6.5±2.2)ml少于A组的(10.4±3.1)ml,一次性置管成功率100.00%高于A组的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相比A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相比A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中应用可提高一次性置管率,且围术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纤维支气管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并发症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开放式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1
7
作者 曾依龙 黄付杰 +2 位作者 罗忠敏 刘炫 赵艳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期21-24,共4页
目的:比较开放式气管切开术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3月于毕节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4... 目的:比较开放式气管切开术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3月于毕节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41例。研究组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常规组行开放式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生命体征指标[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统计首次置管成功率,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颈部瘢痕长度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气管套管时,两组HR、MAP水平均较气管切开前升高,SpO_(2)水平较气管切开前降低,但研究组SpO_(2)水平高于常规组,HR、MAP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首次置管成功率为92.6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可改善手术指标,安全性较高,并能够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气管切开 纤维支气管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重症监护病房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常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应用效果比较
8
作者 胡平平 陈万 +5 位作者 钟燕莉 吴朝文 杨春蕾 樊丽 雷铃 罗先海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3期59-61,共3页
目的:比较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与常规PDT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于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行PDT的64例患者,按切口选择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改良PDT;试验组采用常规PDT。比较两组手... 目的:比较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与常规PDT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于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行PDT的64例患者,按切口选择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改良PDT;试验组采用常规PDT。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操作困难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导丝弯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操作困难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T选择先穿刺再切开皮肤、纵切口、上挑式切口、切口长度1cm时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更高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手术切口 切口长度 并发症
下载PDF
ICU中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后套管移除困难的临床特点分析
9
作者 刘洁 石丽娟 +2 位作者 霍倩雯 王勇 石秦东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22期3829-3834,共6页
目的探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急危重症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后成功移除气管切开(气切)套管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套管成功移除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2年5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综合ICU治疗期间因不同病因需行... 目的探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急危重症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后成功移除气管切开(气切)套管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套管成功移除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2年5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综合ICU治疗期间因不同病因需行气管切开术(特指实施了PDT)患者144例,按是否成功移除气切套管分为移除组(70例)和未移除组(74例)。收集2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原发病等,以及气切套管移除相关资料包括堵管前意识水平、咳痰能力、分泌物量、气切套管留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堵管试验等。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移除气切套管的影响因素。结果144例患者平均年龄(60.7±14.3)岁,男104例(72.2%),移除气切套管成功率为48.6%(70/144)。咳痰能力、分泌物量、堵管试验是成功移除气切套管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10.964、6.173、56.475,95%可信区间1.960~61.316、1.263~30.170、10.992~290.159)。结论综合ICU中急危重症患者行PDT后咳嗽能力、分泌物量、堵管试验是影响气切套管移除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套管移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床旁超声辅助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陆耀坚 《大医生》 2024年第3期8-11,共4页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辅助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于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66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切开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辅助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于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66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切开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3例,给予床旁超声辅助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对照组(33例,给予传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围术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氧合指数(O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比较,床旁超声辅助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用于危重症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且可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传统气管切开 危重症患者
下载PDF
重新评价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5
11
作者 王小文 赵松 +4 位作者 陈秀凯 李文雄 郑悦 宋阳 陈惠德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7-108,共2页
气管切开术是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救治手段,选择何种气管切开手术方式很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随着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广泛应用,会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弊端已经显现,有必要重新评价PDT和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在临床应用的... 气管切开术是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救治手段,选择何种气管切开手术方式很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随着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广泛应用,会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弊端已经显现,有必要重新评价PDT和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在临床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危重病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8
12
作者 侯大鹏 韩承河 +2 位作者 王婧 李华卿 张志强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0-461,共2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总结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类型、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2000—01—2005-01所行326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手术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6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中发生手术并发症共8种(16例),及时正确处...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总结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类型、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2000—01—2005-01所行326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手术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6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中发生手术并发症共8种(16例),及时正确处理后,均好转或治愈,未造成病人死亡或严重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4.9%。结论 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进和手术经验的丰富积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将被更多的临床医师所认识和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并发症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3
作者 刘巍 郑涛 +3 位作者 朱世宏 刘丹 宋斌 韩文斌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微创手术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危重患者 应用
下载PDF
早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军 尧国胜 +2 位作者 谢素青 黄高 覃晓洁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2-763,共2页
目的比较早期与延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PCT)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126例行PCT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时机分为早期气管切开(E组)和延迟气管切开术(D组)两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状况、PCT当日GCS及APACHEⅡ评分、... 目的比较早期与延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PCT)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126例行PCT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时机分为早期气管切开(E组)和延迟气管切开术(D组)两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状况、PCT当日GCS及APACHEⅡ评分、住ICU天数、28dICU的病死率和在院病死率等;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致病菌类型及机械通气天数等。结果E组患者ICU留滞时间和机械通气的时间明显短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两组的28dICU病死率、总病死率及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细菌性肺炎的发生率也相近(P〉0.05)。D组肺部真菌感染却明显多于E组(X^2=5.178,P〈0.05)。结论早期PCT可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U住院天数及机械通气时间,并可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但对肺部感染发生率与病死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CT) 重型 颅脑损伤 预后
下载PDF
改良式和传统式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金晓烨 王芳 +2 位作者 宋亚红 亢慧慧 刘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5-265,共1页
目的 观察改良式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PDT)在危重病人气管切开时的实用性及特点。方法  10 1例需长期机械通气的ICU及急诊科危重病人被随机分为PDT组 (Ⅰ组 )及IPDT组 (Ⅱ组 )。观察比较 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 目的 观察改良式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PDT)在危重病人气管切开时的实用性及特点。方法  10 1例需长期机械通气的ICU及急诊科危重病人被随机分为PDT组 (Ⅰ组 )及IPDT组 (Ⅱ组 )。观察比较 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费用和拔管后愈合时间。结果  2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和拔管后愈合时间均无明显的差异 (P >0 0 5 ) ,但改良式PDT技术的手术及材料费用明显降低 (P <0 0 0 1) ,且置管进入假道的危险明显减少。结论 与PDT相比 ,改良式PDT在创伤性、并发症、手术操作简便易行性等方面达到与PDT相当的性能 ,且手术及材料费用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对比研究 改良式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引导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其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武巧云 丁维强 +2 位作者 王云辉 刘丽霞 胡振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55-85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 PDT)对其并发症的影响,期待减少其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重症医学科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236例患者,其...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 PDT)对其并发症的影响,期待减少其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重症医学科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236例患者,其中超声定位引导114例(超声引导组),标准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standard 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 S-PDT)122例(常规组)。两组患者均记录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和诊断、入组时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序贯器官功能障碍评估(SOF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常规组发生12例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1例、出血需干预5例、皮下气肿1例、气管食管瘘1例、假道1例、导丝从口腔穿出2例、导管成角1例;超声引导组出现2例并发症,其中低氧血症1例,出血需干预1例。超声引导组总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常规组(2/114 vs. 12/122,P=0.009)。结论超声引导的PDT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辅助困难气管切开患者行PDT能提高其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 并发症
下载PDF
监测麻醉管理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董迎春 苏荣祥 +1 位作者 吴蔚媚 李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6-628,共3页
目的研究监测麻醉管理(MAC)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深度变化。方法将46例口腔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局部麻醉组(L组)和MAC组(M组),每组23例。L组给予2%利多卡因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M组在表面麻醉和局部... 目的研究监测麻醉管理(MAC)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深度变化。方法将46例口腔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局部麻醉组(L组)和MAC组(M组),每组23例。L组给予2%利多卡因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M组在表面麻醉和局部麻醉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和芬太尼,然后进行PDT。按镇静/警觉(OAA/S)评分标准对镇静深度进行评价,并记录入室后(基础值,T1)、局部麻醉后(T2)、静脉给药后/切皮前(T3)、切皮时(T4)、扩张钳扩张时(T5)和气管切开导管进入气管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状态熵(SE)和反应熵(RE)。术后随访M组患者是否术中知晓。结果与基础值相比,L组的MAP和HR值在T4~T6时均显著升高(P<0.05);M组的MAP和HR值在T3时显著下降(P<0.05),T4~T6时与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的MAP和HR值在T3~T6时均显著低于L组(P<0.05)。不论是与基础值相比,还是与L组相比,M组的SE和RE值在T3~T6时均显著降低(P<0.01)。随着OAA/S评分的降低,RE和SE值也显著降低(P<0.05)。术后随访,M组患者无1例术中知晓。结论 MAC技术使患者具有更高舒适度,对PDT过程无记忆,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是实施PDT的一种较好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麻醉管理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麻醉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陆非平 陈炜 +3 位作者 王锁柱 盛博 甄洁 韩聪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439-3439,共1页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OT)是一种微创气管切开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的特点。常规PDT因不可直视,是一种盲操作,手术风险高。为降低手术风险,我科自2007年2月起开展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OT)是一种微创气管切开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的特点。常规PDT因不可直视,是一种盲操作,手术风险高。为降低手术风险,我科自2007年2月起开展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共53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 安全性分析 手术风险 手术时间 PDT 纤支镜 操作
下载PDF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魏荣贵 崔少杰 +3 位作者 刘文鹏 白小军 赵会锋 史铁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34-534,共1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颅脑损伤 脑血管病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手术方法 气管切开
下载PDF
超声定位与解剖定位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武巧云 丁维强 +4 位作者 李涛 杨洪颖 张文军 王云辉 刘丽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64-767,共4页
目的 探讨经超声定位引导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选取2015-01~2016-01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治疗且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定位引导经... 目的 探讨经超声定位引导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选取2015-01~2016-01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治疗且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定位引导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USPDT)组及解剖定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ALPDT)组,记录入选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入组时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及序贯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OFA评分);同时记录手术时间、1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 结果 50例患者纳入研究,无排除病例。USPDT组患者的1针穿刺成功率(92% vs. 64%)高、穿刺次数[(1.08±0.28)次 vs.(1.56±0.87)次]少、术中出血量[(5.48±4.43)mL vs.(11.20±8.41)mL]及手术时间[(7.12±2.42)min vs.(12.20±5.80)min]少于ALP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低氧血症、皮下气肿、气管食管瘘、假道、术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定位引导明显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准确性,减少术中出血量。超声引导的经皮气管切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