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1
作者 何望 钱胜君 唐晶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2期322-324,共3页
目的将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与纤维环缝合术联用方案应用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74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7例采取PTED治疗,观察组37例采取PTE... 目的将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与纤维环缝合术联用方案应用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74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7例采取PTED治疗,观察组37例采取PTED联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对两组治疗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前,脊髓神经指标相关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个月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脊髓神经参数明显更优(P<0.05);与对照组术后复发与再次手术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PTED联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不会明显延长手术时间,也不会增加手术创伤程度,但是能促进术后脊髓神经功能修复,减少术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纤维环缝合术 青少年 盘突出症
下载PDF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黄立旭 韦永安 +2 位作者 梁津萍 何永恒 韦善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030-033,共4页
利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接受椎板开窗术治疗者为参照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者为研究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指标较参照组更好,(P&... 利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接受椎板开窗术治疗者为参照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者为研究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指标较参照组更好,(P<0.05)。结论 利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还能减轻对其机体创伤。尤其是可以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手术效率,其术中出血量更少,能够使其康复速度更快,可以改善其腰椎功能的恢复效果。同时,由于手术切口较小,术后疼痛更轻,从而使其生活质量随之改善,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板开窗术 手术指标 功能 术后疼痛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肖毅辉 罗嘉全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1731-1738,共8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中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病患者也日益增多,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显著影响。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方法虽然有效,但往往伴随较大的创伤和恢复期,限制了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中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病患者也日益增多,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显著影响。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方法虽然有效,但往往伴随较大的创伤和恢复期,限制了其在广泛人群中的应用,并且绝大多数患者更倾向于通过微创技术解决问题。近年来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 PELD)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作为一种微创外科手术手段,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和疼痛少等优点,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尽管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良好的前景,但仍存在适应症选择、手术技术熟练度、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旨在综述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分析其适应症、手术技术、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管理等关键内容,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social and economic level and the aging population structure, the number of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atients with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is also in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is rising year by year, significantly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lthough traditional open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are effective, they often come with considerable trauma and recovery time, limiting their application in a wide population, and most patients prefer to solve problems through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In recent years,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 (PELD) has become one of the effective surgical methods for treating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As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approach, it has gained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due to its advantages of minimal trauma, quick recovery, and less pain. Despite the promising prospects of this technology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there are still issues regarding the selection of indications, surgical skill proficiency, clinical outcomes, and management of complications. This article aims to review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 technology in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analyzing key aspects such as indications, surgical techniques, clinical outcomes, and management of complica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future clin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退行性疾病 微创手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伴马尾神经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4
作者 祁德波 赵绍斌 《临床骨科杂志》 2025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伴马尾神经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PTED治疗21例伴马尾神经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14例以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7例以双下肢肌力下降为主要表现。记录马尾神经...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伴马尾神经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PTED治疗21例伴马尾神经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14例以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7例以双下肢肌力下降为主要表现。记录马尾神经症状的改善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估腰、腿疼痛情况,采用ODI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年。14例术前马尾神经症状以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者,术后症状改善时间为0.5~14(4.26±2.09)个月;7例术前马尾神经症状以双下肢肌力下降为主要表现者,术后1年随访时除1例肌力0级无变化外,其余6例肌力均较术前改善。腰、腿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1年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PTED治疗伴马尾神经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马尾神经症状改善明显,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盘突出症 马尾神经症状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5
作者 何胤 李志琳 +2 位作者 贾涛 任大伟 席天平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6期780-78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32例)和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40例)。记录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32例)和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40例)。记录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采用VAS评分评估腰、腿疼痛程度,采用RMDQ评分评估运动功能,采用ODI评分评价腰椎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小(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第1天及1、12个月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第1天腰痛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腿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2个月腰痛和腿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ODI评分、RMDQ评分两组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赖美桂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009-012,共4页
因长时间伏案、重体力劳动、椎间盘退变、妊娠及遗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发生率递增。既往临床实践中针对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采取治疗为保守方案,通过物理疗法、类固醇激素药物注射、止痛药物干预等多... 因长时间伏案、重体力劳动、椎间盘退变、妊娠及遗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发生率递增。既往临床实践中针对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采取治疗为保守方案,通过物理疗法、类固醇激素药物注射、止痛药物干预等多种方式缓解患者腰椎间盘疼痛感,但也有相关报道中提出保守治疗时间周期长,见效速度缓慢,导致保守方案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临床采取手术治疗方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干预的效果确切,其中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近年来在临床中应用率颇高,这多与其对机体损伤性小、操作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性,利于患者机体尽早康复。因此,本文就针对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相关医学知识、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并发症及局限性等方面实施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盘突出症 预后效果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区域阻滞用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麻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婉璐 安海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0-214,共5页
随着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ARS)及舒适化医疗理念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部分脊柱手术,其通过孔道式入路及内镜技术实现损伤最小化。为了避免术中医源性神经损伤,常采用区域阻滞联合静脉镇痛药... 随着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ARS)及舒适化医疗理念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部分脊柱手术,其通过孔道式入路及内镜技术实现损伤最小化。为了避免术中医源性神经损伤,常采用区域阻滞联合静脉镇痛药作为其主要的麻醉方式以保留病人意识及神经易感性。围手术期良好的镇痛管理不仅是术者手术操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更是加快病人功能锻炼及康复的关键。现已有多种区域阻滞方式联合可视化技术成功应用于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手术的围手术期镇痛。本文将依次介绍近年应用于椎间孔镜技术区域阻滞的方案及其优劣势,旨在使病人更舒适更安全的完成微创手术,缩短病人术后功能锻炼和康复时间,提高满意度及再手术意愿,实现快速康复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区域阻滞 快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单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8
作者 冯海燕 柴玲 +4 位作者 周念婷 陈懿 俞凤 赵亦红 石国栋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4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6个节段)。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从皮肤穿刺开始到缝合切口)、住院时间。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腰、腿... 目的探讨单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4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6个节段)。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从皮肤穿刺开始到缝合切口)、住院时间。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腰、腿部疼痛缓解情况;采用ODI及JOA评分评价腰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10.2±3.7)个月。以单节段为计:术中出血量5~20(12.9±5.6)ml,手术时间50~112(85.6±14.7)min。住院时间5~24(9.0±4.1)d。疼痛VAS评分及ODI、JOA评分:术后各时间点均优于术前;术后随时间延长均越来越优(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的优良率为93.62%(44/47);影像学检查显示神经根受压完全松解,骨性狭窄压迫充分减压。结论单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操作简单,方便多节段处理,且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疗效可靠,较少影响腰椎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入路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盘突出症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9
作者 谢芋涛 王想福 +5 位作者 桑廷瑞 陈伟国 赵恒 杨建霞 陶瑜晶 任毅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6期776-77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LDH)的疗效。方法采用PTED治疗24例ALDH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采用ODI评分评价腰部及下肢功能,采用...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LDH)的疗效。方法采用PTED治疗24例ALDH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采用ODI评分评价腰部及下肢功能,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手术时间35~50(42.54±4.76)min,术中出血量12~20(16.41±2.35)ml,术后下床时间6~48(14.79±5.14)h。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硬膜囊撕裂、硬膜外血肿、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各时段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并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进一步改善(P<0.05)。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12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22/24。结论采用PTED治疗ALDH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盘突出症 青少年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泽民 卢炯文 +4 位作者 蔡仲斌 谢玉娟 徐响林 刘海新 卢健祺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10-714,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技术与经皮椎间孔镜(PTED)技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东莞市茶山医院确诊为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组与... 目的对比分析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技术与经皮椎间孔镜(PTED)技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东莞市茶山医院确诊为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组与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组,每组20例。比较2组围手术期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减压程度和并发症。收集术前以及术后3 d、1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与PTED组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01)。术后各时间点,UBE组腰腿痛的VAS和ODI评分较PTED组改善明显(均P<0.05)。术后1个月,UBE组较PTED组硬膜囊横截面积、椎间孔面积增加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2,P=0.003;t=2.469,P=0.006)。结论UBE相比于PTED在临床效果、减压程度方面更具优势,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切实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管狭窄症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11
作者 杜壮文 欧阳帆 +1 位作者 王恩梁 曾繁宽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骨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评定表(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疼痛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对病人创伤更小,利于恢复,安全性更高,治疗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腰管狭窄症
原文传递
手术室护理路径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王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44-0147,共4页
探析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上的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成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入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均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并随机划分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路径),... 探析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上的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成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入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均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并随机划分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路径),探讨其干预成效。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的干预成效更高(P<0.05)。结论 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上的手术室护理路径凸显干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手术室护理路径
下载PDF
责任神经根阻滞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被引量:12
13
作者 岳兵 叶志方 +5 位作者 王泽昊 蒋国强 卢斌 罗科锋 陆继业 沈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精准定位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8月~2017年8月92例多...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精准定位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8月~2017年8月92例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且责任神经根定位不明确,预先判断可能性最大的责任神经根并行SNRB。单根神经根阻滞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缓解率≥70%视为明确责任神经根,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侧隐窝及责任神经根。采用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腿痛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指标对患者入院时、PTED术后3d和1年进行评估。结果SNRB确定单根责任神经根70例(76.1%),具体责任神经根分布情况:L415例,L534例,S121例。术后3d和1年VAS、JOA评分和ODI较入院时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SNRB精准定位联合PTED治疗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可行,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多节段腰侧隐窝狭窄症 责任节段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8
14
作者 许天明 倪斌 +4 位作者 王魁 邵擎东 严旭 蒋贵成 吕凤霞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3期186-190,共5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01-2014-04接受PTED治疗的122例单节段伴有单侧神经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01-2014-04接受PTED治疗的122例单节段伴有单侧神经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_(3-4)19例,L_(4-5)68例,L_5-S_1 35例。A组97例采用经椎间孔入路TESSYS技术,B组25例采用YESS技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采用VAS评分、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A组有1例出现神经根损伤。其他患者未发生严重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A组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疼痛VAS评分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术后3个月内下肢疼痛明显,其中A组4例,B组3例,在术后半年内再次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两组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腰痛、腿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ODI指数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按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76.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经椎间孔入路YESS技术和TESSYS技术都能达到很好的疗效,但TESSYS技术适应证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TESSYS技术 YESS技术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74例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10
15
作者 聂邦旭 袁晓峰 +4 位作者 余林薪 卞鸿燕 蔡云华 胡军 张金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4期59-61,6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估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70~150 min,出血量10~40 m L,住院时间3~8 d,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36天。术前VAS评分为(6.96±0.74)分,术后1 d、1周、1个月VAS评分为(3.13±0.63)分、(2.44±0.87)分、(2.15±0.75)分。术前ODI评分为(39.07±11.58)分,术后1 d、1周、1个月ODI评分为(19.88±6.39)分、(18.75±5.84)分、(15.21±5.21)分。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的优势,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退变 管减压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微创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钙化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自洲 崔波 +1 位作者 田德宇 王洪伟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钙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抚顺矿务局总医院骨科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伴钙化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通过患者的病历、定期门诊复查、电话随访进行数据收...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钙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抚顺矿务局总医院骨科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伴钙化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通过患者的病历、定期门诊复查、电话随访进行数据收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来评价临床结果。结果术后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在术后6周、6个月、1年的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94.3%取得了优良结果,症状改善率为98.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钙化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微创 盘突出症 钙化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藤黄健骨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海平 董晓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0期2981-2983,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藤黄健骨胶囊在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该院脊柱外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将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藤黄健骨胶囊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接...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藤黄健骨胶囊在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该院脊柱外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将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藤黄健骨胶囊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接受单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4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1 d,以及术后3 d、5 d、3个月、6个月腰背痛和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前1 d和术后1、3、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2±2.4)个月。术后3 d观察组腰背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OD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藤黄健骨胶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盘突出症 藤黄健骨胶囊 疼痛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孟志强 吴若丹 +1 位作者 白云鹤 周三国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787-789,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将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将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比较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趋势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术前ODI评分与对照组术前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均改善较明显,但观察组患者ODI评分改善明显优于传统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多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老年 盘突出 管狭窄
下载PDF
术后系统化康复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辅助价值 被引量:38
19
作者 王华勇 周莉娜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4期512-514,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予以系统化康复功能锻炼的辅助治疗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行PTED治疗的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予以系统化康复功能锻炼的辅助治疗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行PTED治疗的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保守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采用系统化康复功能锻炼。随访1年,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1.49%,显著高于对照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恢复、生活自理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降低,且术后1周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行系统化康复功能锻炼,能够缩短活动恢复时间,减轻疼痛症状及腰椎功能障碍,提高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康复功能锻炼 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