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7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镜脊柱系统术对老年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腰椎功能及手术效果研究
1
作者 唐礼明 陈义 桂德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92-396,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脊柱系统(TESSYS)术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并分析手术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老年LDH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66例,按随机抽签法分成TESSY...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脊柱系统(TESSYS)术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并分析手术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老年LDH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66例,按随机抽签法分成TESSYS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行椎板开窗减压加髓核摘除术,TESSYS组行TESSYS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3 d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的腰椎曲度、腰骶角角度,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记录并比较术后总体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TESSY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6.35±8.21) min、(72.36±6.28) mL、(27.35±2.17) h、(6.31±1.42) d,均短(少)于对照组[(112.49±12.10) min、(133.67±15.69) mL、(30.91±1.06) h、(8.03±1.9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血清TNF-α、皮质醇、ACTH水平较术前增高,且TESSYS组血清TNF-α、皮质醇、ACTH水平分别为(3.15±0.65) ng/mL、(2.69±0.41)μmol/L、(14.21±2.36) pmol/L,均低于对照组[(3.59±0.47) ng/mL、(3.06±0.87)μmol/L、(16.98±3.18) 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腰椎曲度均术前升高,腰骶角角度均较术前降低,且TESSYS组的腰椎曲度为(22.87±4.36) mm,高于对照组[(20.93±3.04) mm],腰骶角角度为(25.39±4.15)°,低于对照组[(27.91±2.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术前升高,且TESSYS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VAS、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TESSYS组的VAS、ODI评分分别为(2.14±0.51)、(17.50±2.11)分,均低于对照组[(3.10±0.92)、(20.39±3.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YS组手术优良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SSYS术能进一步促进老年LDH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围术期机体功能恢复,减轻炎症与应激反应,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与腰椎功能,缓解疼痛,提升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神经根管狭窄 经皮椎间孔镜脊柱系统 功能 疼痛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脊柱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2
作者 王建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12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脊柱系统(TESSYS)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排列表法将2018年6月-2023年6月期间灌云博爱医院收治的67例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分成试验组(n=33)和参照组(n=3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脊柱系统(TESSYS)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排列表法将2018年6月-2023年6月期间灌云博爱医院收治的67例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分成试验组(n=33)和参照组(n=34)。参照组予以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试验组予以TESSYS技术治疗,观察比较研究对象炎症反应程度、术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前试验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参照组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TNF-α、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优良率(90.91%)显著比参照组(70.59%)高(P<0.05);术前试验组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与参照组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VAS评分与参照组对比均明显降低,且JOA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采用TESSYS治疗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疗效甚佳,能够降低患者炎症反应程度,缓解术后疼痛水平,对腰椎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脊柱系统 盘突出症 神经根管狭窄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脊柱系统技术对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殷国超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9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治疗对其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松原吉林油田医院收治... 目的探讨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治疗对其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松原吉林油田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接受TESSYS技术治疗,两组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双下肢神经传导速度,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JOA评分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隐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加快,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快(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SSYS技术应用于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创伤,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和下肢神经功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神经根管狭窄 经皮孔镜 功能 疼痛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脊柱系统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坚 李锦锦 何丽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2-347,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脊柱系统术(TESSYS)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行TESSYS的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于术后12个月通过改良腰椎Mac Nab疗效标准评价患...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脊柱系统术(TESSYS)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行TESSYS的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于术后12个月通过改良腰椎Mac Nab疗效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并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记录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于术前术后记录腰椎结构参数值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40例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术后12个月临床优良率为90%。术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VAS评分为[(7.38±2.06)分、(2.36±0.87)分、(1.62±0.82)分],ODI评分为[(55.54±11.19)分、(26.52±7.61)分、(18.14±4.36)分],JOA评分为[(13.93±2.10)分、(20.26±1.35)分、(22.34±1.88)分],术后6个月及12个月VAS、ODI评分、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前、术后,腰骶角角度为[(37.23±6.84)°、(27.37±4.31)°],腰椎曲度[(13.48±3.06)mm、(22.36±4.51)mm],术后腰骶角角度、腰椎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前、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为[(3.43±0.61)mg/L、(5.18±0.70)mg/L],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为[(1.44±0.27)mg/L、(2.07±0.44)mg/L],术后hs-CRP和TNF-α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TESSYS治疗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能够有效改善腰椎结构及功能,减轻腰椎疼痛程度,且术后伴有轻微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脊柱系统 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脊柱系统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李琴 方景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0期22-25,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分为TESSYS组和椎体融合组,每组55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手术...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分为TESSYS组和椎体融合组,每组55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疼痛严重程度、腰椎功能、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ESSYS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椎体融合组,术后优良率高于椎体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ESSYS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椎体融合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椎体融合组,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快于椎体融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及下肢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脊柱系统 孔入路腰融合术 盘突出症 神经根管狭窄 神经传导速度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椎间孔镜联合经皮固定治疗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合并椎管内脓肿的短期疗效
6
作者 孙绍铜 刘军 +1 位作者 刘莛予 任伟剑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联合经皮固定治疗单节段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合并椎管内脓肿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采用椎间孔镜减压联合经皮固定治疗的14例腰椎单节段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合并椎管内脓肿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联合经皮固定治疗单节段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合并椎管内脓肿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采用椎间孔镜减压联合经皮固定治疗的14例腰椎单节段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合并椎管内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前、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腰背部及腿部疼痛程度评估,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进行腰椎功能评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功能障碍评估,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优良率。结果 14例患者手术时间182~217 min,平均(197.3±18.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7.8±15.5)mL;平均引流量(23.5±5.8)mL;术后卧床时间(3.5±1.4)d。与术前比较,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ESR和CRP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背部和腿部VAS评分、JOA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疗效优良率为85.7%。结论 利用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合并椎管内脓肿可进行椎管内神经根减压、脓肿清除、局部术区冲洗,明显缓解下肢疼痛,联合经皮固定可显著减轻患者腰背痛症状,改善功能,两种术式结合治疗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性脊柱 经皮内固定 孔镜 管内脓肿
下载PDF
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技术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梁仁 卢长巍 +1 位作者 罗思进 姚家腾 《山西医药杂志》 2025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技术(TESSYS)治疗,并分析其对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年龄>60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被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 目的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技术(TESSYS)治疗,并分析其对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年龄>60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被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TESSYS治疗。比较2组临床指标、2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腰椎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远期疗效采用改良(MacNab)疗效标准评估。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VAS评分、ODI评分更低,JOA评分更高(P<0.05)。随访2组患者1年发现,观察组患者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47/50),和对照组的78%(39/50)比较更高(P<0.05)。结论TESSYS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且远期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孔内镜脊柱系统技术 老年 盘突出症 疼痛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与椎间孔镜治疗重度腰椎间盘脱出症的疗效比较
8
作者 张加芳 林锦泽 +5 位作者 陈伟 王圣轩 陈江鑫 张煌 廖英姿 章宏杰 《福建医药杂志》 2025年第3期57-60,共4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重度腰椎间盘脱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1...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重度腰椎间盘脱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重度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34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其中UBE组16例,PTED组18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手术疗效(腰腿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各时间点VAS评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PTED组(P<0.05)。结论UBE与PTED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均有明显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UBE术中透视次数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孔镜 重度腰盘脱出症
下载PDF
自拟补肝通络方联合经皮椎间孔镜在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章建卫 李高舜 +2 位作者 黄志明 陈华潮 林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1期45-48,共4页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椎间盘退变、结构紊乱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在慢性下腰痛患者中占比高达40%~([1])。保守对症处理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但对存在重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效果较差,常需行手术治疗~([2])。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为椎间盘源性...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椎间盘退变、结构紊乱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在慢性下腰痛患者中占比高达40%~([1])。保守对症处理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但对存在重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效果较差,常需行手术治疗~([2])。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常用的临床术式之一,可直接镜下处理突出髓核,尽管对患者脊柱损伤较小,但部分患者术后仍存在腰部隐痛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佳等情况~([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源性腰痛 补肝通络方 经皮孔镜
下载PDF
不同关节突磨削量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对术后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炎性指标的影响
10
作者 甄瑞鑫 赵红莲 史凡祺 《临床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TED)中不同关节突磨削量对患者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病人195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每组各65例,均实施PTED,术中上关节突关节磨削量<...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TED)中不同关节突磨削量对患者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病人195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每组各65例,均实施PTED,术中上关节突关节磨削量<33%者为少量组,磨削量33%~50%者为中量组,>50%者为大量组。观察三组病人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生物力学稳定性、腰椎功能恢复评分。结果少量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1.32±7.86)分钟和(11.85±1.10)ml,中量组分别为,(70.06±8.53)分钟和(14.32±2.21)ml,大量组分别为(74.47±10.00)分钟和(19.86±3.00)m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量组血清IL-6、TNF-α术后3天分别为(6.10±1.12)pg/ml和(8.21±1.87)ng/L,出院时分别为(3.27±0.58)pg/ml和(4.32±1.00)ng/L;中量组术后3天分别为(6.68±1.35)pg/ml和(9.00±1.20)ng/L,出院时分别为(4.10±0.63)pg/ml和(6.85±1.28)ng/L;大量组术后3天分别为(7.32±1.00)pg/ml和(10.57±1.28)ng/L,出院时分别为(4.57±0.49)pg/ml和(8.14±1.35)ng/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量组血清腰椎前凸角度、腰椎屈曲、腰椎稳定评分术后1个月分别为(42.28±2.12)°、(1.86±0.36)cm、(10.52±2.01)分,术后1年分别为(42.11±1.97)°、(1.87±0.52)cm、(10.63±1.96)分,中量组术后1个月分别为(40.86±1.89)°、(1.72±0.28)cm、(10.63±2.15)分,术后1年分别为(39.15±2.11)°、(1.60±0.42)cm、(12.11±1.63)分,大量组术后1个月分别为(39.01±2.35)°、(1.61±0.29)cm、(11.20±2.75)分,术后1年分别为(38.11±2.32)°、(1.43±0.33)cm、(13.24±1.52)分,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治疗LDH术中减少上关节突磨削量,能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减轻炎症反应,可获得良好的近中期腰椎功能及关节稳定性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手术 关节突磨削量 炎性指标 生物力学稳定性 功能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11
作者 何望 钱胜君 唐晶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2期322-324,共3页
目的将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与纤维环缝合术联用方案应用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74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7例采取PTED治疗,观察组37例采取PTE... 目的将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与纤维环缝合术联用方案应用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74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7例采取PTED治疗,观察组37例采取PTED联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对两组治疗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前,脊髓神经指标相关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个月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脊髓神经参数明显更优(P<0.05);与对照组术后复发与再次手术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PTED联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不会明显延长手术时间,也不会增加手术创伤程度,但是能促进术后脊髓神经功能修复,减少术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技术 纤维环缝合术 青少年 盘突出症
下载PDF
可视化工作通道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孙玛骥 杲春玖 +3 位作者 潘彬 程琳 孙阳 袁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工作通道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6月接受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1例患者的病历资... 目的:探讨可视化工作通道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6月接受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可视化工作通道的使用情况分为可视组68例(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48.0±15.9岁),在PTED中应用透明可视化工作通道;传统组73例(男性46例,女性27例,年龄47.6±16.9岁),在PTED中应用传统金属工作通道。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患者腰腿痛的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腰椎功能,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估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可视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组(71.06±8.97min vs 75.16±9.47min,14.19±2.66mL vs 15.58±2.81mL,2.16±0.96d vs2.54±1.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较两组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可视组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较传统组均有所改善[1.18±0.39分vs 1.27±0.45分,(3.97±1.67)%vs(4.54±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MacNab标准,可视组优53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为95.6%;传统组优52例、良15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1.8%。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视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传统组术后发生4例神经激惹征,2例术后发生复发;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2%,可视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工作通道辅助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以及并发症发生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盘切除术 可视工作通道 微创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肖毅辉 罗嘉全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1731-1738,共8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中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病患者也日益增多,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显著影响。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方法虽然有效,但往往伴随较大的创伤和恢复期,限制了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中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病患者也日益增多,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显著影响。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方法虽然有效,但往往伴随较大的创伤和恢复期,限制了其在广泛人群中的应用,并且绝大多数患者更倾向于通过微创技术解决问题。近年来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 PELD)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作为一种微创外科手术手段,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和疼痛少等优点,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尽管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良好的前景,但仍存在适应症选择、手术技术熟练度、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旨在综述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分析其适应症、手术技术、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管理等关键内容,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social and economic level and the aging population structure, the number of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atients with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is also in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is rising year by year, significantly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lthough traditional open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are effective, they often come with considerable trauma and recovery time, limiting their application in a wide population, and most patients prefer to solve problems through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In recent years,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 (PELD) has become one of the effective surgical methods for treating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As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approach, it has gained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due to its advantages of minimal trauma, quick recovery, and less pain. Despite the promising prospects of this technology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there are still issues regarding the selection of indications, surgical skill proficiency, clinical outcomes, and management of complications. This article aims to review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 technology in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analyzing key aspects such as indications, surgical techniques, clinical outcomes, and management of complica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future clin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技术 退行性疾病 微创手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阶梯式康复护理联合腰椎功能锻炼对经皮椎间孔镜治疗LDH患者的影响
14
作者 吕淑萍 童格丽 王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53-056,共4页
探讨阶梯式康复护理联合腰椎功能锻炼对经皮椎间孔镜治疗LDH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23年06月-2024年06月所收治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对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实行阶梯式康复护理联合腰椎功能锻炼,分析干... 探讨阶梯式康复护理联合腰椎功能锻炼对经皮椎间孔镜治疗LDH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23年06月-2024年06月所收治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对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实行阶梯式康复护理联合腰椎功能锻炼,分析干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较参照组更为明显;和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JOA评分相对较高、ODI评分、SAS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参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LDH患者治疗中,通过对其实行护理干预、腰椎功能锻炼,不但可以实现腰背部功能的恢复,还可以提高其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干预后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更具安全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式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 经皮孔镜 LDH
下载PDF
艾瑞昔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疼痛的效果研究
15
作者 刘裕婷 林丽敏 +4 位作者 林晓峰 薛厚军 施金婉 蓝雁霞 温娟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3期110-113,共4页
目的研究艾瑞昔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试验组术后开始采用艾瑞昔布进行镇痛治疗,对照组... 目的研究艾瑞昔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试验组术后开始采用艾瑞昔布进行镇痛治疗,对照组术后未口服任何镇痛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平均住院日,术后24 h内曲马多注射液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12 h及1、3 d,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2.93±0.52)、(2.49±0.40)、(1.92±0.89)、(1.24±0.7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6±0.51)、(3.19±0.75)、(2.75±0.93)、(2.19±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5 d,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虽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平均住院日为(7.29±1.5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38±1.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6,P<0.05)。试验组术后24 h内曲马多注射液用量为(0.0049±0.022)g,而对照组术后24 h内曲马多注射液用量为(0.1000±0.000)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39,P<0.05)。试验组术后6、12、24、48、72 h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2.50%、10.00%、7.50%、2.50%、2.50%,而对照组术后6、12、24、48、72 h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00%、7.50%、5.00%、2.50%、0,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125、0.157、0.213、0、1.013,P=0.723、0.692、0.644、1、0.314>0.05)。结论艾瑞昔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的镇痛效果确切,还可减少曲马多注射液用量,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瑞昔布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手术 镇痛
下载PDF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16
作者 黄立旭 韦永安 +2 位作者 梁津萍 何永恒 韦善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030-033,共4页
利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接受椎板开窗术治疗者为参照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者为研究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指标较参照组更好,(P&... 利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接受椎板开窗术治疗者为参照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者为研究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指标较参照组更好,(P<0.05)。结论 利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还能减轻对其机体创伤。尤其是可以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手术效率,其术中出血量更少,能够使其康复速度更快,可以改善其腰椎功能的恢复效果。同时,由于手术切口较小,术后疼痛更轻,从而使其生活质量随之改善,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技术 板开窗术 手术指标 功能 术后疼痛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联合洛索洛芬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17
作者 陆庆文 周先华 +2 位作者 班炎烜 黎夏玲 韦永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3期83-86,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结合洛索洛芬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估该联合治疗方案在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直腿抬高能力、降低功能障碍指数、调节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及安全性方面的具体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结合洛索洛芬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估该联合治疗方案在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直腿抬高能力、降低功能障碍指数、调节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及安全性方面的具体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在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椎板间开窗技术椎管减压联合洛索洛芬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联合洛索洛芬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1、3个月内定期到院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疼痛评分、直腿抬高角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术后1个月血清P物质(SP)、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EG2)水平,以及随访观察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术后1周~3个月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与ODI均逐渐降低,且不同时间点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1周~3个月两组患者直腿抬高角度均升高,且不同时间点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清SP、PEG2水平均降低,血清5-HT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与传统椎板间开窗技术椎管减压联合洛索洛芬治疗相比,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联合洛索洛芬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减轻疼痛、提升直腿抬高角度及改善功能障碍方面更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可调节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技术 传统开窗技术管减压 洛索洛芬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18
作者 许伟阳 肖方烛 《中国伤残医学》 2025年第7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68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探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椎板开...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68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探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探究组行PELD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脊柱稳定性、腰椎功能障碍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探究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探究组的腰椎曲度、腰椎前凸角度及腰骨倾斜角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8周,探究组的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治疗LDH具有明显优势,不仅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恢复时间,还能更好地维持患者的脊柱稳定性,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盘突出症 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脊柱稳定性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体位选择对治疗效果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19
作者 闫增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071-074,共4页
探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不同体位的价值。方法 使用分层区组随机化对2023年2月-2024年6月期间就诊6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组,参照组、治疗组分别使用的是一种术式(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但前者是俯卧位体位,后者是... 探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不同体位的价值。方法 使用分层区组随机化对2023年2月-2024年6月期间就诊6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组,参照组、治疗组分别使用的是一种术式(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但前者是俯卧位体位,后者是侧卧位体位,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后对比的穿刺时间、术中透视次数、腰椎后伸度、腰椎前屈度、腰椎侧屈度存在很大的差异(P<0.05);两组的JOA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很小(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选择侧卧位接受手术能起到很好的手术效果,虽然两种体位都可以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但侧卧位更能减少术中穿刺时间和透视次数,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手术 体位选择 治疗有效性 功能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伴马尾神经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20
作者 祁德波 赵绍斌 《临床骨科杂志》 2025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伴马尾神经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PTED治疗21例伴马尾神经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14例以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7例以双下肢肌力下降为主要表现。记录马尾神经...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伴马尾神经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PTED治疗21例伴马尾神经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14例以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7例以双下肢肌力下降为主要表现。记录马尾神经症状的改善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估腰、腿疼痛情况,采用ODI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年。14例术前马尾神经症状以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者,术后症状改善时间为0.5~14(4.26±2.09)个月;7例术前马尾神经症状以双下肢肌力下降为主要表现者,术后1年随访时除1例肌力0级无变化外,其余6例肌力均较术前改善。腰、腿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1年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PTED治疗伴马尾神经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马尾神经症状改善明显,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技术 盘突出症 马尾神经症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