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8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厚朴排气合剂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产后抑郁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胃肠功能及抑郁情绪的影响
1
作者 王海锋 孟怡 +1 位作者 刘青 景邵春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46-49,54,共5页
目的:探讨厚朴排气合剂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产后抑郁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后抑郁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组给予厚朴排气合剂联合经皮穴位... 目的:探讨厚朴排气合剂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产后抑郁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后抑郁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组给予厚朴排气合剂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胃肠道障碍症状评分、胃泌素(GAS)、胃动素(MTI)、腹胀发生率、腹胀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总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肠道障碍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AS、MTI水平和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胀发生率为11.7%,低于对照组的3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状态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与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厚朴排气合剂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有效促进产后抑郁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缓解腹胀和抑郁情绪,而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 胃肠功能障碍 腹胀 厚朴排气合剂 经皮穴位电刺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肝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及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2
作者 戴敏 杨子昌 +3 位作者 胡瑞霖 李倩倩 易剑敏 虞琦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肝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及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肝癌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TEAS组从麻醉前开始至术毕始终给予TEAS,对照组...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肝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及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肝癌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TEAS组从麻醉前开始至术毕始终给予TEAS,对照组不进行电流刺激。记录围术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POCD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血清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24 h VAS评分接近(P>0.05)。与对照组相比,TEAS组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更少(P<0.05)。与术前1 d相比,两组术后1、3、7 d MMSE评分更低,且组间对比显示TEAS组的MMSE评分更高(P<0.05)。TEAS组的POCD总发生率(24.00%)明显比对照组(68.00%)更低(P<0.05)。与术前1 d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 d的血清S-100β、NSE、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TEAS组术后1 d的血清S-100β、NSE、IL-6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更低。TEAS组术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肝癌患者术中行TEAS治疗可发挥镇痛作用,同时还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脑损伤,降低POCD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部分切除术 认知功能障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炎症因子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呼吸同步经皮穴位电刺激抑制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观察
3
作者 陈宏达 张咩庆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241-242,共2页
目的:探讨呼吸同步经皮穴位电刺激抑制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本院消化内科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观察... 目的:探讨呼吸同步经皮穴位电刺激抑制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本院消化内科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观察组予呼吸同步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假刺激组电极片粘贴于穴位,但不进行电刺激及同步呼吸。研究周期为12周,其中治疗期为8周,随访期为4周。在治疗各阶段,对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频率进行比较,对各组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首次治疗后,观察组的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频率下降(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频率显著下降(P<0.001)。假刺激组及对照组的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频率各阶段都无变化(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及对照组的症状及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P<0.001),随访时,观察组显示出更好的治疗后持续效应(P<0.05)。结论:呼吸同步经皮穴位电刺激具有通过降低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频率,能有效且持续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同步经皮穴位电刺激 胃食管反流病 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术联合君子消痞汤改善糖尿病胃轻瘫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林汉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期17-21,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术(TEAS)联合君子消痞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4例确诊的DG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试验中央随机系统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16例。A组:TEAS治疗4周后,洗脱2周,常规治...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术(TEAS)联合君子消痞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4例确诊的DG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试验中央随机系统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16例。A组:TEAS治疗4周后,洗脱2周,常规治疗4周;B组:君子消痞汤治疗4周后,洗脱2周,常规治疗4周;C组:TEAS+君子消痞汤治疗4周后,洗脱2周,常规治疗4周;D组:常规治疗4周后,洗脱2周,TEAS+君子消痞汤治疗4周。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中的躯体性功能(PF)、角色受限(RE)、社会功能(SF)、心理健康情况(MH)、角色生理情况(RP)、活力/精力(V)、身体疼痛(BP)、综合健康情况(GH)]、胃排空功能[胃半排空时间(T_(1/2))及120 min胃内食物残留率]、疗效,分析四组患者安全性。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后PF、MH、V、BP及G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RE、SF、RP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B组治疗后相比,C组、D组患者治疗后PF、MH、V、BP及GH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T_(1/2)、120 min胃内食物残留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B组患者治疗后相比,C组、D组患者治疗后T_(1/2)更短,120 min胃内食物残留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56.25%、62.50%、93.75%和93.75%。与A组、B组相比,C、D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均能坚持治疗至疗程结束,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各组在临床观察中,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及心电图等各项检查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采用TEAS联合君子消痞汤治疗DGP可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胃排空功能,提高疗效,效果优于单独应用TEAS或君子消痞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君子消痞汤 糖尿病胃轻瘫 生活质量 胃排空功能 疗效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手环行内关穴刺激对全麻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5
作者 龚明 朱鸿威 +3 位作者 郑栋煜 王娜 李永华 袁红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 探讨围术期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手环行内关穴刺激对全麻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女性患者72例,年龄18~5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可变区组随机化将患者1∶1随机分配入两组:电刺激组和对照... 目的 探讨围术期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手环行内关穴刺激对全麻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女性患者72例,年龄18~5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可变区组随机化将患者1∶1随机分配入两组:电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前佩戴国产经皮穴位电刺激手环,电极对准内关穴。电刺激组开机刺激内关穴,调整强度使患者感觉手部关联区域有麻刺感且可耐受,固定手环后关机;手术结束时立即打开手环,给予麻醉诱导前确定的刺激强度,持续佩戴24 h。对照组同样佩戴24 h,但始终不通电。记录术后24 h内术后恶心呕吐(PONV)例数及止吐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电刺激组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术后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差异主要出现在术后1~6 h(P<0.05)。两组不同时间段止吐药物补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穿戴式手环行经皮内关穴电刺激可以有效降低甲状腺切除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甲状腺切除术 术后恶心呕吐 内关穴 手环
下载PDF
头部电针结合屈伸肌交替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张译尹 张健 +4 位作者 王东岩 董旭 冯丽媛 霍宏 张虹岩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7-12,共6页
目的:观察头部电针结合屈伸肌交替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CVA)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VA偏瘫患者作为本试验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两组患者均给予CVA基础治疗... 目的:观察头部电针结合屈伸肌交替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CVA)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VA偏瘫患者作为本试验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两组患者均给予CVA基础治疗;常规组额外给予患肢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丘墟及太冲进行电针治疗;联合组额外给予百会、病灶侧运动区和双侧平衡区进行电针治疗,同时给予患肢浮郄、殷门、血海及箕门进行屈伸肌交替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5次椅子坐立测试(5-TSST)、四阶段平衡测试(4-STB)、简明平衡评价系统测试(Brief-BESTest)、功能性步态评估(FGA)、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S-QOL)及表面肌电信号最大肌电幅值(MAX)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5-TSST评分治疗后降低,4-STB评分、Brief-BESTest评分、FGA评分、SS-QOL评分及表面肌电信号MAX值治疗后均升高,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部电针联合屈伸肌交替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CVA偏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上下协同同步刺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屈伸肌交替经皮穴位电刺激 平衡及步行能力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酒精依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谢婷 侯超 +3 位作者 周旭辉 郭育君 练宇泽 曾亚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8-42,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在酒精依赖患者心理渴求和稽延性戒断症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湖南省脑科医院酒瘾科住院的120例酒精依赖完成急性脱瘾期的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药物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及假...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在酒精依赖患者心理渴求和稽延性戒断症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湖南省脑科医院酒瘾科住院的120例酒精依赖完成急性脱瘾期的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药物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及假刺激组,每组40例。常规药物组采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替代递减以及支持性对症治疗,经皮穴位电刺激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假刺激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模拟经皮穴位电刺激。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饮酒迫切性量表(AUQ)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SAS、SDS、AUQ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经皮穴位电刺激组以上评分均低于常规药物组及假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经皮穴位电刺激组以上评分均低于常规药物组及假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复发率低于常规药物组及假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治疗及模拟经皮电刺激,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更有利于减轻患者焦虑、抑郁及失眠等稽延性戒断症状严重程度,并利于降低患者心理渴求程度,从而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酒精依赖 心理渴求 稽延性戒断症 复发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通过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生成和抗氧化应激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认知功能
8
作者 康吉良 胡可 +8 位作者 卢俊樾 胡紫薇 徐彪平 黎小毛 周俊杰 金煜 唐敏 徐蓉 温优良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1202,共12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双血管闭塞(2-VO)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造模后分别采用TEAS和电针(EA)刺...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双血管闭塞(2-VO)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造模后分别采用TEAS和电针(EA)刺激大鼠百会穴和足三里穴,连续刺激14 d。治疗后,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Y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超微结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SOD、CAT、GSH-Px、MDA和ROS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GC-1α、TFAM、HO-1、NQO1蛋白及细胞质中Keap1蛋白及细胞核中Nrf2、NRF1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V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辨别指数、穿越原平台区域次数、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交替百分比增加;TEAS可改善VD大鼠海马神经元及线粒体结构,病理染色结果显示神经元排列更规则、分布更均匀,核膜、核仁更清晰,线粒体肿胀减轻,线粒体基质密度增加,线粒体嵴更明显。血清中SOD、GSH-Px和CAT水平显著升高,MDA和ROS浓度降低。TEAS还上调了海马区PGC-1α、TFAM、NQO1、HO-1蛋白和核内NRF2、NRF1蛋白的表达水平,但下调了胞浆中Keap1蛋白的表达。结论TEAS可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改善海马神经元和线粒体结构,且效果优于电针,其机制可能是激活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发生和抗氧化应激,这也为VD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技术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经皮穴位电刺激 认知功能 PGC-1Α 抗氧化 线粒体
原文传递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术后疼痛的最佳证据总结
9
作者 王灵 秦芳 +6 位作者 高钰琳 甄莉 冯日宣 刘兵 马正文 许笑宇 李国新 《护理学报》 2024年第6期51-55,共5页
目的 总结经皮穴位电刺激及其相关技术治疗术后疼痛的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JBI、UpToDate、GIN、NICE、SIGN、RNAO、医脉通、梅斯医学网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Epistemonikos、Cochrane Library、... 目的 总结经皮穴位电刺激及其相关技术治疗术后疼痛的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JBI、UpToDate、GIN、NICE、SIGN、RNAO、医脉通、梅斯医学网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Epistemonikos、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万方、维普和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经皮穴位电刺激及其相关技术治疗术后疼痛的证据,由经过循证培训的小组成员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对证据进行提取、汇总并分级。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1篇指南,3篇系统评价和9篇随机对照试验。从治疗适应证、治疗获益、刺激参数、干预时机、穴位选择和操作者资质6个方面汇总了24条证据。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可以缓解术后疼痛,不同的刺激参数、干预时机及穴位选择会影响疗效,建议临床应用时结合各医院科室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证据,以提升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术后疼痛 证据总结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厚朴三物汤对膝单髁关节置换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杨毅捷 王鑫 +2 位作者 房庆鹏 王朋朋 赵云超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厚朴三物汤对膝单髁关节置换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膝单髁关节置换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厚朴三物汤对膝单髁关节置换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膝单髁关节置换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组(47例)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厚朴三物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胃肠道恢复、腹痛和腹胀程度、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无脱落病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74%vs 74.47%,P <0.05),观察组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23.35±4.16)h vs (30.15±5.26] h)],第1次排便时间[(51.32±7.23)h vs (62.35±10.77) h],第1次肠鸣音恢复时间[(14.21±2.41)h vs (17.24±3.49) h],开始进食时间[(74.35±10.49)h vs (80.26±13.65) h]均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腹部胀满、大便不通、两胁疼痛、嗳气频频中医症候积分,腹痛和腹胀评分,血清生长抑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腹部胀满,大便不通、两胁疼痛、嗳气频频中医症候积分,腹痛和腹胀评分,血清生长抑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胃动素、胃泌素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胃动素、胃泌素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厚朴三物汤可增强胃肠动力,促使胃肠功能恢复,缓解腹痛腹胀症状,在膝单髁关节置换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治疗中优于单独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单髁关节置换术 术后胃肠功能障 经皮穴位电刺激 厚朴三物汤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病人术后镇痛疗效的Meta分析
11
作者 龚财芳 熊永福 +1 位作者 赵俊宇 游川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0-396,共7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乳腺癌病人主要的治疗方式[1],随着乳腺癌诊疗水平的提高,早期病人术后5年生存率超过90%,但有60%的病人在术后受到急性疼痛的影响[2],包括肩部、手臂及胸部疼痛。疼痛是乳腺癌病人手术治疗的一...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乳腺癌病人主要的治疗方式[1],随着乳腺癌诊疗水平的提高,早期病人术后5年生存率超过90%,但有60%的病人在术后受到急性疼痛的影响[2],包括肩部、手臂及胸部疼痛。疼痛是乳腺癌病人手术治疗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是乳腺癌病人手术后延迟出院和影响病人活动的主要原因,这种术后疼痛主要是由腋窝和/或胸壁的外周神经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受伤所致[3]。有研究表明,术后急性疼痛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会导致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mastectomy pain syndrome,PMPS)的发生,进一步降低病人生活质量[4]。乳腺癌术后疼痛管理仍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尽管已经采用了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病人自控静脉镇痛和神经阻滞等各种镇痛策略[5,6],但仍难以实现充分的疼痛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病人 阿片类药物 早期病人 经皮穴位电刺激 神经阻滞 急性疼痛 疼痛管理 术后镇痛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行脊柱开放性手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余露 钱旭雯 +3 位作者 李国艳 汤雯倩 李春黇 刘国凯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合谷、内关二穴辅助全身麻醉对老年脊柱开放性手术患者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脊柱开放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合谷、内关二穴辅助全身麻醉对老年脊柱开放性手术患者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脊柱开放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组(实验组),每组32例。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直至手术结束时选择合谷穴、内关穴与神经刺激仪连接,给予电刺激。对照组在合谷和内关两穴贴电极片并与神经刺激仪连接,但不给予电刺激,其余治疗同实验组。观察术后7 d谵妄(POD)的发生率,在排除POD的情况下30 d内神经认知恢复延迟(DNR)的发生率,在麻醉前、气管插管时、切皮时、置入椎弓根钉时、术毕时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的变化,以及30 d内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实验组BIS值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30 d内的DNR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内呕吐例数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S与静脉全身麻醉结合用于老年人脊柱开放性手术可降低PND的发生率及术后呕吐发生率,加快苏醒,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简易精神状态检测量表 老年脊柱开放手术 临床预后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付亚红 陈文宇 周敏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5-77,85,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90例DG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及TEAS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在...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90例DG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及TEAS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TEAS组采用TEAS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腹胀程度评分,恶心、呕吐评分及胃肠激素水平。结果治疗1、2、4周时,TEAS组的腹胀程度评分及恶心、呕吐评分低于针刺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AS组治疗后的胃泌素(GAS)及胃动素(MTL)低于针刺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GP患者采用TEAS治疗效果良好,有利于缓解患者的腹胀及恶心、呕吐症状,降低GAS及MTL水平,调节胃肠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胃轻瘫 经皮穴位电刺激 针刺治疗 腹胀程度 胃肠激素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老年患者围术期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马仪雯 罗志锴 高昌俊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448-454,共7页
随着老年人口逐渐增多,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也逐年增加。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患者可接受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TEAS用于老年患者围术期中的镇痛、改善神经功能认知障碍、调节免疫功能、缓解睡眠... 随着老年人口逐渐增多,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也逐年增加。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患者可接受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TEAS用于老年患者围术期中的镇痛、改善神经功能认知障碍、调节免疫功能、缓解睡眠障碍、促进术后恢复、器官保护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围术期 老年患者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在IVF-ET患者取卵术中的效果观察
15
作者 李春婷 梁小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44-0047,共4页
观察将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应用在生殖医学中心IVF-ET患者取卵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对象为2023 年2 月~10 月期间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助孕治疗行取卵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30例以及安慰组30例。安慰组在... 观察将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应用在生殖医学中心IVF-ET患者取卵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对象为2023 年2 月~10 月期间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助孕治疗行取卵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30例以及安慰组30例。安慰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安慰电刺激,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取位子宫穴、合谷穴、内关穴、三阴交等穴位在取卵手术全程以及取卵手术结束30分钟给予相应强度的持续电刺激。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术中不良反应情况以及获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结果 实验组IVF-ET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安慰组(P<0.05),术中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获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与安慰组结果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将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应用在生殖医学中心IVF-ET患者取卵术中,可有效缓解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同时,改善其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取卵术 疼痛
原文传递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功能性鼻内镜术后疼痛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陈筱蕴 黄丽榄 黄惠榕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133-135,14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cl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功能性鼻内镜(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12月于福建中医...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cl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功能性鼻内镜(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12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FESS治疗的70例CR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TEAS干预,比较2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炎症疼痛介质[β-内啡肽(β-endorphine,β-EP)、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P物质(substance P,SP)]、应激激素[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皮质醇(cortisol,Cor)]、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2 d,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 d,研究组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PGE_(2)与S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 d,研究组NE、Cor水平及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S可有效改善CRS患者FESS术后疼痛程度,抑制炎症疼痛介质释放,缓解患者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安全性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慢性鼻窦炎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探讨近10年经皮穴位电刺激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
17
作者 张立男 曾斯琴 +2 位作者 唐锦忠 刘样 伍剑芳 《中医康复》 2024年第7期32-37,共6页
目的: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讨近10年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国内外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可能的未来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3年1月~2022年11月收录的经皮穴位电刺激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5.7.R2软件... 目的: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讨近10年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国内外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可能的未来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3年1月~2022年11月收录的经皮穴位电刺激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5.7.R2软件分别对作者、机构及关键词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该研究中文文献纳入243篇,英文文献纳入1146篇,英文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且显著高于中文。中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朱俊超,形成了朱俊超、杨延超和腾秀飞等为代表的主要合作团队;英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V Reggie Edgerton,形成V Reggie Edgerton、Yury P Gerasimenko、Dimitry G Sayenko等作者为代表的核心团队;国内外研究机构排首位的研究机构分别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麻醉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镇痛是当前国内外经皮穴位电刺激的研究热点,但国外更注重,刺激内关穴、缓解术后恶心呕吐、神经调控等可能是未来该领域的前沿趋势。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中文文献主要为临床应用研究,且应用范围较为局限,可借鉴外文文献的研究方向,开展作用机制及神经调控方面的研究,不断推进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创新及高质量研究,为我国经皮穴位电刺激的运用提供循证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分析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音乐疗法对乳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的影响
18
作者 王绚 赵庆盼 梁冰 《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102-105,共4页
目的对乳腺良性肿瘤全麻手术患者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音乐疗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3月至2023年7月16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抽样法分组研究,对照组以安慰治疗,TEAS组以T... 目的对乳腺良性肿瘤全麻手术患者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音乐疗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3月至2023年7月16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抽样法分组研究,对照组以安慰治疗,TEAS组以TEAS治疗,五音疗法组以五音疗法治疗,联合组组以五音疗法联合TEAS治疗,各40例,治疗后对各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麻醉用量、疼痛情况、术后恢复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术前30 min比较,四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min后、入手术室时、术后评分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低于其他三组,对照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用量对比,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联合组低于五音疗法组、TEAS组、对照组;而不同时间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比,拔管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联合组低于C、T、五音疗法组,对照组VAS评分最高;对比术后恢复质量评估量表(PQRS)评分,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最高,对照组低于其他三组。结论TEAS联合五行音乐适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应用,缓解了焦虑、抑郁情绪,减少了麻醉用量同时缓解了疼痛情况,从而有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性肿瘤 经皮穴位电刺激 音乐疗法 麻醉效果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
19
作者 蔡志勇 李莹飔 方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41-142,143,共3页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宿迁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门诊收治的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通过随机数法分为试验组(36例)及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以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试验...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宿迁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门诊收治的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通过随机数法分为试验组(36例)及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以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试验组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盐酸伊托必利片给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电图、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胃体及胃窦电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体、胃窦电功率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利于控制改善肠胃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经皮穴位电刺激 盐酸伊托必利
原文传递
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术后胃肠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20
作者 喻美露 梁宵 +3 位作者 朱娟 田伟千 张赛亚 洪傲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7,共8页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mbase、PubMed等数据库,纳入有关TEAS对术后胃肠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推荐的RCT质量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mbase、PubMed等数据库,纳入有关TEAS对术后胃肠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推荐的RCT质量评价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Stata 15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4篇RCTs,患者3 593例,TEAS组1 781例,非TEAS组1 812例。与非TEAS组比较,TEAS组术后24 h内恶心发生率(RR=0.46,95%CI 0.36~0.59,P<0.001)、术后24 h内呕吐发生率(RR=0.47,95%CI 0.37~0.59,P<0.001)明显降低,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MD=-6.42 h, 95%CI-8.53~-4.32 h,P<0.001)、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MD=-8.72 h, 95%CI-10.64~-6.80 h,P<0.001)、术后首次排便时间(MD=-11.83 h, 95%CI-14.67~-8.98 h,P<0.001)明显缩短。结论 TEAS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明显降低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缩短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术后胃肠功能 META分析 围术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