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下高选择穿刺技术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石岩 魏志凌 +1 位作者 孟令鑫 宋华伟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高选择穿刺技术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7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PVP,根据辅助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高选择穿刺技术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7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PVP,根据辅助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机器人辅助,35例)和对照组(C臂透视辅助,35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椎体Cobb角,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隐性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椎体Cobb角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椎体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选择机器人辅助下高选择穿刺技术进行PVP,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降低腰痛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且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对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生物力学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2
作者 曹小冬 《大医生》 2024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 探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对其生物力学及疼痛程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金湖县中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采用... 目的 探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对其生物力学及疼痛程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金湖县中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采用切开复位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观察组(35例,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状况、腰椎功能。结果 术后3 d,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3 d、3个月观察组患者后凸Cobb'角均小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 <0.05),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可改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腰椎功能及后凸Cobb'角、椎骨高度,降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老年胸腰椎骨折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在肥胖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3
作者 费良玉 王辉 +3 位作者 张宝文 张圆 沈严严 罗湘俊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在肥胖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肥胖终末期肾病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经皮组采用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手术组于直视下采用传统开... 目的:探究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在肥胖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肥胖终末期肾病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经皮组采用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手术组于直视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切开置管。对比两组手术情况、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经皮组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手术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手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生存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在肥胖终末期肾病患者应用中借助超声定位,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无明显并发症,安全可靠,对确保患者顺利透析提供有效置管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终末期肾病 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 传统开放手术切开置管 疼痛评分
下载PDF
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联合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王俊东 贺小张 +2 位作者 王桃 钟锋 彭生凌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期15-20,共6页
目的:探究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联合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的效果。方法:纳入萍乡市人民医院儿外科于2015年7月—2020年7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64例单纯性骨囊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究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联合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的效果。方法:纳入萍乡市人民医院儿外科于2015年7月—2020年7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64例单纯性骨囊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外固定+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组加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所有患儿均需给予6个月连续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STS)评分、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两组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期间,联合组因未完成随访脱落1例,因改用其他治疗方案脱落1例,对照组因未完成后续随访脱落2例。联合组30例,对照组30例。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MSTS评分较术前均增高,且联合组MST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联合组的IL-6、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联合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治疗可改善单纯性骨囊肿患儿肢体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骨囊肿 弹性髓内钉 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
下载PDF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对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影响
5
作者 孟言言 杨彩侠 张红 《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56-59,共4页
目的针对微血管减压(MVD)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通过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筛选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98例微血管减压术后TN患者予以研究,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组,参照组(n=49)提供微血管减压术,研究组(n=49... 目的针对微血管减压(MVD)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通过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筛选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98例微血管减压术后TN患者予以研究,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组,参照组(n=49)提供微血管减压术,研究组(n=49)提供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对比治疗效果、手术指标、炎性因子与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复发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12个月对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单纯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用于MVD术后复发性TN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 复发
下载PDF
中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研究
6
作者 吴沧陆 王鑫 +2 位作者 李展振 张海存 程芳苓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中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在手术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35例中上段胸椎OVCF患者作为观察组(“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 目的探讨分析中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在手术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35例中上段胸椎OVCF患者作为观察组(“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行PVP治疗)和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35例中上段胸椎OVCF患者作为对照组(徒手PV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指标(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水泥渗漏、感染、血管栓塞),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椎体后凸角度(Cobb角)。结果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手术指标方面,观察组在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均未出现感染及血管栓塞。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及Cobb角较术前比较均有所下降(P<0.05),而两组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徒手PVP治疗中上段胸椎OVCF比较,“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行PVP治疗不仅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还可以优化手术指标、降低骨水泥渗漏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段胸椎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科手术机器人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效果研究
7
作者 王木强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69-71,7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percutnaeous pedicle screws,PPS)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percutnaeous pedicle screws,PPS)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9月期间于新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2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单纯PVP治疗,研究组行PPS联合PVP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骨水泥用量,术前与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矢状面椎体后凸角(Cobb角)、椎体疼痛与功能障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2组术中出血量、伤椎骨水泥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Cobb角及椎体高度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Cobb角较对照组低(P<0.05),椎体高度百分比较对照组高(P<0.05)。术前,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VAS评分及ODI指数较对照组低(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S与PVP联合治疗OVCF效果确切,能够有效复位伤椎,维持椎体高度,改善疼痛与椎体功能障碍问题,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螺钉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
下载PDF
1例高龄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患者术后突发肺栓塞的急救护理
8
作者 张玉梅 李小丹 《医药前沿》 2024年第7期66-68,共3页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是高发于老年人群的疾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具有时间短、创面小、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在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治疗中效果显著。但医护人员易忽视PVP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风险。本文总结...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是高发于老年人群的疾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具有时间短、创面小、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在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治疗中效果显著。但医护人员易忽视PVP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风险。本文总结1例高龄行PVP患者术后突发急性肺栓塞的急救护理经验,以为患者明确诊断和溶栓抗凝等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护理 高龄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效果
9
作者 黄金金 张萍霞 +2 位作者 朱文静 朱才溢 张梦如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PBC)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采用PBC治疗的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PBC)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采用PBC治疗的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d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出院后随访3个月,记录60例患者术前、术后3d、术后1个月、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后3d,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患者的VAS评分、PSQI评分和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者出现面部麻木10例、咬肌无力9例、眼部不适7例、口唇疱疹3例、听力减退2例,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痊愈。仅1例(1.67%)复发。结论: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不良情绪,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非典型性肝脓肿的效果
10
作者 郭森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5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非典型性肝脓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4月郓城诚信医院收治的74例非典型性肝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7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切开置管引流治疗,研究组给予...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非典型性肝脓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4月郓城诚信医院收治的74例非典型性肝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7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切开置管引流治疗,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体温复常时间、脓腔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典型性肝脓肿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效果良好,具有并发症少、症状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经皮穿刺引流术 非典型性肝脓肿
下载PDF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11
作者 胡芳琳 皮铎波 +2 位作者 边宁 邓勇军 邢冬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3期541-543,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用于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手术资料,其中49例采用传统腰椎后路手术治疗者为对照组,49例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用于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手术资料,其中49例采用传统腰椎后路手术治疗者为对照组,49例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3个月时腰椎功能、腰椎功能障碍和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评价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腰椎功能JOA评分相比术前显著提高,观察组术后3个月时腰椎功能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时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时疼痛程度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术后疼痛程度相比术前明显减轻,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传统手术方式来说,采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优势更大,尤其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等,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其腰椎功能,增加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功能障碍 疼痛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茎乳孔射频热凝治疗面肌痉挛护理分析
12
作者 潘洁 夏建妹 张明敏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440-441,共2页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茎乳孔射频热凝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茎乳孔射频热凝术的32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面肌痉挛完全消失29例(90.6%),3例(9.4%...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茎乳孔射频热凝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茎乳孔射频热凝术的32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面肌痉挛完全消失29例(90.6%),3例(9.4%)肉眼不可见抽动但有面肌抽动感觉。均遗留面瘫,随访3个月,于术后第2个月面瘫程度开始减轻。结论 绝大多数患者经过术前充分的沟通及宣教、术中要点动作的配合训练、完善术前准备,术中病情观察与心理护理以及术后饮食、体位与并发症的护理,面肌痉挛完全消失,效果满意。手术安全有效,是面肌痉挛治疗的有效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经皮穿刺茎乳孔射频热凝 护理
下载PDF
动脉介入治疗联合经皮穿刺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
13
作者 石大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40-0143,共4页
对动脉介入治疗联合经皮穿刺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简单探讨。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132名肝癌病人,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个治疗组,每组66例。在传统治疗组中,传统治疗组仅行股动脉插管,而在动脉组同时应用经皮穿刺的微波凝固消融。... 对动脉介入治疗联合经皮穿刺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简单探讨。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132名肝癌病人,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个治疗组,每组66例。在传统治疗组中,传统治疗组仅行股动脉插管,而在动脉组同时应用经皮穿刺的微波凝固消融。在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病人的康复状况进行对比,并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经静脉给药后,肝癌病灶缩小,总有效率为81.82%(54/66),比传统治疗组的63.64%有所提高。经静脉给药后,CR+PR得分明显增加,28例提高了44.4%的生存质量,较常规疗法的30.2%有显著提高。另外,治疗组骨髓抑制的总发生率为43.94%,与传统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肝肿瘤手术中,采用经皮针刺技术进行手术,可以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稳定病情。此次研究将为肝癌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介入 经皮穿刺 消融治疗 肝脏肿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中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张志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77-0080,共4页
观察分析重症医学科临床中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手术应用疗效。方法 采集整理本院于2020年5月-2022年6月重症医学科确诊收治急危重症共为106例病患的临床资料,采取掷骰子法随机均分这106例病患至参照组(n=53)和实验组(n=53)这2个不同小... 观察分析重症医学科临床中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手术应用疗效。方法 采集整理本院于2020年5月-2022年6月重症医学科确诊收治急危重症共为106例病患的临床资料,采取掷骰子法随机均分这106例病患至参照组(n=53)和实验组(n=53)这2个不同小组。参照组为气管切开传统手术,实验组为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手术,观察比较2组相关指标与其疗效。结果 实验组切口长度、术中实际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其切口部位愈合时间数值均显然少于参照组,提示实验组的手术指标综合水平优于参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临床分析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疗效和对治疗效果满意度反馈显然都高于参照组,而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方面,参照组显然更高于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临床分析意义(P<0.05)。结论 针对重症医学科临床上,面对所有危重症病患时候,开展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手术之下,不但手术切口实际长度短于气管切开传统手术,并且,术中实际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其切口部位愈合时间都要比气管切开传统手术少。而且,比较着气管切开传统手术,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手术所获取疗效和满意度更高,术后还不容易发生相关的并发症,临床应用优势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手术治疗 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残留下腰痛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米儒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86-0090,共5页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作为解决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方法,但部分病患术后会残留的不同程度的下腰痛从而影响病患的正常活动功能及生活质量。中医在...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作为解决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方法,但部分病患术后会残留的不同程度的下腰痛从而影响病患的正常活动功能及生活质量。中医在治疗下腰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药内治、外治对下腰痛的治疗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通过检索近年来有关PKP和PVP、下腰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等相关论文,对PKP或PVP术术后残留下腰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归纳综述及系统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下腰痛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唑来磷酸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对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骨转换指标的影响
16
作者 刘权 吴林 赵九龙 《大医生》 2024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 探讨唑来磷酸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煤矿建总医院收治的60例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 探讨唑来磷酸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煤矿建总医院收治的60例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唑来磷酸联合PVP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PV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骨转换指标[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NTX)、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NTX、CTX及TRA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ODI评分、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均低于术后1周,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磷酸联合PVP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老年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改善骨转换指标,缓解疼痛,促进脊柱功能状态恢复,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唑来磷酸 骨转换指标
下载PDF
经皮穿刺胃造瘘术与食管支架置入术在晚期食管癌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中海 朱立东 +2 位作者 任丽 高彦文 杨宁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6期702-704,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经皮穿刺胃造瘘术与食管支架置入术在晚期食管癌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因晚期食管癌于北京市普仁医院行介入治疗且资料完整的4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采取治疗方案,分为经皮穿刺胃... 目的分析比较经皮穿刺胃造瘘术与食管支架置入术在晚期食管癌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因晚期食管癌于北京市普仁医院行介入治疗且资料完整的4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采取治疗方案,分为经皮穿刺胃造瘘组25例和食管支架置入组23例。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的营养风险筛查评分及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14d),如血肿或出血、堵塞或移位、胸痛及异物感、肺部感染等;随访期术后3个月并发症,如肺部感染、食管支架堵塞及移位、胃造瘘管堵塞及脱落等;比较术后3个月内再入院率。结果食管支架置入组的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14d)中胸痛及异物感发生率高于经皮穿刺胃造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营养状态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两组术后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及再入院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穿刺胃造瘘术及食管支架置入术对于伴有进食梗阻的食管癌晚期患者均为安全、有效改善营养的手术操作,但经皮穿刺胃造瘘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胃造瘘术 食管支架置入术 晚期食管癌 营养支持治疗
下载PDF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声潮 莫凯 +2 位作者 姚鑫 郭贤放 邓宇翔 《微创医学》 2023年第2期205-207,22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BC治疗的58例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术后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58例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中Ⅰ级50例、Ⅱ级4例...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BC治疗的58例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术后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58例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中Ⅰ级50例、Ⅱ级4例、Ⅲ级4例,术后即刻有效者54例,整体有效率为93.1%。1例术后疼痛评分Ⅲ级的患者,随访3个月,疼痛评分降为Ⅱ级。术后疼痛评分Ⅲ级的另2例患者,随访10个月,目前口服卡马西平(1片/次,3次/d)控制症状。术后复发3例,复发率5.2%。本组患者术后出现复视及患侧眼球内斜3例,面部穿刺点周围肿胀2例,口唇疱疹18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面部麻木55例、咀嚼肌乏力5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BC是一种微创、安全且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 三叉神经痛 老年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射频靶点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锋 温建生 +1 位作者 陈明凤 寇艳艳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7期2499-2503,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射频靶点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收治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射频靶点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收治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臭氧注射治疗,研究组患者则给予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射频靶点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优良率、术前及术后10 d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优良率为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为(1.35±0.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6±0.72)分,但两组患者的JOA评分较术前均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JOA评分为(21.46±4.0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43±3.8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IL-6、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两组患者的IL-6、IL-8、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IL-6、IL-8、TNF-α水平分别为(93.54±6.48)pg/mL、(111.32±30.85)μg/L、(95.18±13.48)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48±7.62)pg/mL、(132.68±31.46)μg/L、(124.28±10.28)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射频靶点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炎症反应与疼痛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其临床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射频靶点消融术 臭氧注射 疗效 腰椎功能
下载PDF
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椎体成形后骨水泥渗漏风险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20
作者 韩毅 蔡力 冯枭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0-715,共6页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后骨水泥渗漏风险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36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经皮穿刺椎体成...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后骨水泥渗漏风险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36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后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n=58)和未渗漏组(n=178)。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相关因素对骨水泥渗漏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采用R语言软件4.0“rms”包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渗漏组与未渗漏组患者在年龄、骨密度、椎体压缩程度、椎体终板/后壁完整、骨水泥黏度和骨水泥注射量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骨密度、骨水泥注射量预测骨水泥渗漏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4、0.825、0.80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1岁、0.67 g/cm~2、4.4 ml。年龄(>71岁)、骨密度(≤0.67 g/cm~2)、椎体压缩程度(重度)、椎体终板/后壁完整(否)、骨水泥黏度(低黏度)、骨水泥注射量(>4.4 ml)是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骨水泥渗漏C-index为0.802(95%CI:0.689~0.868),阈值>0.19,列线图模型提供临床净收益。结论 年龄、骨密度、椎体压缩程度、椎体终板/后壁完整、骨水泥黏度、骨水泥注射量是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为预测因子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渗漏 列线图模型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