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5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联合经皮置钉固定置管冲洗治疗胸腰椎脊柱感染
1
作者 赵成毅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6期54-56,103,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联合经皮置钉固定置管冲洗治疗胸腰椎脊柱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78例胸腰椎脊柱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接...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联合经皮置钉固定置管冲洗治疗胸腰椎脊柱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78例胸腰椎脊柱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联合经皮置钉固定置管冲洗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炎症介质水平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程度评分、腰椎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植骨融合优良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联合经皮置钉固定置管冲洗治疗胸腰椎脊柱感染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显著,植骨融合优良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脊柱感染 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 经皮置钉固定置管冲洗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在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王炜 陈奇 赵兴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究后路节段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治疗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疗效及对疼痛、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76例,均接受后路节段内固定术,根据内固定术后附加不同分为A组(伤椎... 目的探究后路节段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治疗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疗效及对疼痛、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76例,均接受后路节段内固定术,根据内固定术后附加不同分为A组(伤椎置钉,38例)和B组(伤椎强化,38例)。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指标(伤椎Cobb角、椎体压缩比、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及并发症。结果A组负重时间短于B组,B组总切口长度短于A组(P<0.05);2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2组VAS、ODI较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2组伤椎Cobb角、椎体压缩比低于术前,伤椎前后缘高度比高于术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后路短节段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或伤椎强化均能获得良好骨折复位效果,但伤椎置钉负重时间较短,更有利于患者疼痛减轻,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 后路短节段内固定 伤椎强化 伤椎
下载PDF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复合伤椎置钉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张祥宇 徐伟 +1 位作者 王自鸿 李继斌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11期61-65,共5页
目的:探究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复合伤椎置钉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北京怀柔医院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及研究组(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复... 目的:探究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复合伤椎置钉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北京怀柔医院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及研究组(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复合伤椎置钉),各50例,对比两组临床指标、伤椎恢复情况、应激指标、疼痛程度、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水平均较术前升高,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研究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复合伤椎置钉治疗脊柱骨折,可改善患者伤椎情况,减轻应激反应及疼痛程度,促进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固定 伤椎 脊柱骨折 功能恢复
下载PDF
自制导引器经皮置入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露 王业 张厚庆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自制导引器经皮置入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自制导引器经皮置入螺钉内固定治疗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记录术中透视次数、钻孔次数、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 目的探讨自制导引器经皮置入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自制导引器经皮置入螺钉内固定治疗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记录术中透视次数、钻孔次数、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术中透视5~12次,术中钻孔3~10次。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解剖复位。骨折均愈合,时间3~6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85~96分,其中优5例,良3例;患者均可扶拐行走,髋关节无疼痛。结论采用自制导引器经皮置入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操作方便,可减少透视次数及钻孔次数,而且能明显提高置钉的准确性,使空心螺钉呈经典的倒三角排列,进一步提升了固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引器 股骨颈骨折 经皮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经皮置钉与钢板内固定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近、远期的疗效对比
5
作者 朱明 李保健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7期47-50,共4页
目的:比较3D打印技术辅助经皮置钉与钢板内固定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近期、远期的疗效。方法:选择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和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70例行复位手术治疗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依照手术方式不同... 目的:比较3D打印技术辅助经皮置钉与钢板内固定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近期、远期的疗效。方法:选择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和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70例行复位手术治疗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依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行3D打印技术辅助经皮置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相关指标更优,术后恢复更快(P<0.05);试验组治疗后近、远期优良率分别为94.29%、97.14%,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相比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经皮置钉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具有更大优势,主要表现在降低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康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近、远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3D打印技术 经皮 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与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6
作者 闫辉 伍宇轩 +2 位作者 程晓康 许春阳 包贝西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比较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与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机器组(骨科机器人辅助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传统组(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治疗前后胸腰背部... 目的比较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与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机器组(骨科机器人辅助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传统组(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治疗前后胸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置钉准确率、复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机器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透视次数小于传统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下降,且术后机器组低于传统组(P<0.05)。机器组置钉准确率高于传统组(P<0.05)。机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升高,伤椎Cobb角降低;且机器组较传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更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机器人辅助 传统手术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固定
下载PDF
后路经皮置钉与开放置钉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刘昌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3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分别实施后路经皮置钉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及开放置钉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分别实施后路经皮置钉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及开放置钉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施开放置钉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实施后路经皮置钉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的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疼痛程度、伤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血清肌酸激酶(CK)与血清皮质醇(Cor)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的Cobb角与伤椎前缘压缩率均比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皮置钉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及开放置钉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均能有效促进脊柱骨折患者的伤椎恢复,但后路经皮置钉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术后恢复时间短、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轻、术后疼痛感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后路经皮 开放 椎弓根固定手术
下载PDF
经皮骶髂置钉内固定联合前环外固定架手术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孙建 魏传宁 +1 位作者 任保亮 关德强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9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骶髂置钉内固定联合前环外固定架手术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患者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Tile B、C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接受前路切开复位骨板内固定传统手术... 目的观察经皮骶髂置钉内固定联合前环外固定架手术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患者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Tile B、C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接受前路切开复位骨板内固定传统手术的87例患者为传统组,另选择接受经皮骶髂置钉内固定联合前环外固定架手术的89例患者为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3 d、7 d、14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3个月与6个月Majeed功能评分、Matt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7 d、14 d时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3个月Majeed功能评分、Matta评分优良率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Majeed功能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相比,经皮骶髂置钉内固定联合前环外固定架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Tile B型 Tile C型 经皮骶髂固定 前环外固定架手术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董文峰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钟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钟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分别给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对比两组手术指标、伤椎影像指标(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两组手术指标,观察组切口长度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P>0.05)。(2)手术后,观察组伤椎后凸畸形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P<0.05)。(3)手术后,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中,应用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效果优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可有效改善患者腰背部功能及伤椎影像学指标,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螺固定 Wiltse入路椎弓根螺固定 伤椎 单节段胸腰段骨折
下载PDF
改道重新置入椎弓根螺钉的有限元分析与生物力学验证
10
作者 马双双 高德东 +2 位作者 单中书 徐温旭 卢陟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3期7087-7095,共9页
背景:目前,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被公认为腰椎后路融合的金标准,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些负面并发症,例如置钉方向不理想、螺钉松动、断裂等。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螺钉重新置钉的力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优化置钉方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 背景:目前,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被公认为腰椎后路融合的金标准,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些负面并发症,例如置钉方向不理想、螺钉松动、断裂等。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螺钉重新置钉的力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优化置钉方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目的:通过结合有限元分析和生物力学实验验证,对传统轨迹椎弓根螺钉在多次拔出过程中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螺钉在多次拔出过程中拔出强度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提供关于椎弓根螺钉重新置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科学依据。方法:基于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L4腰椎模型,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生物实验样本,并按照置钉方案进行拔出实验。根据CT数据和标准椎弓根螺钉参数,建立L4腰椎有限元模型和椎弓根螺钉模型(直径为6.0 mm,长度为45 mm),根据置钉角度和次数将模型分为5种工况,建立有限元模型来模拟轴向拔出力实验,通过观察椎体的应力分布以及螺钉的轴向最大拔出强度,将3D打印力学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设计并搭建了一套椎弓根螺钉拔出实验装置;②3D打印力学实验中对比正常置钉和一次不理想置钉工况下的4组模型,正常置钉组模型展示了最大抗拔出力,为(1422.63±23.80)N,且随着置钉偏移角度的增大,各组模型的最大抗拔出力逐渐减小;③对比一次不理想置钉和修正置钉工况,当不理想置钉偏移角度大于3号模型的角度时,重新以正常角度置钉有助于提升螺钉的抗拔出力;④对比二次不理想置钉和再次修正置钉工况,重新以正常角度置钉工况降低了螺钉的抗拔出力,不更换螺钉情况下不建议进行第3次置钉;⑤3D打印力学实验得出的拔出强度与有限元模拟得出的拔出强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8,两种方法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 腰椎 脊柱固定 应力分析 拔出强度 改道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
11
作者 任喜颂 杜娟 时艳华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1859-1865,共7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行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观察组患者行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优良率、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椎体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椎体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围手术期应激激素[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X线透视次数分别为(86.85±12.37)min、(4.29±1.02)min、(91.75±16.29)m L、(13.24±4.07)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5.34±20.83)min、(14.26±2.15)min、(127.56±29.63)mL、(18.64±5.12)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及3 d,观察组患者的COR、ACTH及NE分别为(734.27±53.21)nmol/L及(586.34±45.66)nmol/L、(20.41±2.14)pmol/L及(14.26±1.43)pmol/L、(562.37±32.15)ng/L及(410.37±29.41)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7.26±68.44)nmol/L及(705.69±50.12)nmol/L、(25.63±2.37)pmol/L及(17.85±1.62)pmol/L、(779.82±40.16)ng/L及(568.94±30.2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效果明显,可增强腰椎功能,减轻疼痛,缓解应激,且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后路伤椎短节段内固定 胸腰段椎体骨折 功能 应激反应
下载PDF
经皮螺钉置入固定与石膏固定治疗急性无移位性腕舟骨骨折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伟 赵劲民 +2 位作者 苏伟 唐士婷 熊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3期2384-2388,共5页
背景:国内外在经皮螺钉置入固定与石膏固定治疗急性无移位性腕舟骨骨折方面有较多的临床经验,但尚缺乏循证医学方面的依据。目的:系统评价经皮螺钉置入固定与石膏固定治疗急性无移位性腕舟骨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 背景:国内外在经皮螺钉置入固定与石膏固定治疗急性无移位性腕舟骨骨折方面有较多的临床经验,但尚缺乏循证医学方面的依据。目的:系统评价经皮螺钉置入固定与石膏固定治疗急性无移位性腕舟骨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国内外已发表的采用经皮螺钉置入固定与石膏固定治疗急性无移位性腕舟骨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与结论: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175例患者。Meta分析表明,与石膏固定相比,经皮螺钉置入固定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SMD=-8.83,95%CI(-10.45,-7.21),P<0.00001],减少重返工作时间[MD=-6.86,95%CI(-7.17,-6.56),P<0.00001],较好恢复腕关节活动[SMD=1.79,95%CI(1.23,2.36),P<0.00001],提高握持力[MD=3.53,95%CI(2.52,4.54),P<0.0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0.50,95%CI(0.22,1.14),P=0.10]。说明经皮螺钉置入固定治疗急性无移位性腕舟骨骨折疗效优于石膏固定治疗,由于该系统评价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局限性,对于两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尚需更多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骨折 经皮固定 石膏固定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21
13
作者 赵训明 廖全明 +3 位作者 王克军 裴洪 陈顺广 刘盖为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39-41,46,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Sanders II、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3例病例资料。其中,Sanders II型15...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Sanders II、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3例病例资料。其中,Sanders II型15例,SandersⅢ型8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4.2岁。记录术后软组织情况,测量跟骨术前、术后及随访X线片的B?hler角、Gissane角、骨折复位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测量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于末次随访时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经过10~13个月(平均11.8个月)随访。术后所有跟骨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乎解剖复位,且均无切口边缘皮肤坏死、血肿形成。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4个月。术后B?hler、Gissane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根据Maryland评分,优13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2例有腓肠神经损伤表现。结论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术具有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少、复位固定可靠的优点,可用于治疗Sanders II、Ⅲ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经皮技术 微创治疗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经皮置钉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效果
14
作者 井晟 孟祥圣 +3 位作者 尚修超 孙晓 谢永鹏 朱海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45-1348,共4页
目的评价3D打印辅助经皮置钉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皮置钉组(n=47,3D打印辅助经皮置钉)和切开复位组(n=33,切... 目的评价3D打印辅助经皮置钉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皮置钉组(n=47,3D打印辅助经皮置钉)和切开复位组(n=33,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血清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皮置钉组患者手术时间[(62.96±19.31)min比(100.07±26.71)min]、术中出血量[(112.71±25.43)mL比(230.65±30.29)mL]、住院时间[(11.04±2.35)d比(15.16±2.58)d]和骨折愈合时间[(102.18±9.74)d比(113.42±11.52)d]显著低于切开复位组(均P<0.01)。术后3个月经皮置钉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95.74%比80.00%)(P<0.05),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高于切开复位组(P<0.05)。术后1、3、6个月经皮置钉组Majeed评分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均P<0.05)。两组术前CK、Myo、L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经皮置钉组CK、Myo、LDH水平显著低于切开复位组(均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比较,3D打印辅助经皮置钉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效果更好,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经皮固定 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经皮置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强化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
15
作者 龙亨国 刘玖行 +2 位作者 李哲明 丁永志 洪文跃 《中医正骨》 2008年第2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治疗 骨折固定 经皮椎体 强化临床研究
下载PDF
经皮微创置钉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梁波 陈劲 +4 位作者 陈广谋 蔡家尚 张华明 赵宁 阮国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0期222-225,共4页
目的 观察经皮微创置钉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Tile B/C型骨盆骨折50例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全部... 目的 观察经皮微创置钉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Tile B/C型骨盆骨折50例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全部为经皮微创行单纯耻骨支置空心钉内固定或骶髂螺钉内固定,或耻骨支空心钉联合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室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临床指标,并比较术后患者Matta及Majeed功能评分结果,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68.42±18.23)min、术后住院时间(10.56±2.11)d,比对照组手术时间(89.38±20.17)min,术后住院时间(17.69±3.27)d更短,且术中出血量(45.19±5.63)mL相比对照组(260.28±23.59)更少;研究组Matta优良率96.00%及Majeed评分优良率88.00%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置钉钢板内固定术可有效降低Tile B/C型骨盆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提高Matta及Majeed评分,促进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leB/C型骨盆骨折 经皮钢板内固定 切开复位钢板固定 微创手术 骨盆骨折
下载PDF
经皮置头钉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怀东 孔令英 刘瑞波 《疑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38-239,共2页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经皮 固定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立君 刘岩 卫力晋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6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PSF)联合伤椎置钉同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与传统组,各20例。微创组采用PPSF联合伤锥置钉治疗,传统组采用传...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PSF)联合伤椎置钉同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与传统组,各20例。微创组采用PPSF联合伤锥置钉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椎体影像学参数、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度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度均优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微创组(2.60±0.65)、(0.80±0.68)分低于传统组的(5.30±0.72)、(2.65±0.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SF联合伤椎置钉不仅能有效恢复和维持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伤椎高度,减小后凸Cobb角,而且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螺固定 胸腰椎骨折 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固定 伤椎
下载PDF
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与经后路短节段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军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745-1746,共2页
目的:分析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与经后路短节段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46例脊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3例,观察组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后路短节段螺钉内... 目的:分析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与经后路短节段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46例脊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3例,观察组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后路短节段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分别为(1.08±0.05)h,(6.18±0.08)cm,出血量和引流量分别为(81.46±11.98)ml,(6.34±4.12)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疼痛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和椎管侵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伤椎前缘高度比为(94.70±6.79)%,Cobb角为(7.88±1.08)°,椎管侵占率为(17.64±3.2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肌酸激酶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疗效确切,出血量少,创伤小,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椎管侵占率,缓解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 骨折 @微创经皮椎弓根 @经后路短节段螺固定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20
作者 张治水 王玉景 崔鹏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运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象为该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C”臂透视经皮置钉,观察组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运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象为该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C”臂透视经皮置钉,观察组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比较两组患者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及置钉时间,比较Gertzbein-Robbins螺钉位置分级,比较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骨折矫正效果以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及置钉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ertzbein-Robbins螺钉位置分级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骨折椎前缘高度比显著升高(P<0.05),Cobb角、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C”臂透视辅助经皮置钉,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能缩短置钉时间和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并有效提高螺钉置入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机器人 经皮 胸腰椎骨折 准确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