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7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置管溶栓联合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分析
1
作者 刘国龙 韩文豪 王国权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2—2023-02开封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90例LEASO患者的临床资料,联合组43例采用置管溶栓联合PTA,对照组47例单...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2—2023-02开封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90例LEASO患者的临床资料,联合组43例采用置管溶栓联合PTA,对照组47例单纯实施PTA。评价2组患者的疗效。手术前后检测患者的血流峰值(SPV)、血流量、血管内径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联合组患者的SPV、血流量、血管内径,以及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管溶栓联合PTA治疗LEASO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置管溶栓 经皮血管成形术 血流动力学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溶栓联合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王军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6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溶栓联合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北京核工业医院收治的AVF血栓形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溶栓联合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北京核工业医院收治的AVF血栓形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PT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肱动脉血流速度、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肱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肱动脉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溶栓联合PTA治疗AVF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可提高肱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溶栓 经皮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栓
下载PDF
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内瘘管狭窄 被引量:8
3
作者 李保春 张必嘏 +3 位作者 郭志勇 许静 翟振燕 袁伟杰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2期62-63,72,共3页
目的 应用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管狭窄,探讨治疗内瘘管狭窄的新途径。方法血液透析患者两例,均出现血液透析时内瘘管血流量不足。选择患者肘动脉为穿刺点,18G针头为穿刺针,0.09cm导丝,7F鞘管,优微显为造影剂。造影确定狭... 目的 应用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管狭窄,探讨治疗内瘘管狭窄的新途径。方法血液透析患者两例,均出现血液透析时内瘘管血流量不足。选择患者肘动脉为穿刺点,18G针头为穿刺针,0.09cm导丝,7F鞘管,优微显为造影剂。造影确定狭窄部位后,选择与紧邻狭窄区上游或下游的正常血管直径相近的扩张气囊,将扩张气囊在荧屏监视下置于狭窄区,用充满50%稀释的造影剂的压力计进行充气,压力缓慢增加致狭窄在气囊作用下消失,其边缘与未狭窄部位完全平行。扩张持续时间为15秒,压力为15个大气压。结果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即感血管震颤较扩张前明显增强,第二天透析时血流量明显增加,可完全满足透析需要。瘘管使用半年余,血流量持续维持在200 ml/min,未发生扩张部位再狭窄。结论PTA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操作简单,创伤小,可选择适宜患者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成形术 治疗 内瘘管狭窄 PTA 血液透析 血流量
下载PDF
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肌纤维发育不良型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瑾 陈韬 +2 位作者 王青梅 汪奇 郭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肾动脉肌纤维性发育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肌纤维发育不良型肾动脉狭窄患者32例(均合并2~3级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行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血压、药物治疗种类、术...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肾动脉肌纤维性发育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肌纤维发育不良型肾动脉狭窄患者32例(均合并2~3级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行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血压、药物治疗种类、术后再狭窄、生存率和并发症等。结果 PTA技术成功率93.94%(31/33)。术前、术后收缩压分别为(189.6±26.0)mmHg、(136.6±8.0)mmHg(t=9.117,P<0.001),舒张压分别为(121.6±21.7)mmHg、(81.1±11.5)mmHg(t=7.745,P<0.001)。无肾动脉破裂、夹层、分支堵塞及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和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术后随访时间5~100个月,平均(40.4±26.1)个月,患者生存率100%(32/32)。结论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肌纤维发育不良肾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发育不良 肾动脉梗阻 经皮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闭塞 被引量:8
5
作者 谭隆旺 贺斌 +9 位作者 成友华 孙寒 俞赶年 郑霞 刘力 曹礼应 余月明 和卫梅 孟熙 张勇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7期793-79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血液透析患者行PTA治疗,比较PTA治疗前后的血管造影表现、透析时血流量及静脉压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显示...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血液透析患者行PTA治疗,比较PTA治疗前后的血管造影表现、透析时血流量及静脉压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显示狭窄和闭塞的血管扩张、再通,触诊感血管震颤增强。术后第2天透析时血流量升高至200ml/min以上,可完成透析,在血流量为250ml/min时静脉压下降为(110.62±15.71)mmHg;其中2例分别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发生再狭窄,再次行PTA后血流量恢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破裂、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PTA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有效、安全、微创的方法,可选择适宜的患者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瘘 经皮血管成形术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超声下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人工血管内瘘狭窄的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世峰 李大庆 +2 位作者 解立怡 刘超 路万虹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目的:总结超声监视下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人工血管内瘘(AVG)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监视下PTA术治疗AVG狭窄的112例患者的资料。结果:狭窄部位中静脉吻合口占61. 8%,动脉吻合口占13. 2%,人工血管穿刺点占15. 3%,引流静脉占... 目的:总结超声监视下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人工血管内瘘(AVG)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监视下PTA术治疗AVG狭窄的112例患者的资料。结果:狭窄部位中静脉吻合口占61. 8%,动脉吻合口占13. 2%,人工血管穿刺点占15. 3%,引流静脉占8. 3%。68. 7%的患者为狭窄合并血栓形成,31. 3%为单纯狭窄。合并血栓患者的狭窄程度高于单纯狭窄患者(87. 1%±6. 2%vs 71. 0%±7. 4%,P<0. 05),而两组患者在狭窄部位的构成上无显著性差异。手术成功率96. 5%,球囊扩张技术成功率100%。>70%的狭窄需要用14 atm以上的扩张压力。PTA术后AVG的初级通畅率为6个月68. 8%±5. 0%和12个月25. 3%±4. 2%,次级通畅率为6个月98. 6%±1. 7%和12个月80. 2%±6. 3%。结论:AVG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静脉吻合口。狭窄是引起AVG血栓形成最主要的原因。AVG血栓形成与狭窄部位的关系不大,而主要取决于狭窄的程度。超声监视下PTA术是治疗AVG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AVG的血流动力学决定了其特定部位好发狭窄和初级通畅率较低,但重复PTA治疗可获得较高的次级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内瘘 经皮血管成形术 超声 狭窄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动物模型及其经皮血管成形术后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周佩 林利 +4 位作者 夏利 钟红 张琳 张小军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评价二维和彩色多普勒对颈动脉狭窄诊断及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用球囊加血管环扎法建立犬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模型,对其在经皮血管成形术(PTAS)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1月、2月、3月行高频超声动态观察,并与同期DSA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比... 目的评价二维和彩色多普勒对颈动脉狭窄诊断及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用球囊加血管环扎法建立犬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模型,对其在经皮血管成形术(PTAS)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1月、2月、3月行高频超声动态观察,并与同期DSA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①超声能准确确定颈动脉狭窄部位、范围、程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②PTAS治疗后,超声能观察支架位置形态,支架处管腔内径,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能观察支架内部及近远段血管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并根据血流动力学改变判断再狭窄的发生和狭窄程度。③PTAS术后,超声不能清楚显示支架内壁及腔内结构,支架内血流信号显示不丰满。结论超声对颈动脉狭窄诊断及疗效判断有重要价值,是临床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颈动脉狭窄 动物模型 超声 经皮血管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皮血管成形术的麻醉选择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元恺 张丽红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2期123-125,共3页
动静脉内瘘是优选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经皮血管成形术是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成为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手段。经皮血管成形术手术过程中常伴有较为剧烈的疼痛,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恰当的麻醉镇静可以减轻疼痛。但... 动静脉内瘘是优选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经皮血管成形术是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成为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手段。经皮血管成形术手术过程中常伴有较为剧烈的疼痛,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恰当的麻醉镇静可以减轻疼痛。但由于尿毒症患者的特殊性,透析患者经皮血管成形术的麻醉选择一直没有统一的结论。本文拟综述既往经皮血管成形术的各类麻醉方式,以期得出倾向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经皮血管成形术 麻醉
下载PDF
双侧锁骨下静脉闭塞使用经皮血管成形术技术植入右室心内膜电极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屈百鸣 徐强 岑雪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3期277-278,共2页
1例男性患者,55岁,27年间4次行起搏器手术史,因出现起搏器囊袋感染,在植入新起搏导线过程中发现双侧锁骨下静脉均闭塞,采用经皮血管成形术技术植入右室起搏电极,随访一年原切口愈合良好,起搏器系统参数正常。
关键词 血管病学 心脏起搏 静脉闭塞 经皮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血管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足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冬梅 纪敏 +3 位作者 戴真煜 陈辉 戚蓓蓓 宋文春 《交通医学》 2014年第4期371-373,375,共4页
目的:探讨行经皮血管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糖尿病足患者46例,将其分为介入治疗组22例和传统治疗组24例。介入治疗组行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 目的:探讨行经皮血管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糖尿病足患者46例,将其分为介入治疗组22例和传统治疗组24例。介入治疗组行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式,其中行经皮血管成形术15例,行经皮血管成形术+腔内支架植入术5例,行截肢术2例。传统治疗组24例均采用内科药物治疗。结果:(1)介入治疗组22例26条患肢,DSA显示患肢动脉硬化、闭塞,常累及双下肢数支动脉,呈多发、节段性。患肢26条中膝以下多支动脉病变20条(76.9%)。(2)介入治疗26条患肢中,适合PTA治疗血管48条,行PTA+支架植入术5例,行单纯PTA术15例,截肢术2例,治疗成功病变血管40条(83.3%)。(3)介入治疗后患者Wagner分级明显下降,治疗后4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介入治疗后4周患者麻木、疼痛、紫绀、皮肤低温和ABI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血管造影检查可准确了解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阻塞部位及程度,血管内介入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足 经皮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 下肢动脉CTA检查
下载PDF
血管狭窄性疾病的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求理 宋侃侃 +3 位作者 邵梅华 王荣 施建国 宗建平 《医学研究通讯》 2003年第2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血管内尿激酶溶栓术、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动脉病变18例26段,静脉病变22例26段。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25~85岁,平均60.5岁。结果溶栓疗法成功率93.02... 目的探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血管内尿激酶溶栓术、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动脉病变18例26段,静脉病变22例26段。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25~85岁,平均60.5岁。结果溶栓疗法成功率93.02%(40/43段);PTA治疗成功率96.15%(25/26段);内支架治疗9段全部成功。观察6个月以上疗效满意率为88.46%(46/52段)。结论根据血管闭塞性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局部溶栓是治疗血栓性闭塞的基本方法。提出血栓性闭塞开通后保留导管抗凝溶栓治疗2~3天的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狭窄性疾病 经皮血管成形术 治疗 疗效 尿激酶 溶栓术 动脉病变
下载PDF
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轩楠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9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球囊血管成形术,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皮血管成形术,对比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成功率为8...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球囊血管成形术,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皮血管成形术,对比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成功率为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显然高于对照组的82.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肾血管高血压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技术成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取得满意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高血压 经皮血管成形术 治疗分析
下载PDF
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所致高血压1例
13
作者 舒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32-1732,共1页
患者女,24岁,因头昏、头痛半年就诊。既往体健,家族中无高血压病史。入院后查体:血压:左上肢180/110 mm Hg,右上肢200/110 mm Hg、左下肢210/100 mm Hg、右下肢200/120mm Hg心界不大,未闻及杂音。腹部及双侧肾动脉听诊区未闻及血管杂音。
关键词 肾动脉 纤维肌 经皮血管成形术 性发育 血管杂音 再狭窄 炎症指标 降压药物 颈动脉颅外段 药物涂层支架
下载PDF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经皮血管成形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韩雅玲 《现代康复》 CSCD 1998年第4期274-275,280,共3页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经皮血管成形术研究进展沈阳军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内外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沈阳110015)韩雅玲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ChronicCoronaryOcclusion,CCO)病变在国外大部分...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经皮血管成形术研究进展沈阳军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内外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沈阳110015)韩雅玲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ChronicCoronaryOcclusion,CCO)病变在国外大部分临床中心占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 经皮血管成形术 CCO 心肌细胞 适应证
下载PDF
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透析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
15
作者 丁惠芳 俞炳根 黄海珍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02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 :将经皮血管成形术 (以下简称 PTA)应用于血液透析内瘘血管狭窄、内瘘闭塞失功的患者 ,使内瘘血流量恢复 ,以避免或延迟手术重建内瘘。方法 :它采用 Seldinger技术引入Terumo导丝 ,再引入 Gobra导管 (逐号扩张 ) ,电视 X线透视监... 目的 :将经皮血管成形术 (以下简称 PTA)应用于血液透析内瘘血管狭窄、内瘘闭塞失功的患者 ,使内瘘血流量恢复 ,以避免或延迟手术重建内瘘。方法 :它采用 Seldinger技术引入Terumo导丝 ,再引入 Gobra导管 (逐号扩张 ) ,电视 X线透视监视。结果 :对动静脉内瘘不全闭塞患者施行 PTA后 ,血泵流量达到 2 5 0 ml/min以上 ,成功地延迟了手术重建内瘘的时间。讨论 :我们认为将 PTA应用于血液透析内瘘血管狭窄、内瘘近闭塞失功的患者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成形术 治疗 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 血液透祈
下载PDF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经皮血管成形术研究进展
16
作者 韩雅玲 《沈阳部队医药》 1998年第3期255-257,共3页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Chronic Coronary Occlusion,CCO)在国外大部分临床中心占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病人总数的10%~20%。对于CCO,由于操作者无法了解病变长度及远端血管走向,手术成功率较低,手术时间长,病人及操作...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Chronic Coronary Occlusion,CCO)在国外大部分临床中心占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病人总数的10%~20%。对于CCO,由于操作者无法了解病变长度及远端血管走向,手术成功率较低,手术时间长,病人及操作者接受的射线量多,消耗的材料多,平均费用高于冠状动脉狭窄但未闭塞的PT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 经皮血管成形术 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二)--导丝概述及导丝通过病变技巧 被引量:7
17
作者 詹申 张丽红 王玉柱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7期527-531,共5页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成形术中导丝顺利到达靶血管并通过病变是实施血管成形的必要前提。导丝的结构设计、材料不同,性能各异,了解导丝的结构设计及材料有助于掌握不同类型导丝的性能,进而可根据病变特点酌情选择合适的导丝;导丝使用...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成形术中导丝顺利到达靶血管并通过病变是实施血管成形的必要前提。导丝的结构设计、材料不同,性能各异,了解导丝的结构设计及材料有助于掌握不同类型导丝的性能,进而可根据病变特点酌情选择合适的导丝;导丝使用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在通过病变时,对于通过技巧掌握很重要:如对于回流静脉病变需要依据病变性质选择相应技巧;对于吻合口区域病变可以尝试导丝导管配合、导丝成襻技术、远段动脉阻挡等;对于双入路的腔内治疗过程中经常要用到接力技术;这些技巧有助于导丝快速、安全通过病变。本文将普及导丝性能、使用基本原则,并介绍动静脉内瘘常见病变及导丝通过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经皮血管成形术 导丝
下载PDF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一)——入路器材选择与建立 被引量:6
18
作者 詹申 张丽红 王玉柱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6期437-440,共4页
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的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近年在国内蓬勃发展,但作为相对新兴的技术,很多血管通路医生对其细节的掌握不到位、器材应用欠规范。笔者拟对该技术进行系列探讨。入路建立是介入治疗的第一步,合适的入路建立可以使血管成形术(... 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的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近年在国内蓬勃发展,但作为相对新兴的技术,很多血管通路医生对其细节的掌握不到位、器材应用欠规范。笔者拟对该技术进行系列探讨。入路建立是介入治疗的第一步,合适的入路建立可以使血管成形术(PTA)过程事半功倍,本文将介绍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血管成形术入路建立所需器材的特点、选择时注意事项等。此外入路建立时应遵循易于穿刺;方便操作,利于狭窄病变通过;治疗结束后止血方便的原则,入路可以为回流静脉、肱动脉、桡动脉远端、人工血管等,具体部位及方向选择依据病变部位、病变性质等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经皮血管成形术 入路
下载PDF
DSA和彩超引导下的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 被引量:18
19
作者 胡婷婷 刘莉华 +2 位作者 马胜银 高军 宫峰 《安徽医学》 2020年第9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彩超引导下的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动静脉内瘘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共78例,根据手术方式... 目的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彩超引导下的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动静脉内瘘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共7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DSA组43例,彩超组35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1天狭窄处内径、血液透析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的变化,观察术后1、3、6、9个月时患者内瘘初级通畅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狭窄处内径、血液透析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天与术前狭窄处内径、血液透析血流量及肱动脉血流量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26、1.594、0.527,P>0.05)。两组术后第1、3、6、9个月的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和彩超引导下的PTA对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治疗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经皮血管成形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彩超 血液透析
下载PDF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三)——麻醉技巧 被引量:2
20
作者 詹申 张丽红 王玉柱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2年第1期1-4,共4页
在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中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对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舒适度、改善患者及术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麻醉方式包括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全身麻醉、多种麻醉方式联合等,了解各... 在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中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对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舒适度、改善患者及术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麻醉方式包括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全身麻醉、多种麻醉方式联合等,了解各种麻醉方式的适应证、优缺点对于在动静脉内瘘经皮成形术中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上述常见麻醉方式在动静脉内瘘经皮成形术中的应用,并对局部浸润麻醉、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这2种麻醉方式在动静脉内瘘经皮成形术中的操作技巧予以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经皮血管成形术 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