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响 张洪蕊 +2 位作者 杨帅 孙亚鲁 霍飞翔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16,共6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运动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经颅磁刺激组(A组)、下肢康复机器人组(B组)、经颅磁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组(C组),每组20例,...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运动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经颅磁刺激组(A组)、下肢康复机器人组(B组)、经颅磁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组(C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增加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B组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C组增加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观察周期为4周,3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使用Berg平衡量表和Pro-kin平衡测试仪测试评价患者的平衡功能,使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估患者的下肢功能及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BBS、平衡测试、FMA-L、FA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组内比较,3组患者的BBS、平衡测试、FMA-L、FAC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C组在BBS、平衡测试、FMA-L、FAC方面的改善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运动能力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同时提高运动能力,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重复经颅刺激 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平衡功能 运动能力
下载PDF
经颅磁声电刺激强度对小鼠前额叶皮质网络可塑性的影响
2
作者 张帅 李子春 +3 位作者 徐亦豪 谢晓峰 郭忠圣 赵清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8-1117,共10页
背景:经颅磁声电刺激是一种新型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利用超声波与静磁场耦合作用产生的感应电场调节神经系统的放电活动,但其影响大脑突触可塑性的作用机制研究尚浅。目的:探讨经颅磁声电刺激强度对小鼠前额叶皮质神经网络突触可塑性的... 背景:经颅磁声电刺激是一种新型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利用超声波与静磁场耦合作用产生的感应电场调节神经系统的放电活动,但其影响大脑突触可塑性的作用机制研究尚浅。目的:探讨经颅磁声电刺激强度对小鼠前额叶皮质神经网络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①动物实验:将24只C57小鼠平均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接受伪刺激)、刺激6.35 W/cm^(2)组(接受0.3 T、6.35 W/cm^(2)的耦合刺激)、刺激17.36 W/cm^(2)组(接受0.3 T、17.36 W/cm^(2)组的耦合刺激)和刺激56.25 W/cm^(2)组(接受0.3 T、56.25 W/cm2的耦合刺激),记录小鼠执行T迷宫过程中局部场电位信号和行为学正确率。②建模仿真实验:构建经颅磁声电刺激小鼠前额叶皮质神经网络模型,分别比较不同刺激强度下神经网络结构连接特性。结果与结论:①经颅磁声电刺激能够有效缩短小鼠行为学习时间,工作记忆能力得到改善(P<0.05),且习得行为后继续刺激小鼠前额叶,各组小鼠T迷宫行为学实验准确度没有明显差异(P>0.1)。分析小鼠前额叶局部场电位信号发现经颅磁声电刺激促进了β节律与γ节律能量增强;而随刺激强度升高,β节律与γ节律出现了非同步性下降;通过β-γ相位幅值耦合发现,刺激增强了神经网络适应新的信息和任务要求的能力变化。②建模仿真发现,刺激使得神经网络放电水平增强,长时程突触权重水平提高而短时程突触权重仅在刺激强度较高时降低。③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刺激强度与神经网络功能结构的影响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这种神经调控技术为治疗突触功能障碍和神经网络异常等相关神经疾病方面提供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声电刺激 工作记忆 突触可塑性 皮质网络 LIF神经元模型
下载PDF
脑影像引导的精准定位经颅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进展
3
作者 臧玉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经颅磁刺激凭借其高定位精度,成为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精准定位导航技术的现状与挑战,指出当前导航设备成本高且卡尺定位技术难以实时监测头动,提出开发低成本、高精度导航技术的必要性;重点探讨经颅磁刺激的精准... 经颅磁刺激凭借其高定位精度,成为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精准定位导航技术的现状与挑战,指出当前导航设备成本高且卡尺定位技术难以实时监测头动,提出开发低成本、高精度导航技术的必要性;重点探讨经颅磁刺激的精准定位技术及其在临床治疗和认知功能定位中的应用及前景;指出未来研究方向应聚焦精准定位与非精准定位治疗的对比研究,以及通过纤维连接引导的精准定位经颅磁刺激治疗机制的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刺激 共振成像 定位标记 认知 综述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非空间注意障碍的效果
4
作者 王国胜 方明珠 +3 位作者 梁英姿 关晨霞 郭君 李哲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非空间注意障碍患者的注意功能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43例脑卒中后非空间注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 目的探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非空间注意障碍患者的注意功能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43例脑卒中后非空间注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高频rTMS治疗。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数字广度测试(DST)、字母删除测验进行注意功能的评定,并评估两组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MoCA、DST、字母删除测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P30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且观察组缩短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P300波幅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增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高频rTMS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非空间注意障碍,P300可作为评估注意功能和rTMS治疗效果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复经颅刺激 非空间注意障碍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
5
作者 刘阳 肖雅萍 +2 位作者 胡茂荣 袁新 万爱兰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舍曲林对青少年抑郁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均口服舍曲林,起始剂量为50 mg·d^(-1),每天1次,逐步滴定至100 mg·d^...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舍曲林对青少年抑郁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均口服舍曲林,起始剂量为50 mg·d^(-1),每天1次,逐步滴定至100 mg·d^(-1),视情况调整,治疗2周。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予rTMS治疗,对照组予以伪刺激治疗(线圈与头皮成90°)。2组均选用“∞”字形线圈,以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为刺激靶区,频率10 Hz,运动阈值120%,25 min·次^(-1),1次40个刺激串,1周6次,持续2周。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对2组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进行评定,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研究组HAMD-24总分、焦虑/躯体化、阻滞、睡眠障碍和绝望感较对照组改善更好(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2组见轻微不良反应。结论高频rTMS联合舍曲林对青少年抑郁症焦虑/躯体化、阻滞、睡眠障碍和绝望感等症状改善更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重复经颅刺激 舍曲林 症状 青少年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在卒中后失语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洋 刘琪 +2 位作者 李丽 李越秀(综述) 张玉梅(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375-379,共5页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凭借其无创性、安全性和靶向性的优点在卒中后失语的康复治疗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研究旨在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阐明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在卒中后失语中的作用、机制...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凭借其无创性、安全性和靶向性的优点在卒中后失语的康复治疗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研究旨在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阐明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在卒中后失语中的作用、机制及靶点,为卒中后失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刺激 卒中后失语 康复
下载PDF
大脑皮质形态学参数与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迟发性运动障碍疗效的关系研究
7
作者 李克松 张宁 +3 位作者 刘亚丽 黄晶晶 刘雅 陈运昭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 探讨大脑皮质形态学参数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迟发性运动障碍(TD)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105例行基础治疗的精神分裂症伴T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A组(n=35)、B组(n=35)和C组(n=35)。A组给予rTMS 1 Hz治疗,B组给予rTMS 10 H... 目的 探讨大脑皮质形态学参数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迟发性运动障碍(TD)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105例行基础治疗的精神分裂症伴T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A组(n=35)、B组(n=35)和C组(n=35)。A组给予rTMS 1 Hz治疗,B组给予rTMS 10 Hz治疗,C组给予伪刺激治疗,3组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采用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估TD的严重程度。采用神经心理状态可重复测试量表(RBANS)和中文版阳性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神经心理状态与症状轻重程度。使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扫描患者左侧前额叶皮质区,获得皮质厚度、表面积和体积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TD患者皮质形态学参数与rTMS对TD疗效的关系。结果 治疗后,3组AIM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RBANS评分高于治疗前,PAN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RBANS评分高于B组、C组,且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ANSS评分低于B组、C组,且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皮质形态学参数(皮质厚度、表面积、体积)大于治疗前,且A组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疗效与皮质厚度、表面积及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 大脑左侧前额叶皮质形态学参数与rTMS对TD的疗效相关。rTMS(1 Hz)可促进运动皮质结构重塑,提高TD患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形态学参数 重复经颅刺激 迟发性运动障碍 神经心理状态
下载PDF
丹栀逍遥散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研究及机制探讨
8
作者 陈蓉蓉 秦磊 +1 位作者 李方 崔莎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5年第4期63-67,共5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失眠以丹栀逍遥散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可能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辨证为肝郁化火证的原发性失眠患者60例,采用完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 目的观察原发性失眠以丹栀逍遥散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可能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辨证为肝郁化火证的原发性失眠患者60例,采用完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丹栀逍遥散。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IS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评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清GABA、BDNF浓度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有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确切,同时能调节血清神经递质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重复经颅刺激 丹栀逍遥散 GABA BDNF
下载PDF
多靶点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效果
9
作者 陈珍 张慧 +2 位作者 巩尊科 赵辉 李晨旭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5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 观察多靶点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45例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初级运动皮层(M1)治疗组(M1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组(D组)和M1+DL... 目的 观察多靶点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45例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初级运动皮层(M1)治疗组(M1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组(D组)和M1+DLPFC组(MD组),每组15例。M1组患者刺激部位为双侧M1区下肢支配区,D组患者刺激部位为双侧DLPFC,MD组患者为左侧M1区和DLPFC区隔日轮流刺激。比较各组患者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疗效及情绪评分变化。结果 D组和MD组各有1例患者失访,最终纳入43例患者。各组患者治疗后的冻结步态量表(FOGQ)评分、“起立-行走”测试(TUGT)总时间、“站立-起始180°转身”测试(SS-180)时间、统一帕金森病运动部分评定量表(UPDRSⅢ)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MD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优于M1组和D组(P<0.05)。结论 双侧M1区和DLPFC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行走能力和运动功能,缓解抑郁焦虑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重复经颅刺激 初级运动皮层 背外侧前额叶层 运动症状
下载PDF
补肾益髓汤联合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40例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0
作者 王珊珊 赵鑫 张惠利 《安徽医药》 2025年第4期820-824,共5页
目的探究补肾益髓汤联合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病人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病人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颅磁组(n=40,采用经颅磁刺激疗... 目的探究补肾益髓汤联合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病人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病人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颅磁组(n=40,采用经颅磁刺激疗法)和补肾汤组(n=40,在颅磁组基础上采用补肾益髓汤),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补肾汤组总有效率(90.00%,36/40)高于颅磁组(70.00%,28/40)(P<0.05)。治疗后,补肾汤组和颅磁组病人MoCA、CDT、MMSE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Vm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补肾汤组评分明显高于颅磁组(P<0.05)。PI、R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补肾汤组明显低于颅磁组(P<0.05)。补肾汤组和颅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髓汤联合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病人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脑循环,增加脑部的供血和血液灌注,且药物使用更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经颅刺激 补肾益髓汤 认知障碍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失眠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张颖 刘平 《北京医学》 2025年第1期73-76,共4页
失眠症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的常见疾病。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和药物治疗是失眠症的一线治疗方案,但存在CBT难以获得且疗效难以持久、药物治疗容易导致成瘾和其他不良反应等问题。经颅磁刺激(transcra... 失眠症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的常见疾病。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和药物治疗是失眠症的一线治疗方案,但存在CBT难以获得且疗效难以持久、药物治疗容易导致成瘾和其他不良反应等问题。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因无创、操作简便、疗效明确等优势而应用于失眠症的治疗,可作为治疗睡眠起始及维持困难患者的选择。本文对睡眠障碍患者中使用TMS的相关研究及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了解TMS在治疗睡眠障碍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治疗失眠症带来新的思路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刺激 失眠症 作用机制 治疗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轻度产后抑郁疗效的持久性研究
12
作者 瞿砚舟 林雪芳 蓝丽康 《医药前沿》 2025年第2期49-51,55,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轻度产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持久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9月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轻度产后抑郁患者,以低频rTMS右背外侧前额叶及高频rTMS左背外侧前额叶,总疗程4周。评估患者治疗前、...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轻度产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持久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9月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轻度产后抑郁患者,以低频rTMS右背外侧前额叶及高频rTMS左背外侧前额叶,总疗程4周。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12、18周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12、18周,轻度产后抑郁患者的EPDS、HAMD-17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结束时相比,治疗结束后12周,HAMD-17评分升高,治疗结束后18周,EPDS及HAMD-17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6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10例患者有轻度不良反应、可自行缓解。结论rTMS可改善轻度产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可能在治疗结束后18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刺激 产后抑郁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下载PDF
揿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杨博 宋薇薇 +2 位作者 张细庆 李夏珍 吁巧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397-402,共6页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高频rTM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揿针疗法进行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价量表(FOIS)评分与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波幅、吞咽时程的变化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无失访,对照组失访8例。最终观察组64例,对照组56例纳入疗效统计。(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19%(59/64),对照组为76.79%(43/5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FOIS评分、SSA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OIS评分、SSA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吞咽波幅、吞咽时程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吞咽波幅、吞咽时程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2组患者的TP、ALB、Hb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TP、ALB、Hb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能明显缩短患者的吞咽时程,增大吞咽波幅,从而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疗法 重复经颅刺激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效果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机器人手套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陈钊德 杜灿荣 +2 位作者 邬映超 韦小翠 龙耀翔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5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机器人手套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机器人手套组...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机器人手套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机器人手套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机器人手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机器人手套治疗,联合组在机器人手套组基础上增加低频rTMS治疗,三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三组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联合组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上肢Fugl-Meyer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机器人手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康复机器人手套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可提升其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 重复经颅刺激 康复机器人手套 上肢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15
作者 库尔班乃木·卡合曼 阿依古再丽·阿卜力米提 +1 位作者 冯瑶瑶 严会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5期094-097,共4页
分析在脑卒中后失语症病人中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以及语言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随机取60例我院2023年2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病人,均存在失语症,按抽签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重复经颅磁刺激和语言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分析在脑卒中后失语症病人中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以及语言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随机取60例我院2023年2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病人,均存在失语症,按抽签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重复经颅磁刺激和语言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分析两组的失语症病情程度、语言功能、满意度、治疗有效性、不良心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语言功能优于对照组,满意度和治疗有效性比对照组高,患病后的生活质量和不良心态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和语言康复训练联合使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如期优化脑卒中病人的语言功能,还能够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保证和谐的医患关系,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刺激 有效性 语言康复训练 脑卒中 语言功能障碍
下载PDF
Jeffries模拟教学法在精神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教学中的应用
16
作者 曾玲芸 张春艳 +5 位作者 刘倩 黄薇 杨微 杜海 陈冠婕 李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5年第3期90-95,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Jeffries模拟教学理论的情境模拟教学(situation simulation teaching,SST)对精神科住院医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herapy,rTMS)教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2年9月接受... 目的探讨基于Jeffries模拟教学理论的情境模拟教学(situation simulation teaching,SST)对精神科住院医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herapy,rTMS)教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2年9月接受深圳市康宁医院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0名2020级和2021级住院医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名。试验组采用Jeffries模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授课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课程结束后,采用中文版Jeffries模拟教学设计量表(simulation design scale,SDS)比较2组住院医师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案例设计、反思及引导环节要素的细化评价。结果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SDS总分[100(80.75,100)分vs.80.50(78.00,8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在SDS 5个维度评分:目标与信息维度、支持维度、解决问题维度、引导性反馈维度、仿真性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effries模拟教学法适用于精神科住院医师的重复rTMS的规范化培训,具有更明确的教学目标、能获得更好的支持及引导反馈,具有更好的仿真性,能有效帮助提升住院医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effries模拟教学理论 情境模拟教学 精神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重复经颅刺激治疗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间歇性复合刺激(iTBS)对老年抑郁障碍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琳 凌云 +3 位作者 王丽 刘石密 陈江瑜 张平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间歇性复合刺激(iTBS)对老年抑郁与认知改善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抑郁障碍患者50人,随机分为10 Hz高频rTMS组和iTBS组,在使用舍曲林100 mg/日治疗后分别接受10 Hz高频r TMS和iTBS治疗,脱...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间歇性复合刺激(iTBS)对老年抑郁与认知改善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抑郁障碍患者50人,随机分为10 Hz高频rTMS组和iTBS组,在使用舍曲林100 mg/日治疗后分别接受10 Hz高频r TMS和iTBS治疗,脱落10例,最终两组各20例,分别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分别实施高频rTMS和i TBS治疗,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10次后,两种治疗方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 0.05),而治疗20次后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种治疗自身前后对比,治疗10次、治疗20次后,HAMD值均低于入院时,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20次对抑郁症状的缓解较治疗10次的明显。两组治疗前TMT1、TMT2、MoCA及VFT基线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20次后,TMT1、TMT2、MoCA及VFT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自身组内治疗前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经颅磁刺激的两种模式联合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均有效,在治疗20次后10Hz高频组HAMD分值减少较iTBS组明显,10Hz组对抑郁症状的缓解优于iTBs组,两种治疗对认知均有改善作用,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刺激 老年抑郁障碍 舍曲林 认知障碍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梅杰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18
作者 雷四英 彭铎 《医药前沿》 2025年第5期15-18,共4页
目的评估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梅杰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于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梅杰综合征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型肉毒毒素组(BTX组)和低频rTMS联合A型肉毒毒素... 目的评估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梅杰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于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梅杰综合征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型肉毒毒素组(BTX组)和低频rTMS联合A型肉毒毒素组(rTMS+BTX组),各25例。BTX组给予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rTMS+BTX组在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同时给予低频rTMS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通过Jankovic评定量表(JRS)和眼睑痉挛残疾指数(BSDI)综合评估疗效。结果rTMS+BTX组起效时间短于BT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4、12周JRS、BSD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第4周时rTMS+BTX组BSDI评分低于BTX组(P<0.05)。结论低频rTMS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梅杰综合征起效快,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杰综合征 肉毒毒素 重复经颅刺激 低频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配合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师昉 黄富表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3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配合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确诊的8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联合组和肌电组,每组42例,两组均实施... 目的探讨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配合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确诊的8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联合组和肌电组,每组42例,两组均实施常规脑卒中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肌电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rTMS治疗(健侧1 Hz,患侧10 Hz刺激)。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比较两组脑卒中患者肌电值、上肢运动功能(FMA-U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期、腕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AROM)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2个月后,联合组脑卒中患者的肌电值高于肌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2个月后,联合组脑卒中患者的FMA-UE、MBI评分高于肌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2个月后,联合组关于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期均高于肌电组,AROM高于肌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rTMS,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腕关节活动度,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经颅刺激 脑卒中 手功能障碍 效果
下载PDF
度洛西汀、普瑞巴林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
20
作者 郑海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01-004,共4页
观察度洛西汀、普瑞巴林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Chronic Tension-Type Headache,CTTH)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64例CTTH患者作为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 观察度洛西汀、普瑞巴林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Chronic Tension-Type Headache,CTTH)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64例CTTH患者作为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普瑞巴林+度洛西汀,n=32)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高频rTMS,n=32),对比研究对象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8%)显著比对照组(71.9%)高(P<0.05),经1周、4周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显著比对照组(34.4%)低(P<0.05)。结论 度洛西汀、普瑞巴林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疗效明确,可缓解疼痛、降低负面情绪,治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紧张型头痛 重复经颅刺激 不良反应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