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7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并发症的单绒毛膜性多胎妊娠减胎方式应用进展
1
作者 蒲赫阳 张卫社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0-633,共4页
多胎妊娠的发生率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及促排卵药物的广泛应用逐年提高。该类妊娠不仅容易发生普通多胎妊娠并发症,还可发生单绒毛膜性多胎的特殊并发症。目前临床中用于治疗单绒毛膜性多胎并发症的方法之一就是减胎术,手术预后与手术适应... 多胎妊娠的发生率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及促排卵药物的广泛应用逐年提高。该类妊娠不仅容易发生普通多胎妊娠并发症,还可发生单绒毛膜性多胎的特殊并发症。目前临床中用于治疗单绒毛膜性多胎并发症的方法之一就是减胎术,手术预后与手术适应证、胎儿因素、减胎时机及术中情况有关。最常用的减胎术式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双极电凝及胎儿镜下激光手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射频消融可以完成其他减胎手术所不能完成的操作。其中射频消融胎膜早破发生率及早产率较双极电凝及胎儿镜下激光手术低;但可能因其对脐带的凝固作用较双极电凝及胎儿镜下激光手术弱,造成孪生胎儿存活率低。无创减胎方式的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性 多胎妊娠 减胎
下载PDF
绒毛膜性对无并发症双胎妊娠孕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
作者 蔡琪 吴淑道 +1 位作者 项金莲 任芸芸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8-724,共7页
目的探讨无并发症双绒毛膜(dichorionic,DC)和单绒毛膜(monochorionic,MC)双胎妊娠孕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从而更好地进行产前监护。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无并发症双胎妊娠孕妇64例(41例DC和23例MC),另选... 目的探讨无并发症双绒毛膜(dichorionic,DC)和单绒毛膜(monochorionic,MC)双胎妊娠孕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从而更好地进行产前监护。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无并发症双胎妊娠孕妇64例(41例DC和23例MC),另选取同期无并发症单胎妊娠孕妇144例作为对照组。孕妇于孕中期(20~28周)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单胎妊娠孕妇作为对照,对DC和MC双胎妊娠孕妇进行左室收缩、左室舒张、血流动力学和心脏结构参数的研究。结果在孕20~28周,与单胎妊娠比较,双胎妊娠孕妇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左心室质量、每搏输出功显著增加,总血管阻力显著降低,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DC和MC双胎妊娠孕妇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布相似。与DC相比,MC双胎妊娠孕妇的心输出量显著增加(5.76 L/min vs.5.36 L/min,P=0.031),总血管阻力显著降低(1270 vs.1407,P=0.037)。结论与单胎妊娠相比,双胎妊娠孕妇血流动力学发生显著变化,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足够的子宫胎盘循环。DC和MC双胎妊娠孕妇的心血管适应模式相似,但MC双胎妊娠孕妇的心输出量更高,总血管阻力更低。对双胎妊娠尤其是MC双胎孕妇心脏功能的监护对于孕妇的安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绒毛膜性 孕妇血流动力学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双胎妊娠不同绒毛膜性母儿妊娠结局差异
3
作者 程文娜 余功志 +1 位作者 曾思羽 周燕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1-75,共5页
目的 分析双胎妊娠不同绒毛膜性母儿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57例双胎孕妇,根据不同绒毛膜性将其分为双绒毛膜组与单绒毛膜组,回顾分析这些孕妇一般情况、分娩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病率... 目的 分析双胎妊娠不同绒毛膜性母儿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57例双胎孕妇,根据不同绒毛膜性将其分为双绒毛膜组与单绒毛膜组,回顾分析这些孕妇一般情况、分娩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病率,比较不同绒毛膜性母儿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单绒毛膜组孕妇早产发生率高于双绒毛膜组(58.4%vs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绒毛膜组与双绒毛膜组之间产后出血(3.9%vs8.9%)、剖宫产率(88.3%vs 9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绒毛膜组新生儿低体重(72.1%vs 47.5%)、新生儿肺炎(36.4%vs 20.0%)、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3.8%vs 22.8%)、新生儿呼吸衰竭(15.6%vs 7.5%)发生率高于双绒毛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4%vs 5.8%)、缺血缺氧性心肌损害(17.5%vs 11.7%)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单绒毛膜组孕妇早产率、新生儿低体重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呼吸衰竭发生率更高,临床应更加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绒毛膜性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双胎妊娠绒毛膜性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任静 张海燕 +1 位作者 陈慧 满冬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38-341,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绒毛膜性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424例双胎妊娠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绒毛膜性分为单绒毛膜双胎组(MC组,92例)和双绒毛膜双胎组(DC组,332例),分析比较其... 目的 探讨不同绒毛膜性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424例双胎妊娠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绒毛膜性分为单绒毛膜双胎组(MC组,92例)和双绒毛膜双胎组(DC组,332例),分析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 MC组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及胚胎移植-体外受精(IVF-ET)的比例均低于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LBW)和入住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的比例高于DC组,胎膜早破(PROM)和小于胎龄儿(SGA)的比例低于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变量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C组早产、LBW和入住NICU的发生风险高于DC组[OR(95%CI):7.0(3.2-15.4);1.5(1.0-2.1);1.9(1.1-3.3),P<0.05],而PROM的发生风险低于DC组[OR(95%CI):0.3(0.1-0.7),P<0.05],其余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与绒毛膜性无关(P>0.05)。结论 双胎妊娠结局与绒毛膜性密切相关,单绒毛膜双胎增加了早产和新生儿并发症的风险性,因此,应加强单绒毛膜双胎的孕期管理,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绒毛膜性 绒毛双胎 妊娠结局
下载PDF
2 872对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子代不良结局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张璐 杨惠娟 刘凯波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年第3期228-23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子代不良结局发生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中登记的2872例双胎妊娠孕妇及其子代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进行了早孕期绒毛膜性超声确认,并有明确妊娠结... 目的探讨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子代不良结局发生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中登记的2872例双胎妊娠孕妇及其子代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进行了早孕期绒毛膜性超声确认,并有明确妊娠结局。根据超声提示的双胎绒毛膜性将孕妇分为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组(单绒组,n=642)和双绒毛膜双胎妊娠组(双绒组,n=2230)。比较单绒组和双绒组子代不良结局(<28周流产、围产期死亡、双胎均死亡和出生缺陷等)的差异,对影响单绒组和双绒组子代不良结局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绒组和双绒组子代发生<28周流产率(分别为15.0%、9.0%,OR=1.85,95%CI:1.50~2.27)、围产期死亡率(分别为1.0%、0.4%,OR=3.22,95%CI:1.45~7.12)和双胎均死亡率(分别为12.0%、4.6%,OR=2.71,95%CI:1.91~3.83)的风险高于双绒组子代;子代不同孕周死亡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孕14~27周、孕14周前、孕28~33周和孕≥34周,单绒组子代死亡风险均高于双绒组。单绒组子代出生缺陷发生风险高于双绒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比6.7%,OR=1.04,95%CI:0.80~1.35)。结论单绒双胎妊娠在子代流产、围产期死亡和双胎均死亡的风险均高于双绒双胎妊娠,早孕期开始超声筛查确定绒毛膜性、中孕期加强定期检查和胎儿畸形筛查、晚孕期持续加强对每一个胎儿的关注并适时终止妊娠,对于改善双胎子代结局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 绒毛膜性 流产 围产期死亡 出生缺陷
下载PDF
双胎绒毛膜性、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不一致程度与新生儿结局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姝 余慕雪 +2 位作者 冯嘉丽 李晓瑜 张婉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0-1037,共8页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和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CDA)不同绒毛膜性、出生胎龄和出生体质量不一致程度与活产双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MCDA和...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和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CDA)不同绒毛膜性、出生胎龄和出生体质量不一致程度与活产双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MCDA和DCDA活产双胎新生儿临床资料,共纳入1504例。MCDA组和DCDA组分别为386例和1118例。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Fish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新生儿结局;logistic回归分析绒毛膜性、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不一致程度和性别对双胎新生儿结局的影响。出生体质量不一致程度≥25%双胎新生儿168例,MCDA组和DCDA组分别为96例和72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绒毛膜性、出生胎龄、双胎出生体质量低或高(小胎儿或大胎儿)和性别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在1504例活产双胎新生儿中MCDA组出生胎龄低于DCDA组(P=0.000)、MCDA组出生体质量不一致程度高于DCDA组(P=0.001);MCDA组出生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和败血症的发生率高于DCDA组(P=0.000,P=0.000,P=0.000,P=0.000);出生胎龄低分别是双胎新生儿出生窒息、RDS、BPD、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Ⅱ期、急性肾损伤(AKI)、视网膜病变(ROP)发生以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P=0.000,P=0.000,P=0.000,P=0.011,P=0.000,P=0.000,P=0.000),出生体质量不一致程度高分别是双胎新生儿出生窒息、RDS、BPD、败血症和R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5,P=0.000,P=0.000,P=0.004,P=0.017);绒毛膜性不是双胎新生儿各种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在168例出生体质量不一致程度≥25%双胎新生儿中,出生胎龄低分别是其出生窒息、RDS、BPD、败血症和R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双胎的小胎儿分别是出生窒息和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P=0.001);绒毛膜性不是新生儿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绒毛膜性不是双胎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生胎龄低和出生体质量不一致程度高是双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生体质量不一致程度≥25%双胎的小胎儿新生儿结局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 绒毛膜性 出生胎龄 出生体质量不一致 新生儿结局
下载PDF
双胎绒毛膜性与子痫前期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金光 乔宠 刘彩霞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目的:明确绒毛膜性是否为双胎妊娠子痫前期(PE)的发病风险。方法:应用preeclampsia、eclampsia、hypertensive disorders、perinatal outcome、maternal pregnancy outcomes、chorionic、dichorionic、monochorionic等关键词检索Pub Med... 目的:明确绒毛膜性是否为双胎妊娠子痫前期(PE)的发病风险。方法:应用preeclampsia、eclampsia、hypertensive disorders、perinatal outcome、maternal pregnancy outcomes、chorionic、dichorionic、monochorionic等关键词检索Pub Med和Web of science等外文检索库,并通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子痫、绒毛膜性、单绒毛膜性、双绒毛膜性等检索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检索库,检索截至2015年11月20日。按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相关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 Man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共10507例双胎妊娠,PE患者1371例,发病率13.05%。单绒毛患者2647例,其中PE患者329例,发病率12.43%;双绒毛患者7860例,其中PE患者1042例,发病率13.26%。Meta结果显示,欧洲组:OR=0.87,95%CI为0.60~1.28,P=0.02;亚洲组:OR=1.40,95%CI=0.82~2.38,P=0.47;北美洲组:OR=1.14,95%CI为0.75~1.75,P=0.004;3个亚组合并:OR=1.04,95%CI为0.80~1.36,P=0.0002。结论:欧洲组单绒毛膜性为双胎妊娠PE高危因素,北美洲组双绒毛膜性为双胎妊娠PE高危因素,亚洲组绒毛膜性不是双胎妊娠PE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性 绒毛膜性 绒毛膜性 子痫前期 META分析
下载PDF
不同绒毛膜性的双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特征及结局比较
8
作者 赵玉洁 张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66-1970,共5页
目的探索单绒双胎及双绒双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IUGR)患者的一般特征、母胎结局的异同点,并针对双绒双胎sIUGR患者不同分型进行组间比较,以期为临床诊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收集住院分娩的符合双胎选择性生长受限诊断的... 目的探索单绒双胎及双绒双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IUGR)患者的一般特征、母胎结局的异同点,并针对双绒双胎sIUGR患者不同分型进行组间比较,以期为临床诊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收集住院分娩的符合双胎选择性生长受限诊断的双胎妊娠患者共89例并采集其临床资料信息,通过t检验或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绒双胎孕妇多行辅助生殖技术,单绒双胎孕妇以自然受孕为主;母体结局方面:双绒双胎分娩孕周显著晚于单绒双胎,且双绒双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也高于单绒双胎;胎儿结局方面:双绒双胎孕妇分娩的正常胎儿的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8分占比、体质量、Ⅰ型sIUGR占比显著高于单绒双胎。此外,单绒双胎的脐带帆状附着及小份额胎盘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双绒双胎。双绒双胎不同sIUGR分型比较中表明Ⅱ/Ⅲ型sIUGR分型的孕妇中有1例发生宫内死亡,而Ⅰ型中并未发生。Ⅰ型sIUGR分型的孕妇分娩的两个新生儿的Apgar评分≥8分比例及小胎儿体质量显著高于Ⅱ/Ⅲ型。结论sIUGR中双绒双胎的母胎预后明显优于单绒双胎,在临床管理中应给予单绒双胎更多的关注。双绒双胎中Ⅱ/Ⅲ型的妊娠结局更复杂,应密切监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胎儿生长受限 绒毛膜性 sIUGR 单绒双胎 双绒双胎
下载PDF
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双胎绒毛膜性、血清KLF-8水平及新生儿结局
9
作者 梁依依 王小蔓 黎小芳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5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研究双胎绒毛膜性及血清双向转录因子-8(KLF-8)水平与早发型子痫前期和新生儿结局。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12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子痫前期组,同期112例产前检查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双胎... 目的:研究双胎绒毛膜性及血清双向转录因子-8(KLF-8)水平与早发型子痫前期和新生儿结局。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12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子痫前期组,同期112例产前检查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双胎绒毛膜性发生率以及血清KLF-8水平,子痫前期组不同新生儿结局患者临床特征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子痫前期组双胎绒毛膜性发生率12.5%高于对照组1.8%,血清KLF-8(15.63±2.14 pg/ml)低于对照组(36.63±2.04 pg/ml);子痫前期患者中新生儿结局不良组孕周和血清KLF-8水平均低于结局正常组,胎盘早剥、存在子痫病史以及双胎绒毛膜性发生率均高于结局正常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双胎绒毛膜性、血清KLF-8降低、孕周小、胎盘早剥、子痫病史均是引起新生儿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双胎绒毛膜性及血清KLF-8水平可能与早发型子痫前期和不良新生儿结局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型子痫 双胎绒毛膜性 双向转录因子-8 不良新生儿结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双胎绒毛膜性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的研究
10
作者 金雪頔 王志梅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2期2705-2710,共6页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的发展以及促排卵药物的应用,双胎妊娠显著增多。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之一。过去研究中,对于子痫前期危险因素及造成母婴结局多限于单胎妊娠,而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的发展以及促排卵药物的应用,双胎妊娠显著增多。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之一。过去研究中,对于子痫前期危险因素及造成母婴结局多限于单胎妊娠,而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的危险因素,母婴结局以及如何有效的预防子痫前期发病尚不明确。本文基于绒毛膜性不同的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母婴结局及临床管理要点的国内外进展进行综述,以加强双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的临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绒毛膜性 妊娠期高血压 子痫前期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围产结局7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原婷 王艳艳 +4 位作者 田雪叶 王玮 张婷 李雪兰 韩蓁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围产结局,为临床诊疗工作和后续科学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明确重点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病例共717例,其中单绒毛膜双胎206例(单绒毛膜... 目的:探讨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围产结局,为临床诊疗工作和后续科学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明确重点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病例共717例,其中单绒毛膜双胎206例(单绒毛膜组),双绒毛膜双胎511例(双绒毛膜组)。对两组的基本情况、母体结局和围产儿结局进行比较,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绒毛膜性对双胎不良围产结局影响的多因素分析。结果:①提供不同绒毛膜性双胎终止妊娠孕周和出生体质量的分布情况图,单绒毛膜组中在孕28~36+6周终止妊娠的占67.96%,双绒毛膜组中占58.51%。单绒毛膜组中大儿体质量集中在2000~3000 g占72.78%,小儿体质量集中在1500~2500 g占65.68%;双绒毛膜组中分别占70.27%和64.66%。②不同绒毛膜性双胎的母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绒毛膜组比较,单绒毛膜组自发性早产率较高、入院孕周、终止妊娠孕周均较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单绒毛膜性是发生双胎之一死亡(OR 2.82,95%CI 1.41~5.64)、体质量不一致性≥25%(OR 2.00,95%CI 1.19~3.37)以及极低或超低体质量儿(OR 2.40,95%CI 1.26~4.59)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相比于母体结局,绒毛膜性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更大,单绒毛膜性是双胎不良围产儿结局的危险因素,临床管理中应重视对绒毛膜性的判定以及对单绒毛膜双胎围产期的监测,以尽可能改善单绒毛膜双胎的围产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 绒毛膜性 围产结局
下载PDF
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原婷 张婷 +5 位作者 王艳艳 王玮 李春芳 李雪兰 苟文丽 韩蓁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17-921,共5页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MC)双胎和双绒毛膜(D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的异同点,为临床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双胎妊娠453例。MC双胎121例,合并...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MC)双胎和双绒毛膜(D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的异同点,为临床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双胎妊娠453例。MC双胎121例,合并与不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者分别为66例和55例;DC双胎332例,合并与不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者分别为145例和187例。分别对MC和D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筛选。结果:1MC双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更高(54.55%vs 43.67%,P=0.040)。2早产(OR=22.08,P=0.000;OR=9.09,P=0.000)和体质量不一致性≥20%(OR=5.15,P=0.006;OR=3.27,P=0.001)是MC和D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共同危险因素。脐血流异常(OR=6.68,P=0.004)和初产(OR=0.28,P=0.018)分别是M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母体产科合并症(OR=2.15,P=0.006)和剖宫产分娩(OR=0.45,P=0.020)分别是D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论:MC双胎新生儿结局更差。不同绒毛膜性的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存在共性和差异性。通过对危险因素进行密切监测或者及时干预,有可能改善双胎妊娠的围生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性 双胎妊娠 新生儿不良结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小妮 李春芳 白桂芹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1895-1897,共3页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孕妇妊娠期内发生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探讨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处理对策,以期提升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孕妇母儿健康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建档行孕期保健且符合纳入条件的双胎妊娠孕妇80...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孕妇妊娠期内发生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探讨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处理对策,以期提升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孕妇母儿健康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建档行孕期保健且符合纳入条件的双胎妊娠孕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绒毛膜性将其分为单绒毛膜性组(31例)和双绒毛膜性组(49例)。两组孕妇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实施孕期保健及护理,均在我院分娩。收集两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情况及围生儿预后情况,并行组间比较。结果(1)单绒毛膜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率显著高于双绒毛膜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绒毛组孕妇分娩不良妊娠解决率高于双绒毛膜组孕妇(P<0.05);(3)单绒毛膜组新生儿妊娠不良结局率及死亡率高于双绒毛膜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妊娠单绒毛膜孕妇妊娠期并发症率、分娩是不良结局率及围生儿不良结局率均明显高于双绒毛膜母儿,临床应及早明确双胎妊娠的绒毛膜状况,对于单绒毛膜性孕妇予以重点关注,及早采取措施终止妊娠,提升母儿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绒毛膜性 绒毛膜性 妊娠期并发症
下载PDF
单绒毛膜性双胎脐带附着位置与双胎输血综合征、双胎生长不一致及胎儿结构畸形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纪颖 范丽丝 贺晓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性双胎脐带附着位置与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双胎生长不一致及胎儿结构畸形的相关性。方法:自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行中晚孕超声检查单绒毛膜性胎儿共58例,每例胎儿均多切面扫查脐带附着位置,回顾性分析脐带附着位...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性双胎脐带附着位置与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双胎生长不一致及胎儿结构畸形的相关性。方法:自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行中晚孕超声检查单绒毛膜性胎儿共58例,每例胎儿均多切面扫查脐带附着位置,回顾性分析脐带附着位置异常双胎中TTTS、胎儿生长不一致及胎儿结构畸形的发生率。结果:58例单绒毛膜性双胎中双胎之一脐带为边缘性或帆状附着胎盘者共9例,均出现不同程度TTTS。双胎之一脐带附着位置近胎盘边缘13例,其中8例出现胎儿生长不一致,另5例胎儿生长发育参数无明显差异。胎儿严重结构异常4例,轻度结构异常10例,结构异常胎儿中仅1例胎儿脐带边缘附着。结论:单绒毛膜性双胎之一脐带附着位置为边缘性或帆状附着与TTTS有明确相关性;脐带附着近胎盘边缘与胎儿生长不一致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决定性因素;脐带附着位置异常与胎儿畸形无明确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性双胎 脐带附着位置 双胎输血综合症 生长不一致 胎儿结构畸形
下载PDF
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晶 陈奕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1181-1184,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孕期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进而明确双胎的绒毛膜性诊断、产前管理及双胎特有并发症的处理规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4年的双胎病例435例,根据绒毛膜性分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onochrionic diamnioti...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孕期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进而明确双胎的绒毛膜性诊断、产前管理及双胎特有并发症的处理规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4年的双胎病例435例,根据绒毛膜性分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onochrionic diamniotic twin,MCDA)和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ichorionic diamniotic twin,DCDA)2组,对其孕期并发症、畸形发病率、分娩孕周和新生儿体重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MCDA组的自然受孕率和胎儿畸形率(84.38%、7.03%)明显高于DCDA组(38.76%、3.91%,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DA组分娩孕周明显小于DCDA组(33.17±5.25 vs.35.39±3.32,P<0.001),其急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DCDA组[36.19%(38/105)vs.19.86%(56/28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CDA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小于DCDA组,新生儿的轻度、重度窒息率,流产率,胎死宫内发生率均高于DCDA组。生后死亡及死产率发生例数较少,暂无可比性。MCDA组特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CDA组。结论双胎妊娠的绒毛膜性判断对于双胎的产前管理及预后可起到关键作用,双胎特殊并发症由于发病机制的不完全明确,其管理及治疗还需要不断总结并个性化指导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管理 双胎绒毛膜性 复杂双胎
原文传递
单绒毛膜性双胎并发选择性生长受限的热点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卫星 孙路明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5期4-6,共3页
单绒毛膜性双胎的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比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更高。这主要与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选择性生长受限(selective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sI UGR)以及双胎反向动脉灌注(t... 单绒毛膜性双胎的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比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更高。这主要与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选择性生长受限(selective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sI UGR)以及双胎反向动脉灌注(twin reverse arterial perfusion,TRAP)等特殊并发症相关[1,2]。其中s IUGR在单绒双胎中的发生率约为10%-1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性双胎 围产儿发病率 INTRAUTERINE perfusion 多普勒血流 transfusion 动脉灌注 脐动脉 舒张末期血流 临床结局
下载PDF
产前超声诊断双胎绒毛膜性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薛敏 曲侠 +4 位作者 胡海云 张雁 张晶莉 张习武 王宏婵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双胎绒毛膜性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72例经产后病理证实的双胎绒毛膜性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在172例双胎中,其超声图像特点为:首诊孕周≤7孕周均可通过孕囊记数的方法诊断绒毛膜性,诊断符合率...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双胎绒毛膜性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72例经产后病理证实的双胎绒毛膜性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在172例双胎中,其超声图像特点为:首诊孕周≤7孕周均可通过孕囊记数的方法诊断绒毛膜性,诊断符合率为100%,但很难确定羊膜囊性。首诊孕周为8~10孕周可通过记数来判断绒毛膜性和羊膜性,其诊断符合率为100%。首诊孕周为11~14孕周、14~28孕周及>28孕周可通过胎盘的记数、双胎峰征(A)字征、T字征及分隔膜的有无和厚度来判断绒毛膜性,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83.8%、51.9%(P分别>0.05、>0.05、<0.05)。结论:8~10孕周和11~14孕周是超声诊断双胎绒毛膜性的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双胎 绒毛膜性
下载PDF
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的早产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慧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8期9-11,21,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的早产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12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早产的时间分为A组(n=56例)与B组(n=64例),对比A组与B组早产率、双胎孕妇早产原因以及妊... 目的分析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的早产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12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早产的时间分为A组(n=56例)与B组(n=64例),对比A组与B组早产率、双胎孕妇早产原因以及妊娠结局。结果A组与B组相比单绒、双绒的早产率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胎膜早破、单绒、宫内感染、宫颈功能不全、早产临产、急性脂肪肝、子痫前期、ICP、肝功能损害、前置胎盘、TTTS、SIUGR以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均较低,A组妊娠结局也较B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绒毛膜性、年龄、产前肥胖、受孕方式以及是否伴有并发症等均可作为双胎妊娠早产的常见影响因素,需要引起临床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早产 影响因素 绒毛膜性
下载PDF
不同绒毛膜性自然受孕双胎围产结局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飞凤 陈铃 +6 位作者 邓琳 徐博凌 陈振斌 罗金英 周进福 林丽华 颜建英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4-428,共5页
目的:回顾分析自然受孕双胎妊娠相关资料,探讨不同绒毛膜性双胎的围产结局。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检和分娩(28周以上)的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孕妇,其中单绒毛膜双胎(MCT组)321例,根据年龄、... 目的:回顾分析自然受孕双胎妊娠相关资料,探讨不同绒毛膜性双胎的围产结局。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检和分娩(28周以上)的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孕妇,其中单绒毛膜双胎(MCT组)321例,根据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1∶1对照原则,选取同期双绒毛膜双胎(DCT组)321例,分析两组围产结局的差异。结果:642例双胎孕妇的平均年龄为(29.03±4.53)岁,孕前BMI为(20.73±2.51)kg/m^2,分娩孕周平均为(35.58±2.21)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2148.89±221.4)g。母、儿围产结局发生前五位的分别为:早产、贫血、胎膜早破、GDM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畸形、双胎出生体重不一致、小于胎龄儿和新生儿窒息。其中早产的发生率最高,为55.61%。MCT组的早产、<34周早产、脐带帆状附着、双胎出生体重不一致的发生率高于DCT组,但新生儿畸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D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贫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一胎羊水过多、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窒息、小于胎龄儿、围产儿死亡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绒毛膜性双胎增加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根据双胎绒毛膜性做好详细的孕期保健,对提高母儿围产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自然受孕 绒毛膜性 围产结局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孕早期诊断双胎绒毛膜性的价值
20
作者 冯靖 蒋荷娟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3期70-71,72,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孕早期双胎绒毛膜性的超声诊断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双胎妊娠早孕期、中孕早期、中孕晚期、晚孕期的绒毛膜性的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超声影像学特点,并与产后病理证实的绒毛膜性诊断对照。结果早孕...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孕早期双胎绒毛膜性的超声诊断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双胎妊娠早孕期、中孕早期、中孕晚期、晚孕期的绒毛膜性的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超声影像学特点,并与产后病理证实的绒毛膜性诊断对照。结果早孕期、中孕早期、中孕晚期及晚孕期双胎绒毛膜性的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吻合率分别为100%、96%、78%、4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产前诊断双胎绒毛膜性的重要方法,可为胎儿预后判断及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早孕期及中孕早期是超声诊断双胎绒毛膜性的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早期双胎绒毛膜性 超声诊断 产后绒毛膜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