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大学结构植物学研究七十年回顾
1
作者 刘文哲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结构植物学科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主要研究植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在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和不同生境条件下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发生、发育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结构规律为生产实践服务。西北大学结构植物学科起始于1953年,由已故植... 结构植物学科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主要研究植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在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和不同生境条件下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发生、发育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结构规律为生产实践服务。西北大学结构植物学科起始于1953年,由已故植物学家胡正海教授建立。初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橡胶植物猫儿尿和生漆植物漆树,系统研究这两种植物体内产生和贮存橡胶和生漆的结构——乳汁管,阐明乳汁管的形态结构、发生发育、各器官的分布规律,及橡胶和生漆的产生、转运和贮存过程等。理论研究上,以我国特有植物独叶草和心叶草独有的原始形态特征为切入点,用比较形态学方法系统研究了它们形态发生,为被子植物的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汁管 结构植物学 比较形态学 植物学 形态发生 超微结构 系统发育 特有植物
下载PDF
长白山区软枣猕猴桃与狗枣猕猴桃的结构植物学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肖智 王艳萍 +3 位作者 王晓伟 刑伟博 何松青 张泉霖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81,共5页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长白山区软枣猕猴桃与狗枣猕猴桃茎、叶、花粉的结构.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与狗枣猕猴桃茎木质部均为环孔材,具单纹孔.叶表皮细胞整齐紧密,气孔为无规则型,狗枣猕猴桃叶主脉的毛状物突起明显.花粉粒具三条...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长白山区软枣猕猴桃与狗枣猕猴桃茎、叶、花粉的结构.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与狗枣猕猴桃茎木质部均为环孔材,具单纹孔.叶表皮细胞整齐紧密,气孔为无规则型,狗枣猕猴桃叶主脉的毛状物突起明显.花粉粒具三条萌发沟,狗枣猕猴桃花粉表面纹饰近光滑,软枣猕猴桃花粉表面纹饰皱波均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狗枣猕猴桃 结构植物学 扫描电子显微镜 长白山区
下载PDF
辽东桤木的结构植物学特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朱俊义 秦佳梅 +1 位作者 刘杨 陆静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37,共3页
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系统地研究了辽东桤木根、茎、叶结构,探讨了作为北方优良造林树种的辽东桤木速生、抗寒、耐旱的结构植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辽东桤木当年形成的实生苗根部、茎顶端部次生生长旺盛,次生结构完整,明显表现出抗寒性特征... 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系统地研究了辽东桤木根、茎、叶结构,探讨了作为北方优良造林树种的辽东桤木速生、抗寒、耐旱的结构植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辽东桤木当年形成的实生苗根部、茎顶端部次生生长旺盛,次生结构完整,明显表现出抗寒性特征;叶片主脉明显,机械组织发达,角质膜较厚,叶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明显,表现出光合能力强,耐旱性强的特性;辽东桤木根、茎次生木质部均为散孔材,根部具有发达的枝丛状类型根瘤,这些特性为其速生生长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桤木 结构植物学 特性
下载PDF
药用植物伊犁郁金香结构植物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国强 庄重 杨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8-20,共3页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伊犁郁金香的营养器官进行观察。其结构特点是,根为三原型,内皮层有凯氏带。花葶维管束散生于薄壁细胞中。叶肉无栅栏和海绵组织之分,细胞不规则,排列紧,叶绿体多,为等面叶,气孔下陷。根和花葶的导管口径较大...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伊犁郁金香的营养器官进行观察。其结构特点是,根为三原型,内皮层有凯氏带。花葶维管束散生于薄壁细胞中。叶肉无栅栏和海绵组织之分,细胞不规则,排列紧,叶绿体多,为等面叶,气孔下陷。根和花葶的导管口径较大。花葶和叶的表皮细胞均具较厚的外壁和角质层。鳞茎的鳞片叶肉有大量的薄壁细胞,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导管多为螺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伊犁郁金香 结构植物学
下载PDF
结构植物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向的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899-906,共8页
结构植物学是植物科学的 1个分支学科。根据近 1 0年来国内外植物科学会议及主要学术期刊的论文分析 :第 1 4、1 5、1 6届国际植物学会议宣读和版报的论文中 ,结构植物学的论文数约占总论文数的 1 0 %左右 ,中国植物学会第 55、60、65... 结构植物学是植物科学的 1个分支学科。根据近 1 0年来国内外植物科学会议及主要学术期刊的论文分析 :第 1 4、1 5、1 6届国际植物学会议宣读和版报的论文中 ,结构植物学的论文数约占总论文数的 1 0 %左右 ,中国植物学会第 55、60、65周年年会的论文集中 ,结构植物学的论文数占总论文数的 1 5%~ 2 1 %。 1 989~ 1 998年的《植物学报》、《American Journal ofBotany》刊登论文中 ,结构植物学的论文分别占 9%、1 6.5%。其研究内容涉及结构植物学的各领域 ,其中 ,描述性的研究逐步减少 ,而与植物的发育 ,系统与进化 ,生理生态结合的内容增多 ,并在研究方法上有新发展。我国植物种质资源丰富 ,存在许多需要研究的植物学理论和生产实践问题 ,同时 ,从事结构植物学教学和科研人员众多 ,为今后结构植物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 ,我国结构植物学今后在研究内容上应积极与植物发育 ,系统进化、生理生态等分支学科结合 ,协同攻关 ,在理论上有所创新 ,并联系生产实际与相关学科协作努力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在研究方法上应在常规技术基础上 ,积极探索 ,采用新技术 ,提高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植物学 发展趋向 研究状况
下载PDF
药用植物串珠老鹳草营养器官结构植物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庄重 李国强 +1 位作者 张昌 古丽努尔.阿不都茹苏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76-78,共3页
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串珠老鹳草的营养器官进行观察,其结构特点为根、茎木质部导管口径大,茎的表皮有较厚的外壁和角质层,髓和皮层有大型的薄壁细胞;叶的上表皮为大型薄壁细胞并向外隆起呈乳突状;栅栏组织发达,细胞两层,为... 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串珠老鹳草的营养器官进行观察,其结构特点为根、茎木质部导管口径大,茎的表皮有较厚的外壁和角质层,髓和皮层有大型的薄壁细胞;叶的上表皮为大型薄壁细胞并向外隆起呈乳突状;栅栏组织发达,细胞两层,为两面叶;茎、叶表皮均有腺毛和单毛;根状茎外有明显的周皮,内有大量的薄壁细胞,含丰富的淀粉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珠老鹳草 营养器官 结构植物学
下载PDF
从事结构植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50年的回顾 被引量:3
7
作者 胡正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1-868,共8页
目的以亲身经历回顾西北大学结构植物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方法文献综述与科学史方法。结果分起始阶段(1960—1979)、发展阶段(1980—1995)、持续发展阶段(1996至今)3个时期,全面回顾了胡正海(1930—)与西北大学结构植物学的发展历史。结... 目的以亲身经历回顾西北大学结构植物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方法文献综述与科学史方法。结果分起始阶段(1960—1979)、发展阶段(1980—1995)、持续发展阶段(1996至今)3个时期,全面回顾了胡正海(1930—)与西北大学结构植物学的发展历史。结论西北大学结构植物学科是中国西部最早发展起来的此类学科,历经50年努力,已成为西北大学植物学全国重点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在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正海(1930-) 西北大学 结构植物学
下载PDF
从事结构植物学科研工作50年的体会
8
作者 胡正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3-227,共5页
通过结构植物学领域50多年科研工作的实践,在资源植物的分泌结构、异常结构以及药用植物的结构发育与药用成分的关系方面取得系统的、创新性的成果。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实验中,对如何做好科研工作有几点体会:要有稳定的科研方向,系统的科... 通过结构植物学领域50多年科研工作的实践,在资源植物的分泌结构、异常结构以及药用植物的结构发育与药用成分的关系方面取得系统的、创新性的成果。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实验中,对如何做好科研工作有几点体会:要有稳定的科研方向,系统的科研思路,并且要持之以恒;要随学科的发展,引进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提高科研水平;要出成果、出人材,促进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植物学 资源植物 结构发育 次生代谢产物
下载PDF
沈宗根教授结构植物学研究工作回顾与评述
9
作者 姜波 郝建华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8,共8页
以蜜源植物蜜腺研究以及芦荟属植物药用器官叶的结构和蒽醌类物质含量的比较及其相关性的研究回顾了沈宗根教授十多年从事结构植物学研究的主要经历和成果.一、对长江流域几种重要蜜源植物蜜腺的发育和泌蜜途径进行了探讨;二、对国内外... 以蜜源植物蜜腺研究以及芦荟属植物药用器官叶的结构和蒽醌类物质含量的比较及其相关性的研究回顾了沈宗根教授十多年从事结构植物学研究的主要经历和成果.一、对长江流域几种重要蜜源植物蜜腺的发育和泌蜜途径进行了探讨;二、对国内外常见9种药用芦荟的叶结构及药用成分应用比较解剖学、发育学、细胞学、细胞化学和植物化学技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指出了芦荟属植物在叶的形态结构上存在稳定性差异,初步阐明了芦荟叶结构和主要蒽醌类物质含量的关系,研究了主要蒽醌类物质产生、累积和储藏的结构及其发育的关系,首次指出了芦荟素的合成和运输途径.提出了蒽醌类次生代谢物质在芦荟叶内累积的生物学意义和开发利用芦荟属植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植物学 蜜源植物 芦荟属植物 蒽醌 芦荟素
下载PDF
两种大豆属植物的木质部结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波 冯一夫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9,共3页
使用了光学显微镜技术,对半野生大豆与野生大豆(G.soja)进行了木质部的形态研究.观察结构表明:半野生大豆与野生大豆都是典型的散孔材,半野生大豆在结构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要比野生大豆进化.通过不同时期取材连续切片的观察,证明野生大豆... 使用了光学显微镜技术,对半野生大豆与野生大豆(G.soja)进行了木质部的形态研究.观察结构表明:半野生大豆与野生大豆都是典型的散孔材,半野生大豆在结构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要比野生大豆进化.通过不同时期取材连续切片的观察,证明野生大豆木质部管孔链较少,属于单管孔;端壁倾斜程度较大,约50度;射线间隔较远,长度短,分布稀疏.而半野生大豆木质部导管呈管孔链分布;端壁平坦约25度;射线间隔较窄,长度较长,分布紧密.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半野生大豆木质部比野生大豆木质部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属 木质部 形态结构 结构植物学 系统演化 散孔材 单管孔
下载PDF
为学恩师 为人楷模——写于导师胡正海先生执教50年
11
作者 赵桂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胡正海 结构植物学 教育家 教学 科研
下载PDF
Advancement of Structural Botany in the Past Fifty Years in China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克明 胡正海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9期1043-1067,共25页
Structural botany, being derived from plant anatomy,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botany, both in concept and practice. In this paper, a review concerning the evolutionary trends of development from p... Structural botany, being derived from plant anatomy,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botany, both in concept and practice. In this paper, a review concerning the evolutionary trends of development from plant developmental anatomy to plant developmental biology, plant comparative anatomy to plant systematic biology and plant ecological anatomy to plant environmental biology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in China is addressed and their potential development and usefulness in the near future were largely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anatomy structural botany developmental anatomy comparative anatomy ecological anatomy
下载PDF
加强实验室管理 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被引量:2
13
作者 耿莉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4年第3期77-78,共2页
“结构植物学实验室”是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历史较长的实验室之一,承担着本科生有关“植物解剖学”、“植物胚胎学”等课程的实验任务。一方面由于实验量大、实验内容多样,加之长期的积累,仪器设备、药品试剂、实验材料名目繁多。更严... “结构植物学实验室”是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历史较长的实验室之一,承担着本科生有关“植物解剖学”、“植物胚胎学”等课程的实验任务。一方面由于实验量大、实验内容多样,加之长期的积累,仪器设备、药品试剂、实验材料名目繁多。更严重的是,由于过去缺乏统一或固定的管理人员,实验室脏乱、仪器药品没有系统地整理、一些仪器尘锈而不堪使用、一些化学试剂瓶缺盖、瓶盖不合或卷标退色、脱落等。这些现象不但给日常管理和实验的进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且还由于实验室内有毒和强腐蚀性化学试剂及切片刀等器具的存在,有随时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我清醒的认识到,管理好实验室,学生才能学到东西,实验才容易成功,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所以实验室管理是重要且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 管理管理 高等教育 实验教学 培养目标 结构植物学
下载PDF
作者风采--彭晓英
14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彭晓英,女,1975年出生,土家族。2005年获植物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湖南省高校2005届优秀毕业生,现于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系任教,从事资源植物结构植物学及植物生态修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 彭晓英,女,1975年出生,土家族。2005年获植物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湖南省高校2005届优秀毕业生,现于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系任教,从事资源植物结构植物学及植物生态修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承担本科生植物学、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物学和博、硕士研究生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植物学 生物科学技术 作者 湖南农业大学 植物组织培养 教学任务 药用植物学 植物生物学
下载PDF
A New Cyclic Bisdesmoside from Tubers of Bolbostemma paniculatum 被引量:6
15
作者 HaiFengTANG YangHuaYI ShuYuZHANG PengSUN LingLI DaZhengZHO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79-482,共4页
The structure of tubeimoside V (1), a new cyclic bisdesmoside, isolated from tubers of Bolbostemma paniculatum (Tu Bei Mu), wa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2D NMR spectral and chemical methods. Compound 1 has inter-saccha... The structure of tubeimoside V (1), a new cyclic bisdesmoside, isolated from tubers of Bolbostemma paniculatum (Tu Bei Mu), wa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2D NMR spectral and chemical methods. Compound 1 has inter-saccharide chain bridging by a dicrotalic acid to form a unique macrocyclic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lbostemma paniculatum cyclic bisdesmoside triterpenoid saponin tubeimoside V.
下载PDF
Site-Floristic Variability of Foxteil Meadows in Poland
16
作者 Anna Kryszak Jan Kryszak Agnieszka Klarzynska Agnieszka Strychalska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5年第5期197-206,共10页
On the basis of multifaceted investigations of approximately 600 phytosociological surveys of foxtail meadows taken in years 2002-2012 in river valley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Braun-Blanquet method, the authors car... On the basis of multifaceted investigations of approximately 600 phytosociological surveys of foxtail meadows taken in years 2002-2012 in river valley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Braun-Blanquet method, the authors carried out evaluation of the floristic com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phytosociological structure, floristic variability, degree of synanthropisation and life form structures. In addition, they ascertained the dependence of floristic variability of Alopecuretum pratensis phytocenoses on site conditions determined using: the phytoindication method and the laboratory analyses assessed the soil content of available forms of P and K and of Mg. The greatest areas among the recognised syntaxons are taken up by patches of a typical sub-association developed in fresh sites on soils of lightly acid reaction and moderate nitrogen availability. Floristic variability of Alopecuretum pratensis is characterised by: presence in the phytosociological structure of species characteristic for other syntaxons, floristic abundance and botanical structure, domination of species of the 1 st and 2nd degree of stability, high proportion of synanthropic species, values of the floristic diversity index (H'), natural and fodder score values. Geobotanical variability of foxtail meadows confirms difficulties with unequivocal determination of the systematic position of the Alopecuretum pratensis assoc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tail meadows floristic variability habitat conditions.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Mulberry Fiber
17
作者 武海良 李冬梅 +2 位作者 吴长春 杨佩鹏 荆学谦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8年第2期153-158,共6页
The chemical ingredients,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mulberry fiber have been researc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lberry fiber is cellulose fiber.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mulberry fiber is cellulos... The chemical ingredients,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mulberry fiber have been researc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lberry fiber is cellulose fiber.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mulberry fiber is cellulose I and the crystal cell belongs to the monoelinic system. The mulberry fiber crystal degree is 62.9% and orientation degree is 43.7%, the fineness of mulberry fiber is 2.3- 3.9 dtex, the length of the single fiber is 28 - 47 mm, the breaking strength of mulberry fiber is about 2.93 cN/dtex, and the initial modulus is about 76.82 cN/d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berry fiber chemical ingredients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下载PDF
Weighing Leaves based on Physical Measurements and L-system Simulation
18
作者 Xinyuan G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年第4期113-115,共3页
In this paper, we revisit foundations of the applications of physical measurement and Lindenmayer system to the modeling of plants. The measurement is proposed to a formal procedure and measuring the mass of leaves on... In this paper, we revisit foundations of the applications of physical measurement and Lindenmayer system to the modeling of plants. The measurement is proposed to a formal procedure and measuring the mass of leaves on a tree, tailored to branching plant structures with Simpson' s rule and Monte Carlo Methods. L-system is possible to visualiz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biological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The formalism is illustrated using theoretical branching systems, and applied to analyze total leaves number as well as total weight of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f Mass Physical Measurement L-SYSTEM FRACTAL
下载PDF
百蕊草半寄生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罗夫来 郭巧生 +1 位作者 王长林 张晓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研究百蕊草半寄生机制。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和电镜研究百蕊草根、茎、叶、吸器的显微结构和叶片超微结构。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色素含量;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光合等生理参数日变化。结果:百蕊草叶肉细胞含有较多叶绿... 目的:研究百蕊草半寄生机制。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和电镜研究百蕊草根、茎、叶、吸器的显微结构和叶片超微结构。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色素含量;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光合等生理参数日变化。结果:百蕊草叶肉细胞含有较多叶绿体,叶绿素含量丰富,叶绿体中具有完整的基粒类囊体系统,片层系统发达;百蕊草维管组织发达,根、茎木质部导管孔径较大,输导能力强;百蕊草侧根有许多圆球形吸器,吸器内维管组织发达,吸器探针穿透寄主根的表皮和皮层,直达髓部,在髓部吸器导管与寄主导管融合。百蕊草叶片光合能力强大,最大净光合速率可达7.06μmol.m-2.s-1,水分利用率为0.735 mmol.mol-1,蒸腾作用白天变化剧烈,夜晚相对平稳,白天为7.20 mmol.m-2.s-1显著高于夜间,夜间为0.85mmol.m-2.s-1。结论:百蕊草通过吸器从寄主体内夺取水分和养分;百蕊草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全部或大部分碳的自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蕊草 半寄生机制 结构植物学 光合作用
原文传递
滇黄芩的解剖学与组织化学研究及其与黄芩的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孔祥鹤 魏朔南 李欣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422,共9页
应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和荧光显微技术研究了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根的初生结构中木质部为二原型,凯氏带明显,并开始积累淀粉粒;在茎和叶维管束外有厚壁细胞群分布,较成熟的茎中厚壁细胞群连成一环。... 应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和荧光显微技术研究了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根的初生结构中木质部为二原型,凯氏带明显,并开始积累淀粉粒;在茎和叶维管束外有厚壁细胞群分布,较成熟的茎中厚壁细胞群连成一环。通过组织化学方法对黄酮类物质的定位研究表明,多年生根的中柱鞘及韧皮部、茎及叶的表皮和与皮层中的薄壁细胞是黄酮类物质的主要积累场所,其含量根>茎>叶。滇黄芩与同属植物黄芩(S.baicalensis)在结构和组化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黄芩茎中厚壁细胞群分布区域较小且未连成环,细胞壁加厚较不明显,叶中没有厚壁细胞;组化显色结果表明滇黄芩黄酮类物质含量高于黄芩。因此,深入对地方药用资源滇黄芩的研究与开发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黄芩 结构植物学 组织化学 黄酮类物质 黄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