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7篇文章
< 1 2 1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核感染T细胞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及结核杆菌抗体在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小寒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对结核感染T细胞γ干扰素释放试验(TB-IGRA)及结核杆菌抗体(TB-Ab)在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16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将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依据是否存在结核病进行分... 目的:探讨对结核感染T细胞γ干扰素释放试验(TB-IGRA)及结核杆菌抗体(TB-Ab)在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16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将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依据是否存在结核病进行分组,分为肺结核组(n=151)和非肺结核组(n=65),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分别检测TB-IGRA、TB-Ab水平,观察两项指标检测肺结核阳性结果,观察不同检查方式诊断效能。结果:肺结核组中TB-IGRA阳性检出率、TB-Ab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非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GRA、TB-Ab诊断肺结核的阳性预测值、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IGRA诊断肺结核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高于TB-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肺结核患者TB-IGRA阳性检出率、TB-Ab阳性检出率高于≤60岁肺结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肺结核诊断中应用TB-IGRA、TB-Ab检查均有较高诊断效能,但相对而言TB-IGRA检查方式更优,且该检查方式阳性率易受年龄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感染T细胞γ干扰素释放试验 结核杆菌抗体 阳性检出率 诊断效能
下载PDF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的临床综合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倪晓凤 刁莎 +22 位作者 何思颐 焦雪峰 程晓 陈哲 刘峥 曾力楠 康德英 吴斌 万朝敏 应斌武 张慧 赵荣生 缪丽燕 王卓 李晓宇 刘茂柏 蔡本志 邱峰 孙峰 初乃惠 林明贵 沙巍 张伶俐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1-396,共6页
目的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为遴选结核杆菌感染诊断和结核病辅助诊断的皮肤检测药品提供证据。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法分析EC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 目的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为遴选结核杆菌感染诊断和结核病辅助诊断的皮肤检测药品提供证据。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法分析EC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最小成本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评价EC与TB-PPD的短期经济性,采用成本-效用分析评价两者的长期经济性;采用系统评价法、改良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评价的指标,通过各指标的权重计算EC和TB-PPD的各维度的综合评分。结果EC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评分均高于TB-PPD;两药的可负担性评分一致,EC的可获得性评分低于TB-PPD。考虑维度和指标权重后,EC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评分及其综合评分均高于TB-PPD。结论相较于TB-PPD,EC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均表现更优;但在可及性维度下,EC的可获得性应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结核 诊断药品 临床综合评价
下载PDF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在肾透析患者诊断结核潜伏感染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葛芳 金樱 +5 位作者 吴凯 刘巧 丁晓艳 竺丽梅 陆伟 卢鹏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 评估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SAT6-CFP10,EC)皮肤试验在肾透析患者中诊断结核潜伏感染的价值。方法 纳入某医院67例肾透析患者,同时接受结核菌素试验(the tuberculin skin test, TST)和γ-干扰素释放实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 目的 评估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SAT6-CFP10,EC)皮肤试验在肾透析患者中诊断结核潜伏感染的价值。方法 纳入某医院67例肾透析患者,同时接受结核菌素试验(the tuberculin skin test, TST)和γ-干扰素释放实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 IGRA),并以TST和Quanti FERON-TBgold(QFT,种IGRA方法)作为参照标准,衡量EC皮肤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67例肾透析患者中,EC皮肤试验、TST、QFT阳性率分别为11.3%(7/62)、25.8%(16/62)、22.4%(1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51,P=0.105)。分别以TST、QFT、TST&QFT为参照标准,EC皮肤试验灵敏度分别为31.3%(95%CI:11.0%~58.7%)、50.0%(95%CI:23.0%~77.0%)、83.3%(95%CI:35.9%~99.6%),特异度分别为95.7%(95%CI:85.2%~99.5%)、100.0%(95%CI:92.6%~100.0%)、96.4%(95%CI:87.7%~99.6%)。结论 EC皮肤试验在肾透析患者中的结核潜伏感染诊断价值低于QFT,推荐使用Q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潜伏性感染 肾透析患者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 γ-干扰素释放实验 结核菌素试验皮肤试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7、腺苷脱氢酶、基因检测、结核杆菌培养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意义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姜玮 沈峰 王晓宝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1867-1868,共2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7(IL-27)、腺苷脱氢酶(ADA)、基因检测以及结核杆菌(MTB)培养用于结核性胸腔积液(TP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TPE患者总共90例为TPE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非TPE患者总共98例为非TPE组,两组均开展...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7(IL-27)、腺苷脱氢酶(ADA)、基因检测以及结核杆菌(MTB)培养用于结核性胸腔积液(TP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TPE患者总共90例为TPE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非TPE患者总共98例为非TPE组,两组均开展IL-27、ADA、基因检测和MTB培养,比较两组胸水IL-27、ADA水平和Genexpert MTB/MIF、MTB培养阳性率差异,并观察IL-27、ADA、Genexpert MTB/MIF、MTB培养单项或者联合检测对TPE的检出率。结果TPE组胸水内的IL-27、ADA水平和Genexpert MTB/MIF、MTB培养阳性率均高于非TPE组(P<0.05)。联合IL-27、ADA、Genexpert MTB/MIF、MTB培养对TPE的检出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IL-27、ADA、基因检测以及MTB培养能协助临床鉴别诊断TPE,且联合几项检测方法能提升对TPE的检出率,值得推广应用到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7 腺苷脱氢酶 基因检测 结核杆菌培养 结核性胸腔积液
下载PDF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对HIV感染人群结核潜伏感染效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正贵 马瑛龙 +7 位作者 马玲玲 程瑞霞 顾春娥 蒋泽顺 李振刚 杨超 任立芳 韩雪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74-175,I0001,共3页
目的评价重组结核融合蛋白(EC)对艾滋病(HIV)感染人群结核潜伏感染(LTBI)的诊断价值。方法将EC注射在受试者的右前臂1/3处,结核菌素(PPD)注射于受试者左前臂1/3处,观察注射部位72小时后红晕和硬结直径的大小,判断是否为结核潜伏感染。... 目的评价重组结核融合蛋白(EC)对艾滋病(HIV)感染人群结核潜伏感染(LTBI)的诊断价值。方法将EC注射在受试者的右前臂1/3处,结核菌素(PPD)注射于受试者左前臂1/3处,观察注射部位72小时后红晕和硬结直径的大小,判断是否为结核潜伏感染。结果对122例HIV/AIDs进行了2种方法的结核潜伏性感染(LTBI)筛查,PPD阳性人数31名,阳性率25.41%;EC阳性人数22名,阳性率18.03%;2两种筛查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筛查方法均为阳性21人,均为阴性90人,不一致11人,一致率90.98%,Kappa值0.737。结论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对HIV人群筛查结核潜伏感染有一定的价值,该产品不受卡介苗疫苗接种的影响,且该产品特异度实优于TST,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 结核潜伏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下载PDF
痰涂片检查结合结核杆菌培养诊断肺结核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周艳艳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分析痰涂片检查结合结核杆菌培养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8月128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入选患者均行痰涂片检查和结核杆菌培养,以《肺结核诊断标准(WS 288-2017)》为金标准,比较痰涂片检查、结核杆菌培养以... 目的分析痰涂片检查结合结核杆菌培养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8月128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入选患者均行痰涂片检查和结核杆菌培养,以《肺结核诊断标准(WS 288-2017)》为金标准,比较痰涂片检查、结核杆菌培养以及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结果(1)本组128例患者中最终有106例确诊为肺结核,痰涂片检查的敏感度为14.2%,特异度为27.3%,阳性预测值为48.4%,阴性预测值为6.2%,结核杆菌培养的敏感度为71.7%,特异度为45.5%,阳性预测值为86.4%,阴性预测值为25.0%,痰涂片联合结核杆菌培养的敏感度为83.0%,特异度为68.2%,阳性预测值为92.6%,阴性预测值为45.5%;(2)痰涂片联合结核杆菌培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均高于痰涂片检查、结核杆菌培养(P<0.05),痰涂片检查、结核杆菌培养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方面的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痰涂片联合结核杆菌培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弥补单一检查的缺陷,提高肺结核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涂片检查 结核杆菌培养 结核
下载PDF
结核杆菌侵染破骨细胞对骨质破坏相关因子表达影响的体外研究
7
作者 常龙 常跃良 +2 位作者 费乐 顾占贵 王自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23-1031,共9页
目的:建立结核杆菌侵染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模型,探讨结核杆菌侵染OC后对骨质破坏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的外周全血,分离出外周全血中的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利用核因子κB受体... 目的:建立结核杆菌侵染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模型,探讨结核杆菌侵染OC后对骨质破坏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的外周全血,分离出外周全血中的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利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以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诱导使其成为OC,对细胞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将已经构建好的具有卡那霉素(Kana)抗性的H37Rv pMV261-GFP绿色荧光结核菌株进行复苏并加入10%的油酸、白蛋白、葡萄糖和过氧化氢酶添加剂(oleic albumin dextrose catalase,OADC)、7H9以及含卡那霉素的结核杆菌专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放置于37℃的恒温箱中培养至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为600nm时的0.5左右备用;以单纯OC培养为空白对照组;用结核杆菌以不同转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侵染OC 24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最高的MOI为后续实验MOI,使用H37Rv以此MOI侵染OC为实验组;荧光显微镜及结核杆菌抗酸染色分别观测实验MOI时结核杆菌转染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src)、蛋白激酶K(cathepsin K,CK)、碳酸酐酶2(carbonic anhydrase 2,CA2)、整合素-β3(integrin-β3)、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检测磷酸化酪氨酸激酶产物(P-src)、CK、CA2、Integrin-β3、MMP-9的细胞表面蛋白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P-src、CK、CA2、Integrin-β3、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RAP染色显示细胞培养15d后90%以上为OC,可以用于进行实验。荧光结核杆菌成功将其OD值培养为600nm时的0.5。MTT比色法结果显示:在MOI为20∶1时细胞存活率最高(P<0.05),此为实验组MOI;结核杆菌侵染OC后荧光显微镜显示:MOI为20∶1时,绿色荧光标记的结核杆菌进入OC,说明成功转染OC;结核杆菌侵染OC后抗酸染色结果显示:MOI为20∶1时,被染成红色的抗酸结核杆菌进入OC,说明结核杆菌H37Rv成功转染OC。qRT-PCR、细胞免疫组化、WB检测结果均显示:MMP-9、CK、C-src、CA2、Integrin-β3的表达实验组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能够转染OC;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结核杆菌转染OC的实验组中5种具有骨质破坏作用因子均升高,提示结核骨质破坏可能与此相关,为骨结核疾病诊疗提供新的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 破骨细胞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src)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蛋白激酶K(CK) 碳酸酐酶2(CA2) 整合素-β3(integrin-β3)
原文传递
苦参碱对肺结核大鼠结核杆菌及Ire1信号的作用及机制
8
作者 王超 赵鹏 张竞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9-933,共5页
目的 探究苦参碱对肺结核大鼠的结核杆菌及肌醇必需酶(IRE)1信号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肺结核大鼠模型,大鼠平均分为正常组、PTB组(肺结核大鼠模型组)、Mat组(肺结核大鼠模型加苦参碱治疗组)。分别对3组大鼠给药后不同时间的体重进行测... 目的 探究苦参碱对肺结核大鼠的结核杆菌及肌醇必需酶(IRE)1信号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肺结核大鼠模型,大鼠平均分为正常组、PTB组(肺结核大鼠模型组)、Mat组(肺结核大鼠模型加苦参碱治疗组)。分别对3组大鼠给药后不同时间的体重进行测量并比较;比较3组大鼠结核杆菌的菌落计数;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对3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并比较;用Western印迹法和qRT-PCR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Ire1蛋白和Ire1 mRNA的表达。结果 给药后1 d发现3组体重变化没有显著差异(P>0.05)。给药后15 d和30 d,与正常组体重相比,PTB组体重显著降低(P<0.05);Mat组体重明显高于PTB组(P<0.05)。正常组肺组织中没有结核分枝杆菌的菌落出现,与正常组相比,PTB组肺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的菌落数量显著增多(P<0.05);Mat组肺组织中国结核杆菌的菌落数量显著低于PTB组(P<0.05)。正常组肺组织没有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与正常组相比较,PTB组肺脏血管周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出,并且出现了大量的肉芽肿样细胞聚集;肺间质之间出现了大量的水肿,大体解剖可见肺脏表面存在白色栗粒状结节。Mat组肺组织病理情况明显好于PTB组。Western印迹和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和正常组相比,PTB组肺组织中IRE1α和GRP78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多;Mat组肺组织中Ire1α和GRP78蛋白和mRNA表达得到了显著的抑制,并且明显低于PTB组(P<0.05)。结论 苦参碱可有效抑制肺结核结核杆菌的生长,同时对肺组织中IRE1α信号通路进行抑制,进而对肺组织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结核 结核杆菌 肌醇必需酶(IRE)1信号
下载PDF
肺泡灌洗液结核杆菌RNA、T-SPOT在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帆 林健 林芬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3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结核杆菌RNA和X-pert方法,培养、涂片检查及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 cell spot test,T-SPOT)在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并筛选出最佳的检测方法组合。方法收集2022年7月1日—2022年9月26日确诊肺结核病例患者134例...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结核杆菌RNA和X-pert方法,培养、涂片检查及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 cell spot test,T-SPOT)在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并筛选出最佳的检测方法组合。方法收集2022年7月1日—2022年9月26日确诊肺结核病例患者13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肺泡灌洗液结核杆菌RNA和X-pert方法,培养、涂片检查及T-SPOT等11种检测方案,并分析其在菌阴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阳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以及各种检测方法之间的一致性。结果根据数据统计分析,T-SPOT具有最高的阳性率(82.8%)和较低的阴性预测值(17.1%),可以有效地识别出菌阴肺结核患者,但也存在较高的误诊风险。X-pert方法和菌种鉴定方法的阳性率相同(56.7%),但X-pert方法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都比菌种鉴定方法略高一些(56.7%vs.47.0%和43.2%∶52.9%),说明X-pert方法在区分患者和非患者方面略优于菌种鉴定方法。T-SPOT、X-pert是菌阴肺结核诊断中最佳的2种检测方法,可作为诊断菌阴肺结核的重要手段。结论T-SPOT、X-pert是菌阴肺结核诊断中最佳的2种检测方法,可作为诊断菌阴肺结核的重要手段,而其他检测方法的价值相对较低,需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阴肺结核 肺泡灌洗液 结核杆菌RNA T细胞斑点试验 X-pert 菌种鉴定
下载PDF
不同肺结核患者结核杆菌菌型测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10
作者 朱秀兰 罗勇强 +1 位作者 邓玉玲 莫丽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8期1140-114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肺结核患者结核杆菌菌型测定及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就诊的肺结核患者256份痰液标本[其中,女115例,男141例,年龄20~78(46.59±4.67)岁];进行结核杆菌菌型测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目的探讨不同肺结核患者结核杆菌菌型测定及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就诊的肺结核患者256份痰液标本[其中,女115例,男141例,年龄20~78(46.59±4.67)岁];进行结核杆菌菌型测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不同菌型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耐药和单一耐药状况。以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256份肺结核痰液标本通过分离培养,共培养出228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根据结核杆菌菌型测定结果不同,其中人结核分枝杆菌占比最高,为82.46%(188/228);其他菌型占比最低,为2.19%(5/228)。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256例肺结核患者中,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153例,占59.77%;耐药率最高的药物为异烟肼57例,占22.27%;耐药率最低的药物为乙胺丁醇16例,占6.25%。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30例,占11.72%;耐药率最高的药物为氧氟沙星12例,占4.69%;耐药率最低的药物为硫酸阿米卡星5例,占1.95%。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256例肺结核患者中,一线抗结核药物单一耐药76例,占29.69%;单一耐药率最高的药物为异烟肼26例,占10.16%;单一耐药率最低的药物为乙胺丁醇14例,占5.47%。二线抗结核药物单一耐药15例,占5.86%;单一耐药率最高的药物为氧氟沙星8例,占3.13%;单一耐药率最低的药物为硫酸阿米卡星1例,占0.39%。结论肺结核患者结核杆菌菌型以人结核分枝杆菌为主,且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状况较为严重,其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更高,临床需加强抗结核药的耐药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杆菌 菌型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扬州市广陵区2011—2020年艾滋病病毒和结核杆菌双重感染现状及治疗依从性分析
11
作者 孙丽 万顺鑫 《江苏卫生保健》 2023年第2期79-80,105,共3页
目的了解扬州市广陵区艾滋病病毒和结核杆菌双重感染的现状,以及双重感染病例随访和治疗依从性情况。方法在艾滋病和结核病专报系统中收集艾滋病病毒和结核杆菌双重感染的广陵区病例,了解2011—2020年艾滋病病毒和结核杆菌双重感染现状... 目的了解扬州市广陵区艾滋病病毒和结核杆菌双重感染的现状,以及双重感染病例随访和治疗依从性情况。方法在艾滋病和结核病专报系统中收集艾滋病病毒和结核杆菌双重感染的广陵区病例,了解2011—2020年艾滋病病毒和结核杆菌双重感染现状,并对病例的报告、随访和治疗依从性进行分析。结果2011—2020年共报告艾滋病病毒和结核杆菌双重感染者13例,在结核病报告病例中双重感染率为0.39%,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双重感染率为4.23%。结核病病例中的双重感染以40~49岁(χ^(2)=14.60,P<0.05)、自由职业者(χ^(2)=11.32,P<0.05)居多。艾滋病病毒和结核杆菌双重感染病例的发现报告中,结核病病例中以主动筛查发现者居多(21.43%,χ^(2)=159.87,P<0.01),在艾滋病病例中以因症就诊发现者居多(6.67%,χ^(2)=4.28,P<0.05)。双重感染者较单纯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CD+4T检测依从性差(χ^(2)=4.32,P<0.05),且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也低(χ^(2)=13.43,P<0.01)。结论今后的工作,一方面应加强艾滋病病毒和结核杆菌感染双向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提高双重感染病例的随访与治疗依从性,以提高双重感染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结核杆菌 双重感染 依从性
下载PDF
1,25-二羟维生素D_3对结核杆菌感染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娟 黎友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59-1061,1066,共4页
关键词 免疫调节作用 结核杆菌感染 免疫保护作用 活化巨噬细胞 T淋巴细胞 结核杆菌 细胞免疫 抗菌活性
下载PDF
抗结核分枝杆菌单克隆抗体用于结核杆菌抗原分析、鉴定及检测的研究
13
作者 李晓明 庄玉辉 +4 位作者 苏新 黄容蓉 李国利 张敦熔 王瑰 《传染病信息》 1997年第2期73-73,共1页
目前,结核病仍是严重危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如何有效控制结核病,并且降低结核病患病率和发病率是我国乃至世界卫生工作中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对于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抗结核分枝杆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对于... 目前,结核病仍是严重危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如何有效控制结核病,并且降低结核病患病率和发病率是我国乃至世界卫生工作中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对于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抗结核分枝杆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对于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结核病的治疗以及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分析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单克隆抗体 结核病患病率 人型结核杆菌 牛型结核杆菌 血清学诊断 检测 临床标本 传染病 人类健康
下载PDF
狼毒类中药对结核杆菌抗菌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46
14
作者 赵奎君 徐国钧 +2 位作者 金蓉鸾 徐珞珊 张蒲芝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2-124,共3页
对12种狼毒类中药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结核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实验结果表明,12种狠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以狠毒大戟(Euphorbiafischeriana)根、大狠毒(E.nematocypha)根的抑菌作... 对12种狼毒类中药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结核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实验结果表明,12种狠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以狠毒大戟(Euphorbiafischeriana)根、大狠毒(E.nematocypha)根的抑菌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狠毒 结核杆菌 抑菌作用
下载PDF
基于结核杆菌耐热抗原小分子多肽刺激人外周血T细胞产生TNF-α和IFN-γ鉴别肺结核和潜伏性结核感染 被引量:19
15
作者 唐洁 陈策 +4 位作者 查成 常见荣 方强 王兆华 李柏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42-1447,共6页
目的研究结核杆菌耐热抗原小分子多肽(Mtb-HAg-10k)刺激人外周血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的作用特点及肺结核患者和潜伏性感染者IFN-γ产生细胞的数量差异,初步探讨Mtb-HAg-10k作为诊断抗原鉴别肺... 目的研究结核杆菌耐热抗原小分子多肽(Mtb-HAg-10k)刺激人外周血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的作用特点及肺结核患者和潜伏性感染者IFN-γ产生细胞的数量差异,初步探讨Mtb-HAg-10k作为诊断抗原鉴别肺结核和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可行性。方法以超滤离心法获得的Mtb-HAg-10k为刺激剂作用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并以Mtb-HAg、植物血凝素PHA作为对照,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中TNF-α和IFN-γ产生细胞比例,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肺结核患者和潜伏性感染者PBMCs中IFN-γ产生细胞数量。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Mtb-HAg-10k特异性γδT细胞中TNF-α产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IFN-γ产生细胞比例(P<0.01);与PHA刺激组相比,γδT细胞中TNF-α和IFN-γ产生细胞比例增高(P<0.01),而αβT细胞中TNF-α和IFN-γ产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Mtb-HAg-10k刺激的健康者PBMCs中IFN-γ产生细胞数量低于Mtb-HAg刺激组和PHA对照组(P<0.01);肺结核患者IFN-γ产生细胞数量低于潜伏性结核感染者(P<0.01)。结论以Mtb-HAg-10K为刺激剂可使人外周血γδT细胞优势产生TNF-α和IFN-γ,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PBMCs中IFN-γ产生细胞数量差异有助于鉴别肺结核和潜伏性结核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耐热抗原 ΓΔT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结核 潜伏性结核感染
下载PDF
刺激人γδ^+ T细胞增殖的结核杆菌多肽抗原的纯化与活性鉴定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勇 吕合作 +4 位作者 胡建国 候彦强 张海峰 李柏青 何海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纯化可刺激人γδ+ T细胞增殖的结核杆菌耐热多肽抗 原。方法:采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仪(FPLC)S-100分子筛层析柱,对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tb-Ag)初步分离。将获得的结核杆菌耐热Mr低的多肽抗原(Mtb-LW-Ag)洗脱峰,分别再经FPLC Mono Q... 目的:纯化可刺激人γδ+ T细胞增殖的结核杆菌耐热多肽抗 原。方法:采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仪(FPLC)S-100分子筛层析柱,对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tb-Ag)初步分离。将获得的结核杆菌耐热Mr低的多肽抗原(Mtb-LW-Ag)洗脱峰,分别再经FPLC Mono Q离子交换层析柱进一步纯化,并且采用流式细胞仪对获得的Mtb-LW-Ag进行刺激γδ+ T细胞增殖活性的测定。结果:Mtb-Ag经FPLC S-100柱可分离出1个大分子蛋白峰A和3个M,低的多肽峰(B,C,D)。Mr低的多肽峰分别经Mono Q柱层析,鉴定出B峰含有6个主峰,C峰含有1个主峰,D峰含有8个主峰。对Mtb-LW-Ag及其纯化多肽进行活性检测,发现多肽峰B和C以及纯化多肽B-Ⅲ和C-主肽均可显著刺激γδ+ T细胞扩增。结论:利用FPLC法可快速高效地从Mtb-Ag中纯化出多种Mr低的多肽,而且其中的B-Ⅲ多肽和C-主肽可能是促进γδ+ T细胞活化增殖的主要多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结核杆菌 多肽抗原 纯化 活性鉴定
原文传递
可激活人γδT细胞的结核杆菌耐热多肽抗原的初步纯化与活性鉴定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 勇 胡建国 +4 位作者 吕合作 侯彦强 张海峰 李柏青 何海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6-179,182,共5页
目的 对结核杆菌耐热多肽抗原(Mtb-Ag)的蛋白组成进行定性分析,并观察Mtb-Ag及其纯化组分刺激人外周血rδT细胞和αβT细胞增殖反应的量效关系。方法 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仪(FPLC)定性分析Mtb-Ag的蛋白组成,并用不同剂量的Mtb-Ag及... 目的 对结核杆菌耐热多肽抗原(Mtb-Ag)的蛋白组成进行定性分析,并观察Mtb-Ag及其纯化组分刺激人外周血rδT细胞和αβT细胞增殖反应的量效关系。方法 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仪(FPLC)定性分析Mtb-Ag的蛋白组成,并用不同剂量的Mtb-Ag及其纯化组分体外刺激健康人外周血PBMC,培养9d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结果 Mtb-Ag经FPLC MonoQ离子交换柱分析存在20种蛋白成分。Mtb-Ag在合适刺激剂量时对人rδT细胞发挥优势扩增;当剂量过大则对αβT细胞发挥优势扩增;其分离纯化的含大分子蛋白的蛋白峰I随着刺激剂量增加而对αβT细胞的扩增表现显著增强趋势;而其分离的含低分子多肽的蛋白峰Ⅱ随着刺激剂量增加则对rδT细胞扩增表现显著增强趋势,并且其活性明显高于蛋白峰I,同时其对αβT细胞的扩增效应并不明显,并显著低于Mtb-Ag和蛋白峰I。结论 Mtb-Ag刺激rδT细胞扩增时应选择合适的刺激剂量,其所含的低分子多肽抗原能特异性激活rδT细胞,而其所含的大分子蛋白抗原则特异性激活αβ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 ΓΔT细胞 快速蛋白液相色谱仪 纯化 Mtb-Ag 抗原 鉴定
下载PDF
布氏杆菌和结核杆菌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孟茹 陈创夫 +4 位作者 张辉 乔军 任艳 王正荣 蒋松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12-1017,共6页
本试验旨在利用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鉴别诊断布氏杆菌和结核杆菌的方法。通过筛选布氏杆菌omp10、omp19、omp17、omp25、omp31和结核杆菌cfp10基因的最佳引物组合,建立二重实时定量PCR鉴别诊断方法,对该方法进行稳定性、特异性... 本试验旨在利用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鉴别诊断布氏杆菌和结核杆菌的方法。通过筛选布氏杆菌omp10、omp19、omp17、omp25、omp31和结核杆菌cfp10基因的最佳引物组合,建立二重实时定量PCR鉴别诊断方法,对该方法进行稳定性、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并对临床样品及模拟样品进行检测。经筛选布氏杆菌的omp25基因与结核杆菌cfp10基因引物组合最佳,该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中布氏杆菌Tm值为88~89℃,结核杆菌Tm值为90~91℃,对其他供试的菌株则为阴性;该方法对布氏杆菌的DNA最低检出量为20拷贝.μL-1,结核杆菌为50拷贝.μL-1,两病原都存在时为100拷贝.μL-1,比常规PCR高100倍。利用所建立的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及常规PCR,对24份结核痰样、11份布氏杆菌基因粗提物及30份模拟奶样进行检测,符合率为100%。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同时检测布氏杆菌和结核杆菌,并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 结核杆菌 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纯化的结核杆菌多肽抗原刺激人γδT细胞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勇 吕合作 +2 位作者 李柏青 王伟 张海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61-664,共4页
目的 :探讨从结核杆菌多肽抗原 (Mtb Ag)纯化的多肽 (C主肽 )对人新鲜外周血γδT细胞的促增殖效应以及对已活化扩增的T细胞再次刺激的激活效应。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的C主肽体外刺激健康人外周血PBMC ,培养 10天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 目的 :探讨从结核杆菌多肽抗原 (Mtb Ag)纯化的多肽 (C主肽 )对人新鲜外周血γδT细胞的促增殖效应以及对已活化扩增的T细胞再次刺激的激活效应。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的C主肽体外刺激健康人外周血PBMC ,培养 10天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 ;另外以γδT细胞活化标志分子CD6 9的表达为指标 ,分析C主肽对已被Mtb Ag激活扩增 13天的γδT细胞再次刺激的激活效应。同时以MTT法检测C主肽的再刺激对已活化扩增的γδT细胞的促增殖活性。结果 :结核杆菌C主肽对人新鲜的γδT细胞具有显著扩增效应 ;当C主肽再刺激已经活化的γδT细胞时 ,可使其显著表达CD6 9分子 ,同时对γδT细胞具有显著促增殖活性。结论 :结核杆菌C主肽可能是M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结核杆菌 刺激 多肽抗原 扩增 增殖活性 CD69 结论 培养 分子
下载PDF
细胞因子IL-2、IL-12及IL-18增强结核杆菌ESAT-6 DNA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尹芳 胡月圆 +1 位作者 郭琼 李贵南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54-959,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以及白细胞介素-18(IL-18)对结核分枝杆菌ESAT-6DNA疫苗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5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IL-2-pcDNA-ESAT-6、IL-12-pcDNA-ESAT-6、IL-18-pcDNA-ESAT-6、pcDNA-ESA...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以及白细胞介素-18(IL-18)对结核分枝杆菌ESAT-6DNA疫苗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5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IL-2-pcDNA-ESAT-6、IL-12-pcDNA-ESAT-6、IL-18-pcDNA-ESAT-6、pcDNA-ESAT-6以及PBS对照组,分别于0、2、4周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2周后各组处死5只小鼠,ELISA检测小鼠血清IgG、IgA,并分别检测0、2、4、6周小鼠阴道灌洗液中sIgA水平。CCK-8法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情况,并测定脾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2、TNF-α、IL-6、IL-10的分泌水平。末次免疫2周后,腹腔注射结核杆菌H37Rv感染小鼠,感染后4周取小鼠肺组织进行菌落培养计数;同时通过HE染色以及肺组织炎症因子检测评估其炎症情况。结果细胞因子IL-2、IL-12以及IL-18均能够显著增加小鼠血清IgG、IgA以及阴道灌洗液sIgA的分泌(P<0.05),并促进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IL-2、IL-12及IL-18还能够显著增加脾细胞中IFN-γ、IL-2、TNF-α的分泌水平;此外,相较于ESAT-6真核疫苗组以及PBS对照组,IL-2、IL-12及IL-18均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肺组织菌体载量以及炎性侵润,并减少炎性因子分泌。结论细胞因子IL-2、IL-12及IL-18均能不同程度的增强结核杆菌ESAT-6 DNA疫苗的体液以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并显著提高其免疫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结核杆菌 ESAT-6 疫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