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王强 陈建新 曹开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给予腹腔...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生存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及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康复速度快的优势,相比于开腹手术来说,虽然远期疗效相当,但是腹腔镜手术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 结直肠癌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海茸 王巍巍 +1 位作者 罗鹏飞 洪忻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定量估计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分析1990-2019年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以及危险因素归因疾病负担的变化情况,并采用Gupta分解法定量估算人口增长、老龄化...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定量估计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分析1990-2019年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以及危险因素归因疾病负担的变化情况,并采用Gupta分解法定量估算人口增长、老龄化、年龄别患病率和疾病严重程度的改变对疾病负担变化的贡献。结果 1990-2019年我国结直肠癌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率(DALY rates)呈上升趋势,2019年DALY值较1990年增长了191.12%,其中34.54%可归因于人口增长、111.36%可归因于人口老龄化、77.56%可归因于年龄别患病率的增加、-32.34%归因于疾病严重程度。牛奶摄入不足位列2019年结直肠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其次是谷物摄入不足和钙摄入不足;11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中,高BMI所致标化DALY率较1990年增幅最大(225.15%),年均增长4.14%,纤维素摄入不足所致标化DALY率较1990年降幅最大(-44.23%),年均减少2.00%。结论 1990-2019年,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是导致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增长最主要的原因,卫生行政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应对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疾病负担 人口老龄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参芪补肺汤联合穴位按摩对气虚证结直肠癌术后化疗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陈丽霞 罗云婷 +11 位作者 徐晶晶 刘震 李蕊 张葵 张纯娟 冷安明 胡孝平 周旭 刘姗 缪玲 杨怡 何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337,共4页
目的考察参芪补肺汤联合穴位按摩对气虚证结直肠癌术后化疗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2组均给予XELOX化疗方案,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补肺汤联合穴位按摩,疗程... 目的考察参芪补肺汤联合穴位按摩对气虚证结直肠癌术后化疗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2组均给予XELOX化疗方案,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补肺汤联合穴位按摩,疗程3周。检测中医证候疗效、外周血液三系指标(WBC、RBC、PLT)、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变化。结果观察组腹痛腹泻、神疲乏力、纳眠差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恶心呕吐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外周血液三系指标减少(P<0.05),但观察组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2组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补肺汤联合穴位按摩可改善气虚证结直肠癌术后化疗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补肺汤 穴位按摩 XELOX化疗方案 常规治疗 结直肠癌 化疗 气虚
下载PDF
微波消融在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中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韩磊 武雪亮 +5 位作者 郭飞 郗宇宁 常晓燕 张春泽 张剑锋 马鹏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目的分析微波消融在初始评估为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西医肿瘤微创医学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 目的分析微波消融在初始评估为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西医肿瘤微创医学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收治的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患者,统计其一般资料、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转化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肝病灶切除组(手术切除组)和转化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肝病灶微波消融组(微波消融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和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等),同时进行生存期随访,包括总生存期和无疾病生存期,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共纳入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患者198例,经FOLFOX或FOLFIRI方案行新辅助化疗成功后66例,其中,手术切除组30例,均达到了根治效果,微波消融组36例,共消融57个肿瘤;54个肿瘤在第1次消融后达到完全消融(94.74%),后经再次消融后均达到无疾病证据;微波消融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手术切除组(P均<0.001);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切除组(P<0.001),切口感染(P=0.740)、吻合口漏(P=1.000)、吻合口狭窄(P=1.000)等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生存时间(P=0.191)和无疾病生存时间(P=0.934)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初始评估为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患者,经转化治疗后两组均安全、有效,且有着相似的生存结局,但微波消融组在术后恢复、经济及耐受性方面更具优势,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潜在可切除 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 诊疗 生存预后
下载PDF
黄芪-莪术-重楼配伍激活PERK/eIF2α/ATF4信号通路介导抑制结直肠癌生长转移作用研究
5
作者 张慧兰 郭文晖 +6 位作者 苏婷婷 陈思 余倩慧 殷启航 万林鹭 王旭 唐德才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0-248,共9页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重楼(芪-术-蚤)配伍通过激活PERK/eIF2α/ATF4信号通路介导内质网应激(ER stress)抗结直肠癌生长、转移相关作用。方法BALB/c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组(25 mg·kg^(-1))、芪-术...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重楼(芪-术-蚤)配伍通过激活PERK/eIF2α/ATF4信号通路介导内质网应激(ER stress)抗结直肠癌生长、转移相关作用。方法BALB/c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组(25 mg·kg^(-1))、芪-术-蚤高剂量组(5.85 g·kg^(-1))、芪-术-蚤低剂量组(2.925 g·kg^(-1)),每组6只,构建结直肠癌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给药15 d后,通过肿瘤体积大小变化评估芪-术-蚤配伍对肿瘤生长的干预效果;通过HE染色评估芪-术-蚤角药配伍干预后小鼠肝脏组织、肿瘤组织变化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ERK/eIF2α/ATF4信号通路和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芪-术-蚤高剂量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P<0.0001)、肝脾转移灶较不明显,肝组织和肿瘤组织病理染色结果产生变化,下调氧化应激相关指标GSH-Px、SOD水平,上调MDA水平,上调ER stress相关蛋白磷酸化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PERK)、磷酸化真核启动因子2α(p-eIF2α)、转录激活因子4(ATF4)等的表达,上调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下调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锌指转录因子(Snail)的蛋白表达水平,抑制EMT过程。结论芪-术-蚤角药配伍可能通过激活PERK/eIF2α/ATF4通路诱导持续的ER stress,影响结直肠癌EMT过程,从而抑制结直肠癌的生长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术-蚤 角药 内质网应激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结直肠癌
下载PDF
“放-靶-免”组合在微卫星稳定型晚期结直肠癌三线治疗中的价值初步探索
6
作者 章群 胡静 +1 位作者 钱晓萍 李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843-1847,共5页
目的:探讨“放-靶-免”联合治疗模式在微卫星稳定型(MSS)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三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毒副反应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中心接受上述联合治疗模式的MSS亚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对其治疗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5... 目的:探讨“放-靶-免”联合治疗模式在微卫星稳定型(MSS)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三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毒副反应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中心接受上述联合治疗模式的MSS亚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对其治疗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5例接受“放-靶-免”联合治疗模式的MSS亚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最佳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的1例,疾病稳定的2例,疾病进展的2例,疾病控制率(DCR)为60.0%(3/5)。而在毒副反应方面,5例患者均未出现III-IV级毒副反应。结论:“放-靶-免”组合模式有望为难治性的MSS亚型的晚期结直肠癌三线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当然该结论仍需要更大的样本量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联合治疗 微卫星稳定 放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西藏地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相关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及意义
7
作者 罗含欢 刘斌云 +7 位作者 霍真 边巴扎西 王倩 多布啦 尼玛卓玛 达珍 王寒 郭平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92,共9页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结直肠癌中SWI/SNF相关、基质相关、肌动蛋白依赖性染色质调节因子A亚科成员4(SMARCA4)/Brahma相关基因1、V-raf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BRAF)、P53、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组织化学表...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结直肠癌中SWI/SNF相关、基质相关、肌动蛋白依赖性染色质调节因子A亚科成员4(SMARCA4)/Brahma相关基因1、V-raf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BRAF)、P53、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和BRAF、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受体激酶(NTRK)基因改变情况,为西藏地区结直肠癌患者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病例64例,全部病例均进行SMARCA4、BRAF、P53、PD-1、PD-L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NTRK1、NTRK2、NTRK3融合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及BRAF V600E基因突变PCR检测。结果64例结直肠癌病例男女比例1.21∶1,平均年龄(56.59±13.27)岁;46例(71.88%)位于结肠,18例(28.12%)位于直肠;60例(93.75%)为腺癌,4例(6.25%)为其他类型;11例(17.19%)为T1或T2期,53例(82.81%)为T3或T4期;24例(37.50%)出现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方面,64例中1例(1.56%)SMARCA4部分肿瘤细胞表达减弱或缺失,4例(6.25%)BRAF肿瘤细胞阳性表达,35例(54.69%)P53为突变型表达;45例(70.31%)PD-1肿瘤相关免疫细胞阳性比例分数<10%,19例(29.69%)≥10%;52例(81.25%)PD-L1联合阳性分数<10,12例(18.75%)≥10。64例NTRK1、NTRK2、NTRK3融合基因检测均为阴性;4例(6.25%)检测到BRAF V600E基因突变;1例SMARCA4表达缺失病例未检测到SMARCA4基因改变。PD-L1的表达与错配修复缺陷/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和PD-1的高表达呈显著正相关(χ^(2)=10.223,P=0.001;χ^(2)=11.979,P=0.001)。结论西藏地区结直肠癌中较少出现SMARCA4表达减弱或缺失及NTRK融合基因改变,少数病例有BRAF V600E基因突变,Pan-TRK和BRAF免疫组织化学可作为NTRK融合基因及BRAF基因突变的初筛方法。错配修复缺陷/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的病例中更容易出现PD-L1蛋白高表达,这部分患者有望获益于免疫治疗。P53突变与PD-L1表达无相关性,PD-1的高表达和PD-L1的高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结直肠癌 SWI/SNF相关、基质相关、肌动蛋白依赖性染色质调节因子A亚科成员4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V-raf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 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受体激酶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雷替曲塞或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比较
8
作者 贾楠 宋哲 +3 位作者 陈宝胜 程进生 周文勇 刘雅刚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4期107-110,共4页
目的比较贝伐珠单抗联合雷替曲塞或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贝伐珠单抗+卡培他滨组(简称贝+卡组)和贝伐珠单抗+雷替曲塞组(简... 目的比较贝伐珠单抗联合雷替曲塞或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贝伐珠单抗+卡培他滨组(简称贝+卡组)和贝伐珠单抗+雷替曲塞组(简称贝+雷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静脉滴注,贝+卡组患者加用卡培他滨片口服,贝+雷组患者加用注射用雷替曲塞静脉滴注(另外建立一组静脉滴注通路)。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并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后,贝+卡组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2.26±2.94)个月和(6.17±1.74)个月,与贝+雷组的(12.57±2.15)个月和(6.62±1.80)个月相当(P>0.05)。贝+雷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4.55%和65.45%,与贝+卡组的32.73%和61.82%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且贝+雷组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贝+卡组(P<0.05)。贝+雷组Ⅰ-Ⅱ级、Ⅲ-Ⅳ级手足综合征及腹泻,Ⅰ-Ⅱ级恶心呕吐及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贝+卡组(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雷替曲塞或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相近,但前一组合在改善血清血管生长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雷替曲塞 卡培他滨 晚期结直肠癌 血管生长因子 T淋巴细胞亚群 生存情况
下载PDF
血清microRNA-21、microRNA-193a-3p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关系
9
作者 张丽 凌晨 沈轶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microRNA-21(miR-21)、microRNA-193a-3p(miR-193a-3p)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1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随访1... 目的探究血清microRNA-21(miR-21)、microRNA-193a-3p(miR-193a-3p)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1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随访16个月,记录患者的预后生存结局,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评估血清miR-21、miR-193a-3p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112例结直肠癌患者死亡22例,病死率为19.64%;生存90例,生存率为80.36%。死亡组术前血清miR-21 mRNA相对表达量、临床分期Ⅲ期占比、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生存组(P<0.05),血清miR-193a-3p m 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Ⅲ期[OR=3.777(95%CI:1.399,10.194)]、淋巴结转移[OR=5.099(95%CI:1.715,15.156)]、miR-21表达升高[OR=4.889(95%CI:1.645,14.533)]、miR-193a-3p表达降低[OR=4.402(95%CI:1.481,13.084)]均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1、miR-193a-3p单一及联合预测结直肠癌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69.04%(95%CI:0.487,0.813)、72.73%(95%CI:0.495,0.884)、86.36%(95%CI:0.640,0.964),特异性分别为62.22%(95%CI:0.513,0.720)、68.89%(95%CI:0.581,0.780)、90.00%(95%CI:0.814,0.95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0.731和0.9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miR-21、miR-193a-3p表达与术后预后密切相关,且在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结局中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手术 预后 MICRORNA-21 microRNA-193a-3p
下载PDF
miR-192对结直肠癌细胞系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10
作者 陈颖 李伟滔 +2 位作者 李娜 周婵 徐咏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 探究微小RNA-192(miR-192)对结直肠癌(CC)细胞系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设立A组(SW1116 CC细胞转染生理盐水)、B组(SW1116 CC细胞转染miR-192模拟物)及C组(SW1116 CC细胞转染miR-192抑制剂)。分别以MTT法检测各组... 目的 探究微小RNA-192(miR-192)对结直肠癌(CC)细胞系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设立A组(SW1116 CC细胞转染生理盐水)、B组(SW1116 CC细胞转染miR-192模拟物)及C组(SW1116 CC细胞转染miR-192抑制剂)。分别以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以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以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各组细胞miR-192及WNT家族成员2B(WNT2B)mRNA表达水平。结果 B组SW1116 CC细胞存活率、单克隆形成数目分别为(57.32±6.19)%、(284.59±15.08)个,均低于A组的(76.21±8.23)%、(601.47±23.16)个与C组的(89.52±10.62)%、(2 150.68±34.79)个,而凋亡率为(20.52±2.52)%,高于A组的(13.78±1.62)%与C组的(11.62±1.41)%;C组SW1116 CC细胞存活率、单克隆形成数目均高于A组,而凋亡率低于A组(均P<0.05)。B组SW1116 CC细胞划痕宽度为(785.10±46.18)mm,高于A组的(601.32±33.21)mm与C组的(326.99±17.48)mm,而C组划痕宽度低于A组,B组穿膜细胞数为(624.67±19.05)个,少于A组的(875.23±27.30)个与C组的(1 204.17±34.59)个,且C组穿膜细胞数多于A组(均P<0.05)。B组SW1116 CC细胞miR-192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3.01±0.26),相较于A组的(1.87±0.20)及C组的(0.97±0.23)均更高,且C组miR-192 mRNA相对表达水平低于A组,B组WNT2B mRNA表达水平为(2.16±0.26),相较于A组的(4.11±0.50)与C组的(6.08±0.72)均更低,且C组WNT2B mRNA表达水平高于A组(均P<0.05)。结论 miR-192可抑制CC的恶性演进,其主要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调控WNT2B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微小RNA-192 WNT家族成员2B 恶性演进 机制
下载PDF
小剂量分次放疗增敏化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熊春 黄丹 马智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究小剂量分次放疗增敏化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72例一线化疗失败的mCRC患者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贝伐珠单抗^(+)化疗二线治疗。随访两年,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究小剂量分次放疗增敏化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72例一线化疗失败的mCRC患者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贝伐珠单抗^(+)化疗二线治疗。随访两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白细胞、血小板)、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免疫功能(CD3^(+)、CD4^(+)、CD8^(+))和生存情况[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0.00%vs.43.24%,P<0.05);治疗后,两组CEA、CA199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水平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年OS、PFS分别为62.16%、40.54%,均高于对照组的37.14%、17.14%(P<0.05)。结论:小剂量分次放疗增敏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化疗二线治疗mCRC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其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结直肠癌 小剂量分次放疗 增敏化疗 贝伐珠单抗 化疗
下载PDF
多参数3D 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及相关临床危险因素的分析
12
作者 朱琦 陈艾琪 +5 位作者 邹文涛 杜小萌 卢楚鸣 赵以惠 钱宝鑫 马宜传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3D MRI影像组学模型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CCLM)的预测价值及相关临床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收集2019-2022年在本院术前行MRI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的19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 目的探讨多参数3D MRI影像组学模型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CCLM)的预测价值及相关临床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收集2019-2022年在本院术前行MRI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的19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n=159及39)。对T_(2)WI、DWI、e-THRIVE+序列分别逐层勾画,得到3D VOI,提取组学特征并降维处理、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出CCL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模型。结果三序列联合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CCLM的效能高于单一序列模型,其训练集与验证集AUC值分别为0.919及0.896。逻辑回归分析得到CCLM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CEA、CA199及NLR(P<0.05)。三者联合的临床模型效能亦高于单一临床模型,训练集与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800及0.791。结论多参数3D MRI影像组学模型对于CCLM具有较高预测效能。基于CEA、CA199、NLR的临床模型对于CCLM具有一定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影像组学 临床危险因素 结直肠癌肝转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高表达IL-35对Th1和Th17可塑性的作用
13
作者 许耘川 皇甫昱婵 马妍慧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43-350,共8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的抑制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35对辅助性T细胞1(Th1)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可塑性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结直肠癌患者90例(结直肠癌组)和健康体检者2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的抑制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35对辅助性T细胞1(Th1)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可塑性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结直肠癌患者90例(结直肠癌组)和健康体检者28名(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直肠癌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h1百分比(Th1%)和Th17百分比(Th17%)。基于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γ-干扰素(IFN-γ)和IL-17A高表达对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和预后不良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2 cm)中IL-35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IL-35水平。采用体外诱导Th1分化实验观察IL-35对Th1分泌IL-17A和IFN-γ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直肠癌组Th1%显著降低(P=0.019),Th17%显著升高(P<0.001)。结直肠癌组Th1%与Th17%的r2值(0.393 4)与正常对照组(0.041 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基于KaplanMeierPlotter数据库的分析结果显示,IFN-γmRNA低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缩短的危险因素[风险比(HR)=0.74,95%可信区间(CI)为0.58~0.94,P=0.013],IL-17A mRNA高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缩短的危险因素(HR=1.26,95%CI为1.02~1.59,P=0.020)。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IL-35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Ⅰ~Ⅱ期(早期)和Ⅲ~Ⅳ期(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L-35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体外诱导Th1分化实验结果显示,IL-35可降低Th1中IFN-γ表达,提高IL-17A表达。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h1和Th17呈异常变化,且IL-35表达增加。高表达的IL-35可降低Th1中IFN-γ表达,提高IL-17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5 结直肠癌 辅助性T细胞1 辅助性T细胞17 肿瘤免疫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38-5p、miR-876-5p、DCAF7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14
作者 周婵 冼丽英 +3 位作者 李娜 卢碧燕 袁锦玉 徐咏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82-85,共4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CRC)组织中miR-138-5p、miR-876-5p、DNA损伤结合蛋白1和CUL4相关因子7(DCAF7)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CRC患者98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留取CRC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CRC组织和癌旁...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CRC)组织中miR-138-5p、miR-876-5p、DNA损伤结合蛋白1和CUL4相关因子7(DCAF7)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CRC患者98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留取CRC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CR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138-5p、miR-876-5p,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CR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DCAF7蛋白,分析miR-138-5p、miR-876-5p、DCAF7蛋白相对表达量与CR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CRC组织中miR-138-5p、miR-876-5p、DCAF7蛋白相对表达量的中位数为临界值,将CRC患者分为miR-138-5p高表达组和miR-138-5p低表达组、miR-876-5p高表达组和miR-876-5p低表达组、DCAF7蛋白高表达组和DCAF7蛋白低表达组,并分析miR-138-5p、miR-876-5p、DCAF7蛋白相对表达量与CR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CRC组织中miR-138-5p、miR-876-5p、DCAF7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6±0.29、1.41±0.36、0.59±0.19,癌旁组织中miR-138-5p、miR-876-5p、DCAF7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15±0.48、2.08±0.44、0.20±0.08,两者相比,P均<0.05。miR-138-5p、miR-876-5p、DCAF7蛋白相对表达量与CRC患者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浸润深度有关(P均<0.05)。miR-138-5p低表达组3年总体生存率为67.3%,miR-138-5p高表达组3年总体生存率为86.6%,两组相比,P<0.05。miR-876-5p低表达组3年总体生存率为66.7%,miR-876-5p高表达组3年总体生存率为85.1%,两组相比,P<0.05。DCAF7蛋白高表达组3年总体生存率为67.2%,DCAF7蛋白低表达组3年总体生存率为87.5%,两组相比,P<0.05。结论CRC组织中miR-138-5p低表达、miR-876-5p低表达、DCAF7蛋白高表达,miR-138-5p、miR-876-5p、DCAF7蛋白相对表达量与CRC患者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浸润深度有关。与miR-138-5p高表达、miR-876-5p高表达、DCAF7蛋白低表达的CRC患者相比,miR-138-5p低表达、miR-876-5p低表达、DCAF7蛋白高表达的CRC患者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38-5p 微小RNA-876-5p DNA损伤合蛋白1和CUL4相关因子7 结直肠癌
下载PDF
青蒿素抑制葡萄糖刺激下结直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
15
作者 潘勇娜 常月锋 +4 位作者 郭璟静 孙依礼 魏岚 杨春雁 康金旺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88-393,共6页
目的探讨青蒿素(ART)对葡萄糖刺激下结直肠癌(CRC)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0、5、10、20、40、60μmol/L ART为浓度梯度处理人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然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 目的探讨青蒿素(ART)对葡萄糖刺激下结直肠癌(CRC)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0、5、10、20、40、60μmol/L ART为浓度梯度处理人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然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EMT)及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0μmol/L ART相比,5、10、20、40、60μmol/L ART处理下SW480细胞活力降低(P<0.05),IC_(50)为36.91μmol/L。故以10、20、40μmol/L ART处理的细胞为ART低、中、高剂量组,以0μmol/L ART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以ART 40μmol/L+Coumermycin A110μmol/L处理的细胞为Coumermycin A1组。与对照组相比,ART低剂量组、ART中剂量组、ART高剂量组细胞划痕愈合率、侵袭能力及Bcl-2、N-cadherin、Vimentin、p-JAK2、p-STAT3表达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及Bax、Caspase-3、E-cadherin表达上升(P<0.05);与ART高剂量组相比,Coumermycin A1组细胞划痕愈合率、侵袭能力及Bcl-2、N-cadherin、Vimentin、p-JAK2、p-STAT3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细胞凋亡率及Bax、Caspase-3、E-cadherin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ART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葡萄糖刺激下CRC细胞活力、迁移、侵袭和EMT,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结直肠癌 恶性生物学行为 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临床分析
16
作者 郑伟 黄书荣 +2 位作者 傅永安 林鸿悦 陈锦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9期62-65,共4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同时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吻合口出现良性狭窄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2018年4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4例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吻合口狭窄...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同时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吻合口出现良性狭窄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2018年4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4例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吻合口狭窄将患者分为吻合口狭窄组、吻合口正常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狭窄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吻合口狭窄的处理方法。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15例,发生率20.3%。与吻合口正常组比较,吻合口狭窄组患者术前放疗、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比例及术后吻合口漏/盆腔感染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放疗、吻合口漏/盆腔感染为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行放疗、新辅助化疗、术后吻合口漏/盆腔感染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还纳回肠造口后需注意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术后吻合口狭窄应根据狭窄的特点选择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吻合口狭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薯蓣粥对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
17
作者 梁小琴 庞书勤 王珑 《现代临床护理》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 探讨薯蓣粥对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以便为促进切口愈合提供一种较好的饮食方案。方法 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本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2型糖尿病... 目的 探讨薯蓣粥对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以便为促进切口愈合提供一种较好的饮食方案。方法 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本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92例,采用IBMSPSS25.0软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怀山药制成薯蓣粥,于患者肛门排气后,在糖尿病早餐饮食中扣除薯蓣粥产生的热量84kcal同等食物后与剩余的早餐一起服用,时间为3w。比较干预后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愈合等级、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与干预前、干预后1w、3w患者血糖值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在干预3w时2例患者退出,共完成44例;对照组干预3w时1例失访,共完成45例。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愈合等级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早餐后2h时间主效应、组间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其中干预后1w、3w时试验组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薯蓣粥具有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改善切口愈合质量与调节血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粥 2型糖尿病 结直肠癌 切口
下载PDF
咪达唑仑对术前中重度焦虑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谵妄的影响
18
作者 梁淑娟 刘文超 +4 位作者 韩珊珊 周婳 尚坤 兰希发 吴松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短期口服咪达唑仑对术前合并中重度焦虑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0例,男32例,女48例,年龄65~79岁,BMI 21~27 kg/m^(2),ASAⅡ或Ⅲ级,入院时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 目的探讨术前短期口服咪达唑仑对术前合并中重度焦虑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0例,男32例,女48例,年龄65~79岁,BMI 21~27 kg/m^(2),ASAⅡ或Ⅲ级,入院时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S)评分≥38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40例。咪达唑仑组予咪达唑仑7.5 mg每晚一次,连续服药3~4 d,直到术前1 d;对照组予外观相似的安慰剂半片。记录术前1 d STAI-S评分与术后3 d内谵妄的发生情况,记录入室时、麻醉诱导后30 min、1、2 h、拔管后30 min HR和MAP,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用量及间羟胺使用情况,记录拔管后30 min、术后24、72 h视觉模拟评分(VAS)、曲马多使用情况以及拔管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咪达唑仑组术前1 d STAI-S评分、术后谵妄发生率、术中间羟胺使用率、拔管后30 min、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曲马多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用量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可有效降低合并术前中重度焦虑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谵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谵妄 老年 术前焦虑 结直肠癌根治术 咪达唑仑
下载PDF
微小RNA-185水平对结直肠癌术后无进展生存有评估价值
19
作者 张文俊 王明祥 +3 位作者 宋沁哲 张福杰 于登峰 罗福文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185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联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3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癌组织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iRNA-185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185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联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3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癌组织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iRNA-185表达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病理资料特征下miRNA-185表达水平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miRNA-185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miRNA-185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0.176±0.085 vs 0.364±0.113,P<0.05),不同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位置和肿瘤大小特征下miRNA-185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miRNA-185在Ⅲ~Ⅳ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更低(P均<0.05)。对评估术后肿瘤是否进展进行ROC曲线分析显示,miRNA-185的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0.716~0.923,灵敏度为70.21%,特异性为83.23%,多因素Cox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Ⅳ期(HR=2.417,95%CI:1.362~4.289),miRNA-185低表达(HR=3.121,95%CI:1.603~6.077)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miRNA-18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下调,并能作为潜在的评估结直肠癌术后无进展生存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185 结直肠癌 临床病理 预后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的I-PDCA模式在结直肠癌学科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
20
作者 孙婷婷 王林 +6 位作者 姚云峰 陈楠 陈鹏举 张洁 徐渊莲 吉登波 武爱文 《医院管理论坛》 2024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 探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癌学科建设中多学科协作模式及实施情况,为医院学科建设和创新管理提供借鉴。方法 本中心7年来将创新设计与传统PDCA管理方法相融合,针对医疗、科研、人才培养开展了五阶段I-PDCA新模式的多学科协作。结... 目的 探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癌学科建设中多学科协作模式及实施情况,为医院学科建设和创新管理提供借鉴。方法 本中心7年来将创新设计与传统PDCA管理方法相融合,针对医疗、科研、人才培养开展了五阶段I-PDCA新模式的多学科协作。结果 该模式弥补了传统PDCA四阶段模式缺乏创造力的弊端,促进了本院结直肠癌学科相关资源在多个维度的高效配置,在结直肠癌学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 结直肠癌多学科协作的I-PDCA模式有利于提升医疗服务、科研成果产出和人才培养水平,为学科未来发展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建设 多学科协作 I-PDCA模式 医院管理 结直肠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