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承气合剂经超声波给药对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炎症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1
作者 韩植芬 何凤仪 +3 位作者 李祎娉 刘智敏 任东林 黄丹丹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4期691-692,696,共3页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微创外科时代,腹腔镜手术已成为该病的主流术式,对患者创伤小,但仍属于有创操作,对患者会造成一定损伤。手术应激反应诱导机体释放炎症因子,出现暂时性肠麻痹,延迟胃肠功能恢复,不利...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微创外科时代,腹腔镜手术已成为该病的主流术式,对患者创伤小,但仍属于有创操作,对患者会造成一定损伤。手术应激反应诱导机体释放炎症因子,出现暂时性肠麻痹,延迟胃肠功能恢复,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已经证实小承气合剂早期灌服能有效促进结肠吻合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安全性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承气合剂 超声波 胃肠功能 炎症 结直肠肿瘤
下载PDF
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对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苗海航 沈莹 陈红生 《交通医学》 2024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评价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ASA分级II~III级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各36例。L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5 mg/... 目的:评价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ASA分级II~III级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各36例。L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5 mg/kg,随后以1.5 mg/kg·h速度静脉输注直至手术结束,C组患者输入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小时恢复质量40评分(QoR-40评分)、静息和运动时疼痛NRS评分、自控镇痛泵(PCA)按压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L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1.70±0.38 mg,少于C组的1.92±0.52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7.7±7.3 h、53.6±7.6 h和6.8±1.2 d,少于C组的34.2±8.7 h、66.2±7.9 h和7.5±1.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QoR-40总分为166.8±9.5分,高于C组的157.1±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内两组各时间点疼痛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内L组PCA有效按压数为3.1±1.4次,少于C组的6.3±1.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中和术后出现恶心、呕吐有3例(8.33%),低于C组的10例(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提高患者术后24 h恢复质量,促进肠蠕动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结直肠肿瘤手术 术后恢复质量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在结直肠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丽颖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383-386,392,共5页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癌症之一,其晚期或转移性肿瘤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增殖调控因子,具有IGFBP结构域和甲状腺球蛋白I型结构域,其在骨骼发育、细胞增殖、信号转导以及...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癌症之一,其晚期或转移性肿瘤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增殖调控因子,具有IGFBP结构域和甲状腺球蛋白I型结构域,其在骨骼发育、细胞增殖、信号转导以及调控细胞生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参与生物体的衰老过程以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在结直肠肿瘤中,IGFBP-4既可通过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结合发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分化以及生长,又可通过Wnt/β-catenin、IL-6、Bcl-2/Bax等多种信号通路参与结直肠肿瘤发生与发展过程。因此,本研究就近年关于IGFBP-4结构功能以及其与结直肠肿瘤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合蛋白-4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手术室综合护理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中应用价值
4
作者 朱海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97-0200,共4页
探究在选择腹腔镜下行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中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的价值。方法 根据研究需求在泗阳县第一人民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中选出36例,且选入的患者均借助腹腔镜进行肿瘤切除术治疗。让患者随机抓阄以分成两个小组,将准... 探究在选择腹腔镜下行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中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的价值。方法 根据研究需求在泗阳县第一人民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中选出36例,且选入的患者均借助腹腔镜进行肿瘤切除术治疗。让患者随机抓阄以分成两个小组,将准备好的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纸阄提前放入盒子里,让患者排队抓取,其中共有18例患者抓到对照组,18例抓到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手术室综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护理疗效、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疼痛评分、手术指标、术后各项康复指标、具体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各项指标均纳入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各个指标在组间进行对比后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综合护理应用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中价值更高,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 切除术 手术室综合护理
原文传递
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疼痛影响分析
5
作者 陈文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97-0099,共3页
探究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疼痛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的结直肠肿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单纯静脉自控镇痛,实验组行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后镇痛,对比两组免疫功能和皮质醇水平... 探究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疼痛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的结直肠肿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单纯静脉自控镇痛,实验组行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后镇痛,对比两组免疫功能和皮质醇水平;咳嗽时、静息状态时的视觉模拟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免疫功能高于对照组,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发生情况8.82%低于对照组22.06%(P<0.05)。结论 对于结直肠肿瘤患者实施腹横肌平面阻滞,提升免疫功能,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平面阻滞 结直肠肿瘤 免疫功能 疼痛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应用效果
6
作者 展宏图 和树桦 +1 位作者 程文龙 李艳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26-0028,共3页
探讨大肠癌在腹腔镜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大肠癌病人10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2个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治疗,而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对手术时间、总出血时间、使用止痛药物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 探讨大肠癌在腹腔镜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大肠癌病人10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2个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治疗,而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对手术时间、总出血时间、使用止痛药物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生活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总出血时间、使用止痛药物天数、住院天数、并发症及病人生活质量等指标,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探讨应用于大肠癌的临床治疗方法,对大肠癌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治疗 结直肠肿瘤 临床应用效果
下载PDF
《结直肠肿瘤》出版:结直肠肿瘤的病因学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晓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I0007-I0007,共1页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根据全国各地的监测资料统计反馈,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呈逐年增长趋势,这与诸多因素有关,如人群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饮食结构的更迭、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结直肠肿瘤是消化道最常见肿瘤之一,该疾病...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根据全国各地的监测资料统计反馈,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呈逐年增长趋势,这与诸多因素有关,如人群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饮食结构的更迭、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结直肠肿瘤是消化道最常见肿瘤之一,该疾病体系中,结直肠癌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五大恶性肿瘤之一。故对结直肠肿瘤病因病理进行研究,对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结直肠肿瘤》一书对结直肠肿瘤的详细介绍,结合目前国内外关于结直肠肿瘤的研究现状,对其病因学与病理学进行分析与总结,为临床结直肠肿瘤患者提供诊疗借鉴,同时为结直肠肿瘤高危人群及患病人群增加疾病认识,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肿瘤 病因学 病理学分析
下载PDF
定量粪便免疫化学试验筛查阈值对结直肠肿瘤早筛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杜俏俏 许娟 +4 位作者 何春燕 殷国建 钱志远 陆朝晖 张文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7-294,共8页
目的:分析定量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ecal immunochemistry test,FIT)筛查阈值对体检人群结直肠肿瘤早筛价值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07月至2021年06月在我院接受定量FIT检测并行肠镜检查的1267例人群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性质肿瘤的定量FIT... 目的:分析定量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ecal immunochemistry test,FIT)筛查阈值对体检人群结直肠肿瘤早筛价值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07月至2021年06月在我院接受定量FIT检测并行肠镜检查的1267例人群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性质肿瘤的定量FIT数值和阳性率。通过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不同阳性阈值下定量FIT对进展期肿瘤的筛检效能。结果:定量FIT筛查阳性率为4.7%,阳性人群肠镜依从性为22.2%。结直肠癌患者的定量FIT数值高于进展期腺瘤和其他肠镜结果。当定量FIT水平为100~199μg/L、200~299μg/L、300~499μg/L和500μg/L以上时,患进展期肿瘤的风险分别是<100μg/L时的4.296倍、4.121倍、6.506倍和10.474倍。不同阳性阈值下,FIT阳性组进展期肿瘤检出率均高于阴性组,且在男性和50~75岁人群中均有统计学差异。在100μg/L时的比值比(odds ratio,OR)最大(总体OR=6.817,95%CI:2.727~17.040;男性OR=5.570,95%CI:2.198~14.115;50~75岁OR=10.178,95%CI:3.158~32.803)。此时,定量FIT对进展期肿瘤的灵敏度分别为94.7%、93.0%、96.2%,特异度分别为27.6%、29.6%、28.7%。当阳性阈值由100μg/L升高至500μg/L时,FIT诊断进展期肿瘤的灵敏度下降,特异度升高,但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变化不大。结论:定量FIT阳性阈值在100μg/L时筛查进展期结直肠肿瘤的灵敏度较好,但特异度较低,是应用在体检人群伺机性筛查中较好的结直肠肿瘤早筛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免疫化学试验 结直肠肿瘤 体检 阈值
下载PDF
结直肠肿瘤隆起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标本HE石蜡制片分析
9
作者 黄培 马怡晖 +3 位作者 王琪 李辉 张杨蕊 高冬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68-1270,共3页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一种能够直接进行黏膜下层剥离从而整块切除病变的内镜治疗技术。近年来,随着内镜设备的升级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普及,ESD不仅在食管、胃早期肿瘤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在治疗结直...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一种能够直接进行黏膜下层剥离从而整块切除病变的内镜治疗技术。近年来,随着内镜设备的升级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普及,ESD不仅在食管、胃早期肿瘤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在治疗结直肠肿瘤方面的效果也获得广泛认可[1]。结直肠肿瘤主要包括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部分腺瘤和早期结直肠癌标本的外观可呈隆起型[2-5]。目前,我国虽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了ESD手术,也制订了ESD标本的处理规范[6],但无专门针对结直肠肿瘤隆起型ESD标本的处理流程,现参照先进国家和我科的工作经验,探讨分析结直肠肿瘤隆起型ESD标本HE石蜡制片中的常见问题,为今后此类标本规范化操作提供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隆起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HE石蜡制片
下载PDF
基于正邪理论探讨结直肠肿瘤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小朝 丁楷 《现代临床医学》 2023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结直肠肿瘤多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发展,可供医者选择的治疗方案不断增多。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转归过程中,正邪的消长变化对疾病进展方向起决定性作用,正确解读正邪理论,把握各期正邪的消长变化情况对治疗方案... 结直肠肿瘤多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发展,可供医者选择的治疗方案不断增多。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转归过程中,正邪的消长变化对疾病进展方向起决定性作用,正确解读正邪理论,把握各期正邪的消长变化情况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积极意义。本文就基于正邪理论探讨结直肠肿瘤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正邪理论 中西医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手术麻醉中静脉持续应用利多卡因对老年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谵妄发生的影响
11
作者 陈红生 沈莹 丁伟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持续应用利多卡因对结直肠肿瘤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谵妄(POD)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5月至2021年06月行结直肠肿瘤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利多卡因组(L组,n=30)和生理盐水组(C组,n=30)。L... 目的:探讨静脉持续应用利多卡因对结直肠肿瘤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谵妄(POD)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5月至2021年06月行结直肠肿瘤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利多卡因组(L组,n=30)和生理盐水组(C组,n=30)。L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1%利多卡因1.5 mg/kg(0.15 mL/kg)静脉缓慢推注,用药持续约10 min,使用微量泵继续输注1%利多卡因0.15 mL/(kg·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注至缝皮结束。C组在诱导前和麻醉维持时使用等容量生理盐水静脉用药。用药结束后开始麻醉,术后接静脉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记录患者第一次排便时间,通过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对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进行疼痛评分。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法评估术前1天、术后1天和术后3天POD。结果: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无局麻药中毒发生;术后L组第一次排便时间明显早于C组(P<0.05)。术后第1天,C组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按压次数(7.5±2.8)次显著高于L组(2.8±1.1)次(P<0.05)。与C组比较,术后第1天和第3天L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与术前1天MMSE评分比较,术后第1天和第3天C组MMSE显著下降(P<0.05),L组术前1天的MMSE评分和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天和第3天C组POD发生率显著高于L组(P<0.05)。结论:静脉持续应用利多卡因可以降低结直肠肿瘤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老年患者 利多卡因 术后谵妄
下载PDF
纳米碳染色在结直肠肿瘤内镜治疗后追加手术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汪祺 吴义先 +3 位作者 张亚铭 程畅 叶乐平 张焰平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第3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纳米碳染色标记定位在结直肠肿瘤内镜切除后追加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行内镜切除后追加手术的64例结直肠肿瘤患者,其中20例患者内镜切除后使用纳米碳染色标记定位病灶(纳米碳组),22例患者内镜切除后使用术中肠镜... 目的:探讨纳米碳染色标记定位在结直肠肿瘤内镜切除后追加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行内镜切除后追加手术的64例结直肠肿瘤患者,其中20例患者内镜切除后使用纳米碳染色标记定位病灶(纳米碳组),22例患者内镜切除后使用术中肠镜定位病灶(术中肠镜组),22例患者内镜切除后未标记定位病灶(对照组)。对三组患者术中定位病灶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的数目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术中肠镜组及对照组相比较,纳米碳组患者定位病灶的时间及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淋巴结清扫的数目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纳米碳组未出现并发症,但术中肠镜组出现1例并发症、对照组出现2例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结直肠肿瘤内镜切除后追加手术前行纳米碳染色标记标记能够快速精准定位病灶,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追加手术 纳米碳 病灶定位
下载PDF
JNET分型与Pit Pattern分型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研究
13
作者 赵倩 杨爱华 +1 位作者 苗向阳 薛会光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3期3682-3689,共8页
目的:评估并比较窄带成像放大内镜(ME-NBI)下应用JNET分型与Pit pattern分型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更好地指导内镜下诊治。方法:收集2019.01.01至2021.12.31接受ME-NBI模式结肠镜检查并行病理检查的201例患者,共216处病变,将依... 目的:评估并比较窄带成像放大内镜(ME-NBI)下应用JNET分型与Pit pattern分型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更好地指导内镜下诊治。方法:收集2019.01.01至2021.12.31接受ME-NBI模式结肠镜检查并行病理检查的201例患者,共216处病变,将依据JNET分型与Pit pattern分型的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ME-NBI下JNET分型与Pit pattern分型诊断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20.83%、90.05%、100%、91.20%和98.96%、54.17%、94.53%、86.67%、93.98%,两者在诊断准确性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99.116, P < 0.001)。同时,在诊断具有内镜治疗指征的早期结直肠癌时JNET分型、Pit pattern分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3%、76.05%、46.67%、90.07%、75.00%和81.63%、93.41%、78.43%、94.55%、90.74%,两者在诊断准确性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4.400, P < 0.001)。结论:ME-NBI下先采用JNET分型可发现更多的肿瘤性病变,再利用Pit pattern提高诊断肿瘤性病变的准确性,提升内镜诊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肠镜检查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 Pit Pattern分型 JNET分型
下载PDF
药物治疗管理在结直肠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实践
14
作者 赵阳昱 朱忠华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881-1885,共5页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运用药物治疗管理参与结直肠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探索临床药师如何运用药物治疗管理为结直肠肿瘤病人围手术期提供更满意的药学服务。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行结直肠...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运用药物治疗管理参与结直肠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探索临床药师如何运用药物治疗管理为结直肠肿瘤病人围手术期提供更满意的药学服务。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由临床医师和护士负责病人的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管理,试验组由临床药师应用药物治疗管理对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治疗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病人术后第7天营养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提高,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P<0.05);术后7 d营养风险发生率试验组(8/50,16%)低于对照组(18/50,36%)(P<0.05);试验组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7/50,14%)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4/50,8%)低于对照组(22/50,44%)(15/50,30%)(P<0.05);治疗依从性良好率试验组(42/50,84%)优于对照组(18/50,36%)(P<0.05);住院天数试验组(18.22±4.71)d少于对照组(22.58±8.45)d(P<0.05)。结论药物治疗管理在围手术期病人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情况,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病人术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疗法管理 营养支持 围手术期 结直肠肿瘤
下载PDF
结直肠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王振波 张丽君 +1 位作者 冯伟 张朋飞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510-513,518,共5页
目的:探讨为结直肠肿瘤患者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并总结NOSES术中应用荷包缝合抵钉座置入法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行NOSES(NOSES组,n=20)与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 目的:探讨为结直肠肿瘤患者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并总结NOSES术中应用荷包缝合抵钉座置入法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行NOSES(NOSES组,n=20)与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n=40)患者的临床资料,NOSES组采用荷包缝合抵钉座置入法,腹腔镜组采用下腹正中约5 cm横行切口。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灶下缘距齿状线距离、肿瘤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费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SES组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评分低、术后排便功能评分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SES组采用腹腔镜下荷包缝合抵钉座置入法,用时6~15 min,平均(8.90±2.15)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结直肠肿瘤患者行NOSES安全性较好,且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评分、保护术后排便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未增加患者住院费用。术中应用荷包缝合抵钉座置入法操作简单,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荷包缝合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下载PDF
二甲双胍与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肿瘤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16
作者 石朝阳 周全博 丁显飞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3年第5期409-41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二甲双胍与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肿瘤(腺瘤和癌)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以来至2023年5月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ISI Web of Science、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所有关于... 目的系统评价二甲双胍与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肿瘤(腺瘤和癌)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以来至2023年5月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ISI Web of Science、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所有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与结直肠肿瘤发病风险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评价文献质量的基础上共纳入了符合标准的17项研究,其中包括队列研究12项、病例对照研究5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服用二甲双胍者较未服用二甲双胍者结直肠腺瘤发病风险降低38%(n=9,OR=0.62,95%CI:0.54~0.70),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了23%(n=7,OR=0.77,95%CI:0.58~0.97)。结论二甲双胍的使用可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肿瘤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二甲双胍 META分析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放大窄带成像内镜JNET分型在结直肠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17
作者 邱全兴 汤瑜 +1 位作者 胡学军 袁保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12期896-899,共4页
目的:探讨放大窄带成像内镜日本窄带成像技术专家小组(JNET)分型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放大窄带成像内镜检查的106处结直肠肿瘤,并进行JNET分型,与内镜或外科手术标本病理诊断进行比较,评估JNET分型的准确... 目的:探讨放大窄带成像内镜日本窄带成像技术专家小组(JNET)分型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放大窄带成像内镜检查的106处结直肠肿瘤,并进行JNET分型,与内镜或外科手术标本病理诊断进行比较,评估JNET分型的准确性。结果:结肠肿瘤术后标本病理提示:非早癌病例70例,其中增生性息肉(包括锯齿状息肉)1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60例;早癌病例36例,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1例,黏膜下浅层癌7例,黏膜下深层癌8例。JNET各分型其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如下。1型:98.11%,98.96%,90.00%,90.00%,98.96%,2A型:80.19%,71.74%,86.67%,80.00%,80.49%;2B型:77.36%,84.62%,57.14%,57.14%,84.62%;3型:95.28%,100.00%,37.5%,100.00%,95.15%;JNET分型对结直肠病变早癌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82.08%,90.00%,66.67%,77.42%,84.00%。结论:JNET分型能有效实时判断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良恶性程度,对部分诊断困难病变需结合放大染色内镜提高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内镜 日本窄带成像技术专家小组分型 结直肠肿瘤
下载PDF
“互联网+护理服务”智能随访干预系统在结直肠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18
作者 梁宗桦 王惠丽 江春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0036-0039,共4页
探究“互联网+护理服务”智能随访干预系统应用在结直肠肿瘤术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结直肠肿瘤术后患者,共纳入了164例研究对象,选取患者的住院时间跨度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探究“互联网+护理服务”智能随访干预系统应用在结直肠肿瘤术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结直肠肿瘤术后患者,共纳入了164例研究对象,选取患者的住院时间跨度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组人数一致均为8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互联网+护理服务”智能随访干预系统进行护理,将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便秘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1、3个月后试验组便秘症状积分相比对照组,前者明显低于后者,而前者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后者更高(P<0.05);护理工作完成后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 “互联网+护理服务”智能随访干预系统随访能改善结直肠肿瘤术后患者便秘症状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护理服务 智能随访干预 结直肠肿瘤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互联网+护理服务”智能随访干预系统在结直肠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王芳 盛芝仁 +3 位作者 柳春波 卿艳平 李通 陆启文 《护理与康复》 2023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 观察“互联网+护理服务”智能随访干预系统随访在结直肠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262例结直肠肿瘤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132例和对照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随访,观察组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智能随访... 目的 观察“互联网+护理服务”智能随访干预系统随访在结直肠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262例结直肠肿瘤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132例和对照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随访,观察组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智能随访干预系统随访。比较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造口适应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 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评分在时间及组间交互效应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口适应量表中接受、积极的生活维度得分两组在组间与时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护理服务”智能随访干预系统随访能提高结直肠肿瘤术后患者自我照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互联网+护理服务” 智能随访 患者报告
下载PDF
老年结直肠肿瘤病人运动预康复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夏云 李垚 吴茜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283-1288,共6页
目的调查老年结直肠肿瘤病人运动预康复依从性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择期手术的123例老年结直肠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际预康复时间与计划预康复时间的占比计算病人... 目的调查老年结直肠肿瘤病人运动预康复依从性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择期手术的123例老年结直肠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际预康复时间与计划预康复时间的占比计算病人预康复依从性,依从性≥75%定义为高依从性,依从性<75%为低依从性,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结局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结直肠肿瘤病人运动预康复平均依从性为81.34%,其中高依从性组82例,低依从性组41例。高依从性组病人术后住院天数显著少于低依从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衰弱、术前焦虑及预康复天数是老年结直肠肿瘤病人运动预康复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结直肠肿瘤病人运动预康复依从性处于中等水平,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年龄较高、术前合并衰弱或焦虑、预康复天数较长病人的依从性评估,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病人高质量地完成运动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结直肠肿瘤 预康复 依从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