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防治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炎-癌转化”疗效、优势评价及作用机制
1
作者 汤晓娟 任媛 +5 位作者 贺敏 赵亮 吕元 李勇敏 黄静 何永恒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2期20-24,共5页
结直肠腺瘤是明确的癌前病变,在结直肠腺瘤-癌演化的过程中,“炎癌转化”是关键病理环节。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成为阻断“炎癌转化”和防治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的共识和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不同层面探... 结直肠腺瘤是明确的癌前病变,在结直肠腺瘤-癌演化的过程中,“炎癌转化”是关键病理环节。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成为阻断“炎癌转化”和防治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的共识和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不同层面探讨中医药防治“炎癌转化”的有效性,其作用优势体现在改善中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促癌信号激活、调节炎症反应和维持肠道微生物稳态、保护肠道屏障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通过阐释腺瘤-癌转化的中医病机,探讨中医药截断“炎癌转化”的疗效及优势,分析干预靶点和通路,为中医药介入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的管理和中西医结合协同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 炎癌转化 优势评价 机制
下载PDF
下气汤对Ⅲ-Ⅳ期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寿杰 高海利 张念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358-366,共9页
【目的】探讨下气汤(由茯苓、法半夏、炙甘草、杏仁、橘红、白芍、何首乌、牡丹皮等中药组成)对伴有癌因性疲乏的Ⅲ-Ⅳ期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就诊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的60例伴有癌因性疲乏的Ⅲ-... 【目的】探讨下气汤(由茯苓、法半夏、炙甘草、杏仁、橘红、白芍、何首乌、牡丹皮等中药组成)对伴有癌因性疲乏的Ⅲ-Ⅳ期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就诊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的60例伴有癌因性疲乏的Ⅲ-Ⅳ期结直肠癌化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化疗组和下气汤组,每组各30例。化疗组给予Avastin+mFOLFOX6/FOLFIRI方案化疗,下气汤组在化疗组的基础上给予服用下气汤治疗,每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评分、EORTC核心生活质量问卷(QLQ-C30)评分、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PG-SGA)评分、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食欲减退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2个疗程后,下气汤组的总有效率为86.21%(25/29),化疗组为62.07%(18/29),组间比较(χ^(2)检验),下气汤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化疗组(P<0.05)。(2)疲乏程度方面,化疗第2周和第4周,2组患者的PFS-R评分均较化疗前1 d升高(P<0.05),但下气汤组化疗后的PFS-R评分均明显低于化疗组(P<0.01)。(3)生活质量方面,化疗第2周和第4周,化疗组的QLQ-C30评分均较化疗前1 d降低(P<0.05),而下气汤组的QLQ-C30评分均较化疗前1 d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下气汤组化疗后的QLQ-C30评分均明显高于化疗组(P<0.01)。(4)营养状况方面,化疗第4周,2组患者的PG-SGA评分、食欲减退评分及下气汤组的KPS评分均较化疗前1 d升高(P<0.05),而化疗组的KPS评分较化疗前1 d降低(P<0.05);组间比较,下气汤组化疗后的PG-SGA评分、食欲减退评分低于化疗组,KPS评分高于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5)炎症因子方面,化疗组化疗第2周的血清TNF-α、IL-6水平及化疗第4周的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较化疗前1 d升高(P<0.05),而下气汤组的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较化疗前1 d有所降低,其中化疗第2周的血清IL-6水平和化疗第4周的血清IL-1β、IL-6水平与化疗前1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下气汤组化疗后的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化疗组(P<0.05或P<0.01)。【结论】下气汤可以改善Ⅲ-Ⅳ期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可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和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气汤 直肠癌 化疗 癌因性疲乏 炎症因子 营养状况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棕矢车菊素通过调节cGAS-STING信号通路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董永杰 董静 +2 位作者 岳峰 贾辉 乔光超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4-639,共6页
目的:探讨棕矢车菊素调节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CRC)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CRC细胞HCT116,分为对照组、棕矢车菊素-L组(25μmol/L)、棕矢车菊素-M组(50μmol/L)、... 目的:探讨棕矢车菊素调节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CRC)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CRC细胞HCT116,分为对照组、棕矢车菊素-L组(25μmol/L)、棕矢车菊素-M组(50μmol/L)、棕矢车菊素-H组(100μmol/L)、激活剂组[100μmol/L棕矢车菊素+10μmol/L cGAS激活剂氯化锰(Mn-Cl_(2)·4H_(2)O)]、抑制剂组(100μmol/L棕矢车菊素+1μmol/L cGAS抑制剂RU.521);CCK-8检测HCT116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HCT116细胞凋亡;HCT116细胞与NK细胞共培养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共培养细胞上清中IFN-γ、粒酶B(Granzyme B)水平;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cGAS-STING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棕矢车菊素-L、棕矢车菊素-M、棕矢车菊素-H组HCT116细胞A_(450)值和Bcl-2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cGAS、STING及Bax表达显著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对照共培养组相比,棕矢车菊素-L、棕矢车菊素-M、棕矢车菊素-H组共培养组细胞上清中IFN-γ、Granzyme B水平、NK细胞杀伤活性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cGAS激活剂MnCl_(2)·4H_(2)O增强了高剂量棕矢车菊素对HCT116细胞增殖、免疫逃逸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cGAS抑制剂RU.521减弱了高剂量棕矢车菊素对HCT116细胞增殖、免疫逃逸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结论:棕矢车菊素通过激活cGAS-STING信号通路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免疫逃逸,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矢车菊素 直肠癌 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信号通路 增殖 凋亡 免疫逃逸
下载PDF
红花多糖对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
4
作者 王伟 王敏 +1 位作者 成敏敏 张婷婷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0-675,共6页
目的探讨红花多糖对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接种结直肠癌SW480... 目的探讨红花多糖对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接种结直肠癌SW480细胞建立结直肠癌肿瘤小鼠模型,将建模成功小鼠分为模型组、红花多糖低剂量组[15 mg/(kg·d)]、红花多糖中剂量组[45 mg/(kg·d)]、红花多糖高剂量组[135 mg/(kg·d)],给药结束后,测定小鼠肿瘤体积、质量和抑瘤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肿瘤组织形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PI3K、Akt、mTOR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各肿瘤组织c-Myc、Bcl-2关联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PI3K/Akt/mTOR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红花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肿瘤质量和肿瘤体积、PI3K、Akt、mTOR mRNA及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表达水平、c-Myc蛋白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随红花多糖浓度升高,抑瘤率也呈升高趋势(P<0.05)。模型组小鼠肿瘤组织中有较多的PCNA阳性细胞;TUNEL染色阳性细胞(绿色)表达很少,细胞凋亡率较低;肿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体积较大,分化程度较低;红花多糖各剂量组小鼠肿瘤组织中PCNA表达显著减少,TUNEL染色阳性细胞(绿色)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肿瘤组织细胞排列松散,细胞核皱缩,有较多坏死细胞。结论红花多糖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抑制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多糖 直肠癌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肿瘤生长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凋亡 C-MYC Bcl-2关联X蛋白
下载PDF
补中益气加味方对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Vimentin、E-cadherin表达的研究
5
作者 王伟 胡凡 +5 位作者 谢彪 邓未 叶鑫 周望潮 朱俊芝 李梅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5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结合课题组前期临床观察实践以及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探讨补中益气加味方对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组织Vimentin、E-cadherin表达的研究。方法于30只裸鼠右腿内侧皮下接种人结肠癌细胞SW480构建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 目的结合课题组前期临床观察实践以及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探讨补中益气加味方对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组织Vimentin、E-cadherin表达的研究。方法于30只裸鼠右腿内侧皮下接种人结肠癌细胞SW480构建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补中益气加味方低、中、高浓度组(26.72、53.43、106.86 g·kg^(-1)),4组均每天灌胃给药,连续14 d,化疗组(腹腔注射氟尿嘧啶25mg·kg^(-1))隔天给药1次,连续14 d后处死裸鼠,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imentin、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对照组、低浓度干预组Vimentin高表达,氟尿嘧啶干预组、中浓度和高浓度药物干预组Vimentin表达下调(P<0.05);模型对照组、低浓度干预组E-cadherin低表达,氟尿嘧啶干预组、中浓度和高浓度药物干预组E-cadherin表达上调(P<0.05)。结论补中益气加味方可通过下调EMT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上调E-cadherin有效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加味方 直肠癌 E-CADHERIN VIMENTIN
下载PDF
血清miR-10a、miR-20a、miR-615-3p、CEA、CA19-9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李颖 张晓茹 +2 位作者 赵洪焕 徐进霞 韩素桂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6期753-759,共7页
目的分析血清微小RNA(miR)-10a、miR-20a、miR-615-3p、癌胚抗原(CEA)、糖基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CR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50例CRC患者为CRC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肠道良性病... 目的分析血清微小RNA(miR)-10a、miR-20a、miR-615-3p、癌胚抗原(CEA)、糖基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CR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50例CRC患者为CRC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肠道良性病变患者50例为疾病对照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血清miR-10a、miR-20a、miR-615-3p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CEA、CA19-9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C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miR-10a、miR-20a、miR-615-3p、CEA、CA19-9对CRC的诊断价值。结果疾病对照组患者血清miR-10a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而血清miR-615-3p、CEA、CA19-9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C组患者血清miR-10a水平低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而血清miR-20a、miR-615-3p、CEA、CA19-9水平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最大径、Dukes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CRC患者的血清miR-10a、miR-20a、miR-615-3p、CEA、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肿瘤部位及是否规律饮食CRC患者的血清miR-10a、miR-20a、miR-615-3p、CEA、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0a水平升高是CRC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miR-20a、miR-615-3p、CEA、CA19-9水平升高是CR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miR-10a、miR-20a、miR-615-3p、CEA、CA19-9联合检测诊断CRC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2,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的AUC(Z_(联合-miR-10a)=3.735,P<0.001;Z_(联合-miR-20a)=3.650,P<0.001;Z_(联合-miR-615-3p)=4.133,P<0.001;Z_(联合-CEA)=4.536,P<0.001;Z_(联合-CA19-9)=3.708,P<0.001;Z_(联合-CEA+CA19-9)=3.515,P<0.001),5项血清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2.00%,特异度为94.00%。结论CRC患者血清miR-10a水平下调,miR-20a、miR-615-3p、CEA、CA19-9水平上调,5项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于CRC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0a 微小RNA-20a 微小RNA-615-3p 癌胚抗原 糖基抗原19-9 直肠癌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lncRNA-UCA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7
作者 张亚利 高晓会 郭艳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long non-coding RNA-urothelial carcinoma associated 1,lncRNA-UCA1)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long non-coding RNA-urothelial carcinoma associated 1,lncRNA-UCA1)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11例,并取其癌旁组织作为对照。比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lncRNA-UCA1的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癌组织lncRNA-UCA1表达;术后化疗3个周期后随访3个月,根据化疗敏感性将患者分为抵抗组、敏感组;比较抵抗组、敏感组一般资料及癌组织lncRNA-UCA1表达;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因素;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癌组织lncRNA-UCA1表达与结直肠癌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lncRNA-UCA1表达升高(P<0.05);与TNMⅡ期、中/高分化、浸润深度T 1/T 2的患者比较,TNMⅢ/Ⅳ期、未/低分化、浸润深度T 3/T 4患者癌组织lncRNA-UCA1表达升高(P<0.05);患者化疗抵抗率为46.8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男性(OR=3.237,95%CI:1.258~8.325)、TNMⅢ/Ⅳ期(OR=4.277,95%CI:1.615~11.325)、血红蛋白(hemoglobin,Hb)(OR=0.961,95%CI:0.940~0.983)、癌组织lncRNA-UCA1表达(OR=8.939,95%CI:1.926~41.497)是结直肠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因素(P<0.05)。随访3~2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lncRNA-UCA1高表达组、低表达组生存率分别为62.50%、85.11%,Log-rank检验显示,lncRNA-UCA1高表达组的生存率低于lncRNA-UCA1低表达组(χ2=4.432,P=0.03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lncRNA-UCA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相关,且是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并与患者生存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 病理特征 敏感性
下载PDF
LINC01915介导miR-92a影响结直肠癌裸鼠肿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韩炜 李程 +2 位作者 李文翰 霍斌亮 师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2期157-165,共9页
目的探讨基因间区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01915(LINC01915)过表达靶向抑制微小核糖核酸-92a(miR-92a)控制结直肠癌裸鼠肿瘤生长的作用与分子机制。方法取100只5周龄裸鼠经皮下接种人结直肠癌细胞HT29建立结直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建模... 目的探讨基因间区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01915(LINC01915)过表达靶向抑制微小核糖核酸-92a(miR-92a)控制结直肠癌裸鼠肿瘤生长的作用与分子机制。方法取100只5周龄裸鼠经皮下接种人结直肠癌细胞HT29建立结直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建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LINC01915上调组(转染pcDNA-LINC01915)、LINC01915下调组(转染si-LINC01915)、LINC01915上调对照组(转染pcDNA)、LINC01915下调对照组(转染si-NC)、miR-92a上调组(转染miR-92a mimic)、miR-92a下调组(转染miR-92a inhibitor)、miR-92a上调对照组(转染miR-92a mimic NC)、miR-92a下调对照组(转染miR-92a inhibitor NC)以及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记录裸鼠肿瘤体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裸鼠肿瘤组织Kruppel样因子4(KLF4)、生存素(Survivin)、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信使核糖核酸(mRNA)或蛋白表达;通过荧光素酶活性实验验证LINC01915和miR-92a的靶向关系。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组结直肠癌裸鼠肿瘤体积变化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转染第9、12、15天时:与空白对照组和LINC01915上调对照组相比,LINC01915上调组结直肠癌裸鼠肿瘤体积缩小(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LINC01915下调对照组相比,LINC01915下调组结直肠癌裸鼠肿瘤体积均增大(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miR-92a上调对照组相比,miR-92a上调组结直肠癌裸鼠肿瘤体积均增大(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miR-92a下调对照组相比,miR-92a下调组结直肠癌裸鼠肿瘤体积均缩小(P<0.05)。各对照组裸鼠肿瘤组织腺体排列紊乱并伴随炎症细胞浸润,有少量杯状细胞;LINC01915上调组和miR-92a下调组裸鼠肿瘤组织腺体排列整齐,结构更加完整,可见少量杯状细胞及炎症细胞浸润;LINC01915下调组和miR-92a上调组裸鼠肿瘤组织腺体排列更加紊乱,杯状细胞几乎消失,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空白对照组和LINC01915上调对照组相比,LINC01915上调组结直肠癌裸鼠肿瘤组织KLF4、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iR-92a表达和Survivin、Ki-67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LINC01915下调对照组相比,LINC01915下调组结直肠癌裸鼠肿瘤组织KLF4、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miR-92a表达和Survivin、Ki-67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miR-92a上调对照组相比,miR-92a上调组结直肠癌裸鼠肿瘤组织KLF4、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miR-92a表达和Survivin、Ki-67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miR-92a下调对照组相比,miR-92a下调组结直肠癌裸鼠肿瘤组织KLF4、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iR-92a表达和Survivin、Ki-67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荧光素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LINC01915可直接靶向调控miR-92a。结论上调LINC01915可抑制结直肠癌裸鼠肿瘤生长,可能是通过靶向下调miR-92a的表达,促进KLF4、Caspase-3表达,抑制Survivin、Ki-67表达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间区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 直肠癌 miR-92a Kruppel样因子4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MMR蛋白与代谢调节因子HIF-1α、GLUT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9
作者 张宁 黄宁波 +1 位作者 朱萌 孟宪垚 《宁夏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01-106,F0003,共7页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MMR)、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葡萄糖转运(GLUT1)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结直肠癌组织标本1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R蛋白MLH1、MSH2、MSH6、PMS2表达,检测其...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MMR)、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葡萄糖转运(GLUT1)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结直肠癌组织标本1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R蛋白MLH1、MSH2、MSH6、PMS2表达,检测其中89例HIF-1α、GLUT1表达。结果160例结直肠癌组织分析显示MLH1、PMS2表达阳性率与肿瘤部位有关,PMS2与癌栓形成有关(P<0.05)。MLH1、PMS2缺失多见于右半结肠,PMS2缺失多见于有癌栓时。MLH1与PMS2、MSH2与MSH6呈正相关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右半结肠、癌栓是MMR缺失危险因素(P<0.05)。89例组织分析显示HIF-1α与pTNM分期有关(P<0.05),GLUT1与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有关(P<0.05)。HIF-1α表达多见于晚期患者,GLUT1表达多见于淋巴结转移和晚期患者。HIF-1α与GLUT1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联合检测MMR、HIF-1α、GLUT1有助于结直肠癌病情诊断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错配修复 缺氧诱导因子 葡萄糖转运蛋白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P53、TIGIT、PD-L1表达及其意义分析
10
作者 买春阳 张建 闫振宇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328-331,378,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P53、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T-cell immunoreceptor with immunoglobulin and ITIM domains,TIGIT)、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P53、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T-cell immunoreceptor with immunoglobulin and ITIM domains,TIGIT)、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收集研究对象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检测并比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P53、TIGIT、PD-L1表达情况。结果:相较于癌旁组织,癌组织中P53、TIGIT、PD-L1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相较于中高分化、肿瘤-结节-转移分期(Tumor,nodes,metastasis classification,TNM)分期为Ⅰ~Ⅱ期、淋巴结未转移、肿瘤直径≤5 cm的结直肠癌患者,低分化、TNM分期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 cm的结直肠癌患者组织P53、TIGIT、PD-L1阳性表达率均较高(P<0.05)。结直肠癌组织P53与TIGIT、PD-L1呈正相关,TIGIT与PD-L1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P53、TIGIT、PD-L1呈高表达,且与疾病分期、分化程度等存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构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P53
下载PDF
TAS-102联合信迪利单抗、瑞戈非尼治疗经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李阳 张晶 +1 位作者 时欣 王彩霞 《疑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TAS-102联合信迪利单抗、瑞戈非尼治疗经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CR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经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CRC患者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探讨TAS-102联合信迪利单抗、瑞戈非尼治疗经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CR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经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CRC患者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信迪利单抗联合瑞戈非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TAS-102治疗,均治疗2个周期。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242(CA242)、CA72-4、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血清血管新生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84.78%vs.65.22%,χ^(2)/P=4.696/0.030);2组血清CA242、CA72-4、CA19-9、CEA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P=9.298/<0.001,7.549/<0.001,10.512/<0.001,16.647/<0.001);2组CD3^(+)、CD4^(+)、CD4^(+)/CD8^(+)、NK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t/P=3.432/<0.001,4.938/<0.001,4.958/<0.001,2.747/<0.001);2组血清VEGF、Ang-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P=6.014/<0.001,4.749/<0.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S-102联合信迪利单抗、瑞戈非尼治疗经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CRC患者,可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及血管新生指标水平,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直肠癌 TAS-102 信迪利单抗 瑞戈非尼 疗效
下载PDF
嘌呤能P2X7受体与结-直肠癌相关性研究进展与前景
12
作者 池肇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5年第3期169-177,共9页
嘌呤能P2X7受体(purinergic P2X7 receptor,P2X7R)是一种细胞跨膜蛋白.P2XR的激活导致细胞因子的释放,引起癌症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2X7R表达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肿瘤炎症、生存、增殖、血管生成和转移相关.证据表明P2X7R... 嘌呤能P2X7受体(purinergic P2X7 receptor,P2X7R)是一种细胞跨膜蛋白.P2XR的激活导致细胞因子的释放,引起癌症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2X7R表达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肿瘤炎症、生存、增殖、血管生成和转移相关.证据表明P2X7R表达似乎受DNA甲基化和miRNA调控的表观遗传学调控.随着对P2X7R的深入研究,已经陆续探讨应用P2X7R拮抗剂治疗CRC.本文综述P2X7R与CRC的相关性,重点讨论P2X7R与CRC诊治上的研究进展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X7R -直肠癌 肿瘤微环境 信号传导 肠道菌群 先天免疫异常 治疗靶点
下载PDF
MACC1激活HGF/c-MET通路促进结直肠癌侵袭迁移的机制研究
13
作者 熊漫 谭益冰 +3 位作者 杨明 孙晓宁 刘思德 宋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3,共8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对结直肠癌增殖、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析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样本和癌旁样本中MACC1的表达及MACC1高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差异;将HCT116细胞分...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对结直肠癌增殖、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析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样本和癌旁样本中MACC1的表达及MACC1高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差异;将HCT116细胞分为Vector(不做任何处理组)、MACC1 OE组(转染pcDNA3.1-MACC1过表达质粒),si-NC组(转染siRNA阴性对照)、si-MACC1组(转染MACC1 siRNA);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EDU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及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情况;RT-qPCR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ellular-mesenchymal to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 c-MET)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MACC1、c-MET的蛋白表达情况。将转染MACC1 OE的结直肠癌细胞HCT116接种至裸鼠皮下建立肿瘤模型,测量肿瘤体积及质量。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及结直肠细胞株中MACC1表达升高(P<0.05)。MACC1高表达组的患者总生存期低于MACC1低表达组(P=0.003)。MACC1过表达可提高HCT116细胞活力(F=86.070,P<0.001)。与si-NC组相比,si-MACC1组的HCT116细胞增殖能力、迁移、侵袭及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1)。MACC1与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802,P=0.002)。过表达MACC1可提高c-MET的表达(t=13.532,P<0.001),而干扰MACC1可降低c-MET的表达(t=14.626,P<0.001);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MACC1可激活c-MET转录。MACC1过表达可提高裸鼠肿瘤体积及质量(P<0.01)。结论 MACC1可通过激活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c-MET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MRI-ADC联合临床病理特征对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状态的研究
14
作者 魏照坤 康玉洁 +6 位作者 彭乐平 张秀玲 张旭 马小梅 贾应梅 熊晟原 王莉莉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3,88,共7页
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合临床病理特征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 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合临床病理特征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全腹或盆腔MRI检查,并按照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果分成MSI组和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组,MSI组包括高度MSI(high-frequency MSI,MSI-H)状态和低度MSI(low-frequency MSI,MSI-L)状态病例。采用SPSS软件对患者临床基线资料进行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行结直肠癌MSI危险因素分析。纳入多因素回归独立预测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诺模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ADC模型及ADC-临床病理特征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并以DeLong检验进行模型差异比较。使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准确度,使用决策曲线和影响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纳入144名结直肠癌患者,其中MSI组16例,MSS组128例,MSI组患者的ADC值[(1.107±0.335)×10^(-3)mm^(2)/s]大于MSS组[(0.868±0.262)×10^(-3)mm^(2)/s],P=0.011,收集的临床病理特征中慢性胃肠炎病史(P<0.001)、D2-40(P=0.009)、临床分期(P<0.001)在MSI组和MSS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上述4种独立预测因子形成诺模图。ADC模型和ADC-临床病理特征联合模型中,ADC-临床病理特征联合模型预测结直肠癌MSI性能最优,AUC为0.90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83~1.000],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7.5%和93.0%。结论本研究表明,ADC模型和ADC-临床病理特征联合模型对结直肠癌的MSI状态具有很好的预测性能,且ADC-临床病理特征联合模型性能最优。本研究可为临床术前提供安全无创的结直肠癌MSI预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微卫星不稳定状态 临床病理特征 表观弥散系数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高良姜素调节FOXO3-FOXM1轴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和5-FU耐药性的影响
15
作者 杨柳 冯丹 +2 位作者 杨莉 唐玲 罗飞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 探讨高良姜素调节FOXO3-FOXM1轴对结直肠癌(CRC)细胞增殖、凋亡和5-氟尿嘧啶(5-FU)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CRC细胞HCT8及其耐药细胞株HCT8/5-FU,然后用不同浓度(0、5、10、20、40μmol/L)的高良姜素处理,筛选实验浓度。将HCT... 目的 探讨高良姜素调节FOXO3-FOXM1轴对结直肠癌(CRC)细胞增殖、凋亡和5-氟尿嘧啶(5-FU)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CRC细胞HCT8及其耐药细胞株HCT8/5-FU,然后用不同浓度(0、5、10、20、40μmol/L)的高良姜素处理,筛选实验浓度。将HCT8细胞分为ctrl组(不进行特殊处理)、NC组(转染空载质粒)、L-高良姜素组(10μmol/L高良姜素处理)、H-高良姜素组(20μmol/L高良姜素处理)、H-高良姜素+sh-FOXO3组(20μmol/L高良姜素处理后转染FOXO3 shRNA质粒)。将HCT8/5-FU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5-FU+NC组(5μg/mL 5-FU处理后转染空载质粒)、5-FU组(5μg/mL 5-FU处理)、5-FU+L-高良姜素组(5μg/mL 5-FU处理后加入10μmol/L高良姜素)、5-FU+H-高良姜素组(5μg/mL 5-FU处理后加入20μmol/L高良姜素)、5-FU+H-高良姜素+sh-FOXO3组(经5μg/mL 5-FU和20μmol/L高良姜素处理后,再转染FOXO3 shRNA质粒)。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在HCT8细胞中,与0μmol/L高良姜素处理比较,10、20、40μmol/L高良姜素处理会降低细胞存活率(P<0.05);在HCT8/5-FU细胞中,与0μmol/L高良姜素处理比较,40μmol/L高良姜素处理可降低细胞存活率(P<0.05)。在HCT8和HCT8/5-FU细胞中,10、20μmol/L高良姜素干预后细胞凋亡率、FOXO3和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而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数、FOXM1和PCNA蛋白表达降低/减少(P<0.05),HCT8/5-FU细胞中MRP-1蛋白表达降低(P<0.05)。敲低FOXO3可减弱高剂量高良姜素对HCT8和HCT8/5-FU细胞的作用(P<0.05)。结论 高良姜素可能通过调节FOXO3-FOXM1轴抑制CRC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降低细胞对5-FU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素 FOXO3-FOXM1轴 直肠癌 增殖 凋亡 5-氟尿嘧啶 耐药性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理论铜砭刮痧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刘婷 杜晶晶 +1 位作者 徐旦 黄璐 《浙江中医杂志》 2025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脑-肠轴”理论铜砭刮痧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5月杭州市中医院普外科结直肠癌术后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和护... 目的:探讨基于“脑-肠轴”理论铜砭刮痧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5月杭州市中医院普外科结直肠癌术后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铜砭刮痧(术后第1d即开始铜砭刮痧,2次/周,共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记录胃肠功能改善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胃肠道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升高,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减轻时间、首次肠鸣音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与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基于“脑-肠轴”理论铜砭刮痧能促进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轴 铜砭刮痧 直肠癌 胃肠道功能
下载PDF
1990-2021年中国居民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预测
17
作者 王㠉州 朱娟芳 +2 位作者 周瑾 张盼 唐琴 《肿瘤防治研究》 2025年第4期319-323,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居民1990—2021年结直肠癌(CRC)疾病负担现状与趋势。方法收集1990—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国、亚洲和全球居民结直肠癌疾病负担的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估算年龄、时期和队列对结直肠癌死亡... 目的分析中国居民1990—2021年结直肠癌(CRC)疾病负担现状与趋势。方法收集1990—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国、亚洲和全球居民结直肠癌疾病负担的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估算年龄、时期和队列对结直肠癌死亡所产生的影响,并预测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结果2021年中国CRC年龄标化死亡率、患病率和DALY率均高于全球和亚洲地区,1990—2021年年估计变化百分比分别为−0.49%(95%CI:−0.55%~−0.43%)、3.17%(95%CI:3.03%~3.31%)和−0.62%(95%CI:−0.71%~−0.54%)。高社会人口学指数(SDI)和中高SDI地区CRC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降幅明显,但仍高于全球其他地区。中国人群、男性和女性人群CRC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且男性结直肠癌死亡率增长逐渐大于女性。以2002—2006年时期组为对照组(RR=1),女性CRC死亡风险的时期效应在2004年前高于男性和总人群,此后呈明显下降趋势。以1957年出生队列组为对照组(RR=1),中国人群、男性和女性CRC死亡风险的队列效应随出生队列的推移总体均呈下降趋势。预测结果显示,2035年中国居民CRC标化患病率为267.2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29/10万。结论1990—2021年中国CRC年龄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整体均呈下降趋势,标化患病率呈增长趋势,提示政府需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CRC防控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中国居民 疾病负担 预测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阿卜力米提·麦麦提尼亚孜 王德强(综述) +1 位作者 孙康 张福刚(审校) 《贵州医药》 2025年第1期40-43,共4页
本文叙述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与肝转移的作用相关最新研究进展,回顾了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及研究热点,揭示了Wnt/β-catenin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关键机制。
关键词 Β-CATENIN 直肠癌 转移
下载PDF
LncRNA FOXD2-AS1调节miR-338-3p/ABTB1轴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19
作者 任恩伯 贺小铭 +3 位作者 董陆佳 汪建光 袁鹏飞 刘德纯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8-26,共9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叉头盒转录基因D2反义RNA1(LncRNA FOXD2-AS1)通过调节miR-338-3p/含蛋白1的Ankyrin重复序列和BTB/POZ结构域(ABTB1)轴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结直肠癌患者...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叉头盒转录基因D2反义RNA1(LncRNA FOXD2-AS1)通过调节miR-338-3p/含蛋白1的Ankyrin重复序列和BTB/POZ结构域(ABTB1)轴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以及细胞系(SW620、HCT116、SW480)中LncRNA FOXD2-AS1和miR-338-3p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BTB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等蛋白的表达,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和CCK-8实验进行评估细胞增殖能力,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miR-338-3p抑制实验进一步分析miR-338-3p对LncRNA FOXD2-AS1沉默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逆转作用,同时验证LncRNA FOXD2-AS1与miR-338-3p、miR-338-3p与ABTB1的相互关系。结果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系中,LncRNA FOXD2-AS1和ABTB1蛋白表达上调,miR-338-3p表达下调;SW480细胞中的LncRNA FOXD2-AS1和ABTB1表达最高,miR-338-3p表达最低。沉默LncRNA FOXD2-AS1的SW480细胞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显著下降,miR-338-3p表达升高,ABTB1、MMP-9、PCNA、MMP-2蛋白水平下调。miR-338-3p抑制实验表明,miR-338-3p的抑制可逆转LncRNA FOXD2-AS1沉默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及对ABTB1、MMP-9、PCNA、MMP-2蛋白水平的下调作用。结论沉默LncRNA FOXD2-AS1可通过调节miR-338-3p/ABTB1轴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叉头盒转录基因D2反义RNA1 miR-338-3p 锚蛋白重复和BTB/POZ域蛋白1 直肠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MSI-H/dMMR亚组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汉清 孙银萍 +1 位作者 赵强 任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8期1270-1274,共5页
近年来,全程新辅助治疗广泛应用于局部晚期结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LACRC)患者的治疗,显著提高了患者术前肿瘤消退率,降低了术后局部区域复发风险。新辅助免疫治疗在LACRC患者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新辅... 近年来,全程新辅助治疗广泛应用于局部晚期结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LACRC)患者的治疗,显著提高了患者术前肿瘤消退率,降低了术后局部区域复发风险。新辅助免疫治疗在LACRC患者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新辅助免疫治疗单用或联合新辅助放化疗续贯手术治疗成为了LACRC患者新的治疗方式。根据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可分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功能缺陷(microsatellite hyperinstability/mismatch repair functional defects,MSI-H/dMMR)和非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功能完整(non-microsatellite high instability/mismatch repair is complete,非MSI-H/pMMR)2个亚组。MSI-H/dMMR亚组患者从放化疗中取得的临床获益有限,但由于其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丰富,可以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中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对新辅助免疫治疗在MSI-H/dMMR亚组LACRC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讨论其治疗LACRC患者的优势,为LACRC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直肠癌 新辅助免疫治疗 错配修复功能缺陷 微卫星高度不稳定 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