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黏膜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徐亚文 刘春晓 +3 位作者 郑少波 李虎林 张凤林 周兴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213-1214,共2页
目的 研究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后贮尿囊黏膜的超微结构。方法 对 10例行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的患者 ,按术中、术后 6,12 ,2 4个月 ,取贮尿囊黏膜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 2年内 ,光镜下变化不显著。扫描电镜下 ,绒毛变短、倒... 目的 研究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后贮尿囊黏膜的超微结构。方法 对 10例行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的患者 ,按术中、术后 6,12 ,2 4个月 ,取贮尿囊黏膜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 2年内 ,光镜下变化不显著。扫描电镜下 ,绒毛变短、倒伏、间距加宽 ,黏液减少。透射电镜下 ,1年后分裂相增加 ,线粒体、内质网不同程度肿胀。结论 术后肠道贮尿囊黏膜适应外环境 ,超微结构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 超微结构 贮尿囊黏膜 术后 恶性肿瘤
下载PDF
回肠结肠新膀胱术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21
2
作者 杜祥英 陆惠莲 王爱华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年第7期418-419,共2页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回肠结肠新膀胱 护理
下载PDF
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替代后肠黏膜组织学变化及对代谢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夏维木 刘定益 +7 位作者 王名伟 周文龙 王健 徐玉生 张立 马春曦 陈荣剑 叶永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6193-6196,共4页
背景:许多报道指出,尿流改道后会出现代谢紊乱和病理生理的变化,但是这些用肠道重建膀胱替代手术引起的代谢紊乱主要与肠管类型及长度相关。目的:观察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替代后贮尿囊黏膜的变化及对代谢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回... 背景:许多报道指出,尿流改道后会出现代谢紊乱和病理生理的变化,但是这些用肠道重建膀胱替代手术引起的代谢紊乱主要与肠管类型及长度相关。目的:观察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替代后贮尿囊黏膜的变化及对代谢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0-06/2008-11在解放军第一八四医院泌尿外科完成。对象:33例膀胱癌患者,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岁。对照组为25例经胃肠镜活检无乙状结肠疾病史者。方法:采用根治性膀胱全切、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尿的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术进行手术治疗膀胱癌患者,分析新膀胱引流管拔管前后血电解质、肌酐和尿素的变化,并对其中13例患者的贮尿囊黏膜于术前、术后36个月取材作病理学检查。对照组为25例无乙状结肠疾病史者乙状结肠黏膜。检测项目包括肠黏膜厚度及腺体数目。主要观察指标:手术前、拔管前后电解质、肾功能和酸碱平衡、黏膜层厚度、腺体数目。结果:30例患者术后血电解质、肌酐和尿素均保持在正常范围,拔管前后电解质、肌酐和尿素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例患者表现有轻度的酸中毒。对照组手术前后结肠黏膜镜下改变不明显,基本保持了正常的组织结构。手术组术后黏膜层厚度变薄[(577.6±169.4),(412.5±114.7)μm,P<0.05],肠腺排列疏松,间质稀少,单位腺体数目减少[(26.4±3.5),(15.2±2.7)个/HP,P<0.05]。术后新膀胱内的肠绒毛逐渐萎缩,肠上皮细胞未见增生及恶性改变。结论: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替代后肠黏膜层厚度变薄,肠腺排列疏松,间质稀少,单位腺体数目减少,人体代谢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流改道 膀胱切除 乙状结肠新膀胱 代谢
下载PDF
1例原位回结肠新膀胱术后化疗并发尿瘘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7
4
作者 李莲英 方素萍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7年第11期3006-3006,共1页
关键词 结肠新膀胱 心理护理 术后化疗 尿瘘 并发 原因分 膀胱护理 痊愈出院
下载PDF
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老年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5
作者 罗迎霞 申海燕 刘雪琴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4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老年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33例行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手术老年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心理护理、膀胱功能训练、新膀胱功能的观察与训练等护理。结果33例术后平均住...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老年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33例行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手术老年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心理护理、膀胱功能训练、新膀胱功能的观察与训练等护理。结果33例术后平均住院30d,19例可控制排尿,9例日间可控尿;随访3~20个月,均能控尿且能经尿道自主排尿。结论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老年患者的护理中,术前营养评估、心理干预并提前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术后强调新膀胱储尿、排尿、控尿功能的观察与训练,加强老年患者的出院管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膀胱 腹腔镜 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 护理
下载PDF
可控排尿的回肠和结肠新膀胱34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徐鸿毅 石永福 +6 位作者 李泽惠 李炯明 王剑松 李季 杨德林 左毅刚 陈戬 《云南医药》 CAS 1995年第5期359-361,共3页
可控排尿的回肠和结肠新膀胱34例徐鸿毅,石永福,李泽惠,李炯明,王剑松,李季,杨德林,左毅刚,陈戬指导蓝瑚膀胱全切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常用重要术式,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的方式是泌尿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正位排尿的... 可控排尿的回肠和结肠新膀胱34例徐鸿毅,石永福,李泽惠,李炯明,王剑松,李季,杨德林,左毅刚,陈戬指导蓝瑚膀胱全切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常用重要术式,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的方式是泌尿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正位排尿的可控式尿流改道是继以KockPo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流改道 膀胱切除 回肠膀胱 结肠新膀胱
下载PDF
乙状结肠新膀胱肠粘液分泌规律的观察及护理体会(附31例报道)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忠惠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87-388,共2页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乙状结肠正位膀胱术后患者新膀胱内粘液分泌规律和特点,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从术后第2天至第23天,对31例行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和膀胱癌根治术乙状结肠正位膀胱术的患者术后新膀胱内肠粘液进行测量、计算和统计...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乙状结肠正位膀胱术后患者新膀胱内粘液分泌规律和特点,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从术后第2天至第23天,对31例行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和膀胱癌根治术乙状结肠正位膀胱术的患者术后新膀胱内肠粘液进行测量、计算和统计。结果新膀胱内粘液在术后第二天开始分泌,平均(60.4±10.3)mg/cm2,术后第9天达到高峰(550.8±19.6)mg/cm2,持续5-7天后,逐渐减少。结论乙状结肠新膀胱内粘液的分泌具有规律性,膀胱冲洗时应注意,以防止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新膀胱 膀胱扩大术 膀胱癌根治术 粘液
下载PDF
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5例疗效观察
8
作者 张青川 李庆文 +3 位作者 周文生 刘建民 韩峰 刘贝贝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693-695,共3页
目的:观察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对15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男性患者先行膀胱全切术,然后采用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对其疗效及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5例获随访6~72个月。5例出现双... 目的:观察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对15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男性患者先行膀胱全切术,然后采用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对其疗效及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5例获随访6~72个月。5例出现双侧轻度肾积水,1例单侧肾积水;新膀胱容量达210~456 ml,膀胱静压为18.6~31.8 cm H2O,排尿时膀胱内压为36.21~71.56 cmH2O,最大尿流率10.22~12.26 ml/s,残余尿量33~58 ml。1例在第1年内出现暂时性白天尿失禁,11例有不同程度夜间尿失禁。结论:乙状结肠新膀胱术贮尿容积大,原位自主排尿,白天控尿效果较好,夜间控尿情况较差。肾功能保护较好,无明显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是较理想的原位膀胱替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乙状结肠新膀胱
下载PDF
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术
9
作者 夏维木 张立 +7 位作者 徐玉生 马春羲 陈荣剑 王健 唐崎 周文龙 王名伟 刘定益 《江西医药》 CAS 2009年第5期409-410,共2页
目的评价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在尿流改道中的应用疗效。方法研究分两组,Ⅰ组,22例,行Roux-y输尿管乙状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术;Ⅱ组,21例,行低张力抗尿粪逆流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结果Ⅰ组肾盂肾炎3例,肾积水2例,轻度酸中毒3例... 目的评价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在尿流改道中的应用疗效。方法研究分两组,Ⅰ组,22例,行Roux-y输尿管乙状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术;Ⅱ组,21例,行低张力抗尿粪逆流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结果Ⅰ组肾盂肾炎3例,肾积水2例,轻度酸中毒3例,残余尿量为0~18m,平均7.6ml,膀胱容量220~360ml,平均287ml;Ⅱ组2例偶有发热,无肾积水和酸中毒,残余尿为0ml,膀胱容量350~560ml,平均480ml。结论低张力抗尿粪逆流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是一种安全、创伤小和有效的可控尿流改道方法,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分流术 乙状结肠新膀胱
下载PDF
正位回结肠新膀胱术病人的护理
10
作者 叶梅真 刘清珠 +1 位作者 吴芬芬 辛军 《护理研究(下半月)》 2004年第8期1455-1455,共1页
关键词 正位回结肠新膀胱 护理 膀胱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原位回结肠新膀胱术后患者恢复程度与腹压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段利英 《中国民康医学》 2014年第1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原位回结肠新膀胱术后患者恢复程度与腹内压变化的相关性研究,以指导护理工作,防止并发症。方法:对60例患者根据UBP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行膀胱全切、原位回结肠代膀胱术后患者进行UBP与生命体征、术后恢复程度观察指标的... 目的:探讨原位回结肠新膀胱术后患者恢复程度与腹内压变化的相关性研究,以指导护理工作,防止并发症。方法:对60例患者根据UBP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行膀胱全切、原位回结肠代膀胱术后患者进行UBP与生命体征、术后恢复程度观察指标的监测。结果:实验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M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P>0.05),心率、呼吸频率、疼痛三个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内压与术后恢复患者各项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腹内压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心率、呼吸频率、疼痛呈正相关,与每日进食量、实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P<0.05),对照组患者腹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回结肠新膀胱手术后恢复与腹内压变化有密切关系。UBP监测腹内压,是观察原位回结肠新膀胱手术后患者病情及手术后恢复程度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回结肠新膀胱 膀胱全切 恢复 腹内压
下载PDF
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1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发武 吕更生 +5 位作者 王二庆 周鲁财 徐钦华 汪磊 张海洋 赵熊 《安徽医学》 2012年第12期1604-1606,共3页
目的观察膀胱全切术后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效果。方法选择11例男性膀胱癌患者。根治性全膀胱切除,保留前列腺远端包膜0.5 cm。游离一段约20 cm的带系膜乙状结肠,恢复乙状结肠的连续性。将游离的结肠排为U形,于肠系膜对侧缘纵... 目的观察膀胱全切术后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效果。方法选择11例男性膀胱癌患者。根治性全膀胱切除,保留前列腺远端包膜0.5 cm。游离一段约20 cm的带系膜乙状结肠,恢复乙状结肠的连续性。将游离的结肠排为U形,于肠系膜对侧缘纵行剖开肠管,用2-0可吸收线缝合相邻肠瓣成囊状。于新膀胱上部两侧后壁各切一小口,将输尿管拉进新膀胱约1.0 cm,把输尿管浆肌层缝于新膀胱黏膜上,在新膀胱外缝合浆肌层包埋输尿管约1.5 cm。下部切开与尿道残端吻合,输尿管放置的支架管从新膀胱前壁穿出引至皮外,行新膀胱造瘘。结果 11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总耗时平均240(210~300)min。术中输血平均800(600~1 200)ml。平均储尿囊容量370(230~450)ml,残余尿量<30 ml。双侧肾积水7例,6个月后肾积水稳定,肾功能正常,输尿管反流2例。1例白天排尿不可控;5例夜间有尿失禁,术后3~6个月除2例偶有夜间尿失禁外其他病例排尿情况均得到改善。无代谢性酸中毒及黏液堵塞尿道。1例出现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治愈;1例出现肠梗阻;1例死于非原发疾病。结论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原位自主排尿,尿液可控性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根治性膀胱切除 乙状结肠新膀胱
下载PDF
改良乙状结肠新膀胱术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伟 张旭 +4 位作者 常绍志 叶章群 高明江 邹利文 吴学振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尿路分流术 膀胱切除术 改良乙状结肠新膀胱
下载PDF
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尿的低张力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蓉 夏维木 刘定益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3期619-620,共2页
关键词 乙状结肠新膀胱 低张力 围术期护理 肛门括约肌 泌尿系恶性肿瘤 膀胱癌病人 控尿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2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小德 徐跃文 +2 位作者 周红庆 崔茂荣 徐万超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观察膀胱全切术后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效果 .方法 :采用U型贮尿囊代膀胱作可控性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治疗 2 3例男性膀胱癌而行膀胱全切术患者 .结果 :术后 18例获得随访 ,术后随访 0 5~ 8a ,经IVP ,CT ,肾功及电解质... 目的 :观察膀胱全切术后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效果 .方法 :采用U型贮尿囊代膀胱作可控性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治疗 2 3例男性膀胱癌而行膀胱全切术患者 .结果 :术后 18例获得随访 ,术后随访 0 5~ 8a ,经IVP ,CT ,肾功及电解质等检查 ,疗效满意 .手术时间平均 2 60min ,输血平均 5 2 0mL . 2例出现尿道狭窄 ,行尿道扩张治愈 ;2例出现单侧肾积水 ;2例术后 1a出现轻度高氯血症 ;1例半年死于肿瘤复发 ;3例死于非原发疾病 .术后膀胱容量达 2 80~ 5 0 0mL ,膀胱静压为 18 5~ 3 6 4cmH2 O .结论 :本术式具有贮尿囊容积大 ,内压低 ,顺应性好 ,尿液可控 ,抗反流效果好 ,输尿管梗阻及肾盂积水少 ,无明显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原位自主排尿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乙状结肠新膀胱 治疗 疗效观察 膀胱全切术
下载PDF
原位低压乙状结肠新膀胱术15例报告
16
作者 傅明 《临床外科杂志》 2006年第12期820-821,共2页
关键词 膀胱 原位低压乙状结肠新膀胱
原文传递
乙状结肠新膀胱术
17
作者 土应果 鲁云 +3 位作者 郭民 谢雄辉 杨光映 王云山 《云南医药》 CAS 2003年第6期493-494,共2页
关键词 膀胱 尿流改道 乙状结肠新膀胱 泌尿外科学 膀胱全切术
下载PDF
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与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回顾性研究
18
作者 唐振 张言 +2 位作者 韦正树 范永毅 吴明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170-173,共4页
比较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SN)与回肠新膀胱术(IN) 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7例病理诊断为膀胱癌的患者,均行膀胱癌根治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SN组(20例)和IN组(27例)的围手术期情况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 比较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SN)与回肠新膀胱术(IN) 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7例病理诊断为膀胱癌的患者,均行膀胱癌根治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SN组(20例)和IN组(27例)的围手术期情况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肠道恢复时间、近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SN组的手术时间短于IN组,且SN组在控尿率方面优于IN组,SN组的远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者治疗膀胱癌均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但SN的远期疗效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 回肠膀胱
下载PDF
保留生殖功能的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常博 侯一凡 +5 位作者 张曼青 张建华 李松 王晨阳 张强强 侯俊清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365-371,共7页
目的:探讨保留生殖功能的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对收治的1例接受保留生殖功能的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归纳,总结临床经验。结果:该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 目的:探讨保留生殖功能的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对收治的1例接受保留生殖功能的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归纳,总结临床经验。结果:该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术中保留前列腺外科包膜及双侧精囊,术后随访10个月,未出现肿瘤转移,同时结合术后相关检查,患者的尿控及性功能恢复令人满意。结论:经过严格的术前筛选,对有意愿保留生殖功能的男性膀胱癌患者,行此术式能极大的提高生活质量,但未来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及长时间随访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恶性肿瘤 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 生殖功能 腹腔镜
下载PDF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初步报告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健 黄海 +4 位作者 郭正辉 许可慰 林天歆 姚友生 谢文练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84-58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乙状结肠新膀胱手术方法。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4例。均为男性。年龄58~74岁,平均65岁。手术采用气管内全麻、膀胱截石位、头低15°,下腹部置入5根套管,腹压设定12 mm Hg(1 mm Hg=0.133 kPa)。在髂总...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乙状结肠新膀胱手术方法。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4例。均为男性。年龄58~74岁,平均65岁。手术采用气管内全麻、膀胱截石位、头低15°,下腹部置入5根套管,腹压设定12 mm Hg(1 mm Hg=0.133 kPa)。在髂总动脉分叉处剪开腹膜,找到输尿管向下游离至膀胱,剪开髂血管鞘,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游离输精管及精囊,切开狄氏筋膜分离狄氏间隙;分离膀胱前间隙,切开两侧盆筋膜反折和耻骨前列腺韧带,缝扎阴茎背深静脉复合体;切断输尿管及膀胱前列腺侧血管蒂;剪断阴茎背深静脉复合体及尿道,将前列腺及膀胱一并切除。距肛门15 cm处切开乙状结肠,将标本经该开口从肛门取出;隔离15 cm乙状结肠,将肠道吻合器经肛门插入,乙状结肠近远端作端端吻合。在隔离乙状结肠肠管的中点作一小切口,将该口与尿道断端吻合;插入Foley导尿管,左右输尿管种植在乙状结肠肠管两端,将输尿管末端插入乙状结肠内1 cm,4-0可吸收线固定4~6针。关闭乙状结肠两端开口,用剪刀小心剪开前结肠带,形成去带乙状结肠膀胱。结果手术时间7~9 h,出血量200~350 ml,术后第3天肛门排气,第2周拔除导尿管。术后1~3个月恢复控尿功能,膀胱容量200~300 ml,无上尿路梗阻及返流,无明显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技术可行,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腹腔镜 膀胱全切除 乙状结肠新膀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